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某公司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
某公司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危害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岗位和员工,包括办公区、生产车间、仓储区等各个工作场所。
第三条公司实施的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包括日常巡查、监测、评估和控制措施。
第四条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危害监测知识及防护意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二章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第五条公司设立职业危害防护部门,负责职业危害的日常监测管理、危害评估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第六条公司要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职业危害的隐患。
巡查时要重点检查以下方面:1. 工作环境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 职业危害物质的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 职业危害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4. 员工的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配备齐全,并正确使用。
第七条公司要定期进行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1. 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包括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2. 岗位人员的职业病害标志物检测;3. 职业危害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水平等。
第八条公司要根据职业危害的监测结果,评估员工的职业危害暴露水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第九条公司要建立职业危害档案,详细记录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估结果,同时与员工签订安全保障协议。
第十条公司要定期对职业危害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
第三章员工教育培训第十一条公司要加强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二条入职培训时,公司要向员工介绍职业危害的基本知识,包括职业病的预防、职业危害的种类、防护措施等。
第十三条公司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第十四条公司要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具体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计划和课程,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公司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7篇
公司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7篇【第1篇】某热电公司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公司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五、公司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第2篇】某某热电公司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4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伤害,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制定的,在本单位范围内实施,适用于该单位所有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职业病防治、危险作业管理、职业卫生监测与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应急与处理、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等方面。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由单位劳动保护机构负责。
第五条所有从业人员有义务遵守本制度,依法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治疗。
第六条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第二章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第七条单位应当根据作业环境、从业人员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以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开展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工作。
第八条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工作。
第九条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包括以下内容:(一)辨识有害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粉尘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危害程度和暴露风险;(三)综合分析评估结果,确定必要的防治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当将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有害因素的产生和危害。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检查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职业病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有害因素和职业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第四章危险作业管理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对危险作业进行分级管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第二条事故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
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者死亡____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____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
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或者死亡____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____人以上的。
四、安全监察科协助集团公司对本矿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一、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____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
二、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三、____事故调查。
四、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
五、结案存档。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迅速、有效、科学、公正。
第四条事故报告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各单位应当立即向调度室和矿有关单位报告。
二、调度室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汇报有关领导及科室。
三、特大和重大事故,应当立即集团公司报告。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情况,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外公布。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第五条事故处理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各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停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____泄险;(三)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四)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及时____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五)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六)配合集团公司进行调查,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七)落实集团公司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职业危害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监测管理制度(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职业危害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监测管理制度(通用4篇)职业危害监测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引言:职业病是指因为劳动过程中接触、吸入、摄入或者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物质或者工作环境因素,导致工人患有的以各种类型的损害器官健康为主要特征,经过一定时间滞后性出现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一、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
2. 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 科学合理,规范操作。
- 依法管理,责任明确。
- 公开透明,参与共享。
二、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分析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确定监测和控制的重点。
2. 职业病危害防控管理:- 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包括防护用具、排风设备、通风系统等;- 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加强职业病预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3. 职业病危害诊断和职业病的防治:-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 制定职业病的诊断和防治规范,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职业病;- 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控制和阻断职业病的传播和扩散。
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高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事后处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制度7篇【第1篇】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1、单位各级领导和岗位员工要掌握了解管理范围内及本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等情况。
2、单位应当请有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并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评价和监测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检测、评价和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或者超标时,立即采取措施,上报主管领导,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
4、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作业。
6、检测、评价和监测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并及时向怀柔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及向本单位员工公布。
【第2篇】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1、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4、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第3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概述1.1监测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系统地收集、汇总、分析、解释并评价有毒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信息,为职业病防治计划执行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评价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信息服务。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不受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下面是一份职业病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的示例,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劳动者,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派遣工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实施机构为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控专门机构,下设职业病防护科。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监测第四条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第五条公司对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劳动者个人职业病健康档案。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第六条公司按照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标准,在工作场所配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公司对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第八条公司为新员工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包括职业病危害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的正确使用等内容。
第九条公司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包括新的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等内容。
第十条公司对参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职业病防护能力。
第五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第十一条公司设立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明确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
第十二条公司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能力。
第十三条公司及时对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记录、报告和处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章职业病危害监督检查与评估第十四条公司定期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为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由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目标,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重点,并报公司领导批准。
二、安全目标的制定应包含以下内容:1、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杜绝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率为零,实现安全生产。
2、加强“防尘”管理工作,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3、强化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达到“质量标准化矿井”的生产标准。
4、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
5、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
三、职业病危害防治科将职业病危害目标按队组进行分解。
四、公司每月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大检查,定期召开职业病危害防治例会,分析本月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检查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部署下个月的职业病危害管理目标。
五、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检查活动,及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等,总结安排本部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具体事宜,检查队组业务分解目标的完成情况。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组对全年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2),是指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一系列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和措施,以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
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
具体包括工作场所环境的要求、职业病发病率的控制目标、职业健康监测等。
2. 加强管理:通过明确责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包括设立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指定职业病防治负责人,加强培训和宣传等。
3. 风险评估:对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通用6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新大地公司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评估管理: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风部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所属各部门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应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事业部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二章职业危害的定义及范围第四条职业危害的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
2.术语和定义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职责(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一般规定(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班组。
3.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申报____公司各部门均可申报提交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报公司领导。
2.各生产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3.行政人事处是主管职业危害申报的部门,每年向所在区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一次本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
4.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有关资料:4.1本单位的基本情况;4.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情况;4.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浓度或强度情况;4.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4.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4.6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管理情况;4.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5.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5.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5.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5.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
(三)附则1.本办法解释权归行政人事处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2)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用于管理和监控职业危害的程序和规定。
该制度旨在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5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精选5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11、目的为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提供有效的检测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工作职责3.1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3.2本单位安委会具体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安全员需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
4、工作内容4.1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检测原则4.2.1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4.2.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检测范围4.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检测类别及方法4.4.1评价检测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定期检测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1次/年;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次/年;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
职业危害场所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场所管理制度1、作业环境氧气的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____%。
2、粉尘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____%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mg,施工中粉尘浓度、大于2mg时,工作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
3、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大于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作业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____分钟。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____%。
氮氧化合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4、要预防噪声危害。
购置设备应优选低噪声设备,作业场所噪声不得大于90db,对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大于90db 的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噪声耳塞。
职业危害场所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在职业危害场所内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损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职业危害场所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对职业危害场所的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
2.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根据危害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以降低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
3. 设备与设施管理:对职业危害场所内的设备与设施进行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和维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和职业病。
4. 健康监护:对从事高风险岗位的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包括定期体检、职业病筛查和健康教育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5. 培训与教育:对从事职业危害场所工作的劳动者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其识别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的能力,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6. 事故应急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规定职业危害场所内各类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保证事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和处理。
7. 监督与检查:建立职业危害场所的日常监督与检查机制,加强对职业危害场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本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具有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矿山、化工厂等。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是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措施。
第五条职工有权要求单位提供安全卫生保障措施,拒绝和抵制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和规定的行为。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第六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识别评价。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场所内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
第八条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果,单位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九条危害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向职工公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告知职工相关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第十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根据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配置相应的防护设施。
第十一条防护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专业人员的验收。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建筑工地应当设置封闭式施工场地和有效的通风系统,降低职业病危害的发生风险。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监测第十四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的监测。
第十五条监测内容应当包括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噪声、振动等,监测结果应当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六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采取措施,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第十七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八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御能力。
第十九条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卫生监督等。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五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加油站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该与已进、新进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3、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开本用人单位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7、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8、警示标识设置。
配戴防尘口罩、注意防尘、噪声有害、当心弧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等。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精选7篇) 随着社会⼀步步向前发展,⼤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
⼀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精选7篇),欢迎⼤家分享。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1 第⼀章总则 第⼀条公司为了加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认真负责,规范作业,制⽌违章,防⽌安全、⼯伤、消防事故,保障作业⼈员⽣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经济发展,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条在本公司所属范围内所有部门和员⼯适⽤于本制度。
第三条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各部应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的⽅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安全⽣产、⼈⼈有责”的原则。
第四条根据各级员⼯和部门安全⽣产责任制,各部门必须遵守本制度和有关安全制度等,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完善作业现场安全条件,确保作业安全。
第五条公司主要负责⼈对本公司的安全⼯作全⾯负责;各部门主管负责⼈对本部门安全⼯作负责;班组长对本班组的安全⼯作负责;作业现场监护⼈对直接作业和辅助⼈员的⽣命负责;各现场作业⼈员对⾃已的安全⼯作负责;外来⼯程施⼯队主要负责⼈对本队安全⼯作负责。
第六条各部门在危险作业前负责对所有作业⼈员进⾏安全教育,提⾼作业⼈员的安全意识和⾃我保护的能⼒,规范作业,防⽌事故。
教育应做好书⾯记录。
第七条针对在作业中发⽣的安全、⼯伤、消防事故,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和部门的责任,严肃处理与考核。
第⼆章危险作业种类和⾝体条件 第⼋条危险作业种类 1.⾼空作业。
2.进⼊容器、设备内有中毒、窒息、烫伤、坠落危险的作业。
3.进⼊天棚内作业。
4.进⼊下⽔道等闭塞场所的作业。
5.带电作业。
6.禁⽕区动⽕作业。
7.有爆炸爆破危险的作业。
第九条从事危险作业⼈员的⾝体条件 1.作业⼈员应年满18周岁,经体格检查应合格,确保直接作业和辅助作业的员⼯⾝体健康。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对人们身体的伤害,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责任1.企业应设置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危害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2.企业应该明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并划分相关的责任部门。
三、职业危害评估1.企业应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确定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工艺、作业和工作岗位。
2.职业危害评估应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存在方式和暴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3.职业危害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公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
2.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不得随意拆除或停用。
3.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职业危害个体防护1.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对可能产生暴露的人员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规定必须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场合。
2.个体防护用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且正确使用和保养。
六、职业危害监测1.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监测,监测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水平和暴露状况。
2.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七、职业危害应急管理1.制定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2.职业危害应急演练应定期进行,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整改。
八、职工培训与宣传1.新入职员工应进行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2.定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危害防范能力。
九、职业危害事故处理1.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的程序和责任部门。
2.对于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应切实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事故再次发生。
十、督查检查与评估1.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督查检查制度,定期进行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十一、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制度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违规者要进行法律追究。
职业危害12项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12项管理制度
1. 职业危害辨识和评估制度:对职业危害进行辨识和评估,确定职业危害的性质和程度。
2.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制度:制定适当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工艺控制、个体防护等。
3. 职业危害监测制度:建立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监测和检测。
4.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5. 职业危害应急预案制度:建立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
6. 职业危害信息通报制度:建立职业危害信息的通报渠道,及时向员工通报职业危害信息。
7. 职业危害教育和培训制度:开展职业危害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意识和防护能力。
8.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及时报告和调查职业危害事故。
9. 职业危害监督和检查制度:建立职业危害监督和检查制度,对职业危害防控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10. 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公示制度:将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公示,保证员工知情权和参与权。
11. 职业危害管控效果评估制度:对职业危害管控效果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2. 职业危害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记录职业危害相关信息和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止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理》的相关要求,为保证公司财产安全和职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必须与从业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合同中应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治与控制效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3)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定期检查,并记录。
(4)公司必须告知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存在的危险危害性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等。
(5)公司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6)公司应当为从业人员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从业人员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7)严禁使用童工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危险品的作业。
(8)严禁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混在一起,严禁作业过程中饮食、进水。
(9)有害作业场所尽量与无害作业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严禁住人。
(10)企业为员工提供宽敞明亮、通风良好、无噪音的作业场所,并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把有害因素绝对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11)企业根据职业卫生的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合理地安排员工的作业时间,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
(12)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监测,发现有严重危害因素时,应立即通知停止作业,并要求作业人员撤离现场。
(13)为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要确保员工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14)员工应该履行自身的法定义务,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维护好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本厂对不履行义务的员工,要视其情节,相应处予警告罚款,或直接辞退的处理。
(15)为有害环境设置有效通风设施,设置自动报警装置。
(16)公司定期为危险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相关档案。
(17)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进行检测(一年一检),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控制尘毒危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促进我公司经济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作业场所对尘、毒的管理活动。
3 尘毒物质主要来源
经营品种;
4 粉尘与毒物分类
4.1粉尘分类
(1)粗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粒径,在空气中易于沉降;
(2)细尘:粒径小于40μm,在明亮光线下肉眼可看见;
(3)微尘:粒径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
(4)超微尘:粒径小于0.25μm,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
4.2毒物分类
(1)金属和类金属;
(2)刺激性气体;
(3)窒息性气体;
(4)有机化合物;
(5)高分子化合物。
5、粉尘与毒物的危害
5.1粉尘对眼、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和五官炎症;有毒尘(铅、砷、汞等)引起中毒;石棉、铬、镍、滑石、联苯胺粉尘、焦炉烟尘及放射性矿尘可以致癌;难溶性粉尘可引起尘肺病。
5.2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具有
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的特点。
慢性中毒:人体长时间内摄入低浓度毒物,经积累逐渐引起的病变。
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中素养与慢性中毒之间的病变形式。
6、生产性粉尘、毒物防治措施
6.1生产性粉尘防治措施
通过除尘、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与净化、个体防护、改革工艺与设备以减少尘量、科学管理、建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测尘和健康检查,因地制宜,持续也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6.2生产性毒物的防治措施
(1)密闭、自动化,这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2)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方法。
(3)通风。
这是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以上的常用、有效措施。
(4)排出气体的净化。
所谓净化,就是利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含毒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降低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冷凝法、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和催化法等。
有时必须要对排出室个的空气进行净化,才能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5)个体防护。
接触毒物作业人员应遵守个人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进食,作业时采用个体防护用品。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
3 定义
3.1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并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3.2有害作业场所检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检测。
4 职责
安全主任负责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检测、分级管理,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5 控制程序
5.1 总则
作业场所检测数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过检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做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5.2 检测工作范围和指标
检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检测;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检测;事故性检测;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等项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验收的检测;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检测等。
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各项指标应符合GBZ2.1和GBZ2.2规定。
5.3 检测点的确定
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的确定,原则上以有资质检测机构确定的检测
点为准。
但为保证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公司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检测点。
5.3.1 同一场所(岗位),同一职业危害因素,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检测点。
5.3.2同一场所,不同职业危害因素,须分别设检测点。
5.3.3 作业活动、作业场划分
作业活动应包括公司生产和服务中所有的过程,活动和场所及相关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的有关活动及场所,通常按以下方式划分:
a.办公场所。
如:公司办公区;
b.生产各工序及相关场所;
c.生产设备、装置、监视报警设备、装置、消防应急设施设备;
d.危险活动与特种作业活动。
如:焊接作业、电工作业等。
e.辅助生产活动及场所。
如:油罐区、润滑油间等。
f.有害作业部位。
如:粉尘、噪声。
g.后勤活动及场所。
如:职工食堂、门卫和宿舍等。
h.各项管理制度。
如:职工食堂管理、特种作业管理制度等;
i.进入公司区域内的外来人员及受公司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相关方;
j.其它活动及场所。
如:公司所在环境条件、厂区平面布局、厂区道路等。
5.4检测点确定后,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5.5检测点的认可、确定、变更或取消,须经主要负责人审核、认可。
5.6具体检测项目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和实施。
5.7对已确认的检测点,按规定检测频次进行检测。
5.8安全主任根据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填写有害因素测定结果报告单,报公司相关作业场所部门及主要负责人。
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5.9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为保证劳动保护用品和保健品的准确、及时发放,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健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1)劳动保护用品、保健品领取清单,必须列明用品的名称、型号、数量、用途、领取日期、领取人姓名等。
(2)发放人员必须由安全主任统一组织培训,熟悉所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保健品的用途、注意事项等。
(3)劳动保护用品、保健品必须填申领单,经厂长批准发放。
(4)针对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保健品,发放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其生产日期、有效期、用途及其它注意事项。
(5)发放动保护用品、保健品人员必须认真核实清单内容,确保用品发放的准确性,以免发生错领现象;导致岗位作业人员的生命未得到保护,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6)针对劳动保护用品、保健品提出的相关意见,要做记录,并反映给安全主任,由安全主任进行调查,调整购买用品清单。
(7)严禁发放过期劳动保护用品、保健品。
(8)每年夏季要定期向职工提供清凉饮料,做好防暑降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