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

合集下载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诗经成语典故

诗经成语典故

诗经成语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成语典故》《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许多古代诗人的佳作。

这些古诗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高峰,也源远流长,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深远。

其中许多诗句和成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了古代智慧和精神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一些成语典故,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第一章:《风》中的成语典故《诗经》中的《风》部分是最早的诗歌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其中有一首名为《关雎》的诗,作者不详,描写了一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河边哭泣,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思念和切望。

其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意指“思念之情,执着不舍”,成为了后世描述爱情之深沉的成语。

《诗经》中的《雅》部分是宫廷歌舞的集合,以其华丽、优美的语言风格而闻名。

其中有一首名为《鹤鸣》的诗,作者不详,描写了人们在清晨听到鸟鸣的幸福和愉悦。

诗中有“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的一句,意指“家庭和睦、幸福美满”,成为了后世形容家庭和乐的成语。

《诗经》中的《颂》部分是歌颂和祝福君王的诗歌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君王的敬重和赞美。

其中有一首名为《周颂》的诗,作者不详,歌颂了周文王的仁德和风范。

诗中有“上帝不如周”一句,意指“君主贤明,培塑天下治世”,成为了后世形容君主贤明的成语。

第二篇示例:诗经成语是指源自《诗经》的成语或典故,这些成语或典故不仅包含丰富的意义,还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形成于周代初期,内容广泛,涵盖了社会、政治、人生、爱情等多方面的主题。

其中的成语或典故被后人广泛引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成语:1、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这句成语出自《国风·齐风·南山有台》篇,原文是“牡丹之下死,做鬼也风流”,意为哪怕死在牡丹花下,也要做一个风流的鬼。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提高我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诗经成语典故

诗经成语典故

诗经成语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其中不仅有许多优美的诗歌,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其中的成语和典故更是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与诗经相关的一些成语和典故。

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飘飘兮若流风”,这是出自《关雎》的一句诗,也成为了后来意味着飘逸自由的成语。

“飘飘兮若流风”形容人的心灵或者境界飘逸不羁,自由如风。

这句诗也让人们联想到了优美的飘逸之感,感受到自然之美。

然后,就要提到“有狐狸者,甘其食”,这是出自《国风·周南·卷耳》的一句诗。

后来成语“有狐狸者,甘其食”形容做事讲究相同的,情投意合,志同道合。

也有人把这句话解读为趋利避害,重情守信。

无论怎样解读,这句话都是源于诗经,传承了古人的智慧。

再来说一下“金玉良言”,这是出自《国风·周南·卷耳》的一句诗。

后来成语“金玉良言”形容说的话非常好听,值得倾听和珍惜。

金和玉在古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良言如金玉一样珍贵,给人以启迪和帮助。

这句话既是对诗经的致敬,也传达了一种思想情感。

还有“如蟄龙,如蜑鳷”,这是出自《国风·秦风·无衣》的一句诗。

后来成语“如蟄龙,如蜑鳷”形容人或事物隐藏起来,像蛰伏的龙、蜑鳷一样,藏在深处等待时机。

这句话让人们联想到自然界的奥妙变化,也是对人生智慧的诠释。

再来说说“并日而食”,这是出自《国风·周南·卷耳》的一句诗。

后来成语“并日而食”形容两人同处一屋,同一户外就餐。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和睦相处的含义,也让人们明白了共同生活的重要性。

还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出自《国风·周南·蒹葭》的一句诗。

后来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形容兄弟之间发生矛盾,但外人欺侮时,兄弟团结一致共同抵抗。

这句话让人们明白了家庭和睦团结的重要性,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启示。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甘棠遗爱】【召公棠】释义《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郑玄笺:“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

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又《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紂,封召公於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后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以“召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宋梅尧臣《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宋洪适《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诗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唐·刘商送元使君自楚移越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唐·白居易别州民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唐·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唐·许浑听歌鹧鸪辞(并序)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唐·罗隐商于驿楼东望有感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唐·杜牧陕州醉赠裴四同年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唐·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无复甘棠在,空余蔓草深。

唐·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唐·孟浩然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唐·刘长卿哭陈歙州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唐·刘禹锡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诗经里的故事

诗经里的故事

诗经里的故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周朝早期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包含了丰富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或讴歌了英雄豪杰,或抒发了爱情之苦,或描绘了社会百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经里的一些经典故事。

《关雎》。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它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

故事中,一个名叫子衿的女子深爱着一个名叫子由的男子,她用自己的心情来比喻自己的爱情,“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这句话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期盼。

而子由却并不珍惜这份爱情,最终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分离和伤感。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定,以及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复杂性。

《采蘩》。

《采蘩》是《诗经》中的一篇赞美诗,它讲述了一个叫做蘩的女子的故事。

蘩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在家里勤劳地耕种庄稼,同时又照顾着年迈的父母。

她的美德感动了当地的人们,他们纷纷前来帮助她收获庄稼。

最终,蘩嫁给了一个有德行的男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德能够感动人心,也能够换来幸福和美满的生活。

《蒹葭》。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抒情诗,它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故事。

故事中,女子用蒹葭这种植物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她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心情悲伤而又无奈。

这个故事表达了古代女子对亲人的深情思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和珍惜。

《桃夭》。

《桃夭》是《诗经》中的一篇抒情诗,它描绘了一个少女思念心上人的故事。

故事中,少女用桃树来比喻自己的心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她思念着心上人,心情愁苦而又无法释怀。

这个故事表达了古代少女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诗经中的故事丰富多彩,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感受那些古老而又真挚的故事,感受那些古代人们的情感和生活。

诗经里小故事大全

诗经里小故事大全

诗经里小故事大全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更是反映古代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诗经》中的小故事包括了爱情、友情、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主题。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就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深情和渴望。

另外,《诗经》中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关于家庭的描写,如《小雅·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讲述了一个女子采薇的故事,表现了对家庭的依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除此之外,《诗经》中还有很多描写友情和社会的小故事,如《小雅·车辚辚》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父母妻子,何处觅?留灯半卷笙箫。

”讲述了一个战士离家出征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对家庭和友情的破坏。

《诗经》里的小故事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反映古代人民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久地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中。

诗经中的成语典故

诗经中的成语典故

诗经中的成语典故1、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

出自《诗.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窈窕淑女:指文静、姣美的女子。

出自《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凤凰于飞:凰,亦作"皇"。

用以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亦用为祝人婚姻美满之辞。

出自《诗.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翔[ hui ]翔其羽。

"4、琴瑟之好:比喻夫妻間感情十分和出自《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5、同仇敌忾:意思是共同一致对敌人无比仇恨和愤怒。

出自《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6、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出自《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鸠占鹊巢:同"鸠居鹊巢"。

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出自《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8、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

出自《诗.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9、夙夜匪懈:亦作"夙夜不解"。

形容日夜辛劳,勤奋不懈。

出自《诗.大雅.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10、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自《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诗经成语典故

诗经成语典故

诗经成语典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收录了许多古代的诗歌和歌谣。

其中的一些成语和典故至今在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1.金玉良言: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中的“无衣之言,何以告人?”意为贵重的、宝贵的言论或劝告。

2.千金一笑: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意为美丽的笑容胜过千金。

3.花好月圆: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形容景色美好、团圆的时刻。

4.窈窕淑女: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形容美丽娴静的女子。

5.娓娓道来:出自《诗经·小雅·沔水》中的“流彼河之洲,娓娓而南行。

”形容说话或叙述清晰、慢条斯理。

6.悠悠岁月: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悠悠我心,悠悠苍天。

”形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沉思。

7.白首相知:出自《诗经·卫风·氓》中的“白发无情,年老有臧。

”意为老友相知的深厚情谊。

这些成语和典故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风俗文化,也为现代汉语的表达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诗经》中这六个典故,一个典故一个故事!

《诗经》中这六个典故,一个典故一个故事!

《诗经》中这六个典故,一个典故一个故事!《诗经》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又名《诗三百》,在西汉的时候,被尊称为儒家经典,并且分为《风》、《雅》以及《颂》。

《风》是描述周代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音乐,又分为《小雅》与《大雅》,《颂》则是周王庭贵族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鲁和商。

孔子曾经概括《诗经》为“无邪”,还教育弟子读《诗经》来作为言行的标准。

《诗经》中这六个典故,一个典故一个故事!子衿:这个词语出自《诗经》中郑风的《子衿》,这是一首表达恋爱的词语,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风气很是开放。

你那青色的衣领,悠悠牵挂着我的心。

就算我不去找你,你怎么就不来找我呢?还有你那青青的玉佩,悠悠的思念在我怀。

就算我你不去找你,你怎么就不来找我呢?我走来踱去来来回回,在这城门的楼台上,一天看不到你,就感觉是三个月没有见到你。

这首诗是在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着恋人,如今因为受到阻挠,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待恋人,可是秋水望穿,影儿不见,心里甚是烦闷。

全诗整篇不到五十字,可是女子焦急等待的恋人的模样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出自于《诗经》中《伐檀》。

素餐一词来自于“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全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当时统治者的怨恨,是整个《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是一首讽刺嘲骂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篇。

砍伐檀树声声响,一棵一棵放倒在岸边,河水清澈微波转,不播种来也不收割。

为什么三百捆禾往家搬?冬天不狩猎,为何你家的庭院猪肉悬?如果你是真君之,就不会在这吃白饭。

“檀”比喻贤人,若是君主仁善,那么伐檀就是举贤。

贤人君子,不忧患没有位置,而是忧患没有可以立足的地方。

不是害怕不被人知道,而是害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国家有道,则入仕途,若是没有道,就卷铺盖回家。

食苹鹿:这个词语出自《诗经》的《鹿鸣》。

这个词语是在比喻志向高洁,不慕爵禄的人。

一群鹿,嗷嗷叫,在那原野里吃着艾蒿。

我有一批好朋友,会弹琴来会吹箫。

一吹笙箫振簧片,捧筐献礼真周到,人们对待我很是友善,指示着大道音乐照。

常用典故出处及寓意

常用典故出处及寓意

常用典故出处及寓意1.“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出自明代吕坤的《呻吟语》。

这句话大意是说,收敛一个欲念,诸多善行就会随之而来;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念就会乘隙而入,侵蚀身心。

2.“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不要在别人见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因为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所以君子要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没有人注意,也要谨言慎行。

3.“知者善谋,不如当时”语出《管子·霸言》,大意是说,聪明的人善于谋事,但不如懂得审时度势,把握好机遇。

4.“天下不能常治,有弊所当革也;犹人身不能常安,有疾所当治也。

”这句话出自南宋何坦的《西畴老人常言》,大意是说,天下没有永远的安定太平,出现问题及时修正革弊,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就像人难免会生病,生了病就要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样。

5.“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出自夏之蓉的《进书札子》。

大意为,得到人才的关键,在于拓宽选才育才的途径,并让他们积蓄能力并拥有广泛受重用的机会。

6.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比喻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

7.“瞻山识璞、临川知珠”语出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行品》,说的是独具慧眼的人看山崖,能发现未经琢磨的玉石;靠近河川,便能知道水里有珍珠。

比喻善于识才辨才的人,在贤能之人尚未崭露头角之时便能敏锐洞察。

8.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出自管仲《管子·乘马》,指各项事业都产生于周详的谋略,成功于辛勤努力,失败于骄奢放纵。

“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

“成于务”,就是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失于傲”,就是说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意思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20个历史典故

20个历史典故

20个历史典故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历史典故:棘刺情【棘刺情】《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传》:“(恺之)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心遂患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

”晋画家顾恺之爱慕邻女,女不肯从,顾画其形,用棘针刺在心上,邻女心疼痛。

后顾得到邻女欢心,去图上棘针,女再不疼痛。

后遂用为以恶行求爱之典。

棘刺沐猴【棘刺沐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即沐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燕王因以三乘(指给制猴者优厚的传禄)养之。

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同宴)之斋。

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

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刻刀)必小。

今臣。

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不实之事)也,王必察之。

’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韩非子》中所谓“棘刺沐猴”,古时只不过是一局编术。

冶者在燕王面前,揭露了诈骗者的虚妄。

韩非以此为喻,说明世间那些空谈家们,他们所夸的海口,大都与棘刺沐猴者的虚伪与欺骗是一样的。

后因以“棘刺沐猴”指妄谈空说,或比喻不值钱的践物。

唐·李白《丑女来效颦》诗:”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白居易《大巧若拙斌》:“巧在乎无枉,物性非劳形于棘猴之中。

”即鹿无虞【即鹿无虞】《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孔颖达疏:“即,就也。

虞,谓虞官。

如人之田猎,欲从就于鹿,当有虞官助己,商度形势,乃始得鹿;若无虞官。

即虚入林木之中。

”“屯”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屯”卦的表像为震下坎上。

上面所录是“屯”的卦辞,意思是以捕鹿作比方,说办事情无人帮助,条件不具备,不成熟而盲目从事。

不如根据情况,暂时放下不办,以免徒劳。

后因用为咏办事情无人帮助,条件不成熟之典。

《后汉书·何进传):“《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

出自诗经的典故

出自诗经的典故

出自诗经的典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作品。

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出自诗经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出自诗经的典故一、甘棠/讼棠【诗词】《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唐刘禹锡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

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典故】甘棠【出处】《诗经召南甘棠》蔽芾(f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释义】《甘棠》这首诗写的是召伯坐在甘棠树下处理政务的事情。

召伯是周文王的儿子,因为封邑在召地,故而称之为召公。

召公非常勤政爱民,他每到一处,来不及入室休息,就在路边的树旁坐下来为百姓解决困难。

人民感念于此,怀棠树而不敢伐,作此诗歌咏。

后人以甘棠或召公棠颂扬官吏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刘禹锡在诗中用这个典故,就是说令狐楚到东都去会如召公一般行惠政。

出自诗经的典故二、匪席/匪石【诗词】《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其四)唐岑参漫漫澄波阔,沉沉大厦深。

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汲引窥兰室,招携入翰林。

多君有令子,犹注世人心。

【典故】匪席【出处】《诗经邶风柏舟》(节选)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心不像石头,哪能任人去转移。

我的心不像席子,哪能打开又卷起。

仪容闲静品行端,哪能退让任人欺。

后人以匪石或匪席比喻心志坚定。

岑参在此就是用匪席来形容杜太守持心方正。

出自诗经的典故三、脊令/鹡鸰【诗词】《洗然弟竹亭》唐孟浩然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鹡鸰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典故】鹡鸰【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节选)常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

《诗经》典故

《诗经》典故

《诗经》典故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1.【甘棠遗爱】【召公棠】释义:《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 郑玄笺:“ 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

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 又《史记·燕召公世家》载:“ 周武王之灭紂,封召公於北燕…… 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后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以“召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宋梅尧臣《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 宋洪适《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诗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唐·刘商送元使君自楚移越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唐·白居易别州民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唐·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唐·许浑听歌鹧鸪辞(并序)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唐·罗隐商于驿楼东望有感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唐·杜牧陕州醉赠裴四同年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唐·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无复甘棠在,空余蔓草深。

唐·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唐·孟浩然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唐·刘长卿哭陈歙州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唐·刘禹锡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诗经中的故事

诗经中的故事

诗经中的故事1. 《关雎》的故事:那雎鸠鸟在河边欢快地歌唱,就像小伙子遇见心仪姑娘时内心的欢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看,这爱情的开始多么美好,不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那般绚烂吗?这小伙子为了追求姑娘,想尽办法,多执着呀!2. 《桃夭》的故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那盛开的桃花多像新嫁娘娇美的脸庞啊!姑娘要出嫁啦,满是欢喜和期待,这不就如同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吗?大家不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这般美好吗?3. 《氓》的故事:哎呀呀,那女子与氓的爱情咋就变成那样了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开始的时候多甜蜜呀,可后来呢,真让人叹息啊!这不就像有些感情开始很美好,最后却让人伤心吗?4. 《采薇》的故事:战士们在外征战,“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他们思念家乡的心情该有多浓烈呀!想想我们离开家久了都会想家,更何况他们呢,难道不是吗?5. 《蒹葭》的故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苦苦追寻心上人的心情,就像在迷雾中寻找方向,好难呀,但又好执着!这不和我们追求梦想一样吗?6. 《鹿鸣》的故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那欢快的鹿鸣声仿佛在邀请朋友们共享欢乐,这聚会的氛围多棒啊!就像我们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多开心呀!7. 《卷耳》的故事:那女子采着卷耳,心里却满满都是思念远行丈夫的愁绪,“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这思念得多深呀,让人感动,是不是?8. 《芣苢》的故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妇女们欢快地采摘车前草,那场面多热闹呀!就好像我们一起做一件开心的事,充满了欢声笑语呢!9. 《汉广》的故事:“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那男子对游女的爱慕却无法实现,好无奈呀!这就像有些事情我们很想做却做不到,多遗憾呀!10. 《击鼓》的故事:“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战争是多么残酷呀,让相爱的人分离,这多让人难过!想想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分开的人,真的好可怜啊!我的观点结论:诗经中的故事丰富多彩,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真的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感受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20 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甘棠遗爱】【召公棠】释义《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 郑玄笺:“ 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

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又《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紂,封召公於北燕…… 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后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以“召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宋梅尧臣《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 宋洪适《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诗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唐•刘商送元使君自楚移越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唐•白居易别州民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唐•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唐•许浑听歌鹧鸪辞(并序)棠遗善政阴犹在,薙送哀声事已空。

唐•罗隐商于驿楼东望有感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唐•杜牧陕州醉赠裴四同年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唐•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无复甘棠在,空余蔓草深。

唐•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唐•孟浩然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唐•刘长卿哭陈歙州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唐•刘禹锡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唐•颜萱送羊振文归觐桂阳烟月一时搜古句,山川两地植甘棠。

唐•章碣赠婺州苏员外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唐•卢渥题嘉祥驿【振鹭行】【鸳鹭群】【鹓行】释义《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晋•张华注《禽经》:“鹭,白鹭也。

小不逾大,飞有次序。

百官缙绅之象。

《诗》以振比百寮,雍容喻朝美。

”后因以“振鹭行”、“鸳鹭群”比喻僚友。

唐杜甫《秋野》诗之五:“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唐钱起《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诗:“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宋马纯《题能仁寺壁》诗: “十年衰病卧林泉,鹓鹭群飞竞刺天。

”诗句鹓鹭欲归仙仗里,熊罴还入禁营中。

唐•韩愈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唐•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五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唐•钱起和王员外雪晴早朝终须接鸳鹭,霄汉共高飞唐•杜牧春寄许浑先辈多才自有云霄望,计日应追鸳鹭行。

唐•钱起送裴頓侍御使蜀鸳鹭入朝同待漏,牛羊送日独归村。

唐•郑谷奔问三峰寓止近墅不意云霄能自致,空惊鹤鹭忽相随。

唐•钱起同程九早入中书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鹤行。

唐•罗隐郴江迁客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鹤行。

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唐•杜甫自漂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之四鸣佩随鹤鹭,登阶见冕毓。

唐•卢纶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自是长生林下客,也陪鸳鹭入清朝。

唐•牟融送羽衣之京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李群玉送秦炼师归岑公山复以雕龙彩,旋归振鹭行。

唐•羊士谓酬吏部窦郎中直夜见寄【迁莺】【出谷莺】【迁乔】【迁谷】释义《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后两句谓鸟从低处迁往高处。

自唐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详后),故以“迁莺”、“迁乔”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

以“莺谷” ,比喻人未显达时的处境。

清李调元《题李鹤林〈听莺图〉兼求墨兰》诗:“惕斋始迁乔,种花满书屋。

”唐王涯《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前蜀毛文锡《喜迁莺》词:“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莺迁。

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綺丛间。

”元陈樵《送乌经历归二十韵》:“几时嗟蠖屈,后日看莺迁。

” 按: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今称人迁官曰’莺迁’,本《诗经》’迁于乔木’之义。

按《伐木》章‘鸟鸣嚶嚶,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是’嚶’字,不是’莺’字。

‘嚶’乃鸟之鸣声耳。

’绵蛮黄鸟’当是莺,而又无‘迁乔’字样。

然唐人有《莺出谷》诗题,《卢正道碑》有‘鸿渐于磐,莺迁于木’之文;则以’嚶’为‘莺’,自唐已然。

”诗句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

唐•卢肇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唐•刘禹锡寄唐州杨八归厚千炬火中莺出谷,一声钟后鹤冲天。

唐•韦庄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

唐•韦庄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唐•韦庄三用韵翠羽虽成梦,迁莺尚后群。

唐•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

唐•钱起和人秋归终南山别业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唐•白居易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唐•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郢家林亭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莺。

唐•韩偓病中闻复官二首傥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

唐•杜牧贻友人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唐•温庭筠原隰荑绿柳悔逐迁莺伴,谁观择虱时。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

唐・李商隐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脊令】【鶺鴿】【鴿原】释义脊令,即鶺鴿。

水鸟名。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笺:“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

”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卓尔堪《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诗句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鴿心。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打破蜘蛛千道网,总为鶺鴿两个严。

唐•韦应物寄二严鴿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唐•杜甫赠韦左丞丈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鴿飞急到沙头。

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一草黄骐骥病,沙晚鶺鴿寒。

唐•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之一一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鶺鴿。

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欲陪鹰隼集,犹恋鶺鴿单。

唐•韦应物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冏冏抱瑚琏,飞飞联鶺鴿。

唐•韩愈答张彻早闻牛渚咏,今见鶺鴿心。

唐•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鴿。

唐•孟浩然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鶺鴿。

唐•戴叔伦舟中见雨神藻飞为鶺鴿赋,仙声飏出凤皇台。

唐•张说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鴿原。

唐•孙逖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白璧青蝇】【蝇点】【蝇营】释义《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

喻佞人变乱善恶也。

”后以“蝇点”比喻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

以“蝇营”比喻为追求名利而到处钻营。

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二•智凯》:“后以蝇点所拘,申雪无路,徙於原部。

”唐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寃。

”青蝇玷白璧,比喻谗人陷害忠良。

明唐寅《江南春•次倪元镇韵》词:“浮生聚散是浮萍,何须日夜苦蝇营。

”诗句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唐•李白鞠歌行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唐•李贺感讽五首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

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

唐•高适钱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堂堂削玉青蝇喧,寒鸦啄鼠愁飞鸾。

唐•李咸用升天行登仙望绝李膺舟,从此青蝇点遂稠。

唐•李群玉献王中丞但将忠报主,何惧点青蝇。

唐•林氏送男左贬诗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二首群蝇青苍姿游息,广庖万品无颜色。

金屏成点玉成瑕,昼眠宛转空咨嗟。

唐・卢纶和赵给事白蝇拂歌【黍离】释义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魏曹植《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宋柴望《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张煌言《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诗句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唐•许浑金陵怀古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唐•许浑故洛城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唐•刘禹锡三阁辞四首之三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唐•许浑姑苏怀古因高一回首,还咏黍离歌。

唐•许浑广陵道中入洛声华当世重,闵周章句满朝吟。

唐•韦庄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乡园不可问,禾黍正离离。

唐•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

唐•方干过黄州作黍稷闻兴叹,琼瑶畏见投。

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回首三分国,何人赋黍离。

唐•殷尧藩张飞庙经过词客空惆怅,落日寒烟赋黍离。

唐•牟融司马迁墓【子衿】【青衿】释义《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

学子之所服。

” 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青衿”。

《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诗句始从青矜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

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唐•杜甫元日示宗武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唐•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唐•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

唐•孔绍安伤顾学士今朝犹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唐•方干感时三首青衿俨坐傍,礼容益敦敦。

唐•王建从元太守夏宴西楼【素餐】【尸位素餐】【尸素】释义《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毛传:“素,空也。

”陈奂传疏:“今俗以徒食为白餐。

餐,犹食也。

赵岐注《孟子•尽心篇》云:’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 后因以“素餐”喻无功受禄,不劳而食。

汉桓宽《盐铁论•盐铁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飡,无以更责雪耻矣。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官实素飡,民则菜色。

”清赵翼《服阕后亲友多劝赴官作诗志意》:“敢凭野笠骄文绣,恐食官仓又素餐。

”又《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

”汉王充《论衡•量知》:“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故曰尸位。

”故后因以“尸位素餐”、“尸素”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