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人物形象分析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保存)
秃鹤
1、“秃鹤”的形象特点: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2、秃鹤的性格特点:自尊、倔强、善良上进、热爱集体,是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孩子,一个战胜自我的勇者。
3、秃鹤的相关故事情节:
(秃鹤、秃鹤,秃不是陆鹤的错,陆鹤却尝尽了秃的苦涩。
)
小时不在意,任由同学胡乱摸,活得很快活;
三年级时忽在意,不再任人摸,开始活得不快活。
斗丁四、砸鸭子、不上学、擦姜涂泥戴帽子,惨遭众人戏。
负气不再戴帽子,日益与大家对立。
会操比赛出恶气,彻底遭大家孤立。
孤独滋味不好受,想法融入集体里。
帮朱淼淼取飞机,狗咬想惹人注意。
新学年要重编组,秃鹤如球被人踢。
心灰意冷爬砖坯,只有热气暖自己。
文艺汇演要比赛,《屠桥》必须得第一。
杨大秃瓢无人演,众人只有干着急。
毛遂自荐小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
隆冬季节夏日装,晚上练得出汗了。
《屠桥》从演出开始,台下掌声没断过。
一丝不苟小秃鹤,杨大秃瓢演绝了。
众人只管享喜悦,秃鹤早已不见了。
月下河边找到他,他与众人都哭了。
泪水交汇在一起,酸甜苦辣忧悲喜。
大河滚滚奔腾去,大浪淘沙数第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颠扑不破之真理)成也秃头败也秃,秃如一面小镜子。
照出人性善与恶,其中哲理引人思,
为人正视自我始,一定学会爱自己。
自尊方能受人敬,战胜自我令人喜。
为人尊重他人始,千万莫要把人刺。
将心比心想自己,你也未必是足赤。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成长迹,书中自有真善美,书中自有你自己。
读书就要读经典,经典魅力永流传。
常读常新常受益,为己一生打底子。
(秃鹤,秃鹤,秃是个美丽的错,一道风景任人评说。
)
A要把戏演得更好。
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
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得吃,有得穿,
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地旋转着,数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
A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
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
A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A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秦大奶奶:勤劳、执着、善良
精彩片段:
1、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欲望:穿一件新袄遮挡风寒的欲望,吃一片西瓜解除暑渴的欲望,将自己放在床上消解一下疲倦的欲望。
煮一碗红烧肉润一润枯肠的欲望。
它们对痛苦变得麻木起来。
镰刀割破了手指,鲜血一路滴在草上,不知道疼;终年光着脚板,在隆冬时节裂开鲜红的血口,不知道疼;瓦砾硌脚着不知道疼;鞭子打在脊梁上,不知道疼。
2、那时,秦大奶奶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里觅食。
她听到喊声,转过身来时,隐隐约约地见到了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在向天空拼命地抓着。
她在震撼人心的“奶奶”的余音里,都未来得及爬下河堤,就扑倒了下去。
……
乔乔在昏糊中,觉得有一双手将她的裤腰抓住了。
这显然是一双无力的手。
因为乔乔觉得,她是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才被这双手十分勉强地推出水面的。
在她的身体仅仅只有上半身被推送到浅滩上之后,那双手,就在她的裤腰上无力地松开了。
河水在乔乔的耳畔响着。
阳光照着她一侧的面颊。
她好像做了一场恶梦醒来了。
她哇哇大吐了一阵水,坐起来,望着空空的河水,哭起来。
河那边有人出现了,问:“你在哭什么?”
乔乔目光呆呆地指着河水:“奶奶……奶奶……”
“哪个奶奶?”
“秦大奶奶。
”
“她怎么啦?”
“她在水里……”
那人一惊,向身后大喊了几声:“救人啊――!”朝大河扑来。
秦大奶奶被人从水中捞起时,似乎已经没有气了。
在她湿漉漉地躺在一个大汉的臂弯里,被无数的人簇拥着往河堤上爬去时,她的双腿垂挂着,两只小脚像钟摆一样地摆动,银灰色的头发也垂挂着,不停地滴着水珠;她的脸颊上有一道血痕,大概是她在向水中扑倒时,被河坡上的树枝划破的;她的双目闭得死死的,仿佛永远也不会睁开了。
河边上一时人声鼎沸:“喊医生去!”“已有人去啦!”“牵牛去!”“阿四家的牛马上就能牵到!”“牛来了!”“牛来了!”“大家让开一条道,让开一条道!”……
3、桑桑读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这一天,和往常一样。
但在黄昏时分,桑桑的号啕大哭,告诉这里的所有人:秦大奶奶与油麻地的人们永远地分别了。
她既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又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的。
上回,她是为了救一个孩子而落入水中,而这一次落水,仅仅是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
几天前,她就发现,在一根爬向水边去的瓜藤上,有一只南瓜已经碰到水面了。
昨天下了一夜的雨,今天再看那只南瓜时,已几乎沉入水中了。
水流不住地冲着那只南瓜。
眼见着瓜要落蒂了,她想将那只南瓜拉出水面,让它躺到坡上。
她顺坡滑了下去。
然而却滑到了水中。
也许是因为她太老了,她几乎没有一点挣扎,就沉入水中。
当时,对岸有一个妇女正在水边洗衣服,看到她要用拐棍去捞那只南瓜,就阻止她,但她的耳朵已聋得很深了,没有听见。
还未等这个妇女反应过来,她就滑入了水中……这一回,她再没有活过来。
晚上,油麻地小学的全体老师,都来为她守夜。
4、按当地风俗,给这样的老人封棺时,应取一绺儿孙的头发,放在老人的身旁。
然而,秦大奶奶并无儿孙。
有人想到了桑桑,就同桑桑的母亲商量:“能不能从桑桑的头上取一绺头发?”
桑桑的母亲说:“老人在世,最喜欢的一个孩子就是桑桑。
他就该送她一绺头发。
”
有人拿来剪子,叫:“桑桑,过来。
”
桑桑过来了,把头低下。
一绺头发就被剪落在纸上。
以后,它们就将永远地去伴随老人。
给秦大奶奶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
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墓地是桑乔选的,是一块好地。
他说:“老人生前喜欢地。
”
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从原先的艾地移来的,由于孩子们天天来浇水,竟然没有一棵死去。
它们笔直地挺着,在从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着叶子,终日散发着特有的香气。
细马
细马是一个很倔强而又有点顽劣的孩子,他从邱大爷家来到邱二爷家,因为细马是一个江南人,所以大家就听不懂他说话,他就开始放羊。
“细马就把羊群赶到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上学必须经过的路口。
他让他的羊在路上拉屎拉尿。
女孩子们既怕羊,又怕他,就只好从田里走。
男孩子们不怕,硬是要走过来。
这时若惊动了他的-羊,他就要骂人。
如果那个挨骂的男孩不答应他的无理,要上来与打架,他就会感到十分兴奋,立即迎上去,把身体斜侧给对方,昂着头说:“想打架吗?”那个男孩就有可能被他这股挑拌的气势吓住,就会显得有点畏缩。
他就会对那个男孩说:“有种的就打我一拳!”有几个男孩动手了,但都发现细马是一个非常有力气的孩子,加上他在打架时所表现出的凶样,纠缠了一阵,见着机会,就赶紧摆脱了他,逃掉了事。
”
他善良有孝心。
他是个过继过来的孩子,刚来油麻地的时候,很不招邱二妈的喜欢,可是在邱家遭遇水灾一无所有而把他送走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地回来了,因为他知道邱家正需要他。
接下来邱二爷病倒,他不顾严寒、手裂和鲜血直流的疼痛艰难刨挖出大半筐白嫩的柳须做药引子。
但邱二爷还是去世了,邱二妈精神恍惚而走失,细马一连七天到处寻找,带回了干干净净的邱二妈,并且卖掉所有的羊到县城治好邱二妈的病。
细马不过是十二三岁孩子,却知道``孝顺这两个字的含义,面对以前百般挑自己不是的养母,却能把自己的孝心倾注于她,这种至善至孝,让人钦佩。
他坚强有主见。
面对家庭的不幸,他没有哭泣,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把树卖给桑校长,缘于对桑校长的信任。
他凭靠耐心,讨价还价,买到了最好又最便宜的羊。
成了会做生意的小大人。
总之,小蛮子细马是一个很善良、聪明、又很有孝心的男孩。
杜小康
【人物介绍】先说说杜小康的家。
杜小康的家是油麻地的首富,但杜小康家的成分却并不太糟糕,因为杜小康家没有一寸土地,杜小康家只开了一爿杂货铺。
那年定成分,不少人推测,说杜小康家几代人开杂货铺。
再说说杜小康。
杜小康个头很高,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多,但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是个女孩子的脸色。
杜小康生在油麻地,但杜小康是油麻地的一个例外。
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
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甩一收,就听见啪的一声脆响。
到了严冬,杜小康的形象就最容易让人记住:他上学时,嘴上总戴了个白口罩。
那白口罩很大,只露出一双睫毛很长的大眼睛。
远看,他的整个脸,就是一个大白口罩。
大约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
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
虽然这只不过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车。
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除了纸月可以跟他比之外,谁也比不过他。
因此,杜小康一直当班长。
然而,杜小康的遭遇却是艰辛,让人心酸的。
他是从精神与物质的顶峰,猝然跌落到最底层的不幸少年。
杜家出了事,家道中落,杜父大病一场,杜小康含泪辍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摆小摊,在生活的艰辛与贫困成熟起来,但他心里却时时刻刻都怀念着油麻地小学的桑桑们。
他希望自己能回到油麻地小学去,父亲告诉他只要鸭子生了蛋,赚了钱,他就能上学去。
谁知道,好不容易鸭下蛋了,鸭子却把人家的鱼苗吃了,气急攻心的杜父,就这样去了。
书是没得读了,杜小康告诉桑桑,希望桑桑能代他读书。
面对着这样悲惨遭遇的杜小康,桑桑突然觉得杜小康才是他最好的朋友。
后来杜小康和父亲一起离家牧鸭。
在牧鸭生活中,杜小康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这就是杜小康——沉稳冷静,大方,有着超出他年龄的成熟,尤其是在家道中落之后,他所表现出的担当和责任感是同龄孩子所没有的。
【心得体会】《草房子》,久久不能忘怀,此起彼伏的故事情节,有时会让我忍俊不禁,有时也会让我为之哀叹。
掩卷长思,眼前仿佛有无数个身影在向我走来。
秃头好强的陆鹤、天真无邪的桑桑、不屈不挠的蒋一轮,还有与她名字一样温柔的温幼菊老师……他们犹如满天繁星,使得这本书熠熠闪光。
然而,在这么多的人物中,杜小康这位人物形象格外深刻。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我想,最恰当的应该是——坚强!
提到杜小康,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就从我心底升起,他家原本以买酱油为生,在油麻地也算富裕人家,日子过得很不错。
可以说,他是一个很骄傲的孩子。
当其他的孩子还没见过自行车是什么样子时,杜小康就已经骑起了了令人羡慕的自行车。
好景不长,父亲在酱油里偷工减料,被别人发现了,不久后产业就倒闭了。
家里的重担就压在了杜小康幼小的肩膀上,在不知不觉中,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赚钱,为了照顾受伤的父亲,杜小康被迫退学。
他在学校门口卖玩具来赚钱,我为他异于常人的勇气鼓掌!
杜小康,在他家发生如此大变故的情况下,居然可以放下所有的骄傲,毫不在意他人指指点点的目光,这让我更增强了对杜小康的敬佩之情。
我敬佩他的宠辱不惊,更敬佩他过人的勇气!
杜小康,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高傲!当他有了自行车时,他不允许任何人骑,包括桑桑,因为这是他身份的象征。
最终,杜小康待人真诚的一面还是显露出来了。
他将车交给桑桑:“你先登吧!”他爬到一个大草垛上然后望着下面的桑桑,很耐心地指点着:“身子靠住车杠,别害怕,这样子不会倒下。
”虽然桑桑还是摔到,但是杜小康丝毫没有任何责备他的意思,而
是继续鼓励他,耐心教她。
在他骄傲的背后,有他温柔的真诚,这份真诚就是对朋友的一份耐心,更是一片爱心。
顺境中待人友善,逆境中不畏艰苦,我为有这样品质的人鼓掌!
杜小康,我们为你而鼓掌,你在听吗?你在哪里?
是草房子吗?
【具体情节分析】油麻地富户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和同学去放鸭子。
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特别是四句话值得我们分析:
第一句出发后:“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此时的杜小康站在船头眺望,一脸的茫然。
杜小康可以说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他是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他还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杜家的独生子,你看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而油麻地小学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一根线绳来当裤带,所以在杜小康去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羡慕地看,第二,杜小康拥有一辆自行车,而六十年代初的整个油麻地几乎找不到第二辆自行车了。
而现在的杜小康呢?他已不再“小康”了,也做不成班长,他得去当放鸭娃!此时的杜小康是幼稚的、软弱的、恋家的。
第二句安顿后:“我要回家……”面对前行中的孤独,杜小康开始想家,日益迫切,终于哇哇大哭,梦中呓语。
离家后,杜小康原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了,年仅十三四岁的杜小康感觉到了,茫然和恐惧夹杂着的孤独、来自陌生的孤独、与世隔绝的孤独、单调的、情感空虚的孤独、近乎绝望的孤独,这一切让他无法忍受了。
但是幼稚软弱的他,已经受到了生活的磨练,所以此时的杜小康潜意识里希望逃离孤独,但理智上开始学会面对。
第三句适应后:“还是分头去找吧。
”一场狂风暴雨将鸭栏吹开,卷到天上。
面对失散的鸭群,此时的杜小康不再忽然地恐慌,变得有责任心、冷静。
开始学会承担责任,开始坦然的面对生活的艰难。
杜小康从逃离孤独转变成了直面孤独,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第四句风雨后:“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鸭子下蛋为什么能让杜小康这么惊喜呢?因为这里有父亲的承诺:鸭子下蛋了便可以回家了,学费也有着落了,正是对“鸭蛋下蛋”的期待支撑着他面对孤独。
另外这里还有收获的喜悦:鸭子下蛋了,表明他的这段日子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了,一个孩子,第一次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第一次品尝到了生活的赐予,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激动啊。
此时杜小康的内心充满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经历过“孤独之旅”的油麻地的少年杜小康,长大成人了。
因为那份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因为那份孤独,已经铸就他坚强的意志;因为那份孤独,已经雕刻了他的灵魂。
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到勇敢战胜孤独,作者用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作家曹文轩他借杜小康的故事告诉青少年一个关于成长的“秘密”:不必害怕孤独,只有经历了孤独,战胜孤独,才能坚强,才能长大。
桑桑
1、调皮可爱,但天真好奇,有强烈地探究欲望:桑桑“砸锅卖铁”就为了买鸽子;桑桑在草垛旁放火烤红薯,却引发火灾酿成大祸;捉弄“秃鹤”……桑桑拆了父母房里的蚊帐做成渔网捕鱼虾;为弄明白冰棍为什么被棉被捂着不化,穿着棉袄、棉裤,戴上棉帽在场地里大汗淋漓地跑。
2、勇敢、热心、讲义气、善良:当看到刘一冰等人欺负纸月时,勇敢地去帮助她;杜小康家庭败落,桑桑仍把他当朋友,帮助他;帮姜一轮老师传递情书;人们抵触秦大奶奶,他却和她相处很好,秦大奶奶死时,桑桑很伤心。
3、坚强、懂事:得知自己重病,不抱怨,还满足妹妹的愿望,带她进城。
桑桑性格的变化:开始叛逆(父亲忙,很少管束他,母亲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后来变得懂事、成熟(父母的正直、善良、宽厚,乡村淳朴的民风深深的影响着他)。
纸月:文弱恬静、优秀坚忍、善良懂事
【形象特点】文弱、恬静、清纯、柔和、内向。
长得很“体面”,浑身上下都很干净,有一双乌黑乌黑的大眼睛,一双白净的细嫩如笋的手,左右两边各扎着一股小辫。
长的清秀,漂亮、人见人爱。
曾饰演《屠桥》中那个秀美的有点让人怜爱的小姑娘。
【生活经历】她的身世是悲惨的:纸月的母亲在纸月出生滿月后,便跳水自杀了。
她的外婆既作为她的外婆,又作为她的母亲,默默地将纸月抚养大。
由于板仓小学那边有刘一水、周德发、吴天衡三个坏孩子欺负她,为了能学习知识,她决定每天多走三里路来油麻地小学上课。
最后,纸月的外婆去世了。
纸月和浸月寺的慧思和尚一起失踪了。
有人说曾在美丽的江南小城看到了纸月和慧思和尚。
【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
1、她是一个勤奋刻苦、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子。
她学习非常好,毛笔字写得很漂亮,蒋一轮老师恨不得把纸月本子上每一个字都画上红圈圈。
还会背诵很多古诗,作文也写得非常出色。
桑乔让桑桑去请纸月到他家去吃饭。
桑桑并没有去操场上找纸月而是去了教室找纸月。
我看见纸月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自己在做作业。
课间,大家都在操场上玩,但只有她在教室里认真地做作业。
2、沉静坚忍、善解人意。
在她被刘一水几个欺负时,她没有告诉老师、同学、外婆,只是默默地忍受着,只是让外婆给她转到了油麻地小学。
然而,她还是在受欺负,每天上学都迟到,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桑桑发现她有些不对劲,便到板仓去找她,才发现有板仓小学的坏孩子欺负她。
桑桑跑过去保护纸月,用砖头吓唬了刘一水他们,跑上了船,他们上了船还没来得及解开绳子,刘一水就跳了上来,与桑桑打了起来。
桑桑根本不是刘一水的对手,几个回合就被刘一水打得鼻子出了血,还被骑在了胯下。
纸月实在看不下去,就放下了绳子,任刘一水往回划去。
桑桑趁他不注意,一头将刘一水撞下河去,将船重新向岸划去。
刘一水回家就感冒了,他的家长硬是闹到桑乔家里。
桑乔好说好劝给刘一水家道了歉。
事后,桑乔联系了板仓小学和地方政府,对刘一水及其他欺负纸月的人和他们的家长发出严重警告,如果再欺负纸月,将对你们进行老实不客气的处理。
从此,再没有人欺负纸月了。
3、纸月关心别人、心地善良。
她受别人欺负的时候,她没有告诉其他人,怕连累他们,再闹出什么事情。
在桑桑把课桌摞成一摞,颤颤抖抖地爬到顶端去掏麻雀窝时,她就会用眼神告诉桑桑:桑桑,你快下来吧!生怕他会从顶上掉下来。
由于有纸月的帮助和关心,桑桑也渐渐文雅起来。
桑桑最后的重病,她把身上唯一值钱的玉给桑桑治病。
4、纸月还非常谦虚。
虽然她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她却没有一点点傲气,总是一幅平平常常的样子。
在桑乔夸她字写得好、作文写的棒时,她却没有丝毫骄傲。
当老师问她字是谁教的时候,她又只是谦虚地说:“没有人教我。
”
5、纸月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桑桑的母亲让她回桑桑家,可她却说外婆在等自己,不和桑桑的母亲回家。
最后直到桑桑的母亲说:“你会被雨浇在半路上的”时,纸月才同意。
纸月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给人一种静谧,美好的感觉,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桑桑变得干净了,不再抢妹妹的饼吃了,吃饭也变得文雅了,不再把桌上洒得汤汤水水,当桑桑得了重病的时候,她用眼神鼓励他,默默地送去一篮子青菜和鸡蛋,把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送给桑桑:书包是我妈做的,可结实了,能用很多很多年。
纸月把“很多年很多年”重重地说着,把自己的祝福和关心送过去。
纸月,虽然是用纸做的月亮,但是它一定能发出一丝光辉来照亮别人。
我也相信纸做的月亮总会有一天变成天空中一轮新的明月。
桑乔
首先让我们感动的父亲乔带着桑桑到各处求医中流露出来的舐犊之情,或许为人父母的人感触更深,“桑桑能感觉到父亲的表情越来越沉重,尽管父亲做出来的是一副很正常的样子。
他跟着父亲走进医院,走出医院,他唯一感觉到得是父亲对他很温和,总是在问他想吃些什么;父亲在吃饭时,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筷子放在菜盘里,却半天不知道夹菜;他醒来时,天还没亮,黑暗中,烟蒂一亮一亮地照着父亲的面孔,那时一张愁苦犹豫的面孔。
桑乔丢下工作,桑乔拼命抓住这些听来可以夺回桑桑生命的线索,桑乔的日子一日比一日疲惫,但依旧没有放弃任何一条线索,并且还在一个劲儿寻找线索。
他的行为几乎成了一种机械性的行为,能在几天时间里面,就踏破一双鞋底……”
父亲桑乔是个视事业为生命的校长,他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要面子。
但在桑桑生病的时候,他也丢下工作,丢下荣誉,丢下面子,对孩子充满了负疚与怜悯,从他看似通常的眼神里,从心不在焉的动作中,从一亮一闪的烟雾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父爱如山的深沉,同时又让人感觉生命是那么的脆弱,人在疾病面前是那么无奈无助。
“桑桑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善良。
他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帮别人从地上捡起一块橡皮,心里都在为自己而感动。
桑桑愿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他甚至愿意为马,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事情。
”桑桑面对死亡的平静让我们心痛,震撼;“温幼菊轻轻摇着桑桑,唱起歌来,没有歌词,只有几个抽象的叹词,这几个叹词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在缓慢而悠长的节奏里,轻柔却又沉重,哀伤而又刚强地在暖暖的小屋里回响着……”
中考在线
《草房子》阅读分析
【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
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
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
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
《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
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
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耗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
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
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选自曹文轩《草房子》【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3 分)
答:
2.【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
(4 分)答:
3.结尾“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指的是谁,有什么含义(2 分)
答: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选文开头前三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B.演出时,台下的掌声,评委们的感觉,都反衬了陆鹤表演的成功。
C.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心情。
D.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体现了曹文轩小说的写作特色。
5.本文和课文《孤独之旅》都是曹文轩的作品,都生动描写了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表现了人物性格,请分别写出两位少年主要的性格特点。
(4 分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
本文中的陆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