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传统文化的继承.doc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重难点】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面面观(A级)1.含义:____________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___________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就没有文化的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1)。
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___________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产生持久的影响。
(2)。
_________,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___________组成部分。
(4)。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____________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A级)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_______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北师大贵阳附属中学刘畅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框内容地位和作用是:在文化传承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从空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时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第四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本框内容主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将对这节课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说解,希望得到各位评委批评和指教!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突出教育的“三贴近”原则,紧扣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介绍贵州省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2)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3)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感受贵州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5)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首先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贵州传统文化的资料,课堂上通过老师的三个设问质疑把课本的知识串联起来,自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贵州的的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热爱家乡,将来建设家乡的热情。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 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 、宽、信、敏、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 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在世界文化遗产——安徽 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 着一个“孝”字。“孝” 是一个象形文字,即是一 个跪拜之“子”的意思, 不孝则是“猴”,即非人 也。
A.你是如何来孝顺父母的?传统孝文化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B.传统道德里的“孝”有没有不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一面?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 ,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 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 ,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你知道下列传统节日中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春 节 元宵节 清明节 鞭炮、年夜饭 吃元宵、赏花灯 踏青、扫墓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月 登高、赏菊
传统习俗: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端 午 中 秋 重 阳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 的设计,参照了老北京四 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现 代公寓楼的优点,既包含 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满 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 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
(3)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文艺
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古代文学 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
京剧、评剧、豫剧、昆剧、越剧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教版必修3)
预习提纲: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
3、传统文化的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茶道
剪纸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皮影戏
中国结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京剧
书法
针灸 的 起 源 (远古 时 期 )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的石 器时代。砭石是最原始的针刺工具,砭 刺是针刺的萌芽。除砭石外,古代还有 骨针、竹针、陶针的应用,并逐步发展 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 代的不锈钢针。 古人在烤火或不慎被火灼伤某些部 位后,反而减轻了病痛,因而得到启示 ,发明了灸法。 拔罐法亦起源于 原始社会,古代称 之为"角法"(古代用兽角做饮具,借燃 火的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可使其吸 附在皮肤表面以治病,故称"角法"。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剔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怎么办——具体要求(启示)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 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0、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
1)具有民族特色 2)一旦形成永不变 3)具有强大的继承性 4)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感 A、124 B、234 C、134 √ D、123
1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
A、传统习俗 C、传统文艺
B、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新课推进】教师活动:问题:什么是传统文化?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解释概念『概念界定』--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____①____并保留在现实生活____②____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____③____的文化。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
『知识巩固』传统文化概念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①传统习俗②北京故宫、长城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④《论语》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⑥延安宝塔学生活动:利用文化的概念区分教师活动:问题:你所了解的这些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够保存到现在?学生活动:回答: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教授新课』教师活动:播放录像《中华传统文化欣赏》问题:在录像中你发现了那些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回答问题,感知中华优秀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面面观』学生分组教学(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了资料)甲组学生:活动一:展示民族习俗图片说明它们的由来和演变。
并表明这些习俗流传至今的原因。
能保留至今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总是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传统习俗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筛选和弃粗存精的过程。
活动二:展示中秋节的习俗和由来,问题:你知道八月中秋节自古以来不变的主题是什么吗?有那些习俗?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那些影响(请其他同学回答)『总结』传统习俗是指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习俗。
同时正确认识传统习俗的作用。
乙组学生:展示中国各地的传统建筑问题:1、中国各地的建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有什么文化内涵『总结』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千年流传的物质载体,它透视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优秀教学案例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氛围。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4.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和智慧。
(二)问题导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包括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等。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3.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指导和点评,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承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既深入又浅出,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寓言或引用名人的名言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详细讲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现实生活提供智慧支持。
4.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讲授新知
1.传统文化的内涵: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认识。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仇恒俊)
横向 纵 向 含义
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
传统习俗的继承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苏杭)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黄豆。 二月二刮大风,拾干柴,摊煎饼。(邯郸)
思考: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 ?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 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 理,具有民族性。
乡愁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 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台湾海峡之所以会引起两岸同胞 最大的“乡愁”,是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 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 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 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缺月重圆 会有时。
(1)传统习俗的继承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 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 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你知道淮安民居有什么 特点和文化传统吗 ?
淮安位于苏北腹地,其老城建于东晋年间,经过1500多 年的发展,形成了老城、新城、夹城三城相连的船形的 构制,全国仅有。淮安的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与江南 的民居有着明显的不同。江南的民居,以“粉墙黛瓦” 为特色,色调明快,体态轻盈;淮安的民居则以“青 砖灰瓦”为特点,体现的是古朴、浑厚和庄重的气氛。 在结构上以青砖灰瓦、抬梁硬山、冬瓜梁、莲花托、 梭形柱、方砖铺地为主;在布局上以两至五进为主, 偏房跨院,多户相通;在装饰上以砖雕、石雕及花纹 多样的格扇门窗和楼梯栏杆为主。沿街的民居则以 “上宅下铺”、“前店后坊”的面貌出现,结构上以 两层小楼为主,街面上用条石铺路,条石下面为下水 道,街两头往往竖有牌坊,街中有的还建有过街楼, 形成淮城独有的街市场景。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概念,使其能够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学生应能识记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并能够分析节日文化背后的内涵。此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提出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继承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我可以提问:“为什么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哪些人文价值?”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学生可以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景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春节、中秋节或端午节的传说或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对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和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识。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等,结合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例如,在讲解春节时,我会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并分析春节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在讲解中秋节时,我会讲述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民间传说,并探讨中秋节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文化的继承性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A ) ①理论观点 ②学术思想 ③道德观念 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 刻与书法;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 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 喜庆、热烈与祥和。 会徽从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
中华民族灿 中华文化中一 烂文化的重 个非常重要的 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大同”世界 诗赋、散文、 “天下为公” 书法等 的社会理想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C ) ①中秋节赏月 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2、传统文化在今天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2、传统文化在今天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
传 统 文 化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传统文化中有害的传统风俗
废除
继承传统文化
辩证的批判继承
包括在长期历史 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含义
影响
文化生活第4课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236 233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①④7.材料一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
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
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增寿”变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 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1) 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 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当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3) 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改保留,还是全部抛弃?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No.05——传统文化的继承编写:赵长荣 审核:郑来福 时间:2013.8.30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知识自主探究】一.传统文化的继承【预习提示:阅读课本39-41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传统文化的概念:(能够结合这一概念,从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形成中感悟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四个):(1)传统习俗的继承:能够列举身边生活中的传统习俗,感悟文化的继承性。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件 (共25张PPT)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我在这头 长大后 我在这头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思考:
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1、为何引起广大海峡 两岸同胞的共鸣?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我在外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母亲在里头
2、从中可以看出传统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有宫廷、民 居、宗教、 桥梁、园林、 等。
京剧、武术、 诗赋、散文、 书法等
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
潮剧
绘画:清明上河图
剪纸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含义
指体世礼在中代节一约相和定定传习社俗的惯会成风群或尚、建为艺筑凝术被固称的
影响
对人们的物 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产生 持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 史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页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92021/11/192021/11/1911/19/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192021/11/19November 19, 2021
传统思想
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你知道下列传统节日中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春节 元宵节
鞭炮、年夜饭 吃元宵、赏花灯
清明节
踏青、扫墓
端午
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
吃月饼、赏月
重阳
登高、赏菊
20152016学年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去思考和分析传统文化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4.总结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的参与度,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二)讲授新知
1.传统文化概述: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传统文化在各领域的表现:详细讲解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古建筑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
3.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价值: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探讨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问题导向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进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高二必修三政治课件:4.1传统文化继承
良文化因素。这些因素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如 分组讨论:在“去”与“留”的两难之间,我们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
这一思想最开始的内核为个体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个人专断、过于强调道德至上,反对竞争,轻视 年代久远,破败不堪,应全部拆除。
你对“形变与神不变”如何理解? 若顺应社会变迁,将起积极作用
为何中美亲子关系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这体现了传统 文化的哪一特点?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殊不知,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绍兴的古建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 年代久远,破败不堪,应全部拆除。
1、相对稳定性 第一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的传统习俗;
第四小组介绍我们绍兴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传统思想。 割不断的文脉——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民居建筑过程中的建筑技艺也需要留存。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第一小组介绍我们生活中的传统习俗;
拆除的理由: 民居古建的功能和特点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国现代书法家邱振中先生关于中国书法有一句经典的论述:“在形变与神不变之间,中国传统书法生机勃勃,生长旺盛。
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沉淀的某些不良文化因素。
分组讨论:在“去”与“留”的两难之间,我们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
★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第四小组介绍我们绍兴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传统思想。
★央视网大型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
你对“形变与神不变”如何理解?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孩子是家庭的第一位,
2、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探究: 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其 核心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
②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 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why)
(1)作用 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or 一成不变…… (2)意义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 B、对民族、国家、社会: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才 能…… C、对个人: 每个人只有……,才能使……
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延续……
材料一: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始于周代。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 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 相对稳定性 求新护生;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 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 材料二:清明节我们都要扫墓祭祀以缅怀先 鲜明的民族性 人、寄托哀思。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 习俗,清明节是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自学导引(P39-43):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及其表现?
3.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作用、意义)?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 其前身为皮簧戏,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 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 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 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 京剧。
探究: 1、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三、四,谈谈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三、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HOW) 3、怎么做: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by ZSL
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你说我说:“老房子”该不该拆? 一个老外,说到中国城市建设的时候,他用了一个词语, terrible, 说那么多 的老房子都被推倒了,虽然中国现在有很多城市确实mordern了,但没自己的 特色了,他特别对那些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也拼命的建设什么国际化 大城市感觉不解,还说让我以后有空去看看伦敦,那也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可 却没有林立的高楼. 不对的,老外的看法是错的,现在谁还想住土坯做的房子呢,中国过去大多数 地方都是土坯做的房子,生活水平很底,现在就不同了,大家都住着楼房。高, 不是为了给外国人看,高是因为中国人多,没有那么多地方.所以中国的城市 化发展是正确的 ,高楼大厦是必须的。 中国人太多了,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农村或者小地方的人涌进城市,不造高层 建筑是不可能的,但是把旧式房子全拆了给新楼让地是不对的,应该在城市郊 区另造新建筑群,适当保留老建筑群.确实南京就没以前漂亮了,越来越不沦 不类了.太破旧的房子是要拆,但城市扩容不能对市中心这些土地过度开发, 都造得一模一样了.全是广场,高楼. 外国人说得有道理的.城市有美学意义的,对旅游业大有好处. 但中国人好像 不懂美学。 我不是在建议人们都住在破屋里,但是如果从物质上切断了和历史的联系, 如果每一栋楼房都不到10年就拆除,那么如何保留历史的痕迹?伦敦,英国 的骄傲,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旅游胜地?因为人们去那里就是为了看许多年以 前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痕迹。伦敦在发展,但不是靠淘汰过去来发展。伦敦古 老的建筑比比皆是,现代化的办公室就在300年前的楼里,工作人员并未因 此而消极怠工。
政治: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周杰伦
《外婆》
思考并讨论:从过去到现在“孝” 有什么演变?从“孝 ”的演变,我们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并深 刻思考我们应怎样孝敬我们的长辈?
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之本,古代人们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 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 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 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也就是说,“孝”这种中华传统思想在世代 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即尊敬长辈,但具体内 涵却因时而变――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级思 想,顺应社会生活,强调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 与孝顺。
《青花瓷》
• • • • • • • • • • • • • 素胚勾勒出青花 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 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 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 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 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 • • • • • • • • • • • • 色白花青的锦鲤 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 却惦记着妳 你隐藏在窑烧里 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 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
(3)鲜明的民族性
合作探究: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合作探究:
今天是外婆生日 我换上复古西装 载着外婆开着拉风的古董车兜兜兜风 车里放着她的最爱 找回属于是她的时年代 往大稻埋码头开去把所有和外公的往事静静回忆 外婆她脸上的涟漪 美丽但藏不住压抑 失去了爱情只盼望亲情 弥补回应 大人们以为出门之前桌上放六百就算是孝敬 一天到晚拼了命 赚钱少了关怀有什么意义 外婆她的期待 慢慢变成无奈 大人们始终不明白 她要的是陪伴 而不是六百块 比你给的还简单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和灵魂。
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的精神文明,传承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精神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杂技、礼仪教化等各个领域。
弘扬传统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人,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只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文明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人们不仅可以汲取智慧,感受美感,更能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传统文化既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只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珍视文化传统,传承文明基因,构建和谐社会。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层面的渗透。
在家庭中,父母要做传统文化的榜样,给孩子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在学校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在社会中,各种文化活动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的宝贵财富。
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拥有更加灿烂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民族文明日益繁荣昌盛。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担当。
愿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传承,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文化之花。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优秀教学课件
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 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 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 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 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 古风延续至今。
徽州民间称谓十分复杂,如同徽州方言一样,所辖一府 六县,各地称谓都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县,四乡里的称谓也 不一样。我这里主要简单说说歙县南乡(旱南)的称谓。
先说一段往事,六十年代中期,四清工作队来到我们村 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一部分人叫自己的 父母、甚至祖父母时,直呼其名,特别是有时在村巷中大声 呼唤自己父母名字就像呼唤子女一样。工作队长感到太不可 思议,太不合规矩。于是在一次村民会议上,慎重地提出来 说这样太不文明,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认为 不可直呼其名。可是无论他怎样说大家也改不过来。村里的 老人们告诉队长,叫长辈名字是不忌讳,这样子好,恰好是 文明的象征。工作队长只有苦笑着摇头,可见要改变一个地 方的一种风俗习惯是十分困难的事。
徽剧传统剧目丰富,其中徽昆剧目是以武戏为主,有《七擒孟获》和《八阵 图》与《八达岭》及《英雄义》、《倒铜旗》、《白鹿血》等;昆弋腔剧目有 《昭君出塞》和《贵妃醉酒》与《芦花絮》等;吹腔、拨子剧目有《千里驹》、 《双合印》、《凤凰山》、《淤泥河》等;西皮剧目有《战樊城》、《让成都》 等;皮簧剧目有《龙虎斗》和《反昭关》、《宇宙锋》、《花田错》等;花腔小 戏有《李大打更》、《探亲相骂》等。
• 徽州的风俗
歙县地狭人稠,村落居住集中,又常常是聚 族而居。古歙的民间婚丧喜庆、礼俗称谓、建房 取名都与外地不尽相同。 徽州,自古为山越族居 地,在迁入汉族之前,盛行“蛮民”习俗。只是 在中原居民大量迁入皖南山区之后,才真正地改 变了山越的风俗习气。古代,徽州人捍卫乡土的 观念相当浓厚,这是因为古徽州山林中的土著越 民向有"勇悍尚武"之风,加上外来居民入居徽州, 他们都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所 以,徽州形成了一种“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的 特性,成为安全的避难场所。抗日战争期间,日 本侵略者见到徽州这块奇特的土地,虽垂涎三尺, 但也不得不畏而却步。徽州人的勇敢、进取精神 是人所熟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教材分析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第四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本框内容主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入手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一点,教师可以举例点拨,重点理解。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明确,教师要适时予以引导。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导学案,并搜集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
2、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身临其境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上次课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有关中秋节、四合院、京剧和大同思想的由来及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相关的问题。
请同学们看图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呢?(学生发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
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
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
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设问:你能说说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学生讨论)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请同学们看图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四合院的特点?(学生发言)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
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设问:大家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吗?(学生讨论)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
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请同学们看图片:哪位学生来介绍京剧的由来和特点?(学生发言)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的诞生大约在1840年至1860年。
京剧是徽剧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
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簧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并有固定的程式规范。
京剧是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设问:谁能说说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吗?(学生讨论)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华,使京剧越来越具有魅力,鲜明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
请同学们看图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大同思想”?(学生发言)《大同书》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地球合成一个公政府,由公政府管理公共生产事业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等级之分,无种族之别,男女各自独立;家也毁灭了,男女“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农、工、商皆归于公,人人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过着美好的物质生活,文教事业发达,人人有高度的文化教养和道德修养,社会风气优良。
总之,这种大同社会是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
提问:“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毛泽东的话表明了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继承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发展,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重大影响。
学习探究1.传统文化面面观以上我们从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不同的角度,感受了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探讨,可以分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
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结论:文化具有继承性。
我们能否运用以上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你还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既然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那么,今天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呢?2.传统文化在今天请同学们看图片:设问: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会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老师归纳以上内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内容吗?(自由发言)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
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
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会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看以下两个材料: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设问: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学生讨论)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通过以上对“和谐社会”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4)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哪位同学能列举这方面的事例呢?(学生自由发言)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3页的观点一和观点二。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
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
先分小组讨论,准备辩论的事例和观点。
选出4位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在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场外的提示。
设问:你个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请同学们看图片:设问: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应该如何认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