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第三章至第九章(圣才出品)
2021统考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与教学》考试大纲
2021统考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与教学》考试大纲一、备考指南第1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大纲一、考试目标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能用其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1.理解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高中生物学课程3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教学设计1.学习需求分析(1)分析学习者分析高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征,如年龄特征、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核心讲义(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4章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和方法4.1 考纲解读1.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2.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3.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4.2 核心讲义一、初中生物学教学理论生物学的教学理论主要包括: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教学的一般原则及教学的过程和基本技能。
(一)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学习方法是指具体的办法,而学习方式则还包括更加宏观的学习态度、习惯、意识、品质等心理因素。
1.学习方式(1)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阅读、倾听与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2)发现学习发现学习亦称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
(3)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及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2.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做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认知同化说(又称认知接受)”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的过程。
③加涅的累积学习说。
加涅的累积学习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引进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成为认知学习理论流派中强调信息加工模型的代表人物。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1 [单选题](江南博哥)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流线型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生活B.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抗生素的使用催生了耐药菌的出现D.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的半保留复制成为可能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中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在此基础上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针对本题,菌株会发生不同种类和方向的变异,抗生素的使用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选择的结果是拥有对抗抗生素基因的耐药菌能够生存下来,故C项错误。
A项鱼流线型的身体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有利于其在水中生活。
正确。
B项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套种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能够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
正确。
D项DNA的双螺旋结构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嘌呤(A)一定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一定与胞嘧啶(C)配对,说明DNA两条子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子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子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
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子链为模板,即可复制合成出另一条子链。
这就使DNA的半保留复制成为可能。
正确。
2 [单选题] 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醋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厌氧,后者好氧B.两者最适生长温度完全相同C.前者有细胞壁,后者没有细胞壁D.前者属于原核生物,后者属于真核生物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在新陈代谢类型上,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醋酸杆菌是异养好氧型细菌,故A项正确。
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醋酸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故B项错误。
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故C项错误。
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项错误。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核心讲义(教学设计概述与学习需求分析)
第5章教学设计概述与学习需求分析5.1 考纲解读1.了解生物学教学设计的一般知识。
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能撰写格式规范的教学设计。
3.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4.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差异性,如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差异、不同的学习态度等。
5.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明确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明确核心概念,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5.2 核心讲义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含义(一)含义教学设计是以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优化教学总体成效的过程。
(二)特点1.理论性2.系统性3.差异性4.层次性5.预期性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一)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5个主要环节:前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设计教学评价,如图所示:(二)教学设计的流程三、学习需求分析(一)前期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1)看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学科课程标准总体教学目标达成中的作用如何。
(2)看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的一般发展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2.学习者特征分析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分析。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确立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三)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等要素的总体考虑。
(四)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教学媒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设计教学评价1.重要性: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更是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之一。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核心讲义(初中生物课程内容概述)
第3章初中生物课程内容概述3.1 考纲解读1.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2 核心讲义一、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生物课标》)中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即生物学是科学课程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课程。
科学不仅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它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一些特殊途径和方法。
由于有了这些对生命世界准确提出问题及获取较为可靠答案的方法,如观察、提出问题、定量化、求证和思考等,人类对自身和环境的认识日益深入、全面,也更加可靠。
生物科学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还要体现它的科学方法和科学途径。
(二)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二,即生物学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科学和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将科学和技术比作“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
在当今世界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充分表现了这些特点。
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加强生物技术,这也是我国生物学课程在进入21世纪后的显著变化之一。
二、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学生初中生物学课程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1.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面向全体学生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何地、是否有残疾,也不管他们对生命科学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进一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1)“教育就是服务”。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核心讲义(教学策略和资源的选择)
第7章教学策略和资源的选择7.1 考纲解读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合理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7.2 核心讲义一、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一)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从上述关于教学策略的概念可以看出,教学策略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它的外延比教学方法宽泛,层次比教学方法高。
1.针对性:生物课堂教学必须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程序进行合理设计,突出策略的针对性。
2.灵活性:教学策略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灵活地确定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3.多样性:教学策略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聚合体,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效果有好坏差异。
4.协调性:教学策略是以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为载体的,教学策略必须依据这些因素进行调整和监控,保证教学有效地进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类型及案例1.学生自主式教学策略(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
(2)不同角度理解①从学习的维度看: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对学习的各个维度做出选择、控制和调节的一种学习方式。
②从学习的过程看: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自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营造学习环境、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
2.教师主导式教学策略教师主导式教学策略是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3.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1)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是教师给学生制定教学目标,但是学习内容往往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通常采取的是探究教学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高中生物教学理论概述核心讲义(圣
第4章高中生物教学理论概述4.1考纲解读1.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2.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3.掌握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4.2核心讲义一、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一)行为主义和认识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学习理论: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者注重对学习的实验研究,试图从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中找到学习的规律,然后指导教学活动。
(1)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或称联结说或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即学习是通过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而逐渐完成的,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三条学习规律:①准备律②效果律③练习律(2)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也是有机体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同于桑代克的是,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在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①华生认为心理学家应主要关注行为,而不是心和意识,他主张一切行为都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将本能对刺激做出的零散的、无组织的、无条件的反应,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应,即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
②华生提出的学习规律有频因律和近因律。
a.频因律: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就越多,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b.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之前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4)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①学习是按照“刺激—反应—强化”的程序进行的。
2019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资料
2019年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必修+选修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编排与呈现教科书的基本标准:(1)选取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反映生物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
(2)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嘘声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3)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第一节导入技能掌握目的作用: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达到什么程度。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核心讲义(教学过程设计概述)【圣才】
第8章教学过程设计概述8.1 考纲解读1.合理安排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2.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3.分析并评价教学案例。
8.2 核心讲义一、合理安排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作为课堂设计者——教师,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部分。
(一)导入导入即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又随时出现在讲课的过程之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不断导入的工作状态之中。
1.开门见山一种简单的直接切入主题的方法,给高年级学生上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学生非常关注的课题用此法导入最为适合。
2.以旧拓新通常教师对学生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出新问题。
3.置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进行导入。
4.借助生活中的事例生活中有不少的现象,学生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不能理解它的原理。
如果能从理论上解释清楚这些现象,则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展开环节的设计要重视以下几点:1.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活动。
3.要根据教学目标的性质设计相应的展开活动。
4.一节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灵活多样,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结束的技巧1.总结性结束(1)内涵: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为目的的结束。
(2)主要包括①对本课知识内容要点进行概括性的说明。
②通过课堂作业所学的知识。
2.开放性结束(1)内涵:在课程结束时,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引起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或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主要包括①提出需要应用本课知识解决未知事物的思考题或课外实验。
②引导学生对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下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这需要抓住前后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所学知识与学生身边事物的联系。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一)生物教学过程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完成的。
在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中,应该整体设计教学流程,按照最优化的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进程。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大纲【圣才出品】
第1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大纲一、考试目标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能用其指导初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教学设计1.学习需求分析(1)分析学习者分析初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点,如年龄特点、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核心讲义(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与基础知识)
第1章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与基础知识1.1 考纲解读1.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
1.2 核心讲义一、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一)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为描述生物学阶段,取得的成就主要有:1.动植物分类及“双名法”的提出(1)分类20世纪前,瑞典博物学家林耐采用阶梯等级分类法,将自然界分为“三界”,即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
以下依次是纲、目、属、种,实现了分类范畴的统一。
①植物:他以种为分类的最小单位,再根据花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分成属,并以雌蕊的数目决定某一植物应归的目,以雄蕊的数目确立应归入的纲,另总括隐花植物为一纲,构成所谓“林氏24纲”。
②动物:分为6个纲,即哺乳纲、鸟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
(2)“双名法”林耐早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的种》和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已初步建立了对生物的“双名制命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形式)构成生物某一物种的名称。
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二者组成一个学名,后面还附有定名人的姓名。
2.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植物细胞,提出细胞的概念,为从细胞水平研究生物奠定了基础。
3.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原虫和细菌,他从桶底的积水、胡椒水以及口腔、齿石、有机腐败物中均发现有微生物,并画出了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的微生物。
4.细胞学说的建立(1)创立:19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2)研究成果要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中产生。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水平》(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 生物学科知识与水平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注重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水平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能用其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水平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生物学科知识1.掌握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注重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使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生物学教学知识1. 理解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高中生物学课程3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 了解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表现形式。
3. 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 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 掌握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生物学教学设计1.学习需求分析(1)分析学习者l 分析高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征,如年龄特征、整体知识水平、水平水平等。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复习全书-中生物课程内容概述核心讲义(圣才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第3章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概述3.1考纲解读1.理解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3.了解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4.熟悉高中生物学课程3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
3.2核心讲义一、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1.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3.生物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科学和技术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科学原理会转化为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又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2.面向全体学生《生物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生物课标》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教资高中生物笔试真题及答案
教资高中生物笔试真题及答案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全套资料【复习全书+历年真题+题库】内容简介本书是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科目的复习全书,参考多本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材和相关考试复习资料精心编写而成,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核心讲义。
遵循《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的考察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考试辅导教材及复习资料,整理核心知识考点,全面讲解考试重点难点内容,帮助学员巩固知识,梳理逻辑,轻松应考。
第二部分为历年真题及详解。
精选历年考试真题,均提供详细答案解析。
学员可以熟悉真题的考试特点,巩固知识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
每章根据最新大纲的要求及相关教材,精心选编了典型常考习题,并提供详解。
内容节选1.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 。
A.无脊柱动物和脊柱动物B.爬行动物和鸟类C.鸟类和哺乳动物D.两栖类和鸟类[答案] B[解析]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动物的许多特点;而始祖驭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已经具有羽毛,能够飞翔,并且掌骨和腕骨有了愈合。
因此,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过渡类型。
2.() 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A.减少生物的种类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增加生物的种类D.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少, 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3.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
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答案] C[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能减弱温室效应;外,植物的根能固着土壤,涵蓄水源,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行业对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科目,它不仅考察了考生对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察了考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知识》科目的主要内容和应对策略。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知识》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以及生物进化、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知识与技能:考生需要掌握生物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了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生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过程,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教育教学评价: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知识》考察的内容非常广泛,考生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明确每个部分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将各个知识点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知识》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考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可以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做真题是备考的重要环节之一。
考生可以通过做真题了解考试的形式和难度,熟悉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和考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备考方向和重点。
同时,考生还可以通过做真题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近年来,教育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和改革,考生需要这些热点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例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
这些热点问题不仅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核心讲义-第一章至第二章(圣才出品)
模块二核心讲义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第1章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与基础知识1.1考纲解读1.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
1.2核心讲义一、生物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一)细胞学说的创立1.早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虎克就首先提出“细胞”这一名称。
2.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30年代末,主要贡献者为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1)1838年,施莱登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写了《论植物的发生》一文,提出了植物构造学说。
(2)1839年,施旺把施莱登的观点推广到整个生物界,他在该年发表的《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相似性的显微镜研究》一文中,用大量资料表明,动植物有机体的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它们的一切组织都是由细胞发展而来的,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3.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雷马克和瑞士的克里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表明:卵子和精子原来都是简单的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本身可以复制,这个复制过程称为细胞分裂;胚胎发育过程,就是细胞分裂过程。
4.1855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把“细胞是由细胞分裂形成的”概括为“细胞来自细胞”。
(二)达尔文与进化论1.达尔文的成功与其参与“贝格尔”号的考察活动息息相关。
2.在充分的研究后,达尔文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
其基本观点是:(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变异的基本原因是生活条件的改变。
(3)通过人工培育可以产生新种。
(4)相似的生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一切生物的最终起源是单一的。
(5)在自然界中,生物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产生的,自然选择又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6)达尔文还认为,生物不仅有变异,而且有遗传,它不仅保证种的繁衍,而且保证把有利的变异传给后代。
教师资格-生物学科(初中)-精讲班-第二部分-第三章(57-60讲)
教师资格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精讲班授课教师:何灿一、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具体到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实现如下几点:(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获得知识或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学习方法是指具体的办法。
学习方式则还包括更加宏观的学习态度、习惯、意识、品质等心理因素。
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接受学习、发现(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学习。
1.接受学习是通过阅读、倾听与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2.发现学习是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
3.体验学习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三、教学原则生物学科教学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描述性,生物学教学特别强调五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的类型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前概念:用来解释概念的概念。
一个概念建立在另一个概念之上,那么“另一个概念”就是前概念。
(2)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种概念)相对,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大的概念。
(3)平行概念:指的是两个概念处于同一位置,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就是平行概念。
三、概念固的特征1.概念图中的概念通常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2.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3.概念图中包含着许多具体事例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三、概念固的绘制步骤与规范1.概念图的绘制步骤(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学习绘制概念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
第3章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概述
3.1考纲解读
1.理解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3.了解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4.熟悉高中生物学课程3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
3.2核心讲义
一、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1.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3.生物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科学和技术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科学原理会转化为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又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2.面向全体学生
《生物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生物课标》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二、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设计
1.高中生物课程模块的划分及学分安排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
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2.必修模块及选修模块的设计思路
(1)必修模块: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2)选修模块: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二)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
1.“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
(1)生物1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
(2)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3)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
(1)生物2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
(2)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3.“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
(1)生物3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2)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选修1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搜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5.“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
选修2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6.“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
选修3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对课程目标的解析
1.知识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5)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能力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3)初步学会以下科学探究能力:
①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②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③实施实验方案,搜集证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
④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三)课程目标的实施
1.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1)最高层次的目标: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