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样例5]

合集下载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例文(二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例文(二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例文在撰写《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评析的过程中,我对于其间差异的认识并不清晰。

得益于程翠萍老师的推荐,我阅读了《我就是数学》一书,深受启发。

该书展现了华老师坚守初心、关爱学生,以及在爱心基础上深思熟虑、积累教育智慧的过程。

华老师从业二十余年,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不断学习、研究、总结与提升。

他运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审视课堂,用智慧的教学实践演绎精彩人生。

华老师提出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理念,深入人心。

农民对待庄稼,总是以自我反思的态度面对长势不佳,而不是责怪庄稼。

同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反思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出错的原因。

这种朴实而感人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本书分为六辑,每辑都展现了华老师的教育智慧与情怀。

第一辑聚焦课前慎思,其中“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一文,展示了华老师如何将尴尬事件转化为有趣的教学资源。

在“思维决定视野”一文中,华老师详细阐释了《角的度量》新课导入的思考过程,体现了其对课堂教学的严谨态度和不懈追求。

第二辑探讨课中求索,华老师 even 对“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也有独到见解,认为这是教师精神面貌的体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第三辑是课后反思,华老师通过一盘未下完的棋,深刻剖析了自己的教学感悟,体现了其对教育责任的深刻认识。

第四辑为听课随想,华老师强调要善待学生差错,认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应冷静分析、恰当评价、灵活纠正,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深感自身也在不断修炼。

我将以华老师为榜样,留错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和质疑能力。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例文(二)在____月____日和____日,我国闸口小学教师甘娟赴____参加了“第____届华____与化错教学观摩会”。

尽管天气炎热,但华____老师的一席席精辟言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会议首日,华____老师带来了展示课《阅兵的数学故事》,生动展示了如何在课堂中融入“化错”教育理念。

华应龙教学视频心得体会感想(共5篇)

华应龙教学视频心得体会感想(共5篇)

华应龙教学视频心得体会感想(共5篇)第1篇:华应龙听课体会华应龙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2021年9月20日我有幸在开发区实验中学参加了"华应龙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文化引领和精彩报告,有特级教师华应龙和他的徒弟们的实践分享和出色课例,有一线教师的互动讨论和独到见解。

这使所有老师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天半弹指而过。

可是我们的收获和成长,却是持续不断的!专家教授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无不是一块“敲门砖”,敲开了我们这些老师心中的大门,敲醒了心中的困惑,敲响了心中的希望之钟。

沐浴着专家智慧的春风,忽感到时光的短暂,也警觉到自身的欠缺。

下面我就谈谈听了华应龙老师的课和讲座之后的一些收获。

一、融错,让课堂更精彩听华老师的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享受华老师精湛的语言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的巨大的人格魅力,可以欣赏到学生思维真实的声音。

他注重发现孩子“不同”的声音,保护他们的“独特”思维;奖励“出错”的孩子,让他成为课堂的“明星”。

华应龙老师在整个教学中,从导入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吸引着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去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课堂中师生的交流充满了华老师的关爱与呵护。

一句“好了,孩子们!”迅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亲切的笑容、风趣地语言让课堂充满了温馨的感觉,更是让孩子们即使答错了也丝毫没有压力,一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不仅如此,华老师还能够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也会及时加以肯定。

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在老师的赞赏声中自主得到的。

这样,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华应龙的“融错教育”理念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杜威的观点;教育即解放是巴西保罗〃费莱雷的观点;教育是培养好的习惯是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观点;教育即融错是华应龙的观点。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化腐朽为传奇”,变“事故”为“故事”,“相克相生,相反想成”,这些与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在《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一书中就能寻找到答案。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我在认真学习中,感悟着华应龙老师数学富有灵动与睿智。

一、什么是化错“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化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最重要的是,把“差错”化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华老师对“化错”的理解真是太有深意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如果教师能够艺术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化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那才是真正把数学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啊!二、为什么要化错化错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

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

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

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成长发生在容错中。

学生才有进步,多么精辟的解释,让我对“化错”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三、怎样化错可是在课堂上,我们怎么样才能去化错呢?华老师一语道破:第一阶段,容错,错是错;这里容错,是指宽容、包容、容纳差错。

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

其实,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差错。

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并不是他们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眼睛,有一个肯于思索的头脑。

最后,创造机会,暴露差错。

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辩解、分析、判断、推理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融错,错不是错。

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非常有幸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名师优课——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在两天的学习中,聆听了华应龙名师团队的八节课,每节课都精彩纷呈。

感受颇深的有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彰显风采。

华老师团队的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询问每位学生的姓名,在问学生姓名时,他们稍稍地低下身子问:“您贵姓?”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看待,并尽最大的努力记住学生的姓名。

在学生向老师问好时,他也深深地鞠躬呈90度,向学生们问好:“同学们好!”把学生们看成平等独立的个体。

二、化错教学,玩中学习华老师说:“学生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有些错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越小。

最好的学习是求不知,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比如华老师在《阅兵中的数学故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算算在阅兵中一个英模方队通过检阅曲的时间是多少。

已知条件是旗手脚尖到领队脚尖6米,领队脚尖到第一排脚尖6米,后面14排都是前一排脚跟到后一排脚尖0.9米,脚长0.3米。

学生独立列算式,部分学生先列的算式为:6×2+14×0.9+14×0.3,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列式为:6×2+13×0.9+14×0.3,华老师紧接着引导学生并启发学生思考,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同意哪一种算法,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最终学生通过自我诘问、自我反思,都同意第二种算法。

华老师又追问道“为什么乘以13而不是14呢”?有学生回答道:“这其实就是植树问题”。

(我被学生的回答深深折服,可能听课的老师都不一定能如此之快的想出这个问题的本质,但学生却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思维在华老师的激发下高速运转着。

)华老师:“哦,原来是这样!真好!”华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是6米,而不是7米呢?学生回答:因为六六大顺!结果我们听课的老师都为这位学生逗笑啦!“那至于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学习下一个板块: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跟!”华老师这样衔接到。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2024年,我读了一本名为《华应龙与化错教学》的书籍,本书是由华应龙教授撰写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化错教学的知识和思考。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结合个人经验和观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其他读者有所启发。

首先,华应龙教授在《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一书中强调了化错教学的重要性。

他指出,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正确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在错误中的学习机会。

然而,化错教学却将错误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进行反思和修改犯错思维,帮助学生从错误中获取深度的学习经验。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我的个人经验中,我也意识到了化错教学的重要性。

过去我在学习中总是试图避免错误,因为我害怕被批评或失败。

然而,通过阅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我开始理解错误并不可怕,它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尝试接受错误,从中汲取教训,并且学会了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发现我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此外,华应龙教授还在书中提到了如何有效地实施化错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他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和尝试新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原因,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这些策略和方法在我的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应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我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他们的导师和朋友。

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疑问,并创造性地尝试解决问题。

当他们犯错误时,我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是一本以华应龙老师为主角的教育教学实践书籍,这本书以讲述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化错现象为主线,通过讲述华应龙老师的真实教学案例,分析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出一系列解决方法和经验。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首先,华应龙老师的教育理念让我印象深刻。

他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他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自由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种理念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其次,书中讲述的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化错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现和解决错误的教学方式。

华应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总结错误原因、分析错误影响等步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能力。

在实践中,他还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如教学软件、互动课堂等,创造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化错教学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华应龙老师在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

通过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提高,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华应龙老师在课堂管理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他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课堂秩序。

变错课堂求真教养——读《华应龙与变错教学》有感

变错课堂求真教养——读《华应龙与变错教学》有感

变错课堂求真教养——读《华应龙与变错教学》有感1. 引言《华应龙与变错教学》是一本探讨变错教学方法的书籍,作者华应龙在其中提出了一种求真教养的理念。

本文将对此书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并分享个人的读后感。

2. 书籍内容概述《华应龙与变错教学》主要讲述了华应龙在教学中运用变错教学方法的经验和理念。

变错教学是一种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走向错误认知,让学生反思并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批判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读后感在阅读《华应龙与变错教学》后,我对变错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华应龙的理念启发了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首先,变错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变错教学强调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走向错误认知,让学生从错误中研究和反思。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变错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起到指导和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作用。

只有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合理运用变错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4. 总结《华应龙与变错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变错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关注并运用变错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在《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一书中,我们能够发现数学教学与“化错”之间的关系。

XXX老师将差错化为教学资源,将“事故”化为“故事”,并将“相克相生,相反想成”应用于教学中。

这些方法让数学教学变得富有灵动性和睿智。

下面将分别阐述“化错”的含义、目的以及如何实现。

一、什么是化错?化错”指的是将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让差错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XXX认为,如果教师能够艺术地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创造性研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研究的乐趣,那才是真正将数学的价值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

二、为什么要化错?化错”的目的在于将差错变成教学资源。

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

没有化错,哪来的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

有差错,才有真正的研究,才有实质性的研究活动发生。

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研究、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成长发生在容错中。

学生才有进步。

三、怎样化错?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去化错呢?XXX提出了以下方法:1.容错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宽容、包容、容纳差错。

首先,我们应该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

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差错。

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并不是他们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眼睛,有一个肯于思索的头脑。

最后,创造机会,暴露差错。

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辩解、分析、判断、推理的机会。

化错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模版《我就是数学》是数学特级教师华____撰写的教育随笔,初次看到书名时疑惑于作者的狂傲,静心品读后则感慨于作者的睿智、博学和才情。

《我就是数学》全书分六辑,分别是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

每一辑由数篇短文组成。

在前三辑中,记录的是华老师在自己的课前,课中,以及课下所做的思考和对数学艺术的精益求精。

在第四辑和第五辑中他用敏锐的眼光深度的赞赏、与读者一起____名师们的课堂。

而最后一辑他把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抒发了自己的感悟。

全书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的老师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这些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借鉴资源,同时也使人感觉到了差距的存在。

华老师是睿智的。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中,一个数学老师遭遇脑袋磕破后还要戴着帽子上公开课,尴尬啊。

华老师灵光一现,把磕破的脑袋和一顶帽子合成了一件难得的教具,化尴尬的事件为有趣的教学资源。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让我们顿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

”同样的《那一声“谢谢”里》,他总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学生投师所好》。

当《遭遇“节外生枝”》时,作者的从容和淡定,练达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

《教学有路曲为径》,原来《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节课·一碗米》,《篮球,我的导师》,又让我们感受一种人生的况味。

他的智慧来自理论的引领,实践的历练,写作的顿悟,反思的升华。

华老师很博学。

书中收录的短文,篇篇看似随手拈来,不拘一格,却旁征博引,回味无穷。

文章中经常引故论今,富于联想,从我国的孔子、____、____、墨子到黑格尔、恩格斯、爱因斯坦,从宋朝无德禅师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甚至还引用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母亲的一段话;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而且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打篮球、农民种地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联系到数学。

2023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2023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2023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____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一、前言《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是我在____年读过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华应龙老师通过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总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化错教学。

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二、化错教学的理念与原则华应龙老师在《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化错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错误即机会,错误即资源,错误可转化为学习的机会与资源”。

化错教学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华应龙老师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培养的重点,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通过错题讲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华应龙老师认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而对错误的积极引导和正面激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华应龙老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他们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素养。

通过化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方法,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错教学的实施步骤化错教学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华应龙老师提出了“友爱、敬爱、信爱”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学会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错误。

华应龙老师强调,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错误是化错教学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学生的错误,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

然后,要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

华应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如“温故知新,融合归纳,对锚讲解”等,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最后,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激励。

华应龙老师认为,及时的反馈和激励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至关重要,只有真正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才能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著作,作者通过对华应龙教授的教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化错教学。

本书深入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首先,华应龙教授在教学上强调个体差异和情绪管理。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要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和情绪状态,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挫折、焦虑等负面情绪,华教授强调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他鼓励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情绪表达和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种个体差异和情绪管理的方法给我启示很大,让我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其次,华应龙教授提出了“化错教学”的概念和方法。

他认为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可能会犯错误,而“化错”就是通过发现和纠正错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华教授强调了“化错”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重视错误。

他认为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错误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困难,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其次,要正确处理和纠正错误。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采用不同的纠错方式,既要强调知识的正确性,又要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

最后,要让学生能够从错误中学习。

华应龙教授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反思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并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化错教学”的方法让我深感教育的复杂性,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学生从错误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此外,本书还对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华应龙教授提出了“兴趣————愉悦————幸福”的学习动机模型,强调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在____月24日至25日,我参与了于武汉举行的“第____届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

尽管气候炎热,华老师精辟的论述却赢得了持续的热烈掌声。

首先,华应龙老师呈现了一堂《阅兵的数学故事》展示课,生动展示了他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化错”教育理念。

学生们在自由、放松且允许犯错的环境中,围绕“阅兵”主题,体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过程。

随后的主题报告《我不只是数学》中,华老师以“为什么说我不只是数学—为什么要我不只是数学—出来数学,我还能有什么—怎样才能我不只是数学”为脉络,结合实例,分享了他的数学观、教师观和教学观,深入剖析了“化错”的起源、含义和实践应用。

两天的活动中,众多特邀专家、华应龙名师团队成员以及华老师的门生,围绕“化错”教学,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微讲座、名师对话等多种形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老师在报告中强调,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和影响他人,教师应坚守初心。

我们对华老师教学技艺的精湛和教育思想的深邃表示赞赏,更应学习他对数学教育和学生的真诚热爱。

这种热爱驱使他从江苏农村走向北京,从乡村教师成长为数学名家,从热爱数学到“我就是数学”,从研究错误到融错、化错,直至“我不只是数学”。

华老师的智慧、博学和乐学善思令我赞叹,我购买了他的著作《华应龙与化错教学》。

书中,他阐述“化错”是指将课堂中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巧妙地融入后续教学中,将错误转化为正确,实现“化腐朽为神奇”,将“事故”转变为“故事”。

错误是普遍且必然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没有对错误的转化,就没有创新。

避开错误意味着避开复杂性,远离谬误就是远离创新。

错误的存在促进了真正学习的发生,而对错误的转化则催生了我们期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活动。

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华老师致力于构建人性化数学教学模式,他的课堂充满了时代感,洋溢着深厚的师生情谊,以及一股清新灵动的生命力,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了他的“疯狂数学”。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心得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心得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心得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心得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书心得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的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心得,欢送阅读与收藏。

早在20xx年我就听过华应龙老师的《分数的认识》一课,华老师在课堂上“进”“退”自如,学生更是满怀激情,以至于久久不愿下课。

我在想为什么华老师的课能够有这样的效果?近日我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尤其是华老师的化错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化错?“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过失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错误为正确,“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这与我国古代“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等哲学思想相契合。

这使我想到了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在美国的一个地方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共有44辆大大小小的汽车撞在了一起。

碎玻璃片、碎金属片遍地皆是。

有一位汽车公司的老板赶到了现场,他仔细的观察着每一辆被撞坏的汽车,突然,他被一块亮晶晶的碎片吸引住了。

于是他把这块碎片带回去在实验室里进行了研究,发现这块碎片坚硬结实、弹性优良、韧性很高,具有很好的抗冲击和抗弯曲能力,而且不易磨损和断裂。

在反复的试验研究后,得到了意外的发现。

解决了冶炼钒钢的难题,以最快的速度用钒钢制作汽车的发动机、阀门、弹簧等零件,使汽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几十年后,这家汽车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亨利.福特。

福特在回忆创业经验时曾说:“假设当初深入车祸现场考察,我就不会发现钒钢,也就不会有福特的今天。

在我看来,创新是事业的生命,而失败和肇事现场那么是创新不可无视的课堂和前线。

”上面这个例子的“事故现场”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司空见惯。

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有必然性。

这是由于他们思维开展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对认知的不完善,几乎是不可防止的。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后感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后感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后感我是个喜欢听故事的人,华应龙老师的文字深邃隽永、灵性无尽,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国庆假期再度捧起《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来读,学习的同时更是一种别样的休闲享受。

全书分为“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社会反响”四个主题,生动讲述了华应龙老师的成长和他对数学教育教学的深度思考。

童心葆有者温故而知新,再次品读、欣赏他的文字,他博学、睿智、勤勉、随和、大气、爱思考的形象更加亲切、立体。

除了这些固有的印象,我还发现华老师原来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

在“派出所,骰子惹的祸?”一文中可见一斑。

当警察要带他去派出所说明情况时,华老师不肯就范,“他来拉我,想拷我。

我使出当年篮球队长的功夫,小伙子没拷住我。

他叫来了另一位警察。

我只好识相。

”读到这儿我不禁笑出声来,原来华老师也有这般有趣、可爱的一面。

我想他葆有童心的秘诀源于他本是一个率真而有趣的人,这样的老师才能呵护、滋养和“发育”孩子们的童心。

数学代言者一遍遍品读华老师的教学实录,走进他的课堂总感激情四射、亮点频闪,真是课不惊人誓不休。

“化错教学,求真育人”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融入,自然生成,叹为观止!他的课堂有生长力、生命力,学生的学习真的像呼吸一样自然,华应龙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从华老师的课堂上让我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他就是数学,一章一法、一言一行。

清新流动的生命力让学生特别爱上他的“疯狂数学”,他思想飞扬,充满文化气息的“疯狂数学”也让我痴迷。

一节课不着痕迹地点拨引导让我如痴如醉,意犹未尽,这是何等的高妙、艺术!他就是数学的代言者。

我会用学习的姿态不断去揣摩华老师的教育思想,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

成长引路人之所以崇拜华应龙老师,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气打动了我,更是因为他细节之中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我帮别人,莫记心上。

别人帮我,永生不忘。

”是他待人处事的态度,连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的人,却心甘情愿地花费五六个小时为同事帮忙,毫无保留也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是他的本能。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感悟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感悟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读书感悟时间飞逝,我校的校本研修已经到达第二阶段,喜悦伴着汗水,收获伴着艰辛。

下面我会从读书与实践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研修活动的感悟。

我们小组确立的研修主题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能力的培养”,在程校长的号召下,我们购买了大量书籍。

阅读书籍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悟理论形成的真谛。

我阅读了《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什么是“化错”?最重要的是把“化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

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我在认真学习中,感悟着华应龙老师数学教学中富有的灵动与睿智。

课堂实践依托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为课堂实践指明了道路。

在进行汇报课什么是周长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主张贯穿了我的教学设想,我开始努力地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大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的过程缺少对学生适时地引导,导致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探索。

带着遗憾和反思,我进行了第二次探索,我承担了学校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的任务,我选取了蚂蚁做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一共进行了三次试讲,每一次的试讲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让我手足无措;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我还能做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吗?但是,在出色的完成任务后,仿佛一切都有了答案,冯校长坚持让我反复的试讲,帮我研课磨课就是为了当我真正上场时,能够妥善应对各种情况,做最充分的准备。

而我也在研修活动中受益,读书开拓了视野,实践消除了迷茫困惑,让数学课堂更有灵魂与创新,研修让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接近正确。

我们总是说“化错,融学生的错”,为何面对自己的错误时,变得胆小懦弱?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路上,我们更要勇于面对错误,暴露错误,纠正错误。

我想,两个月以来的点滴进步离不开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从同伴互助中寻找力量,从研修活动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份努力都算数。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错误,我们惟恐避之不及,而华老师却欢迎这样的错误,带着好奇的心,捧读华老师的《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来体会一下化错艺术。

什么是“化错”?“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错误为正确,“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化错”更重要的是把“差错”融化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

教师艺术地处理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

想想在平时的课堂也确实出现了这样宝贵的机会,有时一个错误甚至可以深化课堂,让一节课成为更有深度的课,看来化错不仅仅只是纠错,而是一种思考,一种碰撞,能让思维在碰撞中迸发。

为什么要“化错”?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

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没有化错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探究学习?没有化错何来真正的”过程教学“?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

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成长发生在容错中。

我对“化错”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怎样化错?化错包括: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等三个阶段。

这是华老师对化错课堂三个阶段的精辟概括,也是对待差错的三种境界。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得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提高自身的水平才有能力更好的掌控课堂,让化错成为真正的艺术。

有时我在想,错误随处可见,为什么没花点心思在这些错误上呢?想来是自己的功底不够,往往没能去深抓错误的本质,却用正确的答案来埋没创造的机会。

我们需要美丽的错误,不是以“出错”为荣,而是以能“化错”为荣。

让学生有勇气展示、分享自己的错误,然后慢慢得化解错误,从而得到提升,这很考验老师的功底,但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慢慢得学会化错精髓,化腐朽为神奇。

华应龙.化错教学分享心得体会(共8篇)

华应龙.化错教学分享心得体会(共8篇)

华应龙.化错教学分享心得体会(共8篇)第1篇: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一、成长经历华应龙,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处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工作21年,获得了省市级奖20多个,地市级奖近20个。

教学录像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专栏做过专题报道。

《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华应龙教学艺术系列报道”。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国家级、省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实验指导工作。

为师路上,可以说华应龙一路顺风。

有人怀疑:“你一个一直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教师,怎么会如此这般?是不是有什么家庭背景?是不是有较丰厚的经济基础?”华应龙,出身农民家庭,在他读初二时,患病5年的父亲告别了人世!当时的家中,实在无法找到一件像样的东西,真正是家徒四壁。

1981年,他以高出重点高中的分数考进了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真是喜不自禁。

可是去如皋师范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是一幕无法抹去的记忆。

大雨如注,不少同学在父母的呵护下愉快地上了路,而15岁的华应龙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一根扁担挑着行李,一步一滑,从华舍村走到瓦甸乡。

由于大雨,河水猛涨,没法行船。

又一步三滑,走到白甸乡。

拼了几十里泥泞的小路,才搭上了一辆汽车。

摸到如皋,跨进校门时,他的肩磨破了,浑身湿漉漉的,有雨水,有汗水,还有泪水……生活上,华应龙很是不幸;1984年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农村小学的体育老师,数学只是他的“副业”;他曾经坦言,做了两三年老师了,课堂语言仍是他的软肋,上课说话时还会“打结”;然而,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并没有动摇华应龙老师“当一个好老师”的信念。

他怀抱着对数学课堂的理想,对孩子们的热爱,继续着他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在不断反思中完善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前进。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教学理念的教育专著,作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他在教学实践中的经历和教育观点。

阅读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书中主要内容的心得体会。

首先,本书介绍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它主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作者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主学习者,通过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示,让我重新思考了教学中的角色和目标。

其次,本书介绍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即“化错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并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作者认为,学生在犯错和失败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反思和调整来提高自己。

这种教学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对正确答案的追求,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深地被这种教学方法所吸引,并决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他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享了他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例如,他提到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的方法,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教学示例和评价标准。

通过这些教学实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方法。

而且,作者还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和经验,作者还强调了教师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方面的重要性,建议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心学生的需求,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些都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它提醒我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探索教学的最佳实践。

最后,本书还指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和意义的书籍。

它探讨了在教育领域中,如何运用华应龙和化错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问题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华应龙和化错教学的重要性。

华应龙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化错教学则是在学习过程中容许错误的产生,并通过错误的纠正和改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通过学习华应龙和化错教学,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而华应龙和化错教学则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对比传统教育方法和华应龙和化错教学的优势,我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同时也对华应龙和化错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些实践的方法和建议。

例如,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错误的引导和纠正,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些方法和建议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总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它让我认识到了华应龙和化错教学的重要性,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同时,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些实践的方法和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运用这些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样例5]第一篇: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华应龙老师致力于探索“化错教学”30多年,近日有幸品读了华老师的专著《华应龙与化错教学》,着实受益良多。

无论是“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师生情谊,还是“以爱育爱”的新型师生关系,都拨动着我的心弦,现将华老师的教育观之我见部分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化腐朽为神奇华老师说:没有错的课堂绝不是一节真课堂,少了差错就少了真实。

其实“错”更是课堂中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华老师把化错归纳为: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等三个阶段。

这是化错课堂的三个阶段,也是对待差错的三种境界。

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日常常态课,我们都不能怕在课堂上出错,我自然达不到华老师的化错水平,但是我一直认同并践行着,在课堂上只有充分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真正的融入课堂,不怕出错,甚至有时候故意有意识的“导误”。

因为出错有时候反而是好事,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知道授课的关键点遗漏在哪里;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深挖出知识点的突破口;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剖析出出错的原因,找出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提高。

二、师者若水“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言。

华老师的体味是“师者若水”。

师者若水,宽容博爱。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师者至柔为上,温温恭人。

华老师说:水,最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是“往低处流”,深有同感。

只有我们放低姿态,“往低处流”,才会真正的和学生融入一体,倾听到学生的真实心声(我曾经以作为学生群里唯一的一位教师而骄傲过,学生拉我进群并能让我留下来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和同行),融洽师生关系;当我们“往低处流”,才会和学生保持在同一个高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且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获得学生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精神需求还是学科知识都可以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查漏补缺。

第二篇: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非常有幸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名师优课——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在两天的学习中,聆听了华应龙名师团队的八节课,每节课都精彩纷呈。

感受颇深的有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彰显风采。

华老师团队的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询问每位学生的姓名,在问学生姓名时,他们稍稍地低下身子问:“您贵姓?”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看待,并尽最大的努力记住学生的姓名。

在学生向老师问好时,他也深深地鞠躬呈90度,向学生们问好:“同学们好!”把学生们看成平等独立的个体。

二、化错教学,玩中学习华老师说:“学生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有些错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越小。

最好的学习是求不知,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比如华老师在《阅兵中的数学故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算算在阅兵中一个英模方队通过检阅曲的时间是多少。

已知条件是旗手脚尖到领队脚尖6米,领队脚尖到第一排脚尖6米,后面14排都是前一排脚跟到后一排脚尖0.9米,脚长0.3米。

学生独立列算式,部分学生先列的算式为:6×2+14×0.9+14×0.3,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列式为:6×2+13×0.9+14×0.3,华老师紧接着引导学生并启发学生思考,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同意哪一种算法,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最终学生通过自我诘问、自我反思,都同意第二种算法。

华老师又追问道“为什么乘以13而不是14呢”?有学生回答道:“这其实就是植树问题”。

(我被学生的回答深深折服,可能听课的老师都不一定能如此之快的想出这个问题的本质,但学生却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思维在华老师的激发下高速运转着。

)华老师:“哦,原来是这样!真好!”华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是6米,而不是7米呢?学生回答:因为六六大顺!结果我们听课的老师都为这位学生逗笑啦!“那至于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学习下一个板块: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跟!”华老师这样衔接到。

学生的兴趣被华老师紧紧抓着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整节课学生在华老师的引导下,在不断的思考、不断想象、不断猜测,学生精彩的发言获得听课教师阵阵掌声。

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高涨。

确实,学生的错误是一个宝贵而丰富的资源,我们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化为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篇: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一、成长经历华应龙,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处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工作21年,获得了省市级奖20多个,地市级奖近20个。

教学录像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专栏做过专题报道。

《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华应龙教学艺术系列报道”。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国家级、省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实验指导工作。

为师路上,可以说华应龙一路顺风。

有人怀疑:“你一个一直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教师,怎么会如此这般?是不是有什么家庭背景?是不是有较丰厚的经济基础?”华应龙,出身农民家庭,在他读初二时,患病5年的父亲告别了人世!当时的家中,实在无法找到一件像样的东西,真正是家徒四壁。

1981年,他以高出重点高中的分数考进了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真是喜不自禁。

可是去如皋师范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是一幕无法抹去的记忆。

大雨如注,不少同学在父母的呵护下愉快地上了路,而15岁的华应龙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一根扁担挑着行李,一步一滑,从华舍村走到瓦甸乡。

由于大雨,河水猛涨,没法行船。

又一步三滑,走到白甸乡。

拼了几十里泥泞的小路,才搭上了一辆汽车。

摸到如皋,跨进校门时,他的肩磨破了,浑身湿漉漉的,有雨水,有汗水,还有泪水……生活上,华应龙很是不幸;1984年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农村小学的体育老师,数学只是他的“副业”;他曾经坦言,做了两三年老师了,课堂语言仍是他的软肋,上课说话时还会“打结”;然而,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并没有动摇华应龙老师“当一个好老师”的信念。

他怀抱着对数学课堂的理想,对孩子们的热爱,继续着他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在不断反思中完善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前进。

就如海明威所说:“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我们超越了自己,人生就进入了新的境界。

”二、华老师提出了“融错教育”的教育理念“容”错——尊重孩子的“不同”在华老师的“融错教育”理念中,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然后将其融化为一种资源,这是教学中很难得的。

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

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

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

他在课堂上有一句口头禅:“还有不同的吗?”每次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

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预设的。

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在执教“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华老师以3/4导入,让孩子用手头的纸片来表达3/4这个概念,孩子们一般都是用折,画也有画对的。

但是在巡视的时候,华老师发现:有一个孩子在纸上画了五条竖线,然后从左向右,用大括号括起来四条。

“这不是表示五分之四吗?我一看,就兴奋了。

我好奇的目光和神态就出来,立刻让他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去追问,这个‘不同’怎么解释。

”这是华老师经常对学校老师们讲的,“子非鱼,安之鱼之乐。

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他究竟是怎样思考的。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说,我们的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

孩子既然表达出这个作品,肯定会有想法。

”“果然,我追问那个孩子原因的时候,其他孩子也来了兴趣,因为不管是折还是画,一般都是四分中的三分,但是他画了五根线,并括了其中的四根。

孩子的解读是这样的,他用手指着第一根线和第二根线之间空白的部分,告诉我说这代表一份。

”华老师对记者说:“如果我当是武断地去批评他,告诉他你做错了,那么我们就扼杀了他这种独特的表达。

”所以,华老师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学生不是我们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的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

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

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

”“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差错本来就是一种资源,这是我研究的课题,已经16年了。

从1993年,我就开始关注学生差错的问题。

我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不再错了。

这些年来,我的教学成绩都很好,在年级里排名,有很多次超过第二名十分以上。

这就因为我在教学种很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了他的错误,并且是从根上解决问题。

”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它不同的故事。

华老师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计算上的错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粗心,其实那不是粗心的问题,学生计算的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

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学生怎么错的呢?经过我的调查发现,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他写成了23乘4。

所以同一道题,错误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原因却是不一样的。

“明白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就各有各的困惑。

”感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之后,华老师在和年轻老师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告诉他们,“要更多地去琢磨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这个原因,你才能去帮助他,而不是枯燥地、简单、机械地去强调规则。

那是根本没用的,只有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否则,今天错了,明天还会错。

因此,华老师的“融错教育”中,第二个层次是“融”错,把错误融化,融合。

“荣“错——错是一种贡献而第三个层次是“荣”错,荣幸的荣。

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

华老师说:“我们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

”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科学史上只写某人获得的成功,不写某人获得的失败,这很不公平,失败就是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科学就是很大贡献。

”因此,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你会发现——学生是这样说:“老师,刚才我是这么错的。

”正如,华老师在他的随笔集中写道的: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不用担心出错,“只要思考过就不用抱歉”,波普尔说,“那些不愿意冒着被证伪的危险去发表自己观点的人,不能参加科学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