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乡村四教学设计修订稿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表格备课)

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表格备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一、
课题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学生朗读)
2、你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什么? 生汇报
3、导入:是啊,美丽的田园风光在各位诗人的笔下都展现出不同的画卷。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欣赏乡村的美景,来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生汇报
师小结:是啊,劳动最光荣。你们想的和作者的一样,他在诗中也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带着你们的赞美读读这两句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背诵《乡村四月》
2、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学生依据以上的学习环节和要求自学《四时田园杂兴》读悟结合
自学自悟法
让学生入景悟情,去感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放手让学生自学《四时田园杂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能力目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会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7)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a)读到这儿,乡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诗句表现了乡村的美丽、繁忙?
(b)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师:第一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从“绿遍”一词体会到什么?“白满川”是怎样的画面?“雨如烟是怎样的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繁华的城市,也有宁静的乡村。

乡村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代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风光。

2、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4、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节奏和重音。

(三)理解诗意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情1、想象画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乡村四月的画面。

2、体会情感提问: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交流,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有感情朗读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出示另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乡村的特点。

2022年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2022年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第13页 共22页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 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 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许多,背的也很好。今日,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 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评读 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 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5 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开心 感情:读出古诗的美丽、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 分钟): 了:读 liǎo ,结束的意思。 蚕:读 cán ,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第12页 共22页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勤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习驾驭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美丽景色, 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开心的境界。 教学方法 1、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 学生探讨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4、 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打算 1、 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 一般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第6页 共22页
⑵ 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 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 幅清爽、美丽、充溢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呈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 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酷爱之情。 4、练习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 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言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材料交流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乡村四教案

乡村四教案

乡村四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昌平第二实验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框架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刘林洋编号:课题:《23、乡村四月》一、教材分析:《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

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二、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二、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

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

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导读: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板书:乡村四月)二、弄懂诗题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教师板书:翁卷)三、知晓作者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自由读(二)、指名读(三)、教师范读(四)、指名读(五)、齐读五、知诗情、悟诗意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6.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6.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如诗句的含义、古诗的意境、朗读技巧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古诗词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欣赏和创作古诗词。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乡村四月》,并撰写一篇关于古诗意境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3.搜集其他描绘乡村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享。
二、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并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学生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解和指导。
2.学生在感悟古诗意境方面,可能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体验,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情境。
3.学生在创作古诗词时,可能存在表达不畅、诗意不浓等问题,需要教师鼓励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4.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古诗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
2.引导学生关注本课标题《乡村四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乡村的四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揭示课题,简要介绍诗人翁卷以及《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诗词,并且能够根据注释和诗词中的线索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能够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美感,并且能够欣赏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学生能够掌握诗词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主进行诗词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如“绿遍山原、子规、恰恰啼”等词语。

2.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对于《乡村四月》中“绿水青山、子规声里”等意象的理解。

3.体会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尤其是对于《四时田园杂兴》中比喻、对偶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乡村、田园和渔船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歌中的氛围和情感。

2.学习《乡村四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并简单介绍诗歌的背景。

随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简单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最后教师总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出示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情境,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景象。

随后教师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用词。

最后教师总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学习《渔歌子》:教师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氛围。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并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感和用词,并总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课堂练习: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中的任意一首诗的意境,并写出一篇短小的赏析文章。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图示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授课。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通过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语文四下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word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下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word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课目的1、认识 7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领会诗词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育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累积的好习惯。

教课重难点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育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累积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方法:朗读理解、想像感悟教课准备1、要修业生课前查阅相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平生易创作状况。

2、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师生讲话,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察看感觉。

联系前方学过的两篇文章中对乡村生活的描述,导出先人对乡村生活的描述,引入本课。

2、简介作者。

(翁卷,南宋诗人。

字读古,一字灵舒。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

二集互有进出。

)二、学习《乡村四月》。

1、引入朗读,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朗读的节奏和诗的境界。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诵,师生正音,互相学习,互相赏识。

(4)小组学习,比较诗词后的说明,边读边想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体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向同学和老师讨教,教师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点拨。

(5)全班沟通,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频频朗读,睁开想象。

(1)自由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睁开丰富的想象,在脑筋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情形用画笔描述下来。

(2)画好后,在小组中沟通一下,要点谈谈画了什么光景,他们的色彩、形状、地点有什么特色,为何这样画。

小组内的同学做出评论,看能否把诗词中的情形描述了出来。

(3)组织沟通,领会感情。

(这首诗写了江南水乡初夏节气劳感人民紧张忙碌劳作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劳感人民的怜悯赞叹。

乡村四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公开课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主题阅读:读写联动)[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情境诵读,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结合本单元主题,学习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体验乡村美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师:但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

)(生齐读课题)3.介绍作者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

生卒年不详。

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市)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

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没有做过官。

他一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擅长写山水诗,也创作出了一些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诗作。

曾经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六十岁左右去世)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议一议,要读出怎样的节奏。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忙时节的紧张气氛。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乡村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的景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乡村四月的古诗——《乡村四月》。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翁卷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4、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句诗描绘了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的景象。

“绿遍”“白满川”写出了乡村四月景色的繁茂和色彩的鲜明。

“雨如烟”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样子。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两句诗写乡村四月里人们忙碌的情景,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忙着插秧。

“闲人少”突出了农忙时节,人们都在辛勤劳作。

5、想象画面(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劳动人民的忙碌。

乡村四教学设计.docx

乡村四教学设计.docx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通过读、吟、唱等多元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音画导航,触摸意象蕴含美1.欣赏图片,解诗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远离繁华的都市,一起到乡村游玩一番吧。

请看,这就是我们江南的乡村。

请同学们尽情欣赏吧!(出示图片)师: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有着不一样的内容,你们都看到、听到、闻到些什么?(板书:乡村四月)2.交流资料,知诗人。

师:800 多年前南宋时期我们浙江有一位诗人用诗把乡村四月的景色描绘了下来。

他就是——(板书翁卷)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永嘉四灵”。

(学生浏览)师:古人的名与字很有趣,它们在语义上是相关联的。

一种是语义相近,例如,我们熟悉的诗人杜甫,字“子美”,“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子美”语义相近。

另一种是语义相对,如南宋诗人朱熹,名熹,字元晦。

熹,明亮;晦,昏暗,正好意思相对。

再看翁卷,字灵舒,这个“舒”字的意思恰恰和“卷”相对,我们现在也常说“云卷云舒”。

所以结合诗人的字来判断,诗人的名字应该读——上声。

二.读吟交替,揣摩意韵感悟美读一读: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渔歌子》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渔歌子》教案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经过朗诵、解读、悟读课文,认识内容,4、领悟课文描述的光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授课重难点经过朗诵、解读、悟读课文,认识内容,领悟课文描述的光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一生易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农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授课过程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农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节气。

3、出示插图,观察感觉。

1、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世未当官,描述了好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屡次朗诵,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朗诵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诵,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说明弄清句意。

2、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评论朗诵,感悟诗情1、自由朗诵,边读边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

2、逐句评论,交流感觉。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诵。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依照学习《农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第二课时渔歌子授课过程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清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差异?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样之处。

3、你认识或背诵过词吗 ?试着背—背。

屡次吟诵,理解词义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 ?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述的各种光景。

乡村四教案

乡村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乡村四月授课学校:南通中心小学授课班级:四年二班授课老师:叶华芳授课时间:2013、4、10指导老师:余秀萍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乡村的四月都有哪些景物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二、理解诗题,了解作者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2、理解诗题的意思(描写的时间、地点)。

3、了解作者——翁卷三、初读诗歌,明白诗意1、生自由读诗歌,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指导生字:蚕、桑。

2、听录音,注意诗歌的节奏,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4、生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理解古诗的意思方法:注释、联系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5、指名说四、潜心会文,感悟情境(一)感悟“景美”1、读第一句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生汇报(山原川子规雨)3、引导: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体会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以及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如歌般的杜鹃叫。

)4、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带着美的感觉反复读诗句,体会诗人对美景的热爱。

(二)感悟“人美”1、读后两句诗,思考人们在乡村的四月做什么?2、生说(养蚕插田)3、引导:从“闲人少”、“才了··又”体会农民的忙绿。

4、想象农民还会忙绿些什么?(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5、你想对这些忙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体会诗人对忙绿人们的赞美之情。

)6、带着赞美的情感读诗句。

7、学作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五、整体回顾,背古诗,升情感1、再读诗歌,想象画面。

2、创设情境,反复朗读。

3、背诵诗歌。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们都记住了哪些古诗词呢?让我们来背一背。

2、师谈话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积累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古诗词。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3、这节课,咱们先来看看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二、学习《乡村四月》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1)读诗题,理解诗题。

“乡村四月”指的是江南农村晚春的时节。

(2)学生交流课前所了解的有关诗人翁卷的资料,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简要补充。

介绍诗人:永嘉(今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范成大:南宋诗人,号石湖居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

2、初读诗歌,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乡村四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时,画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细读品味,感悟诗情(1)师谈话:人在景中,景随人移。

《乡村四月》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农村晚春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乡村四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教案
授课人:朱锦晖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4、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

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

(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

指名朗读古诗。

让同学评一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

(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

(5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 liǎo ,结束的意思。

蚕:读 cán ,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分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补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

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白”,比如“白酒”、“白开水”等。

“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

(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高虫”。


才了:才,刚刚。

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

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5分钟)
6、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如烟”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


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

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

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说说笑笑,干活有劲。

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7、指导背诵和默写(8分钟)
指导背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

先记写景,后记写事。

指导默写:指一名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

写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2分钟):
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绿遍山原,水满平川;
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景象:闲人少,(忙人多);
才了蚕桑,又去插田。

教后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