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原创)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一是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因此,为了实现以上五个维度的目标,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力图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有效设置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正确、具体、适度;二是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三是开展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是基于新课改对高中历史学习方式的要求。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学习方式的要求是“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品质,必须大力弘扬和彰显。

”所以,秉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去总结、去表达、去评价、去反思,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本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三是基于近几年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在最近几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笔者不断学习区内外教改经验尤其是在认真学习洋思、太谷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开展基于“生本”、“校本”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在继续坚持“学案导学”模式的基础之上,立足“校本”,努力搭建一个多维度、体验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增长知识、激发情感,不断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相长。

三、教材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2.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加强原因。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1)以时间线为线索,梳理明清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对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皇帝的权力集中、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方面。
2.掌握明清两代重要历史事件,如明朝的建文改制、永乐大典、土木之变,清朝的康乾盛世、鸦片战争等,以及这些事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3.能够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评价这些原因。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对历史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感受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智慧与勇气,增强民族自豪感。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2、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

3、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视频欣赏、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从而客观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以理解今天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培养学生的当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研究法、比较法、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明清时期绝对君主专制是怎样出现的。

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二)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1)明初沿袭元朝的行政体制,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设六部,由左、右丞相主持工作。

废行省、设三司。

但是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段,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a.政治因素: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省制,设立三司;清朝则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等。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5.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5.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6.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史料教学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解读,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如选用《明史》、《清史稿》等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君主专制的具体表现。
3.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选取典型案例(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内阁制度的设立等),引导学生分析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认识到权力制衡、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2.过程二、内阁的创立三、君主专制的顶峰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2.南书房3.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重点: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导入新课】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我国明清时期,共跨历史470多年,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统治时期,也是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一个历史时期。

那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重点指出导致中国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教师先介绍背景: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

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

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

设问: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哪两大基本矛盾?(学生回答: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⑴掌握明清两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

⑵从皇权和相权矛盾的解决来认识内阁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

⑶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并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两汉时期、宋朝时期、明清时期的大臣上朝礼仪图。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思考: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略)提示:变化: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说明:朝中大臣地位下降权力受到削弱,皇权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名师教案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名师教案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度的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初中阶段学过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关知识以及在影视上对明清的一些制度如军机处有所了解。

2.认知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一年级已隔三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本就薄弱的知识已经忘记了。

对明清历史,平时也是偶尔接触明清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其中有很大的出入。

所以,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身心水平:学生对政治史的内容觉得比较抽象、枯燥,这就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清政治概念,前后联系地分析政治发展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用辨证、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政治制度。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⑵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

⑶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⑵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视频欣赏、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多渠道搜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

⑷通过阅读课本及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

⑸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教学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教学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的大致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专题的立意主要在于,通过对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史实的剖析,了解、认识或探讨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本专题重点关注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生、发展及其膨胀的过程,其中,第4课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从“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三个子目,说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重大变化,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2.学生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3.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归纳,学会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4.学生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高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2.能对历史王朝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判。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对以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为代表的中央政权机构设置的背景、经过及其前后变化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明白其前后的承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面学习的相关内容,即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状况,对君主专制制度在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影响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解读: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三、课堂拓展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围绕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不断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两大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如何评价这一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答:1、积极:政治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大一统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2、局限:政治上,君主专制带来了统治上的腐朽;经济上,明清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上,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西方交流。

四、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背景:清初,设 ,妨碍了 ,会导致 。

2、过程:明太祖诛杀 同时裁撤 ,以 分理全国政务, 对 负责。

3、影响:秦以来实行的 宣告废除; 进一步 。

废宰相 设内阁 明:废宰相,设内阁 1、背景:丞相废除后,全国政务由明太祖决断,明太祖深感 。

2、过程:①明太祖设置 作为 ,帮助他处理政务,但他们很少能 ,一切大事仍由 主持。

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 ,入值文渊阁, 皇帝,并开始 , “ ”出现。

③后来,内阁地位 ,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 权压众臣。

3、特点:内阁不是 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 的 。

阁臣的 由 决定, 依 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 。

清:军机处1、背景:清初,设内阁,但军国机要由 定夺,皇权受到 。

2、过程:雍正帝为处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 。

3、内容:①军机大臣都是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 ,军国大事由 裁决。

②军机大臣按照 将诏令拟写成文,经 ,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

4、影响:提高了 ;全国的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学法指导1.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

封建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拼命加强君主专制。

明清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和“军机处的设立”等方面体现。

2.掌握丞相、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的性质、职能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上,是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

从总体上看,这些机构的职能和实际权力在缩小,权力在向皇权集中(内阁不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但还有票拟权,到军机处就只是跪受笔录了)。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可以理解为皇权和相权矛盾的最终解决。

3.通过学习并综合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抓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国封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突破1. 宰相制度的兴废及其原因从秦朝开始的这种君主丞相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其特征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一个“常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表》)的丞相或者相国。

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丞相既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又是百官之长,所谓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另一方面,丞相的存在,客观上起着制约君主的作用,故使皇帝时时忌惮。

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部,皇权和相权一直是一对基本矛盾。

为加强皇权专制,统治者往往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的初步成功。

到明太祖,最终废除丞相权力分给六部,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丞相的设立,是建立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必然结果。

2.明清时期内阁是怎样创立并最终消亡的?(1)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废除了丞相制度。

后由于臣务繁多,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待从顾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其辩证思维能力只稍强于初中生,推理能力及学习的基础能力并不强,因此上课时合适地运用一些图文,音像,及史料对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渗入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思维的分析,为学生解决历史问题提供范式,对学生历史思维的提高很有帮助。

 这一课是在讲述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基础上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君权越来越大与相权的越来越小,中央权力越来越大与地方权力越来越小,的前提下,学习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的加强,了解对君主专制加强的方法和过程及影响,学生有可能对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内阁与宰相制、及西方的内阁产生混淆,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材料的分析和对比。

 二、难点及重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从多角度角度分析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设三司,废丞相;内阁制度的由来及演变;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2.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明朝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教师通过分析清朝专制政策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1.重点: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

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与自己制作的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运用“四导一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问题:①同学们谁能背出中国历代王朝的名称顺序?②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统一的王朝明、清是怎样建立的?引入: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大大加强。

【导读】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6-19,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A层次:简述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和作用。

【答案提示】原因:明初承袭元朝中书省,权势过重,妨碍皇权高度集中;丞相胡惟庸谋反,被明太祖诛杀后,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入】(情景创设)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

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明朝监察百官的厂卫特务机构的无孔不入,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板书课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板书)明太祖借什么事废除了宰相制度?胡惟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同学回答有关胡惟庸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胡惟庸原是个下层官吏,元末投奔朱元璋起义军。

但是明朝建立后,他的地位并不高,朝廷内部淮西派和浙东派系争夺,经淮西派李善长的推荐做了丞相。

胡惟庸深得明太祖信任,先后在中书省任参知政事、右丞相和左丞相,权倾一时。

随着权势的扩大,胡惟庸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专权跋扈。

如朝中有论及官员升降等大事,往往不经启奏就执行。

凡内外诸衙门上奏章,有不利己者,辄匿不奏闻。

一时四方钻营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莫不争投门下,奉献金帛财物,不可胜数。

这就激起了朱元璋的记恨。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状杀了胡惟庸。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明太祖废除宰相的原因是?胡惟庸专权(直接原因)。

(投影展示材料)请大家阅读课本P16第一目相关内容,并结合这两段材料,归纳废除宰相的其他原因。

时间:2分钟。

(板书)1。

原因(小结)(1)胡惟庸专权(直接原因)(2)元朝相权势力大(历史原因)(3)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相权扩大(具体原因)(4)相权扩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那么如何评价丞相制度的废除?(讨论)时间:2分钟。

(板书)2。

评价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宰相制度废除的利弊。

其实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名称,尽管“宰相”不是某种官职正式的名称,但这个称谓却是十分贴切的。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教案7)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教案7)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起于秦朝,经过两汉、隋唐、宋元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完善,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两朝皇权极度膨胀,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本节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上承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下启第二单元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从历史发展的时间角度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并将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表达清楚,揭示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2、课标三维目标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辩证地分析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以及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4)通过与同一时代的西方建立近代民主制度相比较,探究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从历年高考试题中选辑相对应的史料供学生参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巩固中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在近代国际大潮中不断落后于西方国家,最后导致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依据:明清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统治者采用的措施对加强皇权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学习课文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学习重点;而内阁制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制有着显著的差异,君主专制的影响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为学习难点。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2.过程二、内阁的创立三、君主专制的顶峰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2.南书房3.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重点: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导入新课】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我国明清时期,共跨历史470多年,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统治时期,也是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一个历史时期。

那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重点指出导致中国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教师先介绍背景: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

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

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

设问: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哪两大基本矛盾?(学生回答: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优质课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中国教考资识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军机处的设置;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并探究中西郡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讲述明朝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提供的史料,探究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运用比较法探讨中西君主制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抵住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三、教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教要点五、教材教法分析1、教材分析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成熟的过程。

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

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到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本单元中,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第2课至第4课,讲的是古代中国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着重叙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作为本单元第4课,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反映明清强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

从而反映了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材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和。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阅读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4、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比如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你能用史实作出客观的评价吗?”等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一: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歌中写道了皇帝的苦恼,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们该如何解决苦恼呢?本节就是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手里的历史。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历史。

导入二:课件显示:(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3、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对此应怎样理解?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明白明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政治制度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导入三:当小燕子满天飞的时候,人们表面上陶醉在赵薇的大眼睛里,实际上是沉浸在大清皇帝的龙恩里,多好的皇帝。

嬉笑怪嗔富有人情,体恤下情联系群众。

真该怪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让我们不再有这般的福气。

于是伪造了些虚拟皇帝,虚拟的幸福。

古代的臣民臣妾们真如人们眼前的影视剧那么美好吗?没有。

难怪鲁迅要说,翻开整部中国历史,看到的只有"吃人"和"被吃"几个字。

杜甫有诗:"被驱不异犬与鸡"。

即使是在那个时代,有良心的作家还是感到了人毕竟不同于"蝼蚁",所以才有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力作。

可惜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些古已有之的不平而鸣,对皇权罪恶的批判,反而被越来越多对清官和好皇帝的称扬取代了。

我们公民社会的确立为什么如此艰难?这与臣民社会的难以割舍有极大的关联,因为在某些艺术家的眼中,这种社会还是有着其美的。

正如鲁迅所言:"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

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思考与判断: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对我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导入四:回忆复习导入新课会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且在新课结束时将其补充完整,可做到前后呼应。

[讲授新课]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此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3)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3、过程(1)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2)1380年,明太祖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4、评价:⑴中国历史上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⑵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相权过重,稳定统治秩序;⑶另一方面会导致朝中辅弼无人、宦官干政等危害统治★请思考:胡惟庸为什么被杀?⑴直接原因:他结党营私,骄恣擅权⑵根本原因:反映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⑴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⑵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明朝的措施1、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

2、在中央,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借丞相胡惟庸擅权),权分六部。

(出示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请思考:你认为应怎样评价明太祖的这种规定?说明你的理由。

(同时请同学联系P17“历史纵横”)讲解:这里讲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当时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为后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这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我们已经说了丞相有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的积极作用,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

但废相之后,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的。

我们课文就说到,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

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内阁制的创立。

二、内阁的创立⒈内阁概念:明朝皇帝从官僚中选拔官吏入值殿阁,在皇帝指挥下处理政事,由于殿阁处于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⒉原因:废除丞相以后,皇帝亲自处理全国重大政务,政务太多,无法及时处理⒊概况:(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2)明成祖:明成祖选拔官员入值殿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3)明宣宗:授予阁臣票拟权,地位日益提高。

万历年间,部权尽归内阁。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⒋性质: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⑸评价:①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②是皇权专制的产物③它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④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⑤但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问题】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兴废的主要历程及认识1.发展历程①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帮助皇帝处理繁杂的事务,由此形成一套完事的宰相制度。

②汉代因袭秦朝官制,汉武帝时起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权也由决策、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演化为执行机构。

③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④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抬高君权,宰相地位大大下降。

⑤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策,宰相制度遂废。

2.认识: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常用宦官奴仆控制宰相,相权被削弱;宦官、奴仆却成了宰相。

君主为加强权力,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相制度不断演变。

☆从宰相制度的变化之中,我们看到:⑴皇帝通过对相权削弱分割兼并,一步步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⑵丞相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分割,大大加强了君主对中央的控制。

【易错点】宰相制度的废除避免了宰相专权乱政的可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但是,废除丞相后,政令的可行与否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喜好,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同时,机制上的用人制度被打乱,文化素质低下但倚受皇帝亲信的太监参与国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大大降低,同时增加了政局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思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⑴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⑵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