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支撑
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而科技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引擎和保障。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人才培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传统农业时代,农民主要从事农田劳作和农产品生产,需要的技能相对简单。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技术化,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首先,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农业专业人才。
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技术创新。
其次,农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农村人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需要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技能和素质。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合格的农村从业人员。
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应用和创新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政府和社会应该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科研工作,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农民。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科技人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技术能力,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两个关键方面。
新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
新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农业是指以农业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支撑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于具备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新农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新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
一、加强高等院校农业专业的培养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农业专业在新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该加强高等院校对农业专业的培养,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深入实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
二、建立行业资格认证体系新农业涉及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建立行业资格认证体系,对新农业从业者进行资格评定,将能力评价作为选拔和招聘的依据,有利于引导农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提高人才质量。
三、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农村是新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适应新农业要求的农村人才至关重要。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培训课程和培训资金。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农村合作社和农业科技推广站组织的培训班,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鼓励科研机构开展创新研究科研机构是新农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必须鼓励其开展创新研究。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和奖励机制。
同时,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新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五、推动农业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与农业科技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应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培养,培养具备农业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农业科技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农业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因此,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培训。
同时,鼓励农业专业人员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研讨,拓宽国际视野。
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与思考
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与思考摘要:“人才”是泛指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
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个部分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其中提到了“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引领驱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等重要论述。
充分表明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才引领。
唯有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让大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服务农民,方能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关键词:人才;乡村振兴;分析思考根据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资源发展的政策。
2018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9年1月23日,审议通过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云南省委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云办发[2020]2号)简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九条措施(试行)”。
丽江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关决策部署,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在当今社会,农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因此,研究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现状与需求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了多种新特点,包括绿色、有机、智能等。
这些发展要求我们培养更多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并且能够适应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传统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传统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单一的技术培训为主,忽视了对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多农业人才毕业后发现自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三、需构建多元化培养机制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需要学校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资源。
四、引入行业导师制度在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引入行业导师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推动产学研结合农业人才培养机制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与农业企业紧密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专业课程设置要贴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实践环节在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锻炼实际操作技能。
七、倡导终身学习在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倡导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农业技术变化迅速,农业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保持竞争力。
八、培养创新型人才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机制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农业领域的领军人才。
九、重视农村实践教育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更加重视农村实践教育。
通过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乡村振兴中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中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新型农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农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
因此,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
一、调整培养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业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农业生产的需求。
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农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培养目标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创新培养模式为了培养适应当下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人才,需要创新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师资水平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只有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科研成果,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农业发展需求。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人才,学校应积极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前沿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五、强化实习实训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需要通过实习实训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加强学科建设为了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学校需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验室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将传统的农业知识与现代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有力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和学校加大对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奖励政策和创新支持,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领域,助力乡村振兴。
八、推动产业融合为了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必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与现代科技、金融、网络等领域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为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关于新时期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为了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着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益的问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发,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2. 农业资源利用不均衡。
农业资源的利用不够科学和合理,粮食生产占用土地资源严重,而农产品产地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效益不尽如人意。
3. 农业发展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手段,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差。
4. 农业面临环境压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扩张,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和压力,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二、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对于上述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1.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仅凭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手段已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2. 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科学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需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和指导,仅凭农民的经验和传统知识已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4.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领域的创新意见和建议
农业领域的创新意见和建议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农业领域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以下是我对农业领域创新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农业科技创新1、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加大对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创新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高等院校农业相关专业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3、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如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
应加强对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4、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信息化。
例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信息,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农产品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和生产计划。
二、农业经营模式创新1、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例如,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发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
3、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例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保险等业务,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保障。
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以临沂大学农业生物安全专业建设方案为例刘云国冯桂芳*巩敏康大成王芳芳于娇娇刘一萌(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本文以临沂大学农业生物安全专业的建设方案为例,对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从国内外农业生物安全专业现状、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程课程设置、软硬件教学资源、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农科人才;农业生物安全;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7-0178-04Discussion on the Culture Regimen of New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Talents ——Taking the Agricultural Biosecurity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cheme of Liny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Yunguo FENG Guifang*GONG Min KANG Dacheng WANG Fangfang YU Jiaojiao LIU Yime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s,Linyi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276000)Abstract It was discussed on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by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agricultural biosecurity major of Liny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t was discussed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biosecurity majors at home and abroad,talent training goals,diversified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s,full curriculum settings,school software and hardware teaching resources,experiment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and strengthened labor education.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talents;agricultural biosecurity;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culture regimen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国际贸易往来频繁,生物入侵所带来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地方农业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地方农业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作者:姜新强赵贤慧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10期摘要: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使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迫切需要,更是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未来时代要求。
该文以青岛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立足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对风景园林相关领域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2015—2019年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德育认知不足、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陈旧和培养质量不突出等问题。
从研究生培养规律出发,经过2020—2022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先导、专业基础为核心、创新培养为根本、全生命周期导师队伍锻造为支撑”的“四位一体”风景园林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一核、两翼、三阶段”协同一体化组合式风景园林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推崇“厚基、尊重、质疑、研究”的循环思维训练,全面提升研究生德育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
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业务专深、视野开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风景园林人才,更好地助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地方农业高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关键词:风景园林;“四位一体”;一核两翼;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047-07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not only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ut is the realistic need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Moreo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innovative talents can enfor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and improve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training needs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 in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y, we examine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disciplin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 want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students of LA from 2015 to 2019. These problems include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cognition, single training mode, and older train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resulting in poor cultivating quality. Afte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orm 2020 to 2022, we established an innov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training mode, which we called the "four-in-one" model. This model is composed of guided by virtu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entered on professional basis, fundamental in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supported by the forging of mentors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In addition, we also reconstruct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postgraduate and formed a combin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one core, two wings and three stages". It has advocated the circular thinking training of "foundation, respect, questioning and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moral education leve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se results above can provide excellent stud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deep professional expertise, broad vision,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ese innovative talents not only better help and serv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reflect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r-in-one"; one core, two wing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风景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行业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2024年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模版在2024年的农技人员培训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并且收获很多。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农业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在此分享一些我在培训中所收获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科技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如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
其次,我学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农业科技创新的案例,如基因编辑技术、植保机器人等。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将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养殖等环节的效益。
同时,通过创新还可以研究出更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的抗逆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我认识到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国的农技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缺乏实践环节、实际能力不足等。
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并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今后的农技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最后,我意识到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多方合作。
在培训中,我们与来自各地的同行进行了交流和合作。
通过交流,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我认为,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农民应该积极参与和接受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研究
管理观察29作者简介:李铁林(1985— ),男,汉族,浙江绍兴人。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
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先进制造与智能控制等领域产生的最新科技加速向农业渗透,催生了颠覆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突破了一批重大基础理论、方法和核心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了高效、节能、绿色等大批配套生产技术,数字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整体科技水平大幅跃升。
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畜禽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例逐年提升,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农业科技正成为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内生后劲之所在,转型升级之所系,对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力条件。
农业科技要快速发展,重中之重是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培养。
如果说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前提,那么农业科技人才就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前提。
当前,各地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人才都求贤若渴,近几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其中农业科技人才短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低下、队伍建设机制不灵活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业科技队伍人才建设:一、优化提升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凝结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
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有效的缓解了农业科技人才极具短缺的局面。
要积极利用好科技特派员这只人才队伍,利用科技特派员的特有技术专长,有效的结合地方需求,实行双向选择机制。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在当今社会,农业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建设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也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就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展开讨论。
一、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如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高校教育应该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农业科学、生物技术、农业经济等相关专业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此外,农业科技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鼓励员工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可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其次,要加强团队建设的组织管理,建立科研成果共享机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升团队整体创新能力。
三、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的关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农业科技人才是创新团队的核心力量,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才能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
同时,创新团队的建设也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实践平台,促进人才与团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向更高水平迈进。
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概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对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需要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新时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背景及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重要性阐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提高农业农村人才素质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三、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模式及方法1. 制定多层次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并落实实施。
2. 推进多元化培养模式:重视农民职业教育、农村经营管理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培养。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师资的培养力度,提高师资水平。
4.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四、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措施,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更多人才从事农业农村工作。
2. 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服务,提高培养效果。
3. 加强社会支持:动员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形成合力。
五、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解决办法1. 城乡差距问题:通过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吸引力。
2. 教育资源不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3. 人才流失问题:加强人才留住和引进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六、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借鉴其他国家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供启示和借鉴。
七、展望未来展望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结语: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作,提高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农业农村人才,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高等农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只会像 狼一 样嚎 叫。经过 7年 的教育 ,
也只学会 了 4 5个 词 语 。一 位 名 叫 基 尼 的 美 国 女 孩 , 小 被 父 母 关 在 一 间 小 屋 从 子 里 ,3岁 被 人 救 出来 时 完 全 没 有 语 言 1 能力 , 心理 成 熟 程 度 只 相 当 于 一 岁 的 幼
在培 养模 式 改革 上 , 坚持 通识 教育 与专业教育 的协 调 。加强 通识 教 育 、 强 化能力培养 , 国内外 一流 大学 本科 生 是
目前经 济发展来 看 , 业 总体 上处 于弱 农 势地位 , 国高等农 业 教育 的作 用 和地 我 位与农业大 国的需要 不 相适 应 , 重视 受
是创新型人 才成 长 的基础 , 个性 化 发展
更 是 新 世 纪 世 界 高 等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一
个重要趋 势 , 是学 生 自身发 展 的内在
和服 务 区域 面 向 , 确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明
性要求 。最 后 , 要根 据 院校 的不 同层次
定 位 , 建 人 才 培 养 的特 色 。 构 I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改 革 .
的关系 。教 育是 社会 发 展 的产物 , 教育
观 念 同 样 受 到社 会 观 念 的 影 响 。从 我 国
养殖或 者农 业 经济 管理 类人 才 , 才培 人
养知识基础 不扎实 , 复合 程度不高 , 对未
来 社会 和 职 业 的适 应 性 不 强 。 3 校 内 教 育 与 校 外 教 育 的脱 节 问题 .
高等 农 业教 育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思 的 考
马 兰青 李 , 嘉
(. 京农 学院生物技 术学 院 , 京 1 262 农 业部 都市农 业( 1北 北 0 0; 2 北方 ) 点实验室 , 重 北京 120 ; 北 京农学 院经济管理 学院 , 0263 . 北京 120) (26 1
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农业发展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农业市场的销售渠道,必须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业人才急剧匮乏,对此,必须加强农技推广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机制,真正意义上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下面文章针对如何有效的开展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以下几点分析,供参考。
标签:农业产业化;人才;利益机制;人才管理;职业教育引言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
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构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和经营,大部分农村地区市场体系欠发达,农民市场意识较差,科技成果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市场化率、产业化率等较低,农业生产效益与生产者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要建设好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以更好地开展产前与产后服务、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等,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1 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1.1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念必须建立在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它们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指引着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科学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更需要创新,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农业专业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进入农业大学以来,我深感农业这一领域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
以下是我对农业专业的几点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农业的重要性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作为一名农业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专业的学生应该关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3. 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专业的学生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农业专业的挑战1. 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农业专业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技术更新迅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农业专业的学生,要时刻关注新技术、新成果,以便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
3. 竞争激烈农业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农业专业的收获1. 知识储备在农业专业学习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农业基础理论、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实习、实验等实践活动,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农业专业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对于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拓宽视野农业专业涉及领域广泛,通过学习,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了解了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部署。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要全面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一大批知农、爱农、为农、扶农的敢于创新创业的农业人才。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创新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做法,以期为其他涉农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涉农高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这种需求与涉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耦合性。
因此,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要求,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涉农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三农”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一)乡村振兴赋予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新使命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这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涉农高校不仅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的“蓄水池”,更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策源地”。
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涉农高校应充分发扬爱农兴农的优良传统,主动担当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重任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以更高标准培养和造就一批引领未来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
(二)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要顺应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农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农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农业一直被视为国家的命脉,而农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在新时代下,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进行农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呢?首先,农业人才培养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不仅仅是农活,还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推动农业现代化。
因此,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业并且具备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这些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
比如农业物联网、智能设备、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农业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
再者,要加强与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合作。
农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必须与农业企业和农民密切合作。
只有深入了解实际生产情况,才能针对性地培养合格人才和推动技术创新。
因此,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业人才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困难,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农业不再是封闭的产业,而是一个开放的领域。
全球化使得各国农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农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
因此,要鼓励农业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同研究解决全球性的农业问题,推动农业技术的跨国传播和交流。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农业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也逐渐增长。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机制亟待改善、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也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任务之一。
部分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有着必要的说明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认识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不足等方面。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匮乏,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低,导致我国农业科技跟不上国际发展步伐。
由于农业科技行业的薪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有限,许多优秀人才选择流向其他行业,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目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不足,导致农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
亟需加强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提供技术支持,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
许多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导致农村缺乏人才支撑,农业科技水平难以提高。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轻人才较少。
这种结构不利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也不利于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农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2 0 2 0年) 》 提 出: “ 要适应 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 创新 要成为创新人才 。作为高校 , 就是要 以学生发展 为 人才培 养模 式 , 探索 并 推 行 创 新 型教 育 方 式 方 法 , 突 本 , 创 造利 于创 新 人 才培 养 的广 阔平 台 , 为 学 生 提供
一
、
所谓 创新 型人 才 , 是 指 既能继 承 前人 的知 识 和成 识 、 创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为 宗 旨 , 坚持 以人为本 , 果, 又能 超越前 人 , 创造 性地 发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和解 实施 素 质教 育 , 努 力 构建适 合 创新 人才 成 长的 软硬 件 决 问题 , 具 有 首 创 精 神 的 人 。与 普 通 的 人 力 资 源 相 环 境 。其次 , 通过 提 出创 新 理 念 、 构 建 适 应 创 新 型人 比, 创新 型人 才应 同时具 备 六 个 方 面 的特 质 : 一 是 勇 才 发展 的 培养方 案 ; 改革 教学 模式 , 在 理论 教学 上 , 积
高等农 业教 育 , 2 0 1 3 . 1 1 , 1 1 : 6 6 . 6 8
Hi g h e r Ag r i c u l t u r a l Ed u c a t i o n, 201 3— 1 1, 1 1: 6 6 — 6 8
农科 创新 人才培养 实践 与思考
。
研究方 向: 高等教育管理 。
’一
一
■ 教育教学管理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MA N A G E ME N T
总2 6 9 期
赵海霞等
农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摘要: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对于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一是要提高对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认识;二要创造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内外部环境;三要明确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四要实行农业教育减免学费制度;五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六要鼓励农科类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七要为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
关键词: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策略
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
创新型人才是中国综合国力与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农业创新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
哪个国家拥有了农业创新人才,就必然抓住了竞争力,占领了制高点。
因此,大批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农业发展有赖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有赖人才的积累,人才积累需要教育的提升,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必然规律。
因此,要切实把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一、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当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务必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的发展观念必须建立在三个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它们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指引着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科学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更需要创新,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2.有利于建成新农村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时代的要求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内部,对农村进行的全面建设。
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目的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公共设施完备、经济繁荣小康、环境适宜居住、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农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对建设新农村有重大意义。
3.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世贸组织),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降低农业贸易保护、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等,意味着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需要依靠农业科技的长足进步,要求高校培养出农村创新型人才,要求他们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知识帮助农民提升文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与产品附加值。
二、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策略
1.提高对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认识
高校应该提高对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问题的认识。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先进典型事迹与优秀学生的宣传力度,弘扬优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努力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创新型人才成果奖励制度,着重奖励那些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刻苦钻研而在农业创新事业方面作出贡献的学生和积极分子。
要让所有的农业院校学生有归属感,让他们知道他们努力奋斗的方向是有意义的,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
好的舆论环境来自于认识上的醒悟。
只有学校真正认识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才能让全社会渐渐形成人人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尊重农业、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新风尚。
2.创设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内外部条件
为了培养优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让一切外部和内部条件都更加适应培养进程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双重优化上。
在物质环境的优化方面,为了达到稳定农业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目的,把农业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要制定奖励标准,制定促进农业创新型人才向基层流动的鼓励政策和基金配套政策等。
把奖励和创新挂钩,充分调动对农业创新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
在精神环境的优化方面,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要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针,把一流的农业学术专家请进来,抓紧抓好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安排脱产培训;另一方面,要把优秀的农业创新型人才派出去,通过不断地田野考察、不断地在农村第一线进行实践,使其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的交流与操作;要把进修、考察、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培养和创造农业重点产业开发项目结合起来,为学生与中青年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宽容、催人上进的高校农业创新环境氛围。
3.明确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
农业高校可集中培养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为此,要调整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农业创意能力,加强创意农业专业科目的建设。
要不断扩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发挥高等农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主力军的作用,提高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质量。
对在职的农业科技人才,高校也可以提供岗位培训。
大力鼓励农业户口的学生,或对农村创业有兴趣的创业者,充实自己,用现代农业知识武装自己,积极到农业第一线去实践,不断完
善自己。
必须用好、用活现已出台的各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并以此为基础,拓宽农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领域,促进农业人才队伍的优质配置。
企业也应自主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用人机制,制订规划,加快企业自身的市场化进程。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管理,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实现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要加强调控,促进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配置同农业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相适应。
要建设并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市场,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流通,最大化地发挥人才资源的社会效用,促进农业科技人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