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完整word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四章城市安全规划一、城市安全规划及其与综合防灾规划的不同城市安全规划是通过对城市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为最大化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的不利影响,而对城市用地、设施以及人类活动进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
综合防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之一,历来有之。
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内容,两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相似,都是为预防、应对灾害,保障城市安全而编制的规划。
但研究对象上,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强调单灾种的综合,主要考虑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四部分,而对于其他灾害,如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考虑较少。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相比来说研究的范围更广,不仅研究各种灾害,还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防灾空间的建立等诸多与城市安全相关的因素纳入进来,因而更加凸显其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全程化和圈层化。
随着人们对灾害预防、预警、应急、风险评估的日益重视,综合防灾规划逐渐将这些内容纳入进来,因此,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的界线也逐渐模糊,致使很多研究编制部门将综合防灾规划与公共安全规划统称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发展概况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居多,在城市规划层面尚处在探索阶段。
受科技部委托,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下,共同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这应该是在SARS 之后,国家首次对公共安全规划领域的探索,为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开拓了道路。
所编制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指南》,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出台了他们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研究成果——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框架研究(建设部2006 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与问题,还研究了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等国内外城市的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情况,提出了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GBT 51327-2018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住房城乡建设浏部览信专息用公开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为了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内容、制定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特点,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以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防治规划、应急救援预案、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在制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口密集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流程包括多个环节。
首先是对城市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情况。
其次是制定灾害防治规划,确定城市的防灾目标和防灾措施。
然后是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城市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最后是灾后恢复重建,对灾害发生后的城市恢复重建进行规划和设计。
整个制定流程需要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确保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标准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面临的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标准。
同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的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才能有效减少城市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城市规划过程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 防灾规划
社区防灾规划、 工程系统防灾设计
单体工程 防灾设计
?如何具体操作
?如何解决
结构工程学科和 防灾学科已经解 决了大部分问题
15:47:20
编 制 城 市 重抗 要震 意防 义灾 规 划 的
热烈欢迎各位参加《城市 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标准》 GB50413-2007研讨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 苏经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413-2007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628号公告)
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意义与挑战 抗震防灾规划的相关法规与政策 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编制过程与内容介绍 基础资料收集与专题研究评价方法 城市安全减灾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城 市 抗 震 防 灾 规 划 编 制 发 展
成绩:
基本形成了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成套技术 编制、管理、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 验 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未能很好地起到指 导协调作用 规划成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差 缺少将研究成果落实到可操作性的规划指 标、规划措施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重视现状,忽略了对城市发展的抗震防灾 规划
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 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
次生灾害防御 避震疏散规划建设
公共政策 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
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城 市 抗 震 防 灾 设 计
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
城市建设与发展
15:47:20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 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 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 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 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 重点 编制目标,编制内容,抗震防灾措施, 技术要求 明确强制性内容:抗震设防标准、建 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 强调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城市现 状和发展并重,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起 到防灾控制作用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下面由为你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在面临越发多样化、复杂化的灾害类型时,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城市的主要灾害和高风险地区,针对灾害发生的前期预防、中期应急、后期建立等不同阶段,指定包括政策法规型、管理型、经济金融保险型、教育型、空间型,工程技术型等全方位对策类型,对城市灾害管理体制进行整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并对单项城市防灾规划提出规划的根本目标和原那么的纲领性方案。
(p29)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开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立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防灾规划除了规划本身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外,在规划布局上应当服从城市规划的统一安排;城市规划也要尽量满足城市防灾规划的要求;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规划一般仅针对各专业的防灾,各专项之间也应加强相互协作;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工程规划。
应急决策原理城市减灾对策有技术性措施和社会性措施两大类,而城市灾害应急决策属社会性措施。
它强调城市要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网络及预警预案,在灾害事故到来时能有效地指挥管理,使政府及公众有充分的时间按预案要求有方案地避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及控制灾情,应急决策即按应急法令办事。
规划师、建筑师尤其要按防灾要求制定应急规划,如现代化城市应急救灾,必须具有便捷畅通的道路系统,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等。
这些。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还很欠缺,不少新区规划也缺少此内容。
[5] 综合防护原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严重城市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后果都不可能是独立或单一现象。
因此,应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评价,使之具有总体和综合的特性,并在此根底上制定城市防灾对策和措施,这就是城市综合防灾。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Standard for urban planning on earthquakeresistance and hazardous preventionGB 50413-201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8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13-2019,自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5、3.0.1、 3.0.2 (1)、 3.0.4、 3.0.6、 4.1.4、 4.2.2、4.2.3、5.2.6 (1、 2、 3)、 6.2.1、 6.2.2、 7.1.2、8.2.6、 8.2.7、8.2.8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19年4月13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2019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019]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会同有关的规划、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和试点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来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吸收了当前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规划、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有9章1个附录,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城市用地;5.基础设施;6.城区建筑;7.地震次生灾害防御;8.避震疏散;9.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包括对城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全面评估。
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阶段,需要对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同时还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为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便科学制定相应的防灾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需要明确城市各类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建立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同时还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恢复工作。
另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需要注重城市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培养。
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应当加强对城市居民的防灾教育,提高他们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社区的防灾组织建设,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减少灾害对城市居民的伤害。
最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需要强调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应的防灾规划标准,才能有效减少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为城市的安全和发展贡献力量。
灾害的应急管理
企业防灾减灾规划的目标
工矿企业防灾减灾规划的重点是保证生产设施在灾害发生时不遭严重破坏,减轻和防止严重次生灾害,特别是石油、化工、冶炼、采掘、水力枢纽、核工业等。 企业从计划、选址开始,直到建成、生产全过程都应充分重视防灾减灾规划。
企业防灾减灾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防灾减灾规划编制的因素有很多,必须从地形地质、气象、地震、环保等因素多方面进行决策。 1. 地形地质条件 应主要考虑洪水灾害和地基下沉的影响。 2. 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对灾害的影响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综合的,因地区、时间、地理条件有很大不同。 3. 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同一规模的地震,发生在城市或山谷,震害的差异很大,企业在计划之初,有必要根据地形、地层、过去的地震史,预测震害率,并制定信息传播、避难、消防、救护、交通的具体对策。
1. 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 2. 保障地震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 逐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 4. 减少和防止一系列次生灾害的发生: ①地震引发的火灾; ②地震引发的山崩或洪水泛滥; ③地震引发的海啸或洪水泛滥; ④地震导致的饮用水污染、疾病流行及瘟疫。 5. 有利于抢险救灾工作的进行。 6. 有利于震后初期生活安排。 7. 有利于加速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1.防灾规划
科学选择城市建设用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01
合理安排城市各项用地功能布局。
02
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03
合理布置城市的道路系统。
04
评估城市防灾能力。如评估城市社会经济状况、防灾设施现状等。
05
城市防灾规划的目的是有准备、有计划地预防灾害,需要考虑的重点是:优选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规划有利于避灾、防灾、抗灾、救灾等社会功能与结构布局;强化某些社会职能性网点;据实补充减轻重大自然灾害的特殊建造物等。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协同合 作,形成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合力。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基本途径
加强灾害监测 和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 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 害信息,为应急响应提 供决策支持。
提高城市韧性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提 高建筑抗震能力、加强 应急设施建设等措施, 增强城市抵抗灾害的能 力。
通信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可以快速传递灾害预警信息、实时灾情信息等 ,为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灾害预警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灾害预警技术概述
灾害预警技术是一种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对 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报警的技术手段,包括地震预警、 气象预警等。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体系
制定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体系,包括灾害监测、预警、应 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
推进防灾减灾标准的更新和完善,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
05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大范围、快速、经 济高效等特点。
灾害预警技术在城市综合防灾 减灾中的应用
灾害预警技术可以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预警 信息,提高政府决策和公众防范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 灾害带来的损失。
06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实施及政策建 议
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 制机制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03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理论基础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定义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切实加强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X年)》,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注重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减轻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预防为主,综合减灾。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抗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统筹推进各领域、全过程灾害管理工作。
依法应对,科学减灾。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有效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科技支撑能力。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同反应的应急机制,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
1.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灾害管理和综合减灾措施,全面提高监测预警、风险管理、应急处置、灾后重建工作水平,到X年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
2.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控制在1.3%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
050607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5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防灾
– 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防灾应对的对象均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
▪ 狭义:城市公共安全侧重于人为故意破坏,以及人为事故性灾 害;城市防灾侧重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性灾害
4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
– 尺度——研究地域范围为城区(可适当延伸到周边 地区)
– 深度——城市层面(可深化到分区) – 重点——空间(含设施)为核心制定对策 – 关系——作为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总规层面)
协调并相互反馈、调整优化,指导单项防灾规划编 制和优化,纳入并优化重要防灾预案
– 区划、规划、预案(软)
– 法规、标准(软)
– 宣传、教育(软)
– 管理机构(硬)
– 研究测报机构与设施(硬)
– 防抗救护设施、空间和工程措施(硬)
3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
– 多灾种风险评估 – 全过程考量 – 全方位、多手段应对 – 全社会参与 – 整合型规划
– 属性是城市层面的公共政策(类似于城乡规划) – 对象是城市(承灾体)和对城市有全局影响的主要灾害 – 目标是提升城市整体防灾能力,降低综合风险水平
3. 大陆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现状(城市规划体系内)
《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
总则 城市规划中的抗震设防要求及技术指标 工程抗震设防区划与工程防灾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城市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规划 生命线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次生灾害防止规划和避震疏散规划 城市建设抗台风防灾规划 山体边坡、高挡墙防灾规划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防灾控制 建设系统应急救灾预案 综合防灾规划实施计划及检查监督办法 城市震后和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日益加剧。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这些灾害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成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探讨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方案,希望为其他城市的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二、城市概况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市常年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重点考虑防洪、防风、抗震等因素。
三、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是指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的规划,从综合的角度考虑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城市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必要内容。
四、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防灾防险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
2. 综合治理。
综合利用防洪、防风、抗震等综合治理手段,提高城市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 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4. 经济适用。
在实施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投入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五、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基础性的规划内容,对城市发展和自然灾害防范至关重要。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自然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划定不宜建设的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2. 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防灾工程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防灾防险功能,保障基础设施在灾害发生时的稳定运行。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资料
第一章灾害:是以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结果体现的。
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灾害分类:1、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
2:人为灾害,指人类社会系统或自然社会综合系统运用发展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是人为因素给人、自然社会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1、气象灾害:①台风:特指其中心附近地面或海域12m高处最大风力≥12级(或≥64nm/h或≥32.7m/s)的热带气旋。
②大风:指瞬时风速≥17m/s③干热风: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0°,最小相对湿度≤30%,并伴有3级以上风的综合性天气现象。
④沙尘暴:指大量沙粒和尘土被强风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现象。
⑤霾: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⑥暴雨:(50mm≤日降水量<100mm),大暴雨(100mm≤日降水量<200mm),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mm)。
暴雪一般是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mm或以上,或12小时内积累降水量达6mm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2、洪涝灾害3、海洋灾害与海岸带灾:海岸崩塌是指发生在海岸的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峭的岩岸或黄土类土组成的海岸。
4、火灾与爆炸5、地质灾害与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又称塌方,山崩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现象,崩塌包括岩崩和土崩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发生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
滑坡是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整体向下滑移现象,也称垮山、走山、地滑、土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整理ppt
第一章 总论
一、相关概念
4、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类型与编制体系: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一般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体系包括:从法定规划体系和空间层面来分,可以分为城市综合防灾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2019.11
2019.11
整理pp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相关专项防灾规划的关系 第三章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 第四章 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整理ppt
第一章 绪论
相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整理ppt
一、相关概念
1、城市防灾: (1)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城市防灾
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心城区)
城市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控制性详细规划源自防灾设施与空间规划设计整理ppt
二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一、安全城市理论与实践
二、灾害风险管理周期理论与实践
• (一)安全都市:日本神户复兴计划 • (二)安全都市指导方针:亚洲地区
①近邻生活圈 ②生活文化圈 ③区域生活圈、并确立各生活圈内的指挥所及防救灾据点
3.防灾都市基盘 4.防灾管理
①防灾绿轴 ②防灾据点 ③海陆空广域防灾据点体系 ④都市生命线网络
①灾害预防计划 ②灾时的救灾紧急应变计划 ③救援复原、灾后的救援与重建计划 ④防灾教育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
城区建筑 其它专题
主要工作项目
序 号
项目名称
1 场地类别分区
2 场地破坏影响估计
3 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价
4 基础设施系统抗震要求
5 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
6 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
7 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估及防灾要求
8 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
9 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
10 地震次生灾害估计
防灾规划总体目标、规划 范围、规划期限
城市总体减灾策略和对策 设防水准与防御目标
防灾规划要求与技术指标
工程抗震灾土地利用
城市建设防灾控制对策与 措施
城市抗震设计 工程抗震设计
18:37:45
工程抗震 防灾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抗震 防灾规划
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
城
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
市
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
18:37:46
四类工作区
最低要求
一类工作区—— 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二类工作区——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三类工作区—— 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四类工作区—— 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
示例
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
分类 工程抗震 土地利用
基本规定
规划内容 三类模式 四类工作区
规划内容
总体抗震要求
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 不同区域抗震设防标准、防御目标与相应的规 划要求、技术指标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
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 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 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 的建设与改造等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通过科学的
规划和管理,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自然灾害的
概率。
不同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和频率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标准。
例如,地处山区的城市需要考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沿海城市则需要重点关注台风、海啸等灾害。
因此,标准的制定应当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防灾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包括多种灾害的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灾
害的规划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还应考虑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
例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考虑防洪、防风、防地震等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措施,确保城市在面临多种灾害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此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应当包括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规划。
在自然
灾害发生后,及时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明确应急救援机制和灾后重建计划,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和重建工作。
最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部门、企
业和居民都应当积极参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合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全面细致的防灾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发展。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