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合集下载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5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5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5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答:(1)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

中世纪前半期,教育机关被教会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宗教,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

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宗教性、神学性。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现实所决定的;②保守,发展缓慢。

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③开放性,普遍性。

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答:(1)教会学校的含义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

教会学校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圣职人员和信徒,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②教学内容神学化。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一、有关常识: (2)二、名词解释: (2)三、简答题: (3)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3)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3)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4)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4)7、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8、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9、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5)10、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5)11、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

(5)1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

(5)13、试述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5)14、试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6)15、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6)16、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6)17、试比较分析法国近代和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征。

(7)18、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7)19、评析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7)20、近代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

(8)21、试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8)22、试分析英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3、试评析法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4、试评价二战后联邦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5、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6、《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9)27、试析美国80年代教育改革的动向。

(9)28、试分析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及内容。

(10)29、试评述20年代至30年代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0)30、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些大的教育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0)3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特征及其影响。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1)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性质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

中世纪前半期,教育鸡机关被教育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

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宗教性、神学性。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

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红现实所决定的;②保守、发展缓慢。

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③开放性,普遍性。

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吧,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1)教会学校的含义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 宫廷学校主要开设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学、神学等课程,此外还 讲授古典诗人的作品。
• 教学方法上,宫廷学校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因人而异。对成年学生, 教学以讨论为主;对年幼学生,则采用当时修道院学校盛行的问答法。这种方法 的特点在于,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把教学内容以问答的形式加以编制,使学 生通过记忆问题的答案而掌握知识。
在阿尔琴的管理下,法兰克王国的宫廷学校在当时成为世俗教育的中心, 吸引了来自国内各地的学者和教师,从而对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
新编外国教育史
(二)教会学校的改革
787年,查理曼发布教育通告,指责修道院的院长目不识丁,表达粗俗,规 劝他们学习文字。他认为传教士只有虚心诚意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探索经义 的奥秘。一个人的识字教育开始得越早,学习得越好。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一、宫廷学校和教会学校的改革
(一)查理曼的宫廷学校
782年,阿尔琴应邀带领三名助手,来到法兰克王国,在原有宫廷学校的 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 宫廷学校的学生包括王后、王子、公主以及王室其他成员,此外还有查理曼指定 担任国家和教会高级职务的青年贵族。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西

欧 中
二世章Βιβλιοθήκη 纪 教1 2育
3
4
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 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经院哲学与西欧中世纪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
新编外国教育史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的发展促进了基督教教育的形成。 基督教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教会学校。 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 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 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5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5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圣才出品】

第5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一、选择题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平等性 D.宗教性【答案】D2.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

A.等级性学校 B.贵族性学校 C.世俗性学校 D.民族性学校【答案】C3.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

A.中学 B.主日学校 C.教区学校 D.耶稣会学校【答案】C4.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 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

A.科学 B.神学 C.哲学 D.数学【答案】B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 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 B.教会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答案】A6.下面大学中,属于典型的“先生大学”的是()。

A.萨莱诺大学 B.牛津大学 C.波隆那大学 D.巴黎大学【答案】D7.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C.修道院既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惟一形式【答案】B8.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A.贵族特权教育B.特殊的家庭教育C.私立学校教育D.公立学校教育【答案】B9.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不包括( )。

A.修道院学校B.主教学校C.教区学校D.宫廷学校【答案】D【解析】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有:①修道院学校,学生一般十岁左右人学,学习期限大约为八年。

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不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成为主要课程体系;②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③教区学校,是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

宫廷学校是西欧中世纪时贵族子弟接受世俗教育的机构,通常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

在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早期,宫廷学校为数不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力也远不如教会学校大。

外国教育史——第5章

外国教育史——第5章

第五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从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lddleAge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五世纪末至十一世纪)的教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和农奴是封建社会两个主要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敌对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使封建教育也带有明显的等级性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成为西欧封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未来准备将来担任僧职的贵族和僧侣子弟,自幼入院并住宿于修道院内而学习的,称内学;不准备担任僧职的人,则不住院内而学习的,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2、主教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二)世俗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宫廷学校、骑士教育1、宫廷学校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曾招聘有学识的僧侣,对帝王、王族和大贵族的子弟进行教育,教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培养他们担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这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的实施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至7~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2)7~8岁以后,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21岁,被称为“侍从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被称为“骑士七艺”综观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二、西欧中世纪后期(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的教育十至十一世纪时,修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起来。

外国教育教学史教程填空选择题

外国教育教学史教程填空选择题

外国教育教学史教程填空选择题第一章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填空题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3.古代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希伯来。

4.外国早期原始人的化石发现于东非的坦桑尼亚。

5.中外学术界关于教育起源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需要起源说。

6.母系氏族时期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称为青年之家。

二、选择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 A 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D 。

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3.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 D 。

A.生动活泼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4.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A 等。

A.寺庙学校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5.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B .(2009)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一、填空题1.“三艺”是辩证法、文法、修辞学。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摔跤)。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要求身心和谐发展_。

4.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5.“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6.“三艺”为“智者派”所创。

7.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8.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9.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11.苏格拉底以其“知识助产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12._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

13.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被称为三个里程碑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外国教育史-古代史

外国教育史-古代史

三 、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 昆体良、奥古斯丁)
共和 早期
典型的农业城邦国家
家庭既是社会的基层组织 ,又是教育儿童的中心 内容: 1.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2.军事方面的知识技能; 3.利用民谣 、诗歌以及《十二铜表法》对儿女进行简单的 家庭教育 读写教育 培养目标: 既是合格的农夫 ,又是勇敢的士兵 核心: 道德-公民教育
完备)
教区学校-位置(牧师所在村落) 、设施(规模较小,设备简陋) 、
内容( 一般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
主要学习内容: 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七艺 ”; 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最
基本的教育 、教学内容
基督教教育
对教育的评价: 1.局限性- 内容宗教中心; 管教过于严格 2.优点-保存古代文化 ,发展封建文化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
1.社会作用 ,对于巩固女里住政治统治起着巨大地作用
教育的 2.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
作用论 3.重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认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是天性、
习惯和理性
论体、德、智 、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主要内容: 1.体育- 目的
2.道德教育- 目的 3.智育- 内容、 目的 4.音乐教育-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原因、 目的
《理想国》 中
的教育观
教育 读写算等 体系 尤其重视体操和音乐
高等教育: 四阶段-意志教育阶段(18-20); 发展
智慧阶段(20-30); 继续学习阶段(30-35)-哲学 王(50左右) 特点: 1. 以英才教育为中心 ,是一种领袖教育 , 以培养国
家领袖为目的;2.实施考核 ,层层淘汰 ,保证少数体、智、

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

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一、基督教的演变和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四、经院哲学和教育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一、宫廷学校
二、骑士教育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三、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
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五、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3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介绍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学习本章应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掌握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教派的教育活动。理解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参考书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宝星:《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三、道德教育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二、统觉与课程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进程”理论
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2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重点介绍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学习本章应掌握拜占廷帝国所创建的世俗教育与教会教育体系,了解拜占廷帝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掌握阿拉伯文化教育发展的概况,认识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东西方文化教育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1)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性质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

中世纪前半期,教育鸡机关被教育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

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宗教性、神学性。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

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红现实所决定的;②保守、发展缓慢。

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③开放性,普遍性。

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吧,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3、(1)教会学校的含义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

外国学前教育史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外国学前教育史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适宜6岁前入学,6岁前可以在母亲的保护下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儿童到6
岁时,骨骼和头脑的发育日趋完善,很容易能学完需要在家庭里学会的东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著作
1. 《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他 本人被誉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2.《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代表作。1633年出版, 是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 -
这本书是写给父母的,包括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详细论述 了在家庭中进行幼儿教育的各个问题。
夸美纽斯认为教材的选择应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应 由浅入深,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提出课程必须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来编排,适应自然原则,通过周围生活 发展儿童的观念,发展外部感官能力等。他依照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确定学制 和课程的做法,是西方教育史上的创举。
三、论学前教育
(四)体育
提醒父母要保持子女的健康;
一、中世纪的儿童观
(一)性恶论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地位独尊,鼓吹由于儿童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
人人必须历经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二)预成论——成人化教育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在于身体大小
和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儿童被看成是个缩小了的成人。 预成论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
问题: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两个时期的学前教育也是这样吗?通过本章的学 习,我们一起走进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八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神学控制着这一时代的教育,因此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体体现为神学世界观、人生观、知识观、目的论等。
世界观:上帝是唯一的真理,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仰与敬畏上帝,各种教育虽然各自有目标,但是一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对上帝的感情。基督教对教育对象的看法,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教会学校有三种:
修道院学校,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修道院。所有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读书、写字,这使得他们在获得基督教信仰的同时,也获得了文化知识。修道院分为外学和内学两种,内学的学生毕业后将终生从事圣职;外学的学生入修道院只是学习知识。一般10岁入学,学习8年。早期修道院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信仰教育,知识学习就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深。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就是教士,教学方法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因人而异。纪律严明、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设于主教的驻地,学校的设备和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高,拥有地产或接受捐赠,但是数量较少。
堂区学校,主要是在农村,比较简陋,牧师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自己的家中,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教学内容很简单。
讨论:通过“针尖上有几个天使的命题”看出基督教教育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形式是一类事物的原则,是使一类事物成为一类事物的东西;而质料在与形式结合之前什么也不是,因为与形式结合才有了区分,才能形成个体事物。
宫廷教育目的,培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
教育机构,设置在国王和贵族的宫廷中,培养王宫贵族后代教育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有一位英格兰教士,学者阿尔琴,他担任法兰克王宫宫廷学校校长14年,使这所学校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宫廷学校。

外国教育史大总结

外国教育史大总结

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主要形式:教会学校教育目的:为教会服务,培养神职人员,扩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七艺、圣经三种形式:1.修道院学校内学:毕业终生从事圣职外学:学习知识,学成为俗人10岁入学学期年限8年教师:教士教学方法:教师口授、学生背诵、抄写个别教学2.主教学校——大教堂学校免费3.堂区学校————教区学校简陋,收费教学内容:拉丁文写字读祈祷文西方教育另一个重要主题:将学校与教会相分离,即教育国家化和教育世俗化封建主贵族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教育目的:培养治理国家的官吏培养王公贵族后代教育内容:七艺、拉丁语、希腊语教学方法:问答法具有宗教色彩欧洲中世纪教育一大特征:政教合一2.骑士教育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

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培养骑士阶层人员:剽悍勇猛的豪侠,忠君爱国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训练和养成:1.家庭教育阶段(0-7岁)接受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2.侍童教育阶段(8-14岁)目的: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和道德言行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弈棋、吟诗3.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中世纪大学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

最早大学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法国: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基本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内容:文、法、神、医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特点:自治领导体制:1学生大学——学生主管教育事务——意大利为代表2先生大学——教师主管教务——法国为代表13世纪后课程统一文科6年学制——大学预科→→→法学/神学/医学学位制度——硕士/博士特征:行会化:大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制度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化程序国际化: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独立性:大学独立于政府组织流动性:大学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自由交流宗教性:盛行浓厚的宗教色彩产生原因:1.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2.十字军东征促进文化交流3.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

外国教育史讲义4——西欧中世纪教育

外国教育史讲义4——西欧中世纪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4——西欧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是指代一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专有名词,英语表达为Middle Ages,法语为Moyen age;德语为 Mittelalter;意大利语为medioevo,都起源于拉丁语medium aevum,意思是“中间的时代”,即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通常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其开端,以15、16世纪诸多划时代历史事件作为其终结,这些事件包括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文艺复兴、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1517年宗教改革的开始等等。

“中世纪”这个词并不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人自己创造的,当时的人并没有现代人所熟悉的“中世纪”这一观念。

这个词是15世纪后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最先使用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在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了,在他们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古典时代之间的一千年时间里,是两个文化高峰时期的低谷,这个时代是野蛮、愚昧、专制和未开化的“黑暗时代(Dark Ages)”。

18世纪以来,虽然历史学家不断在驳斥这种偏见,但是中世纪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人们习惯上仍将这漫长的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近代的文明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在中世纪的母腹中逐渐孕育的,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有力的证据之一。

漫长的中世纪千年并非一成不变,史学界一般把持续了1000多年的中世纪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中间以10、11世纪欧洲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各方面的复兴为分界线。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开始。

西欧的封建社会延续了1000多年。

其中5—14世纪上半叶,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中世纪。

14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发展时期,史称文艺复兴。

西欧封建社会教育史一般以文艺复兴为分水岭,以前为中世纪教育,以后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二、 骑士教育
(一) 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
封君和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构成骑士制度的主要内容。 骑士的品格应是忠诚和勇敢,严守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竭尽全力为他服务,甚至 不惜为他付出生命。“在贵族阶层内部,对骑士精神和优雅行为的重视逐渐增强了对 较高道德标准和文雅举止的期望,这促使骑士们成为社会有教养的领导者。
第一节
基督教与教育
中世纪早期文明反映了三重遗产:日耳曼的习俗和制度、罗马人的文化和制度以 及基督教的信仰和制度。
基督教教育成为西欧中世纪教育的主干。西欧中世纪沿用古代罗马基督教会的 教阶制,作为组织原则,大主教和主教分别管辖大主教区和主教区。教会的基层组织 是乡镇的教区,由教区神父管理。西欧中世纪的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与这种体制密切 相关。在各级教区以外,教会还有另一种组织形态,即修道院,其在基督教会传播和 重建中世纪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和学术中心。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只负责教授和指导那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再由其转教给其他 学生。大教堂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七艺”,也包含一些宗教经典。
从大教堂学校出来的学生一般成为教会的各级管理人员。教区学校设在牧师所在 的村落,学校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教授基督教教义和一般读、写式的,却被广泛认可的适合于贵族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在骑士 品质中,军人品质指勇敢、忠心和慷慨;宗教品质指服从教会、顺从和贞洁;社会交 际品质包括礼貌、谦逊和仁慈。
二、 骑士教育
(二) 骑士教育的阶段与内容
① 在家庭教育阶段主要由母亲负责对幼童加以养护。 ② 在侍童教育阶段,7—8岁的儿童被送到比自己家庭高一级的封君家里充当侍 童,学习各种礼仪和弈棋、弹琴、唱歌、识字和吟诗等,并养成对宗教的虔诚。 ③ 侍从教育阶段的起始年龄是12—14岁,主要负责照料领主的日常生活。年龄 再大一些可在比武场和疆场观摩和锻炼,学习使用各种武器和战斗技能。 ④ 到21岁,经过一定仪式便可正式成为骑士。 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 打猎、弈棋和吟诗。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史一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教育第二节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第三节西欧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第四节经院哲学与西欧中世纪教育早在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在中世纪就被定为了国教。

当时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为重要的教会学校。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公元3世纪时,在埃及等中东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修道士和修道院。

公元4世纪中叶后,修行制度逐渐扩展到西欧。

529年(或530年),本尼狄克兴建了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制定了《本尼狄克规程》,对修道院的组织管理、修道职责和日常生活、宗教活动等作了全面、详尽的严格规定。

到10世纪,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学”。

儿童10岁左右入学,18岁毕业时成为神职人员。

“内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督教教义、宗教音乐、宗教仪式等,此外还包括读、写、算的基本知识以及文法、修辞学、天文学等古典学科。

二是“外学”。

教学内容与“内学”相差无几,但程度要低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艺”成为修道院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后来随着志愿修行的女性人数的增多,也出现了培养修女的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因其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完整的教学制度以及一批著名的神学家,而成为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

关于教会公元9世纪以后,特别是11-13世纪,是教会的鼎盛期,在各方面都有所表现:首先,教会伪造“君士坦丁的赠礼”,确定了教皇国的神圣性,这一骗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揭穿。

其次,教会也开始形成教阶制度:最高位者为教皇,主持梵蒂冈的内部事务;按下来是红衣主教,红衣主教是教会的主要领导人,教皇由红衣主教推举产生;然后就是都主教、宗主教和大主教,他们都是大教区的领导人;最下层的则是主教和神父,神父的职权范围是教堂,但不能主持圣礼。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公元4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之前,相当于中国的晋到明朝年间(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明)。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2.四世纪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一分为二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4.16世纪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思想“上帝创世说”万物本源、敬畏与信仰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原罪论和教育目的人生而有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人生在世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赎罪修行,才能不断向上帝靠近。

教育是使人皈依上帝最直接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二)认识论和教育内容先验论,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一切真理都在上帝之中,光照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真理是上帝之光在人心镌刻的痕迹。

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学习以《圣经》为主课,对圣经内容坚信不疑。

(三)儿童观和教学方法1.性恶论2.体罚、惩罚3.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4.初等教义学校5.教理学校修道院学校6.主教学校7.教区学校8.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修道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结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1)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知识框架-总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知识框架-总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四、五章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与日本的教育发展——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教育家对比
第七章夸美纽斯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异同比较
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比较
(第七章第六节)(第七章第九节)
概述: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生活的时代相隔近一个世纪。

他们作为历史上两位最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其理论既有不少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七章第九节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想
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思想)。

(简答、论述)
一、优点
(一)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三)重视儿童创造性活动。

(四)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最初形态。

(五)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缺点
(一)在儿童研究中有着严重的生物化倾向。

(二)极端的个人主义。

(三)片面强调实用,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四)忽视基本知识传授,降低教育质量。

第七章第十一节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此页无正文。

外国教育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二、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二)组织机构
中世纪大学中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一般按学科划分
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
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
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二、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三)课程与教学
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并不确定,通常
三、经院哲学
(二)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4、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不仅
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
学方法。
三、经院哲学
(二)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5、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论争,促进了学术的自由探
讨,从而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经院哲学家在大学中
的学术探讨和争鸣,为中世纪大学摆脱狭窄的“职业”教育
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四)城市学校教学水平比较低
第三部分:
西欧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 经院哲学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
和英国。早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
机构上建立起来的。其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
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 教学校。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阶层)需要应运而生并很快发展起来。城市学校并
非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 的学校的总称,里面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
三、城市学校
(一)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进行管
理,更具有世俗教育的特点
(二)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
(三)宗教教育仍然是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但是其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
–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可有一定的 财力投入教育。 – 城市出现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2)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促进, 使古代文明重回西欧。 (3)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需要世俗统治者 去寻找理论根据,培养非教会人才,削弱教会 在西欧统治势力。 (4)经院哲学内部孕含着怀疑信仰、崇尚理性的新 思潮。
(二)文化教育特征
1、僧侣垄断了教育权,文化教育权成为僧侣 阶级的特权。 2、僧侣垄断了知识教育权,使教育本身带上 了强烈的宗教性。 3、政治上的严格等级决定了教育必然带上等 级的色彩。 4、教会学校几乎成为唯一的教学形式。
(三)教会教育和僧侣学校
1、学校性质:恩格斯指出:僧侣阶级是当时 “唯一受过教育的阶级”。因此,教会教 育成为中世纪早、中期的主要形式。 • 当时有三类学校:大教堂学校、僧院学校 、教区学校 • 三类学校有其共同的办学目的,一是培养 僧侣;其次是培养为教会服务的人员;再 次是向群众传播宗教。
意义
• 经院哲学产生的意义不在它本身.在提倡盲 目信仰、绝对笃从的时代,唯名论和唯实 论不同观点的出现,打破了中世纪意识形 态领域所崇尚的盲目信仰的思潮,使思想 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因素,产生了意识形态产 生了质的飞跃。
2、中世纪大学及其具体特征
• 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下,中世纪 大学出现了。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出现在意大利、 法国和英国等国家。 • 意大利: (那不勒斯南部)1131年,萨莱诺大学(医学院) (那不勒斯北部)1158年,博洛那(尼亚)大学 • 法国:1180年,巴黎大学(教会学校) • 英国: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剑桥大学从牛 津大学中分离。
(二)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意义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 • (1)生产力的发展为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提供了必 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 A 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使社会对具有世俗工商 业知识的人才具有日益强烈的需求,由此而调动起了人 们的求知欲望。 – B 市民阶层渴望摆脱教会束缚,希望自治、参政,以使工 商业有比较顺畅的发展,需要人们有一定的社会知识。
经院哲学分化: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A 唯实论,唯心主义派别,其代表人是 安瑟伦。 鼓吹:具体事物是概念的外在表现,概念是先于事 物而存在,个别事物不过是由概念派生出来的个 别情形,偶然现象。 • B 唯名论,具有唯物主义的色彩,代表人 洛色林 他认为:概念只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和符号,它使人 心灵中的主观的东西;事物是单独存在的,事物 先于概念而存在。
2、城市学校的特点
(1)学校归市政机关管理。市政机关供给一部分经 费,任命校长和教师。由城市中贵族市民代表组 成领导集团。 (2)经济来源:校舍和经费由行会资助,教师工资 学费承担。 (3)教育内容:本民族语言(利于文化普及)、计 算和具体行业知识(便于实用)、神学、拉丁语 (国际外交和大规模商业买卖所需)。
(2)僧院学校:
学习内容: • 学生学习读、写、唱歌、宗教课; • 学习浅近的文法、修辞、辩证法(前三艺 ); • 较深的几何、算术、天文和音乐四种科目 (后四艺)。 • 三艺加四艺成为七种自由艺术。“七艺” 成为中世纪教会教育的主要科目。 • 宗教科处于王冠地位。
(3)大教堂学校(主教学校)
(三)城市学校
• 1、城市学校的产生 • 城市学校是由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合并而成的 。 • 行会学校是由手工业者联合会创办的,是一种艺 徒教育。 • 基尔特学校是由商人联合会创办的。 • 两类学校应需而生,故学校注重本民族的语言和 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知识和业务知识,为 本行业培养人才。后两种学校合并为城市学校。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性日渐减弱, 最终改变。
3、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 – – – 推动了当时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大学的出现也影响到一 般教育的普及。 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学生流动) 蔑视教皇权威,减弱了教会对文教的垄断力。

在一定意义上,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思想条件和人才条 件。 • 辩论风气和崇尚理性思潮为文艺复兴作了思想准备。 • 但丁(Dante)、马丁˙路德、伽利略、哥白尼、牛顿、 培根等都是由中世纪大学培养而成。
意识形态:
• 在西欧封建社会,教会是政治、经济的统治势力 ,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居于统治地位。 • 按照恩格斯的解释: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野蛮状态发展而来,它丢 弃了一切旧有的文明,从没落的古代世界继承下 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缺不全而且失 掉文明的城市。”
• 僧侣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基督教成为西 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神学思想统治了整个思 想界。
• • • • 设在教会中心的大教堂所在地。 其目的在培养高级僧侣。 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此外学习七艺。 有些大教堂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教会大学。
3、教会学校的特征
(1)具有强烈的宗教目的 (2)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的个别教学 “但信勿问” (3)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残酷、甚至致残。 注重体罚。主张“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4)与此相联系,教学中反对体育和美育。
(四)骑士教育及其实质
• 骑士:身披甲胄、跟敌人单枪匹马格斗的 武士。世俗奴隶主子弟所受的即是骑士教 育。 • 骑士教育的实质: 骑士教育是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 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
骑士教育的历程
(1)0—7岁,家庭教育。 母亲对孩子进行宗教、道德教育,同时进行身 体锻炼。 (2)7—14岁,礼法教育。
• 发展:
– 中世纪大学首先出现在个别工商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后逐 渐波及整个欧洲。在13—14世纪,意大利有18所,法国16 所,西班牙葡萄牙15所。
– 自制性大学的发展对教会垄断教育产生了威胁与冲击,所 以,为了维持其在西欧的文教垄断地位,教会除了用团体 或个人收买的手段来控制自治大学,还进一步开办教会大 学,重新垄断已脱离教会影响的科学知识。
2、各类学校介绍:
(1)教区学校:
• 设立在教区的初等学校,学生多为农民的子弟, 学校实行收费。教师为牧师或教堂中的下级人员 。 • 用拉丁文给孩子教授神学、朗读圣书、学习写字 、唱赞美诗,只有极少数教区学校教孩子计算。
• 学校多设在牧师的家中或教堂的门房中。学习时 间短、学习时间不固定;尽管收费,但是组织得 最不好的学校。

管理体制上有较大的自主权;


2、中世纪大学及其具体特征
• 教学方式采用流动教学法。
– 由于学生和教师没有国籍的限制,故游学风气 极盛。

教育内容不稳定,带有极大的适应性。
– 根据实际需要,开设课程。一般有医学、算学 、神学、法律四科; – 文士“七艺”是其基础课。
3、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 漫长的1000多年的发展,到12、13世纪时,整个欧洲 仅有大学12所。

中世纪早期教育内容偏颇。仅以神学为主体。

高一级的封建领主家庭中接受礼仪教育和最初的武士训练。 • 陪同主妇接人待物,学取上流社会的习惯、礼貌和姿态。 • 由领主委托人教授孩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角力。 • 还要学习吟诗、唱歌、弹奏乐器
骑士教育的历程
(3)14—21岁,骑士教育。 开始做封建领主伺从,学习武艺,并 随封建主出征和狩猎。 年满21岁时,可受任骑士。
• 教育内容是“武士七艺”:即骑马、游泳 、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 • 还要学习宗教和上流社会的接人待物,懂 得上流社会的礼仪和仪表风度。
总括:
教堂的钟声和骑士的马蹄声构 成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主旋律。
三、西欧中世纪晚期的教育 (11—14世纪)
(一)时代背景:
10—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使其逐渐从完全封闭 的自然经济和文化教育的“黑暗时代”中走出 。出现城市和城市市民。 城市贵族:富有的手工业作坊主、房产主、银行 家、高利贷者和富商等 城市平民:帮工、学徒、破产的手工业者等。 11—13世纪间,城市市民和封建主之间的矛盾极为深 刻,城市开展了反抗封建主剥削、束缚和争取 自治的斗争。
3、作用和意义
(1)城市学校代表着城市新兴工商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城市学校的开办,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 育的垄断权,使教育得以日渐普及和发展 。
四、中世纪教育的基本特点

• •
教育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性和阶段性
– 封建制度的等级性决定了其教育必然具有等级性。
教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教会垄断教育) 教育发展极为缓慢,但并非停滞不前。
2、中世纪大学及其具体特征
• 大学与教会无关。
– 设立之初,大学由学者和热心学术的市民设立,也就 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设立,完全与教会无关。这与教 会学校完全不同。 欧洲自古有崇理性、重学术的传统。而经院哲学提倡 新柏拉图主义,以理性阐述基督教义,注重讲学论道 。等到大学发达,教皇主教多出于大学之门,法、医 等高等从业人员自不待言,因此,大学享有尊崇的地 位,在社会上和政治上享有特权。 有人称其为中世纪晚期爱护教育的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状况 (5—11世纪)
(一)中世纪早期的社会状况
封建国家的形成:
日尔曼人——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843年分裂—— 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幻灯片 5 • 日尔曼人的另一分支——昂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建立小国,即英国;
社会关系:
西欧的封建社会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作为土地占有者的统治阶级 有两部分,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 • 世俗封建主:国王是最高封建主—公—侯—伯—子—男爵—骑士 • 教会封建主:教皇最高首领—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教父—修士(女) • 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四章 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中世纪西欧的教育特征 2、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