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谈汉字的简化
汉字简化及其带来的认知问题的探讨
汉字简化及其带来的认知问题的探讨
汉字简化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一项历史性的改革,旨在提高汉字的识别、书写和传播效率,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和使用汉字。
尽管汉字简化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给人们的认知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汉字简化使得一些具有相似或相同意思的汉字变得形状相近,容易混淆,降低了书写和阅读的准确性。
例如,“走”和“起”、“党”和“公”、“人”和“入”等,其形状非常相似,容易混淆。
其次,汉字简化导致了阅读和书写能力的下降。
在简化之前,汉字的形状非常复杂,要学会写一个完整的汉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这样的练习,人们可以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由于汉字简化后形状变得简单,人们写字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减少,导致了不少人在阅读和书写方面的能力下降。
最后,汉字简化也对外语学习造成了一些困难。
由于简化后的汉字和繁体汉字看起来非常不同,外国人在学习汉字时会感到非常困难。
此外,简化后的汉字也无法和台湾和香港等地使用的繁体汉字完全兼容,这也增加了跨区域沟通和交流的难度。
总之,汉字简化的确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也给人们的认知带来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更好地权衡利弊,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汉字的简化或保留。
汉字简化绪论
汉字简化绪论【最新版】目录一、汉字简化的背景与意义二、汉字简化的原则与方法三、汉字简化的历史与现状四、汉字简化的利与弊五、结论正文一、汉字简化的背景与意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经历了由繁到简、由简到繁的演变。
汉字简化,顾名思义,就是对汉字进行简化和整理,使其更加简单易学,提高文字的实用性和传播力。
自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简化汉字被提上了日程。
1956 年,我国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旨在通过简化汉字,提高人民的识字率,推动社会进步。
二、汉字简化的原则与方法汉字简化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留汉字的表意功能,使简化后的汉字仍能传达原字的意义;2.遵循简化字的历史演变,尽量选择已有的简化形式;3.简化字形要简洁美观,便于书写和印刷;4.照顾到汉字的系统性,尽量保持字与字之间的协调。
汉字简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古字、俗字、草书等简化字形;2.删减笔画,简化结构;3.采用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创造新的简化字。
三、汉字简化的历史与现状历史上,汉字简化并非新鲜事物。
早在秦汉时期,为了方便书写,民间便开始流行简化字。
至隋唐时期,部分简化字被官方接受,并逐渐成为正字。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一趋势并未持续发展。
直到 20 世纪,随着国势日衰,振兴中华成为民族共同的呼声。
汉字简化再次被提上日程。
从清末民初的民间呼声,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官方推行,汉字简化历经曲折,终成现实。
如今,简化汉字已成为我国官方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汉字简化的利与弊汉字简化的利与弊,一直存在争议。
支持者认为,简化汉字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促进汉字的传播,增进民族团结。
而反对者则认为,简化汉字破坏了汉字的传统结构,影响了汉字的美观性;降低了汉字的表意功能,可能导致误解。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当前汉字简化已经成熟,有些人认为汉字简化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的人对汉字简化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问题。
本文将对华子简化的一些优点及显现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键词:汉字;简化;综述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与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汉字的简化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汉字的简化问题,人们的观点褒贬不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汉字简化运动,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汉字简化的激烈争论。
一、汉字简化带来的优点推行简化字扩大了古籍影响的范围和流传的广度,由于大量古籍以及与古籍相关的文化研究成果用简化字印刷出版,使得普通大众接触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异常丰富,为古籍的流传提供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简化字在教育上的成效,似的汉字这一工具能够更多的被人掌握,从而促进了古籍向普通大众的传播。
文字工具的大众化是估计流传及文化大众化的前提。
简化字使得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大降低,因而客观上也就为顾及流传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通过学习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能够阅读和接受古籍的人数比以往要多得多,从而使古籍流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还有学者认为坚持汉字简化方向的原因,一是简化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它既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又为汉字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是中国大陆基本是建立了统一的文字规范。
二是简化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符合提高汉字应用效率的要求。
简化汉字跟繁体字相比它的优点就是笔画少、结构简、分辨明快、好学好用。
三是简化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
简化字公布以来,不仅受国内广大民众的欢迎,也为其他国家和海外华人接受和使用。
总之,使用简化字已是大势所趋。
有些学者认为,现代简化汉字的背后是语言规范的尤其是修辞规范在起作用。
不拘一格的简化方法是修辞的灵活性、变异性的具体体现。
国家公布第一批简化字、废止第二批简化字本身就说明汉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作为记录语言符号,它在记录语言的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审美心理。
汉字每一次简化都是力求端庄简约质朴易用,因此汉子能够体现文质彬彬的修辞原则,是“辞达而已矣”的修辞观在简化字上的体现。
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
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
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
近年来,汉字简化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现象,也要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便尽可能地促进汉字简化的进程,维护汉字的完整性,提高汉字的便捷性。
首先,汉字简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汉字的便捷性,使汉字更加易读易书写,从而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有助于汉字的流行。
其次,汉字简化还可以有助于减少汉字的使用量,减少汉字写作的难度,从而使汉字更容易掌握。
但是,汉字简化也有一些不利的方面,如汉字简化后可能会出现拼写混乱、发音混乱和意义模糊等问题,甚至可能影响汉字的完整性和完整性。
因此,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汉字的完整性和完整性的维护,以确保汉字的完整性和完整性。
总之,汉字简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仔细权衡利弊,把握好汉字简化的节奏,以保护汉字的完整性,提高汉字的便捷性,使汉字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完整的、完整的文化语言。
论汉字的简化及其优劣
论汉字的简化及其优劣摘要:由于繁体字过于复杂、繁难,于是人们通过“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及各种方法将其简化。
简化之后的文字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繁体字的简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一、简化的原因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
例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加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
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
二、简化原则与方法1、简化原则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2、简化方法(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或俗字。
如“网”、“启”、“礼”(采用古字);“灶”、“粮”、“吊”(采用俗字)等等。
(2)草书楷化。
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
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
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
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
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
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
汉字发展论文(5篇)
汉字发展论文(5篇)汉字进展论文(5篇)汉字进展论文范文第1篇近来,关于简化汉字及其产生的年月,消失了一些不同的说法。
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产生于宋代说。
1995年11月8日《光明日报·文化周刊》专版刊登了邹晓明、唐信忠二先生《汉字简体字九百年前就消失》一文,认为“早在900年前的北宋时期,简体字已在人们的手书中流行,这是有关学者对最近发觉的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碑刻进行深化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举出“记、将、荣、盖”等14个共17处简化字作为证明。
1995年12月4日新华社又发了一条电讯稿《宋明清文物上发觉简体字》证明上述消息,1995年12月5日的《光明日报》予以登载。
文中报道说,在江西吉安市兴桥镇钓源村“发觉一北宋书法家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的清代道光年间碑刻,清楚可辨的159字中,有13个简体字,这又将简体字的消失前推了400多年”。
二、产生于唐代说。
1993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刊载魏奕雄的文章《唐碑已有简体字》,谓《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文的撰刻时间为“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十一月五日”,“碑文共800多字,尚有270字清楚可辨”。
“在270个可辨识的字中,发觉‘弥、万、将、与、继’5个简体字,与我国大陆现在通用的规范简化字完全相同,其中‘弥’和‘万’消失两次。
”三、产生于晋代说。
1996年1月3日《文汇报》载王春南先生文《中国何时消失简化字》,说“现今通用的某些简化字,岂但北宋的米芾用过,在米芾之前700多年,东晋王羲之就用过”,并举出王羲之在《兰亭序》、《游目帖》及唐怀仁和尚集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等传世墨迹、碑刻中使用简化字22个。
据此,该文认为:汉字简化字消失的上限应在王羲之生活的东晋年间。
上述几种关于简化汉字消失的年月的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应弄清晰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基本概念。
在文字学中,简体字与繁体字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对汉字简化的思考
由汉字简化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最有力的见证者。
所以汉字的发展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现状。
汉字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变化,或好或坏,这个过程就是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近网上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流行,“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廠空空,麺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児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関関无门,鎯里无郎!可魔还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贪还是贪,毒还是毒,淫还是淫。
”这句话真的很耐人寻味,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依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来应该是传统文化典型的象征符,一看到它马上就能想到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它的原始内涵。
但它简化后却丢失了原有的精髓,完全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人们不能从它身上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
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
汉字简化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
简化汉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
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
作文汉字简化的研究报告
作文汉字简化的研究报告作文汉字简化的研究报告引言:汉字简化是中国汉字改革的重要一环,其意义在于提高文字的传播效率和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
然而,简化汉字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报告将对汉字简化的历史、现状以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汉字简化的历史:汉字简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起初,简化范围较小,只涉及一些常用汉字,例如“门”、“山”等。
后来,简化的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汉字被简化为更易书写和识读的形式。
1977年,中国政府通过《汉字简化方案》,正式推行了简化汉字。
二、汉字简化的现状:目前,简化汉字已成为中国大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通用的文字表达方式。
简化后的汉字在形状上与传统汉字有一定差异,但其语义和音义仍相同。
简化汉字在提高文字传播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汉字的书写速度大幅增加。
然而,简化汉字也受到争议和批评。
一方面,有人认为简化汉字破坏了汉字的美感和历史传统,丧失了一部分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简化汉字引起了一些混淆和歧义,给读者带来了理解困难。
例如,“记”字的简化形式为“讠”,与“言”字非常相似,易引起混淆。
三、汉字简化问题的探讨:1.引起文化断层:简化汉字追求方便和效率,但也可能带来文化断层。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了汉字的形态和结构,也可能与传统文化和历史脱节。
2.导致误解和歧义:简化汉字会导致一些字形的相似性,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这种混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法律和医学领域。
3.影响对传统文献的理解:许多中国古籍和文化遗产都使用传统汉字书写,简化汉字可能会影响对这些文献的理解和研究。
结论:汉字简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汉字改革措施,确实提高了文字传播效率,并降低了学习汉字的难度。
然而,简化汉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包括引起文化断层、误解和歧义等。
在推行简化汉字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平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社会的需求,以及简化形式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
对汉字简化的认识
对汉字简化的认识汉字简化是中国文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对汉字进行大规模的简化工作。
简化汉字的推广和使用,对于提高书写效率、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简化汉字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简化过程汉字简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简化运动是在20世纪初期开始的。
1909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设立了“汉字省体委员会”,开始了汉字简化的研究和探索。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汉字简化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简化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简化原因汉字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提高书写效率:传统的繁体汉字笔画复杂,书写困难,简化汉字可以大大提高书写效率,方便人们的日常书写和记录。
2.促进文化交流:繁体汉字的使用地域有限,难以流通,简化汉字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需要。
3.推动社会进步:简化汉字的推广使用可以促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简化方法简化汉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1.合并笔画:将多个笔画合并为一个笔画,例如“里”字。
2.删减笔画:将某些笔画直接删除,例如“云”字。
3.变形简化:将某些复杂形状的部件简化为简单的形状,例如“言”字。
4.草书楷化:将草书的笔画结构楷书化,例如“为”字。
四、简化影响简化汉字的推广和使用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简化汉字提高了书写效率,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书写和记录。
其次,简化汉字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
此外,简化汉字还推动了印刷、电脑输入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然而,简化汉字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简化汉字破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美学价值,导致一些字的含义和发音发生了变化。
其次,简化汉字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简化方案的不统一、字形的混乱等。
汉字简化绪论
汉字简化绪论摘要:一、汉字简化的背景和意义1.汉字的历史演变2.简化汉字的原因和目的3.汉字简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二、汉字简化的过程和成果1.汉字简化的实施2.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比3.简体字在全球的推广和影响三、汉字简化的争议和反思1.简体字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讨论2.简体字对汉字结构的影响3.汉字简化的未来展望正文:汉字简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其形态和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为了提高文字的传播效率,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启动了汉字简化工程。
一、汉字简化的背景和意义1.汉字的历史演变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形态。
这些形态的变化,既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也是人们在书写实践中对文字简化和规范的需求。
2.简化汉字的原因和目的简化汉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文字的传播效率,降低文盲率,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盲率较高,简化汉字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3.汉字简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汉字简化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简体字提高了文字传播效率,降低了文盲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简体字在全球的推广和影响,也展示了我国文化的魅力和实力。
二、汉字简化的过程和成果1.汉字简化的实施汉字简化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汉字进行了系统性的简化,包括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调整。
最终形成了现在广泛使用的简体字。
2.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比简体字相较于繁体字,具有字形简洁、笔画较少的特点,更易于学习和书写。
但繁体字在书法、艺术等领域仍有较高的价值。
3.简体字在全球的推广和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简体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认可。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简体字,简体字对全球汉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字简化的争议和反思1.简体字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讨论汉字简化引发了关于简体字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讨论。
汉字简化过程研究报告
汉字简化过程研究报告汉字简化过程研究报告引言:汉字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结构和繁琐书写方式,进一步简化汉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报告将介绍汉字简化的发展历程,探讨简化汉字的目的和影响。
一、汉字简化的发展历程汉字简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当时尚未出现简化字,但有一些文字形体已经向今天的简化字方向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汉字开始出现了一些简化的趋势,如战国策中的楷书和汉字金文等。
现代汉字简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中国共产党政府为了促进国民识字率提高、文字教育的普及,起初只是对一些比较繁复的字进行了简化。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规模的汉字简化开始启动,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简化,涉及到了数千个常用汉字。
这次简化使中国的汉字数量减少了近两万个。
二、简化汉字的目的简化汉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效率,促进国民识字率的提高,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
此外,简化汉字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的效率。
三、简化汉字的影响简化汉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效率,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国民识字率的提高。
简化汉字的推广也为学生减轻了一定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然而,简化汉字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负面影响。
首先,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认为简化汉字破坏了传统的文字形体和文化意义,使得文字的独特性减弱。
其次,由于简化汉字所涉及的字形和音韵关系的改变,一些学者认为简化汉字导致了语言的破旧,限制了汉字的表现力和深度。
结论:汉字简化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书写和阅读效率,方便人们的交流。
尽管简化汉字存在争议和负面影响,但总体上,汉字简化确实提高了国民识字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一种有益的改革措施。
然而,对于汉字的简化,应该在保留文字形体和文化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以充分发挥汉字的魅力和独特性。
浅谈汉字简化
浅谈汉字简化
李 向云 河北大 学文学 院
摘 要:简化是汉字字形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规律。本文试从汉字简化的分类、方法 以及汉字简化的利弊与未来对 汉字简化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宇:汉字简化 ; 分类 ; 方法 ; 利弊 ; 前景
汉 字在使 用过 程 中,体系 与字 形都 在不 断变化 着 。就 代 “ 两 ”等 。 汉 字的体 系而 言 ,几千 年来 ,汉字越 来越 繁难 庞杂 。就 字 ( 2 ) 现代 汉字简 化的 方法可 以归纳 为省 略 、 改形 、 代 替、 形而 言 ,除 了少数汉 字在 几千 年的演 变 中没有 发生 太大变 新造 四大 类 ,具体有 以下 几种 : 化 ,大部 分汉 字都 发生 了易变 ,有 的变 简为繁 ,有 的变 繁 1 . 保 留原有 轮廓 。 如: “ 虑” 作“ 虑 ”,“ 莴 【 ” 作“ 窜 ”, 为 简 ,但 汉字 演变 的总趋 势还 是 由繁入 简 。汉 字 简化不仅 “ 树 ”作 “ 树”。 是汉 字作 为辅 助性 交际工 具趋 向简 单 、便 利 的必然 要求 , 2 . 保 留原有 的特征 。 如“ 瘪 ”作 “ 虐”“ 阴” 作“ 开 ”, 更为 汉字 的普及 和推 广带来 有利 条件 。 “ 臀 ”作 “ 医” 。 3 . 改换 形符 或声符 。 如“ 德” 作“ 亿” ,“ 痿” 作“ 痒” , 简 化的分类 汉字 的简化 总体 来讲 有两 部分 ,其一 精简 体系 ,其二 “ 刺 ”作 “ 剧”。 精简 字形 。 4 . 将 非形声 字改 为形声 字 。如 “ 謇 ”作 “ 审 ”, “ 鄄” 汉字 体系 的简化 ,即汉字 去异体 字 , 除繁 体字 的过程 。 作 “ 邮 ”, “ 憋 ”作 “ 态”。 5 . 同音归 并 。如 “ 困”代 “ 啊 ”, “ 台 ”代 “ 量”, 由 中国改 革委 员会公 布 的 《 第一 批异 体字 整理表 》中 ,依 照从俗 、从简 、照顾 书写 方便 三个 原则 ,对 8 1 0 组异 体字 “ 丑 ”代 “ 酶”。 进行精 简 ,废 除了 1 0 5 5 个异 体字 。 6 . 草 书楷 化 。如 “ 为 ”代 “ 餍”, “ 书 ”代 “ 害 ”, 汉字 形体结 构化 繁为 简的趋 势 ,在 甲骨文 时代就 已初 “ 马 ”代 “ 属 ”。 见端倪 ,其后经 西周 金文 而战 国古文 ,规 范化 为小篆 ,又 三 、汉 字简化的利弊 演变 为隶 书、草 书 、楷书 、行 书,这 种简 化趋 势更是 越加 汉字 简化 不仅是 汉字 作为辅 助性 交 际工具趋 向简 单 、 明显 。汉字 字形 的简 化使汉 字 的表意 性逐渐 减弱 ,而 使其 趋 向便利 的必然 要求 ,更为 汉字 的普及 和 推广 带来 了巨大 的便 利 ,从而带 动 了教 育事业 的长足 进步 。但 是,简化 字 符号性 、记 号性更 为增 强 。 也并 不是 尽善尽 美 的。 比如 ,因过于 简化而 产生 的大 量形 二 、汉 字简 化的方法 近字 ,既难 分辨 ,又 易写错 。并 且过 于符 号化使 得有 些简 1 、汉 字体系 简化 的方法 汉 字 的总数 是不 断增 多的 。从东 汉许慎 编 写的 《 说文 化字 与原形 相差 甚远 , 无 音义可循 , 造成 了学 习者的 困扰 。 解字》 收字 9 3 5 3 个, 到 当前 的 《 汉语 大词 典》 收字 六万 多个 , 加之 汉字规 范化 不够 ,社会 上用字 混乱 的现象 还很 明显 。 汉 字增 长 的幅度 可见 一斑 。但是 《 康 熙字 典》 一类大 型字 总 的来说 ,汉字 简化 的 目的既然 是便 于书 写、交 际 , 典 中包 含 了许多极 为生 僻 的字 以及很 多异体 、讹 体 。限制 当然 也要 以不影 响交 际 、不 致 引起混乱 为原 则 ,并非笔 画 与减少 这些异 体字 与生僻 字就 是对汉 字体 系 的 “ 瘦 身 ”。 越少 越好 ,字形 越简 越好 。并且 ,汉字 简化 的 同时 ,还 要 重视 汉字 规范化 的约 束 ,这 样才 能确 保汉字 简化 的初衷 的 2 、汉字 形体 结构简 化 的方法 ( 1 ) 汉字 形体结 构化 繁为 简 ,在 古 文字 阶段主 要有 一下 实现 。 五 种方法 : 四 、汉字 简化的未来 变 图形 为符 号 。 早 期 的象形字 “ 画 成其物 , 随 体诘 诎 ” , 汉字 简化 既然是 字形 演变 的总趋 势 ,是客观 规律 ,现 图画味 道很重 ,比如 “ 车’ ’ ,就 是依样 画葫 芦画 出来 的双 行汉字 仍然 有繁 难之 处 ,在 使用 过程 中 ,还 可能会 继续 简 轮 车 ,写起来 非常复 杂 , 后 经逐 步简化 , 现 在 只剩 下 四画 。 化 。但 是 ,继续 简化 并不是 不断 简化 ,天天 简化 。汉字 作 删 除 多余 或重 复 的偏旁 部件 。为求 简单 ,将 一些 合体 为重 要的 交际工 具 ,稳定性 仍然 是其 必须特 性 ,这 样 ,才 字 不必要 的或 重复 的偏 旁删去 ,如 “ 渔 ”字 ,造字 时 以水 可 以更 好 的运用 于交 际 。因此 ,对 于全 社会 而 言,我们 在 中有鱼取 捕鱼 之意 , 多至 两水 四鱼,后把 重 复 的去掉 ,留 承 认 并尊重 汉字 简化规 律外 ,还 必须 强调汉 字 的规 范化 , 下 了一 水一鱼 。 “ 渔 ”字 一繁 一 简共见 于 甲骨文 ,经过 一 否则 ,社会 用字将 必然 处于 混乱 状态 ,正常 的交 际活动 就 会 收到 影响 。 段 时间 的竞争 ,结构 简便 的 “ 渔 ”代 替 了其 繁体 。 截取 原字 的一 部分 以代 替本字 。截 取表 示本 字特征 的 参考文献 : 【 1 ] 裘锡 圭 . 《 文 字学概 要》嗍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1 9 8 8 形体 而删 去 附加性 形体 。如 “ 旅 ”, 甲骨 文 作旗 下二人 的 形状 , 古金文则 强 调旗帜 的特 征 ,至 周代 金文 有些 还 附以 【 2 ] 陈炜湛 . 《 汉字古今谈》口 . 北京 : 北京 出版社 , 1 9 9 3 车 的形象 ,表示 行军 作战 要有 战旗 、战 士和 战车 。而后 去 [ 3 ] 廖才高 . 《 汉字的过去与未来》 . 湖南 : 湖南大学 掉 了“ 车” , 旗 帜也符 号化 , 只取 其 中旗 下二 人会 意 的“ 旅” 。 出版社 , 2 o 0 5 . 【 4 ] 陈章太 . 《 论汉字简化》 D 】 . 语言文字应用, 1 9 9 2 年, ( 2 ) 更换 偏旁 , 以简代繁 。形 声字 中改用 比较简 单的形 旁 或声 旁来代 替 原来复 杂 的部分 。如 “ 庙 ”字 ,西周 金文 大 [ 5 ] 苏培成 . 《 关于简化汉字几个有争论的问题——纪 多数 从广 从朝 ,战 国时便简 省为 从广 ,苗声 。 念< 汉字简化方案> 公布 3 5 周年》卟 语文研究, 1 9 9 9 年, ( 1 ) 作 者 简介 :李 向云 ( 1 9 8 8 . 1 一 ) ,女 ,河北 省保定 人 , 更换 字体 。 以简单字 体代 替复 杂字体 。如 ,以 “ 原” 代 “ 遽 ”,以 “ 粗 ”代 “ 赢 ”,以 “ 岳 ”代 “ 擞 ”,以 “ 尔” 河北大 学文 学院汉语 言 文字专 业在读 硕士研 究 生。
汉字的简化历史研究450字作文
汉字的简化历史研究450字作文
汉字简化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
你想啊,咱们古代
的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写起来可真费劲。
那时候,要是没点
儿功底,想写一手好字可真不容易。
到了近代,社会变化快,大家都忙着做事儿,谁还有空儿慢慢
写字呢?所以汉字简化就成了大势所趋。
那些学者们也是动了脑筋,想出了好多办法来简化汉字,让咱们写起来更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简化工作更是搞得热火朝天。
政府推出了
简化字表,让大家都能轻松学会写简化字。
这样一来,大家写字都
变快了,交流也更方便了。
说起来,汉字简化这事儿还真是好事儿。
它不仅让咱们写字更
便捷,还让汉字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喜欢。
现在,汉字可是咱们国
家的文化名片,简化后的汉字更是让这张名片更加亮丽了。
不过啊,简化汉字也得有个度。
毕竟汉字是咱们的文化根基,
不能乱改一气。
简化得太过了,那就失去汉字的原味了。
所以,咱
们在简化汉字的同时,也得保护好汉字的文化内涵,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汉字简化
课程名称:汉语史专题研究任课教师:蒋金星专业:文艺学学号:201330080863 姓名:汪汀开课学期:2014年春学期论文题目:论汉字简化论文成绩:摘要: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在传承汉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功绩。
汉字简化现象也一直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
同时汉字的简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而也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化字是指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是人们在运用中,对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的字进行了改造、简化而产生的。
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被简化字取代,现在一般场合已经不使用那些汉字。
这也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简化字和汉字相伴而生,是汉字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事物矛盾的必然结果。
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 绝大多数简化字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存在了。
“汉字自它出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演变,包括字的新生和死亡、使用范围的调整、字形及其结构的变化、笔画的简省和增繁等等。
字的使用情况的变化和吐故纳新运动,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字形演变和笔画的简省与书写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在使用语言与文字过程中力求经济省力的原则的体现。
”1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汉字,只要汉字还在使用,汉字就会有发展,就会有简化,就会不断地有新的简化字产生出来。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
俗话说物极必反, 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
实际上,汉字1许嘉璐: 《简化字溯源·序》 , 语文出版社, 1997 年11 月第 1 版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汉字的简化趋势
汉字的简化趋势汉字的简化是指对复杂字形进行简化,以方便书写和记忆。
对于汉字简化的趋势,可以从历史发展、政策导向、实际需求和文化认同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汉字简化的趋势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期的汉字字形相对繁复,随着书写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字形简化,以适应快速书写的需要。
比如,“龙”原本是由“虫”和“目”两个部分组成的,后来简化成了由“虍”和“目”两个部分组成的“虔”,再简化为现在的“火”字形。
其次,现代汉字简化的趋势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简化字政策,旨在提高全民的文盲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导致了大量繁体字的简化,比如“骑”简化成“騎”、“语”简化成“語”等。
这些简化字在新华字典等官方出版物中被正式使用,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主流字形。
换言之,汉字简化的趋势也受到实际需求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快,汉字的书写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
电子媒介的出现减少了对手写汉字的需求,使得复杂字形的书写变得不再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简化字的使用成为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选择。
此外,一些特定领域和行业对汉字简化的趋势也有影响。
比如,科技、网络和IT 行业中的许多汉字简化都源于英文拼写的影响,为了方便外国人理解和认读,一些传统汉字被重新简化成更为简单的形式。
然而,汉字简化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汉字的简化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文字的表意能力,降低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知。
此外,简化字的推行也受到地域因素和习惯的影响。
在香港、台湾等地,人们普遍保留了繁体字的使用,简化字在这些地区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总结起来,汉字简化的趋势是历史、政策、实际需求和文化认同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汉字简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无论是推行简化字还是保留繁体字,都应该从实际需要、保留文化传统和提高文字表意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期望。
汉字简化绪论
汉字简化绪论【原创版】目录一、汉字简化的背景和意义二、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三、汉字简化的实施和影响四、汉字简化的评价和展望正文汉字简化绪论一、汉字简化的背景和意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不断地演变、简化和规范化。
汉字简化,顾名思义,就是对汉字进行简化和整理,使其更加简便易学,提高文字的实用性。
自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汉字简化被提上了日程。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着手进行汉字简化工作。
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汉字简化工作的开始。
汉字简化,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也加速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汉字简化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传统,尊重习惯。
汉字简化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要考虑民众的阅读和书写习惯。
2.简化形式,不便原则。
简化汉字要在保证字义、字音不变的情况下,尽量简化字形,使之易于学习和掌握。
3.系统性、规范性。
汉字简化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系统,保证汉字的规范性。
汉字简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草书、行书字形。
许多简化字都是来源于古代的草书、行书,如“书”(书)、“车”(车)等。
2.删减笔画。
通过减少某些字的笔画,使其简化,如“电”(电)、“马”(马)等。
3.符号替代。
用简单的符号替代复杂的字形,如“国”(国)、“飞”(飞)等。
4.换偏旁。
将某些字的偏旁换成简单的偏旁,如“响”(响)、“情”(情)等。
三、汉字简化的实施和影响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以来,对我国的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教育方面。
简化字易于学习,大大降低了文盲率,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2.文化方面。
汉字简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3.经济方面。
简化字方便了商业、交通等领域的交流,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四、汉字简化的评价和展望汉字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汉字的实用性,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汉字简化及其带来的认知问题的探讨
汉字简化及其带来的认知问题的探讨
汉字简化及其带来的认知问题的探讨
汉字简化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的一项语言文字改革,旨在提高文字的简明易懂程度,促进国民识字率的提高。
尽管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引发了一系列认知问题。
首先,汉字简化给人们带来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鸿沟。
由于汉字简化的推行,许多传统文献和古籍的原貌被改变,导致今天的读者在阅读传统文化著作时面临理解上的困难。
这种认知鸿沟不仅妨碍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限制了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
其次,汉字简化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拼音化问题。
为了简化汉字,许多复杂的汉字被简化成了拼音字母,这就要求人们在理解和识别文字时,依赖于拼音的声音。
然而,语言是有声音和意义组成的,简化成拼音后,汉字的意义信息被削弱,容易造成歧义和误解。
这种拼音化的文字不仅给外语学习者和儿童学习带来了困难,也损害了汉字的表意功能。
此外,汉字简化还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产生了影响。
研究表明,简化字的使用使得人们在识别和理解文字时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因为简化字更加相似,容易混淆。
此外,由于简化字减少了结构的复杂性,
写作时的笔画减少,导致人们在书写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汉字简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字的简明易懂程度,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认知问题。
在今后的汉字推广与文字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考虑文字的表意功能,以及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影响。
只有在兼顾简化和保留语言丰富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认知需求。
谈我国的汉字简化问题(一)
谈我国的汉字简化问题(一)一语言是人类的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则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
人类对于任何一种工具,都要求它具有高效率的特点。
所谓高效率,一般说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速度快,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多而且做得好;二是成本低,消耗少,省力气、省时间,自然也会省财物。
理想的工具,人们要求它能达到“多快好省”。
人们对于文字同样有这样的要求。
我们既要文字简,结构简单,笔画少,写起来快而省力;又要文字明,能很好地表达语言,字与字之间分辨率高,不会表意混淆,妨碍交际。
正是两方面的要求,就造成了汉字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上的不断简化和繁化的现象。
简化,要文字简易,好学、好写、好记;繁化要文字明确,分辨率强,好认、好用。
由于汉字历史悠久,使用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用它记载的典籍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再加上刊刻、排校方面的原因,使得汉字发展到现代显得十分庞杂:总的字数太多,异体字太多,一些字笔画太多,使人感到难学、难认、难写、难用。
上世纪前半期,不少仁人志士,认为是汉字拖累了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拖累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至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强盛。
他们立志要对汉字进行革命,搞汉字改革,搞拼音文字。
这些前辈们的动机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是爱国者,是革命者。
但是,他们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
19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和掠夺,三座大山压得广大民众喘不过气来。
国力积弱,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事业难以发展。
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苟延性命尚不能够,遑论去识字学习,提高科学技术?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的文盲数量惊人,以至于有些人还为自己是大老粗、工农干部为荣呢。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进行政治革命,强化经济基础,才是发展文化教育,发展科技,解决识字用字问题最根本的问题。
不考虑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只是责怪文字阻碍了社会的前进,只能是本末倒置。
当然,无庸讳言,文字作为一种辅助语言的重要工具,有优劣之分、难易之别,有整理、改进甚至改革的问题。
关于简体字的产生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简体字的产生研究报告作文简体字,真的简化了!
从小,我就觉得写汉字是个技术活,那些复杂的笔画,看得我
眼花缭乱。
但自从简体字出现后,哇,一切都变得轻松多了!
记得小时候学写字,老师总强调笔顺,一不小心就多了一笔或
者少了一笔,那整个字就变了。
可简体字呢,简单明了,一看就会,再也不用担心写错了。
其实,简体字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听老一辈说,以前就
有一些字写得简单些,大家都懂,这就是简体字的雏形。
后来,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快速、简便地写字,简体字就越来
越多,越来越普及了。
不过,简体字也有它的争议。
有些人觉得,简化后的字失去了
原有的韵味和美感。
但我想说,美感和实用性是可以共存的。
你看
那些简化后的字,虽然笔画少了,但依旧能传达出原字的意思,这
就是一种新的美。
说到这,我得提提简体字的好处。
除了书写方便,它还能提高
阅读速度。
想象一下,如果一篇文章都是繁体字,那读起来得多费
劲啊!而简体字,一眼扫过去,大致意思就能明白,多方便!
总之,简体字就像一场汉字的革命,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让我们的文化更加充满活力。
虽然有些人对它有些微词,但我认为,它绝对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794 汉语言文学论文
谈汉字的简化
作者简介:聂琦(1991-),女,汉族,贵州省威宁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xx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建议用十年的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汉字。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而前段时间,一条名为“简体字下,丢失了什么?”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邸北涑闪恕鞍?”――没有心,如何爱?“?x”变成了“义”――不讲道义,因为不关我事,“?H”变成了“亲”――不能相见,怎能相亲?再次把关于汉字繁简体的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生活中我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繁体字,特别是在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上靠近港澳地区的缘故,繁体字的使用更加频繁。
关于繁简字的利弊之争早已有之,近年来,很多人对汉字简化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指责过激,认为汉字简化罪不可赦,不少人甚至把使用繁体字看做了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标准。
这不禁引发了我对汉字繁简体的思考。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另外的几种古老的文字,如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死的文字,只有汉字沿用至今,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从最早的整体图画中切分出个体来,经历了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的转变,他记录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语言承载能力太大,养成了中华民族的语素意识,他具有拼音文字无法超越的优点,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但是汉字发展至今,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应该越简便越好,自古以来,他确实也是这样发展的。
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统一,确立了小篆的文字规范,小篆比大篆已经有所简便,但在民间仍不普及,于是产生了书写更为快捷的隶书,而“隶变”也成为了汉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而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都是在民众为了书写交流普及方便的强烈愿望中产生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繁到简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汉字在几千年中也一直沿着这个趋势发展,除了少数反而有繁化外,汉字在字体和字形上都是趋于简化的,笔画逐渐减少,结构更加简单,音义更加明确,这是由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汉字发展,他必定能简化出一套完美的汉字规范。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受到的欺辱改变了这种状况,积贫积弱的中国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
现状,普及大众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成了当务之急,而对汉字的改革,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汉字简化运动。
1956年政府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就是后来所称的“一简”,这次简化以“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为原则,凭借其强大的行政推动力,一出台便受到各方推崇,迅速普及全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而在政治高压的文革时期推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则受到了不少的攻击,原因也很简单,它违背了约定俗成的原理,粗制滥造汉字,违反了汉字的结构规律,不是分化得太过就是合并得太过,造成了汉字使用的混乱。
周有光老先生也就此发表了意见:“简化汉字只能减不能增,汉字是个无底洞,有多少汉字谁都说不清,所以我们把原来的通用汉字搞好就行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研究、正视汉字简化问题,“识繁写简”的说法不断流行开来,各种街头牌匾、广告、影视作品、出版物都出现了使用繁体,或是繁简混杂、半繁半简的现象,更不用说各种私人领域了。
虽然有语言文字部门的重申和管理,但是目前“繁简同堂”,使用混乱的用字现实无法回避,我们只能承认他、正视他,避免采取过激的做法,这也是在汉字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渡阶段。
客观来看,汉字的简化对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作用是巨大的,简化字好认、好教、好记、好写,对
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是以简化字本就在民间流行而加以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他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简化汉字把很多汉字表音或表意的部分去掉了,我们看到某个字的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猜出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简化汉字把很多偏旁部首改了样,使汉字丧失了提示音义的功能。
其次,简化字实行的“同音假借”,把很多意义不相关,仅仅读音相同的字用一个字来代替,对汉字的音义系统产生了破坏。
最后,除了影响使用外,简化字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影响。
让我们现在不能通过阅读以繁体字为载体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很多人说简化字阻碍了港澳台同胞和大陆同胞的交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虽然港澳台推行繁体字,但是也绝不影响他们对简体字的认知,汉字的简化最初还是由国民政府主张大力推行的,现在简体字的趋势在台湾也没有停止过,简体字作为民众的手写体而存在。
而对于大陆同胞来说,生活中也能处处接触到繁体字,繁体字是简体字的补充形式,不仅大陆的简体字影响着港台地区,港台地区的繁体字也会影响大陆,这实质上是一种交流,二者相互渗透,只是在提倡祖国统一的今天,海峡两岸有统一的文字规范,更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和国际化。
简体字脱胎于繁体字,二者一脉相承,互相补充,不会过多的增加民众的
学习负担,也不会带来交际的实际困难,在政治上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保证了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沟通交流,让文化之脉不断,民族之情更浓。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是为了扫除文盲、普及文化而进行,那么现今繁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差异体系则是为了缩小各方用字差异、促进祖国统一而存在。
而在简化汉字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得出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总结:第一,正确认识汉字的优缺点,对于汉字的繁难要有全面的认识,不能只是一味地否决或者一味地吹捧。
汉字的繁难不在于笔画的多少,相反,笔画越少,每个字的特点就越不明显,越难区分。
第二,汉字的简化工作必须在现行汉字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依据主观想象闭门造车,要注重汉字的历史连续性,乱造汉字是行不通的。
第三,在简化汉字时,要考虑汉字的结构特点,讲求合理性,以群众基础为主要的依据,进行对异体字的整理,确定他们的正误地位。
第四,要慎用同音代替方法简化汉字,否则会引起意义的混淆,反而造成了使用的不便。
有人曾经问过周有光老先生汉字简化到今天,能否到此为止,老先生回答:“汉字简化是缓慢而长期的群众自动行为,任何人无法叫它停止,专家的研究和政府的政策,只能对群众的创造加以整理”。
确实如此,繁简两体无是非之分,汉字的繁简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他
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也与社会的每一方面息息相关。
在现今社会,完全恢复繁体字和完全推行简体字,甚至于维持现状都是行不通的,文字的混乱现象如果听之任之,只会愈演愈烈。
所以我觉得,可以实行繁简体的“双轨制”,这种“双轨制”并不是官方规定的什么场合必须使用什么字体,而是在于个人的,私人的写繁写简都可以,只要不面向公众,而在公众中则继续使用简体,给予汉字发展充分的自由,尊重汉字发展的历史和客观规律,而在现行规范简体字作为标准的前提下,给予个人充分的自由。
我相信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繁简问题将会有一个更好的相处方式,而不只是一味地单方面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