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交通参与者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体 步幅
0.62
0.58
0.59 0.66 0.55 0.64
三、行人空间要求
行人空间要求可分为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和心理缓冲空间。
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指行人的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的空间范围。
行人动态空间需求可分为步幅区域、感应区域、行人视觉区域以 及避让与反应区域等。步幅区域平均为64cm,感应区域主要受 行人知觉、心理和安全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行人视觉区域为 2.1m,在此距离下视觉感到舒服也适合正常速度下人的步行(后 脚不易被人踩到),步行者以常速行走时会在自己前面预留一个 可见的区域以保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以便采取避让行为,这个区 域可通过反应时间和正常速度相乘得出,约为0.48~0.60m。
反应时间显著增长 操作能力下降 判断失误增多
不同年龄组驾驶员疲劳前后的简单反应时间
年龄组 20-24
疲劳前的反应时间 疲劳后的反应时间
(ms)
(ms)
480-560
600-630
25-34
580-650
630-710
35-44
690-750
740-810
45-60
780-800
640-890
骑车人的速度特性
《交通工程手册》建议独立专用自行车道设计 车速采用30 km/h,有分隔带的专用自行车道采 用30 km/h,划线分隔的自行车道路采用15 km/h,完全混行的自行车道则为10 km/h。
北京市观测数据显示,有分隔带主干道上行驶 的8678辆自行车,其平均车速为16.28km/h, 无分隔设施的20918辆自行车观测的平均速度 为14.21km/h,对于通过交叉路口停车线的自 行车,其平均速度为4.06km/h。南京市的观测 数据表明,自行车的速度变化范围在5~40 km/h之间,在街道上多为5~25 km/h。
心理学家所做的人类心理缓冲区域测量实验,确定了个人空间静 态的最低要求范围约为0.22~0.26m2。
一、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1.短程性 2.行进稳定性 3.动态平衡 4.动力递减性 5.爬坡性能 6.制动性能
二、骑车人的速度特性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同骑车人的体力、心情和意志 的控制有关,同线路纵坡度、平面线形的车道宽 度、车道划分、路面状况、交通条件有关,同有 无与机动车道的分隔设施、分隔方式、行人干扰 情况及交通管理条件有关,也同车型、动力装置、 风向、风速等有关。
美国规定的自行车道路设计速度为20 mile/h(相 当于32.18 km/h),大于7%的下坡路段推荐采用 30 mile/h(相当于48 km/h),大于3%的上坡路 段采用15 mile/h(相当于24 km/h)。
澳大利亚规定街道上自行车的正常行驶速度为 km/h,并依此速度确定转弯半径和车道宽度。
第二节 骑车人特性
自行车交通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一大特 点,除个别城市自行车不多外,大、中、 小不同规模城市的出行方式构成中,自行 车出行均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大城市自 行车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35%-55%;中等 城市占45%一65%;小城市更高,有的超 过80%。因此,研究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对于治理城市交通,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 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驾驶员饮酒后,酒精在脑神经系统达到 一定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对 周围情况变化的反应速度明显下降,其反应时间 延长23倍,甚至更长。加之酒精对大脑皮层的抑 制过程产生破坏作用,使驾驶员难以估计车速、 距离和自己的能力,以致容易出现判断错误、操 作不当,失误增加。
疲劳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肇事次数与反应时间长短的关系
事故次数 0-1 2-3 4-7 8-9 10-12 13-17
反应时间 (s)
0.57
0.7
0.72 0.86 0.86
0.89
四、驾驶员的疲劳与饮酒
疲劳,一般可以分为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两种。 前者由于体力劳动所致,表现在身体方面;后者 由于脑力劳动所致,表现在精神方面。因为汽车 驾驶作业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所以, 驾驶员的疲劳是这两种疲劳的综合体现。
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与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
六、驾驶员的注意力
1.驾驶员的注意广度 2.驾驶员注意的稳定性 3.驾驶员注意力的分配 4.驾驶员注意力的转移
七、驾驶员的动态判断
动态条件下对距离和速度的知觉,随经验增加而 逐渐提高。正确估计超车的距离、被超车的速度 和对面来车速度,可提高超车效率。时间和距离 知觉对驾驶汽车很重要。为了防止撞到前导车上, 尾随车的驾驶员应当能正确估计两车之间的距离 和前导车速度的变化。
(1) 道路线形设计欠妥,可能使视线失去诱导,使驾驶员 产生错觉,增加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和驾驶疲劳。
(2) 车辆的结构尺寸、仪表位置、操纵系统、安全设备等 都对驾驶有影响。
(3) 环境的影响:交通标志的布设会约束驾驶员的行为; 道路周围若有吸引人注意的干扰点,驾驶员的注意会分散; 交叉口处交通组织不合理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容易引起驾 驶员的不良情绪;路上行人过多,会增加驾驶员的心理紧 张等。
此外,周围条件对判断速度也有影响。如有经验 的驾驶员在四车道的道路上行车,车速 100~110km/h,其感受却与在路边有树的双车道 道路上行车时,车速为60~70km/h的感觉相同。
八、驾驶员的差异
1.性别差异 2.年龄差异 3.气质差异 4.驾龄差异
九、外界因素对驾驶员的影响
驾驶员的上述有关交通特性除受自身生理、心理素质、 婚姻状况、精神状态等条件影响外,还受道路条件,车辆 状况、交通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行人特性
一、行人速度特性
1.行人步行速度特性
步行速度为行人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 一般用m/s、m/min或km/h表示。步行速度 的分布范围较宽从0.5~1.3m/s,成人一般 集中在1.0~1.3m/s,水平路段步行速度一 般在0.5~1.5m/s之间,中国现行规范采用 1.0~1.2m/s。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1.视力 2.视觉适应 3.眩目 4.立体视觉 5.视野 6.色视觉
三、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反应特性是驾驶员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反 应是回答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动作,即从接 受信息(感知)到反应产生效果的过程。反应 过程包括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活动,信息 经由神经传递给大脑,经过处理后,再由 大脑传递给肌肉,肌肉收缩,作用于外界 的某种客体,即反应包括反映、判断、措 施三个阶段。
饮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饮酒后,驾驶员血液中含酒精浓度为0.05% 时,则事故发生危险程度为没饮酒驾驶员 的2.53倍;当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为 0.15%时,事故发生危险程度为没饮酒驾驶 员的16.21倍。
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
9 8 7 6 5 4 3 2 1 0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 0.11 0.12 0.13 0.14 0.15
三、骑车人空间需求
高峰期间自行车流在交叉口排队时常会形成密度 较大的集群,排队自行车的横向间距一般很小,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处理,每辆自行车排队时横向 占用宽度在0.6m左右。当绿灯起亮后,排队车辆 依次启动加速驶出停车线。自行车起动后,尤其 是在加速过程中,横向间距会增大,这就是自行 车流释放时的侧向膨胀现象。当膨胀宽度过大时, 容易出现绿初先驶出停车线的自行车流挤占机动 车道的现象,对机动车流产生较大的横向干扰。
2.行人过街速度特性源自文库
行人过街时间调查数据(s)
人行横道长度:28m 人行横道宽度:4m
行人种类
行人交通 特性


青 中 老青中

过街时间 21.2 21.9 25.4 23.1 22 27.7
二、行人步行幅度特性
行人类型


儿童 中青年 老年 全体
中青年 老年 中青年 老年
步幅
0.67 0.57 0.62 0.53 — — — —
第三讲 交通参与者 特性
第一节 驾驶员交通特性
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在发生车祸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中,有 80%-90%与驾驶员有关系。
因此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都是围绕着这个“特殊的” 要素进行设计和运作的。例如,汽车的结构、仪表、表号、 操纵系统应当适合驾驶员的驾驶,交通标志的大小、颜色、 设置地点应考虑驾驶员的视觉机能,道路线形的设计要符 合驾驶员的视觉和交通心理特性,制定的交通法规、条例 应合情合理等。
尽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具有随机性,但对其主要特征进行 研究有助于建立交通流模型,同时它也是智能运输系统 (ITS)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
一、驾驶行为的基本过程及规律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1.信息感知阶段 2.分析判断阶段 3.操作反应阶段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模型
二、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感知各种 交通信息,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 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的比例如下:视觉 80%,听觉10%,触觉2%,味觉2%,嗅 觉2%。可见,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人最 重要的感觉器官。因此对视觉机能的考核 和研究是驾驶员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