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一点思考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释。
以下将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之一是缺乏自信。
较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情绪,觉得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或者怕被同学嘲笑,因此不敢举手发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展示对学生观点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中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还与课堂氛围有关。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讲解,没有提出引导性问题,不鼓励学生的发言,那么学生就难以主动参与讨论。
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思考。
同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也可以利用情境,让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推导出结论。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更有动力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不爱举手发言还与班级氛围相关。
如果班级中存在课堂上互相嘲笑、批评、指责的现象,学生很难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教师需要在班级建设中注重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强调尊重和包容。
可以通过开展班队活动、班会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
同时,也应该对班级中的不当言语和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发言充满信心。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是否举手发言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很少与父母、兄弟姐妹进行讨论和交流,导致在学校课堂上也不擅长与他人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家庭教育的引导。
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一、意义: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求源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的提问,力争在45分钟的课堂出效益。
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学校里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愿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这种现象长期困扰着学校的日常教学,使得教学不免陷于一种尴尬境地,老师在教学中收不到教学信息,提问反馈受阻,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本文就此问题向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策略。
二、调查问卷经过及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共100份,调查对象均为初中学生,问卷以“学生上课不爱回答問题的原因”为主题。
问卷形式分为两部分——选择和简述,要求学生认真答卷,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由老师、学生两方面,归纳如下:(一)从学生自身来看:1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不会回答,这种情况占调查问卷总数的25﹪。
2、能认真听课,但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弱,不能流利自如地回答问题;或没有听懂,回答没有把握,不爱回答,占调查问卷总数的30﹪。
3、由于性格内向、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自卑心理,情绪紧张,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或老师取笑,不愿回答问题,占调查问卷总数的30﹪。
4、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即使知道也不愿回答,占调查问卷总数的15﹪。
(二)从教师的教学方面看:1、教师讲课的吸引力不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2、所提问题本身。
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由此表现在课堂提问时随心所欲、提问的目的性不强,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1)表面性、肤浅性提问。
学生为什么不举手回答课堂问题探讨
学生为什么不举手回答课堂问题探讨学生为什么不举手回答课堂问题第一,教师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于实答案的思考。
问题的设计应当稍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动脑思考对问题有所思,让学生跳跳高,能摘到桃子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心中有了问题的答案,才有勇气举手发言,所话说“艺高人胆子大”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教师要学会期待。
学生思考需要时间,所以,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一般来说,思考需要10秒左右。
教师要从学生的表情之中发现有疑惑,有了疑惑,教师需要加以引导,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学生之间的思维品质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有的学生虽然思维的深度很好,但是,语言的流畅性并不一定强。
所以,学生知道问题答案才是第一步,如何用语言表达问题答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三,养成良好的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和老师的教学行为习惯有关系。
有些老师不注意培养,时间长了,形成一定的班风,很难改变。
所以,刚接过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就应当鼓励积极回答问题,对敢于举手的学生进行表扬,即使问题答案不正确,学生这种敢于回答问题精神应当肯定,这是对学生关注,这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
最忌讳的做法是:学生回答问题错了,老师不给以反馈,再找下一个学生回答,等下一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给予很高的赞赏。
这样把两个孩子放到一起形成无形的对对照,严重伤害第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时间长了,第一个学生也就失去了积极回答问题勇气。
第四,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并告诉学生,说错了不要紧。
允许用推测的方法,用猜想的方法。
既然是猜测,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说错话的后顾之忧,说话的胆子也就大了。
再说了,成人对问题的分析就存在着推测和猜想的成分,学生也是如此。
教师的课堂问题都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思维场,学生的猜测,也一定是这个思维场景内进行,绝不是乱猜测,胡猜测,除非学生没有认真听课。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和对策
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和对策前不久,笔者在博客上发出“学生不举手,教师怎么办?”的帖子,并在论坛上发起讨论,得到不少朋友的回应。
他们结合实际,分析了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成因,并提出对策,现摘录如下:观点一:学生不举手,与教师的教学有关。
智慧生涯:在很大程度上举不举手在于教师,教师唯有从自己的教学各层面着力。
仅就年龄看,初中学生还不至于上课习惯“缄默”!djlily:我也发现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举手.我觉得这跟孩子的年龄,教师的教学以及一个问题的难易都有关系!阿香:学生不举手,与教师有关,比如这个老师所创设的课堂氛围是否民主、是否给学生支持接纳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敢问的心理条件。
其次教师是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
原点:教师的智慧,应该是能够判断出学生思维是否参与并努力地让他们的思维积极参与,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更应如此。
立新:不过在初中阶段,不同的教师的课堂的举手情况反差很大,主要问题在教师身上,一是教师的提问问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反差大,学生无从回答.二是教师平时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学生不会提问题,也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三是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鼓励,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很快降低,教师熟视无睹,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四是不同性格教师的课堂,教师的提问与学生举手回答关系也很大.五是教师的学识与问题的质量和学生是否举手也有很大关系.朱诚恳:高中生就从来不举手.我们的课堂有问题.随火车远行:举手的背后有许多有意义的教育艺术。
举手有时在于教师的教学有没有吸引力。
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宽松。
吉惠:原因主要在教师。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dyxxxsx紫郁:学生不举手,多少是与教师有关系的。
如果是借别人的学生上课,那教师的课前导入或自我介绍作的不够好。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与对策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是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小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浅谈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
一、成因分析:1. 社交压力:在小学阶段,孩子正面临着群体互动的挑战。
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被同伴嘲笑或评价自己的发言,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2. 教育方式:有些学校或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听课能力,忽视了发言能力的培养。
这些学生没有得到鼓励和指导,缺乏信心。
3. 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对发言也没有积极的动力和需求。
没有主动参与的动力,就容易产生不爱举手发言的情况。
二、对策建议:1.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特点。
2. 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发言能力。
同时,也要及时赞扬和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
3. 促进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问题,提高他们主动发言的意愿。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的动力。
例如,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小游戏等。
5. 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听课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发言质量和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总之,小学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缺乏表达能力或思维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让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象的思考
小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象的思考现在小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是现实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从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举行一些小游戏、设置一些小奖励或者一些小惩罚来促进学生回答问题。
这一学期,看到孩子们对于那些措施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又回到不愿意举手的状态中来,心里十分着急。
现在上课提问,举手的同学寥寥,不禁悲从中来。
我慷慨、激昂陈辞了十几分钟,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我长期以来的观察、分析、研究,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或者我们平时考试时候遇到的问题,一定不会超出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同学们完全有可能思考出问题的答案。
那么大家之所以不举手,大概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不自信。
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
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么简单吧”。
或者,有些同学刚刚看到问题就心想“这个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得对?”二、太自尊。
有些同学的自尊心又强又脆弱,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好之后被同学们笑话“你看看,假积极,原来并不会”,更担心在老师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一定觉得我没有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好。
”三、不必要。
很多同学都心想“反正我的答案一定不会标准,反正老师是要给我们讲标准答案的,我何必费那个劲,绕那个湾子呢?直接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岂不是更好?”其实这也不能怪同学们,前两种心理形成的原因,典型是受了中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爱面子”、“虚荣”的潜移默化影响。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对“标准答案”的过分依赖和自主思考的懒惰。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最终的结果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们再怎么抱怨大环境的罪孽,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上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其意义远远不在于问题答案本正的对错与否,它更是集中学习精力、活跃的学习思维、锻炼自主思考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课堂上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小析
在课堂上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学生为何就不举手发言呢?我跟其他老师交流时,也或多或少有着这方面的困扰。
一般情况下,致使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这些:一、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定。
在课堂中,教师的出色话语过量,充分展示了自己,从而忽略了学生,学生只顾听老师说,自然就失却了表现自我的机缘与想法。
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能都扮演了传道者和授惑者的角色,使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解答,从而虽然认真听讲,却不习惯表现自我的思想。
二、忘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学预设与实际脱节。
由于只顾教学环节去完成教学,所以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急于学生给出答案,常常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大多学生还没能思考成熟,而正由于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致使了学生与老师的教学预设脱节。
3、教师自身修炼还不够,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
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式选择不妥,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久而久之,会抹杀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性。
4、学生心理发生的微妙转变。
若是说以上都是从教师自身寻觅的问题,那下面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寻觅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这些表此刻以下几点:①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窗嘲笑,这种学生多属不自信。
②没十成的把握所以犹豫、观望,这种多是完美型性格的学生。
③怕回答错误解挨老师批评,害怕心理。
④少数学生感觉没必要,多为较有个性的学生。
⑤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未听清提问的问题。
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大班化教学,教师不可能请每一名举手的同窗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原因使许多同窗不敢举手发言。
看来,造成学生课上害怕举手的原因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
针对以上几点,我有几种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讨论讨论,希望在此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家多指点指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象的思考
小学生上课不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象的思考现在小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是现实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从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举行一些小游戏、设置一些小奖励或者一些小惩罚来促进学生回答问题。
这一学期,看到孩子们对于那些措施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又回到不愿意举手的状态中来,心里十分着急。
现在上课提问,举手的同学寥寥,不禁悲从中来。
我慷慨、激昂陈辞了十几分钟,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我长期以来的观察、分析、研究,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或者我们平时考试时候遇到的问题,一定不会超出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同学们完全有可能思考出问题的答案。
那么大家之所以不举手,大概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不自信。
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
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么简单吧”。
或者,有些同学刚刚看到问题就心想“这个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得对,”二、太自尊。
有些同学的自尊心又强又脆弱,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好之后被同学们笑话“你看看,假积极,原来并不会”,更担心在老师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师一定觉得我没有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好。
”三、不必要。
很多同学都心想“反正我的答案一定不会标准,反正老师是要给我们讲标准答案的,我何必费那个劲,绕那个湾子呢,直接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岂不是更好,”其实这也不能怪同学们,前两种心理形成的原因,典型是受了中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爱面子”、“虚荣”的潜移默化影响。
而第三个原因,则是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对“标准答案”的过分依赖和自主思考的懒惰。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最终的结果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们再怎么抱怨大环境的罪孽,但是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上课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其意义远远不在于问题答案本正的对错与否,它更是集中学习精力、活跃的学习思维、锻炼自主思考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心理障碍剖析及对策
探索篇•课改论坛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问题不是太难,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都小手林立,“举不胜举”;三四年级学生举手开始稀稀落落,不再“轻而易举”;到了五六年级,举手如举重,即使是“请学生来读一读课文”这样简单的活动,也是举者寥若晨星,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守口如瓶,持“保留意见”,难怪有老师笑言,有必要在高年级的课堂中设立“有奖问答”。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就越困难了呢?一、学生举手的心理剖析学生不爱举手,除了问题不好回答,教师讲得是否生动,课堂氛围是否融洽等客观因素之外,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当时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课外,我和一些学生聊了聊发现,对于举不举手这个问题,学生的心里各有各的体会和想法,如:生1:我怕回答错,丢面子,老师对我印象不好。
生2:我有时举手,可是老师好像都不叫我,久而久之,我就不举手了,反正举了也轮不到我。
生3:看这个老师不顺眼,我就是不配合他。
生4:我怕别人认为自己喜欢表现,所以很少举手。
生5:我当时没专心听,不知道要回答问题。
生6:反正比较简单的问题老师不会叫我,除非这个问题很难,才可能叫到我。
生7:有时我知道答案的,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说。
等我想好了,老师已经叫了别人了。
生8:总有人会回答,不关我的事。
生9:虽然我没举手,但我挺想起来回答的。
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上课不愿意举手,不愿意回答问题有比较复杂的形成原因,梳理一下以上情况,大约有以下几种原因:1.自我意识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有了所谓的“面子”。
有的学生自尊心强,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差而羞于举手;还有的学生在上课回答问题时表现为追求完美、害怕出错,怕批评和嘲笑。
2.有过挫折体验有些学生曾经因为回答问题错误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学生的嘲笑,或自己也曾嘲笑过回答错误的同学,所以心理压力比较大,类似的体验往往让他们不愿举手,甚至再也不举手了。
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浅谈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1、学生甚至教师对举手回答错误情况的认识不正确,导致举手回答问题成了学生的一种思想负担;2、教师所提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没有兴趣,不爱参与。
这两个原因可以说主要都不是学生造成的,而大部分恰恰是教师引起的。
学生不是不想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害怕举手回答问题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
所以,要解决学生不爱举手(实际是不敢举手)的问题,要从教师身上找突破口。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举手。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举手回答问题,就与朋友讨论问题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互交流的渠道畅通。
同时教师要诚恳地对待每位学生所阐述的观点、看法,不论对与错,在情感上都要予以保护。
“肯定,鼓励”性课堂教学用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明白只有观点的不同,没有嘲笑,没有情感歧视,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是举手回答者的内容,而不是去关注回答者本人其它的情况,这样使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大胆举手。
课下,与不爱回答问题和成绩差的孩子多谈心,鼓励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明确举手意义,让学生肯举手。
教师要对敢于举手发言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同时向学生阐明坐在座位上想好答案,与站起来说出答案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要学会交流,要交流就要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光会想不会说或不敢说,将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要想今后发展好,现在就要抓住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让学生从自身的发展上,认识到举手回答问题的重要意义,从心理上认可举手,进而积极主动地举手。
三、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爱举手。
问题质量不高是学生不爱举手的一个重要因素。
问题质量不高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问题太易或太难,学生不爱解决或无法解决;二是问题无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爱参与。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作文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作文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老师发现咱们班有个小小的问题,就是好多同学上课都不举手回答问题。
不举手,老师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听懂啦。
就像上次老师讲了一道数学题,问大家会不会,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老师心里可着急啦,难道大家都没听懂?后来老师又仔细讲了一遍,才发现其实有些同学是会的,只是没有举手告诉老师。
还有啊,不举手发言,就没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勇敢。
比如小明,他一开始也不敢举手,后来试着举了一次手,回答对了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现在可积极啦!
所以呀,小朋友们,咱们以后要勇敢地举手,让老师知道你们的想法,也让自己越来越棒!
《我对班级学生经常不举手的看法》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一直在想一个事儿,就是咱们班很多同学上课不举手。
比如说语文课上,老师问谁能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课文,教室里安安静静的,没有一只小手举起来。
其实老师知道,有的同学朗读得可好了,就是不敢举手。
再比如,有一次老师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然后问大家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是没人举手。
这多可惜呀,大家心里都有想法,就是不举手说出来。
咱们班的小红同学以前也不爱举手,但是后来她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现在每次上课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响亮了。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小红一样,勇敢地举起手来,好不好?。
关于小学生举手问题的思考 3
关于小学生举手问题的思考内容摘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上课时能够把小手高高举起,因为那一双双的小手,象征着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也昭示着孩子们的自信心的确立。
这稚嫩的小手就像花园中灿烂的花朵,需要充足的养分,这些“养分”来自于孩子自身,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学校、家庭等多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举手自信关爱发现的现象学生自身的因素来自于教师的因素解决对策1、缺乏学习兴趣,不注意听老师的提问。
听讲不够认真和专心,思想开小差。
仔细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习有待于进步的学生上课的表现都不甚积极,因为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对教师的提问并不是主动思考,因而举手的次数也就不多。
语言不能引起学生注意,或者提问语言表达不够清楚。
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提问少或设计的问题不佳。
如由于教师备课过程中的疏漏或不圆满,导致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较少,或者是很多问题的设计过于草率,要么难度过大,指向性不强,让学生无从回答;要么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回答的兴趣。
教师应当加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提问技巧。
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
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2、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害怕出错了受到大家的嘲笑,或者遭遇教师不合理的评内向的性格是造成少数学生上课不拒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的性格是多样的,表现是复杂的。
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性格不甚活泼,造成了上课不愿举手的现象。
如五年级一班中一名男生李某,上课教师的情绪挫伤了孩子举手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回答,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过于严厉,会使学生产生畏缩情绪,有碍举手的次数。
如有的孩子回答问题错误导致教师的批评或指责,会使部分学生害怕自己说错多些爱心、多些耐心,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学生问题回答
学生上课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反思
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途径,也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其作用在于引发更大范围的思考,给其他同学以启发。
自从上六年级以来,我发现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少了,一堂课下来只有那么几个孩子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课堂上不发言的原因主要有几个: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生理变化懒得举手。
其次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也没必要理会老师,所以即使会回答的问题故意不举手回答。
再次是学生确实是不会所以才不举手回答问题。
最后是教师的原因,因为教材的进度想尽快教会孩子本堂课学习的内容,习惯叫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慢慢的好多学生也就懒得举手了。
针对此问题我反思这一个月来的教学情况,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慢慢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课堂上应有的权利,不要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课堂。
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题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再次鼓励表扬不爱发言的学生,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不能为赶进度而忽略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要重视这些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的思考
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的思考其实,很多老师上课都有这样的体会,设置了许多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可是同学们显得不主动,不积极。
这样一种消极的课堂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师生互动,影响了课堂气氛,阻碍了老师的授课进程,使老师精心设置教学方案无法完成,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整个教学成绩。
有人为了探究同学们不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心理原因,进行过调查。
结果如下:1、不自信,自卑,性格内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答错被同学们或老师嘲笑的占58%2、以前养成的习惯,以前老师从来上课只顾自己讲,也不提问问题,更别说课堂讨论的设置了,所以没有养成问题的习惯。
30%3、曾经因为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遭到老师的讽刺,挖苦甚至骂人导致对老师的逆反心理不愿意回答的占5%4、会,就是不想回答,也说不清什么原因的占8%5、能够积极回答的占7% ,看到这个结果,说实话心里很震惊,也很难受。
难受的是同学们处在一个压抑,消极,痛苦的学习状态中。
这样的学校状态怎能有高效的学习效率。
震惊的是很多老师长期以来只是单纯对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批评,埋怨。
从来不去进行思考为什么,长期使教与学的状态处在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中。
没有和谐教与学关系,哪来的积极心态,更不用说学生的健康成长了。
这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仅仅是书本知识吗?我认为不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获得,更需要心理的健康发育与成长,还有人格的完善。
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对.教师方面:1、作为老师的要多关心,关注学生,多给学生温暖,减少师生之间无形的障碍。
在生活上多给学生关爱;在学习上多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引导鼓励;在心理的困惑上多给学生指导。
2、老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元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捕捉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鼓励学生,少批评,杜绝讽刺,挖苦。
对待学生要民主,公平,不歧视差生。
使课堂变得和谐,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越来越觉得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了,
学生为什么不爱举手了
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越来越觉得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了,只有少数几个同学爱举手,有的想举手但没勇气,有的干脆不举,若让他说说,也能答上来。
这种状况一直在持续,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济于事。
是什么导致了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呢?我通过调查,经过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A.容易把情绪带到课堂,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和启发,问题答不上来,对他们大发雷霆,使学生的自信受挫。
B.问题提得深奥,不易回答,没有注意把难一点的问题分解了再提出来。
C.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平时应注意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问题,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使学生对学习越发感兴趣。
D.学生思想懒惰,不愿意动脑筋,这跟老师没有放开手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大有关系,使他们很少尝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
所以,就认为问题总会解决,我不会别人会,别人不会老师会。
以上是导致我班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学生还会像以前那样积极动脑,踊跃回答问题,尝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越发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学生不爱举手”
一直发现班级里一些学生(包括成绩好的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家长也会经常为此犯难,不管家长在家怎么鼓励,仍是无动于衷。
我想这也不是家长鼓励就能做到的,还是需要老师想办法、想策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才行。
于是,我简单分析和总结了学生不爱举手的几点原因:
1、腼腆内向型:因为胆小,害怕老师,害怕答错,害怕被同学嘲笑;
对策: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要争取在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多表扬。
对于课堂上,回答正确的部分,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2、注意力不能集中型:经常溜号,不能认真专心的听课,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没动脑筋思考;
对策:在课上,经常要投其关注的目光,使其意识到老师时刻在注意着他。
只要他一主动回答问题,就立即鼓励表扬。
3、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不管会与不会,都一律不回答;
对策: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评价语言丰富及时到位。
4、接受慢,想也想不明白型
对策:课上,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课下,针对弱项让其多加练习。
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慢慢的引导。
5、懒惰型:懒得举手,懒得说话,懒得动。
对策:尽量多关注,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都要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以后还要继续踊跃举手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