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导学案(带答案)
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导学案
《赤壁之战》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审核人:制作时间: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济”“吊”“比”“举”等文言实词,归纳“于”“而”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归纳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学习过程: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大声诵读一、二段,正音断句;尝试翻译课文,整体理解文意;请用黑色笔将课下注释搬入课文中;将不理解的文言词语用红笔圈出来。
2.借助古汉语词典,解决课文中不理解的文言词语。
3.写下自己不能解决的文言现象和其他阅读困惑。
预习案——再读文本·深入预习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夏县(今属山西)人。
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幼年有“破缸救儿”的故事。
20岁中进士,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敢于直谏,提出不少好的建议,但大部分未被采纳。
生活俭朴,好学不倦。
神宗时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王安石变法,他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竭力反对。
神宗授旗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受,退居洛阳,继续编书,书成呈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为相8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著作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1019- 1086)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二)惊心动魄的背景: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这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35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赤壁之战导学案(带答案)
赤壁之战导学案(带答案)萃英中学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赤壁之战编写人景志萍审核人高二语文班级姓名编号 4【学习目标】1、熟悉文本,了解人物性格,领略《赤壁之战》人物塑造的技巧3.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学习重点】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把握人物的特点性格【课内检测案提升】一、子音枭()雄芟()夷王室之胄()强弩()鲁缟()旌麾()刘琮()束手奄()有累()官番()阳一蹶()不振斫()案邂()逅羸()兵烟炎张()天二、(一)、一般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 )8 肃宣权旨( )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近者奉辞伐罪( )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二))多义实词1、卒: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
五万兵难卒合。
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权抚其背曰。
()5、治:同心一意,共治曹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6、足:岂足托乎()兵精足用()7、次:引次江北()余船以次俱进()8、数:统兵数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9、烈:兼仗父兄之烈()火烈风猛()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不足与图大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备用肃计()12、难:今操芟夷大难()五万兵难卒合()13、略:略已平矣()助画方略()14、方:操军方连船舰()地方百里()15济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舟共济 ( )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三)一般虚词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四)多义虚词1、以:权以示群下()蒙冲斗舰以千数()挟天子以征四方()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余船以次俱进( )2、为:今为君计()为操后患()安能复为之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3、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 4、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骑乃得过()乃罢会()5、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五、指出下列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9.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10.田横,齐之壮士耳. 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14.豫州虽败于长坂.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6.操军破,必北还. 17.曹公,豺虎也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19卿欲何言. 20.何以言之.21.交游士林. 22.欲安所归乎.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24.裹以帷幕. 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6.荆州之民附操者. 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六、古今异义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1中国:中原地区七.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思考一、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二、孙刘为什么会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参考答案字音、枭(xiāo)雄芟(shān)夷王室之胄(zhòu)强弩(nǔ)鲁缟(gǎo)旌麾(huī)刘琮(cóng)束手奄(yǎn)有累(lěi)官番(pó)阳一蹶(jué)不振斫(zhuó)案邂(xiè)逅羸(léi)兵烟炎张(zhàng)天巩固练习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一般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2.二子不协(和睦)3.与操有隙(嫌怨)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7.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8 肃宣权旨(传达)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有交情)10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 11.权以示群下(给-----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 13.不复料其虚实(估计)14今以实校之(核对)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二))多义实词1、卒:鲁肃闻刘表卒。
语文六年级上语文S版28《赤壁之战》导学案(第二课时)
28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学习什么1、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2.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体验学习
一、默读课文,品读故事中的人物
(一)吴国是如何以少胜多的?请找一找,画一画,读读。
(二)有利的天气。
1.火攻之计能得以实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文中几次写到东南风?
2.文中为什么多次写东南风?假如没有东南风,会怎样?
(三)有利的地理条件。
1.你体会出了曹军哪些不利条件?
(四)对曹操性格的正确把握。
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1.从文中找出句段仔细读读。
2.交流讨论,认识人物形象。
3.从曹操的表现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周
瑜、黄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4.小结。
(1)赤壁之战中,周瑜能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认真分
析,利用天时地利,巧妙地扬长避短,使弱势转为
优势,因而能以少胜多,战胜曹军。
曹操自恃兵多
将广,小看东吴,轻敌自傲,不可一世,认为拿下
东吴如囊中之物。
更致命的是采取了错误的措施
——连船,因而得到了惨败的下场。
(2)我们可以用哪三个成语来概括?谁能上来把它写出
来?
学习小结读三国故事,准备召开故事会。
五年级《赤壁之战》导学案(1)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课题《赤壁之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生字词,掌握“巡哨、天助我也、士卒、巡哨、决雌雄、弓弦、漫天彻地”等词语。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情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赤壁之战的几个阶段,了解时代背景,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预习自学】(课前自学,如有疑惑,在自己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流)1、故事背景:东汉末期,群雄分争,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占据了中原大片江山。
其中操的势力最为强大。
曹操借东汉汉献帝之名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操以平定中原为借口,率80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歼灭孙权、刘备两方势力。
赤壁之战就是南北双方在赤壁进行。
2、初读课文:朗读课文,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标上问号,通过互相讨论读懂文章意思,多朗读几遍,感受当时场景,理解文章大意。
3、通过查资料,讨论,联系上下文意思等方法,写出下列生字词的含义:巡哨:利刃:倘有:弓弦:士卒:决雌雄:4、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和好词好句,将画出的字词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并会组词造句。
5、自读文章,理解大意:通读文章,想想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把他们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起因:经过:结果:【讨论合作】(课前预写,上课后讨论出比较一致的答案,以备展示)1、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2、读课文,请你当一回军事观察家,分析一下当前双方的形势曹操军队东吴军队士兵数量:士兵来源:弥补措施:战争结果:3、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你在做一回军事评论家,分析出东吴克敌制胜的原因。
【展示提升】(同学们要充满自信,敢说、敢疑、敢问)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各小组依次展示,同学们要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当堂达标】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离弦[xián xuán ]的箭倘有诈谋[shǎng tǎng] 拈弓搭箭[niān zhān]鏖兵[lùáo] 无心应[ yīnɡyìnɡ]战和甲堕江[duòzhuì]2.多音字组词。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克谐:能够成功2、致殷勤:表达,恳切慰问3、横行:称霸天下4、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
5、邂逅:一旦,万一6、地方:土地方圆7、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拜。
8、初一:刚开始9、形成:形势形成 10、束手:投降 11、别:另外 12、资:凭借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4、咸:皆,都 15、比:等到16、蹶: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17、辞伐:命令,讨伐18、辞:名义,借口,理由 19迎:投降 20、逆:迎击二、一次多义足 1、充足 2、值得 3、足够 4、器物的脚 5、值得 6、值得事 1、事业 2、用事者,掌权的人 3、大事 4、侍奉方 1、方圆 2、正,正在 3、策略,方法 4、将要 5、方向,方位 6、正,正在卒 1、死 2、通“猝”次 1、驻扎 2、次序,顺序 3、次第:转眼乃 1、是 2、于是,就 3、才 4、甚至 5、竟然,却 6、于是,就 7、才 8、竟然,却三、翻译句子。
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
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
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
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我的注意已经定了。
”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
”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LOGO
6.而 ①若据而有之 ③备必喜而从命 承接,占据并拥有
②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④事急而不断
因果
修饰
转折,却
Page 27
LOGO
7.其 ①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代前所说之事,代词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③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那里,代荆州之地
代刘邦
④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介词,被
⑾今为君计
⑿为汉家除残去秽
介词,替
介词,替
⒀请为将军筹之
⒁不足为外人道也 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介词,替
介词,对,向,跟 介词,对,向,跟
Page 24
LOGO
5.以 ①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介词,凭,靠
②动以朝廷为辞 ④先以书遗操
⑤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⑥今以实校之
助词,相当于“的”。
代词,此处代指“曹操”。
③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取独
Page 20
LOGO
2.乃
①此乃天也 是”。 副词,判断语气,相当于“就 副词,表强调,甚至。 副词,于是,就。 才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③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④乃罢会 ⑤骑乃得过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古:土地方圆 今: 地方.地区
Page 6
LOGO
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丈夫的配偶
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古:万一 一旦 今:偶尔遇见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 古:面北朝拜 今:北面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他实际上 今:表话题转换
Page 7
LOGO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9《赤壁之战》导学案1
《赤壁之战》教案问题导学1.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3.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自主探究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法导析1.重点突出,使文章详略得当。
详写战前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三方矛盾的焦点在孙权“战”与“降”的决策,所以对东吴写得多,曹操只是侧面略及而已。
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策略。
2.以对话展开情节并使人物个性化。
同是劝孙权,鲁肃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表现出对主人的忠诚;诸葛亮善于辞令,讲求语言的艺术效果;周瑜则是斩钉截铁,直言快语,对孙权表示一片坦诚。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皆由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处境所决定。
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个性化,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谈话来表现的。
这样做既使情节简练,又鲜明地展示了谈话人的性格特征,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这就交代了双方驻兵的地理位置,为后文周瑜火烧曹营埋下了伏笔。
曹军把船连起来,是曹操克服不习水战的措施,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使周瑜有机可乘。
这又为下文周瑜“火攻”作了铺垫。
这样,不仅使文章曲折生动,结构严密,而且使人读起来感觉有趣、有味,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请你用精练和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一个片段,来展示说话人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司马光是宋朝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告自己,切莫贪睡。
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赤壁》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24《赤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3、背诵并默写古诗【精读文本】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预习导学】1、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时期,、联军于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军队,奠定三国鼎立根底的著名战役。
3、诗人杜牧:杜牧,代诗人,字,号,人称“小杜〞,和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那么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史载杜牧胸怀大志,知军事、好议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
4、杜牧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天阶夜色凉如水,。
〔《秋夕》〕南朝四百八十寺,。
〔《江南春》〕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一骑红尘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学习研讨】5、学习怀古咏史诗的赏析方法:〔1〕、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2〕、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3〕、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6、按照上述方法再读品味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这里的“东风〞和“二乔〞仅仅是自然界的东风和东吴的两位美女吗?〔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学习】7、比较阅读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杜牧的《赤壁》与胡曾的《咏史·赤壁》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8、比较阅读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28 赤壁之战 导学案
28 赤壁之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
⒈板书课题。
⒉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①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②交战的双方是哪些人。
导语: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⒈自由朗读课文。
⒉讨论交流:⑴《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来比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
⑵朗读时要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有什么方法?(学生交流)——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
——对朗读困难的句子要多练习几遍。
——在读人物的话语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声调。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导学案
《赤壁之战》学案——何俊玲教师寄语:学习目标:1、熟练读记“幔、聘、堕、巡哨、决雌雄、漫天彻地”等字词。
2、熟读课文,复述赤壁之战的经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培养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及生动场面。
学习过程:一、背景简介,故事开讲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
针对曹军弱点,在黄盖的建议下,周瑜决定实施火攻。
二、检查预习,牛刀小试1、填空:《赤壁之战》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作者是朝。
2、选择正确读音:献首来降(xiáng jiàng)穿绛红者(jiāng jiàng)簇(cùzú) 聘(pìng pìn) 弦(xuán xián)3、词语解释:决雌雄:漫天彻地:三、初读课文,了解情节自主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果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2、把赤壁之战这一故事讲给同学听,注意其中的生动场面噢。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回忆故事情节,“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试着仿照例子完成下图:周瑜火攻曹操(三万兵)(八十万兵)黄盖假降喜接降书↓↓周瑜:曹操:黄盖:2、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神情动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读读文中描写曹操神情动态的语句,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五、拓展阅读,品味名著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节选)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
高一语文《赤壁之战》导学案
设计者:陈情审订者:全体教师
备课时间: 星期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梳理词语句式,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地利扬长避短。
14何以言之
以上为()句
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6荆州之民附操者
17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1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以上为( )句
19裹以帷幕
以上为( )句
四、拓展练习:
1、选择解释全对的一项:
A莫用众人之议也 采纳B如其克谐 能够
兵精足用物资 今为君计计谋
C行将为人所并 将要D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
21五万兵难卒合22便还就孤
23将兵与备并力逆操24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25诈云欲降26中江举帆
27余船以次俱进28去北军二里余
29顷之,烟火张天30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31雷鼓大震32北军大坏
3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34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问题设计】
7、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8.重点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
文登新一中高一语文《赤壁之战》导学案第三课时
5旌麾南指6乘犊车,从吏卒
7甚失孤望8英雄乐业
9为汉家除残去秽10可烧而走也
二、一词多义
乃:若事不济,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别图之,以济大事
权以示群下蒙冲斗舰
乃以千数
盖以十舰最著前
余船以次俱进
将军以神武雄才
之:此帝王之资也
语文六年级上语文S版28《赤壁之战》导学案(第一课时)
语文六年级上语文S版28《赤壁之战》导学案(第一课时)
28 赤壁之战 (第一课时)
1、会认“幔”等6个字,会写“巡”等10个字,
学习什么 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难点 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
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体验学习
一、聊聊课题,记下疑问。
(小组讨论)
记下讨论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思考:《赤壁之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讨论交流,汇报读书收获。
1.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通过读书自己知道了什么?还
有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
2、.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生字新词的。
4.理解重点词语。
5.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聊聊三国里你所知道的故事:。
赤壁之战.导学案doc
《赤壁之战》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容和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对文本中的词句的把握。
2、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教学重点:词句的把握、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容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容。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感知案1、请同学准备根据自己的听闻说说赤壁之战故事。
2、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要求学生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课探究案一、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听闻说说赤壁之战故事。
二、研习课文1、问: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要求学生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在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亮策动联盟。
——详写1、鲁肃说权(献计)2. 、鲁肃说备联吴抗3、诸亮说权联抗第二部分: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劝说下,权坚定抗的决心。
——详写4、东吴主战、主、降两派说权5、周瑜一说权6、周瑜二说权第三部分:——略写7、8、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2、是谁最先提出联抗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明确:是权的谋士鲁肃。
他首先分析荆州的地位,分析了荆州之重要,又符合权南面称孤的心意。
鲁肃此话,从侧面揭示了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性质,成为全文提纲挈领之笔。
鲁肃接着分析了各派的情况:①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②备与操有仇恨,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这种形势,当然对权有利。
3、鲁肃劝说权采取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与备、表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操,这样做的结果是“天下可定也”。
文言文复习导学案三赤壁之战
文言文复习导学案三《赤壁之战》教师寄语:战争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实不只是战争,学习上也是如此,新学期已经拉开了帷幕,你知己么?你又知彼么?【复习要求】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要求1、在原文上写出带框字的意思,在文后空白处翻译划线的句子。
2、梳理出文中虚词“以”“乃”字的用法和意义,实词“治”在语境的意义。
3、梳理出文中的被动句并进行分类,梳理出定语后置句①初,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而琮已降,备南走,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②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一、将加框字的意思写在原文上二、翻译下列句子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导学案
课题:第四单元第八课《赤壁之战》【学习目标】(本篇为高中文言文的重中之重,知识点多,考查频率高,相信你一定能用耐心和细心把他攻克!)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卒、治、事、次、略等的含义2、理解重点文言虚词之、以、而、者等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掌握被动句式4、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重点】1、常用文言词。
2、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司马光(公元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2、人物生卒年份大战时的年龄曹操155-220 54刘备161-222 48孙权181-251 28诸葛亮181-234 28周瑜175-210 34鲁肃172-217 37【学习内容】(一)常用文言词。
次:①临时驻扎。
例:引次江北。
②次序。
例:余船以次俱进。
当:①抵挡。
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②应当。
例:当横行天下。
③会。
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方:①方法、计谋。
例:助画方略。
②将要。
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③刚。
例:操军方连船舰。
④方面、地区。
例:挟天子以征四方。
⑤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
例:地方数千里。
计:①出计、谋划。
例:今为君计。
②计谋。
例:备用肃计。
将:①将领。
例:命猛将统兵数万。
②统帅、带领。
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高一语文导学案赤壁之战
高一语文导学案:赤壁之战引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它是以中国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联军对抗曹操领导的东汉政权的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以其战术的巧妙和军事策略的智慧而闻名。
本导学案将讨论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第一部分:战前准备1. 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中国分为三个国家:魏、蜀、吴。
曹操统治魏国,刘备统治蜀国,孙权统治吴国。
曹操向南扩张,意图统一整个中国。
2. 切尔赫特之战:切尔赫特之战是赤壁之战前的一场重要战役。
刘备请孙权出兵抵抗曹操的进攻。
虽然这场战役刘备和孙权没有获胜,但曹操在南方的扩张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第二部分:赤壁之战的起因1. 蜀吴联军的形成:刘备和孙权见到曹操的威胁,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他们达成共识,选择好一个战略位置,并开始准备战争。
2. 火攻之策:周瑜、陆逊等军事领导者提出了火攻的计策。
他们希望利用江水、火焰和风向的因素来损害曹操的舰队和士兵。
第三部分:赤壁之战的经过1. 新野之战: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刘备统治下的蜀国。
刘备采取稳守策略,使曹操无功而返。
2. 准备战略:赤壁之战前,刘备和孙权密谋,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
他们决定利用火攻对抗曹操的舰队。
3. 战争爆发:赤壁之战开始,曹操率领数万大军进攻蜀国和吴国的联军。
而联军则利用火攻之计烧毁曹操的船只,造成了曹军的混乱。
4. 风雪之夜:由于联军的火攻计谋成功,曹操被迫退却。
在返回北方的路上,曹操的部队受到了寒冷和风雪的袭击,造成了巨大伤亡。
第四部分:赤壁之战的影响1. 曹操势力受挫: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的南方野心受到了重创。
他的军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对南方的扩张计划受到阻碍。
2. 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加强了彼此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日后的孙刘联盟。
3. 文学与艺术:赤壁之战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题材之一。
赤壁之战的故事被后世许多文学家、诗人和艺术家创作成戏剧、诗歌和绘画等作品。
结论: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英中学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赤壁之战编写人景志萍审核人高二语文班级姓名编号 4【学习目标】1、熟悉文本,了解人物性格,领略《赤壁之战》人物塑造的技巧3.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学习重点】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把握人物的特点性格【课内检测案提升】一、子音枭()雄芟()夷王室之胄()强弩()鲁缟()旌麾()刘琮()束手奄()有累()官番()阳一蹶()不振斫()案邂()逅羸()兵烟炎张()天二、(一)、一般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 )8 肃宣权旨( )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近者奉辞伐罪( )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二))多义实词1、卒: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
五万兵难卒合。
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权抚其背曰。
()5、治:同心一意,共治曹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6、足:岂足托乎()兵精足用()7、次:引次江北()余船以次俱进()8、数:统兵数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9、烈:兼仗父兄之烈()火烈风猛()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不足与图大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备用肃计()12、难:今操芟夷大难()五万兵难卒合()13、略:略已平矣()助画方略()14、方:操军方连船舰()地方百里()15济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舟共济 ( )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三)一般虚词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四)多义虚词1、以:权以示群下()蒙冲斗舰以千数()挟天子以征四方()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余船以次俱进( )2、为:今为君计()为操后患()安能复为之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3、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 4、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骑乃得过()乃罢会()5、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五、指出下列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9.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10.田横,齐之壮士耳. 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14.豫州虽败于长坂.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6.操军破,必北还. 17.曹公,豺虎也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19卿欲何言. 20.何以言之.21.交游士林. 22.欲安所归乎.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24.裹以帷幕. 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6.荆州之民附操者. 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六、古今异义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1中国:中原地区七.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思考一、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二、孙刘为什么会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参考答案字音、枭(xiāo)雄芟(shān)夷王室之胄(zhòu)强弩(nǔ)鲁缟(gǎo)旌麾(huī)刘琮(cóng)束手奄(yǎn)有累(lěi)官番(pó)阳一蹶(jué)不振斫(zhuó)案邂(xiè)逅羸(léi)兵烟炎张(zhàng)天巩固练习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一般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2.二子不协(和睦)3.与操有隙(嫌怨)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7.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8 肃宣权旨(传达)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有交情)10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 11.权以示群下(给-----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 13.不复料其虚实(估计)14今以实校之(核对)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二))多义实词1、卒:鲁肃闻刘表卒。
(死亡动词)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名词)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副词)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读书人)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士兵)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打算、想)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抚慰、安抚)权抚其背曰。
(抚摩)5、治: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今治水军八十万众(率领)6、足:岂足托乎(值得,动词)兵精足用(充足,动词)7、次:引次江北(驻扎,停驻,动词)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名词)8、数:统兵数万(数词,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动词)9、烈: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名词)火烈风猛(大,形容词)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为……服务)不足与图大事(事业)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事情、事物)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考虑、打算,动词)备用肃计(计策、谋略,名词)12、难:今操芟夷大难(灾难、患难)五万兵难卒合(困难)13、略:略已平矣(大致)助画方略(策略)14、方:操军方连船舰(方才,副词)地方百里(方圆,名词)15济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成)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同舟共济 (过河,渡)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接济帮助)(三)一般虚词1.比至南郡(等到)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 :3.向察众人之议(刚才)4.累官故不失州郡(仍然)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6.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 (四)多义虚词2、以:权以示群下(介词,把)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挟天子以征四方(顺承连词)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连词,来)余船以次俱进(按照)3、为:今为君计(替,介词)为操后患(是,动词)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语气词,同义复用,如果)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那) 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我,自己) 5、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动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竟, 副词)骑乃得过(才副词)乃罢会(于是连词)6、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在介词)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跟介词)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介词)五、指出下列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2.我,子瑜友也(判断)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4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5.行将为人所并.(被动)6.我,子瑜友也.(判断)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判断)(省略)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9.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省略)10.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判断)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判断)14.豫州虽败于长坂.(状语后置)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语后置)16.操军破,必北还.(被动)17.曹公,豺虎也(.判断)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定语后置) 19卿欲何言.(宾语前置)20.何以言之.(宾语前置)21.交游(于)士林.(省略)22.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判断)24.裹以帷幕.(状语后置)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26.荆州之民附操者.(定后)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六、古今异义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古:恳切慰问今:热情周到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中原地区今:中国大陆及台港澳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古:态势形成今:形成、造成4、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古:土地方圆今:地方、地区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丈夫的配偶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万一今:偶尔遇见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古:面北朝拜今:北面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他实际上今:表话题转换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不超过今:表转折关系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刚刚一今:表年级或日期11中国:中原地区,当时曹操占据的地方,跟现代汉语里称我们的国家为“中国”意思不同。
七.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
思考一、参考:1、鲁肃:鲁肃是思度弘远的伐谋和伐交高手,而伐谋和伐交均是战争中的上上策。
正是由于他的审时度事,及时地向孙权出谋献策,才使得东吴由最被动的局面逐渐取得有利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