(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59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59页)

养 民——王道之始 富民 教 民 —王道之成
节 自 体 百 俭 省 恤 姓
(比 喻)
统治者态度
(对比、比喻)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有饿莩 归罪于 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 武器
提出问题 尽心焉
移其民
移其粟
而民不加多
五十步笑百步 分析问题

未施 仁政

梁惠王 邻国之君 之始 之果
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 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 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3.兵
(1)弃甲曳兵而走 (2)上使外将兵 (3)可汗大点兵
兵器
军队 士兵 军事、战争
(3)兵旱相乘
特殊句式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 然后停下来。 例子: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yè )兵 ,同“途” (2)涂( tú )有饿莩 ( piǎo ) (3) 鸡豚( tú )狗彘( zhì )之畜( xù ) n (4) 数( cù )罟( gǔ )不入wū( 洿 )池 ,通毋 )失其时 (5) 无( wú (6) 谨庠( xiá )序之教 ng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效果
—— —— —— ——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 ——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 ——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 —— ——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寡人之于学习也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耳矣。物理差,则 移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 同桌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 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同桌对曰:“君好睡,请以睡喻。周公召之 ,昏昏欲睡,弃笔曳书而倒。或半节而后醒,或 整节而后醒。以半节笑整节,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整节耳,是亦睡也。” 曰:“君如知此,则无望分之多于同桌也。”
者可以食肉矣;
耽误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形作动,认真从事 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教化 反复陈述 把 孝敬父母 敬爱兄长
状后:以孝悌之义申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背着东西 顶着东西 在
状语后置:“于道路负戴”
穿
百姓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兴办教育
根 本 措 施 教民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
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吃 食物 却,表转折 制止、约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
通途,道路 饿死的人 却,表转折
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 性战争等主张。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 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终于名声大噪,邹 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 “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 方大国齐国去 。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 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 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 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 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 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 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 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 政的念头,退而与弟子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遂成《孟子》。

最新《寡人之于国也》-(共50张PPT)课件PPT

最新《寡人之于国也》-(共50张PPT)课件PPT

教民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仁 政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保 民
初 步 措 施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根 本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措 施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句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题例讲析
例题1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形,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 对,是这样的
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那些结果?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养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申孝悌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 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 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 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 “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知的事例设喻,使对方容易接受。通过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诱使对方说出否定 自己观点的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共34张PPT)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阅读与思考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 做个比喻:(在)咚咚地击鼓,兵器已经交锋(的时候), (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 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凭借 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一百步罢了,这也是 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 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兵器
击鼓,名→动 用 喜欢 第二-四段 打比方 请允许我 衬字 拖着 逃跑 有的 才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凭借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只是 这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通“毋”,不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要 罢了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先秦散文
一是以记叙历史人物思想活动、 历史事件的历史散文如《左传》等。
二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论说 散文即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 《孟子》等。
千秋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后 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
孟庙亚圣殿→
←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
孟府仪门→
孟庙康熙碑亭→
←孟母林神道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共48张PPT)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共48张PPT)
然而不王( )者 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申:反复陈述;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无饥矣;谨 • 孝:尊敬父母 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 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 政”并无本质区别。
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义,颁白者 置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食:第一个为动词,吃;
” (《孟子·离娄下》)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 ,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不负戴于道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 颁:通“斑”
路矣。
• 负: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 七十者衣 帛食肉,
黎民不饥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黎民:老百姓
• 然:这样
• 而:表转折,却
• 王:wàng,名 →动,为王,统一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教学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教学课件

链接文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 言运用等。
链接哲学领域
探讨《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等,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链接社会学领域
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等级制度、礼制文化 等,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创新性应用和实践探索
古代农业社会
本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是古代农业社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 响大,因此百姓生活困苦。同时,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百姓 的生死福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倡“仁爱”、“礼义廉耻” 等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测验内容可以包括《寡人之于 国也》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语 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 。
通过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 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为后续教学提 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点评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准确把握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在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分 享观点,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
教师引导
针对文章中提到的治国理念和救灾措施,我们可以 进一步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治理效果,我们可以深入探讨 各种治理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条件。希望同学们能够 将这些思考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 己的综合素养。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学圣人,是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绘盛世宏图的设计大师。

从诸葛亮高卧隆中到纵横天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看到孟子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蓝图的巨大意义;从苏武北海牧羊,刀斧逼之不改其志,富贵诱之不变其节的壮举中,我们能看到孟子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同样能看到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课前预习壹[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作者档案馆]372289孟子(约公元前—前),名轲。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人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东南)人。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

不被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七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基础知识壹一、读准字音洿池()数罟()()...鸡豚()鱼鳖()..庠序()()狗彘()...饿莩()孝悌()..弃甲曳兵()养生丧死()..二、古字通假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______,_______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_,________.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______,________.4.直不百步耳通________,________.五、翻译句子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

“是……也”,代词与语气词连用,表判断)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也”表判断)课文探究壹一、主旨提炼本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阐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依时顺势,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受教育,懂礼仪,君王革除虐政,百姓才会来归附,民才能“加多”。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65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65页)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 孟 子 便 与 母 亲 相 依 为 命 。 孟母 非 常 疼 爱 自 己 的 儿 子 , 曾 经 为 了 替 孟 子 找 一 个 舒 适 的 学 习 环 境 而 三 次 搬 家 。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 认 真 读 书 , 稍 大 一 点 , 孟 子 变 得 十 分 贪 玩 。 孟 母 便 剪 断 织 机 上 的 麻 布 , 她 要 孟 子 勤 奋 读 书 , 要 不 然 将 会 像 那 块 麻 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的 教 诲 , 立 志 成 材 。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9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39页)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 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无、颁、涂
二、古今异义
河内 走 养生 然而
三、重要虚词
邻国之民不加少
之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填然鼓之 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请以战喻 以时入山林
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河内凶亦然
然 填然鼓之
然而不王者
弃甲曳兵而走
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 不入洿(wū)池,鱼鳖(biē)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yì)帛矣。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 (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三读: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请梳理此文的思路
1、提出问题
梁惠王:尽心——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结果: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如寡人
结果:民不加少
感到 困惑
为何提出这个问题? 外战内劳——需要人力
文本解读

《寡人之于国也》(共54张PPT)

《寡人之于国也》(共54张PPT)

狗彘食人食而不 知检,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 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检:检点,制止、约束。 涂:通‚途‛,道路。 饿莩:饿死的人。 莩,piǎo,同‚殍‛,饿死 的人。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年岁、年成。 罪:归咎,归罪。 斯:则、那么。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 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 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 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7)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 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申之以孝悌之 庠序:古代的乡学。庠,xiánɡ。 义,颁白者不 教:教化。 负戴于道路矣。申:反复陈述。 七十者衣帛食 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悌,tì。 肉,黎民不饥 义:道理。 不寒,然而不 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王者,未之有 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 也 着东西。 黎民:百姓。 王:这里用作动词,实现王道。 未之有:未有之。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 死亡。 (7)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百姓也会以 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 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移其民
移其粟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ppt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课件.ppt
与主张? • 首先,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应该让
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 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
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 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丰衣足食。 • 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 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 “不饥不寒”。 •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 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
寡 人 之 于孟 国子 也
走 近 作 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
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有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2024)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2024)
王道政治
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 力服人的霸道政治。
11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024/1/30
12
重要名词概念解释
寡人
古代君主自称,意为“ 寡德之人”,表示自谦

2024/1/30
河内
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与 “河南”相对。
凶年
王道
收成不好的年份,饥荒 之年。
13
指儒家理想中的政治主 张,强调以仁义治天下
《寡人之于国也》ppt 课件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与复习建议 • 孟子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30
3
时代背景及政治环境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 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梁惠王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因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国亦称梁国 。
2024/1/30
通过这次对话,孟子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 发展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儒家思想家的 独特魅力和思想高度。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30
19
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
1 2
疑问1
文章中提到的“王道”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 然适用?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疑问2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以实现“养生丧死无憾”的社会状态?
3
疑问3
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措施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 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张养民,更要教养教育百姓,使民心归顺
王道世界
食:第一个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 检:约束。 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赈济。岁:年成。异:区别,不同。 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 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
译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 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 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 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 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 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 姓都会来归顺了。
思考:
1. 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应如何理解?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 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 多”的原因。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 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相比,本质上都是相同 的,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
直:只是。 耳:罢了,语气助词。 是:这。 无:通“毋”,译为“不要”。 望:希望。 于:比,介词。
• 1、通假字 • 2、词类活用 • 3、特殊句式 • 4、古今异义 • 5、一词多义 • 6、重点虚词
1、通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不要。 )
②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花白。 )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道路 。)
课文回顾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4):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7):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 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第7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文言知识总结:
“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 “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 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 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寡人之于学习也
• 寡人之于学习也,尽心焉而矣。物理差,则移 其心于数学,移其力于英语;化学差亦然。察同桌 之学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 人之分不加多,何也?”
译文: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
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 不要耽误它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 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 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 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 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 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 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 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总结:
(1)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 发展,实现“双赢”; (2)仁义是最大的武器。有仁义,相关者都会 有获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丰收;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 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 让百姓安居乐业。
译文: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 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 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五十步笑百步
思考:
1. 孟子的比喻有何特点?妙处在哪里?
孟子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化抽象为 形象,化概念为具体,从而生动、有趣、有 力地陈说事理,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 辩论是非,富有雄辩性、鼓动性和逻辑性, 启迪对方思考。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 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发扬孔子 学说,后人把他与孔子合 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 圣。《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 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约前372~前289 )
他主张施行仁政,使人民 安居乐业。提出“民贵君轻” 的著名论点。他批判当时某些 统治者虐民的行为,否定君主 极权。
思考:
1. 梁惠王施行的政策是什么?困惑有哪里? 于国尽心:移民 移粟 困惑在于:民不加多
2.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 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他是 怎么回答的?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用设 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 启发对方。
孟子论辩
好:喜欢。 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
思考:
1. 孟子提出的实现“王道”的具体措施是哪 些?最后的结果是怎样?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统治者要为百姓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
2.那在精神条件方面,孟子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路矣。
《孟子》写作风格:善于雄辩、 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通 常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论辩,逻辑严密 。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 非。喜好采用多种发问的方式,灵活 多变。
时代背景:
战国的诸侯各国,虽然不同于西方国家, 但人民、领土、政权,都是诸侯们的私有财产, 自然领土越广,人民越多,实力、权势越大, 在国际间的地位就愈高,就能称雄称霸。老百 姓可以比较,自由迁徙,国富自然就吸引更多 的百姓归顺。
4、古今异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 ,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 (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5)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归咎、归罪,以…为罪)
(3)固定句式 ①【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 而后止。 (有的…有的…) ②【直……耳】直不百步耳。(只…罢了 ) ③【是……也】是亦走也。 (这是…呀) ④【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 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 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 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 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 道的开端。”
思考:
1. 孟子提出的“王道之始”,要做哪些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孟子》现存7篇,记录孟子的言行 ,由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内容包括 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 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 ,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 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语言犀利酣 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孟子的思想 。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一个最重要的思 想家,一向认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 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及二人的学说并称 为“孔孟之道”。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 到魏国。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 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 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 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 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 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 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 《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 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就是讨教救国治国之策。 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 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孟子的主张,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有什么特 别的先进之处?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 而是要尊重自然,与自然交往互动,和谐相 处,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树:名→动,栽种。之:指上文的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衣:yì,穿,名→动。 帛:丝织品。豚:小猪; 彘:大猪。 之:代词。畜:动词,喂养。勿:通“毋”,不要。 失:错过。食:吃。夺:耽误。 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 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 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 颁:通“斑”。负:背着东西; 戴:顶着东西。然:这样。而:表转折,却。 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 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 不久离去。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 )狗彘(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1、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 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斯天下之民至 焉。”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 的态度。
2、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把狗彘食人食和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为何不好?
对比。“涂有饿莩”比喻刺人而杀之归 罪于武器;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 治者的虐政。
•结合注释, 理解全文
于:对于 河内:黄河以北 无如:比不上
凶:荒年,收成不好 河东:黄河以东 加:更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 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 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 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 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 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