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语言——以“元四家”为例
简要论述元四家的作品及艺术成就
简要论述元四家的作品及艺术成就元四家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四位画家,包括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他们在绘画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重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沈周,他是元四家中最早出现的一位画家。
沈周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以造型准确、笔墨淡泊、意境深远而著称。
沈周沿袭了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强调个性表达和审美追求,常常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其次是文徵明,他是元四家中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位画家。
文徵明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善于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法,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
文徵明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古朴典雅的传统风格,又有奔放豪放的个性特点。
他独创了“文人画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开创了明代画坛的新局面。
再次是唐寅,他是元四家中最具个人特色和最广泛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唐寅擅长人物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形象鲜明、情感丰富、技法独特。
唐寅的绘画风格富有笔力豪迈的特点,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写意的笔法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他的作品在当时非常受到欢迎,对明代的后世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是仇英,他是元四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
仇英擅长人物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刚劲有力、笔墨精湛、色彩丰富。
仇英在绘画中注重形态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非常具有装饰性和艺术性,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审美上的享受。
总结起来,元四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后世的画家和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形式和内涵,更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元四家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后世画坛的宝贵财富。
元四家
•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 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 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初山水画家 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 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 以寻求新路。钱选诸法俱善,作品多描绘 古代高人隐士或故乡山水,用笔质朴 墨 竹手卷稚拙而意境脱俗,善画青绿山水, 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 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 种生拙之趣,
• 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作品个性鲜 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 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 宇,远处谈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 此种 格调,前所未有。
《竹枝图》
《 六 君 子 图 》
• 倪瓒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一生没做过官。 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 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画法疏简, 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 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 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 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 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 尘土。”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 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乃 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 书将他列为世界
• 王蒙(1308-1385),湖州人,生活 于元末明初,明初曾任泰安知州, 后被牵连入狱而死。他从小向外祖 父赵孟頫学画,长大后与黄公望、 倪瓒多有交往。他作画喜用焦墨渴 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 他的画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和写 景富有层次变化,构图喜欢满满当 当,撑足纸面,色彩对比强烈,用 笔老辣朴实.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 景色,湿润华滋,意境幽远。代表 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 居图》、 《春山读书图》等
简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简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吴道子、
赵伯驹。
他们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四家的山水画作品凸显了“神韵”的特色。
他们注重通
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神韵,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使
画作具有灵气和生命力。
其次,元四家的作品高度艺术化和抽象化。
他们注重通过抽象的
表现手法来达到以形寓神的效果,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他们运用
藏锋敛秀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将水、山、石、树、云等元素进行
抽象化、凝练化处理,展现出高度艺术化的审美意蕴。
再次,元四家的作品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
他们深受儒教文化影响,通过运用儒家的思想体系来进行创作,表现出对社会、人生、道德、哲学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作品中常常包含着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展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
最后,元四家的作品具有多变性和超越性。
他们善于吸收历代山
水画的成果和自然景观的特点,运用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来进行创作,
从而形成了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艺术风格。
同时,他们也有“超越自然”的追求,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超越自然,展现出自己深刻的哲学
意味。
总体来说,元四家山水画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神韵、抽象化、文化气息、多变性和超越性等艺术特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四家分别是哪四个人?元四家作品特点解析
元四家分别是哪四个人?元四家作品特点解析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
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原姓名陆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
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
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
江苏常熟人。
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
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
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
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
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
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作为地位显赫的富贵文人画家,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吴镇一生贫寒,曾卖卜为生。
性情孤峭,尝隐居自适,少与文士缙绅往来,当时鲜有知者。
他博学多识,性情孤高,开始不轻易给人画画。
元四家艺术特色概括
元四家艺术特色概括
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的艺术特色各有不同,以下是对他们的艺术特色的概括:
1.黄公望
黄公望是元四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画作以构图严谨、笔墨精湛、意境深远而著称。
黄公望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自然山水的神韵,并将其融入到画作中。
他的画作往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2.吴镇
吴镇是一位儒雅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以幽静、淡雅、孤寂而著名。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刻画,尤其是对山水的细节表现得非常生动。
吴镇善于运用墨色和笔触的运用,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禅意和哲学思考。
3.倪瓒
倪瓒是一位以简洁、空灵、淡泊为特点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被誉为"江南水墨山水"。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提炼和概括,力求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本质和内涵。
倪瓒的画作以简洁的构图、淡雅的色彩和精湛的笔墨表现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安抚。
4.王蒙
王蒙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以繁复、细腻、丰
富而著称。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和表现。
王蒙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多层次的构图,表现出自然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他的画作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给人以思想的启示和情感的触动。
总之,元四家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贡献,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浅谈元四家 -
浅谈元四家摘要:“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
他们“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
造就了这一时代山水画的主流。
关键词:元四家、山水画、笔墨、意趣关于“元四家”文字记载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
二是指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
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画风虽各有特点,擅长水墨山水并兼竹石。
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黄公望。
黄公望得到舅舅赵孟頫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花了七年时间完成,高33厘米,横长396.6厘米。
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
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其中《富春山居图》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晚年花了七年时间画成的。
画中画了山峰数十,一峰一状,树数百,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至极,《富春山居图》,运笔上是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蔴皴浑成一体,画出了山回水转,仿佛数十里之遥。
真是尺素绢纸,淡山无尽。
清代画家邹之麟粑他的画的价值与王羲之《兰亭序》相比。
倪瓒(1301—1374)是无锡人,家境富足。
朱元璋起义后,他弃家出走。
“扁舟蓑笠,往来湖泖之间”达二十年之久。
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
他善用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远。
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紫芝山房图》、《江岸望山图》。
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在杭州以卖卜为生。
小议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_以元四家的作品为例
小议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以元四家的作品为例*杨淑(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31)摘要: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受其特定社会现实和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艺术创作变成了文人画家们抒情言志,怡情娱性的手段。
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在元代得到了复苏与新变。
元代山水画家所强调的写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写意精神的分析研究,再观照当下山水画发展之现状,我们能否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呢?关键词:元代;山水画;写意精神;逸格山水中图分类号:J21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06)10-0099-04一、隐逸风尚与文人的山水情怀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
元代的文人社会地位低,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元代统治者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所谓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中国南部汉人,是元朝建立后最直接的敌人。
而南人正处在当时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他们在面对国家灭亡、异族统治的悲惨命运时也有过抗争,但当元代中期以后,随着元朝统治的稳定和封建正统的确立,民族矛盾也逐渐趋于缓和,有一些士人在儒家经世济国思想的影响下也想有所作为,但在科考不兴的政治文化环境下,绝大多数士人无奈地选择了归隐。
元代是继魏晋、五代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第三次出现了归隐山林风尚的时代,元代汉族文学家、画家几乎无人不隐。
黄公望早年曾为小吏,一度随从张闾经理钱粮,后张闾因贪污被治罪,黄公望受牵连下狱,出狱后自知仁宦无望,于是投身道门,云游江湖。
倪瓒早年虽家财万贯,雄于乡里,然而后来由于长兄的去世,倪瓒又孤傲自恃,不擅理财,便散尽家财,孤舟往来五湖三泖之间。
吴镇更是一位高隐之士,一生隐居乡里,不与达官显贵往来,以致生活穷困潦倒而不改初志。
5庄子#缮性篇6中说:/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
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之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小议元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以元四家的作品为例
淡 闲适 的 生 活 成 为 了 隐 逸 文 人 的 理 想 。 事
实上 , 山水情怀 是士 人 阶层 魂牵 梦 萦 的生命 之恋 , 管他 们 在 人 生旅 途 上 走 得 多 远 , 不 总
收 稿 日期 :2 0 — 0 — 1 06 7 O 作 者 简 介 :杨 淑 ( 9 2 ) 1 8 一 ,女 ,云 南 楚 雄 人 ,云 南 师 范 大学 艺 术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其 身而弗见 也 , 闭其 言 而 不 出也 , 藏 其 非 非 之 而不 发也 , 命 大 谬 也 。 这 段 话 很 直 接 地 时 ”
道出 了隐士 与 “ 时命 大 谬 ” 的政 治 环境 的关
系 。 老庄 思 想 推 崇 的 “ 为 ” 适 意 ”的人 生 无 “
哲 学影 响 了 中 国 的 传 统 文 人 。那 种 居 于 天
位 高 隐之 士 , 生 隐 居 乡 里 , 与 达 官显 贵 一 不
往来 , 以致 生 活 穷 困潦 倒 而 不 改初 志 。
《 庄子 ・ 缮性篇》 中说 : 道无 以兴乎世 , “ 世 无 以 兴 乎 道 , 圣 人 不 在 山 林 之 中 , 德 虽 其 隐矣 。 隐 故 不 自 隐 , 之 所 谓 隐 士 者 , 伏 古 非
的变 化 ,艺 术 创 作 变 成 了 文 人 画 家 们 抒 情 言 志 ,怡 情 娱 性 的 手 段 。 山 水 画 的写 意 精 神 在 元 代 得 到 了
复 苏 与 新 变 。元 代 山 水 画 家 所 强 调 的 写 意 精 神 体 现 在 哪 些 方 面 ? 通 过 对 元 代 山 水 画 写 意 精 神 的 分 析 研 究 ,再 观 照 当下 山 水 画 发 展 之 现 状 ,我 们 能 否 得 到一 些 新 的启 示 呢 ? 关键 词 :元 代 ;山 水 画 ;写 意 精 神 ;逸 格 山水
简述元四家的艺术特点
简述元四家的艺术特点元四家是明朝中后期的四位著名画家,包括祝允明、仇英、唐伯虎和文征明。
他们的画风各异,有些神秘,有些写实,有些充满幽默感。
以下是他们的艺术特点。
祝允明祝允明是元四家中最早的一位,生活在明初。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花卉画为主,其艺术特点是“云点石染”、“质感丰沉”和“笔墨丰茂”。
他善于用笔描绘山水万象,其画作的山石、水流和云彩都极为生动。
祝允明的花鸟画则更为入微,他用笔勾勒出花叶的形状,再以颜料点染,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和柔和的质感。
仇英仇英是元四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位,他的画风往往充满着神话传说的元素。
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都非常有特色,他善于用笔表现出神秘、充满生命力的气息。
其花鸟画则充满了超自然的元素,他画的鸟和花往往透露出某种神秘的气息,让人感到充满想象力。
唐伯虎唐伯虎是元四家中最为幽默活泼的一位,他的画风充满了幽默感和夸张的色彩。
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很有意思,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表现出来。
他的花鸟画尤其有趣,他往往将动物和花卉放在不寻常的环境中画出,同时加以与日常生活相关或滑稽的比喻,呈现出轻松的气氛。
文征明文征明是元四家中最后一个出现的一位,他的画风以文字、画、诗、酒的结合而著称。
他善于用笔表现山水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他的山水画细腻、充满诗意。
在花鸟画方面,文征明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花鸟画富有生命力,色彩明亮。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往往会在自己的画作上作诗,使画作更具诗意和文学气息。
总结元四家是中国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异,却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祝允明的现实主义、仇英的神秘气息、唐伯虎的幽默氛围和文征明的诗情画境,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这些大师们的艺术传承至今,对中国画艺术乃至整个文化传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元四家”
“元四家”元代文人画,在1279年至1368年的短短89年间,从融会、蜕变、成熟,以致大盛,是中国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代表人物——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被称为“元四家”,他们代表着元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充分反映了元代文人画的典型特征。
超逸之韵黄公望“元四大家”之冠黄公望是赵孟頫的学生,其山水画融会了许多传统精华,是真正开宗立派的代表。
他的江南风光吸收了全景山水的特点,形成了“南人北相”的画风。
《天池石壁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是全景式构图中的杰作,虽然结构繁密,却能从容潇洒,“景繁笔简”之间充分展示了其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可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把元人所崇尚的抒情趣味推向了极致。
全图体备众法,表现出黄公望高超的绘画技艺。
隐逸之韵吴镇吴镇琴棋书画皆精,善用湿墨,在“元四家”中绘画风格最为豪放。
其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
《渔父图》吴镇吴镇的文人气息,集中地表现在隐逸之上,常以清高之洁自处。
象征着隐逸避世的渔父是他钟爱的题材。
《洞庭渔隐图》吴镇此图描绘的是嘉兴东洞庭一带的景致,笔力雄健,墨气浑厚。
宁谧之韵倪瓒倪瓒以诗、书、画闻名于世,其画风影响后世四百余年。
他的画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简约,常常采用疏林浅坡、简单平远的构图方式,点染皴擦也力求素约,不做奢华之状。
《紫芝山房图》倪瓒画作疏朗恬淡,从中可以感受到倪瓒萧逸淡泊的心境。
《林亭远岫图》倪瓒《林亭远岫图》是倪瓒中年以后的作品。
此时其画风已经自成风貌,笔简意幽,表现出清逸空寂之美。
丰茂之韵王蒙在“元四家”中,王蒙的绘画代表了自元入明的新面貌,在元代画坛独树一帜。
他的外祖父是赵孟頫,家学渊源深厚。
《夏山高隐图》王蒙《夏山高隐图》是王蒙画风最为成熟的作品,笔法干、湿互用,画面空间感特别强烈。
《秋山草堂图》王蒙王蒙的山水画多采用其所钟爱的隐居、读书等题材,所以多以“隐居”“草堂”命名。
“元四家”的绘画表明文人画已进入全面成熟和完善的解读,是中国文人画运动中重要的一环,是后世文人画家所效仿的最高典范,代表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浅析元四家山水画的笔墨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歧视 ,所 以他 们开 始 隐居 山林 ,终生 研 究诗 文书 画追 求 “ 梵我 合 巨然 和 郭熙 的 画法研 究 渗透 ,但最 后脱 离 他们 形 成繁 复 葱郁 的 面 ” 的道 统精 神 。至 此 ,元代 山水 画达 到 即五代 宋 元之 后 中 国 山 貌 。在其 代 表作 品 中 ,如 《 青 卞 隐居 图 》、 《 夏 山高隐 图 》 以及 葛 稚 川移 居 图 》等 画面 多 以繁 茂 浓 密 为 主 ,笔 墨 变 化 甚 为 丰 水 画 史上 的又 一 高峰 。元 四家是对 后 世 文人 画 影响 深远 的 山水 画 《
关键 词:元 四家;山水 画;笔 墨;意境
王 蒙 , 四 大 家 中年 纪最 轻 者 。他 是赵 孟 颊 的外 孙 , 自幼 受 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将社会阶层分为十层,即 “ 九 儒十 丐 ”,读 书人 的 社会 地位 放 到最 低值 ,在政 治 上受 到极 大 的 到赵 孟烦 的影 响对 元代 之前 的 绘画 画法 吸 收较 多,尤 其 是董 源 、
着手 费 时三 年 创作 ,这 是 常年 隐居 山林精 心研 究 富春 山面貌 的 印 敏 、王 鉴、 王 原祁 三人 主要 继 承黄 公望 、王 蒙 的笔 墨精 神 。王 石 证 。仔 细研 究 《 富 春 山居 图 》不仅 让 我们 了解 到 黄 公望 山水 画 的 谷 以及 墨井 道人 虽 然模 仿王 时 敏 、王 鉴等 人 的风 格 ,但 是仍 潜 心 笔 墨艺 术特 色 ,还 可深 深 领略 整个 元 代 山水 画 的发 展状 况 。此 图 钻研 元 四家 的 笔墨 精神 形成 自己独 特 的绘 画 风格 。在 明清两 代 传 用 笔随 心所 欲 而不 逾矩 ,简单 明了 ,笔 墨运 用丰 富 ;墨 色纯 洁 淡 承倪 瓒逸 笔 草 草风 格 的多 是僧 人 隐士 ,普 通 的画 家 都是 很 少有 模 然 ,寓 意 深远 。沈 颢 在 《 画尘 》中谈 及黄 公 望 的理 论著 作 《 写山 仿者 ,至此 未 能形 成流 派 。王 蒙 山水 画 笔墨 风采 依 依 ,笔 墨浑 厚 水 诀》 时 说道 : “ 黄 公望 隐虞 山, 即写虞 山 ,皴色 俱俏 。且 日囊 华滋 ,皴法 丰 茂浑 厚 ,在 四王 吴 历恽 寿平 之 后 的时 代产 生 了深 远 笔砚 ,遇 云姿 树态 ,林勤 不舍 ”。 吴 镇 ,追 求 精 神 自由是 元 四家 的 山水 画 核 心 元 素 , 以湿 墨 著 称 。吴 仲圭 精通 儒释 道 学 说 ,兼通 理 学 。他 既不 去求 取 功名 ,
元四家
黄公望、倪赞、王蒙和吴镇,被称为“元四家”,他们都是元代中后期生活在江浙一带,醉心于山水画创作并卓有成就的文人画家。
元四家远师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重笔墨,尚意趣,讲究画与书法、诗文的结合,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
他们多以江南山川风物为题材,画风、技法各有特色,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意境和艺术语言,都能自成一家:黄公望的画意超迈苍秀,疏松苍逸;倪瓒的画格简淡冷寂,荒寒清旷;王蒙的画韵深秀苍茫,繁茂浑厚;吴镇的画风则沉郁清俊,朴茂温润。
四家中以黄公望最年长,成就最高,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文人画影响最大,被称为“元四家之冠”。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
他雅好书画、音律和散曲,尤以山水画冠绝一时,取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赵孟頫之“古意”,并且细心观察自然,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辄即模写”,终于在晚年卓然成一大家,成为元山水画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
今传有《富春山居图》卷、《天池石壁图》轴、《九峰雪霁图》轴和《玉树丹崖图》轴等,其中以《富春山居图》卷最为著称,此画绘了数年,从至元四年(1338)直到至正四年(1344)方始完工,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烟云、山峦、杂树、沙渚和村舍,展现了百里富春苍茫明洁的深秋风光,凝聚了作者在远离尘世后对江南山川的钟爱之情,干淡疏朗的大小披麻皴写出了富春土质的地貌特征,呈现出空旷萧散、深邃渺远的艺术境界,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的杰作。
倪瓒(1301~1374),崇尚疏简画法,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远岫,浅水遥岑,章法极简,墨色淡简却没有纤细浮薄之感,力求神似。
这种“简中寓繁”的风格对明清两代文人画影响极大,明代江南人家以有无倪画来判清浊和雅俗。
主要传世作品有《雨后空林图》、《渔庄秋霁图》轴、《六君子图》轴等。
王蒙(1308~1385),乃赵孟頫外孙,家学渊源,绘画工人物,尤擅山水,得外祖点拨,更参酌唐宋诸家,师法造化而独具面貌,喜欢用枯笔干皴,创牛毛皴,皴法简练成熟。
简述元四家艺术风格
简述元四家艺术风格
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包括黄公望、吴道子、郎世宁和董源。
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被誉为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一、黄公望风格
黄公望善于运用笔墨,擅长表现山水、人物、花鸟等,其作品常以高山流水为主题,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他的作品构图丰富,笔墨疏密有致,形式自由,气势恢宏。
二、吴道子风格
吴道子擅长人物画,他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具有神韵,线条流畅,构图严谨,表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稳健的创作气魄。
三、郎世宁风格
郎世宁以水墨花鸟画为主,他的画作清新独特,线条流畅,笔墨纵横,缤纷多彩,常以花卉为主题,色彩明快,画面鲜明生动。
四、董源风格
董源以山水画为主,他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淡雅,笔墨清新,用墨丰富多变,形象具有浓郁的韵味。
他的作品风格温婉而大气磅礴,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境界。
总之,四位元代画家各具特色,他们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元四家的审美特征及其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元四家”的审美特征及其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画科。
起初,山林、树木只是作为人物画的陪衬,画得比人物还小。
在隋朝展子虔所画的《游春图》中,山水已经成为表现的主体。
唐代山水画达到成熟,出现了李思训家族的青绿山水,和韦偃、张躁等人的泼墨山水。
到了宋代,山水画达到鼎盛,山水画家灿若群星,以雄劲挺拔为特色的“北方派”有李成、范宽、郭忠恕等,以淡墨轻岚为特色的“南方派”有董源、巨然为代表,人们比喻当时山水画坛的繁荣是“千岩竟秀,万壑争流”。
宋代山水画的共同特点也像当时的花鸟、人物画一样,强调师法造化,比较写实。
而元代画家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山水画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元代山水画创作分为前、后期,前期的山水画创作群体主要有江南地区的“遗民画家”、非汉族画家以及蒙元宫廷或贵族赞助的画家所组成;而后期的山水画创作者多是为躲避元末纷乱而避居的道士或隐士,其中“元四家”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元四家”,指元代中后期崛起的四位山水画代表画家的合称,分别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他们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
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功力深厚,个性鲜明,强烈地抒发了闲适无奈、寂寞哀愁或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
“元四家”看轻功利,标榜作画只是抒发胸中“逸气”,“聊以自娱”的艺术观与画风对明清文人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审美特征大体上归纳为:(一)源于自然,超然其外,体道悦性,立象尽意,将天、地、宇宙视为内心的寄托,研寻淳朴的理想精神、审美意境与写真画技,体现了大自然生命节奏变化的韵律。
(二)在画法上采取了高、远、宽的散点透视法与构图,描绘了大自然的山川、云雾、瀑布、建筑、树木等,“立万象于胸中,传千祀于笔翰”,融入笔情墨象之中,体味“道”的自然、佛教禅宗理念的“虚静”修行和“悟”与“禅趣”,体会着文人山水画的自然闲逸感觉、澄静和清远,流露着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与生命宇宙的体验。
简述元四家的艺术风格
简述元四家的艺术风格
元四家是指元代最著名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的艺术风格以山水画为主,追求抒情写意,展现了元代文人画的独特魅力。
黄公望的艺术风格以“秀逸浑厚”为主,他的画作构图宏伟,笔墨灵动,透着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情怀。
他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以其精湛的笔墨功力和独特的审美意境,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吴镇则以“粗犷豪放”的风格著称,他的画作多采用渴笔、焦墨和秃笔等特殊技巧,展现出一种沉郁、苍茫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视觉效果。
他的代表作品《渔父图》等,充满了对江湖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倪瓒的艺术风格则以“简约清逸”为主,他的画作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用笔轻灵飘逸,透着一种清高脱俗的审美情趣。
他的代表作品《容膝斋图》等,以其精湛的笔墨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意境,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蒙则是元四家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他的艺术风格以“繁密苍茫”为主,他的画作构图繁复,笔墨厚重,透着一种沉静、深邃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视
觉效果。
他的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等,以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和精湛的笔墨技艺,成为了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元四家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元代文人画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绘画技巧和审美意境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同时也表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和体验。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笔墨互为”——以元人为例
水师赵令穰 , 人物师李伯时, 花木翎毛师赵
昌, 皆称具体 , 用笔高者, 至与古人无辨。 尝
尝借人 ( ( 白鹰图 , 夜临摹装池 翼 曰 以昕临 本归之, 主人弗觉也。 ②
“ 尺寸拟 之, 几无遗 恨”“ 皆千 尔 具 , 用笔
巾 岩石 表 现 手
的干笔 , 而且毫不拘谨 , 具 有行草书 的品质, 而这正是钱选所缺少的。
王蒙虽在年龄上与 倪瓒匿于 同一辈分 ( 比
倪瓒 还 要 小 七岁 ) , 但 他 在 笔 墨 却 更接 近 元
初 的赵盂烦 , 并没有表现 出后生理应县有的锐 气, 他的个人面貌也许只能体现在皴法的形 态
着 惊 人 的 一致 , 因 为赵 盂 也是 遍 临 诸 家 的 ,
而且学 得非常贴切到位 , 二 者皆有着 “ 大 匠”
的水准—— 对古人的模 防能 力固然 令他人准 的麻线。 钱选之 所以用这 种效 法, 或许只是一
种偶然, 但也_ 『 以 视 怍这 是 钱 选 在 分 析 《 溪 岸
题( ( 溪 山风雨图 云:“ 元四大家黄子 久、 吴仲
圭、 倪 元镇 皆以董巨为师 , 有 本家笔 , 未 尝旁
溪 岸图 上的岩石结构昕采取的渲染办法基 部留有明显的笔痕 , 显然不如在绢 本上均 匀、
本 一 致, 只 是钱 选 采 取 的 是 更 便 利 、 更 适 于 表 现 笔 性 的 方 法 ③ 。“ 古涪 翁” 邓 文 原也 在 这 幅 精致 。 再如姚 廷美的 《 雪 江渔 艇 图 就 是 他 学 习“ 李 郭” 的典型之 作, 在 皴 染 上 也 基 本 沿 袭
录 卷 “ 钱 舜 举 设 包山水 ” 载 董 其 昌跋 :
以书入画,共赏“元四家”吴镇笔墨中书画合一的艺术风骨
以书入画,共赏“元四家”吴镇笔墨中书画合一的艺术风骨历来的文人画家都把书画视为一体,并且把它看作是雅与俗的重要界限。
在造字之初,秦汉以前,先民们将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形象应用到符号记录中,由于笔墨纸砚等工具尚未出现,没有对书法绘画中的笔法、墨法的相关认知,因此常以涂抹和填色的手法来完成。
这一时期,可谓之“书画同源”,书与画都造就了符号性的表达。
而秦汉至两宋时期,书画开始独立发展,所谓晋韵、唐工、宋巧,都是对这个时期的总结。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书法艺术可谓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篆隶楷行草五体发展完备,东晋书圣王羲之将书法的秀逸帖学做到了极致,唐代颜真卿又将书法的朴茂厚实做到了极致,被后世的书家奉为书法极则。
而绘画的成熟则要晚得多,直至隋唐时期才慢慢步入成熟期。
这一时期,同时出现了李氏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与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两条支流体系。
元代以后,为书画合一时期。
“以书入画”成为了文人画的主要表达方式,绘画与书法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了。
王伯敏先生将元代文人画的审美要求和艺术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为“画前应胸有丘壑”、“画时应以书入画”、“画后应得幽寂人”、“画内应有高尚之气”和“画内应有超然物外的清高之气”。
画面以意趣为主要追求,所谓元尚意,明清尚变,也是这个时期中的基本总结方式。
今天,笔者想与诸位共同探讨,品一品元四家吴镇笔墨中的书画合一的风骨。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
浙江嘉兴人。
吴镇在出生时,宋朝业已灭亡,年轻时与其兄一起,研究“天人性命”,给人算卦看相。
一生都做着隐士,不爱与达官贵人多接触,其性情孤傲,品格高洁,他经常常自比为梅花,在家周围种遍梅花,因此又号梅花道人、梅沙弥。
吴镇不仅擅画山水、竹石,其书法亦有造诣。
元代书法风格以赵孟頫倡导的“复古”为主,吴镇的书法便受此书风影响。
文人画讲究笔墨意味。
文人们追求在笔墨中寻得与之心灵契合点,故文人画皆呈现出自然天趣、优游有意。
吴镇十分强调书画同源——画法来源于书法,点画之间皆以书法为本,结合画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付诸于纸上,画中即带有书之雅韵。
元四家之吴镇书画赏析
元四家之吴镇书画赏析吴镇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其博学多识,工书法,善草书,能诗文,绘画善水墨山水画,师法巨然,得己变化,以墨气淋漓,写出山川林木峥嵘郁茂之景,改变了巨然「淡墨轻岚」的风格。
正值元代中后期,时世动荡,却最为文人提供艺术之滋养,元代士人多隐世,把绘画作为移情寄兴的手段,寄心迹于笔墨,个人心绪颇为突出。
吴镇自言:“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
” 吴镇出身白衣,从此话可见其有自居“士大夫”之意,更可旁窥其高傲孤介之一面。
或因吴镇早年极不得志。
相传与盛懋为邻,远近求子昭画者踵相接,而吴镇则不为人知,其妻笑之,吴镇曰:“二十年后不复尔。
”后果如其言,其隐逸和清旷之风,最终经大浪淘沙,是时被视若珍宝,至明清其墨迹高者价百千,两代书画家亦受其影响颇深。
元吴镇《山水》手卷此手卷为纸本,水墨山水,卷写高山流水;两岸江畔平静如镜,两只孤舟涟漪重重,远岫云移,千峰如驶,绵亘不断,蔚为奇观。
通篇水墨之中几株红叶槐树乃点睛之笔,突出了视觉焦点,衬托出为画面的不同层次。
画法上,多用披麻长皴,兼用厚重的点苔法,以表现山川洲渚的不同景色,构图和意境亦富于变化。
作品充分发挥水墨丰润、浑然一体的特色。
元画的典型特征,往往体现在景致愈远愈高,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愈高愈远。
吴镇颇能在近坡与远峰之间构建高远相宜的视觉效果,并且善於通过劲拔的乔松古木将前後上下的峭石危岩、烟峦云峰形成对照,取得呼应。
此图笔墨浓中有淡,淡中见浓,极富“元气淋漓幛犹湿”之意。
不过,比之董、巨,既少了些明晰,又多了些温润,因而愈发显得沉郁朴茂。
在元四家中,若以浑然天成,雄强豪放而论,吴镇的作品或许当拔头筹。
元吴镇《山林幽隐图》此幅《山林幽隐图》便出自吴镇之手,是一幅抒发画家隐遁避世情致的作品。
画面高山平湖,一叶轻舟随波荡漾。
左方高岭斜耸,一道清泉顺势而下,注入平湖之水中;下方几颗苍劲的古树挺拔俊俏,树干上松皮如鳞,柏皮缠身,为画面意境平添了几分神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墨语言与中国山水画造境的关系艾英秀(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其作为工具材料,所具有的审美内涵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替代的。
然而作为中国画其中一类的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同样是其根本。
笔墨语言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关键词:笔墨语言;中国山水画;意境;元四家中国水墨画是世界绘画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东方审美思想及中国画形成发展自律性的结果。
笔墨作爽中国水墨画的一个重要元素及表现工具,其所造成的美感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
值得注意的是,笔墨不仅仅是作为工具材料而存在,其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理念,是抒发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精神符号。
因此,立足“笔墨”形式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殊要素,是保持中国艺术特殊性、民族性的根本所在。
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笔墨语言一直贯穿整个中国绘画史。
经历了以线造型为主到线和墨色并用的过程。
无笔墨即无中国画,亦谈何意境。
笔墨语言是营造意境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意境又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美学追求,中国山水画创作当以巧妙构思意境为宗旨。
“在绘画艺术中,意境是指创作者在对艺术对象的审美体验中,触发了主观情思和旨趣,并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创作技法表现出来,使其产生情景交融、余味无穷的审美效果”。
1‘‘自明清始,中国美学家常以有无“意境”作为艺术品成败的尺度。
”2“清代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云:‘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
清代张式《画谭》云:‘要之书画之理,元元妙妙,纯是化机,从一笔贯到千笔万笔,无不相生相让,活现出一个特地境界来’。
这就是说,中国画的‘境界7表现为情景交融一体、笔墨相生相让,从而能生动地表现出天地自然之‘化机’。
”3“当以境界阐发艺术美时,‘境界’与‘意境’基本是同义词,两者的内涵是大体相同的。
”4因此,可以看出山水画意境的营造与笔墨的关系,笔墨语言是营造意境的根本性因素。
元代是山水画成熟时期,“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集大成者。
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蒙古人统治中国,科举制度对汉族士人也是实行压制政策,所以即使考上了,也只能是低级官吏,往更高级别升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很多入仕无望和畏于仕途艰辛的文人最终还是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
元代山水画在笔趣和笔墨上与宋代呈现出不同面貌,意境也不同。
宋画“无我之境”,更多的注重写实、注重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
“‘无我之境’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感情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不自觉意识到。
”5而在元代的社会氛围和文人心里的条件下,院体画的衰弱,文人画的正式确立,使得形似与写实迅速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表达,表现出元代山水画的“有我之境”。
就如倪云林在《答张仲藻书》中说:“如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趣,盖我则不能之;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所以为图之意。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所以,后世公认,倪云林更能代表“有我之境”的元代山水画。
元四家,非常强调笔墨,也正因此元画获得了它独有的审美成就。
他们的重点不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自然对象,而在笔墨情趣上,只是通过或借助自然形象以笔墨情趣来传达他们的主观情感。
“他们认为通过线的飞沉涩放,墨的枯湿浓淡,点的稠稀纵横,皴的披麻斧劈,就足以描绘对象,托出气氛,表达心意,传——以“元四家”为例达兴味、观念,从而也就不需要也不必去如何真实于自然景物本身的色彩的涂绘和线形的勾勒了。
”6如典型代表倪云林,他的画面中总是树株树木,树下一个茅亭,一片湖荡,几抹远山,没有人物,然而就在这样简单的常见的景色中,通过精炼地笔墨,却传达出了无奈、哀愁、孤寂和寂寞的意境。
倪云林,他的画用笔简单、内容也简单,但笔简意尽,干而不枯,疏而不空,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喜用偏锋皴擦,不作渲染,追求的是文人画审美风格的“简”“雅”“拙”“淡”“纵恣”“古朴”。
然而我们应看到在这样简简单单的自然景物后面蕴涵的人生哲理。
倪云林三十岁前过着安逸的生活,三十岁后,由于家道中落,加上元代的种族歧视,思想日趋消极,所以他的作品就是他真实感情的流落,是他表情的符号,是为他情感所做的“抽象”。
代表作《渔庄秋霁图》和《六君子图》,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孤傲、荒凉、无奈的意境。
黄公望,天资聪明,24岁当浙西廉访司署书吏,一当就是二十多年,不但升迁无望,反而被诬陷入狱多年,从此以后他绝意仕途,过着云游生活,这对他的艺术有着积极的影响。
早期他的画较细腻而能浑厚有致;中期笔势雄健;晚期笔简气轻。
艺术风格的变化与他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有密切地关系。
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笔墨丰富多变,营造的是春季万物生发、夏季树木浓郁润泽、秋季万物萧条、冬天的模糊的意境。
由于季节不同呈现的自然风貌也不同,因此,在根据表现上的实际需要他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有所差异,但是整体还是保持协调的,这是非常成功的。
可以看出他是非常重视笔墨的运用。
王蒙,赵孟烦外孙,因胡惟案所牵连,死于狱中。
元四家中,他最能融会各家技法而自出新意,传世作品变化极多,构图和用笔皆以繁密取胜。
如《夏山隐居图》基本上是巨然的风格;《华溪渔隐图》和《谷口春耕图》除有巨然的笔意外还有赵孟颓的风格。
他从披麻皴和卷云皴中综合化出具个人特点皴法——解索皴和牛毛皴。
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构图繁密面层次分明,用多种皴法统一于画面,表现出江南溪山林木的繁密茂盛和湿润感,营造出一种幽深、孤寂和伤感的意境。
吴镇,“大概是有史以来最符合文人画家标准的人,家境富7饶,既不用混迹官场、笔墨应酬,更不必卖画为生,可一心一意探索自己的艺术世界。
”7他的作品保留董、巨传统较多,用笔用墨很有特色,与黄、倪、王喜用干笔不用而善用湿笔,淋漓潇洒。
“多先用淡墨铺陈、渲染,再以焦墨醒眼,所以既有墨韵,又沉着痛快,不同于当时文入水墨画的清淡、以干枯求润泽气韵”。
8他长期过着幽闭和独乐式的生活,代表作《渔父图》是他钟爱的题材,因为他是画家隐逸生活的写照,坡石多用董、巨的披麻皴,笔墨沉着清润,意境宁静悠远。
元四家对笔墨技巧的运用,更倾向于作者内在素质表现为主,随情意所需而取。
“元代水墨画的发展,是与文人画家当时的精神状态相适应的,也不仅是民族矛盾的客观原因使然。
社会生活的不稳定,也使汉族文人感到没有出路,情愿隐迹山林,找一块僻静的住所来安身养性”,9追求自我超脱的境界。
20世纪,在西方美学思潮的冲击下,针对传承还是创新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有说“革毛笔的命”,也有说“守住中国画的底线”。
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画形成发展自律性的必然结果,否定笔墨无异于否定中国汉字,否定笔墨的造境功能。
万方数据简析国内油画修复专业的发展现状黎华1张钟元2(1.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2.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200000)摘要:本文尝试从院校、社会两种角度结合国内外情况简单分数。
析国内油画修复专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油画;修复;发展何为油画修复,油画修复是指油画经过长时间与周边环境的变化产生毁损,为了进一步保护而加以修复。
任何一幅油画,在其被完成的同时,就开始了一个自然老化的过程,这是由于油画本身的材料和构造所决定,并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油画的保护和修复就是对这一过程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保护和修复能停止它的老化损坏,只能起到减缓其老化的过程,从而达到更为长久保存的目的。
油画修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科学而严谨,包含很多内容:修复类的化学、修复实例研究、材料学、艺术史等。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与国外油画修复发展历史相比还处于探索期。
在美国油画年修复数量达四万多幅,艺术院校、博物馆、画廊的油画修复工作室五百多个,拥有专业修复人员的大型工作室四十多个。
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这些具有悠久油画创作史的国家,不仅设有专门的油画修复委员会,还拥有高水平的众多油画修复师,油画制定、实施最为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修复步骤,建立最精细的修复档案。
国内已有一些专业院校开设油画修复专业,个别美术馆通过和国外修复机构合作开展短期类的培训班,一些油画修复从业者自费去国外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油画修复教育的空白,也推动了国内油画修复市场的发展。
目前只有上海油雕院、广东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少数几家美术类机构有油画修复工作室,人员少,设备也不齐全。
唯有引起国内美术馆界、相关专业院校的普通重视、建立相关标准、培养本土人才,中国的油画修复才能加快发展走向正轨。
一、国内开设油画修复专业情况1.相关专业教师人数甚少,仅有的专业教师担任油画修复专业各个方向的教学工作,又抓教学又抓管理疲累不说,教学难免会产生局限性,学生知识来源较为单一;2.工作设施,器材缺失使得学习只能在原地踏步,不能深入其中,与国外的修复技术脱轨;3.缺少实践,课程安排大部分用于临摹古典油画实践课程接触较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2.国内对于油画修复专业缺乏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就业成为问题。
3.公众欠缺对油画修复的了解,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听起来很新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4.拍卖行、画廊或油画收藏家有时为了所持的油画作品在光鲜体面展示后能在流通领域获得利益最大化,要求修复师在极其仓促的时间内完成对作品的“廉价整容”,无法按照正常的进度来工作,导致市场混乱使人们对于油画修复存在种种误解。
5.国内油画修复市场的整体环境堪忧,修复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不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一味求快。
油画修复是门科学、费劲的工作,需要花费几个月乃至一两年的时问来完成修复。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修复方法和理念,油画实践相对短暂只有百余年历史,却几乎浓缩了西方几百年油画发展的历程。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处于动荡之中,油画家的生活、创作动荡不定,不少油画家的创作甚至未能延续下来,再加上油画不易保存,现今存留作品有限。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油画家把画作捐赠绘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收藏杌构,未捐出的画作相当一部分陆续流向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市场,一部分则收藏于画家家属手中。
这一时期的“老油画”作品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和制作材料的限制,老一代艺术家由于早年学习的时候没有对绘画材料与修复的意识,画作完成后又没有受到良好保护,状况堪忧。
这批老艺术家的油画作品大部分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性价值,与艺术家当时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人事都有一定联系,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
同时国内也没健全修复体制,因此大都不放心让修复师对自己画作进行修复。
2012年,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油画修复专业学子们赴杭州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开调研,参观了常书鸿、沙耆、吕霞光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油画作品。
就整体而言油画作品保存的都相对完好,但是部分画作局部已存在开裂、褶皱、起翘、缺失等问题,一些画作则存在早年的修补痕迹,可能由于当时的修复观念及修复材料缺失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