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天理论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天体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天体运动
123456789
3.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太阳M运行情况的示意图,A点是远日点,B点是 近日点,CD是椭圆轨道的短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星运动到A点时速度最大 B.行星运动到C点或D点时速度最小
√C.行星从C点顺时针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D.行星从B点顺时针运动到D点的时间与从A点顺时 针运动到C点的时间相等
√C.从 P 到 Q 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 P 到 Q 所用时间、从 M 到 N 所用时间均等于T20
123456789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从P到Q速率在减小,从Q 到N速率在增大,B错误,C正确; 由对称性知,P→M→Q 与 Q→N→P 所用的时间均为T20, 故从 P 到 M 所用时间小于T40,从 Q 到 N 所用时间大于T40,从 M 到 N 所用时间大于T20,A、D 错误.
2.如图所示,椭圆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A、B两点分别为地球绕太 阳运动的近日点(行星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和远日点(行星距离太阳最远的 点),地球经过这两点时的速率分别为vA和vB;阴影部分为地球与太阳的 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分别用SA和SB表示,则vA > vB、SA = SB. (均填“>”“=”或“<”)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天体运动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 课时对点练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理解开普勒定律,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3.知道行星运动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的近似处理.
内容索引
Part 1
Part 2
Part 3
返回
Part 2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一、对开普勒定律的理解

第一节 天文、历法ppt课件

第一节 天文、历法ppt课件
第一节 立起来的。在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需 要,人们靠观察星星来辨别月令、节气, 这样就促进了天文知识的发展。今天, 为了读懂古书,需要大体了解古人关于 天文星象的知识。
一、三垣
• 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 以北极星为中心,集合周围各星 合为一区,叫紫微垣。 • 紫微垣以南是太微垣,太微垣以 南是天市垣。
• 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 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 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 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 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 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 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 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 或忌日。
• (3)月相纪日法。 •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 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 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 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 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 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 之望日前后”。 • (4)干支月相兼用法。 •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历 法
一、日、月、年 •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实为地 球自转一周),月亮圆缺的周期为一月(实为月亮 绕地球一周),太阳往返于黄道一周天为一年。 •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530588天。按阴历大尽 一月三十天,小尽二十九天,十二个月为一年,则 一年为354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 365.242216天,显然,十二个月不到一个地球公转 周期。这是个矛盾,古人用置闰来解决这个矛盾, 三年一闰还不够,五年闰两次,但五年闰两次又多 了些,后来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有的阴历年 头是十三个月。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简述西方天文学发展史摘要: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着的地位。

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方便人们的理解,本文将着重简述西方天文的发展史。

本文将在引言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的含义以及天文学产生的原因。

然后在第一节讲述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在天文方面的成就。

本文的第二节会讲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发展。

而后就是近代科学时期天文学的一次飞跃。

本文将通过对天文学的叙述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而只是对它的发展、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关键词:天文发展史、天文学、宇宙、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行星、近代天文、现代天文目录:引言第一章:古代天文第一节: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天文发展第二节: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天文发展第二章:近代天文第一节:近代前期和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天文发展第二节:近代后期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天文发展第三章:现代天文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首先是天文学──单单为了定季节,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就绝对需要它。

”古代的天文学家测量太阳、月亮、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研究它们的位置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农,牧业生产的需要确立了时间、节气和历法。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课件:第三章 第1节 天体运动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课件:第三章 第1节 天体运动

一、地心说和日心说 1.地心说
托勒密 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天 _______
体围绕地球转动。 2.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在其著作《天球运行论》中提出了日 心说,他认为,地球和别的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固 定在这个体系的中心。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内容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 开普勒第 轨道都是 椭圆 , 太阳处在所 一定律 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 从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等 二定律 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 面积 定律 公式或图示
r1 1 D. = r2 3 4 r3 r13 T12 r1 3 解析:由 2=k 知, 3= 2,则 = 4,与行星质量无关, T r2 T2 r2
故选 C。
答案:C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
[典例] 自 1999 年以来,“神舟号”系列飞船陆续发射成功。 如图 315 所示,设某飞船沿半径为 R 的圆周绕地球运行,其周期 为 T,地球半径为 R0。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 上某点 A 处将速率降到适当数值, 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 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 椭圆与地球表面的 B 点相切 (如图所示)。求飞船由 A 点运动到 B 点所需的时间。
3.开普勒第三定律 (1)它揭示了周期与轨道半长轴之间的关系,椭圆轨道半长轴 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大;反之,其公转周期越小,因此又 叫周期定律。 (2)该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他天体。例如,绕某 一行星运动的不同卫星。 而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第三定律既适用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也适用于做椭 圆运动的天体。 r3 (3)表达式 2=k 中的常数 k, 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如研 T 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常数 k 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研究卫星绕 地球运动时,常数 k 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

第一节 天人合一价值观

第一节  天人合一价值观

第一节天人合一价值观中华民族自古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传统农业在中国一直蓬勃发展。

中国农民开垦种植,中国的农田春碧秋黄,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粮食因此,大量的中国人可以生活在中国稀少的农田上。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独特而广阔的土壤中不断发酵、演变,最终形成了一种精髓的方法论或哲学体系。

英语中的“天堂”的“天”在汉语中有更多的含义。

最初它的意思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存在。

从这个原来的意义派生的其他含义后来:(一)世界神的创造者和监督者;(二)道德,政治和社会法律的起源;(三)性质。

因此,相应地,在至少三个意义上,我们理解的想法是天人合一。

一、“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在第一种意义上,古代中国人相信“天”是产生和管理所有人的神,如果有人做了好事,就会得到奖赏他做了坏事就会受到惩罚。

因为田不能亲自到世界上来治理人类,他派了他的代表--皇帝或国王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帝或国王被尊为“天堂之子”。

作为上帝派来的皇帝,他必须尽力执行天帝的指示,那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保持社会秩序,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旦他滥用权力做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事情,他就会受到上天的警告和惩罚。

如果他继续做错事,他将被他的人民推翻,他们的意志被认为是代表天堂的意志。

这一思想在儒家经典之一《经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有“天视民之眼,天听民之耳”和“民之所欲,天之所允”之说。

西汉著名哲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也有表述。

他主张天人合一,相互沟通,相互反应。

这一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统治者、领导者和政府都必须倾听人民的声音。

正是由于这一观念,才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天作为神圣法则的起源在古代中国人的道德、政治、社会的基本规律中,都是从天而降的。

这些基本规律在汉语中被称为“道”,其本意是“路”、“路”或“道”。

因为这些基本的法律是从天上来的,所以被认为是神圣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遵守。

高中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一节 认识天体运动

高中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一节 认识天体运动

第一节认识天体运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2.[物理观念]理解开普勒定律。

3.[科学思维]能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分析问题,理解公式r3T2=k中k的决定因素。

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1.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以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为代表人物。

2.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

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二、开普勒定律定律内容公式或图示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取决于太阳的质量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的运动速率是不变的。

(×)(2)太阳系中轨道半径大的行星其运动周期也长。

(√)(3)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内,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

(√)(4)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

(×)2.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第谷B[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布鲁诺是宣传日心说的代表人物。

]3.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大,则太阳位于()A.F2B.AC.F1D.B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在A 点的速率大,则A点是近日点。

]开普勒定律的解读和冬至日四天中哪天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最大?提示:冬至日。

由题图可知,冬至日地球在近日点附近,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冬至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最大。

1.开普勒第一定律(1)认识:开普勒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尽管各行星的轨道大小不同,但它们的共同规律是所有行星都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则位于所有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椭圆轨道定律,如图所示。

中国古代天文、地学知识选讲(1)

中国古代天文、地学知识选讲(1)

二是关于天地间物质通道的神话。这种传说中的 天地通道主要是山,在《山海经》中就不止一处 记载,如: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 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山海经· 海外西 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 山,巫咸……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山海 经· 大荒西经》) 这里所谓“上下”、“升降”,皆指在天地之间 往返。能够如此往返天地之间的,自然不是等闲 之人,而是有“神通”的巫觋。巫咸其人,在早 期古籍中反复出现。


萌芽状态天文学特点: 由于无法充分了解自然 现象的本质,在古人心目中, 对自然力产生了崇敬和畏惧, 只好用幻想的神话来想象, 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因而把具有迷信色彩的关于 天地起源、日月星辰、风云 雷电等神话故事混杂在幼稚 的天文学一起。 例子太多了,如盘古开 天地,雷公风婆等等。 萌芽状态的天文学的另 一特点是:有各国特色,地 区特色。
“七月流火”,
火指心宿(荧 惑、大火星)


“三垣”就是天上的3座城 堡,是把北极周围的星象 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 市垣三个区域。太微垣在 紫微垣西南方。太微是政 府的意思,太微垣中的星 星多以朝中官员和场所来 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 南部。太微垣的东边,天 市垣是天上的都市,天市 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 关的人员,名诸侯国的地 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命 名。
中国古代天文、地学知识 选讲
中医文化研究室
潘朝曦教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天文学的萌芽与起源
天文学发生发展大约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1、萌芽发生时期
原始人类在严酷的自然境遇之中, 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时被迫对自然采取现实的态度, 认识到只有服从某些规律,才能 在实践中取得预想的效果,这样 在较长时间内逐渐积累一些经验。 如什么时候花开,什么时候果落, 什么时候鸟兽出没。逐渐掌握植 物的生长规律,动物的活动规律, 用来识别时节,指导生产活动。

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

各种图腾
图腾
吉祥图腾
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
女性生殖崇拜
一、原始宗教
7.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 •自发性; •广泛的参与性; •为人生的功利性目的。
二、正统宗教的产生
1.正统宗教是人为的宗教,它的产生以阶级和国 家的成熟为前提。殷商去古未远,其尊神重鬼的取 向仍保留着部分原始宗教的习气。 周人灭商,宣告以嫡庶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的确 立。周代统治者将国家政治体制与宗法血缘关系以 及发端于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天神崇拜巧妙地结 合起来,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转型和文化模式的转换。
1.乌丙安著:《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8。
第二节
【本节要点】 本节要点】
儒学中的宗教色彩
一、孔子的天道观 1.孔子既对鬼神敬而远之,又敬畏天命,其 天道观呈现两重性特征,即重教化而轻鬼神, 既强调听天命,又主张尽人事,表明孔子天 道观中的神学色彩已经淡化,在理性主义与 宗教观念的二元对立中,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地位。
二、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4.宋代以后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理学 的最大特点是儒、佛、道“三教归一”。 一些佛教学说经儒学化而被摄入理学的思想体系中。 如佛性论讲人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能成佛,理学讲心 性,主张去欲存理,成贤成圣;佛教讲“止观”、“定 慧”的宗教修持,理学讲“主敬”、“立诚”的伦理实 践;佛教以“空观”看世界,理学将其改造为人伦物理 的“实有”之道。宋明理学援佛入儒,既表明佛教的进 一步中国化,同时也表明三教合流已成为历史趋势。
2.具有宗教色彩和功能的儒学仍体现了世俗 性、普世性和人文性的鲜明特点。即不主张离 俗出家,注重现实,倡导有为;不虚幻地构造 彼岸世界,引导人们脱离现世而关注来世;没 有明确的宗教组织及其教徒,其主干力量是极 力走仕途以参政济世的儒生。儒学有神学化的 一面,更有人文性的特点。

3.第一章 天体及其研究方法

3.第一章  天体及其研究方法

ω=15″tS cosδ
15″地球自转的角秒数;恒星从视场中央走到边缘的秒数tS δ为恒星的赤纬(δ越小测量精度越高,在天赤道δ =0, 则cosδ=1,天赤道附近周日圈大,测量较准)
三、射电望远镜
1、射电望远镜——是由雷达演变为接收天体发出的无 线电信号的的接收及处理装置。 2、观测的特点 ①观测波段宽——从微波到长波(波长1mm~30m)。 ②全天候观测——不受阳光、天气状况的影响。 ③成像与精度——单台射电望远镜的定位精度及分辨率 甚低,无法直接清晰成象。 3、提高观测精度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法” (VLBI)可提高定位精度 及分辨率。 利用射电望远镜阵提高综合孔径解决射电源的成象 问题。

即:
或:
1″ 定义式: α″=2062625/F (F的单位为mm)
二、关于球体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1、大圆和小圆:通过球心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为大圆。 不通过球心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为小圆 2、对跖点:同一球径的两个端点
.
3、通过球面上任意两个对跖点可 作无数个大圆(必定是大圆)。 4、通过球面上任意两个非对跖点仅可 作一个大圆。
5、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必为大圆弧。 (任意两点连接的约定) 6、圆的极:在球面上距离给定圆最远的两点叫 该圆之极。
三、球面三角及其定理
c
A b
B C 1、球面三角形 ①定义:球面上不共大圆的三点(ABC) O 之间的连线(大圆弧)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叫球面三角形(用:Q—ABC表示)。 ②六元素:在Q—ABC中,角顶分别用A、B、C 表示。 对应边分别用 a、b、c 表示。 ③六元素的量度: 边的大小——用边所对的圆心角(球心角)来量度。 如:a = BC(弧的度数)=∠BOC b = AC(弧的度数)=∠AOC c = AB(弧的度数)=∠AOB 角的大小——用角顶向两夹边所作的两条切线的夹角 来量度;或用该角的两夹边所在平面的夹角来量度。

文科物理- 第2章 永恒的经典 第1节 天体运动与历法

文科物理- 第2章 永恒的经典  第1节 天体运动与历法

14
天体运动的本原动力 :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与宇宙起源
15
膨胀的宇宙(如同一个人使劲吹气球)
充当这种膨胀的斥力是暗能量(人们目前 无法得知其究竟为何物而姑且取的名字)
16
天体在本原动力以及引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了 天体运动的公转和自转,包括银河系在内的 诸多星系除去自转外还要围绕宇宙中心做公 转运动。 在银河系中,太阳系是围绕着银河中心运转, 也称为太阳系的公转运动。太阳系中的八大 行星除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外还要自转,这 种自转现象是宇宙中一切天体基本的运动规 律,是昼夜变化的原因所在。
41
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干是天干,支是地支。十干和 十二支依次组合,形成“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上述“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 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42

春秋时期,人们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 冬四季。
31
封建社会秦汉时期,天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全国 制定统一的历法。司马迁参与制定的《太初历》, 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是中 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 隋唐时期,又重新编定历法,并对恒星位置进行 重新测定。来自唐中宗李显时期绘的星图就包含 了1350多颗星,这反映了中国在星象观测上的高 超水平。


古代纪月,一般是按序数来纪,如一月、二月、三 月……只是把一月称作正月,或元月,十一月叫冬月, 十二月叫腊月。 古代纪年的方法:(1)谥号纪年法。先秦时一般用 王侯即位的年次前边加上谥号来纪年,如鲁隐公元年, 齐醒公十年等,这种纪年方法叫谥号纪年法。(2) 年号纪年法。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 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法。以后历代帝王都仿 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建元元年,明太祖 洪武三十一年,清圣祖玄烨六十一年。(3)干支纪 年法。它是运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而形成的纪 年方法。天干地支循环相配成六十个不同的组合,每 个单位代表一年,一个轮回是60年,周而复始,循环 不已。

天文校本教材

天文校本教材

目录第一章天文学概论一、天文学的研究内容┉┉┉┉┉┉┉┉┉┉┉┉┉┉┉┉┉┉┉┉┉┉1二、研究天文学的定义┉┉┉┉┉┉┉┉┉┉┉┉┉┉┉┉┉┉┉┉┉┉2第二章认识宇宙第一节、太阳系┉┉┉┉┉┉┉┉┉┉┉┉┉┉┉┉┉┉┉┉┉┉┉┉┉3第二节、银河系┉┉┉┉┉┉┉┉┉┉┉┉┉┉┉┉┉┉┉┉┉┉┉┉┉20第三节、遥远的恒星┉┉┉┉┉┉┉┉┉┉┉┉┉┉┉┉┉┉┉┉┉┉┉21第四节、星系、星系团┉┉┉┉┉┉┉┉┉┉┉┉┉┉┉┉┉┉┉┉┉┉26第五节、正在扩展的宇宙┉┉┉┉┉┉┉┉┉┉┉┉┉┉┉┉┉┉┉┉┉27第三章观察星空第一节、望远镜┉┉┉┉┉┉┉┉┉┉┉┉┉┉┉┉┉┉┉┉┉┉┉┉┉31第二节、观察星空┉┉┉┉┉┉┉┉┉┉┉┉┉┉┉┉┉┉┉┉┉┉┉┉37第三节、天体拍照┉┉┉┉┉┉┉┉┉┉┉┉┉┉┉┉┉┉┉┉┉┉┉┉41附录┉┉┉┉┉┉┉┉┉┉┉┉┉┉┉┉┉┉┉┉┉┉┉┉┉┉┉┉┉┉43附录 1主要亮星表附录 2梅西耶天体表附录 3主要流星群第一章天文学概论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年青的科学。

说他古老是指它是陪伴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度而发展起来的 . 简单回首一来世界的人类文明史,诸如中国的甲骨文,巴比伦的泥碑及埃及的金字塔等历史凭证,都说明历史上各文明古国都用自己的文字写下了天文学绚烂的第一章。

说他年青是指今日的空间技术也是高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 2002 年 3 月 25 日北京时间 22 时 15 分,我国研制的“神舟” 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轨道。

经过7 天太空飞翔(绕地 108 周),4 月 1 日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分别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域成功着陆。

由此说明,天文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前程无量。

所以说它又是一门年青的科学。

一、天文学的研究内容数、理、化、天、地、生,这就是所谓的天文学六大基础学科,天文学不过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门科学,他的研究对象是广阔无垠宇宙空间中的天体,几千年来,天文学家们经过各种手段,发现它们的存在,观察它们的地点,研究它们的运动结构及演化规律,并逐渐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一节 天体和星空》_1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一节 天体和星空》_15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明白星座的概念,能根据星座辨认九月星空,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2.学生通过学习分析恒星之间的距离和运动、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从而感受天文尺度的时空概念,增强现代宇宙意识。

教学重点1.恒星、星云和星座。

2.天体系统。

教学难点1.恒星间的距离和恒星的运动。

2.恒星、星云的区别和联系。

3.天球。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地球的卫星照片,天球仪,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北斗七星图形的变化”投影片,天文挂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初中学习地理,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而只将地球作为茫茫宇宙中一个普通的行星。

【板书】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设问】宇宙中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回答略。

【讲解】宇宙之含义包括两方面:空间和时间。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微观来看,无非是各种基本物理粒子、物理场和化学原子、分子,从宏观来看,像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天体,不同的天体可组成不同的天体系统。

【板书】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一、天体【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提问】进入航天时代以后,出现了许多人造天体,请同学们举一些例子。

【过渡】我们在初中研究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时,首先要确定它们的位置,当时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地球仪)同样,在研究天体时,我们也可用同样的思路来确定天体的位置,请看,这就是天球仪(演示讲解教具)。

学生阅读:课本中楷体字“天球”一段。

【过渡】“天上星,数不清”,天上有许多星星,它们模样都差不多,那么如何区分它们呢?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想到了将较亮的恒星连成一定图形的方法,在中国是以地上的国家都城等来构成这些图形,每一颗亮星都给出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而在古希腊,人们用神话来命名这些图形,这就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星座。

基础天文学教程复习大纲

基础天文学教程复习大纲

基础天⽂学教程复习⼤纲基础天⽂学教程复习⼤纲第⼀章天⽂学观测基础知识第⼀节天球和天球坐标1、天球:是天⽂学上为研究天体位置和运动的⽅便假想的以观测者或地⼼或⽇⼼为中⼼,以⽆穷远为半径的球。

2、天穹与天体的⽐较天穹:⼈们所能直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形天空。

天球:以地⼼为球⼼半径为任意的假想球体,表⽰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具。

天球属性:半径⽆穷⼤,是整球和圆球;分类:分地⼼天球(⽤以表⽰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和⽇⼼天球(⽤以表⽰太阳系以内的天体)。

3、黄道概念:太阳周年运动的轨迹,即为黄道。

4、天球的运动①天球的周⽇运动:由于地球⾃转⽽随同整个地球的运动,⽅向向西,⽇转⼀周。

太阳作为普通天体。

表现为东升西落②天球的周年运动:由于地球公转⽽相对于恒星的运动,⽅向向东,年巡天⼀周。

表现为夜晚星空有序变化。

5、天球坐标系相关知识:本初⼦午线:通过英国Greenwich(格林尼治)天⽂台原址中星仪⼗字丝的0°经线。

(1884年确定)天球上三个基本⼤圆:地平圈、天⾚道、黄道⼤圆的极点:—地平圈两极:天顶和天底;—天⾚道两极:天北极和天南极;—黄道两极:黄北极和黄南极。

⼤圆的交点:天⾚道交地平圈:东点和西点;黄道交天⾚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天⾚道和地平圈——两圈交点是东点和西点,地平圈上与东、西点相距90°的两个点为南点和北点。

黄道与天⾚道:⼆分点:两道交点称⼆分点。

(解释春分点、秋分点,春分⽇、秋分⽇。

)⼆⾄点:黄道上与⼆分点等距离的两个点。

(解释夏⾄点、冬⾄点,夏⾄⽇、冬⾄⽇。

)(⼀)、球⾯坐标概说球⾯坐标系的共同特点:①都有基圈、始圈和原点;②纵坐标即纬度;③横坐标即经度。

(⼆)、地平坐标系(1)、⽤途:表⽰天体在天空中的⾼度和⽅位;(2)、圆圈系统:地平圈,⼦午圈,卯⾣圈;天顶、天底。

(3)、基本要点:①基圈:地平圈;②始圈:午圈;⑥原点:南点;⑦纬度:⾼度:天体相对于地平圈的⽅向和⾓距离。

天文学1

天文学1

返回
大爆炸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在众多的宇宙模型中,目前影响较大的是伽莫夫 在众多的宇宙模型中,目前影响较大的是伽莫夫 年创建的热大爆炸宇宙学说。 世纪 世纪60年代天 于1946年创建的热大爆炸宇宙学说。20世纪 年代天 年创建的热大爆炸宇宙学说 文学中的四大发现之一的微波背景辐射认为, 文学中的四大发现之一的微波背景辐射认为,星空背 景普遍存在着2.7K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在天空中 微波背景辐射, 景普遍存在着 微波背景辐射 是各向同性的。 是各向同性的。这同由理论预言的热大爆炸遗留下的 余热相符,有利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 余热相符,有利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
返回
返回
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主要是古希腊的天 文学。希腊天文学从泰勒斯 托勒密为止 泰勒斯到 文学。希腊天文学从泰勒斯到托勒密为止 的近800年间,迅速发展,著名天文学家 年间, 的近 年间 迅速发展, 不胜枚举, 不胜枚举,先后形成四大学派爱奥尼亚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 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历 山大学派。 山大学派。 古希腊人知道地球是圆的, 古希腊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并大致测 出地球直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出地球直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毕达哥 拉斯学派的天文学实际上和日心说很相似 的。但后来由亚历山大学派发展而来的地 心说占主导地位。 心说占主导地位。托勒密的地心说与观察 非常接近,从而在欧洲流行了一千多年。 非常接近,从而在欧洲流行了一千多年。返回
返回
宇宙学之父爱因斯坦
1917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了第一 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 根据广义相对论 个宇宙模型,即有限无边的模型,因而被称为宇宙学之父。 个宇宙模型,即有限无边的模型,因而被称为宇宙学之父。 天文学家们建立起多种宇宙模型。 天文学家们建立起多种宇宙模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 派别: 派别: 一类叫稳恒态宇宙模型, 一类叫稳恒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物质分 布和物理性质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恒不变。这是1948年 布和物理性质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恒不变。这是 年 英国天文学家邦迪 邦迪( 英国天文学家邦迪(Hermann Bondi;)等人提出的; )等人提出的; 另一类叫演化态模型, 另一类叫演化态模型,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物质分布 和物理性质是随时间在变化的。这是1922年,苏联数学家 和物理性质是随时间在变化的。这是 年 弗里德曼(Friedmann)在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时得到的。 弗里德曼( )在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时得到的。

经典版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

经典版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录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3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8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15第四节地球的运动18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5第二节大气的热状况28第三节大气的运动35第四节大气的降水44第五节天气和气候47第三章地球的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和水平衡木59第二节海洋水61第三节陆地水66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71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73第二节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75第三节地壳运动82第四节全球构造理论 ---- 板块构造学说85第五节地球内能的释放88第六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93第七节地壳的演化97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第一节生物和地理环境100第二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05第三节土壤110第四节自然带115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在地球上,我们仰望苍穹,可以看到太阳、月球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

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

所有这些,通称天体。

它们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地球也是一个天体。

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属于人造天体。

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极其悬殊。

但是,人们都有这样的直觉印象:日月星辰看上去似乎是一样遥远的。

这就是说,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

根据这样的印象,人们为了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它的半径是无穷大。

这个圆球,叫做天球。

地球以外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各自的投影。

人们在说明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时候,可以把天体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这叫做天极,即南天极和北天极。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完美课件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完美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4.恒星比星云(
B)
A质量大、体积大 B质量小、体积小
C质量大、密度大 D体积小、密度小
5.属于太阳系内的天体系统是( C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总星系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漠河行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天 文 之 恋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中 秋 赏 月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打开天窗
放眼宇宙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人教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天体和星空》课件
第一节 天体和天体系统 学习目标
记住天体的概念 区别两种最基本的天体类型及特点 记住星座的概念及全天星座数 读懂九月星空图 用简表区分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
基本思路
基本概念 最



本 的
天体
认 识




天体间关系如何
天体:宇宙中恒 星、星云、行星 及其卫星、流星、 彗星及其它星 物质的总称

第一节天地合气宝命全形六节脏象上古天真

第一节天地合气宝命全形六节脏象上古天真

四.年老有子的原因
(一)天寿过度:先天禀赋过人。 (二)气脉常通:气血经脉通畅无阻。 (三)肾气有余:肾中精气充盛,生殖机能旺盛。 (四)懂得养生:掌握保养生命的理论原则和方 法,身体健康少病,肾精不伤。
五.全面理解“阴阳和”
1、男女两性交合理解。 2、男女两性气血和合。即男性自身气血合和、女 性自身气血合和;男女两者之间气血和合。结婚后 男女双方均身体健康,却未必能生育子女者,并非 少见。
命衰败时坏府的表现)
【校注】
❖ [1] 木敷者,其叶发:树木久陈、衰老,其叶凋落。 隐喻人重病时,肺气衰败,皮毛焦枯之状.敷,陈, 久旧也。发,当读废。《论语》微子篇陆释引郑本,废
作发。《文选》文通杂体诗李注云:凡草木枝叶凋伤谓之废。 此其义也。故其叶发者,即其叶落也。”
❖ [2] 病深者,其声哕(huì):邪气深入,日久病情 危重者,气逆发出的声音浊恶不善。
❖ 【篇题介绍】 ❖ 人之生命是天地间的最宝贵者 ❖ 所以欲珍惜生命,必须保全形体 ❖ 欲保全形体平安,必须适应天地四时阴阳变
化的规律
【原文】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 人(提出人命至贵的观点)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 法成(提出生命源于天地之气的相互作用)。君王衆庶, 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 髓,心私慮之(生命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 。餘欲針除 其疾病,爲之奈何?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 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1]; 病深者,其聲噦[2];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3]。毒藥 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4]。(生
[译文]人的生活是和自然界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 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 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 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 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 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 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 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 病人的呵欠呻吟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 明底细。

天干地支论生克制化刑冲合害

天干地支论生克制化刑冲合害

论生克制化刑冲合害第一节生一、生从阴阳角度上看有同性与异性相生之别,异性相生就是阴阳相生,同性相生就是阴生阴,阳生阳。

其实总体就是阴阳之论。

阳表示存在的实物或有形的东西。

阴表示思想、精神、内在的东西。

外为阳,内为阴。

天、地;日、夜;男、女等都可用阴阳来区分,实际都是阴阳的现实表现形式。

阳有阳刚之气,阴有阴柔之气。

如地支受克,就主身体内在的病、精神损害、无形的东西;天干受克,表示外在、工作等,人家都知道,实物上的损伤。

在五行阴阳相生中,同性相生力量小,异性相生力量大。

由于阴阳属性不同,相生克产生的力度就不同。

从古至今,命理书上均认为:“同性相生力度大,异性相生力度小”,这几乎成了命理界的公识,但笔者根据社会常理,私自认为此语欠妥,千百年来,命理学者一直继承了传统理念,以命理书上规定的理论去推断现实的人生。

虽大致可以推准而难于完全符合事实。

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理论脱离实际,只有理论与实际相辅,这种理论才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规律性,这种理论才能指导实际,理论不具有代表性,只是代表一些片面的、少数的情况,不能做为指导实践普遍公理来用。

一个正确理论的建立,是从实践中推导出来、总结出来,然后才上升为理论,这样的理论才能用来指导实际,不能先假设一个理论,想象一个理论,用它来指导实际,这样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不符合实际。

笔者经过长期思考,结合社会常理和社会实际,认为五行相生是:同性相生力度小,异性相生力度大。

这与古书所论完全相反,并不是为了别出心裁,而是经过慎密思考,结合社会实际和社会常理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我们知道五行有干支之分,又有金、木、水、火、土之别,但归根结底只用“阴阳”二字就可以慨括。

四柱、八卦等等五行预测术及中医理论,其根本原理就是阴阳之理,这是总根,任何五行预测理论若脱离了这个总根,也就失去了实用价值。

用阴阳理论来看宇宙万事万物,无论有形无形的都可以用阴阳来表示。

阴表示无形的,阳表示有形的;阴表示思想、精神、内在的东西,阳表示身体、内体、外在的、实休的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天理论第一节天理论在“北宋五子”中,程颢、程颐兄弟是最重要的人物。

这不仅是由于他们门下弟子众多,包括许多著名的理学家,从而使他们受到了比其他理学家更多的推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建构的思想体系奠定了理学的基本形态,他们提出的天理论更是理学定名的主要依据。

二程是同胞兄弟。

兄程颍(1032 —1085),字伯淳,号明道,人们亦称其为“大程”。

弟程颐(1033 —1107),字正叔,号伊川,又被人们称为“小程”。

二程兄弟是河南洛阳人,他们又长期在洛阳讲学,形成了一个学派群体,故而他们的学派又被称为洛学。

二程所创洛学的学术源流值得注意。

二程在年轻时曾师从理学开山祖周敦颐,这对他们立志于道学、追求髙远的人生境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程颐为其兄程颢所作的《行状》,“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二程门人刘立之在《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中亦说,程颢“从汝南周茂叔问学,穷性命之理,宇·性会道,体道成德.出处孔孟,从容不勉”?。

此外,二程兄弟还与关学张载、象数学派邵雍等有密切的学术交往和学问切磋关系。

而且,二程在讲学并创立洛学学派之时, 门庭兴盛,出现了诸多有名的弟子,如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太临、尹焊等人。

特別是四传之后,洛学门下出现了朱熹这样的大儒,他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从而使得二程及其洛学的地位更加显赫。

二程兄弟在性格、生活态度及为学工夫方面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大程平日性格温和、风趣,而小程的性格则显得严毅、谨愤。

在生活态度方面,大程追求“浑然与物同体”的人生境界,注重“定心”、“和乐”的修身工夫;而小程则“谨于礼四五十年”,更注重“持敬”、“格物”的修身工夫。

他们在性格、人生方面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术思想。

但是,二程兄弟又是他们共同的学派即洛学的创始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和师承关系,在价值信仰、理论系统以及为学方法等方面均十分接近。

北宋思想文化界的复兴儒学运动一直有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以形而上的终极存在来支撑起儒家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的大?。

这个方面正是先秦儒学原本缺乏、汉康儒学拓展不够的。

儒学思想要能真正复兴并且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就必须在这方面有新的开拓。

“北宋五子”能够崛起于儒林之中,成为道学的一代宗师,原因恰恰在于他们在重新阐发《周易》时对儒学思想体系中向来薄弱的形而上问题有了新的开拓,从而在信仰的层面上为儒学确立了这种终极存在的形上依据。

但是,“北宋五子”中各人的学术渊源、思维方式互不相同,尤其是各人的思想历程、学术风格互不一样,故而在为儒学建构形上信仰的问题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

周敦颐、邵雍二人走的是《易》学中象数派的路数,加之他们又受到道家、道教宇宙论的影响,往往通过宇宙化生过程中的时间性的追溯,将形而上之道归结为宇宙的本始,因此,他们用以支撑儒家人文世界的终极存在就具有鲜明的时间意识。

周敦颐的“无极一太极一阴阳五行一万物化生”就是一个鲜明的时间序列,邵雍的先天与后天、数的变化也是以时间的延展为依据的。

而张载和二程走的是《易》学中义理派的路数,加之他们在追溯宇宙本原时深受佛学的影响,故而他们更为关注形而上与形而下、太虚与万物、理与气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

在张载、二程那里,宇宙的终极存在不过是那变化的、有形的、感性的世界之中蕴藏着的恒定的、无形的、超越的本体存在。

张载是以一种被称为“太虚”的气作为这种形而上的本体存在的,这种“太虚”之气在确立“民胞物与”的最高人生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如何实现与儒学的人文法则的沟通上还存在一些学理上的困难,故而这种太虚论难以成为新儒学的理想形态。

二程兄弟的最重要功绩就是创立了天理论的学说。

程颍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可见, 他本人亦是将天理论的提出视为对理学的创造性贡献。

二程以“天理”作为新儒学的形而上存在和最髙信仰,在儒学思想上有着重要的新贡献。

应该说,“理”的范畴提出比较早,早在先秦,就有许多人提出了“理”的概念,如《韩非子·解老》中说:“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

”此一“理”字即万物法则的意思。

《荀子·乐论》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这个“理”就包含了人文法则的含义。

北宋初年,许多学者如欧阳修、周敦颐、邵雍等人更是经常讲到“理”,亦是赋予了“理”以自然法则、人文法则的含义。

然而,只有二程才将“理”作为一个最髙的、具有终极意义的范畴,来建构理学思想体系。

周敦颐、邵雍、张载以“太极”、“太和”为宇宙本体,但是,这个作为宇宙本体的“太极”、“太和”和儒家伦理道德如何贯通为一呢?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

应该说,二程的天理论在此方面有了十分重大的进展。

程颢说:“故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

只有将“理”作为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普遍法则,才能使宇宙本体与儒家伦理实现贯通,真正实现重建儒家人文信仰的使命。

一方面,“理”是一切自然存在物的内在法则与规律。

二程说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服牛乘马,皆因其性而为之,胡不乘牛而服马乎?理之所不可。

这是指天下万物均有各自的本质与法则。

另一方面,“理”又是指社会生活的规范,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伦理规范。

二程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这样,“理”就成了一个存在于自然、社会一切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法则。

更为重要的是,“理”不仅存在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之中,而且支配、主宰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故而,“理”又成为一个普遍、永恒的主宰者。

就其主宰的绝对性而言,它又可以称为“天”。

二程说,天者理也。

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在孔子、董仲舒那里,作为绝对主宰的“天”和作为终极价值的“道”是有区别的,故而存在“天”与“道”分裂的可能性。

只有到了宋代,由于二程将“天”与“理”完全统一起来,才实现了“天”与“道”的贯通,从而构造了一个新儒学的宇宙本体与形而上信仰。

二程说道: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

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阴阳,气也。

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在二程这里,天理成为贯通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最高主宰和形上存在,这一点正是二程对理学奠基的一个最重要贡献,故而可以说,“天理论”完成了“天”与“道”统一以重建儒家人文信仰的基本使命。

尤有特点的是,二程并不借助于一个时间历程的宇宙生成论来论证先验本体,而是强调“理”与“气”或“道”与“器”、“体”与“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只有空间上的“显”与“微”、“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所以,二程认定“道”与“器”、“理”与“气”是不可分割的。

程颢说: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

无所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须臾离也。

气外无神,神外无气。

或者谓清者神,则浊者非神乎?他否定了将“道”与“物”分离的观点,认为不存在脱离气物的纯粹的形而上之道。

程颐对这一思想作了更为精要的表述,他说:致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莫如理,而事理一致,微显一源,古之君子所谓善学者,以其能通于此而已。

④他用了“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事理一致”、“微显一源”等说法来表述形而上的道、理与形而下之物、气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一切有形有象的气物均可为人所感知,故而是“显”,而无形无象的理、道不能为人所感知,故而是“微”,但两者一体,一源而无间。

这确是对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的空间存在关系的一种十分精切的表达。

二程关于形而上之“理”与形而下之“物”一体而无间的思想确认了那些作为无形无迹的本体存在的天、神、道、理的普遍存在,从而也导致了一种具有泛神论特色的形上信仰和本体论证。

程颐将“理”看作是具有和“天”、“帝”一样的主宰作用的最高存在。

他说:帝者,气之主也。

所谓天者,理而也。

只如视、听、动、作,一切是天。

他认为,“帝”、“天”、“理”主宰着天下一切具体的、有形的事物,包括人的视听动作和活动。

他还认为就是变幻莫测的鬼神,也同样受制于“理”、“天”的主宰和支配。

他说:“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

鬼神既然是“造化之迹”,那么就是形而下的存在,是气的聚散变化,而形而下的气物同样受形而上之理的主宰。

他进一步提出,人与鬼神之间感应、沟通的祭祀活动同样受制于“天理”、“天道”。

他说:“聚为精气,散为游魂。

聚则为物,散则为变。

观聚散,则见'鬼神之情状’。

万物始终,聚散而已。

鬼神,造化之功也。

以幽明之故,死生之理,鬼神之情状观之,则可以见'天地之道’。

”?可见,由于鬼神无非是气之聚散,其变化规律也遵循形上之理,故而人的祭祀活动所遵循的“理”是人与鬼神之间感应、沟通的依据。

二程说,卜筮之能应,祭祀之能享,亦只是一个理。

”?“鬼神之理在彼,我以此理向之,故享也。

不容有二三,只是一理也。

”?天理存在于“天”、“人”、“鬼神”各界,这就确认了天理的普遍性。

这样一种具有泛神论特色的形上信仰和本体理论是二程的天理论思想的一大特色。

程颐还用“理一分殊”的新观点来阐明“天理”在宇宙间的统一性问题。

二程强调天与人、自然与社会乃至鬼神变化都依据一个统一的天理。

但是,天地之间的事物是各有重要区别的,君臣父子因尊卑长幼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万亊万物各有其不同的道理,程颐主张人们要在这“物有万殊、事有万变”中发现这个统一万有的“一理”。

他说: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

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

这个“理一”虽在各具体事物上表现不同,但是各具体之理均是这一本体之理的表现。

作为形上本体的理是统一的:“正其理则万事一,一以贯之也。

”二程通过上述的学说论证,确立了一种新的形上学说,就是以“天理”为中心的宇宙本体论,以解决天人不一、体用分裂而导致的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问题。

他们所创立的天理论成为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