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各专业方向特点设置,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包含实习、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引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本方案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法规和研究生教育指导原则,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与素养: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应用与创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
三、培养对象与学制
1.培养对象:具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及全日制学生。
2.学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3年,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情况可适当调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等。
二、培养对象与学制
1.培养对象:具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的优秀在职人员及全日制学生。
2.学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具体学制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可适当调整。
三、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
1.培养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方向一:技术与创新管理
-方向二:金融与财务
-方向三:教育与心理发展
五、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Hbnpp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简报2006年第07期(总第105期)2006年07月11日2006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2006年6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四名博士研究生在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进行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本期简报是对上述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综述。
一、郭丛斌《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本研究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实证研究。
首先,运用国际上通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验证方法探讨中国职业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其次,通过代际继承性指数和代际流动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职业、行业和收入代际流动的状况及其所呈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第三,运用通径分析技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探讨教育在促进代际流动及改善代际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方面的功能,分析教育的这一功能随中国市场化的提高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第四,通过构建多水平模型,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规模和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状况这三个宏观层次因素对教育促进代际流动能的影响。
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和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
职业劳动力市场具有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弱分割特征,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也存在高收益、中收益和低收益行业的分割。
人力资本投资在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收益大于在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收益,在高收益行业的收益也要大于在中收益和低收益行业的收益。
在三大地区之间,职业和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弱。
第二,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
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城镇职业代际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居民职业的代际流动程度日趋增强,而收入的代际流动却日益减弱。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204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6月)一、培养目标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专家型通才。
基本规格:(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和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
(2)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领域的专门知识。
(3)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4)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二、研究方向1.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2.学校行政管理3.教育政策研究三、招生对象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专毕业生,鼓励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在职人员报考。
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科目除规定的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可选择管理学和教育原理,或者高等数学四和教育原理。
四、学习年限学制一般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者为36学分。
其中,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8学分;B类课程即教育学学位课程6学分;C类课程即专业必修课程8学分;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0-14学分,其中3-5学分须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
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主义原著选读(2学分)英语(4学分)B类:教育哲学(2学分)高等教育管理(2学分)教育研究方法概论(2学分)C类:教育政策研究(2学分)教育经济学(2学分)教育科学的质化研究(2学分)教育科学的量化研究(2学分)D类:公共经济学(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2学分)战略规划与管理(2学分)发展经济学(2学分)管理心理学专题(2学分)教育测量与评估(2学分)教育统计学原理(2学分)七、培养方式1.采用导师组集体培养与导师分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学(public management),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3。
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非营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高级人才。
三、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与创新;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管理;5、教育经济与管理;四、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注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的要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以及工科研究生课程。
五、主要培养环节1. 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请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2. 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核所学课程知识,口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
考试内容覆盖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时间为第三学期初,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新考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
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记录“补考”字样。
重考仍然不合格者将不能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处理办法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东北大学-08级博士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一、学科简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管理学所属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借鉴并综合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研究公共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规律,提高公共教育管理绩效的科学。
它是公共管理的分支学科和应用性学科。
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教育管理基本理论、公共教育发展战略、公共教育组织管理、公共教育政策、公共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教育经济管理和公共教育绩效评估等。
二、培养目标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2.系统掌握本公共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的趋向,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3.毕业后能从事公共教育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公共管理部门、学校从事教育管理或其他教育实践工作。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教育学或管理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此学位者最低学分为21分。
四、主要研究方向01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0203 高等学校管理研究五、课程设置必修课名称:04672004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04672007 外语04671001 学术报告与讲座高等教育管理学专题04673089 高等教育管理前沿问题专题选修课程名称(除修完以上必修课以外,由导师指定方向课程1-3门)04673090 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04673091 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04673092 国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04673093 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04673094 定性研究方法04673095 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二)非管理学、教育学硕士毕业生总学分应不少于21学分,需任选下列3门补修课程(每门课为1学分)04673096 教育政策04673097 教育通论04673098 高等教育管理比较研究04673099 组织社会学研究04673100 管理心理研究04673101 公共教育管理研究04673102 公共经济学案例及理论应用六、学位论文要求1.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人才制定的一系列课程计划。
该方案主要强调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教育背景的高级人才,具备教育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政府、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高端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课程设置该专业课程涵盖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是专业核心课程。
另外,多数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项目还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课程。
三、实践环节在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为研究生的第一手实践提供条件。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习、论文报告和实践项目等。
四、培养方式该方案采用“人才培养计划+导师制”双重方式进行研究生的培养。
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明确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包括必修课程培养、选修课程培养、实践环节培养等。
导师制是指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个导师来指导其日常学习和科研活动。
导师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学习计划并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研究方向。
五、选学方向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除了必修课程外,还要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修一些课程,以满足个人的兴趣和业务需求。
选修课程主要针对教育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相关领域,为研究生的个人选择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六、综合考核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还包括综合考核。
该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学习期间的各种考核和评估,包括研究生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考核、作业考核、实验室考核等。
另一部分是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七、实际应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中小学、高等教育机构、教育部门、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业等部门就职。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附件一: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精细,职业实践越来越复杂,专业学位在丰富人才培养类型,促进知识经济产业成长,提升社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我国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截至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19个专业学位,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达到476所,累计招生85万人,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与此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要求。
二战以后,欧美各国大力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
美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专业学位发展迅速,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
法国的高等教育直接划分为大学教育和工程师教育,工程师教育是面向工程领域应用需求而开展的由本科到研究生的职业性教育。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培养方案
研究方向课程
教育经济学
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如 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成本效
益等。
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
市场营销管理
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价、促销等 。
实践环节与能力培养
社会实践
通过实习、社会调查等形式,了 解社会现状和问题,提高实践能
力。
学术研究
参与教师或自己的学术研究项目 ,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团队合作
通过课程项目、竞赛等形式,培 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03
学位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
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
论文选题
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和学术方向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 值的论文题目。
文献综述
学生需广泛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献,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能够准确把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流能力。
实践项目合作
02
与海外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
海外志愿者活动
03
鼓励学生参加海外志愿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
05
学生管理与职业发展
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
1 2 3
学生会
学生会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参与学校治理,举 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业支持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 业梦想。
06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介绍
教授团队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 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团队,其中包括多名国家级杰出人才和 优秀学者。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教育经济与管理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其他公共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
该专业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及各种技术,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管理、科研和教学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本专业现设以下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与边疆地区社会发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基础,能够把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领域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能够研究和初步解决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家及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四、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计划。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基本学制、培育方式与应修学分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较扎实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科学基础,较为宽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线,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具备现代教育经济与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材。
本专业着重培育硕士生的创新意识、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与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娴熟运用电脑和掌握一门外国语。
基本学制:2.5 年。
研究生能够依据自己的详细状况适合延伸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育方式: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硕士点梯队成员集体培育相联合。
对研究生的培育,应该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联合、讲解与自学谈论相联合和事例解析相联合。
课程应修学分:总学分要求为不低于73 学分,此中课程学习不低于为32 学分(必修课不低于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学位论文33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研究方向名主要研究内容、特点与意义指导教师号称研究内容:教育投资与效益、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1教育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黄新建(博导)特点:从经济学视角解析和解读教育问题。
罗良针意义:教育的经济功能和家产属性,拥有适用性和实证性。
高等教育管研究内容:高等教育管理与效益、高等教育管理方法、高陈东有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向。
徐求真2理 ( 含终生教特点:从管理学的角度解析高等教育问题。
洪恩强育管理 )意义: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方法,拥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谭虎杜侦大学生心理研究内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与健全人品、心理学与高等学校管理的关系。
陈建华素质培育与3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高等学校的管理,特别是对大杨琳教育管理科学生的管理和培育。
苗元江学化意义:培育心理素质更高的大学生,拥有适用性。
研究内容: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育4现代教育技管理科学化、教育技术改革对教育创建的时机与挑战。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公共管理专业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代码: 120403一、学科(专业)介绍二、学科(专业)关键研究方向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以入主流、强基础、重实践为指导思想,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含有较为扎实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基础、较为开阔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使之既能适应于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具体工作, 也能从事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等学科领域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除对硕士生进行严格专业训练之外, 还重视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 要求硕士生能够熟练利用电脑和其她电化教学手段,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习年限:实施弹性学制, 硕士生基础学制为2--3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学分课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最少修18学分)S09005S17080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3 70 1 S10002 硕士生英语4 140 1-2 S19021 教育学 2 40 1 S19008 教育经济学 2 40 2 S19022 教育管理学 2 40 2 S1902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40 1 S19026 教育财经学 2 40 1 S19027 教育发展战略 2 40 2选修课(最少修10学分)S19025 教育管理实务(方向1必修) 1.5 30 2 S19023 公共经济学 1.5 30 2 S17071 公共管理学 2 40 2 S19028 教育哲学 1.5 30 1 S19029 中外教育管理比较 2 40 1 S19030 管理思想与流派 1.5 30 2 S19031 学校管理研究 1.5 30 2 S19032 教育政策学 1.5 30 2 S19033 教育与经济专题研究 1.5 30 3 S19034 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 1.5 30 1 S19018 教育统计与测量 1.5 30 2 S19035 教育发展估计与计划 1.5 30 2 S19036 教育技术学 1.5 30 3 S19037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1.5 30 2 G01001 地球科学概论 2 40 1 G0 国土资源概论 2 40 1五、需阅读关键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六、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基础要求。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回报、教育政策评估等经济学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学科。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教育领导力开发等管理学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学科。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教育政策与规划、教育经济与投资、教育评估与质量控制、教育资源与发展、教育领导与管理等。
学习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毕业后可以在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教育行政机构等单位从事教育经济和管理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具备教育经济和管理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独立开展教育经济和管理研究的能力,具备在教育经济和管理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学生需要修习经济学原理、计量经济学、教育经济学高级研究、教育管理学高级研究、教育政策与规划、教育统计与数据分析、教育领导与决策等课程。
另外,学生还需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并进行一定的实践和实习。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毕业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研究生综合考试和论文答辩。
研究生期间,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博士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总之,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经济学和管理学应用的学科。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具备教育经济和管理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在教育经济和管理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这是一门具有较高要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相关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工作,或者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研究生入学前期,将组织学生学习教育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为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做好铺垫。
2.专业课程(1)教育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财务与会计、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统筹与决策等。
(2)管理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等。
3.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4.科研实践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科研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项目,例如参与校内外教育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此外,学院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与研究方向的引导。
5.毕业论文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三、培养方式1.讲授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导师制度学校将为每位学生分配一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和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指导。
3.实践教学学生将参与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考核评价方式1.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作业质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学科代码:120403,047101 学科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管
学科代码:120403,047101 学科名称: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类,教育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的教育经济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人才。
通过学习,使研究生掌握基础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国内外教育管理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员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创新能力。
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后,研究生应当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范围,可以更好地胜任各级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民办教育集团等教育组织中的教学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决策与管理的咨询工作,也可以胜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教育经济与财政3、教育管理决策与教育政策4、学校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5、教育政策与法规三、学制标准学习年制为2.5-3年。
四、课程设置按照《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执行。
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2学期结束前,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
选题要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初,由导师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后,硕士研究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拟订学位论文完成计划并撰写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要对论题有较系统、全面的把握,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一般在3.5万字以上。
六、其它1.硕士研究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2.导师确定后即制定每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硕士研究生的同意后执行。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须报学校研究生处和所在院(系、所)备案。
导师负责硕士研究生的全部培养工作。
3.硕士研究生在接受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在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学,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每位硕士研究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引起学术讨论和研究。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教研《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山西财经大学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等文件规定,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够研究和解决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开拓精神以及体魄健康的教育经济与管理高层次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2.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研究、业务管理和高校教学的能力。
3.在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硕士学位论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价值,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并体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以及当前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实际需要,现设置三个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2.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3.教育经济三、学制与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其中理论学习两年(4个学期),社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1年(2个学期)。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可限定在2-4年之间,其中理论学习不少于3个学期,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写作不少于1个学期。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4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9学分,选修课程7学分,其他培养环节9学分。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2篇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第一篇: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这门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
首先,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在经济学领域拥有重要的位置。
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就是贯穿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通过研究有效的教育投资和教育经济政策,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相关领域深入研究,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还涉及到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在当前教育管理越发复杂的情况下,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教育管理理论,培养出色的管理能力,为教育组织的优化和提高提供专业支持。
最后,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还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作用。
教育政策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政府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教育政策建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相关知识和研究,可以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管理的科学实践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篇: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是一个高级学位课程,其学习与发展具有多样化和广泛性的特点。
首先,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过程。
学生需要掌握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深入理解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具备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
通过探讨和研究不同教育问题,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教育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文献研究、论文撰写、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并能承担教育行政以及学校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
2.教育政策与法律
3.教育测量与评价
4.教育经济
三、修业年限
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
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的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学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学习要体现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注重培养博士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
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博士研究生到其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修
读部分课程或访问。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5.实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
资格考试偏重于能力考查,既要突出学生的基本功,又要考
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考试方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笔试部分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满分为100分。
考查内容包括教育经济与管理重要理论及前沿问题40分,国内外重要教育文献30分,运用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0分,60分为合格。
资格考试时间在第二学期期末,博士生开题报告前进行。
资格考试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和撰写阶段。
资格考试未通过者,向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申请重新研修或终止学业。
经博士生指导小组批准重新研修的博士生按培养方案推迟培养过程。
6.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
并提交论文;还应至少在学院范围内公开作学术报告2次。
7.实行博士生助教制度。
鼓励无高校教学经验,且有志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博士生在学
期间兼做助教。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开课
学期 备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 3 秋季
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60 3 秋季
必修课 教育文献阅读 40 2 秋季
第一外国语 40 2 第二外国语 40 2 春季
秋季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40 2 春季 教育经济与管理前沿问题研讨 40 2 春季 选修课 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 40 2 春季
选修不少于4学
分,其中教育经济
与管理前沿问题研
讨为必选课
专业补修课1 40 补修课 专业补修课2 40
适于同等学力或跨
学科博士生 合计 12
说明1:《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由博士生导师团队共同承担,并根据需要聘请校外或国外著名专家学者讲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前沿问题研讨》为导师的方向课。
两门课程的授课采取导师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说明2:《教育文献阅读》是在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认真读一本专著的指导思想下开设的,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和博士生本人经协商后确定阅读文献。
每名博士生在读完相关文献后写出读书报告,并给同专业的师生作一次公开学术报告。
根据读书报告和学术报告的情况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定此门课程成绩是否合格。
说明3:专业补修课。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硕士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但要列入博士生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
2.考核方式
每门课程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笔试、口试、课程论文、研究报告等适当的考核方式,内容注重对博士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检测。
课程考核按百分制计算。
必修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选修课60分以上为合格。
3.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至少修得1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博士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博士生课程学习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本学科的前沿课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与写作。
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前期审查、中期审查和后期审查三个阶段。
审查程序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审查制度的规定》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前期审查:主要以开题报告为依据,审查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研究设计。
博士生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并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
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初进行。
开题报告由博士生指导小组组织实施,并成立审查小组。
博士生应向开题报告审查小组作开题报告。
合格者可以根据研究计划进入论文撰写阶段;不合格者需再次申请开题报告审查,两次审查时间间隔不少于两个月。
中期审查:主要以学位论文初稿为依据,审查学位论文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博士生应按照论文研究计划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进入中期审查之前完成不少于2次的学位论文进展报告,并至少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
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六学期初(根据具体情况可调整)通过中期审查。
中期审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后期审查:主要以学位论文答辩为依据,全面审查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博士生需在答辩前2周提出申请,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
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前提是以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CSSCI检索源本学科专业刊物
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含2篇),且其中至少1篇是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博士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资格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通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管理学或教育学博士学位。
注:本方案自2007级博士研究生起开始执行!
附:第一届博士生指导小组名单
组长:杨颖秀
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列):王景英 邬志辉 孙鹤娟 李天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