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介绍八种阴阳双补的中成药
介绍八种阴阳双补的中成药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功效独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中成药中,有一类药物被称为阴阳双补中成药,其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阴阳双补中成药及其功效。
第一种:当归血建脑心丸当归血建脑心丸是一种以当归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养血调经、补气益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虚弱及血气不足的症状。
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心脑血运,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第二种: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等六味药物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肾益精、滋阴补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此外,六味地黄丸还可以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第三种: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由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四味药物组成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调经、益气补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血量少等症状。
另外,四物汤还可以改善贫血引起的乏力、心悸等不适。
第四种: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以党参、茯苓、白术、泽泻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浮肿等症状。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改善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便秘问题。
第五种:益气养阴丸益气养阴丸是一种以黄芪、枸杞子、麦冬、五味子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弱疲倦、口干舌燥等症状。
此外,益气养阴丸还可以改善肺热引起的咳嗽、气喘等不适。
第六种:龟龄集龟龄集是一种以鳖甲、海马、人参、麦冬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固精止遗、健脾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遗精、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此外,龟龄集还可以改善男性不育问题。
第七种:养血生发胶囊养血生发胶囊是一种以补血生发为主要功效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血养发、调养肝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脱发、头发稀疏等问题。
同时,养血生发胶囊还可以改善贫血引起的疲倦、失眠等症状。
补脾胃肾气虚的中成药
补脾胃肾气虚的中成药补脾胃肾气虚是指由于先天气虚、营养不良、长期损伤以及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脾胃和肾脏功能虚弱、阳气不足的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腰膝酸软、乏力等。
针对这种情况,中成药是比较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中成药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党参组成,主要作用是补脾气、健脾胃、益气血。
可以每日泡服2次,每次10g,如果配合其他药材使用,也可以按照中医医生的建议进行调配。
2、大补阴丸大补阴丸是一种具有很好的补肾效果的中成药,由党参、山药、杜仲、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组成,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益气养血。
建议每日服用2次,每次10g,可以和四君子汤一起服用,补效更佳。
3、人参四物汤人参四物汤也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成药,由人参、当归、熟地黄、白芍组成,主要作用是滋补气血,调理月经不调和脾胃虚弱等。
每日泡服2次,每次10g,多喝温水有助于增强药性分解吸收。
二、食谱或偏方除了中成药外,在日常的饮食中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脾胃肾气虚的食品,通过食疗来进行调理。
1、五谷杂粮饭五谷杂粮饭是非常养生的一种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选择大米、小米、玉米、糯米、红豆等混合煮熟,每日可以适量吃几勺,每一次大概50g左右。
2、花胶炖鸡汤花胶炖鸡汤也是补脾胃肾气虚的一种好食品,适合女性朋友食用。
可以选择白木耳、枸杞子、花胶、鸡腿肉等食材炖煮,每周可以食用1次,注意避免鸡汤口味过咸。
三、注意事项1、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忧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方式。
2、不要过度食用刺激性及辛辣食物,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和熬夜等不良习惯。
3、每天合理运动,多参与户外活动,适当锻炼身体。
4、注意保暖,并且避免气温的骤降,以及人体之间的温度变化。
四、养生建议在平常生活中,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尽量减少工作压力,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消耗身体能量,吸烟和过度饮酒也应尽量避免。
如何通过中医中药调理恢复阴阳协调
如何通过中医中药调理恢复阴阳协调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协调是人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阴阳平衡一旦被打破,各种疾病就可能随之而来。
那么,如何通过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调理,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阴阳的概念。
简单来说,阴代表着物质、安静、寒冷、抑制等;阳则代表着功能、活动、温热、兴奋等。
健康的人体,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当阴阳失调时,会表现出多种症状。
比如,阴虚的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阳虚的人则可能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容易腹泻等表现;阴阳两虚的人则可能同时具备阴虚和阳虚的部分症状。
中医调理阴阳协调的方法多种多样,中药调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阴虚的情况,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麦冬、沙参、枸杞等。
熟地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麦冬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沙参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枸杞则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以一个阴虚导致失眠的病例来说,医生可能会开一个以熟地、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为主的方子。
酸枣仁养心安神,柏子仁润肠通便、养心安神。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能够滋阴降火、宁心安神,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而对于阳虚,常用的中药有附子、肉桂、干姜等。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比如,一个阳虚导致经常腹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用附子理中丸加减进行调理。
其中的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加上附子、干姜温阳散寒,能够有效地改善腹泻症状,恢复体内阳气。
如果是阴阳两虚的情况,可能会用到龟鹿二仙胶等方剂。
这个方剂中龟板滋阴潜阳,鹿角壮阳补肾,人参、枸杞益气养血,共同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还有许多其他调理阴阳的方法。
针灸疗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阴阳平衡。
比如,针刺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可以补充阳气;针刺太溪、三阴交等穴位,则能够滋养阴液。
推拿按摩也能发挥作用。
五脏六腑
中医的概念一、中医美容: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运用中草药,调节肺腑,外病内治还你一个健康的美。
整体:不可分割性,人体是一个完整,不分割治,有生命力,为腑为中心,通过验格和六腑、五官、四肢、原甲、须发、以全力组织器官,发生联系,构成个有生命力,不能分割治整体,并且以充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未完成整个人治生命活动。
优点:安全,无副作用,有效持久辨证:将回诊-收集证状-中医诊断分析-治疗本质论治:施行,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具体方法:异病同治、同病导治。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阴阳洛和五行学说治合称阴阳概况:阴阳代表著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观点:自然界治万事万物,却是由阴阳两种气体作用下养生、发展。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的、机能前的却属于阳。
凡是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机能减退的却属于阴。
生活举例:1、阴阳说的基本内容:A、阴阳没对立牛羊:阴阳学说以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制的,相互斗争,最终取得动态中的平衡,即为“阴与阳秘”精神乃治。
B、阴阳相互依存,一方面却不能胶离另一方面,面单独存在。
C、阴阳相互消长:阴阳消长,是说相互对立,如:四季气候的变化,由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消阳长”的过程,由夏到秋及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阳长的过程。
D、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滋阴阳两个方面,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各自向着反方向转化,阳可转化为阴,阴可转化为阳,如: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2、阴阳学说在美容学业的应用人体也是由阴阳来构成A、组织结构人体:上半身皮肤、背、(阳)下半身脏腑,胸腹部(阴)脏:阴腑:阳阴阳平衡,精神乃治阴阳失调,阳虚则寒,阳虚湿的作用和推动作用降低,血流缓慢亦可引起黄褐斑阴虚则热,阴虚体内津液缺乏血液粘稠度高,血流不畅,瘀血滞于路洛。
可引起黄褐斑二、五行学说:五行:我们祖先认为自然界一切物质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元素,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阴阳两虚吃什么药
阴阳两虚吃什么药阴虚和阳虚是中医中常见的体质倾向,也是中医诊断中常见的辨证类型。
阴虚指的是阴精不足,阴气亏损,常表现为口干、咳嗽、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
阳虚则是指阳气不足,常表现为畏寒、水肿、乏力等症状。
根据《伤寒杂病论》中的说法,阴虚就是失去和液体有关的病,阳虚则是失去和消化有关的病。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滋阴养血的药物进行调理。
其中,当归是滋阴补血的常用药物,可以使用当归煮鸡蛋的方法进行食用。
具体做法是,将当归5克研碎,并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然后放入一枚去壳的鸡蛋,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最后将鸡蛋取出,在当归汤中慢慢食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用当归泡茶或煮粥食用,以达到滋阴补血的效果。
除了当归,虫草花也是一种常用的滋阴药物。
虫草花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用来炖汤或煮粥。
另外,枸杞也是养阴的好药材,可以用来泡茶或用来煮粥。
另外,人参也是一种具有滋阴作用的药材,可以用来炖汤或煮粥。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选用一些温阳补益的药物进行调理。
其中,肉桂是一种常用的温阳药物,可以用来泡茶或用来煮粥。
另外,天麻也是一种具有温阳作用的药材,可以用来泡茶或加入粥中食用。
此外,人参、黄芪也是常用的温阳药材,可以用来炖汤或煮粥。
总结起来,阴虚体质的人可以选择一些滋阴养血的药物进行调理,如当归、虫草花、枸杞、人参等;阳虚体质的人则可以选用一些温阳补益的药物,如肉桂、天麻、人参、黄芪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体质的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药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避免出现不适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代表了事物的两个相对面。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阴阳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出现阴阳两虚的情况。
阴虚是指人体阴气不足,阴阳失衡偏热,以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表现。
阴虚常见的症状有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咳嗽等。
治疗阴虚要以滋阴降火为原则,可选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如生地黄、沙参、天冬等。
阳虚是指人体阳气不足,阴阳失衡偏寒,以阳虚寒凝为主要病机表现。
阳虚常见的症状有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
治疗阳虚要以温阳散寒为原则,可选用温阳补益的中药如附子、肉桂、大枣等。
阴阳两虚的辨证论治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机,调整阴阳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阴阳虚实情况,然后根据辨证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辨证的关键是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舌苔和脉象的变化。
舌苔的颜色和厚薄、脉象的弦滑、数洪等变化,可以反映出患者的阴阳虚实情况。
通过仔细观察和辨证分析,可以确定患者的阴阳虚实类型,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阴虚的时候,应重点滋阴降火,可以选用具有滋阴清热作用的中药。
在治疗阳虚的时候,应重点温阳散寒,可以选用具有温阳补益作用的中药。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辅助治疗阴阳两虚的病机。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患者的阴阳虚实状态,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阴阳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需要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阴阳平衡的恢复。
通过共同的努力,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阴阳两虚相关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阴阳失调之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道医网
阴阳失调之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道医网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是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
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
同时,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失常的概括。
由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所以,阴阳失调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阴与阳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既对立又统一,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因而,在中医学的病机理论中,阴阳的消长失去协调平衡,是对人体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的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甚为复杂,但其主要表现,不外阴阳的偏胜、阴阳的偏衰、阴阳的互损、阴阳的格拒,以及阴阳的亡失等几方面。
兹分述如下:阴阳偏胜阴或阳的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病邪侵入人体,必从其类。
即阳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阳偏胜;阴邪侵入人体,形成阴偏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明确地指出了阳偏胜和阴偏胜病机的临床表现特点。
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阳偏胜必然会制阴,而导致阴偏衰;阴偏胜也必然会制阳,而导致阳偏衰。
所以,《素问·朋阳应象大论》又说:“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这是指出了阳偏胜或阴偏胜的必然发展趋势。
1. 阳偏胜阳偏胜,即是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末虚的实热证。
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邪,但从阳化热,也可由于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由于阳是以热、动、燥为其特点,阳偏胜,即出现热象,所以说:“阳胜则热。
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
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
1. 阴阳偏盛偏衰,阴阳失调的一种基本形式是阴阳偏盛或偏衰。
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都会导致身体功能失调,出现不同的症状。
例如,阴盛阳衰可能导致体内阴寒、水液停留等问题,而阳盛阴衰可
能导致体内热盛、阴虚等表现。
2. 内外失调,阴阳失调也可以表现为内外失调。
内失调指的是
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如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等;外失调则是指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失衡,如寒热湿燥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3. 实虚失衡,阴阳失调还可以表现为实虚失衡。
实指有形的、
实质的,虚指无形的、虚弱的。
阴阳失调可能导致体内实质过盛或
者虚弱,如实热、实寒、虚热、虚寒等症状。
4. 寒热错杂,阴阳失调还可能表现为寒热错杂的症状,即体内
出现寒热错杂的症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需
要辨证施治,采用针对性的调理方法。
总的来说,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阴阳偏盛
偏衰、内外失调、实虚失衡、寒热错杂等。
在中医理论中,了解阴
阳失调的基本形式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一、概念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代表了一种相对统一的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病因阴阳两虚的病因多种多样。
常见的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累过度、房事过度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阴阳失衡,出现阴阳两虚的情况。
三、辨证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也是治疗的基础。
对于阴阳两虚的辨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
1. 阴虚证阴虚证常表现为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口干咽燥、夜寐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阴虚证应以滋阴养血的方法为主,如熟地黄、枸杞子、天麻等药物可以起到滋阴养血的作用。
2. 阳虚证阳虚证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舌质淡白、苔白薄、脉沉细弱。
治疗阳虚证应以温补阳气的方法为主,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可以起到温补阳气的作用。
3. 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常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乏力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白薄、脉细弱。
治疗阴阳两虚证应以滋阴养阳的方法为主,如黄精、肉苁蓉、人参等药物可以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
四、治疗治疗阴阳两虚应根据具体的辨证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辅以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此外,调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也是治疗阴阳两虚的重要方面。
五、预防与调养阴阳两虚的预防与调养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保持心情愉快、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等方式来预防和调养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中阴阳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辨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患者也要注重自身的调养和预防,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健康。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则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器官的中枢,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密切相关。
下面详细讲解一下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调理方法。
1.心脏(心)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和控制血液的运行。
心脏有开窍于舌,所以通过舌象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运动对心脏保健非常重要。
心脏疾病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保持定期复诊。
2.肺(肺)肺主气,主要功能是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适度的呼吸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肺部健康。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对肺有益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有助于肺脏的保养。
3.肝(肝)肝主疏泄,主要功能是调整气血的运行。
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饮食调理方面,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调理肝脏的食物,如苦瓜、柠檬、红枣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肝脏的保健。
4.脾(脾)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水谷精气、水液和血液。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脾脏保养的关键。
避免过度饮食,不要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脾脏调理的食物,如山药、白果、山楂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脾脏保健有好处,如散步、晨跑等。
5.肾(肾)肾主藏精,将精液输送到生殖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和性生活不节制,有助于肾脏的保养。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肾脏调理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芝麻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肾脏保健有好处,如太极拳、跳绳等。
6.六腑胆:胆下行于肝,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泄废物。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和暴饮暴食,有助于胆腑的健康。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胆腑调理的食物,如荠菜、柿子等。
胃:胃主受纳,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
五脏六腑的病机
发展:肝阳化风
五脏六腑的 病机
热极生风
肝阳化风
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
五脏六腑的病机
(1)肝与肾:
主要病机特点:
阴阳失调: 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 形成肝肾阴虚,阴不制阳 则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形成:多由于久病失 养,或年高脏气衰 弱,或汗下太过耗 气等所致。
主要病机特点:
➢ 心气不足,运血无力, 则心力、心律、心率有所 改变,血脉失充
——心悸气短, 动辄尤甚;
➢ 血行无力,心神失养, 则心神不足
——神疲乏力
➢并伴有气虚表现。
五脏六腑的病机 主要病机特点:
概念:心的阳气不 足,功能减退, 虚寒内生的病理 变化。
五脏六腑的病机
肺气不宣:
肺窍不利、呼吸不畅、卫气壅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咳嗽;恶寒,无汗
肺失清肃:
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功能失常。 胸闷气促,咳嗽痰多
肺失宣肃: 气机升降失调、呼吸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
胸部痞闷,咳逆上气;呼吸困难,气促喘息 ;痰多,水肿
五脏六腑的病机
概念:肺功能减弱的病理变化。 形成:多因肺失宣肃,日久不复,
易为燥邪所伤 大肠实热传肺
五脏六腑的病机
1.脾的生理病理特点: 脾的主要病机特点: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气血生成不足、 血液运行失常、 水液代谢失调。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病又常影响它脏,导 致其它脏腑的病变。
五脏六腑的病机
脾的病理变化内在基础是脾的阴阳失调 主要是脾的阳气失调。
(1) 脾的阳气失调 —— 脾气虚损、脾阳虚衰
小肠实热上炎于心
五脏六腑的病机
1. 肺的生理病理特点: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理论概念,主要指的是人体阴阳两个
相对统一的对立统一体发生了失调,即阴阳失衡。
阴阳失调可以出现
在各个器官和系统,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阴阳互搏:阴阳失调时,阴阳之间常常出现相互竞争、相互
搏斗的现象。
这种竞争和搏斗会导致阴阳的不平衡,进而影响身体的
正常功能。
2. 阴阳相互依赖:阴阳失调时,阴阳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被打破,阴阳之间的协调性减弱。
阴阳不再能够相互调节和维持平衡,导
致身体的功能紊乱。
3. 阴阳互补:阴阳失调时,有时阴阳之间也会出现互相补充、
互相弥补的现象。
例如,当阳气亏虚时,阴气会增强来弥补阳气的不足;反之亦然。
然而,这种互补并不能真正解决阴阳失调的问题。
4. 阴阳分离: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阴阳之间可能发生分离现象。
这种分离会导致身体的功能受损,出现多种病理变化。
5. 阴阳倒错:阴阳失调时,阴阳的本来属性和功能可能会发生
逆转,即阴阳倒错。
例如,冷的阴性体质的人可能会出现热感,热的
阳性体质的人可能会感到寒冷。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阴阳互搏、阴阳相互依赖减弱、阴
阳互补、阴阳分离和阴阳倒错等。
这些变化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产
生各种疾病和不适症状。
中医治疗阴阳失调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阴阳两虚的症状有哪些阴阳两虚该如何调理补身体
阴阳两虚的症状有哪些阴阳两虚该
如何调理补身体
以更年期的女性为例子,这就是相对典型的阴阳两虚的症候,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更年期症状跟身体阴阳衰退有很大的关系,阴阳衰退导致身体五脏六腑的阴阳随着衰退,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症候。
“阴阳两虚”,在中医上还没有一种贴切的病症解释,具体也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法记载,应当多与“虚损”、“五劳七伤六极”、“虚劳”、“气血两虚”等病症有相似的症候。
先天不足,过劳内虚,久病伤阴,都可能引起阴阳两虚的症状,病症较重的,则致“虚损既成”,百脉空虚,精血枯竭,需“大补”或存生机,若诸补不受之时,则“虚不受补”,成“难治”之症;若病症较轻时,多成“似损非损”的状态,或阴虚,或阳虚,或气血郁滯,或肾阴肾阳皆虚等诸多症候。
需要辩证论治,对症治疗。
“阴阳两虚”,除了相似“虚损”的全身症状之外,同一脏腑功能异常时,也会出现阴阳同虚的症候,就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虽然阴阳同虚,但仍然会出现“阴虚发热”或“阳虚畏寒”等寒热往来的表现,调理治疗时,继续按照区分“阴虚”或“阳虚”的症状,对症调治,不必再划分出一个“阴阳两虚”的病症,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若两者兼顾,则需阴虚时主阴辅阳,阳虚时主阳辅阴,量的多少需要仔细斟酌。
平常人们
所说的“阴阳两虚”症状,应当多与“气虚”之症有关。
“气虚”,就是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弱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大多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伴气短、多汗、头晕、面白、舌淡暗、脉沉涩等症状。
导致“气虚”的原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饮食起居异常,久病多劳,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气虚往往伴随血虚、阳虚。
气虚的调理方法,应当以滋补肝肾为主,兼顾调理脾胃,也应当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健身锻炼相辅助。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贝母二冬膏2.肺气虚的症状:面色剐白,精神萎靡,咳喘无力,声音低微。
自汗多汗,气短懒言,甚则息微,呼吸短浅,凉汗淋漓,舌苔淡薄,脉象虚软。
治疗原则:益气固脱,收敛肺气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川贝母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脾胃阴虚的症状:口干舌噪,齿噪津少,脘腹涨满,或见热痛,心中嘈杂,饥不欲食,干呕欲吐,反胃呃逆,舌质红赤,苔黄而干或光无苔,脉象细数治疗原则:养阴扶脾,清热益胃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梗米,糯米,知母,元参,莲米常用中成药:玉泉丸2.脾胃气虚的症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四肢发软,不思饮食,腹胀,唇淡不荣,大便糖泻,内脏下垂,舌质胖大,脉象虚弱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炙甘草常用中草药: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1.心阴血虚症状:形体消瘦,心慌气短,心烦易惊,头昏眼花,健忘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少津,脉象细弱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常用药物:当归,川穹,白芍,地黄,麦冬,玉竹,丹参,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中成药:香砂安神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2.心阳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心胸憋闷,胸弊背冷,畏寒喜稳,自汗多汗,甚则面色惨白,神识恍惚,冷汗淋漓,呼吸短浅,四肢厥冷,舌质淡而胖,舌苔白润,脉象细弱,甚至脉结代,脉律不整治疗原则:益气扶阳,补心安神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茯神,附子,1.肝阴血虚症状:两肋疼痛,性急易燥,视物不清,眼干涩,肌肉跳动,爪甲枯薄,关节酸软,肢体麻木,舌红而瘦,苔黄少津,脉象玄细治疗原则:滋阴养血,补肝调肝常用药物:沙参,麦冬,当归,地黄,枸杞,五味子,白芍,酸枣仁,木瓜,川茧子,猪肝,鸡肝,羊肝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主之官"。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人体五脏的阴虚和阳虚分别有哪些表现
手气 调 脚血 。 冰无 冷力 、、
•
--
•
•
•
• • •
•
•
• • • •
肢肤视症 肝 【 痛情症 肝 【
体干物状 阴 肝 、绪状 阳 肝
麻燥模: 不 阴 手抑: 不 阳
木、糊舌 足 虚 脚郁头 足 虚
。头、干 , 】 关、晕 , 】
--
皮眼发 肝
•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 骶尾椎 •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 • 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 • 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口中“六味”反应 的疾病信号,对照 一下吧!
图 解
30 项 重 要 体 检 指 标
脾阴虚:不思饮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恶心, 口干、口渴,大便干结,消瘦。
肾阴虚:腰困腿软、足跟痛,手足心热或兼有 心烦热,失眠盗汗,遗精,脱发、齿摇。肝阴 虚:头晕、头痛,眼干,怕光,两眼昏花或夜 盲,失眠多梦,指甲光泽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肾阴虚常常同时并见,肝阴 虚可到肾阴虚,肾阴虚常可致肝肾虚。
些和人 表阳体 现虚五 ?分脏
别的 有阴 哪虚
• • •
红失症 心 【 。眠状 阴 心
多: 血 阴 梦舌 不 虚 、红 足 】 健少 , 忘津 不 、、 能 五心 濡 心悸 养 烦烦 心 热躁 脏 、、 , 面心 虚 色慌 热 颧焦 内
虑扰 、。
•
--
•
• • •
精血症 心 【 神行状 阳 心 疲不: 不 阳 惫畅心 足 虚 。、口 , 】
、不 失 咳渴 调 吐、 。 涎易 沫感 、冒 小、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指人体内阴阳两个相对而言的对立统一的力量,失去了平衡状态所表现出的一种病理变化。
阴和阳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阴泽万物,柔和滋润,喜冷怕热;阳则温煦旺盛,喜热怕冷。
阴阳失调指的是阴阳的相对比例发生了改变,其中一方过于旺盛或弱小,导致人体的生理机能出现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
1. 阳盛阴衰:阳气过旺,阴气不足。
表现为烦躁易怒,心烦口渴,目赤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数等症状。
2. 阴虚阳亢:阴气不足,阳气过盛。
表现为潮热盗汗,心烦口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数等症状。
3. 阴阳互损:阴阳相互损伤。
表现为形体消瘦,气短乏力,心悸健忘,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弱等症状。
4. 阴阳同病:阴阳两方同时受损。
表现为病情严重,虚弱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舌红瘦薄,脉细弱等症状。
总之,阴阳失调会引起人体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症状出现。
中医治疗阴阳失调的重点就是通过调整阴阳的相对比例来恢复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疾病状态,指的是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器官功能不协调,阴阳平衡失调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以及药物治疗方法。
一、心脏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症状: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舌红少苔等。
药物治疗:可选用安神药物如黄连素、酸枣仁、丹参等,调节心脏的阴阳平衡,安定神经系统。
二、肝脏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症状:情绪波动、易怒、头痛、头晕、眩晕、舌红苔黄等。
药物治疗:可选用疏肝解郁药物如柴胡、青皮、丹参等,平衡肝脏的阴阳关系,缓解肝气郁结。
三、脾胃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舌苔厚腻等。
药物治疗:可选用健脾化湿药物如党参、白术、茵陈等,调理脾胃的阴阳平衡,促进消化功能。
四、肺脏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症状:咳嗽、气喘、痰多、头痛、声音嘶哑、舌红苔黄等。
药物治疗:可选用润肺止咳药物如蜜炙白芍、麦冬、枇杷叶等,调节肺脏的阴阳平衡,改善肺功能。
五、肾脏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症状:腰膝酸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耳鸣、舌红苔少等。
药物治疗:可选用补肾壮阳药物如枸杞子、熟地黄、肉苁蓉等,调理肾脏的阴阳平衡,改善肾功能。
六、阴阳失衡的综合治疗对于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综合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配方调理全身的阴阳平衡,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此外,适当调节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恢复阴阳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物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理,因此建议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避免不当用药。
此外,中医药物治疗是一个相对缓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同时,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饮食调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治疗。
在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种症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或剂量进行治疗。
五脏之虚,补法可解
传统医学27五脏之虚,补法可解□ 梁迎春补五脏之虚补心虚 心虚证可分为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三种。
心气虚多见神倦欲寐、心慌气短、惊悸盗汗、脉虚软等证;心血虚多见怔忡(编者注: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患者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失眠健忘、恐惧易惊、虚烦盗汗、舌红脉细等;心阳虚多见胸部闷痛、喜暖怕冷、心痛彻背、心慌气喘等。
补心气常用的药物有五味子、人参、茯神、远志等;补心血常用的药物有当归、丹参、地黄等;补心阳常用的药物有桂心、桂枝、韭白、细辛、干姜等。
补肝虚 肝虚证有阴血虚、肝经虚寒之分。
阴血虚多见头晕目暗,女子月经量少或后延不来等;肝经虚寒多见少腹冷痛、坠胀、疝痛、睾丸抽痛等。
补肝阴、养肝血的药物有白芍、当归、地黄、何首乌、阿胶,阴虚阳旺可加生牡蛎、珍珠母、生石决等;温肝驱寒常用的药物有吴茱萸、小茴香、沉香、肉桂等。
补脾虚 脾虚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中气下陷。
脾气虚多见消化不良、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脾阳虚还可兼见腹痛喜暖、大便清稀、四肢发冷等;脾阴虚与胃阴虚同见,常发生在高热性疾病或大吐大泄之后,表现为消渴善饥、口干舌燥、大便干涩等。
补脾气常用党参、人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补脾阳的有干姜、吴茱萸、附子;脾阴虚常用麦冬、玉竹、石斛、天花粉、冰糖;中气下陷可用黄芪、升麻、葛根、柴胡、人参。
补肺虚 肺虚症可分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种。
肺气虚表现为气短乏力,久咳或咳痰;而肺阴虚则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无痰或咳带血丝、声音嘶哑、憔悴低热等。
补肺气常用黄芪、人参、党参、五味子等;补肺阴常用麦冬、天冬、沙参、百合、天花粉、阿胶等。
补肾虚 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俱虚。
肾阴虚表现为梦遗盗汗、小便短赤、口干咽燥、夜间口渴等;肾阳虚表现为阳痿滑精、性欲减退、睾丸冰冷、五更泻,甚至大小便失禁;阴阳俱虚表现为腰膝酸痛、阳痿早泄、睾丸坠胀、性器官发育不全。
补肾阴常用生熟地、天冬、元参(玄参)、龟板、鳖甲、阿胶等;补肾阳常用附子、肉桂、仙灵脾、补骨脂、鹿茸、海马、阳起石等;阴阳俱虚常用药物有桑寄生、杜仲、枸杞子、熟地、山药、狗脊等。
补五脏通六腹中药方有什么
补五脏通六腹中药方有什么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
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人体对应有心、肝、脾、肺、肾;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五脏通六腑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五脏通六腑的中药方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
2、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
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3、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但补力较麦味地黄丸强。
4、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适用于肾阴不足兼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者。
5、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
是治疗肾阴虚的常用方,因是纯补之剂,久服常用易滞脾碍胃,影响食欲。
6、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于肾阴虚兼肝阴虚者。
高血压有阴虚阳亢时较常用。
相同功效的还有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
补五脏通六腑吃什么食物好小米养脾小米为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大米养肺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小麦养心冬小麦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
中医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祛燥。
取带皮的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中医学“基本病机”——阴阳失调
中医学“基本病机”——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机变化。
一般而言,邪正盛衰是虚实病证的机理,阴阳失调是寒热病证的病机,二者在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理时,常联合应用、互为羽翼。
一、阴阳偏胜阴阳偏胜,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过于亢盛,导致以邪气盛为主的病机变化,属“邪气盛则实”的实性病机。
就感邪性质而论,病邪侵袭人体,多同气相求,阳邪侵犯人体可导致机体阳偏盛,阴邪侵犯人体可导致机体阴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阴阳偏盛必然导致机体寒热变化。
由于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一方偏盛必然制约另一方使之减弱,阳偏盛伤阴可致阳盛兼阴虚,进而发展为阴虚病变;阴偏盛伤阳可致阴盛兼阳虚,进而发展为阳虚病变。
因此,“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偏盛病机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1.阳偏胜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阳邪偏盛、功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而见热象的病机变化。
阳盛的病机特点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临床可见身热,面赤,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若阳盛伤及阴液,则兼有口渴、小便短少等表现,即所谓“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形成阳偏胜的原因,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也可由于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瘀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阻偏盛,以热、动、燥为临床特点,可见壮热,烦躁,口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苔黄,脉数等症。
阳邪亢盛,阳长阴消,“阳胜则阴病”,可伤阴耗液。
阳盛之初,对阴液的损伤不明显,从而出现实热证。
如果病情发展,阳邪亢盛,明显耗伤阴液,疾病则转化为实热兼阴虚津亏证;若阴气大伤,疾病可由实转虚而发展为虚热证。
2.阴偏胜阴偏胜,即是阴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阴邪偏盛、功能抑制、机体反应性减弱而产生寒象的病机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型体质的表现有:畏寒、肢冷、腹胀、大便清稀、身体酸重、浮肿、头晕、没精神、易感冒等等。
平时多运动,多吃一些辛辣、利水食物如生姜、五香粉、丝瓜、冬瓜、山药等等,有利于改善身体寒湿的症状。
如果用中药方,应选用温肾利水的方剂。
方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茯苓四逆汤等等。
五脏六腑阴阳失调的症状与药物治疗1.肺阴虚症状:两颧骨红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鼻咽干燥,干咳少痰,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苔薄或无,脉象细数治疗原则:养阴清肺常用药物:生地,沙参,麦冬,元参,玉竹,芦根,杏仁,瓜篓,桔红中成药:养阴清肺丸,贝母二冬膏2.肺气虚的症状:面色剐白,精神萎靡,咳喘无力,声音低微。
自汗多汗,气短懒言,甚则息微,呼吸短浅,凉汗淋漓,舌苔淡薄,脉象虚软。
治疗原则:益气固脱,收敛肺气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川贝母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脾胃阴虚的症状:口干舌噪,齿噪津少,脘腹涨满,或见热痛,心中嘈杂,饥不欲食,干呕欲吐,反胃呃逆,舌质红赤,苔黄而干或光无苔,脉象细数治疗原则:养阴扶脾,清热益胃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梗米,糯米,知母,元参,莲米常用中成药:玉泉丸2.脾胃气虚的症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四肢发软,不思饮食,腹胀,唇淡不荣,大便糖泻,内脏下垂,舌质胖大,脉象虚弱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大枣,淮山药,炙甘草常用中草药: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1.心阴血虚症状:形体消瘦,心慌气短,心烦易惊,头昏眼花,健忘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淡少津,脉象细弱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常用药物:当归,川穹,白芍,地黄,麦冬,玉竹,丹参,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中成药:香砂安神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2.心阳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心胸憋闷,胸弊背冷,畏寒喜稳,自汗多汗,甚则面色惨白,神识恍惚,冷汗淋漓,呼吸短浅,四肢厥冷,舌质淡而胖,舌苔白润,脉象细弱,甚至脉结代,脉律不整治疗原则:益气扶阳,补心安神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茯神,附子,肉桂1.肾阴虚症状:头昏耳鸣,听力减退,牙齿动摇,毛发枯萎,腰脊酸痛,嘲热盗汗,口燥咽干,梦遗滑精,舌质红赤,脉象沉细常用药物:熟地,山茱萸,淮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桑棋子,枸杞子,炙龟板,知母,黄柏,憋甲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2.肾阴虚症状:畏寒怕冷,腰膝酸冷,深疲易倦,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遗尿失禁,尿后余沥,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遗精难育,宫寒不孕,舌质淡而胖,脉象虚弱治疗原则:稳肾扶阳,填精补髓常用药物;熟地,枸杞,肉苁蓉,免丝子,金缨子,仙灵脾,锁阳,肉桂,附子,五味子,鹿角胶,杜仲中成药:金匾肾气丸,河车大造丸,有归丸1.肝阴血虚症状:两肋疼痛,性急易燥,视物不清,眼干涩,肌肉跳动,爪甲枯薄,关节酸软,肢体麻木,舌红而瘦,苔黄少津,脉象玄细治疗原则:滋阴养血,补肝调肝常用药物:沙参,麦冬,当归,地黄,枸杞,五味子,白芍,酸枣仁,木瓜,川茧子,猪肝,鸡肝,羊肝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被尊称为"君主之官"。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盛和心的阳气偏衰两个方面。
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旺。
一般可发为两类,凡由于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由于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所致者多属实火;劳心过度、耗伤心阴心血,或由全身之阴血不足,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则多属虚火。
心的阳气亢盛可导致躁扰心神,或血热妄行,而导致各种出血,或心火上炎或下移。
心的阳气偏衰,即是心的气虚和阳虚。
多由于久病耗伤,或禀赋素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所致。
主要表现为心神不足,血脉寒滞及心气虚衰。
心阴、心血的失调,主要有心阴不足、心血亏损,以及血心瘀阻等。
心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心悸怔忡:多因心阴、心血亏损,血不养心,心无所主,而悸动不安;或因心阳、心气虚损,血液运行无力;或因痰瘀阻滞心肺,气血运行不畅,心动失常所致。
心烦:多由于心火炽盛,心神被扰;或心阴不足,虚火扰心,以致神志浮动,躁扰不宁所致。
失眠、多梦:多由心阳偏亢,阳不入阴,心神不能入舍所致。
但有虚实之分。
实则为邪热、痰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藏;虚则为心阴心血亏损,阴不敛阳,血不养心,心神浮越,失于敛藏所致。
健忘:多由心的气血虚亏,脾气不足,肾精不充,髓海空虚,心神失养,神志衰弱所致。
喜笑不休、谵语、发狂:皆由心火亢盛,或痰火上扰,或邪热内隔心包,而致神识昏乱。
昏迷:多由邪盛正衰,阳气暴脱,心神涣散;或因邪热入心(逆传心包),或痰浊蒙蔽心包等所致。
气火上逆,气机逆乱可致气厥,亦可因心神暂时涣散而出现昏迷。
心前区憋闷疼痛:多由胸阳不振,或为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气血运行不利,甚或痹阻不通所致,此属"真心痛"范畴。
面唇爪甲紫暗:心阳虚损,或寒滞血脉,血行瘀阻不畅所致。
面色苍白无华:心气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而无光泽。
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或细数,或散大数疾,或虚弱无力,或迟涩:均为心主血脉功能失调的反映。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以助心推动血液的循行,通调水道以促进津液的输布和代谢。
肺气尚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以发挥其温煦肌肤,保卫肌表的作用。
肺气宣发和肃降失常,多由外邪侵犯于肺和肺系,或因痰浊内阻肺络,或因肝气太过,气火上逆犯肺所致。
亦可由于肺气不足,宣发和肃降无权,或肺阴亏虚,燥热内生而致宣发和肃降失常等。
肺气虚损,即肺气虚,多因肺失宣发和肃降,久病不愈,伤及肺气;或劳伤过度,耗伤肺气;或久咳伤肺,以致肺气虚弱。
肺阴不足,主要包括肺的津液不足和阴虚火旺。
多由燥热之邪久留,或痰火内郁,或五志过极化火等耗伤肺阴所致。
肺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咳嗽:为肺的呼吸功能失常最常见症状之一。
主要由于肺气失宣,肺气不时上逆所致。
气短:多由肺气虚损,呼吸功能衰减所致。
哮:多由痰气交阻,气机升降出纳失常,肺系气道阻塞不畅所致。
喘:多由肺热蕴盛,气机壅阻或肺肾两虚,肾不纳气所致。
胸闷疼痛:多由风、寒、燥、热之邪,或痰、瘀、水饮等壅遏肺气,气机阻塞不通,或肺络为邪所闭,气血滞涩不畅所致。
咯痰、咯血:多由肺失空肃,水津气化输布障碍,聚而成痰,或因脾虚,痰湿内聚上泛所致。
咯血多为痰热化火,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
声哑失音:多由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声道不利,而致声哑失音。
或由于肺虚阴津不足,声道失于滋润而致声哑失音。
鼻衄:多由肺胃蕴热,或肝火上炎,灼伤肺之脉络,热迫血妄行所致。
自汗:多由肺气虚损,卫阳不固,腠理疏泄,津液外泄所致。
脾的阴阳气血失调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水谷化为精微,运化水液,输布津液,防止水湿的产生。
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阳气,故"脾宣升则健"。
脾主升清、主统血。
脾的阴血,对于脾的运化功能所起的作用,远逊于脾的阳气。
脾阳、脾气的失调,脾的阳气失调,主要为脾阳、脾气的不足,而致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权,或内生水湿痰饮,甚则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或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而致中气下陷;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
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引起脾气虚弱,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病症。
脾阴的失调,即脾阴虚,是指脾脏阴液亏虚不足。
多由病久或热病期耗伤脾胃之阴液所致。
脾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制:腹满胀痛或脘腹痛:多因脾气虚,运化无力;或因宿食停滞:或因脾胃虚寒,失其温煦,寒凝气滞;或因肝气犯肺,气机郁滞等所致。
脾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郁滞,故发胀满而痛。
食少、便溏;多因脾虚胃弱,或湿困脾胃,脾不升清、胃失降浊。
黄疸:多由脾运不健,湿浊阻滞,肝胆疏泄受碍,胆热液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泛溢于肌肤所致。
身重乏力:多由脾气不足,或脾为湿困,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因而水湿留滞所致。
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多因脾虚、中气下陷,脏腑升举维系无力或不能升举。
便血、崩漏、紫癜:多因脾气虚,失其统摄之权,则血不循经而外逸。
如血溢肠内,则血随粪便而下,谓之"便血"。
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则为崩漏。
血溢于肌腠皮下,则发为紫癜。
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是人体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
肝气尚能总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但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肝阴、肝血具有易亏虚的特点。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或不及,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阳、肝气失调,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
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之由亦多在肝阴、肝血不足。
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
肝阴、肝血失调,肝的阴血失调,均以亏损为其特点。
阴虚则阳亢,而形成肝阳上亢、阴不制阳、阳气升动无制,肝风内动等。
肝的阴血失调,主要可导致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
肝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眩晕:多由肝阴不足,阴虚阳亢。
肝之阳气升动,上扰清窍所致。
目花:多由肝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肝血所养而致。
耳鸣:多为情志抑郁,肝郁气滞,郁久则化火生热,或火怒伤肝,肝胆之火亢进,上扰清窍所致,甚则清窍被蒙,可成重听。
巅顶、乳房、两胁、少腹疼痛及囊肿疼痛:上述部分,皆为肝经循行所过。
若肝郁气滞,气机阻塞,或痰气交阻,或气血互结,以致经气不利,脉络不通,则可于上述部位出现胀痛,或形成肿块。
若气郁化火上窜于头部,则可发作巅顶剧痛。
关节屈伸不利,筋挛拘急、抽搐:多为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四肢麻木:多由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经脉肌肤,或由于风痰流窜经脉,络脉气血不和所致。
急躁易怒: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若肝郁气滞,气郁而化火,肝火亢盛,或肝之阴气升动太过,肝阳亢逆,则可致性情急躁而易怒。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肾为"先天之本"。
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
肾的藏精功能失常,则或为肾失闭藏,精气流失,导致肾中精气不充足而亏虚,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或精不生髓,而导致髓海不足,骨质疏松等。
肾的主水功能失常,则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或为尿少、尿闭、聚水而为肿,或为尿多,小便清长、失禁等。
由于肾中精气,含有"先天之精",为一身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本。
因此肾的生理功能失常,实际上即是肾的精气不足或肾阴肾阳的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