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合集下载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诗歌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篇一我是一只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著名的诗句,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掀动着他们的感情。

凡是读过这诗句的人,无不为诗人那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所感染。

他们也像诗人那样,眼睛里含上了泪水……这首诗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诗坛。

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武汉。

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

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

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

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

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

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

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诗《我爱这土地》。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

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这土地之爱呢?读了诗,使我们对它五体投地。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

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

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1朴实意象凝聚深爱,悲怆诗句道出真情——《我爱这土地》赏析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

我们学习这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掌握: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意象即意境。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

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啼血杜鹃向土地——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赏析

啼血杜鹃向土地——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赏析
“ 落 在 中国 的 土地 上 , 寒 冷在 封 锁 着 中 国 呀 … … ” 涮 水 ? 归 根 到底 足 因为 诗 人 对 这 土 地 爱 得 深 沉 。 六 个 沉 直的
点, 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 , 更为沉重持久地叩击荷读
者 的 心房 。
第二节诗 人不 再采用象征手 法 , 足写实 , 是直抒胸臆 。
却 江南路 , 化作啼 鹃带血归 ” 那 只啼血的杜鹃 , 它是一 只永不
中写 了不少 诗 ,其 中包括他 献 给大 叶荷 的深情赞 歌 《 大堰 河—— 我的保姆 》 , 写此诗 时第一 次用艾青 的笔名 , 并 因此 一
跃 而成为诗坛新 星。
停歇地对 土地 、 对祖 国啼唱的杜 鹃鸟。鸟就是诗人 , 诗人就是
那只深爱着祖 国面对侵略者永不屈服的杜 鹃鸟 。
“ 这 被暴风雨所 打击着 的土地” , “ 土地 ” 是鸟儿用 生命歌
[ 作者简介 ] 郝竹梅 ( 1 9 6 9 一) , 女, 山西省 司法 学校 , 讲师 , 研 究方向为汉语 言文 学。

79 ・
中共 山西省直机 关党校学 报
这被 暴风雨所打 击着的土地 , 这 永远 汹涌着我们 悲愤 的河流 , 这 无止 息地吹刮 着的激怒 的风 ,
和 那 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 间 的无 比 温柔 的黎 明… ・ ・
— —
然后 我 死 了 .
连 羽毛 也 腐 烂在 土地 里 面 。
为什 么我 的 眼里 常含 泪水 ?
因为我 对这 土地 爱得深沉 ・ 作者身世与诗作背景
假如我是一 只鸟 ,
我 也 应 该 用嘶 哑 的喉 咙 歌 唱 :
《 黎明的通知》 等, 都很有名 。在 中国新诗发展史上 , 艾青是继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我爱这土地:意象艺术的表达引言《我爱这土地》是一种意象艺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出对土地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图画、雕塑、音乐等多种媒介来传达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表现媒介绘画绘画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意象艺术表现媒介之一。

艺术家通过绘画,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来创造出一幅富有韵律感和生命力的作品。

绘画中常用的元素和技法包括色彩的运用、构图的设计、线条的运动等,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将艺术家对土地的独特感受传达给观众。

雕塑雕塑是另一种常用的意象艺术表现媒介。

艺术家通过塑造形状、运用材质和纹理等手法,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触觉感的作品。

雕塑作品可以将艺术家对土地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呈现得更加具体和真实。

音乐音乐是另一种常见的意象艺术表现媒介。

通过运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音效等元素,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将对土地的热爱和情感表达出来。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声音的传递,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对土地的思考和回忆。

主题与意象民俗与传统文化《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常常与民俗和传统文化相联系。

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或音乐等媒介,表达对自己土地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情。

艺术家可以运用传统的元素和符号来表达对土地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与生命力大自然是《我爱这土地》意象艺术中另一个常见的主题。

艺术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生物和植被,传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和纯粹的色彩运用,艺术家可以表现出土地的生命力和喜悦之情。

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是《我爱这土地》意象艺术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艺术家将人置于土地中,通过描绘人物的情感和表情,传达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意象艺术可以提醒人们关注土地和环境,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艺术家与作品赏析范曾的《黄土高坡》范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意象艺术家,他的作品《黄土高坡》被认为是《我爱这土地》意象艺术的经典之作。

《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赏析

忧郁的诗绪深沉的爱国主义——《我爱这土地》赏析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理解,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主题:艾青是一个吃农妇的奶长大的、深深感染了农民式的忧郁的人,这种来自土地耕植者的忧郁又强化了他对土地怀有着的永恒的忧患感。

他的诗注重的始终是和土地合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诗集《北方》中的诗篇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显示了他从土地系列意象所延伸出来的象征义。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诗人把自己比成一只鸟,表示要不倦地为祖国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而深情地歌唱,即便是死了,也要整个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往情深地抒发了对祖国、民族、土地的真挚深沉的热爱,像誓词一样严肃,像热血一样庄严。

发表后,立即对诗坛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艺术特色:首先,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能够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显示了其抒情个性的独特。

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一方面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

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在北方,亲眼见识了载负着土地的痛苦重压的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

所以,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

诗中那只自喻的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着,一直到死的意象,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神圣誓言,都浸染着忧郁的情感色调,把诗人甘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抒写得淋漓尽致,深婉动人。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相关推荐《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重难点】《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以语言为落脚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唤起体验,读出情感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与欣赏也该这样,要注意对诗人整体情绪的判读。

这一环节,由聆听歌曲或者引用爱国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了解背景和自由朗读中贴近作品贴近诗人,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播放歌曲《祖国之恋》或者用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对祖国的热爱。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3、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根据诗歌创作的时间,学生应该能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激情。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之赏析《我爱这土地》创作于1938 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这正是中华民族危亡之际。

此时,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深感悲痛,对可恶的侵略军极为愤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得他发出了拯救国难、保家卫国、复兴中华、至死不渝的呼唤,创作下了《我爱这土地》,并深深感染和激励了无数爱国之士。

此诗蕴含着深刻的情怀和主题,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感情内容,都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我想想谈谈其艺术手法。

第一,作者并没有直接以自己的身份和口吻来写这首诗,而是把自己虚拟成一只鸟,通过小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寓情于形象。

这样写是十分独到,并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1. 作者通过小鸟的形象来进行抒情,让人感觉到国难当头、民族危难之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只小鸟,也充满了悲愤沉痛,也发出了救亡复兴的呼唤,这颇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为了保家卫国,消灭侵略者,即使是再平凡再小的人物,也英勇奋战,绝不低头;2. 作者摆脱了人的复杂思想和心理,通过小鸟的形象,直接明显地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反而可以使得感情更加真挚,表达效果更加强烈,在平凡简单中使感情得到升华;3. 作者通过虚拟的写法,寓请于小鸟这一形象,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第二,作者大量使用了隐喻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深刻,作者的感情更加强烈。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正是隐喻了受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严重破坏、饱受苦难的祖国,“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隐喻了长期积压在人们心中的愤怒,而“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隐喻了人们心中对侵略者种种暴行的强烈愤慨,“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隐喻了经过了广大民众的英勇牺牲和团结奋战,最终胜利的曙光肯定会降临,正义必胜邪恶。

作者不直接写祖国、人民、胜利的曙光,而是分别通过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形象来表现出来,并辅之以暴风雨、打击、永远、汹涌、无止息、吹刮、激怒、无比温柔等词语来进行修饰,从而更加强烈地表现出祖国的危难、人们的悲愤以及胜利曙光的必然到来,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悲痛愤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信心,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效果更加动人。

艾青 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

艾青 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

艾青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

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

并由生前的歌唱。

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

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

直抒胸臆。

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

炽热的爱国之心。

作品名称,我爱这土地。

创作年代,1938年。

作品出处,《艾青诗选》。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者,艾青。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英文译文。

I Love This LandIf I were a bird,I would sing with my hoarse voice:Of this land was buffeted by storms,Of this river turbulent with our grief,Of these angry winds ceaselessly blowing,And of the dawn, infinitely gentle over the woods...——Then I would die,And even my feathers would rot in the are my eyes always brimming with tears?Because I love this land so deeply...。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

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

武汉失守。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

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意象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土地、太阳、火把、生命的吹号者等等。

这些意象是艾青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1. 土地意象
“土地”是艾青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

在《我爱这土地》中,他用“土地”来表现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表达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

在《北方》、《复活的土地》等诗歌中,“土地”这个形象也表现了诗人的情绪和思考。

2. 太阳意象
艾青一直在热烈地赞美太阳,这一系列意象在艾青的诗歌中出现得最为频繁。

首先,它们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其次,也是对革命战斗者精神源泉和其前进动力的解释;第三,这组意象也是寄寓着诗人追求真理,挑战旧社会,向黑暗势力搏击,向美好明天进发的思想趋向。

3. 火把意象
在艾青的诗歌中,火把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它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也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力量。

在《火把》一诗中,诗人用火把比喻革命者,表达了对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赞扬。

4. 生命的吹号者意象
在艾青的诗歌中,“生命的吹号者”是一个独特的意象。

它象征着生命的呼唤和希望的引领,也象征着革命者的奋发向前和勇往直前。

在《向太阳》一诗中,诗人用“生命的吹号者”来比喻太阳,表达了对太阳的崇敬和对光明的追求。

总之,艾青诗歌的意象丰富多彩,这些意象不仅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
段,更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独特的艺术表现。

《我爱这土地》艺术特色

《我爱这土地》艺术特色

《我爱这土地》艺术特色1.用象征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深挚的感情“土地”可以看作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2.内涵丰富的意象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么会激怒?读着这些诗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让人看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3.巧妙的抒情方式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诗人将鸟优美动人的音色同诗人的歌唱联系起来。

特别是将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

而最后两句诗便是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洪流冲激而下。

这两句诗多少年来,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所默诵,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诗人还不断转折和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来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

接下来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以说是第三层强化。

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被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4.善于用“的”字和使用形容词、修饰语艾青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doc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doc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

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

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

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首《我爱这土地》,以朴素而深沉的语言,倾诉了对祖国大地真挚而强烈的热爱,读来令人动容。

诗的开头,诗人将自己假设为一只鸟,一只哪怕喉咙嘶哑也要歌唱的鸟。

这一独特的意象选择,瞬间拉近了读者与诗人情感的距离。

鸟通常是自由、灵动的象征,而在这里,这只鸟却执着地歌唱,哪怕声音已经嘶哑,这种不顾一切的倾诉,凸显出诗人内心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程度。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诗人连续用三个排比句,描绘了土地所遭受的苦难,河流所承载的悲愤,以及风所蕴含的激怒。

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土被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诗人对祖国的爱依然坚定不移。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诗是整首诗的转折点,也是希望的象征。

黎明代表着黑暗的结束和光明的到来,尽管当时的祖国满目疮痍,但诗人依然坚信未来会有美好的一天。

这种在痛苦中怀揣希望的情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土地的不可分割。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祖国的分离。

即使生命消逝,也要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这种至死不渝的爱,震撼人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爆发。

泪水不是软弱的象征,而是深沉爱意的流露。

正是因为爱得如此深沉,才会为祖国的苦难而痛心,为祖国的未来而担忧。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艾青运用了简洁而质朴的词汇,没有华丽的修饰,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浅评 《我爱这土地》

浅评 《我爱这土地》

浅评《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篇开句即言“假如我是一只鸟”,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意向比附,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虚拟。

以鸟的形象叙说种种愿望来表达诗人内心对祖国诚挚的爱,委婉的抒情手法中融汇着诗人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

胡风曾说艾青“他的底歌总是‘我的歌’”。

又有人说,艾青是“土地的儿子”、“土地的诗人”,他的诗大抵如这首诗所写的,是关于“土地”的歌。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诗人艾青深受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影响,诗作重视感觉和感受,本诗中所描写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诗歌意象,既有可感的形象性,又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1938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吹号者。

全诗共六节。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

全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二)学法引导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

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学习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中的思乡情绪。

(三)审美鉴赏1、情浓意深的形象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日救亡最艰难的岁月。

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赏析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赏析古丽尼格尔•居马 新疆师范大学摘 要:艾青,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是一位富有悲伤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忧郁型诗人,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祖国这片土地真挚的爱。

他的创作充满了对饱经风霜的土地的深思以及中华民族血与泪的痛彻心扉,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充分凝聚了中华儿女愿意为深爱着的这片土地牺牲一切的决心。

诗人的《我爱这土地》承载着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沉吟唱,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绪和为这片土地献身的崇高精神,使每一位读者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关键词: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赏析作者简介:古丽尼格尔•居马(1989.12-),女,维吾尔族,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22-01一、引言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 日出生于浙江金华,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

他的创作可以说是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苦难生活的缩影,充满了对旧社会的愤怒和憎恨、饱经风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对苦难生活的忧郁情绪及其对黑暗生活的无能为力、充分表达了遭受侵略者无情压迫和镇压的人民群众的悲伤情绪。

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忧郁情结之外,同时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及其对祖国美好明天的追求和向往。

二、《我爱这土地》:饱经风霜的深沉歌唱《我爱这土地》是诗人1938年11月的作品,保持了诗人创作风格,把“土地”作为歌唱的对象,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真挚的爱。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抗战全面爆发,全国处于艰难的抵御阶段,中华民族遭受着侵略者无情的践踏。

一方面,日军疯狂肆虐蹂躏,妄图在精神和肉体上来推毁中人民的抵抗意志;另一方面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抵御外侮,从未间断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用一首《我爱这土地》来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赏析我爱这土地像太阳的中的意象

赏析我爱这土地像太阳的中的意象

赏析我爱这土地像太阳的中的意象
我爱这土地像太阳的中的意象赏析: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
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

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它集中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

全诗的感情是强烈而内在的,基调是深沉而忧郁的。

可以说,时代的投影与真实的感受相结合,使得这首诗的感情显得极为真诚,更有感染力,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从写作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

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鉴赏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鉴赏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鉴赏《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一、写作背景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艾青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恶,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主题思想诗人艾青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真挚、深沉的情感和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恶。

诗中,“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艾青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体便是爱国主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三、艺术特色1.巧妙的艺术构思。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艺术构思上具有精巧、奇特、富有强烈的感情和动人心魄的激情。

它借助鸟的形象宣泄出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诗人通过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飞向希望的明天——解放区;然后不幸在途中因干渴而死去;最后,连鸟尸也腐烂在土地里。

这种构思既奇特又合情理。

通篇没有直说“我爱这土地”,但“土地”的神韵却生动地呈现出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2.朴实清新的艺术语言。

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在艺术语言上表现出朴实清新、明快晓畅的特点。

《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赏析

高教前沿新课程NEW CURRICULUM《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到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艾青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这首诗在创作上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有着丰富的意象,二是抒情视角的转换。

一、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行,但是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表意之象。

意象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在我国古典和现代诗歌的创作中,意象广泛而丰富地存在着,它对于诗人的情感抒发,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本诗的题目中,就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意象———土地。

在下面的十行诗中,诗人描写次数最多的意象也是土地。

因此,土地是这首诗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而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线索就是“土地情结”。

围绕这一“土地情结”,诗人还描写了下列众多重要的意象。

意象之一———“鸟”开篇第一句,“假如我是一只鸟”,诗人要歌颂土地,却不直接说“我”,而要让一只鸟来替自己说,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般描写鸟的叫声都是用“清脆”或者“悦耳动听”,这里用“嘶哑的喉咙”,说明这只鸟饱受磨难,以至于喉咙嘶哑,而它所饱受的磨难包括了诗人个人经历的坎坷以及广大中华儿女所受到的磨难。

尽管喉咙嘶哑,但是仍然要唱歌,体现出这只鸟在面对磨难时,不畏艰险,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永不停息,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地的爱是强烈的、执着的、深沉的。

同时“也”这个字表明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1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1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1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

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

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

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导读: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

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

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

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
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

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