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天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天理论

第一节天理论

在“北宋五子”中,程颢、程颐兄弟是最重要的人物。这不仅是由于他们门下弟子众多,包括许多著名的理学家,从而使他们受到了比其他理学家更多的推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建构的思想体系奠定了理学的基本形态,他们提出的天理论更是理学定名的主要依据。

二程是同胞兄弟。兄程颍(1032 —1085),字伯淳,号明道,人们亦称其为“大程”。弟程颐(1033 —1107),字正叔,号伊川,又被人们称为“小程”。二程兄弟是河南洛阳人,他们又长期在洛阳讲学,形成了一个学派群体,故而他们的学派又被称为洛学。

二程所创洛学的学术源流值得注意。二程在年轻时曾师从理学开山祖周敦颐,这对他们立志于道学、追求髙远的人生境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程颐为其兄程颢所作的《行状》,“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二程门人刘立之在《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中亦说,程颢“从汝南周茂叔问学,穷性命之理,宇·性会道,体道成德.出处孔孟,从容不勉”?。此外,二程兄弟还与关学张载、象数学派邵雍等有密切的学术交往和学问切磋关系。而且,二程在讲学并创立洛学学派之时, 门庭兴盛,出现了诸多有名的弟子,如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太临、尹焊等人。特別是四传之后,洛学门下出现了朱熹这样的大儒,他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从而使得二程及其洛学的地位更加显赫。

二程兄弟在性格、生活态度及为学工夫方面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大程平日性格温和、风趣,而小程的性格则显得严毅、谨愤。在生活态度方面,大程追求“浑然与物同体”的人生境界,注重“定心”、“和乐”的修身工夫;而小程则“谨于礼四五十年”,更注重“持敬”、“格物”的修身工夫。他们在性格、人生方面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术思想。但是,二程兄弟又是他们共同的学派即洛学的

创始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和师承关系,在价值信仰、理论系统以及为学方法等方面均十分接近。

北宋思想文化界的复兴儒学运动一直有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以形而上的终极存在来支撑起儒家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的大?。这个方面正是先秦儒学原本缺乏、汉康儒学拓展不够的。儒学思想要能真正复兴并且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就必须在这方面有新的开拓。

“北宋五子”能够崛起于儒林之中,成为道学的一代宗师,原因恰恰在于他们在重新阐发《周易》时对儒学思想体系中向来薄弱的形而上问题有了新的开拓,从而在信仰的层面上为儒学确立了这种终极存在的形上依据。但是,“北宋五子”中各人的学术渊源、思维方式互不相同,尤其是各人的思想历程、学术风格互不一样,故而在为儒学建构形上信仰的问题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周敦颐、邵雍二人走的是《易》学中象数派的路数,加之他们又受到道家、道教宇宙论的影响,往往通过宇宙化生过程中的时间性的追溯,将形而上之道归结为宇宙的本始,因此,他们用以支撑儒家人文世界的终极存在就具有鲜明的时间意识。周敦颐的“无极一太极一阴阳五行一万物化生”就是一个鲜明的时间序列,邵雍的先天与后天、数的变化也是以时间的延展为依据的。而张载和二程走的是《易》学中义理派的路数,加之他们在追溯

宇宙本原时深受佛学的影响,故而他们更为关注形而上与形而下、太虚与万物、理与气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在张载、二程那里,宇宙的终极存在不过是那变化的、有形的、感性的世界之中蕴藏着的恒定的、无形的、超越的本体存在。

张载是以一种被称为“太虚”的气作为这种形而上的本体存在的,这种“太虚”之气在确立“民胞物与”的最高人生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如何实现与儒学的人文法则的沟通上还存在一些学理上的困难,故而这种太虚论难以成为新儒学的理想形态。

二程兄弟的最重要功绩就是创立了天理论的学说。程颍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可见, 他本人亦是将天理论的提出视为对理学的创造性贡献。二程以“天理”作为新儒学的形

而上存在和最髙信仰,在儒学思想上有着重要的新贡献。应该说,“理”的范畴提出比较早,早在先秦,就有许多人提出了“理”的概念,如《韩非子·解老》中说:“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此一“理”字即万物法则的意思。《荀子·乐论》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这个“理”就包含了人文法则的含义。北宋初年,许多学者如欧阳修、周敦颐、邵雍等人更是经常讲到“理”,亦是赋予了“理”以自然法则、人文法则的含义。然而,只有二程才将“理”作为一个最髙的、具有终极意义的范畴,来建构理学思想体系。

周敦颐、邵雍、张载以“太极”、“太和”为宇宙本体,但是,这个作为宇宙本体的“太极”、“太和”和儒家伦理道德如何贯通为一呢?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应该说,二程的天理论在此方面有了十分重大的进展。程颢说:“故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只有将“理”作为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普遍法则,才能使宇宙本体与儒家伦理实现贯通,真正实现重建儒家人文信仰的使命。

一方面,“理”是一切自然存在物的内在法则与规律。二程说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服牛乘马,皆因其性而为之,胡不乘牛而服马乎?理之所不可。这是指天下万物均有各自的本质与法则。

另一方面,“理”又是指社会生活的规范,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伦理规范。二程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样,“理”就成了一个存在于自然、社会一切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法则。更为重要的是,“理”不仅存在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之中,而且支配、主宰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故而,“理”又成为一个普遍、永恒的主宰者。就其主宰的绝对性而言,它又可以称为“天”。二程说,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在孔子、董仲舒那里,作为绝对主宰的“天”和作为终极价值的“道”是有区别的,故而存在“天”与“道”分裂的可能性。只有到了宋代,由于二程将“天”与“理”完全统一起来,才实现了“天”与“道”的贯通,从而构造了一个新儒学的宇宙本体与形而上信仰。二程说道: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

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在二程这里,天理成为贯通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最高主宰和形上存在,这一点正是二程对理学奠基的一个最重要贡献,故而可以说,“天理论”完成了“天”与“道”统一以重建儒家人文信仰的基本使命。

尤有特点的是,二程并不借助于一个时间历程的宇宙生成论来论证先验本体,而是强调“理”与“气”或“道”与“器”、“体”与“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只有空间上的“显”与“微”、“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所以,二程认定“道”与“器”、“理”与“气”是不可分割的。程颢说:道之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无所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须臾离也。

气外无神,神外无气。或者谓清者神,则浊者非神乎?

他否定了将“道”与“物”分离的观点,认为不存在脱离气物的纯粹的形而上之道。程颐对这一思想作了更为精要的表述,他说:致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莫如理,而事理一致,微显一源,古之君子所谓善学者,以其能通于此而已。④

他用了“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事理一致”、“微显一源”等说法来表述形而上的道、理与形而下之物、气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切有形有象的气物均可为人所感知,故而是“显”,而无形无象的理、道不能为人所感知,故而是“微”,但两者一体,一源而无间。这确是对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的空间存在关系的一种十分精切的表达。

二程关于形而上之“理”与形而下之“物”一体而无间的思想确认了那些作为无形无迹的本体存在的天、神、道、理的普遍存在,从而也导致了一种具有泛神论特色的形上信仰和本体论证。程颐将“理”看作是具有和“天”、“帝”一样的主宰作用的最高存在。他说:帝者,气之主也。

所谓天者,理而也。只如视、听、动、作,一切是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