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唐代的文学圈里,王勃是真正的少年天才,他天聪早慧,六岁能文,九岁时读颜师古所注《汉书》,即能发现其中谬误,并写出《汉书注指瑕》十卷。据《唐摭言》记载,王勃写出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时,年仅十四岁。可惜的是据《旧唐书》所载,王勃“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新唐书》又说他“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估计后者是虚岁,古人算虚风时,把十月怀胎也算作一岁,据现代学者的最新研究结论则是:王勃生于公元650年,664年写《滕王阁序》,卒于676年,他在人世间只匆匆度过了26个春秋,当唐高宗看到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赞叹不已,要亲自召见王勃时,王勃已经落水而死了……不管是对谁来说,王勃的生平都让人唏嘘不已。

(王勃画像)王勃的《腾王阁序》里有一段经典的段落: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冯唐像)

这里提到了一大堆人生无奈的事,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后,王勃提到了冯唐,并说“冯唐易老”,王勃为什么这样说呢?冯唐是汉代将领,身历三朝,汉文帝时,冯唐因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但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

啥话都直说,因此时时被人排挤,连见汉文帝时,他也是直话直说,《史记》里这样记载:

冯唐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就问冯唐:“我在代郡时,我的下人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你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提起这个李齐,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这跟现在有人说:我性子直,就是这样啊,基本上是一样的。可是冯唐忘记了,对方是皇帝。

当然,汉文帝算是明君,后来他还是找冯唐问原因:“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

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其实我们知道,这是秦军的反间计)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弄的懂朝廷的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现在,他们只是因为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当汉文帝知道远在边关的云中太守魏尚被判罪原因后,马上派冯唐持符节去把魏尚给赦免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的来历。)接下来魏尚不负所望,击败了匈奴,冯唐因举荐有功,也被封为车都尉,但封官归封官,汉文帝心里总归是不高兴了好一阵子。

(苏轼密州出猎词意图)

不久景帝继位,任命冯唐为楚相,紧接着就又免职了,《史记》里没说原因,估计还是因为性子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再说,那一段时间,七国之乱与边疆战事不断,汉著名将领很多,周亚夫,李广、程不识、卫青都是名将,轮不到冯唐。

(《史记》书影)

汉景帝在位16年,后汉武帝继位,这时匈奴来犯,汉武帝向大家征集将领人才,有人就举荐了冯唐,但这个时候,被冷落多年的冯唐已经90多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冯遂出来担任军职。

《史记》里把冯唐列入列传记载,也算是名显史册,显然,对于冯唐的人格,司马迁是赞赏的,认为冯唐是“可著庙廊”的。后人便多以“冯唐易老”来形容人生匆匆,不易得志。

昨天写了“冯唐易老”,有位朋友留言说,最好把“李广难封”也写一下,今天补上。

我们上学时背课文,有一首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刮得刷啦啦起伏抖动;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天亮之后,一看,昨晚上那只老虎,其实是一块石头,将军射的那支箭,箭头深入石头。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汉名将李广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有载,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读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这段记载之前,有一段“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敌人听到名头就躲开了,李广的“飞将军”称呼,就来自这里。可是这样的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只落了个自杀身亡的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呢?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战功显赫,士兵爱戴,名声在外的李广为什么没有封侯,李广自己也曾有这样的疑问,于是,《史记》中记载,他向当时的星象家王朔问自己没封侯的原因,王朔让他自己思考有啥后悔的事情没有,李广反思之后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杀降故然不祥,但显然这并不能做为李广终身不能封侯的原因,我们今天再去思考李广的生平,他不能封侯的原因应当更加复杂一些。史书中多次记载李广的命运不好,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最重要的原因当来源于李广本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