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家张謇探微—儒士志士勇士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家张謇探微—儒士志士勇士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家张謇探微—儒士志士勇士儒士志士勇士――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家张謇探微给先贤张謇一个概略的白描,几根线条不可或缺:一根时代的线,一根实业的线和一根教育的线。

张謇深厚的儒学根基接联着教育线,不惮险境的果敢勇毅牵联着实业线,而救亡图存的高远志向又关联着时代线。

张謇因有志而拓兴实业,因实业而衍生教育,因教育而滋育人才。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实践的丰厚遗存,值得记取与弘扬。

一、大格局拓兴实业1894年,是张謇高中状元的最辉煌之日,也是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坠人灾难深重的最低谷之时。

作为有大担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鸿儒,张謇极度忧戚时势,慨叹国家民族之多艰。

“中国今日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

”张謇洞察列强企图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今天下大势,英之兵舰梭织于长江,德之铁路午贯于山东。

谋蔽长江,则势力必扩而北;谋障山东,则势力必扩而南。

”当美国虐待华工之苛约不肯废除时,众人眼里的谦谦君子张謇振臂一呼,曝身于抗争的最前沿,“言念及此,大堪痛哭。

”张謇的拳拳爱国情怀令人感奋。

“长夜漫漫,将何术以拯此危局?”张謇忧国忧民,徘徊求索。

他有自己的政治主见,作为一颗新星,他在政治舞台上闪耀过,但山河破碎、官场朽烂,令张謇不得舒张志向。

他对那些庸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官僚表示了强烈不满。

张謇绝意仕进,决然辞离官场,奋然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张謇读圣贤而未习实业,但图强中国的理想已然成为他巍然不倒的精神支柱,“下走本是寒素,向于工商实业未尝学问,但以中国国势日弱,外侮日加,寸心不死,投身实业界中,稍尽心力,冀得沟通商学两界,借立中国真实自强之基础。

”所以,张謇兴办实业之路尽管艰辛坎坷,但始终毅然恒定。

张謇规划实业,眼界高阔,思路清晰,一开始就显现出大框架、大格局。

“夫实业之曰农、曰工、曰商者,既为诸君所熟知,而为人类之不可或缺者矣。

人民之生活本此,即教育之目的在此。

请举一国之大势而筹之:赖农而生者十之五,赖工而生者十之三,赖商而生者十之二。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探析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探析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探析作者:黄武彬来源:《魅力中国》2015年第32期摘要:甲午战争以后,各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纷纷在华设厂,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最终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此后民初政权更迭频繁,军阀混战,中国社会又陷入一片动荡。

正是在这种内外矛盾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开始寻找各种让中国富强的方法,各种思潮兴起,这其中就包括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

本文对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进行了简要探析。

关键词:张謇;实业救国思想;原因;主张;观点一、张謇实业救国思想内涵实业救国论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议论。

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級上层的代表人物。

在国内以张謇、汤震等为代表,在国外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

张謇曾经说过:“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

”胜英曾经在自己的《实业救国悬谈》一文中指出:“夫实业者,国民资赖以生之物,而国家之血液营养也。

实业之兴衰,原为国民生计之舒渗所系,亦为国政隆污之所系,且即国命延促之所系。

”实业救国在本质上就是指通过振兴发展实业,提高国民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国家的综合国力,逐步建立起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此来改变国家存在的贫困落后的局面。

实业救国思想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其思想源于“商战”思潮,到了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特点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有其自己的特点。

其一是,打破了传统重农抑商的模式,也和其他注重发展工商业、忽视农业的实业家不一样,张謇主张农工商并重;其二,张謇注重教育,认为实业、教育两者同为富强之大本,相辅相成。

(一)实业在农工商农工商关系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显性地位。

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

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

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如果说有一个人,最集中、最全面地体现了本世纪中国资本家阶级的精神性格和行为特征——保守折中而不忘进取,软弱摇摆而不失坚韧,忧国忧民而不尚空谈,谨慎求稳而不惧风险,崇洋开放而不丢传统,工于心计而不乏同情……则非张謇莫属。

毕竟,“在一个思想界需要摸索前进、个人人格的影响被用以弥补纲领模糊的时代里,资产阶级表现得优柔寡断是不足为奇的”。

立宪基础,首在地方自治。

——张謇(《预计地方经费厘定地方税界限应请开国会文》,1908)……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在实业。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会之感言》,1910)张謇农家而寒士也,自少不喜见富贵人……然兴实业则必与富人为缘,而适违素守,又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持,舍身喂虎。

认定吾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庶愿可达而守不丧。

自计既决,遂无反顾。

——张謇(《大生纱厂股东会宣言书》,1925)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至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1929)百年百人排行榜第十四位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1853.7.1.~1926.8.24.)【清咸丰三年(癸丑)五月廿五日生,终年73岁】清宣统三年辛亥,西历1911年10月10日晚8时,年届花甲的张謇,在汉口登上日轮“襄阳丸”返江宁(南京)。

隔江远眺,他看到了火光,却不知那就是武昌起义的信号。

他此次莅汉,是为出席“大维纱厂”开工庆典,并借机跟当地军政要员、巨商富贾搞公关,为自己的“大生资本集团”趟路子。

但张謇不光是生意人,也是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和有全国声望的立宪派首领。

3个月前他去河南,密访下野后蛰居的袁世凯;接着进京,受到清廷最高执政者醇亲王款待。

其间所谈,多半不是生意。

张骞小传——精选推荐

张骞小传——精选推荐

张骞小传张謇(1853一1926),字季直,号啬翁。

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

毛泽东主席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1853年(咸丰三年),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

他自幼聪颖,三岁能背《十字文》。

十二岁时,塾师出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张謇当即对曰:"我踏金鳌海上来",对仗工整,不同凡响,一时传为佳话。

张謇十五岁开始进入科举试场。

张謇二十一岁时,应江宁发审局孙云锦之邀,任发审局书记,结识了许多有声望的师友,并初展才能。

二十三岁入淮军吴长庆幕府,任机要文书。

客幕期间,当朝尚书翁同龢对张謇品格与才识有所闻,致函吴长庆时,常附笔问候张謇。

后建立师生关系。

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朝政府特设"恩科"会试。

张謇遵从父命,赴京赶考,殿试中一甲第一名状元。

光绪帝在太和殿亲授翰林院修撰。

这一年,适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翰林院三十五人上疏《请罪李鸿章公折》,张謇单独上《推原祸始防患未来请去北洋折》,责李鸿章"战不备、败和局",主和误国。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准许外商在中国内地设厂,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怒和忧虑:"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

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阿赖?"张謇认为,必须发展民族工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他筹办了我国最早的纱厂之一"大生纱厂",从此开始了他"实业救国"的实践。

张謇充分认识到"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

在发展实业取得一定资产的基础上,又大力创办教育事业,开始形成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父教育而母实业"的主导思想.他以南通为基地,以地方自治的形式展开系统的设想与实践,并希望推广到江苏乃至全国。

历史趣闻清朝状元张謇是怎样拯救国家的?张謇生平简介

历史趣闻清朝状元张謇是怎样拯救国家的?张謇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朝状元张謇是怎样拯救国家的?张謇生平简介
导语:张謇,清光绪状元,民国初年农商总长。

出身农家,苦读成才。

因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名驰中外。

对农、林、渔、牧、水利、气象
张謇,清光绪状元,民国初年农商总长。

出身农家,苦读成才。

因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名驰中外。

对农、林、渔、牧、水利、气象、教育诸多方面之建树,多开风气之先,尤以垦荒植棉、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最着成效。

1917年中华农学会成立,被拥戴为名誉会长。

1985年曾在南京召开国际张謇学术讨论会,并成立张謇研究中心。

小小“状元郎”
1853年,张謇出生在江苏。

3岁的时候,父亲就教张謇读《千字文》,4岁就送他到海门邱大璋私塾学习。

在这里,张謇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以及《孝经》、《论语》、《孟子》等传统幼儿读物。

10岁的时候,张謇学习对对子。

有一天,老师对了一个上联“月沉江底”,张謇很快就对了一个“日悬天上”的下联,老师听了非常惊奇、高兴,连说孺子可教。

老师又起了个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少年张謇一点儿没有思考,顺嘴就说了“我踏金鳌海上来”,古代以脚踩金鳌头指代高中状元,所以后来张謇中了状元以后,那就更好像是个预兆了。

迷信的父亲张彭年满心欢喜,仿佛儿子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灿烂前程指日可待了,同时,这个小小“状元郎”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不做盆中之景
父亲看到儿子学问长进很快,对他未来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充生活常识分享。

张謇的主要事迹

张謇的主要事迹

张謇的主要事迹张謇是清朝末期著名的爱国人士、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为了实现国家振兴而奋斗终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张謇的主要事迹。

1. 开办农业学堂1895年,张謇在山东开办了中国农业学堂,这是一所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的学校。

他认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因此推行农业现代化必须从农村入手。

并在该校聘请了日本知名教育家宇野弘蔵等人担任教师,引进了西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知识。

2. 倡导实业救国张謇认为实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而中国现代化必须从实业入手,因此他倡导实业救国。

他奉行着“实业救国,道德教化”的理念,积极参与了许多实业项目,如投资于山东刘铁石开办的华南纺织公司以及自己开办的张氏纺织公司等。

3. 推动洋务运动张謇是洋务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他认为当时中国必须从西方引进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为此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并投资于许多国营实业公司。

他还在江苏南京倡导和组织修筑城墙和铁路等公共设施,使南京从一个闭塞的小城市统一沿海、内陆。

4. 倡导科教兴国张謇深知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他投资于创立了山东大学、济南工艺学校、太平洋商学院等教育机构,为民族教育贡献了力量。

张謇坚持“教育是一切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观念,在教育事业中投入巨资,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推动鞑靼重返中国张謇认为鞑靼是中国的一部分,被俄罗斯占领后,不仅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也让许多鞑靼人遭受不公和歧视。

他积极倡导政府和民间团体向俄国施压,要求俄国归还鞑靼人的故乡,重返中国。

他还亲自投资、组织过多次鞑靼人的回国行动,为鞑靼人争取了中国国内的认同和支持。

6. 争取外交支持张謇也在国际上积极争取支持。

他深知在当时的霸权秩序下,中国需要国际间的支持才能争取自身的利益。

他曾任中国的特使,多次出使欧美各国,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为中国争取了尊重和认同。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张謇为中国近代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謇

张謇

个人简介
人物主要事迹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 1869年考中秀才。 1874年(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 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 1885年,他赴京参加顺天乡试,高中第二名。 1894年,又考中状元。 从1895年起,他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通州师范学院……. 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 家、教育家,主张“实 业救国”。中国棉纺织 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创 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 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 教育之先河……
张謇
中文名:张謇 别 名:字季直,号啬庵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 出生日期:1853年7月1日 逝世日期:1926年8月24日 职 业: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信 仰:实业救国 主要成就:发展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 发展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代表作品:《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 《啬翁自订年谱》等
3、童少年时期就被着重培养的“务实”、“淳朴”之品性以及成长期生活 实践的磨砺。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与社会风气的转变 5、张之洞奏派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 与苏纶纱厂
人物评价
1.毛泽东:“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2.胡适: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失败的 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 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 于全国。
大生纱厂
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远离官场,投身商海
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三十年科举 幻梦由此终结走上实业救国

张謇人物介绍

张謇人物介绍


黄 金 时 代

晚清张謇还是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在民国任工商部 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今后部办企业, 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他生前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 教育文化事业。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张謇将大生纱厂早期的棉纱产品使用“魁星”商标,下设有“红魁”、 “蓝魁”、“绿魁”、“金魁 ”、“彩魁”等不同产品线。商标的主要部分就是魁星点 斗,独占鳌头的形象。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 到1908年累计纯利达到190多万两。在大生纱厂经营好转之后,集资招股的问题似乎再也 不存在了。 1901 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 20 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 20.75 万两。 1904 年,张謇决定扩张,筹建大生分厂。原来不肯出资的桂嵩庆此时也“自愿入股二 万”。当初写信指控张謇的浙江候补道朱幼鸿,此时亦入股1万两。和大生一厂筹备时的 艰难相比,大生二厂从筹备到开工仅29个月,很轻松地就收足了80万两股本。“大生纺 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册,并且取得了“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 的专利权,张謇的社会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名 人 评 价

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 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 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 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 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 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 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 响及全国”。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 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 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 国 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 美前总统罗 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 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 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建国70周年 国庆假期参观张謇纪念馆作文观后感5篇

建国70周年 国庆假期参观张謇纪念馆作文观后感5篇

建国70周年国庆假期参观张謇纪念馆作文观后感5篇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建国70周年国庆假期参观张謇纪念馆作文观后感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建国70周年国庆假期参观张謇纪念馆作文观后感5篇(一)说到南通,大家都会想起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状元张謇,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而张謇故居,则是我们了解张謇爷爷的第一步。

张謇故居坐落在城区南濠河畔的“濠南别业”,新建成于2010年11月,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红瓦、灰墙、明窗,十分美丽。

大楼的北门面街,对着清河。

大门两边分别栽着广玉兰、黄檞树,另外还有罗汉松等。

大楼的西边院内栽有枇杷、碧桃、月季等各种花木。

楼的南面院内,有草坪、花圃。

大楼朝南也有门,门前为一平台,阶梯从两边上修缮时所种植。

只有门前平台两边各有一根紫藤,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为当年所移植。

每到春天,藤纠缠,花烂漫,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张謇爷爷曾有诗赞叹:“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年靺鞨垂流苏。

”如今老干苍苍,粗如巨臂,枝枝游龙,一直长到三楼阳台顶棚上,惹人惊赞呢。

理所当然,和很多古老的房子一样,底楼的光线比较暗。

踩着楼梯,“噔、噔、噔”一声声清脆的回响,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年。

上了二楼,正对大门的房间是厅堂,当年主人的用具一如既往地陈设在那里。

和厅堂相连的还有一个中西合璧的游廊,经过游廊的各内室分别是介绍张謇先生兴办实业的所有事迹展示厅。

看了二楼,三楼是什么样子的呢?三楼最最显眼的是大厅中间的一块张謇当年所书之家训碑,那是张謇当年翻遍典籍,罗列名家之家训经典名句组织而成。

三楼还有张謇生平的图片展览,几百幅旧照片,几乎成了近代南通的全部景观,好像一碗浓缩的汤汁,味道醇厚。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17课)一、识记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东北三省沦亡,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932年,日本策划“伪满洲国”建立。

2、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5、1937年9月, “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7、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8、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9、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百团大战,它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战役。

10、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

二、分析1、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共产党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争取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了逼蒋介石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中国实业家张謇简介

中国实业家张謇简介

中国实业家张謇简介张謇字季直,号啬庵。

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

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

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

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

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

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

论“张謇精神”

论“张謇精神”

论“张謇精神”内容摘要:身处市风日下,道德沦丧的腐朽风气之中,他却能依然坚持重人格尊人道作为他的精神的核心思想、立身之本。

尊重他人人格,尊重自己人格,作为自己的道德追求。

尊重人格、为人为己,他是一位执着的追求者……于乱世之中,国家存亡之际,看大厦之将倾,他忧国忧民、主张改良,拳拳爱国之忱使张謇的心中忧愤难平。

“救亡、雪耻、强国”成了张謇的人生抱负,弃官从商、热忱爱国,他是一位永远与命运抗争的人……一个处于近代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大厦之将倾,出色的把握了时代潮流,百折不饶始终不渝的追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地方自治”三大目标,经过他与南通人民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国内仅见的通海地区教育网。

为南通、为江苏、也为全中国留下了一份丰厚的现代化成果。

地方自治、实业救国,他是一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张謇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而成功的英雄,他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用他的精神,唤醒了全中国四万万人,造福于中国,影响于全世界。

我们无缘分享他所积累的财富,却有幸取得他以一生的坎坷、智慧、毅力、胆识、谋略所锤炼出来的经验与精神。

我们也必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迈开沉着而坚定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

关键字:尊重人格;爱国情怀;救国理念一、尊重人格的道德追求“法治治人,先各自治。

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

”尊重人格的道德追求是”张謇精神“的核心,是他一生的立身之本,也是他的为人处世的警示格言。

自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成就了他健全而高尚的人格,不仅尊重他人的人格,也尊重自己的人格。

在荣华富贵的诱惑之下,张謇的回答是:“吾辈如处女,岂可不择媒约,草草字人!”成就了“南不投张,北不投李”的自重人格的奇闻。

张謇也非常关心穷苦青少年的成长,对积极办学的人极其尊重。

其实,张謇重人格、尊人道的道德精神,在1918年一次演说中解释得最为透彻。

这一年张謇在南通创立《尊孔会》,在第一次会议上,他发表演说:“自国体改革后,道德凌夷,纲纪废坠,士大夫寡廉鲜耻,唯以利禄膺心,一切经书,不复寓目,而诈伪诡谲之恶习,因是充塞于宇宙。

张謇人物介绍精讲

张謇人物介绍精讲



张 謇 故 居
张 謇 纪 念 馆
江 苏 海 门 市 常 乐 镇 始 建 于 上 世 纪 年 代 80

谢 谢 观 赏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 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 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1913 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 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 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0~1921年,上海报纸天 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此时,大生已拥有纱锭13.7 万多枚,张謇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兴 办 实 业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 龢 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 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 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 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战、 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 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 对长江下游的侵犯,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 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到1899年开车试生产时,运营资金仅有数万两, 没有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张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向钱庄借贷。向 股东告急,无人响应;而打算将厂房出租却又遭到恶意杀价。最后作为张謇 多年挚友和忠实助手的沈敬夫提议破釜沉舟,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 买棉花,维持运转。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 扩展,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生存了下来。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面对民族危机,状元实业家张謇采取了实业救国的方案,创了著名企业A.中国实业银行B.启新洋灰公司C.福新面粉公司D.大生纱厂【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相关知识。

据题意,状元实业家张謇面对民族危机,采取实业救国,创办了著名的企业是大生纱厂。

选项中A、B、C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1914年-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原因是()A.日本给北洋军阀政府贷款B.北洋军阀分裂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改变政策D."一战"时欧洲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材料中“1914年-1918年”是解题的关键,据此可知当时处于一战中,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欧洲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3.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但他的纱厂最终被吞并。

下列对此事的评述正确的是()A.张謇舍本求末,他的失败毫不足惜B.张謇作为一个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的C.在多重压榨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办艰难D.“实业救国”的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发展是比较缓慢和艰难,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东的大久精盐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真题训练(解析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真题训练(解析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1.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这里的他指:()A. 孙中山B. 毛泽东C. 张骞D. 邓小平【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张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依据下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A. 轻工业B. 重工业C. 农业D. 服务行业【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黄金时期,主要行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中显示的也是轻工业发展突出,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并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哪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A. 洋务运动时期B. 辛亥革命时期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 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我国的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18·湖南怀化]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其中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是()A.詹天佑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相关史实。

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状元慈善家张謇

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状元慈善家张謇

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状元慈善家张謇作者:温鲁来源:《慈善》2020年第01期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他兴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与骄傲。

因为有了大生纱厂,江苏南通从一个落后的县城逐渐成为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名城。

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与慈善事业,为当时与后世带来无穷福祉。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从小成绩优异,关心祖国命运。

中日甲午战争那年(1894年),张謇刚好考中光绪甲午科状元。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举国若丧考妣,张謇彻夜难眠。

“如何反败为胜、重新崛起?”张謇意识到,传统仕进之途已经不能有效地救中国了,应该另寻报国之门。

有一天,张謇徘徊街头,一位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话使他有了很大触动。

李提摩太说:“若中国不能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大业实业、推广慈善,必不能共和,必不能发达。

”张謇反复思考,认可了传教士的话,毅然走上“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道路。

为此,他抛弃官职、经商下海,成为一名不当状元的状元郎,为世人所不解,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他、效法他、追随他。

张謇很有经济头脑,选择了纺织业作为终生奋斗的领城,“衣、食、住、行”四大民生,以衣为首要。

张謇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因此把自己创办的实业取名为“大生”,这个词富含了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基督教共有的理念,要使苍生蒙福,为此要勇敢地作为。

张謇的实业扎根中国社会,紧跟中国国情与世界大势,经历数十年起伏,最终大生纱厂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贸的流通,乃至商品出口都做出了贡献。

张謇通过大生纱厂大量吸纳乡民、流民、灾民入厂做工,在稳定治安、解决就业、创造财富各方面都创造了奇迹。

创办实业使张謇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收获,在荣誉与财富面前,张謇没有改变自己,保持了本色,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与慈善事业。

实际上,创办实业不过是张謇获取资金的途径罢了,他真正醉心的是教育、慈善事业的振兴。

江苏南通是南北交通要道,同时也饱受战火蹂躏,民生凋敝,张謇为救民于水火之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心血。

张謇事迹心得体会感悟(3篇)

张謇事迹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张謇先生的爱国情怀张謇先生生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腐败,他毅然投身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为己任。

他曾说:“我国民族工业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缺乏实业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謇先生始终怀揣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他看来,实业救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张謇先生的创新精神张謇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他深知,要使民族工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

因此,他提出了“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在大生纱厂,张謇先生大胆改革,实行股份制,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逐渐走向现代化。

他还创办了南通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张謇先生的民生情怀张謇先生关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

他深知,民族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因此,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民生福祉而努力。

在大生纱厂,张謇先生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降低工人工资,提高农民收入,使工人和农民共同受益。

他还投资兴办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

四、张謇先生的事迹对我们的启示1.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张謇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时刻牢记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民生问题关乎国家发展。

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实业爱国——张謇

实业爱国——张謇
一个人办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 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 张謇
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 毛泽东
• 1868 年,15岁的张謇考中秀才。 • 1885 年,张謇在顺天府乡试中 中举。 • 1894 年,张謇在恩科会试中考 中状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科 举 历 程
二 十 六 年
远离官场 投身商海
• 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三十年 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走上实业救国 • 1896 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我最崇拜的历史爱国人物 —— 张謇 实 业 救 教 国 育 救 国
第五小组 组长:刘雅婷 成员:杨力,杨承霖,王晨,高强, 王雷,栾霜渐,张春香, 王玉婷 PPT制作者:杨力,王晨
张謇
•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市。 • 江南名士、清末状元、立宪 运动领袖,中国近代著名实 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 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张謇
爱国精神的初步形成
• 少年时期:塾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教导 • 青年时期:游幕经历开拓了视野,孕育了 忧虑朝政腐败,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立 国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强立国,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 —— 张謇
• 以“父教育,母实业”为核心理 念 • 以“实业救国” ﹑“教育救国” 为创新实践 • 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 校,并参与筹划建立三江师范学 堂、复旦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 校、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 “本小事大”,“急进务广”, 建学堂、开交通、造公园﹑兴水 利﹑办慈善……
爱 国 精 神 的 创 新 实 践
退老一隅,无武力,无事权,而负天下重望者此;

张謇与南通近代校歌

张謇与南通近代校歌

张謇与南通近代校歌张謇[jiǎn]与南通近代校歌晚清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列强环伺,朝廷腐败,风雨飘摇,舆论哗然,社会处于转型期,呈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各派虽然政治主张不一,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成有识之士共识。

张謇作为站在历史潮头的人物,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与教育叠相为用的思想,“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正如《私立敬儒高等小学校歌》所唱的那样:“私资创造,实业襄持,教育斯能宏。

”张謇办工厂,兴学校,对推动南通乃至江苏现代教育功不可没。

张謇兴办学校门类齐全,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特殊教育、艺术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完整且数量众多,兴办和资助开办、鼓励开办各类学校达三百七十多所。

他有完整、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校歌的认识和重视,超越同时代众多教育家。

他亲自撰写校歌,请音乐家谱曲,在校园传唱,对启发学生现代意识、砥砺学生为国勤奋学习、振奋学生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南通大学詹皖教授,积十年之功收集到张謇作词的校歌十首,并进而将南通地区二十世纪前半叶校歌尽力网罗,总计得六十九首,汇编成《民智兮国牢——南通近代校歌歌曲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

不少淹没一个世纪的校歌拂去历史尘埃,恢复青春面目,对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当前校歌创作,有很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对音乐教育非常重视,古老的典籍十三经中,《礼记》专列《乐记》一章。

《周礼·保氏》所列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乐”位列第二。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科举制等影响,音乐教育渐渐淡出不彰。

1902年张謇亲手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师范学校——民立通州师范学校,聘王国维、陈师曾等学界泰斗为教师。

1903年他东游日本七十天,考察日本各类学校三十余所,看到日本学生高唱校歌、朝气蓬勃的景象,深受感染,在日记中写到“美哉,美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
虞和平

张謇,我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

他在1884年中法战争后即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并尝试“经营乡里”,力图为民纾困,可谓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

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败。

刚刚于上年考取状元的张謇认为,中国失败的终极原因在于教育落后,而清政府又无望可期,于是试图自己创办新学。

但是办学需要大量经费,张謇便产生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于是年冬放弃仕途,着手筹办他的第一个企业—大生纱厂。

为了兴办大生纱厂,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

当时南通风气未开,集股办厂不为传统商人所认同,“一闻劝入厂股,掩耳不欲闻”,皆“缩首而去”;赴上海筹资两月,“不忍用公司钱”“卖字自给”,屡屡受市侩、猾吏嘲笑侮弄。

他抱定“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宗旨,办厂3年半,“未支厂一钱”薪俸,历尽千辛万苦,坚持不懈,乞求于官府,周旋于商界,“千磨百折”,最终于1899年办成大生纱厂。

开工一年后,大生纱厂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

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

大生纱厂创办成功后,张謇接连开办了一系列的企业。

到1907年时,他已创办了20多个企业,成为闻名全国的杰出企业家。

此后,张謇继续大办企业。

到1922年顶峰之时,张謇的企业发展到涵蓋棉纺织、机器制造、食品加工、丝绸纺织、生活化工、轮船航运、公共交通、内外贸易、金融、通讯、照明、印刷、房地产、旅馆、农垦等15个门类近50家,成为资本总额3800多万银元、横跨农工商的巨大企业集团。

张謇在创办企业的同时,还创造了独有的两大模式。

一是循序渐进形成自己的产业发展链条,他自述创业过程:“因纱厂必需棉花,棉花必待农业,于是设垦牧公司;又因棉子制油为副业而设油厂;又为畅销途、利交通计,而设轮船公司。

”二是创造了具有引领意义的企业管理模式,包括独立自主股份制度、以地方市场为导向、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按资
按劳统筹分配、产学研相结合互动等。


在发展实业初见成效后,1902年,张謇着手兴办教育事业。

为了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他制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规划。

在师范教育方面。

他认为“师范为教育之母”,办学须从办师范开始,但开办师范需资较多,因此试图敦请官方为之倡办,于1901年、1902年两次向两江总督刘坤一上书,“请先立师范学校”和小学,但均未被采纳。

于是,他决定自己出资“自立师范”,随即于1902年创立了通州师范学校。

所设课程1906年时有农、工、蚕桑、土木、测绘等科,从普通师范发展成综合师范。

1905年,又开办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后经1909年、1920年两次扩建;还设有乡村师范、甲种师范、乙种师范、盲哑师范、单级师范的讲习所以及幼稚园传习所等基层师范培训机构。

此外,还资助、帮助创建了东台母里师范学校、淮属师范学校、扬州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

在普通教育方面。

他认为,“欲雪国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因此必须办普通的基础教育,于是在南通各地创办中小学。

到1922年,共创办高级小学60余所、初级小学350所,初级中学7所。

在职业教育方面:在垦牧公司附设农业学堂,逐步发展升级为初等农校、乙种农校、甲种农校,直至大学农科;并逐步设立农场5处,林场、牧场、苗圃各1处,供师生实习、研究、试验之用。

在大生纱厂设立纺织传习所,随即改称通州纺织学校,聘请留美回国及日本专家为教师;后升格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并设立实习工场,研究革新纺织工艺和设备,直至升格为南通纺织大学。

此外,还先后开设了商业学校、医学专门学校、镀镍传习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蚕桑讲习所等。

在特殊教育方面:创设盲哑学校,授以力所能及的谋生手艺。

创设伶工学社,旨在改良旧戏剧,创造新戏剧。

在社会教育方面:创建南通博物苑,分别陈列自然、历史、美术的标本和文物。

创建南通图书馆。

开办更俗剧场,以“破旧俗,立新风”为宗旨,破除宣扬迷信、不讲公共卫生等陋习。

张謇所办学校多为全国首创,不仅使南通的教育发展领先于全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为全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张謇为兴办南通教育事业,耗费了大量的
精力和财力,甚至负债近百万,年届70仍在卖字筹款,可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竭尽生平之全力。


张謇投身实业和教育的初衷,是把地方建设好,使民众过上好生活,从而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

他认为地方建设是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应该尽力而为之。

他创办各种企业当然离不开赢利,但最终目的并不在于赢利,而是为了利国福民。

这就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

如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之所以名之为“大生”,即取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涵义,并以“衣被所及遍我东南”自勉,后来在创办通海垦牧公司时,“亦不离此宗旨”。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没有饭吃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使他能够逐渐提高”,从而尽到“儒者应尽的本分”。

他创办各种教育事业,所确立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使地方无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即培养和提高人民大众的谋生技能。

他所创办的各类企事业给南通地区新增了近十万个就业岗位,“直接间接的农工商人,倚赖生活的,总有几十万人”。

除此之外,张謇还在一些具体事项上尽力为民谋利。

如开办贫民工场,收纳13至18岁的贫民子弟,教以木工、织工、漆工、革工、藤竹工、缝纫工等各项工匠技艺,使其能自谋生计。

设立济良所,收养贫苦可怜的妓女,教以国文、算学等文化知识和缝纫、烹饪等手工技艺,使之能自食其力。

开办栖流所,对哀怜无依的乞丐,教以各种手艺,分遣各处作工谋食。

创建养老院,收容60岁以上无依无靠的贫苦老人,从衣食住医直至终世棺葬,均予负担。

开办残废院,凡残废人均可入院,并由院方供养。

为了给劳动大众“偿劳以逸,偿苦以乐”,张謇在南通的东南西北中各建公园一座,供大家憩息养性。

为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建立两个公共体育场,内设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场所;又设秋千、木马、平台、架梁、浪桥、浪船、滑台、旋板、高梯等游戏器械,每天免费开放,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均可入场。

还隔年举行一次全县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

建立医院,设内科、外科、皮肤科、眼耳鼻喉科、X光科、妇科、儿科、产科、齿科,贫苦患者可免收药费。

张謇的这些作为,在当时中国一般城市中实属罕见,“中外士夫之履南通者,无不谓南通市政之佳,为全国冠。

”他不仅是中国近代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社会建设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