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

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题1-1解图图题1-2解图图题1-3解图图题1-4解图1-5 解1-6 解1-7 解1-8 解1-9 解1-10 解1-11 解1-12 解1-13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1、3的角速比为:1-14解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3的速度为:,方向垂直向上。

1-15解要求轮 1与轮2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1、轮2和机架4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和,如图所示。

则:,轮2与轮1的转向相反。

1-16解( 1)图a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 2)图b中的 CD 杆是虚约束,去掉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

故图 b中机构的自由度为:所以构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

题 2-1答 : a ),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

b ),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

c ),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d ),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题 2-2解 : 要想成为转动导杆机构,则要求与均为周转副。

( 1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 2-15 中位置和。

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

综合这二者,要求即可。

( 2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 2-15 中位置和。

在位置时,从线段来看,要能绕过点要求:(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位置时,因为导杆是无限长的,故没有过多条件限制。

( 3 )综合( 1 )、( 2 )两点可知,图示偏置导杆机构成为转动导杆机构的条件是:题 2-3 见图。

图题 2-4解 : ( 1 )由公式,并带入已知数据列方程有:因此空回行程所需时间;( 2 )因为曲柄空回行程用时,转过的角度为,因此其转速为:转 / 分钟题 2-5解 : ( 1 )由题意踏板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章全)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章全)

a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48)第8章带传动 (60)第9章链传动 (73)第10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章齿轮系 (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 (133)第15章轴承 (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复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2-1 答: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保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平面高副是点或线相接触,其接触部分的压强较高,易磨损。

平面低副是面接触,受载时压强较低,磨损较轻,也便于润滑。

2-2 答: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中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2-3 答: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要处理好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2-4 答:1.虚约束是指机构中与其它约束重复而对机构运动不起新的限制作用的约束。

2.局部自由度是指机构中某些构件的局部运动不影响其它构件的运动,对整个机构的自由度不产生影响,这种局部运动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说虚约束是不存在的约束,局部自由度是不存在的自由度是不正确的,它们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5答:机构中常出现虚约束,是因为能够改善机构中零件的受力,运动等状况。

为使虚约束不成为有害约束,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几何条件,如同轴、平行、轨迹重合、对称等。

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制造和安装精度。

2-6答:1.在分析和研究机构的运动件性时,机构运动简图是必不可少的;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应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绘图。

具体可按教材P14步骤(1)~(4)进行。

2-7解:运动简图如下:12-8 答:1. 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2.机构的运动简图如下:2-9答:(a )1.图(a )运动简图如下图;2.F =3n -2P L -P H =3×3-2×4-0=1,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ABCD 123(b )1.图(b )运动简图如下图;2.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B2-10答:(a)n=9 P L=13 P H=0F=3n-2P L-P H=3×9-2×13-0=1该机构需要一个原动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

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 1.11 题1-1解图图1.12 题1-2解图图1.13 题1-3解图图1.14 题1-4解图1-5 解1-6 解1-7 解1-8 解1-9 解1-10 解1-11 解1-12 解1-13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1、3的角速比为:1-14解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3的速度为:,方向垂直向上。

1-15解要求轮 1与轮2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1、轮2和机架4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和,如图所示。

则:,轮2与轮1的转向相反。

1-16解( 1)图a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 2)图b中的 CD 杆是虚约束,去掉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

故图 b中机构的自由度为:所以构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

题 2-1答 : a ),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

b ),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

c ),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d ),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题 2-2解 : 要想成为转动导杆机构,则要求与均为周转副。

( 1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 2-15 中位置和。

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

综合这二者,要求即可。

( 2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 2-15 中位置和。

在位置时,从线段来看,要能绕过点要求:(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位置时,因为导杆是无限长的,故没有过多条件限制。

( 3 )综合( 1 )、( 2 )两点可知,图示偏置导杆机构成为转动导杆机构的条件是:题 2-3 见图 2.16 。

图 2.16题 2-4解 : ( 1 )由公式,并带入已知数据列方程有:因此空回行程所需时间;( 2 )因为曲柄空回行程用时,转过的角度为,因此其转速为:转 / 分钟题 2-5解 : ( 1 )由题意踏板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陈立德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陈立德
11-5节圆和分度圆、啮合角和压力角有什么区别?
11-6 现有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齿数z1=21,z2=53,模数m=2.5 mm。 分别求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中心距、 齿距、齿厚、齿槽宽、传动比以及渐开线在分度圆处的曲率半径和齿顶圆上的压力角。
齿顶圆 轮齿顶端所确定的圆,其直径符号为da。 齿根圆 轮齿根部所确定的圆,其直径符号为df。
基圆 产生渐开线的圆,其直径符号为db。 分度圆 为了确定齿轮端面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在齿轮上选择的一个基准圆。其直径符号为d。
齿顶高 介于分度圆与齿顶圆之间的部分称为齿顶,其径向高度称为齿顶高,符号为ha。
问答题
10-1 影响链传动速度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由于链条绕在链轮上形成多边形啮合传动而引起传动速不均匀的现象, 称为多边形效应。链轮的节距越大,链轮齿数越少,链速的不均匀性越明显。 10-2链传动中,链条的链节数通常选 A 链节数。 A 偶数 B 奇数 C质数 D整数
第11章 齿轮机构
齿根高 介于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部分称为齿根,其径向高度称为齿根高,符号为hf。
全齿高 从齿根到齿顶的径向距离称为全齿高,符号为h,则有
h ha hf
齿厚 在任意直径的圆周上,轮齿两侧间的弧长,齿厚符号为si。 齿槽宽 在任意直径的圆周上,相邻两齿间的弧长,齿槽宽符号为ei。 齿距 在任意直径的圆周上,相邻两齿上同侧齿廓之间的弧长,齿距符号为pi。
正误判断(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 处于死点位置的机构是不可能运动的。 ( ) 2) 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摇杆为从动件时,机构才有死点位置出现。
() 3)曲柄摇杆机构中死点位置可能出现在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位置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48)第8章带传动 (60)第9章链传动 (73)第10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章齿轮系 (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 (133)第15章轴承 (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1章平面机构自由度习题解答1-1至1-4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1-11-21-31-41-5至1-12 计算机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局部自由度1-5 有一处局部自由度(滚子),有一处虚约束(槽的一侧),无复合铰链n=6 P L=8 P H=1 F=3×6-2×8-1=11-6 有一处局部自由度(滚子),无复合铰链、虚约束n=8 P L=11 P H=1 F=3×8-2×11-1=11-7 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n=8 P L=11 P H=0 F=3×8-2×11-0=21-8 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n=6 P L=8 P H=1 F=3×6-2×8-1=11-9 有两处虚约束(凸轮、滚子处槽的一侧),局部自由度1处,无复合铰链n=4 P L=4 P H=2F=3×4-2×4-2=21-10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各有一处凸轮、齿轮为同一构件时,n=9 P L=12 P H=2F=3×9-2×12-2=1凸轮、齿轮为不同构件时n=10 P L=13 P H=2 F=3×10-2×13-2=2 图上应在凸轮上加一个原动件。

1-11 复合铰链一处,无局部自由度、虚约束n=4 P L=4 P H=2 F=3×4-2×4-2=2 1-12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各有一处n=8 P L=11 P H=1 F=3×8-2×11-1=1。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全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全

第三章部分题解3-5图3-37所示为一冲床传动机构的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意图是 通过齿轮1带动凸轮2旋转后,经过摆杆3带动导杆4来实 现冲头 上下冲压的动作。

试分析此方案有无结构组成原理上的错 误。

若有,应如何修改? 解画出该方案的机动示意图如习题3-5解图(a),其自由度为:F=3n-2P -P =3 3-2 ?-1=0 其中:滚子为局部自由度计算可知:自由度为零,故该方案无法实现所要求的运动,即结 习题3-5图 图3-37解决方法:1增加一个构件和一个低副,如习题3-5解图(b) 所示。

其自由度为: 构组成原理上有错误。

F =3n-2P -P =3 ?-2 5-1 = 1 542将一个低副改为高副,如习题3-5解图(c)所示。

其自由度为:F =3n-2P -P =3 3-2 ?-2=154习题3-5解图(a)?画出图3-38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运动尺寸由图 上量取),并计算其自由度。

(a)机构模型(d)机构模型 图3-38习题3-6图习题3-6(a)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可画成习题 3-6(a)解图(a)或习 题3-6(a)解图(b)的两种形式。

计算该机构自由度为:3-654F =3n-2P -P =3 ?-2 4-0=1 54习题3-6(a)解图(a)习题3-6(a)解图(b)?习题3-6(d)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 图可画成习题 3-6(d)解图(a)、习题3-6(d)解图(b)、习题3-6(d)解图 (c)解(d) 等多种形式。

-1-3-7 解(a)解(b)解(c) 6 习题3-5解图(b)习题3-5解图(c) 解⑻科=O.QOIm min。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最新陈立德版机械设计基础第1六、17、18章课后题答案

最新陈立德版机械设计基础第1六、17、18章课后题答案

第16章 其他常常利用零、部件两轴轴线的偏移形式有哪几种?答:有经向位移、轴向位移、偏角位移和综合以上三种位移中的几种同时发生的情形。

凸缘联轴器两种对中方式的特点各是什么?答:凹凸槽对中时轴必需作轴向移动;用螺栓与孔的紧配合对中时不须轴作轴向移动,且传递扭矩大。

联轴器与聚散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联轴器只维持两轴的接合,聚散器可在机械工作中随时定成两轴的接合与分离。

常常利用联轴器和聚散器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点?应用于哪些场合?答:常常利用联轴器可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器两大类,刚性联轴器不能补尝两轴的相对位移,用于两轴严格对中并在工作中不发生相对位移的场合;挠性联轴器具有必然的补尝两轴相对位移的能力,用于工作中两轴可能会发生相对位移的场合。

常常利用聚散器分为牙嵌式和摩擦式两大类。

牙嵌式聚散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在接合式分离时齿间会有冲击,用于转矩不大、接合或分离时两轴静止或转速差很小的场合;摩擦式聚散器接合进程平稳,冲击、振动较小,有过载保护作用,但外廓尺寸大,接合分离时有滑动摩擦,发烧量及磨损较大,用于转矩较大,两轴有较大转速差的场合。

无弹性元件联轴器与弹性联轴器在补偿位移的方式上有何不同?答:无弹性元件联轴器利用联轴器工作元件间的动联接实现位移补偿;弹性联轴器利用其中弹性元件的变形来补偿位移。

牙嵌式聚散器与牙嵌式安全聚散器有何区别?答:不同点在于牙嵌式安全聚散器的牙的倾斜角α较大,且无操纵机构。

普通自行车上手闸、鞍座等处的弹簧各属于什么类型?其功用是什么?答:手闸处的弹簧是扭转弹簧,用于刹车后手闸复位;鞍座处的弹簧是螺旋压簧,用于缓冲吸振。

圆栓螺旋弹簧的端部结构有何作用?答:紧缩弹簧的端部结构起支承作用,拉伸弹簧的端部结构功用是利于弹簧的安装及加载。

某电动机与油泵之间用弹性套柱销连轴器连接,功率P =,转速n =970r/min,两轴直径均为42mm ,试选择连轴器的型号。

解:(1)计算名义转矩。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复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2-1 答: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保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平面高副是点或线相接触,其接触部分的压强较高,易磨损。

平面低副是面接触,受载时压强较低,磨损较轻,也便于润滑。

2-2 答: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中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2-3 答: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要处理好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2-4 答:1. 虚约束是指机构中与其它约束重复而对机构运动不起新的限XXX用的约束。

2. 局部自由度是指机构中某些构件的局部运动不影响其它构件的运动,对整个机构的自由度不产生影响,这种局部运动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 说虚约束是不存在的约束,局部自由度是不存在的自由度是不正确的,它们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5 答:机构中常出现虚约束,是因为能够改善机构中零件的受力,运动等状况。

为使虚约束不成为有害约束,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几何条件,如同轴、平行、轨迹重合、对称等。

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制造和安装精度。

2-6 答:1.在分析和研究机构的运动件性时,机构运动简图是必不可少的;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应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绘图。

具体可按教材P14步骤(1)~(4)进行。

2-7 解:运动简图如下:2-8 答:1. 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2.机构的运动简图如下:2-9答:(a )1.图(a )运动简图如下图;2.F =3n -2P L -P H =3×3-2×4-0=1,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ABCD 123(b )1.图(b )运动简图如下图;2. 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B2-10 答:(a)n=9 P L=13 P H=0F=3n-2P L-P H=3×9-2×13-0=1该机构需要一个原动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

第二章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第11章 蜗杆传动11.1 蜗杆传动的特点及使用条件是什么?答:蜗杆传动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传动比大。

一般在传递动力时,10~80i =;分度传动时只传递运动,i 可达1 000;传动平稳,无噪声;传动效率低;蜗轮一般用青铜制造,造价高;蜗杆传动可实现自锁。

使用条件:蜗杆传动用于空间交错(90 )轴的传动。

用于传动比大,要求结构紧凑的传动,传递功率一般小于50kW 。

11.2 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如何计算?能否用分度圆直径之比表示传动比?为什么? 答: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可用齿数的反比来计算,即1221i n n z z ==;不能用分度圆直径之比表示传动比,因为蜗杆的分度圆直径11d mq mz =≠。

11.3 与齿轮传动相比较,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有何特点?为什么?答: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与齿轮传动类似,有点蚀、弯曲折断、磨损及胶合。

但蜗杆传动中蜗轮轮齿的胶合、磨损要比齿轮传动严重得多。

这是因为蜗杆传动啮合齿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大,发热严重,润滑油易变稀。

当散热不良时,闭式传动易发生胶合。

在开式传动及润滑油不清洁的闭式传动中,轮齿磨损较快。

11.4 何谓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中间平面上的参数在蜗杆传动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是通过蜗杆轴线且垂直于蜗轮轴线的平面。

中间平面上的参数是标准值,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是在中间平面计算的。

在设计、制造中,皆以中间平面上的参数和尺寸为基准。

11.5 试述蜗杆直径系数的意义,为何要引入蜗杆直径系数q ? 答:蜗杆直径系数的意义是:蜗杆的分度圆直径与模数的比值,即1q d m =。

引入蜗杆直径系数是为了减少滚刀的数量并有利于标准化。

对每个模数的蜗杆分度圆直径作了限制,规定了1~4个标准值,则蜗杆直径系数也就对应地有1~4个标准值。

11.6 何谓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它对蜗杆传动有何影响?答: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是由于轴交角90∑=,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时,在轮齿节点处,蜗杆的圆周速度1v 和蜗轮的圆周速度2v 也成90 夹角,所以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时,齿廓间沿蜗杆齿面螺旋线方向有较大的相对滑动速度s v ,其大小为s 1cos v v λ==。

《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第3版)》习题解答

《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第3版)》习题解答
1)力F的方向铅垂向下时,能将材料提升的力值F是多大? 2)力F沿什么方向作用最省力?为什么?此时能将材料提升的力值是多大?
解 1)当拉力F对铰链C之矩与重物G对铰链C之矩相等,可提升重物。 此时 MC(F)=Mc(G),即 F×3m× sin60° =5kN×1m×sin60°,
移项得 F=5kN/3=1.67kN。
解 ⑴图1-43a
图1-45 题1-13图
⑵图1-45b
⑶图1-45c ∵BC为二力杆,可得NC的方向,再用三力 平衡汇交定理。
1-14 画出图1-46所示物系中各球体和杆的受力图。 解 ⑴各球体受力图如右
图1-46 题1-14图 ⑵此为两端受拉的二力杆
1-15 重量为G 的小车用 绳子系住,绳子饶过光滑的 滑轮,并在一端有F 力拉住, 如图 1-47所示。设小车沿光 滑斜面匀速上升,试画出小 车的受力图。(提示:小车 匀速运动表示处于平衡状态)
1
(FB×3a)-Fa-M=0 FB-F-FA=0 FB = F+FA
2-11 梁的载荷情况如图2-64所示,已知 F=450N,q=10N/cm, M=300N·m,a=50cm , 求梁的支座反力。
解 各图的支座反力已用红色 线条标出,然后 ①取梁为分离体,列平衡方程, ②求解并代入数据,即得结果。
图2-64 题2-11图
1)图2-64a情况
∑MA(F)=0, ∑Fy=0, 由(2):
MA(R)=MA(F1)+MA(F2) =F1 ×2m+F2 ×(2m ×sin α) =(10N ×2m) +( 40N ×2m ×sin α) =20N·m+( 80N·m )sin α
代入已知值 MA(R)=60N·m 得到 sin α=0.5, 即α=30°。

最全《机械设计基础》答案完整版.doc

最全《机械设计基础》答案完整版.doc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 —1自由度为:F =3n _(2P L +P H _P') _F' =3 7 -(2 9 1-0) -1二21-19 -1=1或:F =3n -2P L -P H=3 6 -2 8 -1-11-6自由度为F =3n _(2P L P H _P') _F' =3 9-(2 12 1 -0) -1 =1或:F =3n -2P L - F H=3 8-2 11-1=24-22 -1=11 —10自由度为:F =3n _(2P L +P H _P') _F' =3 10-(2 14 12 -2) -1 = 30 -28 -1=1或:F =3n-2P L - P H=3 9-2 12-1 2=27-24 -2=11 — 11F =3n -2P L -P H=3 4 -2 4 -2=21 — 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R4 p 3 P34 R3 1、3的角速度比。

1 - 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

设 •= =10rad/s ,求构件3的速度v 3 。

v 3 =v P13 =叫 P 14P 3 =10^200 = 2000mm/s1- 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1/「2。

构件1、2的瞬心为P 12P 24、P 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⑷ 1 沃 P 14p 2 =切2 “ !~24 P 12 4-13 P3PP1 3创|P 24p 2| 2r 2 ⑷ 2 IR 4P 12I r i=10 AC tan BCA 916.565mm/s :2.9rad / s转中心的距离l AC =15mm , I AB = 90mm ,^10rad /s ,求『-00和『-1800时,从动件角速度-'2的数值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当从动件按正弦加速度规律运动时,它的位移方程为
当 、 、 时的位移 、 、 分别为
(1)用极标法求理论轮廊上对应点的坐标值。
选取凸轮转轴中心为坐标原点,OX通过从动件的运动起始点,则理论轮廊上某点的极坐标方程为
因该凸轮机构为对心直动从动件,故 、 、 、
可求得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2)用极坐标方法出实际轮廓上对应点的坐标值。
紧螺栓连接中,螺纹部分受轴向力作用产生拉伸正应力σ,因螺纹摩擦力矩的作用产生扭转剪应力τ,螺栓螺纹部分产生拉伸与扭转的组合变形,根据强度理论建立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7.10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有何特点?用于承受何种载荷?
答:铰制孔用螺栓连接在装配时螺栓杆与孔壁间采用过渡配合,没有间隙,螺母不必拧得很紧。工作时螺栓连接承受横向载荷,螺栓在连接结合面处受剪切作用,螺栓杆与被连接件孔壁相互挤压。
5.7用作图法求出下列各凸轮从如题5.7所示位置转到B点而与从动件接触时凸轮的转角 。(可在题5.7图上标出来)。
题5.7图
答:
如题5.7答案图
5.8用作图法求出下列各凸轮从如题5.8图所示位置转过 后机构的压力角 。(可在题5.8图上标出来)
题5.8图
答:
如题5.8答案图
题5.9答案图
5.10一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基圆半径 ,行程 ,滚子半径 ,推程运动角 ,从动件按正弦加速度规律运动,试用极坐标法求出凸轮转角 、 、 时凸轮理论轮廊与实际轮廓上对应点的坐标。
11.12 试分析如题11.12图所示的蜗杆传动中,蜗杆、蜗轮的转动方向及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题11.12
答:蜗杆、蜗轮的转动方向及所受各分力的方向如题11.12答案图所示。
8.15已知某普通V带传动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转速 ,小带轮基准直径 ,大带轮基准直径 ,中心距 ,用2根A型V带传动,载荷平稳,两班制工作,试求此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解(1)确定带的基准长度。
查表8.4,取基准长度Ld=1400mm
(2)实际中心距。
(3)小带轮包角。
(4)传递的最大功率。根据 ,查表8.9,用内插法得 。
解:(1)因 ,可得出 ,则
因为曲率半径 即为发生线NK的长度,则 。
(2)
10.6一渐开线外啮合标准齿轮,z=26,m=3mm,求其齿廓曲线在分度圆及齿顶圆上的曲率半径及齿顶圆压力角。
解:
,可得出
10.8一对标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z1=19,z2=68,m=2mm, ,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基圆直径、齿距以及齿厚和齿槽宽。
对于题3.7图b的机构,在构件4上增加一个转动副,如题3.7答案图b所示;或在构件4的 处添加一滑块,如题3.7答案图c所示。
题3.7答案图
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4.16一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 , AD为机架。试问:
(1)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且AB为曲柄,求 的最大值。
(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求 的最小值。
(1)这是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中的何种机构?
(2)若以AB为原动件,此机构有无急回特性?为什么?
(3)当以AB为原动件时,此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机构何位置(在图上标出)?
题4.17图
答:(1)因为 ,且又以最短杆AB的邻边为机架,则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1)有。因为以AB为原动件时,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答:被连接件受横向载荷时,螺栓不一定全受到剪切力。只有受横向外载荷的铰制孔螺栓连接,螺栓才受剪切力。
7.9松螺栓连接与紧螺栓连接的区别何在?它们的强度计算有何区别?
答:松螺栓连接在承受工作载荷前,不需把螺母拧紧,即不受预紧力。而紧螺栓连接在承受工作载荷前,必须把螺母拧紧,螺栓承受预紧力。
松螺栓连接的强度按拉伸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4计算如题3.4图所示各机构的自由度,并说明欲使其具有确定运动,需要有几个原动件?
题3.4图
答:a) 代入式(3.1)中可得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必须取消,即把滚子与杆刚化,则 代入式(3.1)中可得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8.6一般来说,带传动的打滑多发生在大带轮上还是小带轮上,为什么?
答:因为 ,故打滑总是先发生在小轮上。因为小带轮的接触弧上产生的摩擦力小于大带轮。
8.13观察3~5种机器上的普通V带传动测量出带顶宽 、带轮外经 和中心距a,确定带型、带轮基准直径 、 ,并计算茁带长 。
答;由学生观察3~5种机器上的普通V带传动,测量出 、 、 、确定带型、 、 、计算出 ,取标准 。
极坐标方程为
式中:
根据题意可得出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式中:
Δ
当 时:Δ
当 时:Δ
当 时:Δ
因此可得出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第七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7.6为什么螺纹连接通常要采用防松措施?常用的防松方法和装置有哪些?
答:连接用的三角形螺纹都具有自锁性,在静载荷或温度变化不大、冲击振动不大时不会自行脱落。但在冲击、振动或变载的作用下,螺纹连接会产生自动松脱现象。因此,设计螺纹连接,必须考虑防松问题。
查表8.18得 ,传动比 ,查表8.19得 。由式(8.11)得
查表8.4得KL=0.96,由图8.11得 ,查表8.21,得KA=1.1。由式(8.18)得

所以此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为2.42kW。
第十章齿轮传动
10.5一渐开线齿轮的基圆半径 ,求(1) 时渐开线的展角 ,压力角 以及曲率半径 ;(2)压力角 时的向径 、展角 及曲率半径 。
7.11在进行紧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时,为什么要将螺栓拉力增加30%?
答:当螺栓拧紧后,其螺纹部分不仅受因预紧力Fo的作用而产生的拉伸正应力σ,还受因螺纹摩擦力矩下T1的作用而产生的扭转剪应力τ,使螺栓螺纹部分处于拉伸与扭转的复合应力状态。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可求出螺栓螺纹部分危险截面的当量应力 ,则强度条件为
题3.6图
解:a): 。
运动确定。
b)
运动确定
c) 。
运动确定
d) 。
运动确定。
e) 。
运动确定。
f) 。
运动确定。
g) 。
运动确定
h) 。
运动确定。
3.7试问如题3.7图所示各机构在组成上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针对错误提出修改方案。
题3.7图
答:图示机构的自由度为零,故都不合理,修改方案如下:
对于题3.7图a的机构,在 处改为一个滑块,如题3.7图a所示。
c) 代入式(3.1)中可得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3.5绘制如题3.5图所示各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题3.5图
答:取 ,绘制运动简图如题3.5答案图所示:
题3.5答案图
图a): ,则 ;
图b): ,则 。
3.6试计算如题3.6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该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图中绘有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4)齿面胶合。改善措施:提高齿面硬度,降抵齿面粗糙度,选用抗胶合性能较好的齿轮副材料,采用抗胶合润滑油;减少模数、降低齿高。
(5)塑性变形。改善措施:提高齿面硬度,采用粘度高的润滑油。
10.17齿轮强度设计准则是如何确定的?
答:齿轮强度设计准则的确定是根椐齿轮传动的工作方式,齿轮的材料、硬度、失效形式来定的。对闭式传动中的软齿面齿轮( )主要失效形式为点蚀,应按接触强度确定主要参数,按弯曲强度校核齿根弯曲强度。若为硬齿面( )主要失效形式为断齿,应按弯曲强度确定主要参数,然后按接触强度校核齿面接触强度。对于开式传动,因为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和断齿,按弯曲强度进行设计。不必按接触强度校核,固开式传动不会发生点蚀。
答:(1)确定各轮旋向,轴向力方向。
①由 及旋向(左旋)确定 向上;
②2轮必为右旋, 与 相反, 与 相反;
③为使中间轴轴向力较小, 应向上,与 相反。根据 向上与转向判定齿轮3数为右旋;
④齿轮4必为左旋, 与 相反,即向下。具体参见题10.39答案图。
(2) 时互相抵消。
因3轮和2轮在同一轴上,则 。
当 为 时,才能使中间轴上两齿轮产生的轴向力互相抵消。
第11章 蜗杆传动
11.3 与齿轮传动相比较,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与齿轮传动类似,有点蚀、弯曲折断、磨损及胶合。但蜗杆传动中蜗轮轮齿的胶合、磨损要比齿轮传动严重得多。这是因为蜗杆传动啮合齿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大,发热严重,润滑油易变稀。当散热不良时,闭式传动易发生胶合。在开式传动及润滑油不清洁的闭式传动中,轮齿磨损较快。
常用的防柱方法有摩擦防松、机械防松、永入防松和化学防松四大类。
7.7常见的螺栓失效形式有哪几种?失效发生的部位通常在何处?
答:常见的螺栓失效形式有:(1)螺栓杆拉断;(2)螺纹的压溃和剪断;(3)经常装拆时会因磨损而发生滑扣现象。
失效发生的部位通常在螺纹处。
7.8被连接件受横向载荷时,螺栓是否一定受到剪切力?
因拉伸正应力
则强度条件为
可见,紧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可按纯拉伸强度计算,考虑螺纹摩擦力矩T1的影响,需将螺栓拉力增加30%。
第8章 带传动
8.5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是怎样产生的来自它们对传动有何影响?是否可以避免?
答: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打滑是指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可以避免的。而弹性滑动是由拉力差引起的,只要传递圆周力,就必然会发生弹性滑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
第5章凸轮机构
5.3凸轮机构常用的四种从动件运动规律中,哪种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哪些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哪种运动规律没有冲击?如何来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