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术的操作技术
X线立体定向(X刀)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X线立体定向(X刀)治疗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59ea56025c52cc58bd6bee9.png)
X线立体定向(X刀)治疗技术操作规程1.基础头环安装及CT扫描步骤和要求1.1单次治疗基础头环的安装及CT扫描1.1.1 操作步骤:a)病人备皮:男病人准备光头,女病人可准备局部。
b)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的头环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及固定点,要求固定点的固定螺钉所在层面应尽量避开靶区。
c)给病人做固定点局部碘酒、酒精消毒,用2%利多卡因10ml和肾上腺素3-4滴,麻醉至骨膜。
d)用预先消毒好的固定螺钉将头环固定在颅骨上,要求头环的1800在后面,00在前面(当病人平躺时),螺钉锁紧时四个位置(即四点)力量要均匀、对称,使头环的位置不变、不脱落、不移动,然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将病人送到CT室作CT扫描。
e)病人在等待做治疗计划的时间里,医务人员要随时观察病人,询问病人疼痛情况,是否有不适,必要时要对症处理。
f)治疗完毕,送病人回准备室,去除头环,用70%酒精消毒伤口,贴一无菌纱布。
1.1.2CT扫描:a)将已安装好头环的病人送到CT室作断层扫描,在CT床头安装头环相应的适配器,病人采取仰卧位(若病变在枕叶或小脑部,也可采取俯卧位),将头环装入适配器,插入CT定位板。
b)CT扫描要求:所有病变(包括头颈和体部)都要做CT增强扫描,扫描起始层应距病变10-20mm,并同时距头环基准水平面30mm,病变范围层间距为2-5mm,病变范围以外层间距可为5-10mm,扫描时必须按顺序逐层扫描,不可重复扫描或改变倾斜角等。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窗宽、窗位到最佳位置。
一定要分辨出每一层面的标记点、病变及重要器官,以便于组织的重建。
扫描层数视病变部位而定,若为颅内病变,从起始层开始,一定要扫至颅顶。
1.2分次治疗基础头环的安装及CT扫描1.2.1 操作步骤:a)根据病种和治疗体位选择合适的分次治疗头环、分次治疗环头部支架及适配器。
b)将选择好的分次治疗头环和头部支架通过相应适配器与模拟机床连结,然后让病人仰卧在模拟机床上,头部枕在两支头部支架上,调节好支架角度和高度。
乳腺穿刺活检操作流程
![乳腺穿刺活检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774593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3.png)
乳腺穿刺活检操作流程一、穿刺前准备1.1 了解患者情况咱得先把患者的情况摸个透。
这就好比打仗前要先侦查地形一样。
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没有家族乳腺疾病史,之前乳腺有没有做过啥手术之类的。
再仔细查看患者的乳腺情况,是有肿块啊,还是有啥其他异常。
这些信息就像拼图的碎片,一块都不能少,这样咱心里才有底。
1.2 设备与材料准备这时候就该把家伙事儿准备齐了。
穿刺活检得有专门的穿刺针,这针就像咱战士的枪,得选合适的。
还有局部麻醉的药,可不能让患者疼得嗷嗷叫。
消毒的东西也不能忘,像酒精、碘伏这些,必须得有,就像打扫战场前得先消毒一样。
另外,准备好盛放标本的容器,这标本可金贵着呢,就像宝贝一样,可不能有啥闪失。
二、穿刺过程2.1 患者体位与标记让患者躺得舒舒服服的,一般是仰卧位。
然后像寻宝一样,找到乳腺上要穿刺的部位,做好标记。
这标记就像在地图上画个圈,告诉咱自己目标在哪。
这个过程得小心翼翼的,可不能马马虎虎。
2.2 局部麻醉这时候就该打麻药了。
咱得像绣花一样精细,把麻药慢慢注射到标记部位的周围。
一边注射还得一边跟患者唠唠嗑,让患者放松放松。
可别小看这局部麻醉,这就像给患者吃颗定心丸,让患者没那么害怕。
2.3 穿刺操作拿着穿刺针,瞅准了标记的地方,稳稳地扎进去。
这动作得干净利落,就像老中医扎针灸一样,又准又稳。
一般要多取几块组织,确保能得到足够准确的标本。
这时候可不能心软,得保证取到的标本能反映真实的病情,可不能做无用功。
三、穿刺后处理3.1 伤口处理穿刺完了,伤口可不能不管。
先用纱布压一压,就像给伤口盖个小被子。
然后用胶布固定好,这就像给小被子系个安全带,防止它掉了。
告诉患者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可别沾水,不然就像在伤口上撒盐一样,容易感染。
3.2 标本送检把取到的标本小心翼翼地放到准备好的容器里,就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
然后尽快送到病理科去检查。
这标本可是诊断的关键,就像破案的线索一样重要。
咱得盼着病理科的结果,就像盼着远方的亲人来信一样,因为这结果关系到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呢。
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规程
![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33cf3eb0717fd5370cdc68.png)
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规范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程序,保证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性能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常规操作,质量控制人员检测、校正仪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监督仪器的使用维护。
3. 检测所用仪器及模块表3-1 仪器及型号4.质量控制性能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表4-1 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1.质量控制性能检测操作方法4.1. 标准照片密度4.1.1. 将4cm 厚的专用检测模体置于乳腺摄影乳房支撑台上。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
4.1.2. 在自动曝光条件下曝光,冲洗胶片,测量距胸侧边沿4cm 处照片长轴中心的光密度,并与基线值进行比较,基线值的光密度在1.4D~1.8D 范围内。
4.2. 胸壁侧射野的准直4.2.1.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调整光野与胸侧支撑台边沿对齐,进行曝光,冲洗胶片。
4.2.2. 观察胶片,胸侧胶片边缘应全部曝光。
4.3. 胸壁侧射野与台边的准直4.3.1.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于乳房支撑台底部,胸壁侧暗盒超出支撑台边沿4cm 左右,进行曝光,冲洗胶片。
4.3.2. 用刻度为1mm 的钢制直尺测量照片上曝光区域边沿与台边的距离。
4.4. 光野与照射野的一致性4.4.1.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调整光野与胸侧支撑台边沿对齐,并在四边作好光野的标记,进行曝光,冲洗胶片。
4.4.2. 用刻度为1mm的钢制直尺测量光野与照射野相应边沿的距离。
4.5. 自动曝光控制4.5.1. 乳房支撑台上分别放置2cm、4cm、6cm 厚的模体,将装有胶片的暗盒分别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在自动曝光控制下分别进行曝光。
4.5.2. 测量距胸侧4cm 处照片长轴中心的光密度,2cm 和6cm 模体影像光密度分别与4cm 影像光密度值比较。
4.6.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4.6.1. 应采用非介入方法,如用剂量仪进行检测。
乳腺活检穿刺术操作方法
![乳腺活检穿刺术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2637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b.png)
乳腺活检穿刺术操作方法乳腺活检穿刺术是一种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用于获取乳腺组织的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以下是乳腺活检穿刺术的一般操作方法: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提前了解乳腺活检穿刺术的目的、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更换手术服,清洁乳房和周围皮肤,以确保手术区域清洁。
2. 局部麻醉:乳腺活检穿刺术一般使用局部麻醉。
医生会在乳房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该区域麻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定位:医生会使用乳腺超声、乳腺X线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来确定需要进行活检的具体位置。
一旦确定了目标位置,医生会在该位置标记。
4. 穿刺:医生会使用专用的活检针将针尖插入目标位置。
在插入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超声或X光实时引导,确保针尖准确无误地到达目标位置。
5. 获取组织样本:一旦针尖到达目标位置,医生会通过活检针内的活检钳夹住一小块乳腺组织,然后将针头缓慢地抽回,同时固定组织样本。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进行,以获取足够的组织样本。
6. 停止出血:活检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出血。
医生会在取样后通过加压或其他止血方法,暂停或止掉出血。
7. 结束:一旦医生确认已经获取到足够的组织样本,活检过程就会结束。
医生会移除活检针,并在穿刺处覆盖消毒敷料。
8. 病理学检查:获得的乳腺组织样本将送往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通常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才能得出。
乳腺活检穿刺术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检查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乳腺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在进行穿刺术前,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解答疑虑,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操作方案。
浅析如何提高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
![浅析如何提高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83f1e72c0722192e4536f6f7.png)
浅 析 如 何 提 高 乳 腺 X 线 立 体 定 位 穿 刺 活 检 术 的 准 确 性
天 津 市肿 瘤 医院放 射 科 ( 0 0 0 3 0 6 )柳 杰 杜 秀恒
1 .目的 乳 腺 x 线 立 体 定 位 穿 刺 活 检 ,是 9 0年 代 在 电子 计算 机辅 助 下 开展起 来 的一 种新 的乳 腺 检查 方法 。它 是
( )设 备 :使 用美 国 C no rⅡ型 1 5毫安 高 频 钼 靶 乳 2 o tu 7 腺 x线 机 、专供 乳腺 摄 片使 用 的 KO K N—R 暗盒 、增 DA MI 感屏 、单 面药 膜 胶 片及 与其配 套 的 电子计 算机 辅 助立体 定 位
为女性 。
线 片后选 取 了共 3 3例 患 者 ,年 龄从 2 8岁到 7 3岁 不 等 ,均
觉舒 服 ,以保 证 我们 在 整个检 查 过程 中 患者 不会 因疲 劳 而改 变 姿势 ,影响 定位 的准 确性 。⑤ 乳腺 上 的病 变 区被 确 定后 用 压迫 器压 紧 固定 ,尽 可能 使病 变 区位 于压 迫器 空 的 中央 ,周
后 ,协 助标 本 固定 。注 明姓 名 、年龄 ,送 入病 检室 。 C T导 向下 骨穿 刺 活检 术 ,本身 操作 不 复杂 ,如 何顺 利 、 快捷 的完成 手 术 ,减少 病人 痛 苦 ,一 定 要 医技配 合 默 契 ,随
时观 察患 者术 中反应 。 ( 稿 :2 0 收 0 2—0 人员 除应 熟 知所 使用 机 器 的性能 、熟 练 掌握 操 1 作技 巧 外 ,以下诸 点 当 为 关 键 :① 在 往 乳 腺 x 线 机 上 安 装 针 吸 活检装 置 时 ,先将 装置 上 的销 子 销好 ,使 其与 x线 机 C 形 臂连 成一 体 。当确 定 x线 机 托 板 的位 置 后 ,要 先 将 C形 臂锁 死 ,而后 将 销 子 拔 出 ,此 时 x 线 管 球 向正 、负 相 旋 转 的最 大角度 均 为 2 4度 。安 装 时要 注 意顺 序 ,否 则 易 造 成 定
乳腺X线摄影投照体位和压迫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乳腺X线摄影投照体位和压迫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de983ed79563c1ec4da713c.png)
乳腺X线摄影投照体位和压迫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应用及质量控制迅速普及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成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从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这种成像技术的效用和成功取决于一份高质量的摄影照片的恒定产生,投照体位的选择和乳房压迫技术是获取高质量乳腺摄影照片的最重要因素。
在现有乳腺X线成像设备的基础上,掌握和控制乳腺X线摄影中乳腺投照位置、压迫技术的技术要点是提高临床影像质量、提高X线乳腺检查利用率的前提和关键。
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中频繁实用的实施要点及传统的质量控制要求,作如下阐述。
1 标准规范的投照体位在实际工作中内外侧斜位(MLO位)及头尾位(CC位)是所有乳腺摄影常规采用的体位,且能满足乳腺检查的需要,由于它们可能是唯一采用的两种体位,因此必须最优化的得到执行。
1.1 MLO位内外侧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 view):是目前两种标准乳腺摄影体位之一。
影像接受器从水平面旋转30°~60°,使暗盒装置平行于同侧胸大肌,且暗盒托盘的一角恰当地位于腋窝内,X线束从乳房的内上侧摄向外下侧。
1.1.1 MLO位实施要点1.1.1.1 滤线器与胸大肌角度平行患者侧站乳腺机旁,旋转球管,使暗盒托盘与水平面成30°~60°,精确角度的选择以滤线器与同侧胸大肌相平行为标准。
胸大肌角度测定的方法是:患者肩部放松,技师的手放在胸大肌后方的腋窝处,并轻轻的将胸大肌向前推移,则胸大肌可移动的外侧缘显露,滤线器暗盒托盘缘紧贴胸大肌的外侧缘即可。
瘦弱或乳房较小的被检者角度常需调整到60°左右,一般身高体重的患者所需角度为40°~50°,两侧乳房的体位角度基本相同。
1.1.1.2 滤线器高度选择确定胸大肌角度后被检侧乳房的胸大肌外侧缘贴近摄影台,同侧上肢在水平面略下方抓住机器扶手,肩部放松并曲肘以便松弛胸大肌,调节摄影台高度,使滤线器的拐角处上缘与被检者腋后皱褶齐平。
乳腺X线检查技术和诊断规范刘佩芳
![乳腺X线检查技术和诊断规范刘佩芳](https://img.taocdn.com/s3/m/4b7852fefab069dc5022011f.png)
乳腺X线检查技术和诊断规范一、检查技术(一)检查前的准备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
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
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图像的关键环节。
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
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肿瘤家族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
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一周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可不严格受时间限制。
(二)投照体位乳腺X线摄影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craniocaudal, CC)位及内外侧斜(mediolateral oblique, MLO)位。
一张较好的CC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在片子的中央,乳头切线位,可见小部分胸大肌,内侧乳腺组织应全部包括在片中,外侧乳腺组织尽可能包括在片中。
一张好的MLO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胸大肌可见,且下缘达到乳头水平,乳头在切线位,部分腹壁包括在片中,但与下部乳腺分开,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
乳腺组织外缘可见乳头的轮廓,乳腺后方的脂肪组织被很好地显示出来,乳房无皱褶。
对于CC位及MLO位显示不良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臵的不同选择以下体位:外内侧位(LM)、内外侧位(ML)、内侧头尾轴位(MCC)、外侧头尾轴位(LCC)、尾叶位(CLEO)及乳沟位。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常规体位上发现的异常改变,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术,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技术。
二、诊断(一)一般概念1. 熟悉临床信息掌握临床信息对乳腺摄影诊断非常重要,必要的基本的临床信息应包括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本次检查的目的等。
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规程
![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33cf3eb0717fd5370cdc68.png)
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规范乳腺机X射线性能检测操作程序,保证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性能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常规操作,质量控制人员检测、校正仪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监督仪器的使用维护。
3. 检测所用仪器及模块表3-1 仪器及型号4.质量控制性能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表4-1 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1.质量控制性能检测操作方法4.1. 标准照片密度4.1.1. 将4cm 厚的专用检测模体置于乳腺摄影乳房支撑台上。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
4.1.2. 在自动曝光条件下曝光,冲洗胶片,测量距胸侧边沿4cm 处照片长轴中心的光密度,并与基线值进行比较,基线值的光密度在1.4D~1.8D 范围内。
4.2. 胸壁侧射野的准直4.2.1.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调整光野与胸侧支撑台边沿对齐,进行曝光,冲洗胶片。
4.2.2. 观察胶片,胸侧胶片边缘应全部曝光。
4.3. 胸壁侧射野与台边的准直4.3.1.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于乳房支撑台底部,胸壁侧暗盒超出支撑台边沿4cm 左右,进行曝光,冲洗胶片。
4.3.2. 用刻度为1mm 的钢制直尺测量照片上曝光区域边沿与台边的距离。
4.4. 光野与照射野的一致性4.4.1. 将装有胶片的暗盒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调整光野与胸侧支撑台边沿对齐,并在四边作好光野的标记,进行曝光,冲洗胶片。
4.4.2. 用刻度为1mm的钢制直尺测量光野与照射野相应边沿的距离。
4.5. 自动曝光控制4.5.1. 乳房支撑台上分别放置2cm、4cm、6cm 厚的模体,将装有胶片的暗盒分别插入乳房支撑台的暗盒匣中,在自动曝光控制下分别进行曝光。
4.5.2. 测量距胸侧4cm 处照片长轴中心的光密度,2cm 和6cm 模体影像光密度分别与4cm 影像光密度值比较。
4.6.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4.6.1. 应采用非介入方法,如用剂量仪进行检测。
乳腺癌的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下穿刺活检与真空抽吸活检
![乳腺癌的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下穿刺活检与真空抽吸活检](https://img.taocdn.com/s3/m/c34b667ff46527d3240ce0b7.png)
近年来,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 但国内大多数 医院确诊仍靠医生的触诊、 红外线扫描、 超声探测或钥靶 X 线摄 片结合手术切除活检等方法。该方法缺点在于: ( 1 不能发现亚 ) 临床的早期癌; (2 对肿块不能早期定性, ) 造成手术或非手术治 疗的盲目 1 。 性[ 我院引进的高清晰乳腺X 线摄影机并配以局部数 ]
1. 3 方法
例),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包括1例恶性淋巴瘤)为3 5
例、 占活检总数的6 .0 %。 6 4 其中犯 例术前活检证实; 例假阴性 3 者, 分别报告为增生病、 导管乳头状增生、 皮肤纤维脂肪组织, 术 后证实为导管原位癌 1例, 早期浸润癌2 例。1 例活检报告为良 8 性病变, 包括乳腺增生、 导管乳头瘤病、 纤维腺瘤、 囊腺瘤、 炎性 改变等, 占活检总数的3 . 6%, 3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例 39 其中1 5 均随访时间达 1 个月, 0 未发现恶性病变。 结果证明, 运用乳腺数
神经反应, 采取俯卧位予以 解除。 1. 4 术后随访 对于活检结果为恶性者, 追踪其外科手术病理结果;对于活检
字化图 象后处理 ( ig a s o i ag ,s ) 与立体定位核心活检 d h l Pt m e D l
(S r ot t c。 nee沮 P sy, B) 及 空定向 活检 e c t e a i or e ebio scN 真 抽吸 装置
行后处理(例如调节窗宽窗位、 空间频率协调处理、 局部放大处 理、 反相处理、 边缘增强处理等) , 增加了病变的发现率, 选取理 想靶点, 计算机全自 动定位系统自 动计算进针部位及深度, 穿刺 或负压抽吸切割取得组织送病理科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少数患 者有皮下痕血, 局部加压 20 i 并给与绷带包扎;部分出现迷走 mn
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技术要点探析
![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技术要点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7736c55727a5e9846a6130.png)
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技术要点 探析
王红彬,邓建红,柳 杰,路 红,刘佩芳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影像诊断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 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对乳腺内可疑恶性成簇钙化病变穿刺活检的技术要点。方 法:回顾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49例乳腺内有成簇钙化病变的患者行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 空辅助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中2例因乳房压迫厚度较薄无法实施旋切、1例因乳房压迫后病变距离乳头位置较 近而放弃手术,最终完成手术46例。39例应用针槽20 mm旋切探针,7例应用针槽12 mm旋切探针;1次压迫乳房检出钙化 灶26例,经改变体位压迫乳房检出钙化灶5例,未改变体位但重复压迫乳房检出钙化灶15例;进针后定位准确43例,定位 不准确3例;旋切后标本组织X线摄影后均显示钙化。除术中出血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术后感染。结论:乳腺X线三维 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操作中乳腺的摆位、定位点的选择、曝光条件、曝光次数的选择、旋切探针型号的选择、旋切中方 向的侧重及并发症的处理是技术关键,对病变的准确切除、患者接受X线剂量的多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决定性 作用。 [关键词] X线三维立体引导;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成簇钙化 DOI: 10.19732/ki.2096-6210.2020.03.002 中图分类号:R737.9;R4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210(2020)03-0209-05
《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第3期
Oncoradiology 2020 Vol.29 No.3
乳腺摄影的操作方法
![乳腺摄影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bb08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1.png)
乳腺摄影的操作方法
乳腺摄影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一般分为乳腺X线摄影(乳腺X光)和乳腺超声摄影两种。
以下是乳腺X线摄影(乳腺X光)的操作方法:
1.患者准备: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脱去上半身的衣物,包括胸罩和其他饰物。
•有时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乳腺摄影服装,以确保乳腺组织展平并能够更清晰地被观察。
2.体位:
•一般会进行两种体位的摄影:正位和侧位。
•正位是患者站立,面对X射线机,乳房悬垂在X射线板上。
•侧位是患者侧身,乳房被横放在X射线板上。
3.X射线摄影:
•在体位固定好后,乳腺X线摄影师会用X射线机对乳房进行拍摄。
•一般会进行多个角度的摄影,以确保对乳腺组织的全面观察。
•拍摄时需要保持静止,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压缩器的使用:
•在拍摄时,乳腺会被压缩,这有助于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压力,但这是正常的。
5.检查时间:
•一般整个检查过程不会太长,通常只需要几分钟。
•对于初次进行乳腺X线摄影的患者,医务人员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解释程序并回答问题。
注意:上述是一般性的乳腺X线摄影的操作方法,实际操作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此外,乳腺超声摄影是另一种常用的乳腺检查方法,可以与X线摄影相结合使用。
最终的诊断和解读需要由专业医生完成。
如果您需要进行乳腺摄影检查,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以获取详细信息。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引导切检术的临床应用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引导切检术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0c3f00844769eae009ede9.png)
7] 的“ 金标准 ” 方法 [ 。 本文重点阐述 S N L B在 N P B L中
的应用技术要点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回 顾 性 分 析 本 科 2 0 1 0-0 1—2 0 1 0- 年龄2 0 5行 S N L B 的1 2 7 例住院女 性 患 者 , 8~6 3 岁, 中位年龄 4 2 岁 。 术前 均 进 行 了 常 规 乳 腺 X 线 摄 影 检 查和诊断医生的触 诊 检 查 , 其 X 线片显示为细沙样钙 化9 成簇分 布 8 散在分布1 ; 边缘有毛 5 例( 3 例、 2 例) 刺或呈分叶状肿块 2 直 径 范 围 在 1. 9例( 0~1. 8c m8 例、 ; 结构扭曲 2 例 ; 局灶性不对称 0. 6~0. 9c m2 1 例)
实用放射学杂志 2 , 0 1 2 年 7 月第 2 8 卷第 7 期 JP r a c tR a d i o l J u l . 2 0 1 2, V o l . 2 8,N o . 7
时, 收集了 2 0 0 9-1 0—2 0 0 9-1 2 未行 S N L B 直接手术 边 的N P B L 患者 4 8 例( X 线片显示细沙样钙化 3 2例, 缘有毛刺的肿块 1 结构扭曲 3 例 ) , 通过标本像显 3例, 示, 1 次切除病变 3 5 例, 2 次切除病变 1 2 例, 3次切除 病变 1 例 。 1. 2 设 备 美 国 HO L OG I C 生产的 S E L E N I A 数字 乳腺机及配套的立体定位活检系统 , 德国宝雅的 2 0 G、 内芯呈鱼钩样的单钩乳腺定位针 。 术前先安装定位活检系统, 进行 1. 3 操 作 方 法 ( 1) 机器校正 , 使 x、 患 者 坐 于 摄 影 台 前, z 轴 归 零 。( 2) y、 将所需定位的病变 ( 图 1) 放于定位框中心并被压紧锁 好 。 然后分别摄取 0 和 ±1 定位像 , 观察定 位 框 中 病 ° 5 ° 变的位置是否 合 适 。( 在 +1 和 -1 3) 5 ° 5 °2 幅 图 像 中 确定同一病变的点 , 将其 x、 z 轴的数值输入到定位 y、 针引导架 , 使其自动运行到相应位置 。( 将定位框内 4)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6ff38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7.png)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乳腺筛检性体检。
2 .临床怀疑有乳腺病变者(包括良性、恶性病变及炎症)。
【禁忌证】年轻妇女致密型乳腺做乳腺摄影检查效果不理想。
【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3 .使用专用乳腺摄影机及暗盒。
4 .清除病人胸部衣物。
5 .向病人解释清楚乳腺摄影时乳房压迫的目的,以便消除其顾虑。
【乳腺照片的标记】1.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包括体位、方位和医院名称、病人的惟一标识号和检查日期。
6 .所有标记都应尽量远离被摄取的乳房。
【乳腺压迫】乳腺摄影要加压。
压迫的适当程度,应界于乳房实际可被压迫的最大限度和病人可忍受压力之间的平衡。
一、内外侧斜位(M1.o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乳腺摄影机前。
7 .将乳腺机暗盒托盘平面调整到与水平面成呈30-600位,致使暗盒与胸大肌平行。
8 .X线束投射方向从乳房的上内侧射向下外侧。
9 .病人被检乳房侧的上臂抬高,肩部前旋,使乳腺及胸大肌尽可能靠近滤线栅的中心。
暗盒托盘的拐角放在胸大肌后面腋窝凹陷处,在背部肌肉的前方。
10 病人肩部放松,技师协助病人将胸大肌轻轻向前推移,使乳腺可移动的外侧缘更加明显。
同时,向上向外牵拉乳房,离开胸壁以避免组织影像的相互重叠。
11 开始压迫,直至有足够压力,并能保持乳房标准位置时为止。
12 最后向下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
13 启动曝光钮曝光。
曝光完毕,释放压迫器。
14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为使乳腺压迫正确,在检查开始前,放射技师与病人间要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解释压迫会引起不适。
但不会疼痛,压迫会大大提高检查的质量。
15 乳腺摄影应在病人的乳房最不敏感期(即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之外)进行。
二、头尾位(CC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对乳腺机站立,被检侧肩部放松、下垂,手置于腹部,以减少皮肤皱褶。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的操作体会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的操作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fe7ba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7c.png)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的操作体会陈文娇;马捷;王国红;彭东红;朱涤新;臧达【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06(016)006【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SNLB)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46例患者行SNLB检查的步骤、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4例,良性病变22例.数字立体定位细针活检钢丝放置精确率达83.3%,外科手术后标本摄片示病灶和钢丝已切除,半年后复查片中显示术前片病灶消失.46例定位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中正确和精细的操作是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准确定位、定性诊断的先决条件.【总页数】3页(P575-577)【作者】陈文娇;马捷;王国红;彭东红;朱涤新;臧达【作者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814.3【相关文献】1.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诊断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 [J], 马捷;孙国平;彭东红;王国红;周冬仙;傅建民;麦沛成2.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术的应用 [J], 陈文娇;马捷;彭东红;孙国平;窦永充;朱涤新3.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术的操作技术 [J], 陈文娇;马捷;彭东红;齐英杰;陈小芬;朱涤新4.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术的操作技术 [J], 陈文娇;马捷;彭东红;齐英杰;陈小芬;朱涤新5.乳腺癌的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下穿刺活检与真空抽吸活检 [J], 王庆涛;周毅;林启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X线摄影的技术要点
![乳腺X线摄影的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ea58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f.png)
乳腺X线摄影的技术要点1. 介绍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掌握乳腺X线摄影的技术要点对准确诊断和早期发现乳腺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2. 摄影设备乳腺X线摄影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包括乳腺X线机和乳腺X线胶片。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和使用新鲜胶片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3. 患者准备患者在进行乳腺X线摄影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脱下上身所有金属物品,如珠宝、胸针等,以避免对图像质量的干扰。
- 穿上适当的袍子或前开衣物,方便取得所需的摄影位。
4. 摄影位乳腺X线摄影需要采集多个摄影位以获取全面的乳腺图像。
常用的摄影位包括正位、斜位和侧位。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摄影位,确保能够清晰显示乳腺组织。
5. 技术参数在进行乳腺X线摄影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包括:- 管电压和管电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乳腺密度确定合适的参数。
- 曝光时间:根据患者的乳腺尺寸和位置确定合适的曝光时间。
- 压缩力度:根据患者的疼痛感受和图像质量需求调整适当的压缩力度。
6. 摄影操作在进行乳腺X线摄影时,操作人员需要:- 在调整好设备和技术参数后,指导患者正确摆放乳房,保持稳定。
- 通过压缩乳房使其平坦,并保证乳腺组织均匀展开,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 确保摄影位正确,以显示乳腺不同区域的结构。
7. 质量管理为了保证乳腺X线摄影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管理措施,包括:- 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 定期评估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摄影结果的质量。
8. 结论掌握乳腺X线摄影的技术要点对于正确诊断乳腺疾病和早期发现乳腺癌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设备和技术参数选择、准确的摄影位和操作,可以获得清晰、准确的乳腺X线摄影结果。
> 注意:本文所述技术要点仅供参考,并非详尽而全面的说明。
在进行乳腺X线摄影时,请仔细遵循医学指南和设备制造商的相关建议。
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术及活检
![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术及活检](https://img.taocdn.com/s3/m/77bd22f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0.png)
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术及活检
王庆全;鲍润贤;杨建梅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9(26)6
【摘要】目的;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术,是对临床触不到,而X线片显示的乳腺微小病变,通过X线立体穿刺,经钢丝定位后指导外科切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新的乳腺检查方法。
方法;在X线片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由电子计算机辅助立体定位仪指导完成。
结果;本方法技术先进,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检查结果真实,可靠。
【总页数】1页(P412)
【作者】王庆全;鲍润贤;杨建梅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J], 孟娴;王刚;雷亿成;林玉萍
2.乳腺X线立体穿刺钢丝定位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J], 何文亮;马捷;周冬仙;麦沛成;周文斌
3.全数字化乳腺机X线立体定位留置导丝穿刺活检术对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
[J], 严涛;杨如武;张长安;张沈荣;巩哲
4.全数字化乳腺机X线立体定位留置导丝穿刺活检术诊断乳腺微小病变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J], 殷忠良
5.全数字化乳腺机X线立体定位留置导丝穿刺活检术对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J], 刘延玲;方云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
!乳腺放射学!
!"#$%& ’$()*+*,-
高频乳腺 ) 线立体定位 穿刺活检术的操作技术
胡丽霞, 马 捷, 齐英杰, 陈小芬, 彭东红, 孙国平, 朱涤新
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
正、 病人体位固定和穿刺点位置及深度的选择等步骤技术操作, 是确保 +,-. 的准确率和可靠性的关键。
./# 01#"$&)2, .#3/2)45# 06 7&#"#*&$3&)3 8$99*,"$1/- :%1)"$&)*2 !)*1%!" #$ $ %$& , ’( )$* , +, -$./ $ 0$* , 1!23 4$&5 $ 6*. , 7238 95./ $ :5./ , ;"3 8<5 $ =$./ , >!" 9$ $ %$. ( 9*=&?@A*.@ 56 B&C$5D5/E , ;:*.F:*. 7*5=D* ’ G !5G=$@&D , @:* ;*H5.C (66$D$&@*C !5G=$@&D 56 ;:*.F:*. )$.&. ".$I*?G$@E ’*C$H&D 15DD*/* ,
[#&]
机及其配套的数字化立体定位活检系统, .CB9 XCED=L .:8A;I TDP ;>B=L@D> 自动活检枪和乳腺活检针。 A/B 启动乳腺主机, 调试到 “ .TUY+Z (活 +,-. 的操作方法 (#) 检) ” 位置。将曝光设置在 “!% / " 5=> [:E:>CG” 状态。 (!) 取出滤线 器、 暗盒托盘以及压迫器和防护玻璃, 然后将活检定位装置安 装到主机上。 (&) 将活检定位装置上的小压迫器抬高, 把 4 <L
(#’ Q *( 岁) 。共有 &( 处乳腺可疑病变, 其中位于外上象 &% 岁 限 #& 处, 内上象限 ## 处, 乳晕后区 ( 处, 外下及内下象限各 & 处; 结节性病灶 (! <L 以下) 微小钙化不伴肿块 !& 处, 肿块 % 处, 伴钙化 ! 处, 局部致密 ! 处, 较大肿块 ( R * <L) # 处。 A/C 设备 使用意大利 STU77U VT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胡丽霞 (#’(& $ ) , 女, 安徽省芜湖市人, 大专学历, 主管 技师。
万方数据
・ -2$ ・ 动模式, 由机器自动设定 !"# 值, 并在曝光后显示。 ($) 投照后 得到同一病灶的 % 个不同位置的图像。点击 “ &’()” , 使左右位 投照病灶在同一屏上, 用计算机所具有的标尺分别确定病灶的 两个位置, 并计算出预定穿刺点坐标。活检控制台的显示屏上 会出现三种选择: (分别表示 * + ,- !!、 . + $/ !! 和 % + 0/ !! 针架至设定穿刺点的距离) 。根据病灶位置及穿刺针的长度合 理选定。活检装置会自动调节好穿刺导引架的进针路径及深 度。将两个黑色的无菌针套安装在穿刺导引架上。 (0) 穿刺针 乳腺穿刺活检针有 *1 号、 其外径 *2 号和 *$ 号三种规格供选择, 分别为 . 3 * !!、 * 3 , !! 和 * 3 . !!。活检枪有 *- !! 和 .. !! 两种长度, 根据病灶位置深浅和乳房的大小合理选择。 (*/) 对 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告知病人穿 *4 利多卡因局麻后, 刺时会发出 “叭” 的声响, 嘱其注意配合、 勿动。用装好的自动 活检枪将乳腺活检针通过穿刺架孔射入病灶, 立刻进行扫描 (投照) , 以确定针尖位置是否位于病灶边缘或病灶中央。快速 开枪取出活体组织标本。根据需要可多点多次取材。 (**) 穿刺 完毕, 将活检定位器的穿刺导引架复位。将两个黑色针套取 下, 清洗消毒后备用。放下病人, 局部加压至穿刺点不出血后, 消毒包扎。嘱伤口处禁水, 隔天检查伤口。术后常规口服抗菌 素 % 5。 (*.) 关闭活检控制台及活检电源。关闭电脑。取下活 检定位装置, 把滤线器、 暗盒托盘以及压迫器和防护玻璃装回 主机, 将开关拨到 “6"66’78"9): (正常拍片) ” 位置。 ! 结果 长 度 0*, !!, 直 径 *3 %2 处病 灶 共 取 出 */- 个 组 织 块, %. 3 * !!。%2 处病灶中 ;<=& 病理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相同者 其中 *0 处为乳腺恶性肿瘤, .0 处, % 处为慢性炎症, , 处为慢性 纤维囊性乳腺病, 诊断符合率为 $/ 3 24 (.0 > %2) 。% 处病灶穿刺 (% > 失败, 活检病理为皮肤及皮下脂肪, 穿刺 失 败 率 为 $ 3 %%4 。1 处活检病理与手术后病理不同, 其中活检为慢性纤维囊 %2) 手术后证实分别为硬癌和乳头状瘤。活检病理 性乳腺病 . 处, 为正常乳腺组织 . 处, 但手术证实均为纤维腺瘤。 " 讨论 高频 ? 线乳腺摄影是目前对乳腺癌诊断最成熟、 最可靠、 诊断符合率最高的非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了提高准确 性, 确保 ;<=& 的精度, 要求放射技师在配合医生实施操作过程 中, 应注意以下问题: "3# 体位 常规采用首尾扫描定位后穿刺, 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病变在侧位或斜位表现较为具体, 因此可将活检装置全套 旋转, 在理想体位下取点穿刺, 而乳房相对 ? 线球管的位置始 终是固定的。此外, 对下象限病灶甚至可将整套装置旋转 *$/@, 参考文献: $ 结论
(&! <C;@;) 8#&/*(% +,-. K@B@ A@BF8BL@9 8D &( ;=;A:<:8=; HB@C;> G@;:8D; / 7?@ LC:D 8A@BC>:DE ;>@A; K@B@ C; F8GG8K;:<CG:HBC>@ >?@ 9@J:<@, ;@G@<> CD9 F:M AC>:@D>’ ; A8;:>:8D, ;<CD >?@ AC>:@D>; :D 8B9@B , 9@<:9@ >?@ H:8A;I B8=>@ CD9 H:8A;I K:>? C=>8LC>:< H:8A;IE=D/ ’#%5+&% 7?@ AC>?8G8E:< F:DE:DE; :D !’ ;=;A:<:8=; HB@C;> G@;:8D; F8B +,-. K@B@ <8D;:;>@D> K:>? :> F8B A8;>8ABC>:8D, >?@ 9:CED8;>:< <8D<8B9CD<@ BC>@ CD9 >?@ FC:G=B@ BC>@ 8F +,-. KC; %" / (!’ 1 &()CD9 % / &0 (& 1 &()B@;A@<>:J@GI/ >*23+5%)*2 (0 +,-. :; CD C9JCD<@9 JCG=CHG@ >@<?D:N=@ F8B >?@ 9:CED8;:; 8F HB@C;> G@;:8D;/ ,CG:HBC>:8D 8F >?@ 9@J:<@, F:MC>:8D 8F AC>:@D>’ ; A8;:>:8D CD9 ;@G@<>:8D 8F AB8A@B H:8A;I B8=>@ CB@ >?@ O@I >8 ;=<<@;;F=G 8A@BC>:8D 8F +,-./ ( +,-.) ?#- @*"(%: HB@C;>;) $ BCI;;>@B8>C<:>:< D@@9G@ <8B@ H:8A;I 乳腺 ) 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术 ( ;>@B@8>C<>:< D@@9G@ <8B@ H:8AP 是近年来在电子计算机辅助下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 ;I,+,-.) 乳腺活检技术
实用放射学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自下向上进针, 缩短进针深度, 减少误差几率。尽量使病人处 于较舒适的位置, 可以在病人腰背部加用枕头等软物固定, 以 便能较长时间保持被动体位、 配合操作。也可取俯卧位行 ;<A =&。 "3! 预防迷走神经反应 预防措施为术前做好思想工作, 消除 顾虑。术中病人如有不适感, 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语言安抚。 本组有 * 例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应, 暂停操作后自行缓解。 "3" 穿刺点及深度的选择 配合医师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及进 针深度。正位扫描时, 尽量将病灶置于图像正中, 以确保双斜 位扫描时病灶不会偏移。穿刺前的 % 次扫描图像, 只能显示病 灶的前后左右, 无法显示上下关系, 对难以确定病灶边缘时, 可 通过活检装置, 调节进针深度, 将穿刺针调节至 设 定 点 上 方 以确保取材全面完整。根据 ? 线片尽量选择距皮肤表 - !! 处, 面最近处进针。进针路径避开血管。乳房加压后应仔细测量 其被压厚度, 选择穿刺深度与进针深度相加之和应小于乳房被 压扁的厚度, 以免穿刺时将乳房打穿。可选择 *- 或 .. !! 为活 检针芯组织块的长度。对于细小钙化灶伴有或不伴有肿块, 选 择病灶中心及钙化最集中处为穿刺点, 对于 . B! 以下结节性病 灶应选择病灶上方为穿刺点。一般认为 *1 号针的稳定性较好, 所取标本接近手术大体标本。但较小针芯有时对坚实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