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生成使课堂更美丽
让“生成资源”在课堂中熠熠生辉
让“生成资源”在课堂中熠熠生辉课堂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
比如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事件等,它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同时也可能是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
但这中间往往有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反映了许多老师的课堂观、学生观。
其实,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能给课堂教学出彩,爆出课堂的亮点,学生获得的将会更多。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必备技能之一。
标签:生成资源、捕捉、契机、灵感、价值课堂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
比如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事件等,它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同时也可能是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
但这中间往往有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反映了许多老师的课堂观、学生观。
其实,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能给课堂教学出彩,爆出课堂的亮点,学生获得的将会更多。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必备技能之一。
1 捕捉生成,调整预设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
由于数学活动开放性太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我们该怎么办?视而不见?或压抑学生“脱轨”言行?其实,这些意外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教程中的宝贵资源,只要老师加以有效利用,学生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一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瞬间生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多留个心眼,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创新资源。
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练习是请学生计算8道相关的计算题:90-73= 36-28= 81-75= 555-6= 554-45= 997-57= 777-70= 664-14=,学生计算完毕,我请学生观察,哪几题比较特殊的?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有3道是不退位减,其余5道是退位减法。
让生成资源成为数学课堂上亮丽的风景
让生成资源成为数学课堂上亮丽的风景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显得枯燥乏味,让学生们产生厌学心理。
如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资源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亮丽风景,它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一、生成资源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生成资源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并用于教学的资源,包括图表、图像、视频、仿真模型等。
生成资源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现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生成资源的引入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倦和无聊的情绪。
而生成资源的运用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生成资源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生成资源的运用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
生成资源能够直观地展现抽象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通过生成资源展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周期性和变化规律。
生成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生成资源的运用,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生成资源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书写和口头讲解,生成资源为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方式,使得教学更加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成资源的引入有力地助力了数学教学的创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和训练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而生成资源的运用使得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通过生成资源,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内容学习和能力培养。
在教学线性方程组时,可以利用生成资源设计仿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图形解释,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即时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
即时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成为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的魅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单向的传授知识,学生很难在其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也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课堂管理方式的优化。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了解如何通过即时评价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感。
通过引入即时评价工具,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及时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实时改善,优化课堂管理方式,并增强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和参与感。
本研究旨在探讨即时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效果,为教师提供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2. 正文2.1 提高课堂互动性提高课堂互动性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一大优势。
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学生响应系统和在线讨论平台等工具,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
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师展示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投影仪可以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学生响应系统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线讨论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互动讨论,促进学习交流。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
让思想品德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美丽
让思想品德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美丽摘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
因此,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主宰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时“生成”的课堂。
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生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启发式、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被运用;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堂才会因生成而美丽。
关键词:生成;预设;质疑;体验;意外课堂,教师要有预设,但又不能局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圈圈之中。
我想,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
教师时时关注的应是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而非教案的限制。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有时这种研究、探索正好可以生成新的知识。
非预设生成指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对课堂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
因此,可以说“非预设生成”往往是学生不满足于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而对该知识作出的自主探究,这种探究冲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老师支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可说影响深远。
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地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并及时地捕捉住“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他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一、课堂的美丽在新颖的预设中“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又是生成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因此,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与否和预设有很大关系:只有依据教学目的和学情充分、新颖的预设,才能吸引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板缺憾。
要“预设”更要“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展现课堂动态美,才能使课堂充满人文性。
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能“生成”学习策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能“生成”学习时空。
当然,“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生成”可以让错误变得美丽。
“生成”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
那么怎样让“生成”使课堂美丽起来呢?一、需要增强课堂实时生成的意识。
平时同事间的闲聊,听课后的交流,听到最多的是“我提的问题,没有学生能回答出来!”、“我没有完成教案……”、“现在想起来,今天课堂上有个学生提了个好问题,可当时我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把它放过了!”……这些话背后隐含着什么?课已结束,可我们老师的“心”还是在“预设”的“我怎样教”的旧念上。
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教学《养花》时,一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痛,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这位老师放弃了预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而是紧紧抓住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是呀,为何说‘有意思!’?这样真实吗?”在老师启发下,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
生1:“作者喜欢养花,把它当作乐趣,搬起来自然觉得有意思,所以这样写是真实的。
”老师肯定地说:“是呀,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不高兴吗?”生2:“搬花是一种体力劳动,它有利于作者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调节,有益于身心健康,胜于吃药,所以说有意思是真实的。
”生3:“我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生4:“我们必须爱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无意间,教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赞美生活。
打破预设,教师和“课堂”一起成长!二、提供生成的平台。
(时间、空间)我曾听到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这一堂课,时间安排的刚好,教案上完了,下课铃也响了。
英语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美丽
英语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美丽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使用生成教学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生成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习者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逻辑思维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下面将从生成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美丽。
一、生成教学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并加深其理解。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老师通常采用暴力背诵的方式来教授词汇。
但是,这种方法经常会让学习者失去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相比之下,生成教学法更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新词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一段英文中的空缺部分,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来填补这些空缺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完成自己的创造性任务并因此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词汇,同时还可以顺利地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
二、生成教学法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同样十分重要。
但是,如果老师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材来进行阅读教学,学习者们很容易会感到乏味和枯燥,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使用生成教学法来引导学习者玩儿转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老师可以选择一篇英文文章,让学生们对其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自由推想和构想,甚至可以使用画图、漫画等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构思。
这个过程不仅能增强学习者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学习者将自己的理解和构思分享出来时,不仅可以加深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还可以增强学习者们的学习兴趣。
三、生成教学法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
相比其他学科,英语写作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来生动地展现想法。
在使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时,老师通常会给学习者一些模板和格式,甚至给予具体的词语和句式,要求学习者来完成作文。
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还会限制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让生成资源成为数学课堂上亮丽的风景
让生成资源成为数学课堂上亮丽的风景生成资源是指通过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的一种资源。
它可以是人、实物、场所等,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成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数学课堂上的亮丽风景。
生成资源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通过讲解知识点和解答例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而利用生成资源,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实物或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数学实物模型或者实验设备等生成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生成资源为数学课堂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使得学生们更加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
生成资源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缺乏互动和合作。
而引入生成资源,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生成资源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合作性,让学生们在合作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生成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生成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让学生们自主选择生成资源,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成资源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资源,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生成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激情和活力。
即时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
即时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热情十分冷淡,这也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魅力四射”?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做法是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让教师实时跟踪学生学习成果,对学生的成绩、表现和理解程度进行即时反馈。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即时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答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环节来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回答问题。
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2. 组内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或者任务。
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演示信息技术课堂注重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示,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进行实践演示,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即时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魅力四射”。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建议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利用即时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
巧用“生成”让课堂更美丽
巧用“生成”让课堂更美丽摘要: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
有变化才有生成,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
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要使我们的课堂学习富有生命活力,我们就必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使生成成为课堂主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作者就一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巧用生成课堂一、案例片段一:《角的度量》:教师在指导了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后,学生开始了独立量角的活动。
生1: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还有一个钝角没有量出来呢?生2:那小半块量角器肯定不行了,因为它没有中心点。
生3: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
生4:可是最后一个是钝角啊,还是不行。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5:先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在所量的钝角上话出一个直角,再利用那大半块量角器量出剩下角的度数,用量得的度数加上90°,就是钝角的度数了。
生6:也可以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用那大半个量角器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就是钝角的度数。
生7:老师,还可以把钝角补成一个平角,量出补上的锐角的度数,再用180°减去补上的锐角度数就行了。
……[评析]面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一意外,教师没有简单地采取“借一个量角器给他”的常规做法,而是以此问题为“支点”,挖掘学生理解知识的潜能,将学习活动引向更高境界。
无疑,这位教师的教学是成功的。
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沉淀过程。
片段二:第一册复习“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当我出示“鸡9只,鸭7只,鹅6只”的信息时,学生提出了我预料中的一些问题。
求总数:鸡和鸭共有几只?鸭和鹅共有几只?鸡和鹅一共有几只?鸡、鸭、鹅一共有多少只?求相差数:鸡比鸭多几只?鸭比鸡少几只?鸭比鹅多几只?鹅比鸭少几只?鸡比鹅多几只?鹅比鸡少几只?(我正打算让学生列式计算)生:老师,我还有!师:你说说看。
预设让课堂精彩 生成让课堂美丽
统 , 师 精 心 预设 教 学 过 程 的 每 一 满 诗 意 的 语 言 解 说 内 容 。 课 堂 上 , 本 三 者 已完 成 了 心 灵 的 对话 。 之 , 教 总
个 细 节 , 着 学 生 走 , 师 教 得 苦 , 学 生 都 成 了 充 满 自信 的 小 诗 人 , 学 生 主 体 性 的 发 展 ,完 全依 赖 于 教 牵 教 妙 学 生 学 得 累 ; 是 放 任 自流 , 学 语 连 珠 , 彩 不 断 , 们 欣 喜 地 发 师 的 权 威 , 样 的 “ 学 对 话 ” “ 二 只 精 他 这 科 、 科 到 新 课 改 的 招 式 , 忽 略 了 它 的 精 现 解 说 内 容 不 再 是 原 来 的 “ 言 对 学 多 元 解 读 ” 才 是 我 们 所 追 求 的 语 而 文 , 气 神 。有 些 教 学 课 为 了 彰 显 学 生 的 白话 ” 翻 译 , 是 有 “ 情 画 意 ” 文 教 学 目标 。 式 而 诗 个 性 , 顾 教 学 内 容 的 需 要 , 而 的 妙 处 ,充 分 体 验 了成 功 的 愉 悦 。 不 时 人 们 常 说 : 得 法 于 课 内 , 益 “ 得 表 演 , 而 歌 唱 , 可 谓 八 仙 过 海 , 这 样 , 生 不 仅 理 解 了 内 容 , 提 于 课 外 。” 教 是 为 了 不 教 。” 后 , 时 真 学 还 “ 课 各 显 神 通 。 一 节 课 看 似 热 闹非 凡 , 高 了 语 文 素 养 , 学 目标 的 实 现 也 许 多 专 家 和 听 课 教 师 都 说 这 节 课 教
课 大 赛 , 的 参 赛 课 是 人 教 版 八 年 品 分 解 得 支 离 破 碎 , 其 中 所 蕴 含 赏 析 了《 零 丁 洋 》 而 且 见 解 独 到 , 我 把 过 , 级 下 册 第 五 单 元 《 词 曲 五 首 》, 诗 这 的 意 境 美 扫 荡 殆 尽 , 样 的 教 学 怎 精 彩 纷 呈 。 中 一 名 学 生 在 赏析 “ 这 其 人
生成,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彩绚丽
生成,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彩绚丽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此,教学预设要按教学规律进行。
如在课前预设中,教师应对新课标、教材、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过程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并作系统、合理的安排。
新课改下的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舞台”,随时会出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即时“表演”,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如何应对教学中的“节外生枝”,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综合把握课堂各种各样的信息,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组织好生成性教学,日益成为我们教师应予以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的、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
它所体现的是教学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它对教师的实践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要求教师根据课堂不断变化的情形,适时地重组、调整课堂教学。
包括随机调整课堂教学的环节、调整教学环节先后的次序、调整环节的数量、调整教学的方法等等。
一、了解学情,预备生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所以,在课前备课中,我们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即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准备教什么,而是应该更多考虑学生想学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而且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不仅如此,生活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学生,其知识储备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这些,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变数,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和心理认知水平,为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创造条件。
比如,在教学“母亲河”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而是从头到尾地讲解长江、黄河的有关知识,必然会使学生趣味索然。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改变,数字化教学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如何善待“生成”,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实际上也是一个需要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所谓“生成”,即指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创造出具有一定实际效果的学习内容。
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意。
数字化教学工具可以提供更多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丰富课堂的内容。
通过视频、动画和游戏等形式,可以生动地展示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数字化教学工具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些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
数字化教学工具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具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学习数学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运算,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这样的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使课堂更具活力。
数字化教学工具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都不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这样的个性化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数字化教学工具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的实践性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即时的评价精彩的生成灵动的课堂
即时的评价精彩的生成灵动的课堂发布时间:2021-10-14T01:43:22.13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5期5月作者:李辉[导读]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唤醒、鼓舞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掘学生的诸多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
李辉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小学校重庆市 402660[摘要]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唤醒、鼓舞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掘学生的诸多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
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生成精彩的课堂,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性。
[关键词] 即时评价精彩生成灵动课堂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唤醒、鼓舞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掘学生的诸多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这话告诉我们:课堂是活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倡导生成的课堂,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灵动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精彩生成于争论《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保罗以为男孩想坐新车到小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的想法对吗??生1:他又想错了,男孩是想让弟弟看看新车。
?生2:他想让弟弟坐上新车去玩一玩,并许愿以后也送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
?师: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生3:他想让弟弟看得到圣诞礼物,想让弟弟得到快乐。
因为他弟弟腿有残疾,行动不便。
?生4:老师,我有个问题。
既然弟弟腿有残疾,就算有了车又怎么开呢??(教室一片沉默)?老师(微笑):同学们,你们真是设身处地为弟弟着想!是呀,等男孩长大了,给弟弟买一辆新车,可弟弟却不能开。
即时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
即时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四射”信息技术课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堂并不总是一件激动人心或者有趣的事情。
他们往往觉得这门课程很枯燥,学起来没有什么意思。
为了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魅力四射”,即时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即时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即时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更加活跃和有趣。
即时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主动提问或者小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即时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当教师通过即时评价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时,可以及时停下来进行解释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即时评价还可以促进课堂的互动和活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活跃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来进行即时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加有趣、生动。
即时评价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十分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还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促进课堂的互动和活跃,提高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魅力四射”。
希望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能够更加重视即时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生成,让课堂更精彩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老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即时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去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再将这些“意外”转化成课堂的活的因素,那么就能点燃起学生即将熄灭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扬起或许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读、去思,再去交流此时的发现,因为这一个个的“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课堂也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而这精彩让师生共同享受到了课堂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教学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当老师要求学生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时,有个学生说喜欢“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原因是它运用了比喻的写法。
可这位学生的话刚落,马上就有学生说:“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因为句中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其实我也喜欢这句,可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句。
”顿时,教室里像是炸开了的锅闹哄哄的,只听见“我也喜欢这句话,可是就是觉得它不是比喻句,所以才不敢站起来说。
”听到这些,我没有急着往下讲,而是引导学生从喜欢入手,让学生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或喜欢其中的哪个词语,有的说喜欢“光彩夺目”,也有的说喜欢“热情好客”,于是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两个词,在学生的争论中他们慢慢了解到“热情好客”是用来形容人的,作者在这里是把香港当作一个人来写,这样就显得特别亲切,想去香港游玩的心情也就特别强烈。
这就是课堂的精彩,学生在互动交流活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三、利用错误美化生成语文学习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让思想的骏马奔驰于时空中,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智慧。
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他们在对文本理解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偏差。
“课堂上应该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学生会出现错误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老师如何去利用好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其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
其实,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对问题的重新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提问、表达、交流的兴趣,让课堂生成许多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生成的教学。
让“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让“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作者:陈瑞省来源:《求学·教育研究》2021年第20期课堂生成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课堂教学强调即时生成,出发点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尊重。
笔者学校数学组正在开展县级立项课题《捕捉和利用数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策略研究》的研究。
如何使“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呢?笔者以教学人教版五上数学第80—84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
第一部分: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拿出一个底14厘米、高8厘米、邻边10厘米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之前复习知识点的环节后)师: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独立思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去求出面积,然后把结果写下来,并写出你怎么得来的。
(生尝试独立解决)生1:14×10=140(平方厘米),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两条不是相对的、相邻的相乘。
生陈某某:14×8÷2=56(平方厘米),因为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所以应该是底乘高然后除以2。
师:同意方法1的举手,同意方法2的举手。
(调查结果:全班29人中同意方法1的有28人,同意方法2的有1人。
)师:谁能再说说这样算的理由?(生没有别的想法,师便拿出用四根木条做成的平行四边形拉动,慢慢拉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拉动后,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1:面积越来越小,高越来越小。
(师在教具上用一根木条加一条高,拉动)师:高是越来越小吗?生2:是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度没变,邻边长度没变。
师:既然面积越来越小,底与邻边没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条邻边相乘,它的面积有怎样的变化?生:面积应该没变。
师:而现在事实是面积越来越小,所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把两条邻边相乘。
生陈某某:我想把原来的想法改一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14×8=112(平方厘米)。
师:怎么想的?生陈某某:如果沿着高剪下来,移到另一边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4厘米,宽是8厘米,所以面积应该是14×8=112(平方厘米)。
让课堂在随机生成中变得精彩
2014-01课堂内外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已经五个年头了。
纵观现在改革初期的课堂教学,教师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几近完美的教学,也是自己幻想能拥有这样的课堂效果。
但总觉得课堂上少了些什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学和教师。
预设、生成这些新名词也频频出现。
什么是预设呢?说简单点,预设其实就是一个教师课前备课所需做的多方面的工作。
它表现在课前、课堂、结果上。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教学预设具有目标明确、结构严密、操作性强等特点。
何谓生成?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动态生成的特点为即时性、随机性,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一理念的产生使一线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我也是其中一位。
我开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带着精美的预设走入课堂,如愿地完成预设任务,就如行云流水一样让人赏心悦目,但总觉得课堂上如果能随机生成一些亮点,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那就是锦上添花的课堂。
所以,在预设过程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全面,主观上竭尽所有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才能很好地抓住生成给教学所带来的契机。
认真分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
因此,教师把“精心预设”看做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捕捉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据此调节教学行为,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
【案例描述】《登上企鹅岛》一课是S 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少年儿童跟随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大陆的所见所闻。
主要介绍了在企鹅岛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企鹅,写出了企鹅的有趣和可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时生成使课堂更美丽
设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对比几类人的态度和行为,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我预料学生能够从围观群众的嘲笑辱骂中体会其残忍
麻木,从克洛德的弃置不顾中体会其自私冷酷,从爱斯梅拉达的不计前嫌中体会其善良美好,在这三者的对比中学生能感受伽西莫多人生第一滴泪的丰富内涵,理解作者雨果对人性美的肯定与呼唤。
我的预设非常充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横生的枝节”,值得咀嚼回味。
在讨论围观群众的冷漠残忍时,学生们都能细细品味课文多次描写的群众的无情的“笑”,认为这回荡在本该肃穆
庄严的刑场上空的不和谐笑声颇能表现群众人性的丑陋。
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预想到的。
“虽说课文很长,但其实约有
四分之三的篇幅在写群众面对受刑的伽西莫多时那种以取
乐为目的的非理性的甚至残忍的态度。
”我在学生讨论的基
础上稍作总结并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突然听到身边一位女生H对她的同桌轻轻地说了一句:“真奇怪,课文只写
人们在行刑前和行刑后的笑,并没有写行刑时的笑呢!”H的声音被淹没在热烈讨论的声浪中,但是我却听得很清楚。
此时的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备课时我居然不曾发现这个问题,未深入思考过,讨论时若出现意外见解我可能不能有效把握;
喜的是学生读书竟这么细心投入,善于质疑。
那么,是将它作为学生的随口无心之问忽略而过,还是抓住这灵光一闪的瞬间疑问,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助她解疑?当然是后者!尽管此时的我对这个问题尚未有充分准备,但我相信,课堂上不仅仅只有教师一个人在思考,学生也在思考、体验,而且他们作为初涉文本者,对文本的体验和思考往往更敏感、细腻,更具个性化!于是我要求H把她的疑问向全班同学说一遍。
这时,我看到她讶异而备受鼓舞的表情,似乎很感动于老师对她的关注。
H将她的问题向全班重复了一遍,又补充:“按照群众围观心理,行刑的过程才是最精彩的,是整个行刑事件的高潮,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文章中根本就没有出现写群众嘲笑辱
骂或其他反应的文字?”
她的问题一提出,没等我要求,学生们马上开始了热烈讨论,因为这个问题也是他们不曾发现但一经提出又很有吸引力的。
片刻的讨论后――
生1说:“集中笔力写伽西莫多受刑时的痛苦表情主要是为了突出行刑过程的残忍,如果又写群众的笑,就容易分散我们读者的注意力。
”
生2忍不住插嘴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若加入群众观刑时热闹欢笑场景的描写,正好可与伽西莫多的痛苦受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人性的残忍。
”
生3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在加西莫多受刑前后都已对群众的表现进行了详细描写,这里若再写,就会有重复之嫌了。
有了刑前刑后的描写,群众的残忍麻木就已经表现得够充分了,何须画蛇添足?”
生3的反问引来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异常轻松活跃,学生仍在议论纷纷,意犹未尽,并不时有人站起来发表意见;而此时的我,只在一旁静静地倾听着思考着,沉醉、感动于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烈一幕。
这时,H缓缓举起手来。
她说:“我觉得这里群众不笑比笑更残忍。
”众生愕然,教室顿时鸦雀无声,静等H的高见。
H说:“受刑前后群众在嘲笑,在辱骂,只是因为看台上的内容没有完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行刑开始后,群众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伽西莫多受刑的过程,享受着观看别人痛苦所带来的快乐,所以鸦雀无声。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在观看演出至最精彩时,也总是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而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上。
所以这里群众的悄无声息并不是被惊呆了,也不是同情伽西莫多,而是把行刑当演出,在进行聚精会神的“鉴赏”。
这正是残忍人性更真实的反映!”
H此言一出,众生静默了几秒钟,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然后纷纷点头,掌声四起,对这带有独特情感体验的解说表示赞同与鼓励。
一位男生忍不住站起来补充:“我很受H见解的启发,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中观看行刑场面的描
写,记得在他的《药》中,革命者夏瑜被当街杀害时,围观群众的描写就很让人心寒: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
这里就很形象地写出了群众专注于杀人场面的鉴赏,麻木冷漠残忍的一面表露无遗,与课文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
掌声又一次想起,学生对他的补充深有同感,我借机将讨论引向对“看客所引起的人性的悲剧”这一问题的讨论。
此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已被激发,思路亦被打开,对下一问题的讨论也热烈而顺畅了。
这节课过去很久了,但那不曾预约的美丽仍积淀心中,让我陶醉,也引我思索:
一、唤醒:积极体验的契机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与创造。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当学生无意中提出阅读中的独特发现时,我并没有因为所提问题不在教学预设中而置之不理,而是抓住了这瞬间的思维火花,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的做法让H充分感受到老师对她的
关注与尊重,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激发了她的内在潜能,从而能在一种被肯定的、愉悦而宽松的心态中进行积极的体验与思考,这从H后来的精彩发言中可见一斑。
设想一下,当时若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说我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若以这样的理念去指导日常教学,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会慢慢地被扼杀,渐渐失去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知识。
”是的,有效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精神震撼的过程,学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质疑思考,所获得的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才能深深植入他的内心深处。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应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质疑、发现、交流,给他们开辟创新的机会和自由表达的场所以获得有迁移活力的知识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二、民主:自主对话的氛围
赞可夫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
”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面对一个尚未成熟思考的问题,我没有搪塞,而是在充分了解、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让它从学
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并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对话环境,让学生以舒坦愉悦的心境参与其中,展开充分的讨论。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谈着各自的感受,分享着彼此的收获,思维的火花被对话点燃,也因而有了以上本色但精彩的课堂呈现。
语文学习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过程,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个性化行为。
每一位学生都带着各自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应该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搭建一个唤醒潜能、创造奇迹的对话互动平台,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和宽松的思维环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启发和补充,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进行着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实现了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心灵的成长。
本次教学中,虽然因讨论占去了不少时间,以致预定的教学内容没能及时完成,但学生的思绪却已远航,在这不可预约的精彩中感悟着,快乐着,满足着。
三、生成:丰富思维的通道
有人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
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确实的,我们在备课时尽可以细致严密,教学设计尽可以周到完美,但再好的预设,再充分的准备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预设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教学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会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用心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鲜活资源,并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和内容适时地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当我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时,没有拘泥于预设的方案不放,而是独具慧眼,当机立断,捕捉住那带着学生独特创见并超越了教师思维的珍贵瞬间,将这些生成性资源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衍生出那“节外生枝”的精彩一幕。
而我的课堂也在这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收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效果。
在这样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中,不仅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成长,连作为老师的我也感慨无限。
于是我想,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同时,我们能张开内在的耳朵,与学生、与丰富的瞬息万变的课堂情况保持灵敏的联系,那么,“生成”果实的呈现就有了可靠的基础与通道,课堂于是就有了灵动的生
命感觉!
杨仲,教师,现居浙江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