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救市计划,我国也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球经济都出现了复苏和增长的势头。但是这种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当全球经济出现好转之后,各国都在考虑刺激政策的退出,如何把握好退出的时机、节奏、及政策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经济刺激计划就业资产泡末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救市计划,美国救市计划总额达8500亿美元,德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700亿欧元的救市方案,法国宣布了3600亿欧元拯救银行。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四万亿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占2800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占1.8万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占400亿;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占3500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占1600亿;灾后恢复重建占1万亿。由此可见,我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本质上是一个投资驱动型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和增长的势头。然而很大程度上,这是在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的前提下取得的,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而且不同国家之间的复苏和增长步伐也不一致。这其中,中国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率先实现了复苏。国民经济企稳向好,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活跃,进出口在2009年下半年快速回升,工业生产明显恢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08年全年CPI 同比降0.7%,PPI同比降5.4%;2009年12月CPI上涨1.9%,PPI上涨1.7%,为2008年内首度转正。在经济复苏的同时,CPI的加速上行和信贷的巨额投放加剧了管理层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心。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由于市场本身的弊端造成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市场萧条疲软,而本次刺激计划具有坚实的短期基础,具有及时性和必要性,是宏观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通盘考虑的产物,是政府这种公共职能部门为调节经济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目前欧美政府也出来拯救企业,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潮流。从这两个层面上来讲,我国政府投资四万亿拉动内需的做法是符合经济学原理和世界潮流的,同时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也是值得称赞的。
二、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现状
1、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增加就业
首先,从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2000万农民工失岗返乡、600多万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两大群体叠加,就业压力陡增。城镇新增就业增速在下降,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在减少,现有的工作岗位流失非常严重,这些都是新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的老矛盾,比如总量矛盾、结构矛盾还没有破解,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其次,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它的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造成了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形势。2009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了8.7%的增长,大约创造了900万个工作机会,但应届毕业生就有611万人。据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估计,611万应届毕业生中,将有200万人无法就业。因此,中国的就业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棘手的、紧迫的难题,一个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想要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恐怕只是奢望。
再次,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来看,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其中出口和投资一直占有主要地位。出口的增长带动了每年大概三分之一的就业,最近几年就业增长大概在每年八百万到一千万左右,2007年超过一千万,出口企业对于就业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而当前的出口放慢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主要以拉动投资为主,对提高出口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直接影响是很有限的。
最后,目前所有的政策都不具有就业导向的性质,同时也没有出台专门的失业应急措施。现有的刺激方案主要以加大投资刺激重工业、缓和制造业为核心,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不具有大规模就业吸收的功能。并且,在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和难以在短期发挥功效的约束下,政府必须建立专门的失业应急措施。
2、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资产泡沫的形成
强有力的刺激政策在顺利完成“保增长”任务的同时也顺便带来了副作用:银行信贷激增,货币供应量快速上升,资产价格特别是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随之迅速上涨,并且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通货膨胀预期正在快速形成。背后推手之一即是银行争先恐后的信贷量。2009年近10万亿的信贷规模是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的近3倍(2008年由于刺激政策而不具可比性)。大量的信贷蜂拥而至必然有部分信贷未流入实体经济而转道进入股市,这将带来资产价格泡沫膨胀风险。据测算,2009年新增贷款与GDP的比例高达40%,而往年这一比例一直稳定在10%~20%之间,这说明目前的实体经济增长并没有吸纳如此多的信贷资金。
此外,受到流动性宽裕和经济回升、企业赢利改善及通胀预期的影响,2009年以来资产价格重回高位且大部分机构预计:2010年资产价格可能大幅上扬后形成明显泡沫。这使得2010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局势将更为复杂。通过制造一个信贷泡沫来催生一个资产泡沫再打造8%的经济增长,这种方式无法持续。可靠的办法还是要把短期政策和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年度的GDP增长,还要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因此,2010年在继续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管理通胀预期;如何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如何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美国加息及退出政策的时间点,把握好货币政策的调整时间。在2010年的第一周,央行延续了2009年10月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态势,实现净回笼1370亿元,是央行连续13周实现资金净回笼。2010年1月7日,央票和正回购利率更是打破持续数月的连平局面,双双上扬。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些信号表明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步伐,以防范不断加大的通胀风险。
三、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建议
1、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对各国决定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点,对经济回暖的信心以及对通胀压力的担心,对两者的平衡将决定加息的时机。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刺激政策退出的两难选择,如果刺激政策退出太迟,政府债务还会高涨,资产泡沫和通胀预期增加;如果退出过早,经济将会面临衰退的风险。近期,国内外金融市场均出现了大幅调整,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预见,如果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掌握不好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和步骤,退出政策协调不好,无法做到有序退出,则完全有可能造成全球经济剧烈波动,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政策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势,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避免过早加息而导致热钱流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上升。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后,关键是要创造长久性的需求。
2、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要和一些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进入组合起来
因为现在巨大的经济增长是靠政府下放的投入在支撑,一旦退出,这个速度还会保证吗?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向,不能由于政府退出行为的存在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所以政府要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刺激,即高额的负债和过量的货币供应。本文认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让经济回到能够持续增长的可靠基础上来,最重要的是供给一方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所以退出和进入要组合。政府的负债、过量的货币供应要退出,坚决地有步骤地退出,但是结构性的改革要进入。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信号价值大于其实际投资启动价值。虽然该调控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会促进中国经济好转,但其规模不足以弥补经济深度下滑带来的缺口,且在世界经济萧条的时期,这个数字是渺小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变目前萧条产生的内置机理,也没有解决中国本轮经济下滑的内在矛盾,对于经济振兴也就显得力不从心。所以,目前问题的解决方向就是逐步缩小刺激政策,退出刺激政策,同时启动结构上的改革,让中国经济有一个更可靠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