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阴阳属性及其意义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人体五脏六腑于五行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一、五脏:肝心脾肺肾二、五行:木火土金水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
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
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四、五色、青赤黄白黑五、五位:东南中西北六、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七、五气、风热湿燥寒八、五华、爪面嘴唇皮毛头发九、五声、呼笑歌哭呻十、五情、怒喜思忧恐十一、五神、魂神明意魄志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脏又产生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又从五志发展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皇帝内经里有讲的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三、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四、五脏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五、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六、五脏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七、五窍:目舌口鼻耳八、五脏与五窍的关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九、五味:酸苦甘辛咸十、五脏与五味的关系:肝—酸(走筋)心—苦(走血)脾—甘(走肉)肺—辛(走气)肾—咸(走骨)十一、情志生克: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肾)久坐上肉(脾)久立伤骨(肺)久行伤筋(肝);十二、五痨七伤: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中医要点:人为本、病为标健康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要吃的香、拉的快、睡的稳。
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描述人体或自然界万物相互作用的两个相互对立而统一的概念。
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阴阳的体现如下:
1. 心和肝:心属阳,肝属阴。
心脏控制血液运动,需要阳气,而肝脏调节血液的存留和运输,需要阴气。
心与肝的阴阳失衡会导致血液不畅、情绪不稳等问题。
2. 脾和胃:胃属阳,脾属阴。
脾主运化水谷,需要阴液滋润;胃主受纳和腐熟,需要阳气升发。
脾与胃的阴阳失衡会导致消化系统的相关问题。
3. 肺和肾:肾属阴,肺属阳。
肺主气机,所以需要阳气;肾主水液,所以需要阴液。
肺和肾的阴阳失衡会影响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4. 情绪:快乐、舒畅属于阳性,忧郁、烦恼属于阴性。
情绪的阴阳失衡也会导致相关身体系统的问题。
总之,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阴阳的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阴阳失衡可能引起身体功能的混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
中医为了治愈疾病或调养身体,重视恢复阴阳平衡,使人体处于一个最为平衡、健康的状态。
人体心肝脾肺肾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各属什么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味与五脏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
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
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
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
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
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 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1、鼻为肺之官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
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根据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心为人的气血根本,在阴阳五行中属火.能够推动和调节血脉,使血脉循行旺盛.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意识。
并且与舌相通,帮助舌辨别饮食五味。
肺是人体的生气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金,管理人的呼吸.使清阳之气升发,浊阴之气减少,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辅助心脏,治理和渊节血液运行,还主呼吸。
脾是血液生化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土,能将食物精华送到全身,运化水湿浊气并排泄于体外,还能统摄血液,帮助肌肉生长;肝藏血,主管人体筋脉,在五行中属木,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通气于目,并且主管筋脉,指甲的坚脆厚薄与颜色都是肝脏盛衰的表现。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在五行中属水;能储藏人体精气,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摄纳肺吸入的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等。
五脏主要是储藏精气津液。
六腑则是出纳转输精气津液。
虽然脏腑的功能不一样,但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机体。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联系的,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所以,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转变。
脏腑不但能够在人体内部相互联系.而且同外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外部发生变化、四时气候转移、精神活动等都会影响到脏腑的联系。
五脏六腑的知识,太全面了。
五脏六腑的知识,太全面了。
五脏功能
1、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脏与养生的关系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康福九号。
内脏之五脏六腑正确解说
内脏之五脏六腑正确解说内脏是指在体腔内,借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的总称。
平时大家口中说的五脏六腑就是指内脏器官。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人体的阴阳属性毫无疑问是细胞的阴阳属性发展演化出来的,这一阴阳的演化过程是不断的气分阴阳的过程,是阴阳二气相互间不断作用的过程,是生命之气不断积累的过程,是“气形”不断转化的过程,是生命在不同层次上的辩证发展过程。
明确了各种脏器均是从消化道“长”出来的情况后,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长”,即各个脏器“长”的过程符合不符合阴阳的规律,是如何按照阴阳的规律性长成现有的相互间位置关系的,这种关系又恰好使内脏整体上构成阴阳图结构。
从解剖位置上说,心血管系统、肝胆脾胰系统、呼吸系统分别从消化道的下、中、上三个部位起源发生的,或者说在时间上映射着原始消化管的下、中、上三个部位,是消化道在不同位置上的一气而分阴阳。
上、中、下所产生的结构不是独立无关的,它们在人体内脏整体的更高层次上构成内脏阴阳图的结构部分。
首先看消化与循环的关系。
原始的消化循环腔作为一气分阴阳,产生了两个系统即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在功能特点上,循环系统中的血液一刻不停地流动,血液的流动性远远大于消化腔食物的运动,因而循环系统的运动特性强于消化管。
二者均是运动性脏器属阳,但阳气旺盛的程度有差异,故循环系统为阳中之阳,而消化系统为阳中之阴。
原始的消化循环腔的功能相当于一段微小的肠管,功能上对应着人的肠道位置,位置靠下。
阳在下则升,故随着生物体体型的扩大,消化系统的运动特性也要向上发展,循环系统产生后其运动特性要向上发展。
胃是肠的特化和发展,运动特性强于肠故位置在肠的上面。
在人的体位置关系上,背为阳而腹为阴,故循环系统解剖位置的主体应该在消化系统的背侧,归其阳位。
现实人的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的解剖关系符合阴阳的关系,消化道位于大血管的腹侧,大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侧。
五脏六腑中医阴阳表述
五脏六腑中医阴阳表述
中医融⼊了阴阳、五⾏、藏象等,集天、⼈、地为⼀体,应⽤阴、阳、寒、热、表、⾥、虚、实⼋钢辨证施治每⼀种疾病,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所以每⼀元素只是复杂融合中的⼀要素,肺⽓虚等每⼀种变化,都需要和相关联元素结合起来阐释。
⽐如脏腑阴阳所属、脏腑表⾥、五⾏相⽣相克和疾病传变等。
X
中医五脏⼼、肝、脾、肺、肾,⼈们尽知,但六腑就不可能悉知,分别为胃、胆、⼤肠、⼩肠、膀胱、三焦。
脏腑阴阳所属,中医认为,是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藏精⽓⽽不泻,六腑为表传化物⽽不藏。
五脏也分阴阳,则⼼肺居⾝体上部为阳,其中⼼为阳中之阳属⽕⽽主温通,肺为阳中之阴属⾦⽽主肃降。
脾和肝、肾位居于⼈体中下部皆属阴,其中肝为阴中之阳属⽊⽽主升发,肾为阴中之阴属氺⽽主闭藏,脾居中焦为阴中之⾄阴属⼟⽽主运化。
在脏腑表⾥中,分别为肺和⼤肠相表⾥,⼼和⼩肠相表⾥,脾胃相表⾥,肝胆相表⾥(夫妻),肾和膀胱相表⾥。
脏腑阴阳和表⾥,在功能上、疾病上都是有关联性的。
人体五脏六腑是如何对应阴阳的?中医思维给五脏六腑的阴阳定性的
人体五脏六腑是如何对应阴阳的?中医思维给五脏六腑的阴阳
定性的
热爱中医国粹的人很多,但是一讲究阴阳就很茫然。
尤其是五脏六腑和阴阳的对应关系更是头痛。
其实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
天地阴阳和人体阴阳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
说到人体的阴阳,就是外为阳,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人体脏腑的阴阳呢?脏为阴,腑为阳;心肝脾肺肾,五脏都属于阴;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六腑都属于阳。
那么更进一步想知道阴中之阴,阳中之阳是什么呢?就是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看疾病所在位置,进行针刺;所以背为阳,阳中之阳就是心脏;背为阳,阳中之阴就是肺脏;腹部为阴,阴中之阴就是肾;腹为阴,阴中之阳就是肝脏;腹为阴,阴中之至阴就是脾脏!这些就是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轮应!就是人体应对天之阴阳的理论!
古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知道了阴阳,中医入门就很快了!
兰考秦兴中医医院秦俊林,梁爱红(痛疼科专家)。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五脏六腑合称脏腑,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腹腔之内重要器官的总称,是一个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统一的综合概念。
五脏主要包括心、肺、脾、肝、肾,而六腑主要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一、五脏:1、心: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神志则指的是心具有统领五脏六腑、生理活动、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两者具有一定联系,心神与心血相互主宰,机体才能正常工作;2、肺:肺的功能主要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以及朝百脉、主治节。
肺主气、司呼吸指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具有呼吸功能。
肺主宣发和肃降,指排出浊气、肺气扩散,宣发于皮肤,有助于汗液排出等。
肺通调水道,指可调节体内的水液输布。
肺朝百脉、主治节,则指肺具有交换清浊之气,将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送至全身的作用;3、脾:脾位于中焦,具有主运化、主升、主统血的作用。
脾主运化,具有把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升,指脾气以上升为主,能够维持内脏相对位置恒定,并将水谷精微上输送至心等器官,化生气血,濡养全身。
脾主统血则指的是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血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4、肝:肝具有主疏泄、主藏血的功能,肝主疏泄即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维持血液和津液运行等功能。
肝主藏血则指的是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等功能;5、肾:肾为封藏之本,具有藏精、主水、主纳气的作用,肾藏精即贮存、封藏精气的功能,防止精气无故流失。
肾主水,即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
二、六腑:1、胆:又为奇恒之腑,具有贮存、排泄胆汁的功能,有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控制和调节。
胆还主决断,胆是唯一一个与精神活动有关的腑,具有帮助人体判断事物、做决断的作用;2、胃:胃具有主收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的功能。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
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中医对五脏六腑的理解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包括诸多方面,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五脏六腑的理解。
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六腑则包括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种分类并不是以解剖学的角度展开,而是根据中医的观点,将人体的内脏按照其在人体内部的定位及其功能进行归纳分类。
下面,我将对五脏六腑的理解进行详细阐述。
心脏是五脏之一,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宰之官,是血脉之源,也是情感思维的本源。
心主循环,其不仅掌管着人体的血液循环,而且也与人的情感体验、记忆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
心主火,因此当心脏功能失常时,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气喘、心悸等症状。
肺脏是五脏之一,主司呼吸。
肺与呼吸功能有着紧密的关系,是气机运行的要害之处。
肺主皮毛,肺的健康与人体的皮肤、毛发等有关。
如果肺脏功能失调,往往会导致呼吸不畅,咳嗽、喘息等症状出现。
肝脏是五脏之一,中医将肝视为人体的将军之官,主管着人体的血液储藏、疏泄和血的调节功能。
肝主筋络脉管,肝的健康与人体的运动功能、眼睛的健康等相关。
当肝脏功能不正常时,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瘀等问题,并引发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脾脏是五脏之一,是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
中医将脾脏视为人体的根本之官,掌管着脏腑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的功能。
脾主肌肉四肢,与人体的运动功能紧密相关。
当脾脏功能不正常时,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等问题。
肾脏是五脏之一,中医将肾视为生命之本,是人体的重要储藏器官。
肾主藏精、生发、生长,肾阳主体形寒冷,肾阴主体形热燥。
肾脏与骨髓、脑髓、髓液等有关,当肾脏功能不正常时,会导致精神不振、阳痿、遗精等问题。
除了五脏,中医还有六腑的概念,这是与五脏相对应的一组器官。
胃脏是六腑之一,主要负责摄取、运化和排泄食物。
胆腑是六腑之一,与肝脏密切相关,主要发挥胆汁的分泌功能。
小肠和大肠分别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以及排泄的重要器官。
膀胱则与排尿功能有关,三焦则是一个比较虚幻的概念,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及气机运行有关。
五脏六腑的阴阳属性及其意义
五脏六腑的阴阳属性及其意义脏腑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则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属里,故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属表,故为阳。
五脏再分阴阳,则心肺居于上属阳:其中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脏;肺属金,主肃降,为阳中之阴脏。
肝、脾、肾居于下属阴:其中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心之阴阳心具有主血脉和藏神志的作用,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称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生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
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心之阴阳的调节和制约。
心阴是维持心的生理功能的重要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滋养心脏、制约心阳的作用,使心脏的搏动保持正常的节律,并能宁静心神。
若心阴不足,致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濡养而不守,则失眠多梦;心火或心阳偏亢,使血流急迫,则脉数;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热扰神明,则不寐;虚火燔灼,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
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心阳也是维持新的生理功能的重要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温养心脏,制约心阴,推动心脏活动的作用,使心的搏动能够维持正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则有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表现。
在心主血脉和藏神志两种生理活动中,心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心阳充足,则血运流畅,心神振奋;若心阳不足,机能被抑,则形寒肢冷,精神萎靡,神情淡漠,志气不扬;血运无力,继之因瘀血、气滞、痰浊、寒凝等因素则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致心胸憋闷疼痛。
肺之阴阳肺主气司呼吸,主宜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
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运行,故称为“相傅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气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
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肺之阴阳为物质基础。
肺阴是肺功能活动的基础。
能够制约肺阳,滋润肺脏。
肺阴充足。
则肺阳不亢。
肺体得以滋润与濡养;在五脏之中,肺位最高,其上者易下,故肺的气机以降为主,肝为甲乙风木,其性主动,其气主升,肝与肺一升一降,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肺阴下接肾阴,肺肾之阴互滋,肺阴借肃降之势,下纳呼吸之气。
阴阳五行人体五脏
阴阳五行人体五脏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个局部所组成。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
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
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
脾统血。
脾主肌肉,四肢。
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肺司宣发,外和皮毛。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
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
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
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其华在发"胆---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
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和六腑有什么关系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和六腑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五脏六腑?五脏和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五脏和六腑之间的关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心与小肠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热赤、尿痛等症。
反之,如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可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肺与大肠肺于大肠也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
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
如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困难;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可见大便艰涩而不行,称为气虚便秘。
若气虚不能固摄,清浊混杂而下,可见大便溏泄。
脾与胃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
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得传化过程。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表里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就会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
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也会影响及脾的运化与升清,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与作用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与作用
脏腑精气阴阳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体生理活动的特性和相互关系,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脏腑:脏腑是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肺、肝、胆、脾、胃、小肠、大肠、肾、膀胱等。
每个脏腑均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相互配合协调,维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谢活动。
精气:精气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主要包括精和气两个方面。
精是生命本质的物质基础,具有生殖和生长发育的作用;气则是人体运动和代谢的能量来源,包括气血、气化以及各种体液等。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对性和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和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人体内外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
阴主静、阴主内、阴主藏,阳主动、阳主外、阳主开泄。
脏腑精气阴阳的作用:
1. 维持机体生理平衡:脏腑精气阴阳的状态决定了人体生理活动的平衡与协调,保持了机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行。
2. 调节健康与疾病:当脏腑精气阴阳失衡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节阴阳关系,可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作用。
3. 指导诊断和治疗:中医医生通过观察脏腑精气阴阳的变化,可以辅助诊断疾
病,并根据阴阳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针灸、草药等。
4. 促进预防保健:通过调节脏腑精气阴阳的平衡,保持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通过饮食调节、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五脏的阴阳属性
⼼位于胸中⽽居膈上,在五⾏中属⽕,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有主持阳⽓⽽恶热的⽣理特性。
⽕性光明,烛照万物,⼼的阳热之⽓不但可以维持⼼脏⾃⾝的⽣理功能,还有温养全⾝的作⽤。
从经脉循⾏来看,⼿少阴⼼经的⼀⽀⽆⽳通路上达头⾯,即“从⼼系,上挟咽,系⽬系”。
⽽头为诸阳之会。
从⽽体现了⼼在五脏中的阳的特性。
肺在五⾏属⾦,为阳中之阴,肺的位置在脏腑中,覆盖诸脏,为阳,肺主⾏⽔,通调⽔道为⽔上之源,通过肺的宣发与肃将将⽔液和⽔⾕精微向上、向下或向外输送。
为阴。
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肝属⽊主升发,具有充满⽣机、升发⽣长(阳的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
虽居于腹阴⽽藏⾎,然其体阴⽽⽤阳,病理状态下多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甚则肝风内动。
另外,⾜厥阴肝经⽆⽳通路也上达头⾯,即“连⽬系。
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者从⽬系,下颊⾥。
环唇内”,同样体现了肝在五脏中阳的特性。
脾:“⾄”有到的意思、⾮寻常达到之意。
“⾄阴”就是由阳到阴由阴出阳升降出⼊通达转枢意思。
⼜为“⽓⾎⽣化之源”能化⽣精、⽓、⾎、津液提供充⾜的原料,并能充养先天之精。
脾⽓散布⽓⾎,则“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这正是脾属⼟、⼟旺四旁的功能体现。
所以,在五脏阴阳中,它归属于⾄阴。
张介宾说:“脾以阴中之⾄阴⽽分主四季,故通于⼟⽓,……故⽈此⾄阴之类”。
肾在五⾏中属⽔,为阴中之阴,肾藏精,精属阴,肾主⽔,具有主持和调节⼈体⽔液和排泄的功能。
故肾⼜有“⽔脏”之称。
中医调五脏六腑的基本知识
中医调五脏六腑的基本知识中医学的“五脏”指肝、心、脾、肺、肾。
五脏各司其职,互相合作,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此外,还有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五脏六腑的基本知识。
五脏:1.肝:肝是藏血器,主要功能是制造和储存血液,同时也是调节情绪、存精制津、疏泄气机的重要器官。
肝阳虚则气机不利,久则疏泄失守,肝阴虚则肝血不足,久则瘀血内生。
2.心:心主血脉,其功能为调节血液循环、安定心神、掌管记忆、思维等活动。
心与血的互动相形,血只能由心出而不能自己行动,同时恒心不定则神志不明,情志外露,则反之亦然,因此心是“君主”。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本,其功能为司运化、运化饮食后的食物精华,将其转化为气血,以供全身备用。
同时,脾主肌肉,若脾虚疏则肌肉无力。
4.肺:肺主气息,“上焦”调节呼吸,使人呼吸暢顺。
肺精主官气,开窍于鼻,宣发清肃之气。
同时,肺脏内有“肝之别”的穴位,两者相通,肺气呼吸太过察则伤肝,察则通,通则无疾。
5.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要功能包括藏精制津、生发髓骨、调节水液、控制生长发育等。
正常情况下肾脏的保养和功能的强化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六腑:1.胆:胆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吸收脂肪,帮助保护肝脏。
2.胃:胃为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主要作用是通过消化机制使食物成为精华。
同时,胃中也有能够杀死细菌和消化各种食物的胃酸。
3.大肠:大肠主要作用是将食物残余、粪便等积存在大肠内,帮助排出体内废物。
4.小肠:小肠是人体内最长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并吸收到血液中,同时帮助排出体内废物和毒素。
5.膀胱:膀胱主要作用是存储和排泄尿液。
6.三焦:三焦包括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中、下三者都是接受外来事物的通道,同时也是消化吸收机能的调节中心。
上焦调节喉部及心肺等器官,中焦主司脾胃于,下焦主司泌尿生殖,以及与肠的相互表里。
总结一下,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对五脏六腑的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等生理变化。
五脏阴阳论,肺为阳中之少阴通于春气!
五脏阴阳论,肺为阳中之少阴通于春⽓!
五脏的阴阳属性,除了⼼为阳中之太阳没有争议外,其他四脏,不同⽂献的记载解释各不相
同,就是黄帝内经中各篇章也不相同。
本⽂去繁就简,整理出正确的五脏阴阳属性归类。
先列举⼀些不同的说法
内经四⽓调神⼤论,肝为少阳,⼼为太阳,肺为太阴,肾为少阴。
内经六节藏象论,肺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
⼼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
肝为阴中之少阳,通
于春。
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
脾为阴中之⾄阴。
内经阴阳系⽇⽉,其于五脏也,⼼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少阳,脾为阴中
之⾄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看到了吧,整个的⼀个混乱状态!
那么哪⼀个是对的呢?
⾸先应该定阴阳,⼼肺在上为阳,肝肾脾在下为阴。
古⼈是以膈之上下定阴阳的。
明确了这个,正确的结果也就出来了!
肺为阳中之少阴,主春。
⼼为阳中之太阳,主夏。
肝为阴中之少阳,主秋。
肾为阴中之太阴,主冬。
脾为阴中之⾄阴,临四季。
所以,如果肺为阳,绝不应该主属阴的秋,肺主⽪⽑,秋天落叶纷飞,动物掉⽑,绝不可能是
肺主秋。
因此,肺与肝的阴阳五⾏属性都要调整,
肺为阳,主春,属⽊,⾊青。
肝为阴,主秋,属⾦,⾊⽩。
春天是⼀年中⽪肤最好的季节,也就是说是肺最好的季节!。
最易理解的五脏六腑与气机
最易理解的五脏六腑与气机一、五脏六腑解:五脏之心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血就是血液。
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
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
换言之,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
其三,是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
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
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
“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
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
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
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
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窍为舌。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与夏气相通应。
五脏精、气、阴、阳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概述一、心脏1、心精------藏于心中的精,由于心主血,心精常常溶入心血之中,故心精主要以心血的形式存在。
(1)正常表现:心精心血充足,则机体神志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等。
(2)临床症状:心精心血不足,则濡养心、神的功能减退,可见心悸、怔忡、健忘、少寐、神疲、目眩、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等症。
2、心气------是由心精所化,是心精的功能体现,与宗气中贯心脉、行血气的部分相合而成,是推动心脏搏动、血液运行及振奋精神的动力。
(1)正常表现:心气充沛,则心脏搏动有力,血运通畅,精神振奋,思维敏捷。
(2)临床症状:心气虚衰,则心搏动无力,血运失常,精神委顿,可见心悸气短、自汗、乏力,活动时尤甚,脉弱或结代等症状。
3、心阴与心阳------是心气的两种不同阴阳属性的成分。
心阴:是心气的滋养、宁静、沉降等功能的表达,由心精中属阴的部分所生。
心阳:是心气的温煦、推动、升发等功能的表达,由心精中属阳的部分所生。
(1)正常表现:心阴能制约心火,防止心火过亢;心阳能制约心阴,防止阴寒过盛。
(2)临床症状:心阴不足,则凉润、宁静、沉降等功能减退,虚火上炎,可见心悸而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心阳虚衰,则温煦、推动、升发等功能减退,阴寒内生,可见心悸、胸闷、身寒肢冷、精神困倦、气喘自汗、面浮肢肿,或心痛暴作,面色晃白,舌淡润,脉迟弱等症二、肺1、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之精之轻清部分组成,依靠肺之宣发与肃降作用,上濡头面诸窍,外“输精于皮毛”,下输各脏腑以滋润之。
(1)正常表现:肺精充足,则肺脏本身其所主官窍得以濡养,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2)临床症状:肺精不足,不但本脏不得濡养,呼吸功能失常,而且皮肤、毛发、鼻喉亦失其濡养,可见皮肤粗糙、毛发枯槁稀疏或声音嘶哑等异常表现。
2、肺气------由肺精化生,并与宗气中上出息道司呼吸部分相合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六腑的阴阳属性及其意义
脏腑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则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属里,故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属表,故为阳。
五脏再分阴阳,则心肺居于上属阳:其中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脏;肺属金,主肃降,为阳中之阴脏。
肝、脾、肾居于下属阴:其中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心之阴阳
心具有主血脉和藏神志的作用,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称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生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
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心之阴阳的调节和制约。
心阴是维持心的生理功能的重要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滋养心脏、制约心阳的作用,使心脏的搏动保持正常的节律,并能宁静心神。
若心阴不足,致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濡养而不守,则失眠多梦;心火或心阳偏亢,使血流急迫,则脉数;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热扰神明,则不寐;虚火燔灼,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
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心阳也是维持新的生理功能的重要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温养心脏,制约心阴,推动心脏活动的作用,使心的搏动能够维持正常的心力、心律和心率,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则有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表现。
在心主血脉和藏神志两种生理活动中,心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心阳充足,则血运流畅,心神振奋;若心阳不足,机能被抑,则形寒肢冷,精神萎靡,神情淡漠,志气不扬;血运无力,继之因瘀血、气滞、痰浊、寒凝等因素则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致心胸憋闷疼痛。
肺之阴阳
肺主气司呼吸,主宜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
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运行,故称为“相傅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气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
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肺之阴阳为物质基础。
肺阴是肺功能活动的基础。
能够制约肺阳,滋润肺脏。
肺阴充足。
则肺阳不亢。
肺体得以滋润与濡养;在五脏之中,肺位最高,其上者易下,故肺的气机以降为主,肝为甲乙风木,其性主动,其气主升,肝与肺一升一降,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肺阴下接肾阴,肺肾之阴互滋,肺阴借肃降之势,下纳呼吸之气。
因此,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呼吸运动。
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走表滋汗,外御热邪。
肺主皮毛,肺阴借肺阳宣发蒸化之势,化汗外荣于皮毛;籍出汗之机,宣散体内热邪于体外。
若肺阴失调,制阳无力,则肺阳亢逆;气荡胸中或阳亢化火刑金,肺失津液滋润,则难以宣散周身;金不化水,致肾阴亏虚,肺肾协同纳气的平衡被扰乱,则呼吸表浅、急促;津液枯涸,化汗无源,则无汗、皮肤干燥、瘙痒等。
肺阳的生理功能有二:其一,温化蒸腾作用。
阳性温暖,故主气化,推动呼吸运动;蒸化宣散津液,灌溉周身,通调三焦。
其二,宣发输布暖身作用。
在肺阳的鼓舞推动宣发下,津液、卫气上行到头面,外达于肌表,在内温养本脏腑,在外温养形体。
肺阳充足,则卫气有根,皮毛得温,更好地发挥抵御外邪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若肺阳失调,温煦不足,肺系虚冷,致使气行受阻,则咳嗽、哮喘;不能暖外,则畏寒,鼻流清涕;气化无权,大气衰少,则少气乏力,声低语怯,脉搏空虚;津液不化,聚而为水,则或吐清稀痰液,或发为水肿等。
脾之阴阳
脾具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的作用,为“仓廪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仓廪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
脾脏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脾之阴阳。
脾之阴的作用,古人论述不多,但仍可窥其一斑,如缪仲淳《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说:“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
”万密斋《养生四要》说:“受水谷之人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气而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
”《血证论》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
”
可见,脾阴协助脾气、脾阳等运化水谷精微,有灌溉脏腑,营养四肢百骸的作用,是脾气、脾阳运化水谷精微的重要物质基础。
脾阴失调,“脾阴不足之侯”(《本草经疏》),则脾虚中满、饮食不进、食不能化、发热、健忘、肢体痿弱,产后失眠腿痛等症。
徐景藩指出:脾阴虚的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食或腕腹痞胀,大便易溏……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濡或细而略数等。
可见脾阴失调,滋润濡养失司,则食欲不振、乏力、涎少口燥、大便干结、手足发热。
脾阳具有温养推动作用。
脾阳对水谷的运化吸收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脾主运化方面,而且体现在胃主受纳方面。
脾阳的温煦作用,渗透脾胃中焦,无所不至。
脾阳健运,则清浊相分,助胃腐熟;运化有力,则可杜绝生湿化痰成饮。
此外,脾阳具有统血作用,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脾阳虚,则不能统血。
”若脾阳失调,清浊不分,温煦失司,则腹胀、泄泻、完谷不化或反胃呕吐、腹中绵绵作痛;运化水液无力则少尿、浮肿。
此外,脾阳失调,致脾不统血,则尿血、便血。
肝之阴阳
肝具有主疏泄和主藏血的作用。
其性主升主动。
为“将军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罢极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
肝脏功能的发挥受着肝之阴阳的调节。
肝阴是肝的功能活动所依赖的基本物质之一。
肝阴具有滋润、宁静、潜降、收藏等作用。
在五脏之中肝为刚脏,其性主升主动,肝阴充足则制约肝阳,使其不亢,从而肝脏就能得到充分的滋润与濡养。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所说”肝体阴而用阳”。
由于肝阴根于肾阴,肝阴充足则能相济于肾,使肾阴不亏。
若肝阴失调,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两足痿弱;阴不制阳,阳气亢逆则面红目赤、头目胀痛、心火易怒;经脉循行部位失养则眩晕、视物昏花、胁肋隐痛、肢体麻木。
肝阳根于肾阳,具有促进、温煦、上升、运动、宜散等作用。
阳主气化,其对象为肝阴与肝血,肝阳能蒸化肝阴为气,进而能促进肝的各项生理活动,使气机调畅,血运通利。
若肝阳失调,阳气亢逆无制而化风,则眩晕、震颤、动摇,甚则突然晕仆;肝阳不足,温煦失司,升泄无力,气行迟缓,则郁滞渐生、形寒肢冷、囊缩阴冷或腹胀如鼓、四肢肿胀、大便溏薄、脉沉细无力等。
肾之阴阳
肾具有主藏精、主水和主纳气的作用。
其性潜藏,故称为“作强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封藏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
肾脏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肾之阴阳作为物质基础,肾阴是人体阴液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润、濡养作用。
肾阴上滋于肝,使肝体得养,则肝阳不亢;上荣于心,则心火或心阳得制,而无亢害之敝;上行于肺,则金水相生,源泉不竭。
此外,肾阴能够制约肾中阳气,防其妄动。
若肾阴失调,润养不足,诸窍器官失养,则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形体消瘦,咽干口燥;阴不制阳,虚热内扰,则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颧红盗汗以及舌红少苔,脉象虚细数等。
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具有温煦机体、促进气化、制约肾阴等作用。
此外,肾阳还能制约肾中阴气,防止其充泄于外。
若肾阳失调,气化无权,水液代谢失常,则尿少、水肿;真火虚衰,无以温煦,运化失职,则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肾阴和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本,故在肾的阴阳失调时。
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
综上所述,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独特而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五脏系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五脏系统中,凡是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五脏之阳;凡是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五脏之阴。
五脏阴阳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共同维持调节着整个生命活动。
因此,深刻理解五脏阴阳的生理、病理,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