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再认识
对教学目标的再认识【摘要】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的功能。
制定明确、具体、可行、可测且极具发展性的‘三维’目标,对优化教学活动,提升课堂实效有重要的价值。
然就课堂教学目标制订却存在诸多需要更理性分析和把握的现象,本章浅谈。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时目标一、问题与思考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反映教师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要取得哪些进步与发展的期望与追求,是在写教案,分析教学内容之前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
只有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一节一节的目标累加起来,才能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课改目标。
然而在教学中,对于目标的认识、课时目标的制订、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需要认真审视和思考。
1.对目标的作用认识不足,使其成为备课时的一个摆设。
课时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是写教案时第一个被写下的。
然而就在无数次翻阅教材中,制订目标也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规定,变成一种勿需思考的形式摆设,即使新课程下的三维目标,也惯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话,甚至经常看到不分文本,不切内容需求地将三维目标一一分布的情况;即使同一节内容的课,目标的制定要么千人一面,完全按照“教师用书”加以拷贝,要么各自面目,按照“自我认为”来制订;更有一种现象,往往拿到一节课的教学素材时,首先想到的是环节的设计与组织,直到要呈现教案文本时才把核心的目标给补写上去。
于是,重复、歧出、琐碎、甚至肤浅出错,也就成了常有的事情。
2.目标的意识尚缺,致使教学走偏方向。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新课改下的课堂活跃度普遍增加。
但因教师目标意识缺乏,错把学习方式的改变当作课堂惟一的目标,结果事倍功半;或因注重过程的学习,而把课堂“秀”得五花八门,热闹非凡,结果教学内容却底线不保,基本目标不能实现;从教研现状来看,听、评课活动中对内容分析与活动设计花精力多,而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这样一来教学中走偏方向也属自然现象了。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摘要:
1.教学目标的定义与分类
2.认知目标的具体内容
3.技能目标的具体内容
4.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5.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与意义
正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
它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
了解是学生对知识的初步认识,理解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入领悟,应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或工作中。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技能和操作能力。
它包括听、说、读、写、计算、操作等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责任、学习合作、学习自信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责任感,教会他们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实验法等。
教
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认识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
认识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认识两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两位数,理解两位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读写两位数,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一、教学内容:1. 认识两位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什么是两位数,以及两位数的概念和特点。
2. 读写两位数,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练习,能够准确地读写两位数。
3. 两位数的计算,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练习,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4. 两位数的应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案例分析和讨论,了解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读写两位数的准确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训练,掌握两位数的读写技巧。
2. 两位数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练习,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并了解两位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板书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两位数的读写方法和计算规则。
3. 练习训练,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两位数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向学生展示两位数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练习训练法,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工具:1. 教学课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和案例,向学生展示两位数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2. 教学实物,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向学生展示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练习册,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教案的认知目标
初中教案的认知目标
课程名称:初中数学
课程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需要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归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3.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进行解释和例证。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拓展: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小组讨论、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等。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观察学生在探究和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能力。
10的认识教学目标
10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数字10的认识,包括数值的大小、数的读写、数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认识数字10的大小: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数字10是由一个1和一个0组成的,是一个两位数。
2. 学生能够将数字10与其他数字进行比较,正确判断10是一个较大的数。
二、掌握数字10的读写:1. 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数字10,理解其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数字10,掌握数字10的书写规则。
三、了解数字10的性质: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0是一个偶数,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字10的性质。
2. 学生能够将数字10进行分解,理解10可以由两个5相加得到,以及其他分解方式。
四、应用数字10:1. 学生能够将数字10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10个手指、10本书等。
2.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字10,例如:10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等。
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由1和0组成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猜测和讨论这个数字是什么,进而引入数字10的认识。
2. 认识数字10的大小:a. 展示数字10和其他数字的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说出10是不是一个较大的数。
b.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0的组成,由1和0组成,是一个两位数。
3. 掌握数字10的读写:a. 教师朗读数字10,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含义。
b. 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10,并进行检查。
4. 了解数字10的性质:a. 引导学生发现数字10是一个偶数,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其性质。
b. 让学生尝试将数字10进行分解,例如:10=5+5,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分解方式。
5. 应用数字10:a. 展示一些与数字10相关的图片,例如:10个手指、10本书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b.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将10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物体和图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字10。
小班认知目标撰写教案
小班认知目标撰写教案教案标题,以小班认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小班教学是指在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针对少数幼儿进行教学活动。
小班教学的特点是教师能够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在小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教学目标。
针对小班教学的特点,我们需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导向,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在小班教学中,认知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认知能力。
1. 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观察和感知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基础,通过观察和感知,幼儿能够获取丰富的信息,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概括能力。
分类和概括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分类和概括,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概括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世界。
3. 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问题解决,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的认知目标,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1.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认知目标。
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分类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圆的认识教学目标: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我呀,在学校里学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呢,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圆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这可不是什么枯燥的东西哦,就像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个教学目标吧。
那就是让我们像发现宝藏一样,去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圆啊,它可神奇了,和那些方方正正的图形完全不一样。
圆就像是一个超级完美的家伙,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看它,它都是一样的圆润。
它没有角,就像一个永远不会生气、不会扎人的小皮球。
老师要是问我圆有几条边,我要是还像回答正方形有四条边那样去想,可就错啦。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那怎么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特点呢?老师可以给我们拿好多不同的东西来,像圆圆的盘子、车轮子、还有圆圆的硬币。
老师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然后问我们:“你们看这些东西有啥一样的地方呀?”我们肯定就会七嘴八舌地说:“都是圆的呗!”然后老师再让我们去摸一摸这些圆的东西的边,感受一下那滑溜溜的曲线。
这就像我们去摸小动物的毛一样,要仔细感受才能知道它的特别之处呢。
接着呢,教学目标里还有让我们找到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圆心啊,就像是圆的心脏,是圆最中心的那个点。
那怎么找圆心呢?这就像是在玩一个解谜游戏。
老师可以给我们一张圆形的纸,然后让我们把纸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哇,两条折痕相交的那个点就是圆心啦。
就像我们在森林里找到了宝藏的藏匿地点一样兴奋。
半径呢,就像是从圆心这个心脏出发的小手臂,一端在圆心,一端在圆上。
直径就更厉害了,它像是圆里的一条超级大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老师可以让我们拿着尺子去量一量半径和直径,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好多有趣的事情呢。
比如说,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里,所有的孩子都被平等对待一样,每个半径都是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在圆里画好多条半径和直径,然后互相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会画得不太标准,那老师就可以说:“你看,这个半径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尾巴,没有长到合适的地方呢。
谈谈我对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些认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谈我对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些认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搞好教学的总体设计。
而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开端和关键,教学目标设计好不好,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下面我就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请各位行家斧正。
一、对有效教学目标的理解有效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
其它各环节如有效导入、有效精讲、有效精炼、有效小结,以及作业的布置,都是教学目标的分解。
所以,一定要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否则上课就无从谈起。
1、教学目标是动态的教学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班制宜、因学制宜。
要根据快慢班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这样才是科学的,才会真正有效。
当然这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劳动。
我一般用的方法是在慢班的设计中适当减少能力点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2、有效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重难点是指教材知识的重难点。
而有效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重难点,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如学生学习状态的激发、理解和应用是重点。
能力点、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往往是难点。
要想准确的设计好有效教学中的重难点,就要有效地理解课程标准,驾驭教材、掌握学情、掌握自身特长和自身优势。
同时,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
二、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每位老师在实践中都会感觉到: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就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否则,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
有效教学设计也是一样,设计前必须更要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心应手。
2、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老师在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之前,都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进行研究筛选,找出必要的适合自己的教学素材。
主要的教学资源,如教师用书,优秀教案,网络资源等等。
通过以上步骤,就应该能设计出较为合理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教学目标设计。
对教学目标的认识
对教学目标的认识
大家好哇!今天咱来唠唠教学目标这事儿。
以前吧,我对教学目标真没啥概念。
就觉得老师上课,我们听课,学多少算多少呗。
但有一次经历,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有一回上数学课,老师一进教室就说:“今天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我当时心里还嘀咕呢,啥教学目标呀,不就是上课嘛。
结果老师就开始一步一步地讲解,怎么设未知数,怎么列方程,怎么解方程。
每一步都讲得特别清楚。
我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嘿,还真听懂了。
下课后,老师又布置了一些作业,都是围绕着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教学目标来的。
我做作业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还挺扎实。
因为老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我学起来也更有方向了。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就像一个灯塔,指引着老师和我们前进的方向。
如果没有教学目标,老师上课就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我们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学起来就会很迷茫。
比如说上语文课,如果老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能就会随便讲讲课文,我们也只是听听故事,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但如果老师有教学目标,比如“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那老师就会引导我们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等,我们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了。
教学目标还能让我们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会有成就感;如果没有达到,也能知道自己哪里还需要努力。
所以啊,教学目标真的很重要呢!老师们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我们也要跟着教学目标走,这样才能学得更好哦!嘿嘿。
认识尺子大班教案
认识尺子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用途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用途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表达测量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尺子、测量物品(如书本、桌子等)、记录表格。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幼儿观察尺子的外观,引发幼儿对尺子的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尺子的定义、用途和特点,让幼儿理解尺子的作用。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等,让幼儿体验测量过程。
4. 记录与表达:教师提供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学会表达。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里找一找可以用尺子测量的事物,并与家长一起记录测量结果。
2. 课堂作业:教师提供一些测量任务,让幼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尺子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尺子进行测量的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分析他们的测量结果,了解幼儿对测量活动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如绳子、气球等,介绍厘米和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活动二:比较长度教师准备不同长度的教具,让幼儿用尺子比较它们的长度。
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使用“比长”和“比短”的表达方式。
七、教学策略与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教具的展示,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尺子和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操作实践法:鼓励幼儿亲自动手测量,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发现测量活动中的规律和知识。
认识颜色教案的目标和要求
认识颜色教案的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颜色知识,包括红、黄、蓝、绿、橙、紫、黑、白等颜色的名称和特点;2. 帮助学生了解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4. 激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教学要求:1. 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基本颜色的名称,并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这些颜色的特点;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颜色的差异;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颜色知识,如在描述物品颜色、选择服装搭配等方面;4.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颜色的理解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2. 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4.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颜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学习基本颜色,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认识红、黄、蓝、绿、橙、紫、黑、白等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可以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加深学生对颜色的记忆。
3. 比较和观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品,比较不同颜色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4. 色彩应用,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信号灯、服装搭配、建筑物外观等。
5. 色彩搭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色彩搭配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冷暖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
6. 色彩心理,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对情绪和心理的影响,引导他们对色彩的情感表达和理解。
7. 综合应用,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颜色知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1. 听说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听、说、认识基本颜色。
2. 观察比较,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品,让学生比较不同颜色的差异。
3.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增加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和记忆。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实用版】
目录
1.教学目标概述
2.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3.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
正文
一、教学目标概述
三角形的认识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三角形的教学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1.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如稳定性、内角和为 180 度等。
2.熟悉三角形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学生应掌握三角形按边分、按角分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边和角等基本知识。
3.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并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三角形全等条件、勾股定理等。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目标也包括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运用多媒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和性质,提高教学效果。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定: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6-1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数的组成、数位、顺序等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6-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以及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6-10的加减法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发展初步的空问观念。
3.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判断一个角是税角或是钝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并学会判断锐角和钝角难点: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学具准备:一副三角尺、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入队时的情境吗?二、探究新知1、分一分师:瞧,这是中国少年先锋队中队旅,你能找到这上面的角吗?再找一找红领巾上的角。
师:这些是我们找到的角,它们的大小都各不相同,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红红:我以是不是直角为标准将这些角分为了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明明:我看着有些角比直角大有些角比直角小,所以我按照角的大小将这些角分成了三类,比直角小的角,直角,比直角大的角。
2、比一比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怎样验证呢?亮亮: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验证。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验证,将三角尺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相重合,一条直角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发现另一条边在直角的内侧,就确定这个角比直角小。
再用相同的方法去测验另一个角,将三角尺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相重合,一条直角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发现另一条边在直角的外侧,就确定这个角比直角大。
3、明确特征师:按照刚才的分类,我们知道这类角叫作直角,并且大小都是一定的。
那其他两类角又叫什么角呢?师:这些角看着是不是尖尖的,很锐利,我们就给它们取个形象的名字,锐角,它们比直角小。
再看这些角,看起来钝钝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个形象的名字,钝角,它们比直角大。
师:现在我们又认识了角家族中的另外两位朋友,锐角和钝角。
那你能向同学或者家人说一说锐角、钝角有什么特征吗?明明: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师:明明说的真清楚!三、巩固练习I N找一找师:现在,我们在三角尺和图形中找找角吧!孩子们,请拿出你们的三角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亮亮:我发现这每块三角尺上都有三个角,其中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
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是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紧扣目标、涵盖《课标》),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研究学生),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把握教材),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教学,以及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可简化为导学、导教和导评(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指导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适合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步骤、媒体的运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侧宜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法。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侧宜选择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2、指导学生的学
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
通过对照目标进行学习,学生知道完成目标或部分目标,对学生起到一个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作用。
3、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借助目标进行互动并用目标来调节自己行为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目标导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制定出发,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最后要回到目标,将学生学习结果与预设的目标相对照,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教学小结、当堂检测)。
如果目标达到了,则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如果目标部分未达到则必须进行补救教学。
二、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举例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
如听、读、写、说、算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语文)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
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影响;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
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
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
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
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
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三是表现为兴趣。
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
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
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
如敬佩、赞扬、羡慕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
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显明性和确定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
在学科教学中,知识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要以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依托和中介,脱离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会失去根基。
也就是说,学科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根”是扎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之中。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该确定好本节课“知识与技
能”目标。
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后,要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一“知识与技能”是怎样获得的,需要经历怎样的科学探究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最后,根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确定本节课可以渗透、培养学生哪些情感,以及应有的态度等。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