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合集下载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

百度文库+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2015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02 基本约定 0适用范围 0评价目的 (1)工作体系 (1)工作任务 (2)评价时点 (2)技术步骤 (3)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技术步骤 (3)中心城区用地潜力评价技术步骤 (4)标准适用说明 (6)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7)评价单元与评价对象 (7)评价单元 (7)评价对象 (7)基础调查 (8)调查基本要求 (8)人口状况调查 (8)经济状况调查 (10)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3)定性分析 (16)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分析 (16)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目标实现状况分析 (16)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7)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19)定量评价 (22)评价方法 (22)评价指标体系 (22)评价指标现状值计算 (23)权重值确定 (24)理想值确定 (26)评价指标标准化 (28)分指数、指数和总指数计算 (29)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 (30)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绩效分析 (31)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32)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状况分析及评价结论 (32)汇总表格规范 (32)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要求,做好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依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结合2011-2013年北京等3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原平等20个小城市评价工作实践,编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 编制依据《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编制依据主要包括:(1)《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5)《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2002版);(7)《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2003);(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9)《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案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案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案篇一: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郑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实施方案2011.12目录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 (3)二、项目总体目标................................................................................................. .. (4)三、项目技术路线................................................................................................. .. (5)1、2、3、4、5、项目准备................................................................................................. .............. 7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 7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8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9 成果编制与汇总.................................................................................................10四、项目实施关键问题................................................................................................. . (10)五、项目进度计划................................................................................................. (11)六、预期提交成果................................................................................................. (11)七、人员配置计划................................................................................................. (12)八、经费预算................................................................................................. .. (13)一、项目背景和依据本项目源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重点任务——“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属国土资源部项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

云南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云南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云南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郑 宇,全诗凡(云南财经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当前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评价较多,各省重点行政辖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也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部的重要构成部分,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各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及未来开发利用形式一直是国家及云南省国土部门关注的重点。

通过数据搜集和调查云南省20个地(县)级市的土地数据,经过相关指标的测算,从人口与建设用地、经济与建设用地两个层面对各地(县)级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趋势判定。

[关键词]建设用地;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弹性系数;利用趋势[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7 0301 引 言城市是城镇化和工业化集聚发展的实体形态,而建设用地是其在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效果而言,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是其效率水平和功能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反映方面,决定了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准确而详细地了解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客观评用地水平,是促进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前提,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4年,云南省地级市常住人口2931 23万人,较2010年增长2 68%;地区生产总值为88773812 32万元(2010年可比价),较2010年增长61 74%;建设用地为604648 65公顷,较2010年增长7 91%。

云南省县级市常住总人口636 7004万人,较2010年增长2 72%;地区生产总值为22385854 00万元(2010年可比价),较2010年增长58 75%;建设用地为158242 22公顷,较2010年增长8 72%。

由此可见,人口、经济、建设用地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本文从人口与建设用地、经济与建设用地两个层面,分析云南省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

2 城市建设用地评价方法和数据说明2 1 评价方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参考《全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的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通常用总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表示;二是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匹配度分析,用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EEI)表示。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内涵和发展方向综述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内涵和发展方向综述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一、节约集约用地衍化为城市用地评价的过程(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的提出和升华针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保护任务日益加剧的基本国情,2005年,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集约用地首次作为国家要求被提出。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这一提法与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称为“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土地管理来实现的发展方向。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同年下半年,中央对节约集约用地相继作出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一是“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资源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三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

2012年初,中央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的指示,已将节约集约用地从土地管理的现实手段,变为国家战略。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同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

至此,节约集约用地从理念的提出,已经升华为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高度。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研究和制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理念提出和升华后,国家层面研究和制定了相关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要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doc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doc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2015年8月目录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本约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评价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工作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工作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评价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技术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标准适用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评价单元与评价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基础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

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

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是衡量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分步骤详细介绍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的内容。

第一步,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建筑面积比、地下建筑面积比、容积率、空置率和绿化率等指标,下面详细介绍这些指标的含义及其评价标准。

土地利用率是指建设用地年均使用量与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的比值,评价标准为60%以上为合格,80%以上为良好,90%以上为优秀。

建筑面积比是建筑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0.5以下为合格,0.6至0.8为良好,1.0以上为优秀。

地下建筑面积比是地下建筑总面积与地上建筑总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0.3以下为合格,0.4至0.6为良好,0.7以上为优秀。

容积率是指建筑总体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1.0以下为合格,1.2至2.0为良好,2.5以上为优秀。

空置率是指建设用地中空置的土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的比值,评价标准为10%以下为合格,5%以下为良好,3%以下为优秀。

绿化率是指城市建设用地的绿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30%以上为合格,40%以上为良好,50%以上为优秀。

第二步,对于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的评价标准,需要根据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制定。

对于发展早期的城市,土地利用率应该以60%以上为合格,而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则应该以90%以上为优秀。

因此,评价标准应该和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三步,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的实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数据统计系统。

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机构,要加大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的政策引导和指导力度,尤其是在城市规划时应该将评价指标纳入到规划体系中,以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总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的政策引导,同时建立起健全的监测体系和数据统计系统,以及完善政策法规来推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科学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地 投 入 的减 量 化 。主 要是 指 要 控 制 并 适 度 减 少 新 增 建 设 用 地 的 供 给; 土 地利用的高效化, 即强 调建 设 用 地 中要 适 当 提 高 容 积 率 、 建筑系数 、 规 定投资强度等约束指标; 土 地 利用 结 构 的 合 理 化 。 即土 地 供 应 结 构 要 保 障 满 足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各 项基 本 土 地 需 要 :土 地 利 用 布 局 的 均 衡 化, 即 建 设 用 地 集 约 利 用 中要 强 调谋 求 最合 适 的土 地 利用 空 间 布 局 ;土 地 利 用效果的协调化. 即建 设 用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结 果 要 实 现 与 环 境 友 好 , 促 进 而 非 阻 碍 城 乡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在 前 人 大 量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总 结 出“ 投 人 一 产 出” 指标体系 、 “ 经济 一 社 会 一 环 境 ” 指标体系 。
( 一) “ 投 入一 产 出” 指 标体 系
“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 利用” 一词的由来 。 在此基础上 . 就城镇建设用地集
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 镇 建 设 用地 集 约 利 用 内 涵 界 定
总 的来 看 , 目前学 者 们 构 建 的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用 评价 指 标 体 系 主 要是从土地利用 、 土地投入 、 土地产出 、 土 地 可 持 续 发 展 度 等 几 方 面 来 考 虑 的 。 对 于工 业 用 地 . 就 有 学者 建 立 不 同 的指 标 体 系 . 在 研 究 工 业 用
约 利 用 的 评 价 指标 确 定 的原 则 以 及 评 价 指 标 的 构 建 已 进 行 了 文 献 综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完善建议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完善建议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完善建议摘要:为了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有更好地了解,为制定出的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政策能够更加的科学有效,前几年,国土资源部就曾下发文件,推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开展。

本文首先将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含义,随后论述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作用,最后探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国土资源部;城市建设用地在2014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正在持续推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的定位也在一直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健全,从而跟上时代的需要。

1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概念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评价城市当中的建设用地,通过经济以及法律等相关手段定性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以及用途,从而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当地政府所开展的建设用地政策也会更加科学合理[1]。

2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发挥的作用现阶段,城市建设用地当中,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近几年所推行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当中的数据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之上,城市未来的发展以及今后的空间布局工作都变得非常顺利,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也有了更多的理论支撑。

总而言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需要被不断实践。

现阶段,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所获取数据的方式非常科学合理,有着非常强的先进性,并且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有着十分全面的内容,可操作性强。

3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工作开展之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在数据、指标等部分依然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以下便是对不足之处的阐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工作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工作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7.08•【字号】宁自然资办发〔2020〕36号•【施行日期】2020.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工作的通知宁自然资办发〔2020〕36号各市、县(区)自然资源局,宁东规划建设土地局,自治区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007号)精神,为客观准确反映全区和市、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一步落实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工作要求,现就做好2020年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价范围和时点按照整体评价“每年一次”、开发区“每五年开展一次全面评价,全面评价年期间每年进行监测统计”的要求,2020年度开展整体评价和开发区监测统计。

整体评价以市、县级行政辖区为评价单元,覆盖全区22个县级行政单位;开发区监测统计对象为《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党办〔2018〕82号)确定的22个开发区和苏银产业园。

评价时点统一为2019年12月31日。

二、主要任务(一)整体评价。

按照整体评价技术方案(见附件1),组织开展市、县级行政辖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各市、县(区)于2020年8月7日前组织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填报,并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审核。

自治区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于2020年9月底前完成基础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并按要求报部。

10月底前,完成自治区整体评价汇总分析工作,并按要求提交成果。

(二)开发区监测统计。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以珠三角经济区为例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以珠三角经济区为例

珠江三角 洲是我 国经 济发展最 快 的地 区之一 , 土地资 源短 缺 已成为 制约经济社会持 续快速发 展 的重 要瓶颈 , 开展建设 用
建 设 用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多 因素 综合 评价一 以 珠 三 角 经 济 区 为 例
杨 木 壮 , 曲林 静 2 , 简梓 红
( 1 . 广州大 学地理科 学学 院, 广东 广 州 5 1 0 0 0 6 ;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8・
TERRI T OR Y & NATUR AL RE SOURGE S S TUDY
2 0 1 3 No . 5
文 章编号 : 1 0 0 3 - 7 8 5 3 ( 2 0 1 3 ) 0 5 - 0 0 0 8 - 0 3
和粗放 利用土地 的现 象却 大量存 在 , 人 多地少 、 耕 地后 备资 源
1 6 . 0 6 %。其 中居 民点及工 矿用地面积最大 , 达到 7 1 . 1 2万 h r a " ,
( ch S o o l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G u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2 . 广东 省海洋 资源研究发 展 中心 , 广东 广州 5 1 0 2 2 0 )
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 构建基于珠江三角洲实际情况的建设用 地集 约利用评价指标体 系 , 分 析近年 来整个珠 江三 角洲 区域 的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动态 变化及其 空间差异 , 对 促进珠 三角 经济 区以至 我国土地资源 的可持续开发利 用具有重要 意义 。
有 限、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的 问题 日益 凸 显 p 一。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进,逐步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相关工作,构建了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管理制度体系,旨在全面掌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为管理部门制定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国土大调查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高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等。

在新一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中,工作内容和名称都有变化,分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其中专项评价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价。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是按照评价范围、评价目标的不同而设置。

1.整体评价主要着力于掌握城市用地面上情况,以行政辖区为评价范围,市县级行政辖区为评价单元,以掌握辖区内建设用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成果旨在服务于管理部门建设用地管理战略分析、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等方面。

2.详细评价是以城市中心城区为评价范围、以宗地为基本评价单元,目的是查清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现实潜力规模和分布情况,服务于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空间规划、再开发利用低效用地、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3.专项评价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价。

开发区评价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建设开发利用效率、效益和集约程度进行评价,目的是掌握开发区用地情况,为开发区管理、考核、升级扩区提供依据。

工业用地评价是针对某一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工业用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的是为研究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制定、推动工业用地利用方式转变等方面提供基础和依据。

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意义节约集约用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调查与评价工作本身不能直接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而是通过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应用和依据成果制定政策、措施、技术手段等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的,所以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桥梁。

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1124

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1124
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2009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D 1018-2008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CH/T 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略) 本标准其他起草人员:(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GB/T 17798-2007,定义3.4] 3.2 空间要素 spatial feature 包含空间位置的地理实体的抽象,它是在地理实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主要包括点、线、面等 基本类型。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码》(GB/T 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 1。
表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
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说明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三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测度指 标体系的建立
土地利用效率 ,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与消耗 在区域发展的社会 、经济与生态环境等方面 ,所实现 的物质产出或取得的有效成果 。对于城市区域而 言 ,很难简单地采用经济投入产出指标 ,对土地利用 效率进行评价 。土地利用效率应该包括社会 、经济 和生态环境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率 。以往的评价指标 体系只重视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而忽略了 对其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 。因此 , 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 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构建适合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化 水平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评价土地 利用的综合效率 。
二 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一般 指标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构 成 ,即宏观层次上土地配置的结构效益和微观层次 上土地使用的边际效益 。土地结构效益的高低 ,主 要取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 、城市基础设施 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总体容量的控制标准 ;城 市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的高低 ,取决于土地的使用 方式 ,更具体地讲 ,取决于土地的用途和容量 。
指标值为标准值 ,对历年的指标值矩阵进行标准化
处理 ,考虑到权重因子 ,计算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值 。
这种分析 ,有利于发现该城市历年土地利用效率的
·48·
城市建设与发展
《城市问题 》2009 年第 4 期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 ( 2 )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 ,是指对多城市单期的土地利用效率
总第 165 期 〔文章编号 〕 1002 - 2031 (2009) 04 - 0046 - 05
城市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鲍Fra bibliotek中 刘 澄 张建斌

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孙志波,许月明(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摘要在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结构与布局、土地投入程度、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持续发展趋势5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6)22-6020-02In d e x S y s temon U rba n Lan d In te n s iv e U t iliza t ionSUN Zh i-bo e t a l(B u sin ess C o lleg e o f A g r icu ltu ra l U n ive rsity o f H ebe i,B aod in g,H ebe i071001)A b s tra c t In th is pape r,based onth e an a lyse s o f th e conn o ta tion o f u rbanlan d in ten s ive u tiliza tion,th e m e th od o f co llig a tion eva lu a tion w a s adop ted to e stab lish ev a lu a tion in dex sy stemfromth e five aspects o f stru ctu re an d d is tr ibu tion,in ve stm en t deg ree,u tiliz in g in ten sity,u tilizin g e ffe cts an d su sta in ab le deve lopm en t.K e y w o rd s U rban lan d;In ten s ive u tiliza tion;E va lu a tion;Inde x sy stem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作者:王淼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9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临着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阐述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归纳了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进行了总结。

文章对实现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综述一、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目前,中外学者对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尚未达成共识。

对于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土地投入的减量化,主要是指要控制并适度减少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即强调建设用地中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建筑系数、规定投资强度等约束指标;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即土地供应结构要保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基本土地需要;土地利用布局的均衡化,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要强调谋求最合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效果的协调化,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结果要实现与环境友好,促进而非阻碍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基于宏观(城市总体范围)、中观(城市潜力区范围)及微观(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宗地)三个空间层次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主要考察建设用地经济供给能力和经济产出水平,反映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侧重于从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方面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问题,并且从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和利用结构方面评价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的社会效率。

而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占用农田严重,土地与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水平较高,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较多且存在粗放利用,因此,不少学者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如王铁成等根据重庆追求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的特点,选择了具有经济属性的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具有社会属性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利用结构4类评价因素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中原城市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中原城市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公 共政策研 究 ・
中原 城 市 群 建 设 用 地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贺 鹏飞 , 张 敏 , 庆 香 盂
( 河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 院, 河南 郑州 400 ) 502
摘 要: 从建 设用地 利 用、 入 、 出效 益 3个层 次构 建 了城 市土地 集约 利 用评价 指标体 系, 投 产 采 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对中原城市群 8个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经过 多因素
信 阳师 范学院 学报 (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第2 9卷

Ju n l fXiy n o ma nv ri o r a n a gN r lU iest o y
第 2期
20 0 9年 3月
( h o. S e Si dt) o.9N . r2 0 P i s& o . c.E i V 12 o2Ma.0 9 l .
评价像 土地利 用这项 复杂 的系统 。

科学性 : 选择指标时 , 要在科学分析各因素相互
关系 的基 础上 , 理 选 择 , 指 标 体 系 目标 明确 、 合 使 结

中原 城市 群概况
中原城 市群是 以郑州 为核心 , 以洛 阳 、 开封为 支 撑 , 括新 乡 、 包 焦作 、 昌、 许 平项 山 、 漯河 、 济源 9个 省 辖城 市构成 的城市群 体 。其 中 , 大城 市 2个 , 有特 大 城 市 4个 , 中等城 市 2个 , 城市 1 , 城 3 小 4个 县 4个 , 建 制镇 34个 , 7 区域 土地 面 积 为 5 8 .8万平 方 公 里 , 占全省 的 3 .% ; 5 1 总人 口 396万人 , 8 占河南全 省 的
带的 中问部位 , 邻 发展 势 头强 劲 的沿 海 经 济发 达 东

重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汇总分析

重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汇总分析

全国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情况通报为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切实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评价工作,现已形成包括2015年度区域初始评价、2016年度区域更新评价、2017年度区域更新评价在内的3轮评价成果,评价时点为评价年度上一年年底。

评价以城市为单元,以各参评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0余个城市。

近期,部对各地上报的评价成果进行了汇总分析。

现将评价结果通报如下。

一、评价工作基本情况根据《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的要求,部决定用5年时间开展全国80%地级以上城市和60%县级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2015、2016、2017年,分别有556个、569个和564个城市参与评价①,占全国城市总数(653个)的85.2%、87.1%和86.4%,覆盖面符合文件要求。

其中,2017年度地级以上参评城市273个,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数(291个)的93.8%,县级参评城市291个,占全国县级市总数(362个)的80.4%②。

2017年度各省(区、市)参与汇总城市个数见附件1。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基本情况评价选取国土开发强度、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GDP(以下简称“地均GDP”)、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地均固投”)、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以下简称“单位GDP地耗”)、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以下简称“单位固投地耗”)等①汇总分析涉及的人口、经济数据为地方上报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鉴,由统计部门提供;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于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土地供应数据为地方上报数据,来源于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

城市区域评价成果审核要求

城市区域评价成果审核要求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区域初始评价部分)审核要求一、成果数据库审核要求区域初始评价成果数据库,应符合《数据库标准》相关要求,内容完各、汇交格式规范。

二、评价范围审核要求区域初始评价范围应及截至2014底年的行政区划范围保持一致。

2015年发生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应提交相关说明和证明材料。

三、成果报告审核要求区域初始评价成果报告审核,应严格按照《手册》要求,重点审核以下内容:(一)资料齐全性审核参评城市提交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是否齐全。

(二)内容完备性审核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是否按照《手册》要求完成了规定内容编写。

(三)结构合理性审核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的结构是否完整、合理。

(四)数据准确性审核成果报告中的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状况等数据调查方法、过程、数据处理等是否合理,评价所采用的数据是否准确。

(五)评价客观性审核成果报告中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是否符合《手册》要求,指标现状值计算是否正确,指标权重值确定是否符合《手册》要求,指标理想值确定方法及结果是否科学、合理,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和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是否正确,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

(六)衔接一致性审核成果报告涉及数据在不同报告、同一报告前后、不同参评城市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县级市及其所属地级市、同一地级市下辖各参评县级市)中是否一致,相关数据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表述前后是否一致。

(七)分析深入性审核成果报告在针对利用现状、评价结果、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分析时,是否客观深入、符合实际。

(八)对策针对性审核成果报告所提出的改进方向和对策建议是否符合城市实际,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是否匹配。

四、成果图件审核要求重点审核成果图件是否符合《制图规范》的相关要求。

五、表格数据审核要求重点审核表格数据前后逻辑是否正确,是否及矢量数据保持一致,表格数据中各字段类型、长度等是否符合《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要求,并通过“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质量检查及建库系统”检验。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要点》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要点》

t-1
t
口径要求
与本《手册》附录 《用地分类及含义》 对应。
可依据土地利 用现状变更年末面 积汇总表整理得到。
指本年度新增建设 占用农用地和未利 用地面积。
为变更调查的流量数据,不是两个年度 相减的数据
3.2.4 土地供应状况调查
年份
初始评价年份 更新评价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EEI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可比价)-2011 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可比价))/2011年地区生产总 值(2010可比价)]/[(2014年建设用地面积-2011年 建设用地面积)/2011年建设用地面积]
注:1.地级以上城市,应分别测算城市行政辖区整体、下辖各县(市、区)的EEI1; 2.县级市仅测算城市行政辖区整体的EEI1
2.2 基础调查
3.2.1 人口状况调查
初始评价年份 年份
更新评价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
t-3
t-2
t-1
t
口径要求
常住总人口
常住人口 (万人)
常住城镇人口
常住农村人口
六普口径 六普口径 六普口径
户籍总人口
户籍人口 (万人)
户籍农业人口
户籍非农业人口
户籍口径 户籍口径 户籍口径
农村人口与 村庄建设用 地增长弹性 系数(PEI31、PEI3-2)
指标口径1:指评价基准年之前3年(含 基准年)的常住农村人口增长幅度与同 期村庄用地增长幅度的比值,反映农村 人口与村庄用地变化的匹配协调程度。
指标口径2:指评价基准年之前3年(含 基准年)的户籍农业人口增长幅度与同 期村庄增长幅度的比值,反映农村人口 与村庄用地变化的匹配协调程度。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路径选择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路径选择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路径选择土地集约利用作为土地利用制度的创新,要发挥其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耕地资源中的作用,需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实施体系。

本文仅从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角度入手,在简要评述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不同领域土地利用有各自的侧重点,并在此结论下,分领域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最后,在此指标体系下,提出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选择。

标签:土地集约利用;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政策选择。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对土地持续处于高位需求和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严格保护耕地的宏观背景下,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就成为缓解保障与保护矛盾、减少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1、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土地集约利用的领域从最初的农业生产逐渐扩展到诸如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区土地利用等其他领域,其内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

现有各种观点的共同点是:①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土地的合理利用,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②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是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③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是使土地利用达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④从时序特征上看,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从土地集约利用的领域来看,分为农业利用和非农利用两个方面,现有定义主要针对非农利用领域。

而非农利用领域又大致分为城镇土地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利用三大领域。

非农三大领域土地集约利用有着差异化的侧重点,单一的针对非农领域的定义难以准确表述,因此,非农领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有必要细化:城镇土地利用的目标主要是在保证适宜的居住环境前提下,实现一定土地面积上各类城市活动总量的最大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是在一定面积土地上,实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性密集配置,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在符合人均用地标准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班级:土管12-1 学号:20126961 姓名:陈杨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地矛盾尖锐。

如何缓解这种矛盾,如何利用好土地,尤其是城市土地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为集约利用方式,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城市用地潜力,走内涵式城市发展道路。

本文主要是就近年来的阐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迫切性;简单总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土地研究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is sharp. How to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how to use the good land, especially the urban land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china's land use situation demands that we must change the l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intensive us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land use, improv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fully tap the urban land potential, take the ro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type city.thepaper analysesthe urgency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of ourcountry;simple summary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the impact factor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analysis of the pr oblems of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bout our country’s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Key words: city;land for construction;intensive use;evaluation1 研究背景当今世界,城市土地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

探讨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门问题。

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前期,受郊区廉价土地的诱惑,城市盲目向外蔓延,这种日益扩大的城市蔓延现象,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和林地资源,使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许多在这片占老大陆生存了几万年的物种也在这场过度郊区化中大批灭绝,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用地规模的不合理扩张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粗放化经营,引发了通勤成本高、出行时间长、中心区衰败、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0.9hm2,仅为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的33.9%,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0.1h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日益增多,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

从1981年~199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净增约139万km2,总量增长1.87倍。

这种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持续下去。

同时来自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表明,我国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从1996年到2004年不到l0年时间内,全国耕地减少了l亿多亩;与此同时,大量土地被租放利用,甚至浪费。

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4.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的日益匮乏是中国现阶段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2],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3]。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4],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5],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尤为重要[6]。

2土地集约利用内涵集约利用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用地研究,来自于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

他认为农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其基本涵义是指增加土地投入.获得土地最高报酬。

一般把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技术和劳动投入量看作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表示土地与资本、技术和劳动的结合程度。

所投入资本、技术和劳动越多,则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随着城市土地的研究,借鉴了农业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性、复杂性,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没有形成共识。

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下,高效的管理方法,产出高的经济效益。

[7];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单位面积的投入及其使用状况[8]。

但是最终达成了三点,其如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和较高强度开发利用相联系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要以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社会条件为基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明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外,我们需要知道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剖析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可将其分为直接影响因素:人口因素、土地价格因素、土地投入因素;间接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土地市场因素、生态环境承载力因素、土地投机因素、土地政策因素、税收因素、心理因素[9]。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3.1为什么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针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国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开展,但是,以往开展的土地调查工作仅大体摸清建设用地的数量及其变化,建设用地的质量、利用程度及可供挖掘的潜力状况等却是未知数,因此,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开展评价迫在眉睫。

3.2土地评价体系的形成当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及潜力评价。

现状评价主要是根据当前土地利用情况及数据,通过一定的数学计量方法,对耳前状况的一个评定;而潜力评价是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一些土地利用优化措施,评价城市土地利用中潜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但是总的来说,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较多[10-14],但如其他所有评价体系的研究一样尚未有公认的标准。

3.3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1.北京大学的赵鹏军,采用目标法从高效化与集约化两个方向,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经济效益的高效化、社会效益的高效化、环境效益的高效化与土地利用的充分化、土地利用的紧凑化、土地利用的综合化七个子目标方向构建了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评价体系21个指标。

2.西南师范大学的刘力与邱道持,从土地投入、土地产出、经济效益、土地生产率四个方面确定了9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并且运用熵权法对北京、上海等13个特大城市进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是经济效益评价。

3.同济大学的何芳教授,从总量经济效益、水平结构集约、垂直空间集约、动态潜力四个准则层,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城市投入产出效率、社会生态效益、用低比例、土地级差潜力、土地利用强度、时间尺度七个要素层构建了36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因子。

3.4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对象包括宏观城市总体评价、中观城市功能区评价、微观具体地块三个层次的评价。

并且建立了各自对应的不同的指标体系。

3.5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1.同济大学的何芳教授,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这也是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最常用的方法。

2.东北师范大学的陈鸥,采用极限条件判别法,首先将标准值分为若干组,并选取一组作为极限指标,将所需评价地块相应指标与该极限指标对比评价,从而确定城市土地地块利用状况。

该方法对于地块评价结果偏低,需要进一步的判别。

3.西南师范大学的刘力、邱道持采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权重,并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5]。

4.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理论方面并未形成体系,在评价指标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方面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方法。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在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评价指标合理值选取、评价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6]。

具体如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驱动力研究,当前的学者对于建设用地的理论研究颇多,但是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研究较少,同时也缺少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关系研究。

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值确定研究。

土地利用建设评价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判读。

有必要结合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经济学等学科,从多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值取值的方法和合理值的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不完善。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GIS等技术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在初期。

技术发展在初期,没有具体的时间模型需要未来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1] 顾湘, 姜海, 曲福田.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一以江苏省为例.资源科学. 2006,28(6): 112-119.[2] 杨东朗, 安晓丽. 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经济地理, 2007,27(3): 470-475.[3]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宄进展及展望.地理科学进展. 2006,25(2):85-95.[4] 高志强, 刘纪远. 基于遥感和GlS的中国土地潜力资源的研究.遥感学报.2000, 4(2): 136-140.[5] 郭爱请, 葛京风.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资源科学. 2006, 28(4): 65-70.[6]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 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模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4): 412-422.[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 2000(5): 1-5.[8]丘金峰主编.房地产法辞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9]贾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冈素分析及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05.[10]韦东, 陈常优, 屠高平. 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研究——以我国30个特大城市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02).[11]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 2006(08).[12]许坚, 邵捷传. 科学发展观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综述[J]. 中国土地科学,2005(06).[13]龚义, 吴小平, 欧阳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浙江国土资源,2002(01).[14]杨红梅, 邱道持, 张传华, 等. 基于因素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02).[15]夏春云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土地科学,2006,20(2): 19-23[16]王业乔. 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620(3)24-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