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鉴赏试题的考点设置和命题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诗鉴赏试题的考点设置和命题趋向
鉴赏重点之一:诗歌内容
1.对抒情主体的认知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
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
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
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的到来。
答案:A。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准确解读诗歌,鉴赏者必须作合理想象。对抒情主体“我”的种种理解不能脱离诗歌语境。“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象,在诗歌文本中没有依据。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
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
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
家。
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
的出发点。
答案:B。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新诗中的意象,指借以表达作者情思的具体外物。这是新诗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新诗则更注重意象的生成。这首抒情诗意象明晰,“年青的姑娘”
不是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从诗歌副标题即可识别。
3.对象征意义的感悟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小线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答案:D。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义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迷途》按“追寻一被阻一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
则是一种象征。
4.对内在情感的把握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
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aaaa,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牛aaaa,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
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
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
耐劳的精神。
答案:D。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
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
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5.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aaaa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
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答案:B。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意境则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悟。《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
错误理解。
鉴赏重点之二:诗歌语言
6.对诗歌形式的认识
阅读周作人《小河》(片断),指出对诗歌形式分析不准确的一项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A.每一诗行有一定的节拍,隔行押大致相同的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B。诗人以自己的情绪支配诗行,不受标点约束,每行无固定字数。
C。诗歌语言口语化,从容不迫地传达出诗人舒缓的情绪。
D.诗句的内在节奏十分和谐,与散文语言完全不同,给读者以美感。
答案:A 新诗,包括两种诗体,即格律诗和自由诗。自由诗“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高中第四册《现代诗歌的鉴赏》)。周作人的《小河》被称为“白话诗史上第一首长诗”(茅盾),诗行、节拍、语言完全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显然,这首诗是不押韵的,诗行的节拍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