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救国论的那些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救国论”批判书

萧若辰

自从1927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后,中国***人就在思想上认清了“教育救国论”的荒谬之处。后来在教育学中,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为指导和理论基础,在“教育与社会关系”中详细阐述和批判“教育救国论”的观点及其危害,是为学教育学的人最熟悉的知识之一。

到了20世纪末,世界各国不分什么社会状况,普遍响应美日等国,提出依靠教育强国、立国的口号,自然中国也不例外。遂中国教育学中对“教育救国论”的批判成为了不适时宜的东西,退居“陈词滥调”的地位。90年代初,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堂皇地出现了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前辈张燕镜教授为迎合“科教兴国”战略而提出的“教育强国论”。张先生文章题目为《教育救国与教育强国》,发表在《教育研究》1993年第7期。文章认为,如果说“教育救国”在革命时期是麻痹人民的理论,那么在和平建设时期说依靠教育强国、立国就不能说错。张先生的看法不是个人独到见解,而是一种普遍思潮的代表,我们称这种教育强国思潮为“新教育救国论”。

“新教育救国论”建立在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挂在嘴上、写到书本乃至文件里的一种单线思维基础上:当前世界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于是教育被看成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发展

---->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不禁要问: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放在生产方式上,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弄错了,忘记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需要教育来培养?仔细考察

才明白,不是马克思主义弄错了,而是“新教育强国论”错了,是“新教育强国论”忘记了教育发展也是需要以一定生产方式来规约,以一定生产力制约,以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由于忘记了这一条基本的道理,就混淆了教育过程和生产过程。实际上是,教育-----人才-----生产,这三个要素连接了两个不同的过程:教育培养出人才,这是教育过程;人才进入生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生产,这是生产过程。“教育救国论”也好,“新教育救国论”也好,都只看到了教育可以培养人才,而忽视了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真正成为劳动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条件保障。它们忽视了政治腐败、分配不公、用人不当等社会制度上的弊病会将教育培养的人才扼杀掉、使人才成为废物这样的事实!因此,“教育强国论”与“教育救国论”一样可以麻痹人们,使人

们忽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保障----合理的政

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使人们热衷于教育改革,而忽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教育强国论”和“教育救国论”一样,起思想基础是历史上的“教育万能论思想”。其实,试图单纯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和建设国家,不是我们新时代***人的创造。在西方,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卢梭的《爱弥儿》,再到欧文的《社会主义实验计划》,都是在“教育---人---社会---教育”的循环“怪圈”里走不出来;在中国更是如此,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不知道有多少关于教化立国、护国、强国的宏论,陶行知、杨昌济各自从美、日学来洋“教育救国论”,胡适之请来杜威大谈“不流血战争”,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英国哲学家罗素等,都来中国大讲非革命化社会改良的大道理。结果,传统与西洋的“教育救国论”合力共作,也没有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最终还是复辟、内乱、外患,纷乱不堪,尤其那日本铁蹄踏遍中国,我们中国人父兄被杀、姐妹被奸,中华民族苦不堪言!

回顾中外历史,大凡一个集团、一个政党,当它处于革命上升时期,就要批判“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论”;一旦夺取了政权,就要鼓吹“教育万能论”、“教育建国论”,而不大力倡导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就看中国2500年来的历史上对待孔丘的态度,也是百分万分地清

楚:要革命,要犯上作乱,就狠批那孔夫子;一旦掌握了政权就尊孔读经、大讲教化(秦始皇等几个例外的“坑儒”者别有原因)。大讲教育、教化没有错,问题在于,教育和教化作用的实现需要条件。不顾这些条件,不去改革作为实现教育作用的保障的政治经济制度,只空喊教育的伟大作用,这是在给人民吃鸦片。日前见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人谈内蒙发展问题,说“内蒙发展需要人才,所以要大力发展教育”。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没有道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只有通过自己举办教育

来培养吗?其实不然。美国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并非是美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我国深圳快速发展所依靠的人才,也大都不是深圳地区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可以在普遍提高本国或本地民众素质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国家或地区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尤其中高级人才,不一定要通过自己大力发展教育获得。相反,一些非教育因素诸如工作环境条件、用人制度等极大地制约着人才的多寡,弄不好,即使教育培养出人才,那人才也跑了或者成为“废品”。目前我国出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硕士不值钱”、“博士争当辅导员”的现象就是明证!

笔者自小立志献身于教育,自然知道教育之重要。但耳闻一些奇谈怪论,目睹一些现实怪象(诸如昏官盈府,污吏霸道,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硕士、博士给文盲打工等等),

惟其“教育à人才à发展”单线思维的害人,感愤一些专家在“新教育救国论”蒙蔽下醉心于“新课程改革”以求

“中华民族的复兴,每个学生的发展”,特作以上偏激言论,供学术界同行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