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2、分类学文献中的细菌拉丁文学名,属 名和种名之后,往往还要加上首次定 名人(加括号)、现名定名人和现名 定名年份,这些均用正体排字。 – 一般兽医学及医学微生物学文献中, 属名和种名之后的部分均予省略。 – 如:Escherichia coli
二、细菌的命名
1、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
• 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 • 所谓“双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
名和种名两部分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必须 大写,其余均应小字。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 应排成斜体。 如:Escherichia coli 属名+种名
复习重点
细菌命名与书写的基本原则。
2)核酸分子杂交法
DNA-DNA DNA-rRNA rRNA-rRNA
方法: 待测菌株dsDNA------ssDNA 参照菌株,同位素标记的ssDNA 检测杂合DNA的放射性强度,参照菌株自 身为DNA复性的放射性强度100%
DNA-DNA杂交同源性性 >60%为同种 >70%同一亚种 20~60%为同一属
三、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1、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其表型(phenotype)特征
形态 染色 培养 细胞壁结构 生理生化 抗原特性
这些表型特征对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很重要的 作用,尤其是在临床微生物学的实中,至今仍有 应用价值。
2、目前微生物学界普遍考虑的分类依据 是 细 菌 的 种 系 发 生 关 系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即分析其基因特征从而 确定分类地位。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考点◇ 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 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细菌的分类方法【内容讲解】一、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一)细菌与原核生物界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支原体归属于原核生物界其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二)真菌与真菌界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真菌界(三)病毒与病毒界病毒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归属于病毒界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二、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一)细菌的分类单位◇ 细菌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 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
◇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 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属;相近的属归为科,依次类推。
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 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 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二)细菌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属名(名词大写) + 种名(形容词小写)(印刷用斜体)例: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中文名: 种名 + 属名例: 结核分枝杆菌(三)细菌的分类系统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
也有采用CDC(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类系统。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1.传统分类法原则:生物的基本性质主次原则。
按细胞形态、革兰染色性、鞭毛及代谢特点作为较高一级分类依据。
科、属、种的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
2.数值分类法原则:细菌的基本性质同等重要原则采用标准化、成品化和配套生化反应试剂条,检测细菌的数十个生理生化特性。
阴阳性结果—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比较、测定相似度—区分细菌的种群—确定细菌亲缘关系(二)遗传学分类法以细菌的核酸、蛋白质等在组成上的同源程度分类。
目前较为稳定的遗传学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1.DNA G+C mol测定,简称G-C比。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只确定属名,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Salmonella sp.
只确定属名,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若干菌株
Salmonella spp.
亚种用subsp.表示 表示 亚种用
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septica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目前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目前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描述了各个属的性状及属内各种的简明比较 。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nternational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IJSEM)是细菌分类命名的世界公认 ) 的权威期刊。 的权威期刊。
第四节 细菌的鉴定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鉴定。 一般只有纯培养的细菌才能进行鉴定。DNA分子水平的 分子水平的 鉴定主要限于专业实验室或作研究之用 。 1.形态学检查:标本涂片镜检 形态学检查: 形态学检查 2.病原菌分离鉴定 病原菌分离鉴定 分离培养:一般 ℃ 分离培养:一般37℃ 16-24h 细菌鉴定:菌落特征、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 细菌鉴定:菌落特征、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复习重点
细菌命名与书写的基本原则。 细菌命名与书写的基本原则。
Escherichia coli 属名 种名 属名+种名 Salmonella pullorum (S. pullorum)
几种不同的书写情况: 几种不同的书写情况:
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 属名重复出现,
大肠杆菌); 如:E.coli (大肠杆菌);
S.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得分类与命名细菌分类学细菌分类学(taxonomy)就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得一门学科。
它得任务就是在全面了解细菌得生物学特征得基础上,研究它们得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她类群之间得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得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与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1、细菌分类就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得特征,并按照它们得亲缘关系分门别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
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得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得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classification)与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与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得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按照细菌命名得法规,能保证所有得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与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得分类地位。
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得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细菌得分类等级与其她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与螺旋体.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知识研究]
着研究的深入科属的划分会发生变动
专业知识
8
1、属(genus)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 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与其他属有明 显差异。
2、种(species)是细菌学分类的最基本 单元,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 归成一个菌种。
3 、 菌 株 ( strain ) 是 不 同 来 源 的 某 一 种 细菌的纯培养物。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一、 细菌的分类地位 二、 细菌的命名 三、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四、 细菌的分类体系 五、 细菌的鉴定
专业知识
1
一、细菌分类学——对细菌进行分类, 命名与鉴定的 一门学科。
任务:
•在全面了解细菌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 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 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 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
专业知识
11
例如 大肠埃希菌的学名全名是:
Es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l919 指的是Migula于1895年命名此菌为 Bacillu coli,Castellani及Chalmers 于1919年改为现名。
专业知识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为:
恶臭消化链球菌是由 Veillon 首先发现和定名的 ,后 Smith 重新定为现名。
专业知识
14
3、拉丁文学名应按拉丁文字母的发音规 则读念
4、属名重复出现时,拉丁文可缩写,用 第一个字母,为避免混肴,也可用2个 字母。大肠杆菌(E.coli)
专业知识
15
5、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其拉丁文学名可在属名之后加sp.(正体字); 如果同属未定种名的若干菌株,则用 spp. (species 的缩写, sp. 表示单数,spp. 表示复数 ) , 如 Micrococcus sp.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个种, Micrococcus spp. 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些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是指以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形态存在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与命名是为了方便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其特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命名规范。
一、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细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生理特性、生长条件、代谢方式等多个方面。
1.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cocci)、杆菌(bacilli)、弧菌(vibrios)、螺旋菌(spirilla)等类型。
其中,球菌为球状或椭圆状,杆菌为长形或短杆状,弧菌为弧形,螺旋菌为螺旋形。
2. 生理特性分类细菌的生理特性也是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比如,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能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厌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能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3. 生长条件分类根据细菌的生长条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嗜热菌(thermophile)、嗜酸菌(acidophile)、嗜盐菌(halophile)等类型。
嗜热菌适应高温环境,嗜酸菌适应酸性环境,嗜盐菌适应高盐浓度环境。
细菌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定的规范。
该规范要求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根作为细菌的属名(genus),并加上表征特定种类的表名(specific epithet)。
例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Escherichia”为属名,“coli”为表名。
二、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根据其生活方式、营养特性和菌丝形态等进行分类。
1. 营养分类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分为 saprophytes(腐生菌)和 parasites(寄生菌)。
腐生菌通过分解死物质为自己提供营养,寄生菌则寄生于其他寄主生物体上。
2. 菌丝形态分类真菌的菌丝形态也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的分类方法
传统分类法是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基础和依据。这种分
类法的参考书是: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ic bacteriology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世界畅销书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中文教科书
标准菌株的用处
(1)标准菌株的典型特征是实验室菌株分 类和鉴定的依据,其种名也是实验室菌 株命名的依据。 (2)标准菌株是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 的标准。 (3)在科研中,如涉及细菌,必须使用标 准菌株作为参考菌株或直接使用标准菌 株作为实验材料,否则论文不能公开发 表或不能参加科研成果评定。
2.细菌的命名
(2)数值分类法:分类标记不分主次,而是同等重要看
待(等重要原则)。一般要选用50项以上的生物学特
征作为分类的依据,此分类法是细菌鉴定仪器化、自
动化、电算化的基础和原则,此法称数值分类法。
2.遗传学分类法:CDC分类系统
(1)DNAG+Cmol%测定:用加热变性法测定 两株菌G+Cmol%鉴别 1)不同属:两株菌DNAG+Cmol%相差1015%及以上 2)同属:两株菌DNAG+Cmol%之差<10-15% 3)同种不同亚种:两株菌DNAG+Cmol%之差 ≤4-5% 4)同种同亚种:两株菌DNAG+Cmol%之差 <2%
因为细菌的分类常使用科、属、种、型等分类单位,
细菌的科、属、种、型的数量大,为满足细菌分类需
要,常要求对细菌的科、属、种等进行命名,如
沙门
福氏志贺菌
志贺菌属 鲍特志贺菌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分类学细菌分类学 (taxonomy)就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判定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就是在全面认识细菌的生物学特色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 ,探究其发源、演化以及与其她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提出能反应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
它包含三个方面:分类 (classification)、命名 (nomenclature)与鉴定 (identification) 。
一、基本观点1、细菌分类就是依据每种细菌各自的特色,并依照它们的亲缘关系分门别类 ,以不一样样级编排成系统。
分类有两种 :①以细菌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为依照的表型特色分类法 ,包含有传统分类法 (classical classification)与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剖析与核酸剖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 (核酸、蛋白质 )构造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 ,赐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工作中互相沟通成为可能。
依照细菌命名的法例,能保证全部的科研工作者以相同方式赐予细菌命名。
3、细菌判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合地点与已知细菌比较其相像性 ,用对照剖析方法确立细菌的分类地位。
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纳已知菌的名称 ,不一样者则按命名原则确立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细菌的分类等级与其她生物相同,挨次为界 (kingdom)、门(division) 、纲 (class)、目(order)、科 (family) 、属 (genus)、种 (species)。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 (procaryotae),包含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与螺旋体。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ppt课件
五、细菌的鉴定 ➢ 纯培养细菌才能进行鉴定。DNA分子水
平的鉴定主要限于专业实验室; ➢ 常规细菌鉴定沿用表型特征检测方法;
有成套检测指标的快速诊断试剂盒 商品化的细菌鉴定试剂盒有Enteotube
系统、API系统、Vitek系统等。 ➢ 有条件的单位可用PCR技术检测鉴定
26
1、分类方法 数值分类法:根据细菌的各种性状的数值
11
例如 大肠埃希菌的学名全名是: Es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l919 指的是Migula于1895年命名此菌为 Bacillu coli,Castellani及Chalmers 于1919年改为现名。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为:
18
四、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1、长期以来,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其表型(phenotype)特征
形态 染色 培养 细胞壁结构 生理生化 抗原特性
这些表型特征对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很重要的 作用,尤其是在临床微生物学的实中,至今仍有 应用价值。
19
2、目前微生物学界普遍考虑的分类依据 是 细 菌 的 种 系 发 生 关 系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即分析其基因特征从而 确定分类地位。
巴氏杆菌
拟杆菌
螺旋状菌
钩端螺旋体 蛇形螺旋体 密螺旋体 疏螺旋体
丝状菌
坏死杆菌
MZN染色阴性
布氏杆菌属 鹦鹉热衣原体
31
14
3、拉丁文学名应按拉丁文字母的发音规 则读念
4、属名重复出现时,拉丁文可缩写,用 第一个字母,为避免混肴,也可用2个 字母。大肠杆菌(E.coli)
15
第6章细菌分类与命名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系检疫检验教研室
兽医微生物学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学常用的分类单位; 掌握细菌的命名及鉴定; 了解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及其分类方法。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系检疫检验教研室
兽医微生物学
主要内容
细菌的分类地位(重点) 细菌的命名(重点) 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了解) 细菌的分类方法(了解) 细菌的分类体系(了解) 细菌的鉴定(重大的是
《伯杰氏手册》。所以该书目前已成为对细菌 进行分类鉴定的主要参考书。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系检疫检验教研室
兽医微生物学
DNA分子水平的鉴定主要限于专业实验室。 目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为表型特征鉴定法。 鉴定工作分三个步骤: ①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②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 ③查找权威性的鉴定手册。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系检疫检验教研室
兽医微生物学
(一)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1.形态学特征 (1)细菌形态:形状、大小、排列 (2)培养特征:菌落特征 (3)特殊结构:鞭毛、芽孢、荚膜、孢子 (4)染色反应:革兰、抗酸 (5)内含物:异染颗粒、伴孢晶体 (6)运动性: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系检疫检验教研室
在出版物中排成斜体。
而中文译名与拉丁文名顺序正好相反,即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属名)
葡萄球菌
(种名)
金黄色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系检疫检验教研室
兽医微生物学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则在属名后加sp. (正体字);如同属未定种名的若干菌株,则用spp. (species复数的简写)代替sp.。 如果是新种,则在学名后加上“sp. Nov.”,如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gen. nov.,sp. nov.,译 为胞内劳森菌,新属,新种。 亚种用ssp.或subsp.(正体字),如Pasteurlla multocida ssp. septica,译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亚 种。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生物的分类 六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细菌分类层次与其他生物相同,即: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Family) 、 属 (Genus)、种(Species)。
二、细菌分类的指征
1. 形态学特性 2. 培养特性
3. 生活方式
(二)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1.亚种(subspecies):种内可能存在一些
在某些性状上相互差异的类别。
2.型(type)与亚型(subtype):仅仅是某一 方面的性状, 如血清型。型内还可按 进一步的性状差异区分为不同亚型。
3.菌株(strain)(品系):是指同种细菌 中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2.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种系发生)
1)DNA中G+C摩尔百分数(%)含量测定
(G+C)mol%含量:某一生物 DNA中的 G+C配对碱基按摩尔数计算占全部碱基的 百分数。(反映该生物遗传性能的一种本 质特征)。
测定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解链温度法 (Tm)等。
2)DNA或RNA同源性的测定
DNA-DNA杂交试验(hybridization)
未确定种名的细菌命名 :在属名后加 上sp.或spp.。
新种的命名:在学名之后加注sp. nov. (novo species)。
亚种的命名:subsp.
4. 生理生化特性
5. 抗原构造
6. 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7.对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8.病原性
9.遗传学特征。
三、细菌分类的方法
1、数值分类法 2.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3.血清学方法: 共同抗原 4.化学分类法:比较细菌各种细胞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菌属间的( G+C ) mol %范围很大,在 25 % ~75%之间
同一种细菌( G+C ) mol %相当稳定,不受菌龄、 培养条件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亲缘关系越近,细菌的(G+C) mol%越相近
《兽医微生物》课件
15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2012年春季学期
核酸同源值测定
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测定DNA分子的相似度。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24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二、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
1. 注意事项
① 采取血液、脑脊髓液或穿刺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 杂菌污染;粪便、肛拭子、鼻咽拭子应置于灭菌容器内, 尽可能避免标本外细菌混入 ② 应在使用抗菌素前采集标本 ③ 盛标本的容器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碱类消毒处理 ④ 尽快送检,或根据分离病原的不同保存于适当的温度条 件下,如冷冻等
析寡核苷酸的碱基序列可测出rRNA的相关性。绘制
各类群关系和树状谱,从而确定种系的发生关系。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19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细菌分类体系主要是“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Holt(美国)编共4卷,以及“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和人具有致病作用的衣原体、立克次体、霉形体、螺旋体、
放线菌等,此外还涉及蓝细菌、紫色光合细菌等。
分类单元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包括衣原体、立克次体、 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等。 分类有纲、目、科、属、种,但最重要、最 基本的是种,其次是属。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3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1. 属(genus):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与其 他属有明显差异。 2. 种(species):微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元。 种是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 异。 3. 菌株(strain):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 养物。
2012年春季学期
例如 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菌)。属名 也可用第一个字母代表,如 S typhi 等。有时泛 指某一属细菌而不特指其中的某个细菌则可在 属名之后加上sp,如Salmonella sp,即表示沙门 菌属细菌(sp代表菌种species,复数用spp)
2012年春季学期
11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数值分类法
各种生物学性状按“等重要原则”进行分类 如选择 100-200项生理生化指标,比较结果,以 相似系数或相似百分数表示:相似系数 =相同特征数/ (相同特征数+不同特征数) 相似系数越大表示相同特征越多,说明两个菌种 间有较高的亲缘性
商品鉴定试剂及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即采用数值分类原理
4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标准菌株或模式菌株(standard/type strain)
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它是该种菌 株的参比菌株。
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株为 依据,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5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10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传统分类法(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
以形态生理特征为依据选择稳定的生物 学性状,如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抗原性作为分类依据,然后按 主次顺序逐级区分。
使用方便,分类亦明确,但有主观性。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13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研究种系发生关系采用三种方法:
DNA(G+C)含量测定(mol%) 核酸同源值测定(核酸分子杂交) 16S rRNA寡核苷酸同源性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14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DNA(G+C) 含量的测定
DNA 分子两条链上( G+C )的摩尔百分数是稳定 的,能反映出细菌间 DNA分子同源程度,习惯上以 (G+C)作为细菌分类标记来自20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新手册共分4卷33章,先后于1984、1986和1989年 出版。 第一卷(1984)主要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的分类
第二卷(1986)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分类
第三卷(1989)主要是原始细菌、蓝澡等的分类 第四卷(1989)主要是放线菌、链霉菌等的分类
《兽医微生物》课件
7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新种,拉丁文学名后加上 “ sp.nov ” 。如,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gen.nov.,sp.nov.,译为胞 内劳森菌,新属新种。 亚 种 , 用 subsp. 或 ssp. 表 示 。 如 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septica,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 亚种。
Strain 1 Heat
+
Strain 2
0% Homology
100% Homology
17
结果判定
结合率大小反映DNA碱基序列相似程度和菌种间 的亲缘关系。
70%以上的为同一种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18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核蛋白体RNA碱基序列测定
细菌核蛋白体RNA序列比较保守。其变化十分缓 慢。 分离提取细菌16SrRNA,用T1核酸酶消化,分
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 ”以及“德国微生物及 细胞保藏中心(DSM) ”等。 我国兽医微生物菌(毒)种由中国兽药监察 所鉴定保存。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23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第五节
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分离病原微生物的基本要领:
一、重视标本送检申请单
记录标本的来源、送检的目的、临床诊断 (主要症状等),认真做好登记工作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
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具备拉丁化文
字形式和明确分类等级的两个特点,即有一个属名和 一个种名构成。
属名在前,首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均用小写;
两者均用斜体表示。 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则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兽医微生物》课件
6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原名“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是世界公认的细菌分 类命名权威杂志。
新分离鉴定细菌应在其上发表,或提交副本公布。2年 后无异议,新名称方可生效。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22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国际公认的菌种保藏权威机构是“美国典型
12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二、种系分类法(遗传学分类法)
目前分类依据是细菌的种系发生关系,即 分析其基因特性,确定分类地位。以细菌的 核酸的同源程度分类,优点是:
对细菌的“种”有较为一致的概念 使分类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可制定可靠的细菌鉴定方案
有利于了解进化和亲缘关系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8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① 细菌的生理生化分类法:包括有传
统分类法(双歧检索条目分类法) 和数值分类法; ② 种系分类法:细菌核酸的同源程度 进行分类。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9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一、生理生化分类法
细菌的形态、染色以及特殊结构是最早的分 类依据,有传统分类和数值分类法两种。
2. 采集、包装和送检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25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三、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分离出病原菌的重要环节 四、认真区分污染菌
① ② ③
观察菌落是否在划线上 每次培养需要做无菌对照 结合拟培养的细菌的生长特点去对照判断(菌落的形状、 大小、色泽、边缘、透明度、湿润度、溶血现象等) 注意观察时间,如布氏杆菌、支原体、钩体、结核杆菌的 生长缓慢 涂片染色检查,观察是否与目的菌一样
《兽医微生物》课件
26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④
⑤
2012年春季学期
第六节
细菌鉴定
目前进行细菌鉴定的方法有:
细菌鉴定试剂盒有API系统、Vitek系统、 Enterotube系统
PCR鉴定:毒力基因、16sRNA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27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地位
在全面了解细菌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 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 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1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细菌过去归属植物界,自1974年以来,划为原核生物。 细菌作为另一个系统进化类别的原核生物,包括对动物
1. 提取待鉴定细菌与参考菌株的DNA,
2. 加热变性解链 3. 将两种变性的DNA(其中参考菌株的DNA为标记DNA
或rRNA)混合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温复性
4. 得到杂交的双螺旋DNA分子,鉴定其双螺旋结合率。
2012年春季学期
《兽医微生物》课件
16 版权所有者:盖新娜
DNA-DNA hybrid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