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习题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习题参考答案

1.审计证据的定义是什么?

【答】审计证据是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审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2.审计证据可进行怎样的分类?

【答】1.审计证据按其存在形式分类,可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电子视听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五大类。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获得,用以确定某种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及其数量的证据;书面证据是通过审查各种书面记录所获取的证据;电子视听证据是通过检查电子数据或影音形态存在的资料所获得的证据,其最初存在形态为电子数据和影音资料;口头证据是有关人员对审计师的提问进行口头答复所形成的证据,也称为言词证据;环境证据也叫状况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

2.审计证据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三类。亲历证据是指审计师直接、亲自获得的各种证据;外部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方编制的书面证据、证词等,它一般包括从外单位获得的发票、运单、对账单,被审计单位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对函证所作的回复等;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并保存的各种书面资料,它包括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声明书、其他书面文件等。

3.审计证据按其证明力分类,可分为基本证据、佐证证据和矛盾证据三类。基本证据是指对被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的证据,它对审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具有直接影响;佐证证据又称辅助证据,是指支持基本证据证明力的证据;矛盾证据是指与某一证据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证据。

3.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哪些特征?

【答】审计证据的特征可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来考虑。充分性是其数量特征;

适当性是其质量特征。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它是审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越少。

4.审计证据的类别与一般审计目标存在什么关系?

【答】审计证据基本种类与一般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表6-1 审计证据基本种类与一般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

5.收集审计证据的程序有哪些?

【答】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也称为获取审计证据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为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八类。审计师根据具体情况,将这八类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6.如何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价?

【答】审计师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最初表现为分散的、个别的证据。为了使其

具有充分的证明力,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还必须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与评价。需要

注意的是,审计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评价通常是交叉进行的。通过对已收集证

据的整理、分析与评价,可以发现已有证据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收集证据。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没有固定模式,但其基本方法是分类、计算、比较、小结

与综合。

审计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审计证据反映的内容全部写进审计报告,因而必须对

审计证据进行适当取舍,只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中加

以反映。某些审计证据所反映的可能是一种假象,审计师必须对其分析与研究,透过

形象评价其反映的本质,而不能被其假象所迷惑。

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其可靠性可能存在差异。此外,被审计单位等审计资料的

提供者可能出于某种动机而伪造证据。因此,审计师必须对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进行评价,排除伪证,以可靠证据作为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审

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将审

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7.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答】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与作用,可将其分为综合类、业务类和备查类工作底稿。(1)综合类。综合类工作底稿是审计师在审计准备和报告阶段,为规划、管理和总结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2)业务类。业务类工作底稿是审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3)备查类。备查类工作底稿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仅具有备查作用的工作底稿。

8.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什么意义?

【答】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它记录了审计师在审计工作过程

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所获得的全部审计证据、所形成的审计结

论等内容。因而,审计过程也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形成过程。审计工作底稿在审

计过程中有如下重要作用:(1)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是发表审计意见、

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3)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工作业绩的依据;(4)为审

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5)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价值;(6)可成

为审计业务培训的重要资料。

9.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哪些要求?如何对其进行复核?

【答】审计师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在时间上应当及时;在内容上做到资料详实、重点突出、繁简得当、结论明确;在形式上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内容通常包括:①所引用的材料是否真实可靠;②所获取的

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恰当;③所做的职业判断是否有理有据;④所形成的审计结论是

否正确。

复核人员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做出必要的复核记录、签署复核意见并签名。在复核过程中,复核人员如果发现已执行的审计程序和所作的审计记录存在问题,应

指示有关人员予以答复、处理,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

10.在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与使用方面有哪些原则?

【答】因审计工作底稿往往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大量秘密,故审计组织对其审计工

作底稿(包括已归档保管的审计档案)负有保密义务。除自己合法使用外,不得对外

公开。但其保密工作同样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组织不得以保密

为由而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拥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组织应当对要求查阅者提供适当的协助,并根据有关审

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是否允许要求查阅者阅览,以及复印或摘录其中的有

关内容。

11.在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审计结束后,审计组织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最终审计

档案。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的60天内,并自出具审计报告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审计组织应当制定审计档案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审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规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

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不管修改或增加的性质如何,均应记录:①修改或增加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