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精准押题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精准押题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个重要蕴含就是从精神资源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释放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从民间、大众以及历史中走出来,续写传统文化复兴的煌赫篇章。
文化生态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成长尤为重要。
加强传统熏染。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要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注重经典滋养。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都被传承弘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当下要加强精神产品与社会生产的对接,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透过物化载体窥见智者的思想、技艺和文化,通过展览欣赏文物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还原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甚或一种文化形态,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灵。
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设置规范实验区,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我们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既符合国情,也是激活跨地域、多民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区域文化生态建设在原有文化圈带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并引入现代元素文化,如设立闽南、徽州、晋中、潍水等文化生态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如设立热贡、羌族、客家等文化生态区;还有突出艺术门类文化特色设立的宝丰说唱、果洛格萨尔等文化生态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理念。同时,也要加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营造,有利区域内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保护,有利遗产同依附环境的整体统筹,有利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建立完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题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价值。
B.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是文化生态,要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营造文化生态。
C.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生态建设要倚重文化传统。D.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灵,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
答案 C
解析A项,以偏概全。内容在第一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除了挖掘,还要再转化。从原文“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走出来,续写……”来看,“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B 项,曲解文意。第二段原文是“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并非“以发展的眼光”。D项,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这一观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加强传统熏染、注重经典滋养、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营造文化生态。
B.文章以农事节气、生态伦理、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等事实为依据,旨在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C.文章指出要注重经典滋养,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D.对于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文章先分条阐述,然后总体概括,层次清晰,很有针对性。
答案 D
解析关于“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的论述在文章最后一段,文章是先总体概括,接着逐层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加强传统文化的熏染,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文化生态建设的第一要务。
B.用文化经典滋养心灵,就要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C.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符合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的国情,还是激活跨地域、多民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
D.区域文化生态建设需要重视民族差异、风俗信仰等因素,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设立不同民族文化生态区,对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答案 A
解析A项,有意夸大,文章第三段的意思是说文化生态建设需要加强传统熏染,并没有说是第一要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之类的新闻。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每当此时,再祭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陈词滥调之感。
游客在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屡遭诟病。有人总结了几种不文明旅游的类型:随意攀爬型、乱刻乱画型、乱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若有心观察,几乎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游客在景区任性而为,几乎成为一种旅游亚文化。
本质来说,不文明出游频发,是国民精神文化层次与经济实力出现了断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同样出现过此种情况。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摘自《新京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中国人有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公民钱包鼓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正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的中国游客多了,境外的旅游胜地才会出现用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