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清朝状元张謇是怎样拯救国家的?张謇生平简介

历史趣闻清朝状元张謇是怎样拯救国家的?张謇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朝状元张謇是怎样拯救国家的?张謇生平简介
导语:张謇,清光绪状元,民国初年农商总长。

出身农家,苦读成才。

因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名驰中外。

对农、林、渔、牧、水利、气象
张謇,清光绪状元,民国初年农商总长。

出身农家,苦读成才。

因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名驰中外。

对农、林、渔、牧、水利、气象、教育诸多方面之建树,多开风气之先,尤以垦荒植棉、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最着成效。

1917年中华农学会成立,被拥戴为名誉会长。

1985年曾在南京召开国际张謇学术讨论会,并成立张謇研究中心。

小小“状元郎”
1853年,张謇出生在江苏。

3岁的时候,父亲就教张謇读《千字文》,4岁就送他到海门邱大璋私塾学习。

在这里,张謇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以及《孝经》、《论语》、《孟子》等传统幼儿读物。

10岁的时候,张謇学习对对子。

有一天,老师对了一个上联“月沉江底”,张謇很快就对了一个“日悬天上”的下联,老师听了非常惊奇、高兴,连说孺子可教。

老师又起了个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少年张謇一点儿没有思考,顺嘴就说了“我踏金鳌海上来”,古代以脚踩金鳌头指代高中状元,所以后来张謇中了状元以后,那就更好像是个预兆了。

迷信的父亲张彭年满心欢喜,仿佛儿子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灿烂前程指日可待了,同时,这个小小“状元郎”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不做盆中之景
父亲看到儿子学问长进很快,对他未来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充生活常识分享。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

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虞和平一张謇,我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

他在1884年中法战争后即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并尝试“经营乡里”,力图为民纾困,可谓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

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败。

刚刚于上年考取状元的张謇认为,中国失败的终极原因在于教育落后,而清政府又无望可期,于是试图自己创办新学。

但是办学需要大量经费,张謇便产生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于是年冬放弃仕途,着手筹办他的第一个企业—大生纱厂。

为了兴办大生纱厂,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

当时南通风气未开,集股办厂不为传统商人所认同,“一闻劝入厂股,掩耳不欲闻”,皆“缩首而去”;赴上海筹资两月,“不忍用公司钱”“卖字自给”,屡屡受市侩、猾吏嘲笑侮弄。

他抱定“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宗旨,办厂3年半,“未支厂一钱”薪俸,历尽千辛万苦,坚持不懈,乞求于官府,周旋于商界,“千磨百折”,最终于1899年办成大生纱厂。

开工一年后,大生纱厂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

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

大生纱厂创办成功后,张謇接连开办了一系列的企业。

到1907年时,他已创办了20多个企业,成为闻名全国的杰出企业家。

此后,张謇继续大办企业。

到1922年顶峰之时,张謇的企业发展到涵蓋棉纺织、机器制造、食品加工、丝绸纺织、生活化工、轮船航运、公共交通、内外贸易、金融、通讯、照明、印刷、房地产、旅馆、农垦等15个门类近50家,成为资本总额3800多万银元、横跨农工商的巨大企业集团。

张謇在创办企业的同时,还创造了独有的两大模式。

一是循序渐进形成自己的产业发展链条,他自述创业过程:“因纱厂必需棉花,棉花必待农业,于是设垦牧公司;又因棉子制油为副业而设油厂;又为畅销途、利交通计,而设轮船公司。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中国历史上,状元身世的宰相为数很多,可状元身世的实业家那么只有一名,那确实是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实业救国"的前驱张謇。

张謇是江苏南通市海门县常乐镇人。

他诞生在一个富裕农人家庭,祖父是文盲,父亲识字也不多,但伶俐的张謇自小念书就很勤奋,听说5岁时便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千字文》。

有一天,教师见门外有人骑白马走过,便以"人骑白马门前过"为题,让学生对下联。

张謇的三哥对的是"儿牵青牛堤上行",而张謇对的是"我踏金鳌海上来"。

教师大喜过望,说他志向远大,以后必然能大有作为。

可是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并非顺利,他16岁考中秀才,直到33岁才考中举人;尔后持续4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

他一气之下,把应考用具都砸了个粉碎,立誓再不参加科举考试!1894年春天,因为庆贺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破例多开一次科举考试,张謇被父亲和伯父强逼着,再次应考,没想到这一次却取得了主考官翁同(龠禾)的赏识,中了头名状元,并被录用为翰林院修撰。

但是这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就暴发了。

张謇满腔义愤,和翁同(龠禾)等人一路,踊跃主张坚决抗击帝国主义的入侵。

他一再写奏章给皇帝,抨击李鸿章的卖国投降主义。

在斗争正猛烈的时候,张謇的父亲因病归天了,依照那时礼教,他必需回抵家乡去服丧守孝3年。

于是张謇匆匆离开了京城。

第二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不能不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消息传到南通,张謇对腐败的满清王朝加倍失望。

他深深地感到,要使中国"不贫不弱",不受外国人的欺侮,当务之急,一是要实行政治改革,以议会制取代君主制;二确实是要大力进展实业,以求民富国强。

他以为,一个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就应当正视现实,勇于投身实业,以拯国家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

因此,他拒绝回北京从头担任官职,决心在家乡开办工厂。

在给翰林院辞职书中,他明确地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效之事,不肯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那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也是一名办实业的热心提倡者,他原先和张謇就有交往,也有在苏州、南通两地兴办工厂的打算。

张謇的主要事迹

张謇的主要事迹

张謇的主要事迹张謇是清朝末期著名的爱国人士、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为了实现国家振兴而奋斗终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张謇的主要事迹。

1. 开办农业学堂1895年,张謇在山东开办了中国农业学堂,这是一所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的学校。

他认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因此推行农业现代化必须从农村入手。

并在该校聘请了日本知名教育家宇野弘蔵等人担任教师,引进了西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知识。

2. 倡导实业救国张謇认为实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而中国现代化必须从实业入手,因此他倡导实业救国。

他奉行着“实业救国,道德教化”的理念,积极参与了许多实业项目,如投资于山东刘铁石开办的华南纺织公司以及自己开办的张氏纺织公司等。

3. 推动洋务运动张謇是洋务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他认为当时中国必须从西方引进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为此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并投资于许多国营实业公司。

他还在江苏南京倡导和组织修筑城墙和铁路等公共设施,使南京从一个闭塞的小城市统一沿海、内陆。

4. 倡导科教兴国张謇深知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他投资于创立了山东大学、济南工艺学校、太平洋商学院等教育机构,为民族教育贡献了力量。

张謇坚持“教育是一切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观念,在教育事业中投入巨资,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推动鞑靼重返中国张謇认为鞑靼是中国的一部分,被俄罗斯占领后,不仅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也让许多鞑靼人遭受不公和歧视。

他积极倡导政府和民间团体向俄国施压,要求俄国归还鞑靼人的故乡,重返中国。

他还亲自投资、组织过多次鞑靼人的回国行动,为鞑靼人争取了中国国内的认同和支持。

6. 争取外交支持张謇也在国际上积极争取支持。

他深知在当时的霸权秩序下,中国需要国际间的支持才能争取自身的利益。

他曾任中国的特使,多次出使欧美各国,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为中国争取了尊重和认同。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张謇为中国近代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业救国的例子

实业救国的例子

实业救国的例子以下是 6 条关于实业救国的例子:1. 你知道张謇吗?他可是当年的一位传奇人物啊!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张謇毅然投身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救国的道路哇!通过发展纺织业,带动了经济,给无数人带来了工作机会,这难道不是在实实在在地拯救国家吗?2. 提起卢作孚,那可真是了不起呀!他搞航运,打造出民生公司。

在战争时期,他的船队就如同生命之舟,抢运物资,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就好比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为国家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呀,难道不该为他点赞吗?3. 范旭东可是个有胆识的人呐!他专注于化工行业,创建了永利碱厂等。

他的努力让我们国家在化工领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不再被别人卡脖子。

这不就像是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了一条通天大道吗?他的实业救国之举着实令人钦佩!4. 穆藕初,这位厉害的人物呀!他大力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不正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吗?他就像是一位勇往直前的战士,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奋勇拼搏,多了不起呀!5. 陈嘉庚,多么响亮的名字啊!在海外打拼成功后,他心系祖国,回国创办众多企业和学校。

他用自己的财富和智慧为国家培养人才,助力发展。

他的行为不就是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无声却有力地推动着国家前进吗?这就是实业救国的典范啊!6. 刘国钧,也是一位值得铭记的人物呢!他在纺织行业摸爬滚打,把企业做大做强。

他的企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这难道不是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我们走向强国之路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坚持,通过实业救国的道路,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张謇

张謇

个人简介
人物主要事迹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 1869年考中秀才。 1874年(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 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 1885年,他赴京参加顺天乡试,高中第二名。 1894年,又考中状元。 从1895年起,他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通州师范学院……. 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 家、教育家,主张“实 业救国”。中国棉纺织 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创 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 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 教育之先河……
张謇
中文名:张謇 别 名:字季直,号啬庵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 出生日期:1853年7月1日 逝世日期:1926年8月24日 职 业: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信 仰:实业救国 主要成就:发展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 发展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代表作品:《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 《啬翁自订年谱》等
3、童少年时期就被着重培养的“务实”、“淳朴”之品性以及成长期生活 实践的磨砺。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与社会风气的转变 5、张之洞奏派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 与苏纶纱厂
人物评价
1.毛泽东:“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2.胡适: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失败的 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 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 于全国。
大生纱厂
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远离官场,投身商海
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三十年科举 幻梦由此终结走上实业救国

张謇小传

张謇小传

张謇小传张謇(1853——1926),字季直,以行为字,号蔷庵,祖籍江苏常熟,出生于江苏通州。

张氏生于咸丰三年,卒于民国十六年,这是一个被梁启超称为“四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他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一生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己任,对我国近代历史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力之大,足可与孙中山、袁世凯、梁启超诸人相比。

张氏享年七十四岁,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大体说来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咸丰三年(1953)到同治十三年(1864)为第一阶段,这是他人生事业的起始期;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二十年(1894)为第二个阶段,历经波澜,终于达到人生第一个高峰期;光绪二十年到民国四年(1915)是第三个阶段,他在政商两方面成就均达至顶峰;民国四年到十五年(1926)是他生命中的最后的阶段,盛极转衰,开始走人生的下坡路。

第一阶段(1853——1874)这个阶段的张謇和当时中国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渴望读书应举,光耀门楣。

少年时代,张謇家庭尚算富裕,其父以富农兼营商业,因此张氏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用以读书进学。

加之本人聪颖好学,五岁能诵千字文,因而十六岁即中秀才。

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父母、亲戚、邻里莫不兴高采烈。

然而乐极生悲,张謇“冒籍”被人揭发出来。

原来,张謇出身“寒籍”(清代指三代以内没有功名的人家为寒籍),按制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张家求进心切,于是和如皋张氏商量,让张謇托名如皋张氏之子应试。

对方本来答应了,大概认为张謇不可能考中。

孰料张謇一鸣惊人,于是如皋张氏不断派人来向张謇父母勒索钱物,最后更将其告上公堂,折腾来折腾去,搞得张謇本人固然狼狈不堪,好好一个家也给弄得破产了。

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张謇本人对科举有了一定的排斥心理。

第二阶段(1874——1894)家道中落之后,张謇仍旧不断应考。

不过,可能是因为遭逢突变心情糟糕,这时的他乡试连考五次落榜,不得已只好先找一份糊口差事,他先是投奔原通州知州孙云锦,做了一个小公务员;随后于光绪二年(1876)投到淮军吴长庆幕下任文书,后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军务,张謇随往山东。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论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刚刚考中状元大魁天下,丁忧在籍的“通州才子”张謇,一反封建社会的传统习惯,不往官场谋求高官厚禄,以公卿宰相揆一天下,反而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并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后来成为著名的实业家。

人们不禁要问,张謇当时为什么要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张?他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内容、性质如何?在中国近代史上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拟就这些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粗浅见解,以与学界同仁商讨。

一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张謇出生时,其父已迁居海门常乐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早年深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统领吴长庆的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

后又得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的青睐,先后中顺天乡试南元和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的状元。

但是,在张謇年轻的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大举入侵,中华民族日益危机的时代。

1 9世纪70年代先后发生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阿古柏在新疆的叛乱、沙俄侵占伊犁、英国侵犯云南的马嘉理事件和美、日侵犯台湾的事件。

八、九十年代,又先后爆发法国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张謇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主张坚决抵抗。

1882年,张謇随吴长庆庆军去帮助朝鲜平定“壬午兵变”时,目睹了日本在并吞琉球群岛以后,又积极向朝鲜扩张侵略势力的野心,回国以后立即写了《乘时规复琉球策》和《朝鲜善后六策》,建议及时扼制日本对朝鲜和中国侵略的野心。

甲午战争中,张謇又单独弹劾李鸿章一贯奉行退让妥协的对外政策,说日本向外扩张时,“日之所欲,鸿章与之,日之所忌,鸿章去之,如纵骄子,不至于败不已,如饲饿狼,至于饱而犹不已”,指责他“但1能漫为大言,胁制朝野,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最后终于导致甲午战争的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清朝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张謇人物介绍

张謇人物介绍


黄 金 时 代

晚清张謇还是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在民国任工商部 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今后部办企业, 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他生前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 教育文化事业。他的“实业救国”虽不能挽救旧中国危亡,但却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张謇将大生纱厂早期的棉纱产品使用“魁星”商标,下设有“红魁”、 “蓝魁”、“绿魁”、“金魁 ”、“彩魁”等不同产品线。商标的主要部分就是魁星点 斗,独占鳌头的形象。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 到1908年累计纯利达到190多万两。在大生纱厂经营好转之后,集资招股的问题似乎再也 不存在了。 1901 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 20 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 20.75 万两。 1904 年,张謇决定扩张,筹建大生分厂。原来不肯出资的桂嵩庆此时也“自愿入股二 万”。当初写信指控张謇的浙江候补道朱幼鸿,此时亦入股1万两。和大生一厂筹备时的 艰难相比,大生二厂从筹备到开工仅29个月,很轻松地就收足了80万两股本。“大生纺 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册,并且取得了“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 的专利权,张謇的社会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名 人 评 价

很少有人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 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 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 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 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 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 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 响及全国”。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 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 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 国 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 美前总统罗 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 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 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中国实业家张謇简介

中国实业家张謇简介

中国实业家张謇简介张謇字季直,号啬庵。

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

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

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

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

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

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

张謇人物介绍精讲

张謇人物介绍精讲



张 謇 故 居
张 謇 纪 念 馆
江 苏 海 门 市 常 乐 镇 始 建 于 上 世 纪 年 代 80

谢 谢 观 赏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 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 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1913 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 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 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0~1921年,上海报纸天 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此时,大生已拥有纱锭13.7 万多枚,张謇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兴 办 实 业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 龢 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 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 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 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战、 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 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 对长江下游的侵犯,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 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到1899年开车试生产时,运营资金仅有数万两, 没有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张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向钱庄借贷。向 股东告急,无人响应;而打算将厂房出租却又遭到恶意杀价。最后作为张謇 多年挚友和忠实助手的沈敬夫提议破釜沉舟,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 买棉花,维持运转。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 扩展,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生存了下来。

赞美张謇的诗、散文

赞美张謇的诗、散文

赞美张謇的诗、散文有:
1.张謇,实业救国的楷模,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2.张謇,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事业成就不仅造福了人民,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张謇,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
的爱国精神。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
斗。

4.张謇,一位卓越的实业家,他的成功不仅源于他的才华和智慧,
更源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张謇,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了
贡献。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
们用心去做,就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6.张謇,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
的教育。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7.张謇,一位卓越的慈善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他的慈善事业不仅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传递了爱心和
温暖。

8.张謇,一位杰出的文化人,他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了历史的风云
变幻。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
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9.张謇,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

他的政治理念和实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0.张謇,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
严和利益。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奋发向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实业救国,我辈楷模

实业救国,我辈楷模

实业救国,我辈楷模作者:高艳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2年第02期“办学狂人”张謇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

他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状元,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他主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是个不折不扣的“办学狂人”。

他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的复旦公学,是复旦大学的前身。

他创办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因地处吴淞,曾一度称“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这是上海海事大学前身;在老西门创办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是今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河海大学前身。

1917年,在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的前身)在吴淞复校。

1920年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张謇是主要创建人之一。

……而南通大学,亦是由他于1912年创办的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发展而来的。

在这里,我们邀请了一位南通大學的学姐,就让她来为大家讲讲张謇与南通大学的故事吧!第一次看到“张謇”这个名字,是在高中历史书上,那时我们只知道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而真正开始了解他,是在我考入南通大学后。

犹记得报到那天从老师手里接过校园卡,老师对我们说:“欢迎来到南通大学,凭你们的校园卡可以免费参观学校南边的啬园哦!”“啬园?那是什么?”我有些惊讶。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老师微笑着说。

我原以为,这不过是学校旁边一个普通的公园,便约了朋友闲暇之时去啬园散心。

去了之后,只觉得见园子里曲径通幽,景色很美,很适合学生们来走走。

而在我们看到了张謇先生的雕像和墓志铭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是一座墓园,是张謇先生的墓地。

时光回到1912年,张謇先生创办了南通大学的前身——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开始本科教育。

他分别为这两所学校题写训词“祈通中西,以宏慈善”和“忠实不欺,力求精进”,今天的南通大学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正是分别取自其中。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18年第6期张謇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创办实业的先驱,是晚清著名的“状元实业家”。

19 世纪80 年代,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时,1894 年,张謇高中状元,毅然辞官,开始寻求实业救国的新出路,创办了大量的民族企业。

1899 年秋,他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建立了大生纱厂,这是他在南通建立起来的综合工业中的第一所企业;1901 年建立面粉厂;1902 年和1903 年创办轮船公司;1903 年建榨油厂和酒厂;1905 年建缫丝厂和机器厂。

他的“通海垦牧公司”成为其他企业仿效的楷模。

这些实业的创办,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

然而,时运不济,到20 世纪20 年代,由于深受外患、内忧、天灾等多重因素打击,张謇创办的企业开始衰落直至折戟,但他取得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功绩也是彪炳史册。

外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趁势兴起,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更为严重。

其实早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中就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对此,张謇曾指出,允许日本人在内地开机器厂,制造土货,设立行栈,“如鸩酒止渴,毒在脏腑”。

由于“外洋之工作巧于华人,外洋之商本厚于我国”,“今通商新约一旦尽撤藩篱,喧宾夺主,西洋各国,援例尽沾”,其后患必然是“以我剥肤之痛,益彼富强之姿。

逐渐吞噬,计日可待”。

一战之后,日本势力加紧对华侵略,尤其是对东北入侵,抢占东北的市场,排挤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

通海关布庄的销路大大萎缩,最终大生纱厂逐步失去了通海关布庄这个棉纱市场。

据上海纱布公所调查得知,南通土布经营口市场销往东北各地的绝对数在逐年减少,到1931年达到最低。

据资料显示,至1931 年东北沦陷后,南通土布市场完全消失。

企业家与爱国

企业家与爱国


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学校, 完
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

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 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
策 奠 新
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

贡献。
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长达 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 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 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 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 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 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表现三:促进就业 善待员工 就业,关乎人的生存和尊严,关乎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解决就业问题,是妥善解决很多
社会问题的根本,是政府、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 口大国而言,解决就业问题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艰巨任务。带领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尽 可能多的就业机会,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企业家应把就业问题作为决策的重要基点, 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统筹考虑员工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努力增加就业 机会,给予员工合理福利待遇,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化解下岗失业问题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不把企业的责任推给政府,给社会增加负担,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 机统一。一些企业家重视把企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追求多赢。如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 CEO卢文兵,通过发展餐饮连锁业,解决了数万人就业和数十万牧民的生计;蒋锡培,远东控 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他的远东电缆位列行业第一,他安置的残疾员工数量连续多年位 列全国第一。 表现四:创新图强 报效祖国

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状元慈善家张謇

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状元慈善家张謇

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状元慈善家张謇作者:温鲁来源:《慈善》2020年第01期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他兴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与骄傲。

因为有了大生纱厂,江苏南通从一个落后的县城逐渐成为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名城。

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与慈善事业,为当时与后世带来无穷福祉。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从小成绩优异,关心祖国命运。

中日甲午战争那年(1894年),张謇刚好考中光绪甲午科状元。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举国若丧考妣,张謇彻夜难眠。

“如何反败为胜、重新崛起?”张謇意识到,传统仕进之途已经不能有效地救中国了,应该另寻报国之门。

有一天,张謇徘徊街头,一位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话使他有了很大触动。

李提摩太说:“若中国不能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大业实业、推广慈善,必不能共和,必不能发达。

”张謇反复思考,认可了传教士的话,毅然走上“实业救国、慈善救民”的道路。

为此,他抛弃官职、经商下海,成为一名不当状元的状元郎,为世人所不解,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他、效法他、追随他。

张謇很有经济头脑,选择了纺织业作为终生奋斗的领城,“衣、食、住、行”四大民生,以衣为首要。

张謇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因此把自己创办的实业取名为“大生”,这个词富含了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基督教共有的理念,要使苍生蒙福,为此要勇敢地作为。

张謇的实业扎根中国社会,紧跟中国国情与世界大势,经历数十年起伏,最终大生纱厂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贸的流通,乃至商品出口都做出了贡献。

张謇通过大生纱厂大量吸纳乡民、流民、灾民入厂做工,在稳定治安、解决就业、创造财富各方面都创造了奇迹。

创办实业使张謇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收获,在荣誉与财富面前,张謇没有改变自己,保持了本色,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与慈善事业。

实际上,创办实业不过是张謇获取资金的途径罢了,他真正醉心的是教育、慈善事业的振兴。

江苏南通是南北交通要道,同时也饱受战火蹂躏,民生凋敝,张謇为救民于水火之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心血。

张謇事迹心得体会感悟(3篇)

张謇事迹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张謇先生的爱国情怀张謇先生生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腐败,他毅然投身民族工业,以实业救国为己任。

他曾说:“我国民族工业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缺乏实业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謇先生始终怀揣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他看来,实业救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张謇先生的创新精神张謇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他深知,要使民族工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

因此,他提出了“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在大生纱厂,张謇先生大胆改革,实行股份制,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逐渐走向现代化。

他还创办了南通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张謇先生的民生情怀张謇先生关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

他深知,民族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因此,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民生福祉而努力。

在大生纱厂,张謇先生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降低工人工资,提高农民收入,使工人和农民共同受益。

他还投资兴办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

四、张謇先生的事迹对我们的启示1.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张謇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时刻牢记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民生问题关乎国家发展。

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张謇人物研究

张謇人物研究
近代实业救国先驱 ——张謇
第四组
成员工作分工
• 资料搜集:茅光剑,刘胜 • 实验报告:尚文杰,周家亿,叶华健 • PPT制作:刘金晶,吉晨
前 言
翻开历史的扉页,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中国都 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而且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充满了坎坷 与荆棘。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的发 展,在世界上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回首历史,在近代 的中国,有那么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经 济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并且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是值得现代的 我们所学习和推崇的。
• 高瞻远瞩,做有理想有抱负的实业家
• 高屋建瓴,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 恢宏洒脱,自觉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 任
小组成员研究感想评价及思考总结大汇报
小组成员研究感想评价及思考总结大汇报
• 张謇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企业家精神是值得 现在的每一个人所学习的。高度的爱国主 义精神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创造的企 业文化等等,都是需要现代人去学习的。 并且这些都不会因为他们的消逝而随之消 失。
教育思想
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挽救危局、强国富民人才为根本目 标
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是张謇倡导素质教育的根本动因。
语录
• 南通各学校,均鄙人所手创,南通有纱厂 ,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 爰设立农校。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 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 图存救亡、舍教育无由 • 大世界今日这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 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 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皆我学生应知应行 之事也。
前人评价
前人评价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 代中国史上是一个而很伟大的 失败的英雄……他独立开辟了 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 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 一方,而影响于全国。终于因 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 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 许多未完成的志愿而死。 ——胡适

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

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

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古以来长江以南地区多半是不能作为天⼦长期落脚的地⽅的——或许是对历史了解还太少的缘故吧,我不知道温暖湿润的⽓候是否有碍皇帝的统治,也不知道秦岭之南是否真的少了那么点⼉所谓的“王⽓”。

但是远离皇帝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长期以来的政治地位缺失使得这⾥的⼈似乎更热衷于做点⽣意来振兴⼀⽅⽽不是依赖于领导阶级的优惠政策。

张謇先⽣似乎也是这样的⼀个⼈,只不过他把理想定位在了“救国”这⼀⾼度,于是这个弃官的状元没有像史上诸状元那样⿊着头踌躇满志⾛进朝堂、⽩了发领了俸禄回家养⽼。

张謇(1853年5⽉25⽇-1926年7⽉17⽇),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

1853年出⽣于常乐镇。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中学课本上对张謇挂的最⾼的⼀个头衔就是“状元”了,因此对他的认识⼀直停留在“⼀个办⼚的状元”。

纵观他的⼈⽣历程,也许他花费多年登上的⼋股取⼠之巅峰其实并不算他⼈⽣中浓墨重彩的⼀笔,但是为了这个头衔他着实浪费了不少时间。

张謇天资聪慧,4岁开始随其⽗学习《千字⽂》,5岁便能背诵没有错误。

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如皋县⼈张铨⼉⼦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名如皋县学为⽣员。

同治⼋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

其后如皋张⽒贪得⽆厌、索酬⽆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

⾃此连年缠讼,使张謇吃⾜了苦头,家道也转⼊困顿。

幸赖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久余怜⼠惜才、曲为援护,屡费周折,才得以撤诉。

光绪⼋年(1882年),朝鲜发⽣“壬午兵变”,⽇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本借机发动侵略战争。

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章,主张反抗侵略,对外持强硬政策,由此受到南派“清流”⾸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如果说有一个人,最集中、最全面地体现了本世纪中国资本家阶级的精神性格和行为特征——保守折中而不忘进取,软弱摇摆而不失坚韧,忧国忧民而不尚空谈,谨慎求稳而不惧风险,崇洋开放而不丢传统,工于心计而不乏同情……则非张謇莫属。

毕竟,‚在一个思想界需要摸索前进、个人人格的影响被用以弥补纲领模糊的时代里,资产阶级表现得优柔寡断是不足为奇的‛。

立宪基础,首在地方自治。

——张謇(《预计地方经费厘定地方税界限应请开国会文》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在实业。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会之感言》张謇农家而寒士也,自少不喜见富贵人……然兴实业则必与富人为缘,而适违素守,又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持,舍身喂虎。

认定吾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庶愿可达而守不丧。

自计既决,遂无反顾。

——张謇(《大生纱厂股东会宣言书》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至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百年百人排行榜第十四位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1853.7.1.~1926.8.24.)【清咸丰三年(癸丑)五月廿五日生,终年73岁】清宣统三年辛亥,西历1911年10月10日晚8时,年届花甲的张謇,在汉口登上日轮‚襄阳丸‛返江宁(南京)。

隔江远眺,他看到了火光,却不知那就是武昌起义的信号。

他此次莅汉,是为出席‚大维纱厂‛开工庆典,并借机跟当地军政要员、巨商富贾搞公关,为自己的‚大生资本集团‛趟路子。

但张謇不光是生意人,也是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和有全国声望的立宪派首领。

3个月前他去河南,密访下野后蛰居的袁世凯;接着进京,受到清廷最高执政者醇亲王款待。

其间所谈,多半不是生意。

辛亥年末,他在京、宁、汉之间斡旋,继而被孙中山、袁世凯先后聘为内阁部长。

不过即使在担任高官期间,他的主要精力仍在大生集团上。

跟胡适说他是‚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有所不同,在费正清看来,在民国诞生这一‚中国政治复兴‛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新人‛中,张謇乃是第一位代表人物;他一生演出的,则是一个‚颇为成功的故事‛张謇,字季直,号啬庵。

生于江苏南通一普通农户。

幼习八股,15岁中秀才,后因家境窘迫,外出谋生。

23岁做了清军统领吴长庆的幕僚,随赴朝鲜平乱。

其间,他数次提携袁世凯,被袁视为恩师;又因幕主受到李鸿章猜忌,渐知仕途险恶。

据说,他曾先后婉拒两广总督张树声、直隶总督李鸿章礼聘入幕,有‚南不拜张,北不拜李‛的清誉〔注2〕;其原因,是他‚鄙视‛洋务派首领之‚无能和误国‛〔注3〕。

32岁时,他考取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引起帝师翁同龢注意,但其后连续4次会试均落榜。

40岁前,他共参加各级考试20余次,‚仅直接消磨在考场中的时间累计即达120天,折合2 880小时‛。

待他完全厌倦科举、只因老父恳求才勉强答应最后一次去应试〔注2〕,却高中状元。

有传闻说,他的夺魁跟翁同龢做手脚有关,证据之一,是南通地方上专为此命名的‚果然亭‛,后来被张謇改作‚适然亭”高龄举人张謇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救亡与维新思潮涌动。

张謇以新科状元加盟‚帝党‛主战派,单独上书弹劾李鸿章。

奏章刚递上,接父丧电报,遂请假回乡守制。

在家乡,他接受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委派,主办团练。

不久,马关条约签定,日本获种种优惠,即将大举投资江南;而在京城,新旧党争愈演愈烈,维新运动屡屡受挫。

1895年夏,张之洞建议张謇办企业。

于是他创办大生纱厂,3年建成投产。

以后又办了多家纱厂和榨油、面粉、铁冶、轮船及盐垦公司、淮海实业银行,形成资本集团,鼎盛时总资本三四千万元。

论者指出,张謇以及另一位状元陆润痒的下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惊世骇俗,对于视‘工商’为‘末业’的中国传统社会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们弃官从商,对于‚走着一条曲折坎坷道路的中国民间资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注2〕。

另有史家强调:此类‚名义上的商办企业……最初的成就,也要归功于其主办人因有官方的关系而能取得的官方支持‛——由于国内市场有限,政府财源不足,加上进口货及在华外资的竞争;以至‚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曾经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或盐商的特征,并且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又在国民党中国有其表现,在〔新〕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至于张謇下海的个人动机,有论者谈到,他任翰林时,一天慈禧回宫,赶上暴雨,他随众迎驾,眼见许多白发老臣跪在没膝积水中匍伏,‚惶恐万状,不敢仰视,宛如一群落汤鸡‛。

乃‚顿生悲凉,不禁喟然长叹:做大官是如此下贱,这不是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忍受的‛张謇从未远离政治。

大生纱厂开工不久,他父丧守制期满,回京销假,正赶上百日维新。

因深知政坛矛盾错综复杂,他对变法‚既疑且惧‛。

曾劝康有为‚勿轻举‛,劝翁同龢‚赶紧离京远祸‛,自己也于戊戌政变前夕回到南通,故未受大的牵连。

其后,他投身‚晚清新政‛及立宪运动,特别是在家乡力倡地方自治,成效尤著。

跟其他维新人士一样,张謇向来注重教育。

他以经营实业部分盈余和劝募所得,先后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和十余所职业学校,以及图书馆、剧场、医院等。

后将纺织、农业和医学三校扩为专科,再并为南通大学。

在家乡以外,他也倡议或参与资助设立了吴淞商船学校、水产专门学校、中国公学、复旦学院、南京高等师范等。

清末江苏学务处成立,张謇被推为议长,又任中央教育会会长。

清廷还以三品衔聘他为商部头等顾问官。

1906年,他跟江浙闽三省人士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

1909年,江苏咨议局成立,任议长。

随后,他发动各省咨议局代表进京联合请愿开国会,给清廷施以沉重压力。

民国部长张謇辛亥革命期间,在张謇心目中,能领导共和国走向稳定的人,惟袁世凯,而非孙中山。

民国元年,他被孙中山委为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但不到职;中山以出让国家权益换取日本财团援助时,更愤而公开辞职。

他在南京、北京间斡旋调停,对促使南方把政权移交袁世凯,起了关键作用。

1913年,应袁之邀,张謇出任农林、工商二部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次年,二部并为农商部,仍任总长。

旋因不满袁搞独裁,乃辞职南归,继续其实业、教育和地方自治事业。

20年代,由于天灾人祸,大生集团下属各企业负债累累。

1923年,张謇被迫以其核心企业大生一厂向银行押款还债。

两年多后,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全部被债权人接管近代史教科书里,一向把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运动。

然而,不论改良派康梁、严复、谭嗣同,还是革命派孙黄、章太炎、蔡元培,他们的家庭或本人成份,都算不上资产阶级。

张謇虽出身贫寒,但其职业和生活来源却表明,他才是货真价实的资本家、企业家。

海外史家指出,19世纪末,其实中国还没有资产阶级;‚相反,正是这些维新派首创了资产阶级,或者可以说是发明了资产阶级。

像张謇等士绅文人,在甲午战败后之所以突然开始投资办现代企业,主要是出于政治和思想动机。

其行动是由于在思想上改变了信仰,或者受其他思想感染所致。

只是在1905到1911年中国工业出现之后,利润的诱惑才占了上风,经济收益才变成主要动机。

中国的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具有某种出于自愿的理想主义的特点‛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工商企业的体制,由最初‚官办‛,到‚官督商办‛,经‚官商合办‛,演变为‚商办官助‛和‚绅领商办‛。

在这过程中,‚绅商‛渐从‚官商‛分化出来,成为不再担任官职的绅士企业家〔注5、注2〕。

对比当时最著名的‚南张北周‛,应有助于领会‚官‛、‚绅‛二‚商‛的微妙区别:‚在周学熙恋栈官位时,张謇已辞去了一切公职。

这个决定不是轻易作出的。

……周学熙和张謇在他们寻求财政后盾和管理支援的方式上也大相径庭。

周学熙面向的是他的官场同寅,张謇则求助于商界。

‛近年学者指出:‚在官与商这两大社会阶层之间,绅商以其‘兼官商之任’的双重身份,模糊了官商界限。

他们往往上通官府,下达工商,即所谓‘通工商之邮’,构成官与商之间的缓冲与媒介,担负起既贯彻官府意图,又为工商界代言的双重使命。

‛不难理解,凭借这种双重身份,包括张謇在内的‚绅商‛们,搞‚封建式垄断‛甚至挪用公款之类,亦属难免。

纵观张謇一生,论政治作为,他参预了戊戌变法,在立宪运动和民国草创时期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作为民国政府农工商政策大计的主持者,其独立建树十分有限;作为立宪派头面人物,常显得缺乏远见和主动性;作为几派势力间的调停人,做的多是传递信息一类事;作为国家公务员,他也曾以权谋私。

论经济业绩,大生集团鼎盛期的规模,跟北方周学熙集团也只旗鼓相当;就开拓国家工业化基础而言,其作用未必大于盛宣怀;大生集团的破产,更使其客观效果被弱化。

至于他兴办教科文事业,影响虽广,而功效毕竟主要见于其家乡一隅。

张謇一家单论以上每一方面,张謇的影响都未必最卓著。

但如果说有一个人,最集中、最全面地体现了本世纪中国资本家阶级的精神性格和行为特征——保守折中而不忘进取,软弱摇摆而不失坚韧,忧国忧民而不尚空谈,谨慎求稳而不惧风险,崇洋开放而不丢传统,工于心计而不乏同情……则非张謇莫属。

毕竟,‚在一个思想界需要摸索前进、个人人格的影响被用以弥补纲领模糊的时代里,资产阶级表现得优柔寡断是不足为奇的‛。

窃以为,本世纪中国实业界精英的社会影响,明显逊于思想、政治及教科文界的同级别人物。

如史家所指出:‚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经济,至少在本章〔1911-1949〕限定的年代里,没有占据显要位置。

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

‛正因此,本榜经济人物的比例既小,且多排在较后位次。

至于张謇如此靠前,乃因除前述种种业绩外还应看到:作为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幕僚,他在晚清‚新政‛策划期间也曾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温和派中较激进的人(‘进步的立宪派’)‛,他称得上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而且,以他为首要代表的‚新绅士‛阶层之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可能真正代表了一次社会革命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