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单元主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单元主题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单元主题复习教学设计,主要涉及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亚洲地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但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如亚洲气候的特点、亚洲的地形特征等。
此外,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不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难点:亚洲气候的特点、亚洲的地形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对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
2.分析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总结法: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涉及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收集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展示和分析。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分组讨论提供相关的资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对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认识。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怎样进⾏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起来看看吧。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标:使⽤地图进⼀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标:能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洲的⾃然环境. 3.情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活的⼤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 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般⽅法 学⽣预习展⽰ ⼀、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东西半球图, 让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亚洲地图,分别⽤⽩⾊、黄⾊、红⾊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道,引导学⽣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洲和⼤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洲,东南临⼤洋洲,东隔⽩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结:怎样描述⼀个⼤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每⼩组挑选⼀个⼤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亚洲地形图,由学⽣代表指出“青藏⾼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四周低。
3.引导学⽣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代表指图说出;鄂⽐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候 1.出⽰亚洲⽓候图,找⼀找全球共有11种⽓候,亚洲的⽓候共有⼏种,其中分布最⼴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候。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江苏泰州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李佳梅■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人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其中包括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各个方面。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和地图。
2.准备相关的视频和实例。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资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挑战和机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2.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谚语导入。
通过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导入,首先让学生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亚洲地形特点【活动一:知地形】(1)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
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亚洲——自然环境》优秀教学设计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亚洲自然环境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抢答: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新课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1、读教材图《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教材图《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副板书]① 最北:81°N ;最南:11°3′S ;② 最东:169°40′W ;最西:26°3′E3、读教材图《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的范围》,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启发引导]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各个方面。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环境也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和图片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3.准备PPT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亚洲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做好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理解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1)亚洲的气候成因及特点。
(2)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范围。
2.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3.亚洲的地形特点(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4.亚洲的气候特点(1)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
2.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1)展示亚洲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3.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1)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4.亚洲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2.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3.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难度。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地理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PPT,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3.准备学生活动材料,如地图、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并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关心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亚洲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课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亚洲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一个具体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位置、地形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提高自己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使用地图进一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大洲的自然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自学,更加爱好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出亚洲的风景图片
出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生复习展现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具东西半球图,使学生讲出亚洲的半球边线:大部分坐落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示亚洲地图,分别用白色、黄色、红色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具亚洲地图,指图讲出与亚洲相连的大洲和大洋,介绍亚洲的海陆边线: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之南非洲,东南之南大洋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小结:怎样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5.开拓应用领域:每小组挑选出一个大洲,交流怎样叙述它的地理位置?派遣代表展现。
二、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具亚洲地形图,由学生代表表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高度表讲出它们的海拔高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鼓励学生思索:亚洲的河流流向存有什么特点?
4.学生代表指图说出;鄂比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大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具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低,中部高,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气候
1.出具亚洲气候图,打听一打听全球共计11种气候,亚洲的气候共计几种,其中原产最广泛的就是___,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气候。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开拓应用领域:出具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
以热带气候居多,热带草原气候原产最甚广,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等距原产。
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