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UC纪元战舰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恩与联邦的战舰

地球联邦军

飞马(Pegasus)级强袭登陆母舰

首先就該艦的功能名稱來說,它是屬於「突擊登陸母艦」,而非「突襲巡洋艦」。阿卡馬級是比飛馬級更小型的艦,而且沒有單體進入、離開大氣圈的能力,顯然沒有完全的登陸「功能」。至今這種性能仍只有飛馬級有,桑吉瓦級雖能單體進入,但脫離大氣圈時卻仍須加裝輔助火箭,所以它並不足以和飛馬級相提並論,嚴格來說,桑吉瓦級只是超大型的「可姆塞」而已。

而以MS搭載量而言,飛馬級艦的運用搭載量為6架MS才是正確的。說到這邊,筆者必須對「運用搭載量」和「戰鬥搭載量」來做一個說明。所謂的「運用搭載量」是指一艘艦在能完全運用(包括搭載、補給、二級或三級維修、供應選擇武器)MS,使其能進行多次數出擊任務的狀況下,所能搭載的MS數量,因為所需的空間很大,所以大多數的艦艇的運用搭載量都在個位數。至於G君所提出的搭載量是「戰鬥搭載量」,戰鬥搭載量是在為了進行作戰任務,需要使用大量MS時,無視於運用搭載量,而包括以甲板繫留方式搭載MS數在內,所搭載的數量。戰鬥搭載量時的MS必須在搭載前做完整備補給,以一次出擊的運用配備為原則,這種作法就像是在告訴MS駕駛員「你們出擊後就死在外面吧,不必回來了」,說來是戰爭無情的又一表面化。會使用戰鬥搭載量有三種狀況,一、是進行大會戰,二、是艦艇數量不足,三、是戰後撤收的MS收容。但這都是一時性的,各位在討論艦艇的MS搭載量時,務必以運用搭載量為準,戰鬥搭載量是隨特可變的,而且非正式的,這一點絕對要注意。

飛馬級之所以稱為飛馬級是因為一號艦為飛馬號,而因二號艦白色基地比一號艦早完工,因此此型艦亦稱為白色基地型。從以下三梯次,各位可以發覺一個慣例,就是各梯次的第一艘,一定是取了和馬有關的艦名,而後的則不在此限。

< 第一次建造>

一號艦「飛馬號」(或稱紅色飛馬)

二號艦「白色基地White base (港稱'太空母艦')」

為V計畫而建造的艦艇,也是飛馬級第一艘最早完工的艦艇。因艦長'帕歐羅'重傷,由布萊得.诺亚接任,艦上軍人已全部罹難,成員多數都已由Side 7時失去親友的年輕男女所取代。被ZION军称为“木马”。●登場/U.C.0079一年戰爭

三號艦「白色基地Jr.」(後來改名為白色基地II世)

< 第二次建造>(經過大幅修改,正確該稱為「改飛馬級」,又稱特洛伊木馬型)

四號艦「特洛伊木馬」

五號艦「灰色幽靈」●登場/U.C.0080 口袋裡的戰爭

< 第三次建造> (本因一年戰爭終戰而中止建造,直到U.C.0081年10月聯邦議會中決議重新復工)

六號艦「種馬」

七號艦「亞魯比昂」(Albion,大不列顛的舊稱)●登場/U.C.0083 星塵作戰計畫

White Base

以運用MS為大前題而建做的強襲登陸母艦。經過魯烏姆會戰之後,聯邦肯定了MS的作戰價值所建做

的全新概念艦種,用以配合V作戰裡的新銳MS而開發建造。此艦艇乃第一艘配備米諾夫斯基航空器的艦艇,具有在大氣層內航行、單體進入、脫離大氣圈的能力。

主兵裝有580mm二連裝加農砲x1、2連裝米加(Mega)粒子砲x2。

●全長/250m ●重量/68,000t ●MS運用搭載量/6

麦哲伦(Magellan)级战舰

聯邦軍的主力戰艦,是「大砲巨艦」主義下的產物,沒有MS的運用搭載能力,僅在改修後可搭載哨戒戰鬥機。在《機動戰士》片中可說是一無是處,就「艦隊優先主義者」的筆者而言,對此種描述的不合理卻頗感到不滿。因為即使是在MS未出現之前建造,在MS出現後早就該有修改了,然而此艦的對空砲火卻如此薄弱,完全突顯了機械設定者對艦艇設計觀念上的淺薄。況且此型艦長達三二七公尺,若要改建來運用MS,先天條件上理當比沙拉米斯級更有利,然而麥哲倫級的改造空母卻只有在《Gundam Sentinel》中出現。

麥哲倫級的後繼艦是伯明罕級戰艦(伯明罕是一年戰爭中,聯邦軍歐洲指揮總部,做為此艦的艦名,有「太空的指揮總部」的引申之意。),此級艦是大艦隊的旗艦,因此以指揮、管制為主眼,未設有MS搭載能力。而伯明罕之後的改良則為多哥斯.基亞,是聯邦軍的超大型艦,MS的運用搭載量首次超越十位數。

麥哲倫改級戰鬥空母,是撤去原本前方的2座主砲塔,增裝了上下飛行甲板的改造艦,其長325 公尺的艦身,有著相當的搭載量。此型艦是《Gundam Sentinal 》中自創的,而筆者認為以此級艦來改造做為空母,在搭載空間上是較為合理。

萨拉米斯(Salamis)级巡洋舰

是大砲巨艦主義下,為了以量取勝而設計的簡易型巡洋艦,自然是乏善可陳。MS運用搭載能力是完全沒有,甚至是不可能有。戰後進行大改裝,增加了機動力和火力(0083版)。至於沙拉米斯改級的MS運用巡洋艦,恕筆者直言,此型艦不可能存在。會以沙拉米斯級改來運用MS,完全是機械設定者(或可能是腳本、原作者)對MS運用上所需的空間認知不足所致,一艘艦身長僅有MS十倍大的艦艇,在戰鬥力之餘還要加上MS運用搭載力,那根本不可能。但因為在作品中已經存在,因此我們以認定它可以存在的情況下來解說它。萨拉米斯改的MS運用搭載量在設定上為3架,這應當是為了編成一個MS小隊而設定的,大致說來,艦內構造再怎麼打空大致也只能載2架,不過因為和小隊機數只差一架,所以這個3架之說,就姑且認同吧。順便提到一點,因為沙拉米斯改就這麼一丁點大,所以在《Z》中最後百式(MSN-100) 和卡碧尼(AMX-004) 的那一幕打鬥完全不可能在沙拉米斯艦內打得起來,請同好不要再「受騙」於編劇。

萨拉米斯級的後續艦是格拉普級巡洋艦,它的MS運用能力就合理得多,不過它並未公佈搭載量。而格拉普級的艦體設計概念的再擴大,就成了機動戰艦拉.凱拉姆,一般有人把它獨立編列為拉.凱拉姆級,但也有把它和格拉普級合稱為拉級,未有定論。

伯明翰级大型宇宙战舰

一年战争结束后建造的作为联邦宇宙军象征的巨大战舰,武装方面达到了当时联邦军的最高级别,但由于联邦军首脑部固执于传统的大舰巨炮主义,使得本舰并不具备搭载MS的能力。迪拉兹之乱以后,具有MS搭载能力已经成为战舰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原本预定建造的伯明翰级二号舰的计划就被取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