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原理_过程和目标基因cDNA序列拼接和分析.
双脱氧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双脱氧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双脱氧技术的定义双脱氧技术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将目标基因片段的两个碱基对脱氧,使其对应的核苷酸发生缺失,从而实现特定基因的编辑和功能研究。
2. 双脱氧技术的原理双脱氧技术的原理基于一种特殊的酶,称为CRISPR-Cas9(聚合酶链反应 - Cas9),它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细菌中的防御机制。
该机制通过识别和切断外来基因组的DNA,以防止病毒侵入。
在双脱氧技术中,科学家将CRISPR-Cas9系统应用于特定基因的编辑和研究。
步骤如下:1.设计导向RNA(gRNA):根据目标基因的序列,科学家可以设计出特异性的导向RNA,将其引导Cas9蛋白靶向到目标基因的特定区域。
2.合成和导入Cas9和gRNA:将合成的Cas9蛋白和gRNA导入到目标细胞中,使其与细胞内部的DNA发生结合。
3.DNA切割和修复:一旦Cas9蛋白与gRNA识别到目标基因的特定区域,Cas9蛋白会切割目标DNA,导致基因片段发生缺失。
细胞会利用自身的修复机制来恢复DNA,但通常会导致缺失的区域出现插入或缺失的突变。
4.验证编辑结果:科学家可以通过测序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验证基因编辑的结果,以确保目标基因的特定区域已经发生了双脱氧。
3. 双脱氧技术的应用双脱氧技术在基因工程和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3.1 基因敲除通过双脱氧技术,可以选择性地敲除目标基因的特定区域,从而研究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特定基因的作用,从而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3.2 基因突变通过双脱氧技术,科学家可以引入特定的基因突变,从而研究这些突变对基因功能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基因突变与人类遗传病之间的关系,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观点。
3.3 基因修复双脱氧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某些遗传病的基因缺陷。
通过修复特定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以恢复基因的正常功能,从而治疗遗传性疾病。
3.4 转基因生物的构建利用双脱氧技术,科学家可以有效地构建转基因生物。
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名词解释
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1. 介绍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NA double-stranded termination method),简称为双脱氧法,是一种用于测定DNA序列的方法。
它是由弗雷德里克·桑格和沃尔特·吉尔伯特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
该方法通过在DNA合成过程中加入一种特殊的二进制末端标记物,使得DNA合成在特定位置停止,从而确定目标DNA序列。
2. 原理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的原理基于DNA链延伸和合成的过程。
在实验中,需要使用一小段已知序列的DNA作为引物(primer),通过引物与待测DNA序列的互补配对,引导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在待测序列上进行链延伸和合成。
为了标记终止位点,实验中会加入四种不同的二进制末端标记物:A、T、C、G(即脱氧核苷三磷酸)。
这些标记物与待测序列中下一个碱基互补配对,并由聚合酶添加到扩增链上。
然而,在添加完一个脱氧核苷三磷酸后,聚合酶无法再添加新的核苷酸,导致DNA链的终止。
在实验中,会同时进行四个反应管,每个反应管中只加入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三磷酸。
通过控制不同脱氧核苷三磷酸的浓度和添加顺序,可以得到标记了不同碱基的DNA片段。
这些片段经过电泳分离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带有不同长度的DNA序列。
3. 实验步骤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 DNA提取和纯化首先需要从待测样品中提取出目标DNA,并进行纯化以去除杂质。
这通常涉及到细胞裂解、蛋白酶处理、有机溶剂萃取等步骤。
3.2 引物设计和合成根据已知的目标序列设计引物,并通过化学合成方式合成引物。
引物通常由15-30个碱基组成,并具有与待测序列互补的区域。
3.3 PCR扩增将待测DNA与引物一起加入PCR反应体系中,通过多轮循环扩增,使得目标DNA序列得到大量复制。
PCR反应包括DNA变性、引物结合和扩增等步骤。
3.4 标记DNA片段在PCR反应中加入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三磷酸(A、T、C、G),使得DNA链的合成在特定位置停止。
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原理
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原理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原理引言: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是一种经典的DNA测序方法,由Frederick Sanger于1977年首次提出。
该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为后续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的原理1. DNA扩增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的第一步是DNA的扩增,首先需要提取待测序的DNA样本。
接下来,使用DNA聚合酶和引物对DNA进行扩增,生成大量的目标序列。
2. 标记链终止扩增得到的DNA片段会被随机标记,通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物。
标记的DNA片段会与四种不同的二脱氧核苷酸(ddNTP)混合,在DNA合成链中随机替代dNTP。
3. 凝胶电泳标记链终止后的DNA样本会被分离,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由于ddNTP的存在,在DNA链合成时若遇到ddNTP,会导致链的终止。
在凝胶电泳中,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会通过电场在凝胶中迁移,形成一条条带状图案。
4. 凝胶读带凝胶电泳后,需要进行凝胶读带。
凝胶读带是将电泳后的凝胶放在荧光屏下照射,通过观察荧光屏上的荧光信号,可以确定每个DNA 片段的大小及顺序。
5. 数据分析凝胶读带的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形成一系列荧光峰值的数据。
通过对荧光峰值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获得DNA序列的信息。
二、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的应用1. 基因组测序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是最早被应用于基因组测序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DNA样本进行扩增和测序,可以获取基因组的信息。
这种方法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大型基因组测序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突变检测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基因中的突变。
通过对待测样本和正常对照样本进行测序后的比对,可以发现基因中的突变位点。
这对于遗传病的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DNA指纹鉴定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也可以用于DNA指纹鉴定。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全解
快速序列测定:双脱氧末端终止法06级生科A班苏狄 064120202摘要:核酸的序列分析,即核酸一级结构的测定,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一项重要技术。
目前应用的两种快速序列测定技术是Sanger等(1977年)提出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及Maxam和Gilbert(1977年)提出的化学降解法,其中双脱氧链终止法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好的技术。
关键词:快速序列测定、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目前应用的两种快速序列测定技术是Sanger等(1977)提出的酶法(双脱氧链终止法)和Maxam(1977)提出的化学降解法。
虽然其原理大相径庭,但这两种方法都同样生成相互独立的若干组带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每组核苷酸都有共同的起点,却随机终止于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残基,形成一系列以某一特定核苷酸为末端的长度各不相同的寡核苷酸混合物,这些寡核苷酸的长度由这个特定碱基在待测DNA片段上的位置所决定。
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经放射自显影后,从放射自显影胶片上直接读出待测DNA上的核苷酸顺序。
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亦是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重要基础,可分离仅差一个核苷酸、长度达300~500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
DNA序列测定的简便方法为详细分析大量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绝大多数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都是根据基因或cDNA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来的。
除传统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和化学降解法外,自动化测序实际上已成为当今DNA序列分析的主流。
此外,新的测序方法亦在不断出现,如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杂交测序法(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等。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一、原理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是Sanger等在加减法测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原理是:利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以单链DNA为模板,并以与模板事先结合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将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底物的5′-磷酸基团与引物的3′-OH 末端生成3′,5′-磷酸二酯键。
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
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双脱氧法测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DNA测序技术,它是由Frederick Sanger于1977年提出的。
这种技术是在DNA链延伸的过程中,将特定的双脱氧核苷酸(ddNTP)作为集成的终止剂,以减慢碱基添加并标记DNA 单链。
通过分析被终止的位置就可以确定DNA的序列。
1. DNA复制和双脱氧核苷酸在DNA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开形成两条互补的单链。
在生成新DNA链的同时,DNA聚合酶会将核苷酸依照其互补关系添加进新的DNA链中。
这就是DNA复制最核心的过程,DNA的指定位置与碱基对应关系是DNA测序的基础。
双脱氧核苷酸是DNA聚合酶所需的核苷酸的一种,它的结构与标准的核苷酸不同,并且缺少3’羟基,这样它就不能与下一个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链,从而使聚合酶停止操作。
这是双脱氧核苷酸可以用来终止DNA链的原因。
具体来说,当聚合酶遇到一个ddNTP分子时,已有的DNA 链上的碱基添加到一个停止DNA链的位置,并且终止DNA 合成。
因此,这种技术利用了双脱氧核苷酸的特殊性质,使得在DNA复制和测序中,我们可以区分和标识出不同的碱基。
2. 标记DNA链对于DNA测序来说,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标记DNA链来确定DNA序列。
为了标记DNA链,我们需要将特定的放射性标记分子标记在DNA末端,其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标记是放射性同位素,例如32P。
实际上,在每个继承DNA链的末端,DNA聚合酶选择一个携带标记(例如放射性标记)的普通的核苷酸,这个被选择的核苷酸就成了终止这条DNA链的位置。
因为聚合酶找不到连接下一个核苷酸的能力,所以只能停止操作。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终止核苷酸的位置是随机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在所制备的特异性模板DNA片段中可重复地制备该特定位置,从而确定去除终止基团之前的所有碱基。
3. 分离DNA链上的碱基接下来,我们需要将DNA链分离并分级分离。
这可以通过将测序扩增产物分离到不同的单元格提示来实现。
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原理 过程和目标基因序列拼接和分析PPT课件
将得到如下结果: 2 产生的都是以C结尾的片段: GATC, GATCC
3 产生的都是以G结尾的片段: G, GATCCG
4 产生的都是以T结尾的片段: GAT, GATCCGAT 9
制得的四组混合 物全部平行地点加在 变性聚丙烯酸受凝胶 电泳板上进行电泳, 每组制品中的各个组 分将按其链长的不同 得到分离,从而制得 相应的放射性自显影 图谱。从所得图谱即 可直接读得DNA的碱 基序列。
分子生物学实验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的原理、 过程和目标基因序列的分析
教 师:程 琳 2011 年 11 月
1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基本原 理,掌握DNA测序的基本方法;
2、学会序列查询、核酸及蛋白质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都是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明的。 • A. 双脱氧链终止法(the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是通过合成与单链DNA互补的多核苷酸 链来读取待测DNA分子的顺序。 • B. 化学降解法(chemical degradation method),是将双链DNA分子用化学试剂处理,产 生切口,用同位素标记进行测序。
5
6
2、具体操作: 测序时分成四个反应, 每个反应除上
述成分外分别加入2,3-双脱氧的A, C, G, T核苷 三磷酸(称为ddATP, ddCTP,ddGTP, ddTTP), 然 后进行聚合反应。在第一个反应中, ddATP会随机 地代替dATP参加反应,一旦ddATP加入了新合成的 DNA链,由于其第3位的-OH变成了-H, 所以不能继 续延伸,于是第一个反应中所产生的DNA链都是到A 就终止了。
13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与方法ppt课件
测序的原理
主讲:氧气yun
.
Frederick Sanger .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
DNA聚合酶不能从 头合成子链
如果dNTP的3’碳上 没有羟基
ddNTP——双脱氧 核苷酸
.
基本原理:
DNA复制 ddNTP的结构 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
DNA复制的特点
酶:DNA聚合酶
.
.
操作步骤
1.制备单链模板与引物退火 2.链延伸---终止反应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 放射自显影 5. 阅读测序结果
.
制备单链模板与引物退火
双链DNA 单链DNA
单链DNA
火加加 热入 ,引 退物 ,
带引物的模板单链DNA
.
链延伸---终止反应
苷双 脱 氧 鸟
核素标记的dNTP
分成四管
腺双 苷双 苷双 苷脱 脱 脱
氧 氧氧 胸胞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一种二价金属 离子螯合剂, DNA聚合酶对 Mg2+浓度十分 敏感。
37℃下反应5min后加入 EDTA使DNA聚合酶失活
带引物的模板单链DNA 含有各种长度DNA分子的溶液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
95℃加热 变性
冰上冷却
点样 开始电泳
电泳完成,得到凝胶
含有各种长度DNA分子的溶液
.
放射自显影
固定凝胶 真空抽干
放入 X射线片夹
与照相机 原理相似, 利用射线 使胶片感 光,然后 通过显影 过程把 “像”显示 出来。
电泳完成,得到凝胶
得到X射线片
.
阅读测序结果
一般是从下往上阅 读X射线片上的显 影区带,即从测序 引物的5’端读向 3'端。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进行dna测序的原理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进行dna测序的原理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进行DNA测序1. 简介•DNA测序是基因组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是一种经典的DNA测序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
2. 原理概述•Sanger测序法基于DNA复制的酶法原理,通过DNA聚合酶合成DNA链的特性进行测序。
•DNA链延伸是通过DNA聚合酶酶作用于DNA模板上的dNTPs(脱氧核苷三磷酸)完成的。
•Sanger测序法借用了可逆的链终止末端ddNTPs(二氧基脱氧核苷三磷酸),这些分子能够终止聚合酶的合成反应。
3. 酶法测序步骤1.准备DNA样本:从待测序的DNA源中提取出目标DNA序列样本。
2.PCR扩增: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目标DNA序列,以增加样本量。
3.制备反应混合物:将PCR产物与引物(DNA聚合酶合成起始点)和ddNTPs(链终止末端)混合。
4.DNA链延伸:酶法测序反应包括多轮的DNA链延伸,每轮延伸引入一种类型的ddNTPs。
5.DNA片段分离:对于每轮延伸,所得到的DNA片段根据长度差异进行凝胶电泳分离。
6.凝胶电泳:通过凝胶电泳将DNA片段按照长度从短到长进行排序。
7.结果分析:根据电泳结果,识别DNA片段,从而得到目标DNA序列。
4. Sanger测序的限制和发展•Sanger测序法的主要限制在于对于较长DNA序列的测序效率低下。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测序和流式显微镜测序已经取代了Sanger测序在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中的地位。
•然而,Sanger测序法在小规模测序和验证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重要性。
5. 总结•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是一种经典的DNA测序方法。
•这一方法通过聚合酶合成DNA链的特性以及使用ddNTPs酶法终止聚合酶反应,实现了DNA的测序。
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原理过程和目标基因cDNA序列拼接和分析
主要的blast程序
程序名 Blastn Blastp
查询序列 核酸
蛋白质
Blastx
核酸
Tblastn 蛋白质
TBlastx 核酸
数据库 核酸
蛋白质 蛋白质
核酸 核酸
搜索方法
核酸序列搜索逐一核酸数据库中的序列
蛋白质序列搜索逐一蛋白质数据库中的 序列
核酸序列6框翻译成蛋白质序列后和蛋白 质数据库中的序列逐一搜索。
高速自动DNA测序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4
荧光化合物标记 链终止法以荧光颜色 为标记信号,每种 ddNTP各有1种代表 颜色;整个反应在一 个试管中进行;当新 合成的终止单链通过 荧光监测仪时,可由 光信号读出末端核苷 酸并由电脑记录。
15
16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DNA测序法的测序能力: 手工测序:最大约300 bp; 自动测序:最大约1200 bp。
7
同理第二个反应产生的都是以C结 尾的; 第三个反应的都以G结尾, 第四个 反应的都以T结尾, 电泳后就可以读出序 列了.
8
假如有一个DNA, 互补序列是GATCCGAT, 我们试着做一下:
在第一个反应中由于含有dNTP + ddATP, 所以遇到G, T, C三个碱基时没什么问题, 但遇到A时, 掺入的可能是dATP或 ddATP, 比如已合成到G, 下一个如果参与反应的是ddATP则终 止, 产生一个仅有2个核苷酸的序列: GA, 否则继续延伸, 可以 产生序列GATCCG, 又到了下一个A了. 同样有两种情况, 如果 是ddATP掺入, 则产生的序列是GATCCGA, 延伸终止, 否则可 以继续延伸, 产生GATCCGAT.
5
6
2、具体操作: 测序时分成四个反应, 每个反应除上述成分外
简述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的基本原理
简述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的基本原理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是一种常见的DNA测序方法,基本原理如下:
1. 质粒扩增:将待测序列插入质粒中,用细菌进行扩增。
2. DNA片段制备:将DNA分离出来,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其切成短片段。
3. 测序反应:在测序反应液中,加入片段的一端富含A、T、C、
G四种核苷酸的引物和DNA聚合酶,进行DNA合成反应。
4. 单脱氧末端:加入一种叫做二氧化硫的化学物质,它会使得DNA合成酶在引物加上核苷酸之后停止合成,同时留下一个单脱氧末端。
5. 终止反应:在反应中加入一种单个碱基的二氧化碳(ddNTP),并让其与DNA聚合酶结合,使得DNA合成停在单脱氧末端处,形成一
些具有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6. 电泳分离: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电泳进行分离,不同长度
的DNA片段会呈现不同的移动速度。
7. 读取结果:根据DNA片段长度从短到长的顺序读取每个片段
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最终得到完整的DNA序列。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具有准确性高、数据可靠等优点,在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简述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
简述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双脱氧法测序(Double-stranded DNA Sequencing)是一种常用的DNA测序方法,也是基因组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测量DNA链中的不同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来确定DNA序列。
双脱氧法测序的原理相对简单,以下将详细介绍。
让我们先了解DNA的结构。
DNA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DNA的两条链通过互补配对相互连接,其中A与T互补,G与C互补。
这种互补配对的规则使得DNA能够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
在双脱氧法测序中,首先需要将待测序列DNA复制成许多不同长度的片段。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来实现。
PCR可以在体外将DNA特异性地扩增为大量的复制产物。
这些片段将被用作测序的模板。
接下来,使用DNA聚合酶和DNA引物,进行测序反应。
在每个反应中,会加入四种不同的二脱氧核苷酸(ddNTPs),它们与正常的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s)类似,但在化学结构上有所不同。
ddNTPs缺少3'端的羟基,因此无法继续延伸DNA链。
当ddNTPs被加入反应体系中时,DNA聚合酶会随机地在不同的位置停止合成新的链。
在反应中,还会加入大量的dNTPs,其中包含有荧光染料。
这些染料在不同的颜色中发出荧光,并且每种颜色对应一种不同的ddNTPs。
当DNA聚合酶在某个位置停止合成链时,它会在该位置加入一个ddNTPs,从而导致DNA链的终止。
通过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在测序反应中,会产生一系列以不同长度终止的DNA片段。
这些片段经过电泳分离,将具有不同长度的片段分离开来。
分离过程中,使用荧光探测器来检测每个片段的荧光信号,并记录下来。
根据荧光信号的顺序,可以确定每个片段的长度和终止核苷酸的类型。
通过将这些片段的顺序按照长度的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就可以获得DNA的完整序列。
双脱氧法测序的优点在于其简单、高效、可靠。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全解
快速序列测定:双脱氧末端终止法06级生科A班苏狄 064120202摘要:核酸的序列分析,即核酸一级结构的测定,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一项重要技术。
目前应用的两种快速序列测定技术是Sanger等(1977年)提出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及Maxam和Gilbert(1977年)提出的化学降解法,其中双脱氧链终止法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好的技术。
关键词:快速序列测定、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目前应用的两种快速序列测定技术是Sanger等(1977)提出的酶法(双脱氧链终止法)和Maxam(1977)提出的化学降解法。
虽然其原理大相径庭,但这两种方法都同样生成相互独立的若干组带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每组核苷酸都有共同的起点,却随机终止于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残基,形成一系列以某一特定核苷酸为末端的长度各不相同的寡核苷酸混合物,这些寡核苷酸的长度由这个特定碱基在待测DNA片段上的位置所决定。
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经放射自显影后,从放射自显影胶片上直接读出待测DNA上的核苷酸顺序。
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亦是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重要基础,可分离仅差一个核苷酸、长度达300~500个核苷酸的单链DNA分子。
DNA序列测定的简便方法为详细分析大量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绝大多数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都是根据基因或cDNA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来的。
除传统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和化学降解法外,自动化测序实际上已成为当今DNA序列分析的主流。
此外,新的测序方法亦在不断出现,如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杂交测序法(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等。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一、原理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是Sanger等在加减法测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原理是:利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以单链DNA为模板,并以与模板事先结合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将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底物的5′-磷酸基团与引物的3′-OH 末端生成3′,5′-磷酸二酯键。
第六节-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原理_过程和目标基因cDNA序列拼接和分析
16
4
5
2、具体操作: 测序时分成四个反应, 每个反应除上述成分外
分别加入2,3-双脱氧的A, C, G, T核苷三磷酸(称 为ddATP, ddCTP,ddGTP, ddTTP), 然后进行聚
合反应。在第一个反应中, ddATP会随机地代替
dATP参加反应,一旦ddATP加入了新合成的
DNA链,由于其第3位的-OH变成了-H, 所以不能
即可得到测序结果:为GATCCGAT
9
3、技术路线:
制备单链模板 ↓ 将单链模板与一小段引物退火 ↓ 加入DNA多聚酶4种脱氧核苷酸
分别加入少量4种双脱氧核苷酸 ↓ 将4种反应产物分别在4条泳道电泳 ↓ 根据4个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4条泳道的终止位置读出基因序列
10
4、 高通量自动化测序
DNA 序列分析自动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方面是指“分析反应”的自动化,另一方面是指
“读片过程”的自动化。
自动化的DNA 序列分析,也是根据Sanger 双
脱氧链终止DNA测序法的基本原理发展起来的。
11
自动化测序原理
自动化测序类似于PCR反应, 但只用一条引物,反应混合物中 含有不同荧光标记的ddNTP与4 种dNTP。由于每种ddNTP带有 各自特定的荧光颜色,而简化为 由1个泳道同时判读4种碱基。产 物条带经过检测仪时给出特定信 号,由计算机判读并记录。 优点 :可用双链DNA做模板; 模板用量少,不必克隆;可实现 高通量自动化。
1 产生的都是以A结尾的片段: GA,GATCCGA。
将得到如下结果: 2
产生的都是以C结尾的片段: GATC, GATCC
3 产生的都是以G结尾的片段: G, GATCCG 4 产生的都是以T结尾的片段: GAT, GATCCGAT
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名词解释
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一、引言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NA double-stranded termination method),又称为Sanger测序法(Sanger sequencing),是一种经典的测序技术,于1977年由Frederick Sanger等人首次发表。
它是一种利用DNA聚合酶合成DNA链过程中的特殊终止作用分析DNA序列的方法。
本文将从原理、步骤、优缺点等方面对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二、原理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基于DNA聚合酶的特殊性质,即当DNA聚合酶在合成DNA链过程中遇到双脱氧末端核苷酸(ddNTP)时,合成过程会终止。
与普通核苷酸(dNTP)不同,双脱氧末端核苷酸缺少3’位的羟基,无法连接到新的核苷酸,导致DNA链的延伸终止。
根据不同的碱基,分别使用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ddNTP,例如A荧光标记的ddATP、C荧光标记的ddCTP、G荧光标记的ddGTP和T荧光标记的ddTTP。
将DNA模板与DNA聚合酶、引物、dNTP和ddNTP一起反应,可以合成出含有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通过将反应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并利用自动DNA测序仪检测不同荧光标记的信号,就可以得到DNA序列。
三、步骤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 PCR扩增首先需要从待测DNA样本中进行PCR扩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DNA模板。
PCR扩增可以使用特定引物选择性地扩增目标DNA片段,增加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反应体系制备在反应管中将PCR产物与适量的DNA聚合酶、引物、dNTP和荧光标记的ddNTP混合,制备合适的反应体系。
其中不同颜色荧光标记的ddNTP分别代表A、C、G和T。
3. DNA链合成将反应体系进行热循环反应,通过不断提高和降低温度,使DNA链聚合酶合成DNA 链。
在这个过程中,当聚合酶遇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dNTP时,会发生终止,形成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原理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原理双脱氧链终止法是现在应用最多的核酸测序技术(也即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由Sanger 等1977年发明提出。
主要用于DNA基因分析。
其原理是:\x0d\x0a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引物、四种单脱氧碱基存在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四种双脱氧碱基,只要双脱氧碱基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单脱氧碱基的片段可继续延长。
\x0d\x0a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共同引物为5’端,以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
反应终止后,分四个泳道进行电泳。
以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者仅差一个碱基),根据片段3’端的双脱氧碱基,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x0d\x0a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酶法)测序程序操作程序是按DNA复制和RNA反转录的原理设计的。
\x0d\x0a1.分离待测核酸模板,模板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单链。
\x0d\x0a2.在4只试管中加入适当的引物、模板、4种dNTP(包括放射性标记的ddNTP,例如32P ddNTP和DNA聚合酶(如以RNA为模板,则用反转录酶),再在上述4只管中分别加入一种一定浓度的ddNTP (双脱氧核苷酸)。
\x0d\x0a3.与单链模板(如以双链作模板,要作变性处理)结合的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从5’端向3’端进行延伸反应,32P随着引物延长掺入到新合成链中。
当ddNTP掺入时,由于它在3’位置没有羟基,故不与下一个dNTP结合,从而使链延伸终止。
ddNTP在不同位置掺入,因而产生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新的DNA链。
\x0d\x0a4.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时分离4只反应管中的反应产物,由于每一反应管中只加一种ddNTP(如ddATP),则该管中各种长度的DNA都终止于该种碱基(如A)处。
所以凝胶电泳中该泳道不同带的DNA 3’末端都为同一种双脱氧碱基。
阐述双脱氧法的原理
阐述双脱氧法的原理一、双脱氧法简介双脱氧法,也称为双脱氧指纹技术,是一种在DNA序列分析中用于确定DNA序列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脱氧核苷酸中的特殊化学键,即2'-脱氧核糖上的羟基,将DNA序列中的每个碱基与特定的化学标记物连接,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指纹图谱。
通过分析这种指纹图谱,可以确定DNA序列中的碱基排列顺序。
二、双脱氧法的基本原理双脱氧法的原理基于链终止反应和荧光标记。
在DNA序列分析中,DNA 聚合酶在复制DNA时,遇到双脱氧核苷酸会停止复制,产生一个终止点。
通过在复制过程中依次加入不同种类的双脱氧核苷酸,可以控制终止点的位置,从而确定DNA序列中的碱基排列。
同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对每个碱基进行标记,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检测终止点的位置。
三、双脱氧法的操作流程1.准备样品:将待测DNA片段与引物混合,并进行高温变性处理,使DNA双链解开成单链。
2.聚合酶链反应(PCR):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引物扩增DNA 片段。
在每个扩增循环中,依次加入四种单核苷酸和双脱氧核苷酸。
3.终止反应:当聚合酶遇到双脱氧核苷酸时,会停止复制并产生一个终止点。
在每次加入双脱氧核苷酸后,对PCR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使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分离。
4.荧光标记:通过荧光标记技术对每个碱基进行标记,在电泳过程中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
根据荧光信号的位置和强度,确定DNA序列中的碱基排列顺序。
5.数据解析: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解析,生成DNA序列图谱。
四、双脱氧法的应用场景双脱氧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基因组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法医学等。
在基因组学中,双脱氧法可用于基因组测序、基因突变检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研究;在遗传学中,双脱氧法可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突变筛查和基因组印记分析等;在分子生物学中,双脱氧法可用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在法医学中,双脱氧法可用于亲子鉴定、个体识别和法医病理学研究等。
双脱氧测序法原理
双脱氧测序法原理双脱氧测序法(Double-stranded DNA sequencing),简称双脱氧测序,是一种用于测定DNA序列的重要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DNA聚合酶酶链终止法,将待测序列DNA复制成一系列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然后通过电泳技术将这些片段分离并测定其长度,最终得到DNA的序列信息。
双脱氧测序法的步骤如下:1. DNA样本制备:首先,需要从待测序的DNA样本中提取纯净的DNA。
通常使用化学方法或商用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
2. DNA扩增:将DNA样本分成两条单链,然后加入特定的引物(寡核苷酸序列),利用DNA聚合酶进行扩增。
引物会选择性地结合到待测序列的起始点,并向其延伸,最终得到两条单链的复制物。
3. 双脱氧核苷酸反应:在扩增反应中,除了常规的四种脱氧核苷酸(dATP、dCTP、dGTP和dTTP)外,还添加了少量的双脱氧核苷酸(ddATP、ddCTP、ddGTP和ddTTP),它们缺少3'羟基,无法与下一个核苷酸连接,从而使DNA聚合过程停止。
4. 片段分离:将反应产物进行电泳分离,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由于双脱氧核苷酸的引入,会在不同位置导致DNA链的延伸终止,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5. 读取序列:通过测定电泳图谱上每个片段的长度,可以确定DNA 序列。
通常使用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定,它能够自动识别并记录不同长度的片段,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DNA序列。
双脱氧测序法的原理简单明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引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应该与待测序列的起始点相匹配,以确保扩增反应的准确性。
其次,双脱氧核苷酸的浓度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避免过多或过少导致测序结果的错误。
此外,电泳条件的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调整电场强度和电泳时间来提高分离效果。
双脱氧测序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基因组学研究、遗传学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定DNA序列,科学家可以揭示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甚至进行个体化医学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16即可得到测序结果:为GATCCGAT
9
3、技术路线:
制备单链模板 ↓ 将单链模板与一小段引物退火 ↓ 加入DNA多聚酶4种脱氧核苷酸
分别加入少量4种双脱氧核苷酸 ↓ 将4种反应产物分别在4条泳道电泳 ↓ 根据4个碱基在4条泳道的终止位置读出基因序列
10
4、 高通量自动化测序
DNA 序列分析自动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方面是指“分析反应”的自动化,另一方面是指
1 产生的都是以A结尾的片段: GA,GATCCGA。
将得到如下结果: 2
产生的都是以C结尾的片段: GATC, GATCC
3 产生的都是以G结尾的片段: G, GATCCG 4 产生的都是以T结尾的片段: GAT, GATCCGAT
8
制得的四组混合 物全部平行地点加在 变性聚丙烯酸受凝胶 电泳板上进行电泳, 每组制品中的各个组 分将按其链长的不同 得到分离,从而制得 相应的放射性自显影 图谱。从所得图谱即 可直接读得DNA的碱 基序列。
高速自动DNA测序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3
荧光化合物标记 链终止法以荧光颜色 为标记信号,每种 ddNTP各有1种代表 颜色;整个反应在一 个试管中进行;当新 合成的终止单链通过 荧光监测仪时,可由 光信号读出末端核苷 酸并由电脑记录。
14
15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DNA测序法的测序能力: 手工测序:最大约300 bp; 自动测序:最大约1200 bp。
12
由激光发射器产生的激 光束,通过精密的光学系统 后被导向凝胶表面的检测区。 在此,激光束垂直射向凝胶, 同经过检测孔的DNA片段 发生作用,并提供能量激发 荧光发色基团发射出具特异 性波长的荧光。这些荧光通 过聚焦镜集中后传给滤光镜 /棱镜组件,以便四种碱基 产生的不同标记波长区别开 来。经成像透像最后由高灵 敏度的相机分段收集信号, 传送给计算所分析处理。
4
5
2、具体操作: 测序时分成四个反应, 每个反应除上述成分外
分别加入2,3-双脱氧的A, C, G, T核苷三磷酸(称 为ddATP, ddCTP,ddGTP, ddTTP), 然后进行聚
合反应。在第一个反应中, ddATP会随机地代替
dATP参加反应,一旦ddATP加入了新合成的
DNA链,由于其第3位的-OH变成了-H, 所以不能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的原理、
过程和目标基因序列的分析
1
一、DNA测序的方法
DNA测序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都是在20世
纪70年代中期发明的。
• A. 双脱氧链终止法(the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是通过合成与单链DNA互补的多核苷 酸链来读取待测DNA分子的顺序。 • B. 化学降解法(chemical degradation method),
继续延伸,于是第一个反应中所产生的DNA链都是 到A就终止了。
6
同理第二个反应产生的都是以C结 尾的; 第三个反应的都以G结尾, 第四个 反应的都以T结尾, 电泳后就可以读出序 列了.
7
假如有一个DNA, 互补序列是GATCCGAT, 我们试着做一下:
在第一个反应中由于含有dNTP + ddATP, 所以遇到G, T, C三个碱基时没什么问题, 但遇到A时, 掺入的可能是dATP或 ddATP, 比如已合成到G, 下一个如果参与反应的是ddATP则终 止, 产生一个仅有2个核苷酸的序列: GA, 否则继续延伸, 可以 产生序列GATCCG, 又到了下一个A了. 同样有两种情况, 如果 是ddATP掺入, 则产生的序列是GATCCGA, 延伸终止, 否则可 以继续延伸, 产生GATCCGAT.
“读片过程”的自动化。
自动化的DNA 序列分析,也是根据Sanger 双
脱氧链终止DNA测序法的基本原理发展起来的。
11
自动化测序原理
自动化测序类似于PCR反应, 但只用一条引物,反应混合物中 含有不同荧光标记的ddNTP与4 种dNTP。由于每种ddNTP带有 各自特定的荧光颜色,而简化为 由1个泳道同时判读4种碱基。产 物条带经过检测仪时给出特定信 号,由计算机判读并记录。 优点 :可用双链DNA做模板; 模板用量少,不必克隆;可实现 高通量自动化。
是将双链DNA分子用化学试剂处理,产生切口,
用同位素标记进行测序。
2
1.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原理 利用DNA聚合酶和 双脱氧链终止物测定
DNA核苷酸顺序的方法,
是由英国剑桥分子生物 学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家 F. Sanger等人于1977年 发明的。
3
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 区分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 DNA分子; 利用DNA聚合酶不能够区 分dNTP和ddNTP的特性, 使ddNTP参入到寡核苷酸链 的3’-末端。因为ddNTP 3’不 是-OH,不能与下一个核苷 酸聚合延伸,从而终止DNA 链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