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导学案
《土地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分类、利用和珍爱等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层,包括陆地和水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
2. 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哪些?(1)不可更生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被破坏就无法恢复。
(2)多功能性:土地资源可以用于农业、工业、居住等多种用途。
(3)地域性: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
三、分类1. 按用途分类(1)农用地:用于农业生产。
(2)工矿用地:用于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3)建设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4)生态用地:用于生态环境珍爱和恢复。
2. 按所有权分类(1)国有土地:由国家所有和管理。
(2)集体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和管理。
(3)个人土地:由个人所有和管理。
四、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珍爱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科学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
(2)勤俭利用:提倡勤俭用地,避免过度开发。
(3)生态珍爱:珍爱生态环境,维护土地生态平衡。
2. 加强土地资源珍爱(1)加强立法: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2)监督检查: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和检查。
(3)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土地资源珍爱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以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为例,我国是一个人口浩繁的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紧张,如何合理利用和珍爱土地资源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珍爱,如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思考讨论1. 你认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珍爱对于人类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 你觉得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勤俭利用土地资源?3. 你认为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地资源的特点、分类、利用和珍爱等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珍爱好我们的故里。
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导学案
土地资源一、自学1、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开展需求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利用类型:2、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
3.我国土地类型,有利于地开展农、林、牧、渔、业生产和城乡建立。
4、读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答复下题。
〔1〕地占比重最大,林地占,耕地占,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土地占。
建立用地占。
〔2〕图3.9说明,我国少,而多,缺乏。
5、我国土地资源特征:齐全,比重小我对我自学评价我很棒我还行我还要努力一句话自我建议二、互学1.从图3.10可以清楚看出,饿哦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1〕我国耕地和林地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西〕部、区〔填干湿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低〕。
其中南方以为主,北方以为主。
林地那么主要分布在。
〔2〕草地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区〔填干湿区〕,主要用于业。
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难以利用土地爷主要分布在,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低〕。
2、讨论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及自然环境特点,填空。
三、导学1、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等问题尤为突出。
2、我国把“、和〞作为一项根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和。
〔2〕在农耕区,和。
〔3〕在牧区,,。
〔4〕在易受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3、“土地专家规划〞假设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等难以利用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2. 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环保认识,增进可持续发展。
导学内容: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1.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持农业、工业、建筑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条件。
2. 当前,土地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逐渐枯竭和质量下落。
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1.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2. 推行勤俭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政策,鼓励循环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
3. 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珍爱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环保认识,增进可持续发展
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2.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维护地球故里。
导学活动:
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2. 分组讨论,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建议,并展示效果。
3. 制定环保计划,包括减少浪费、勤俭能源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实地考察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导学评判:
1. 通过观看视频、分组讨论等活动,学生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制定环保计划和实地考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调研报告和展示效果,评判学生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八年级 土地资源 导学案及习题集
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5页到74页,完成1—4题:1、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可分为、、和等。
2、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现状:(1)优势:总量,利用类型;(2)劣势:人均占有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主要是、少,多,不足,特别是与矛盾尤为突出。
3、仔细阅读图 3.9,从中得出,和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_________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4、完成69页活动1(结合课本24页图2.4,36页图2.17,39页图2.21)。
5、土地是立国之本,因此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把每年月日定为全国土地日。
【合作探究】6.阅读图3.9、3.10、3.11分析:①南方耕地以为______________主,北方耕地以为______________主。
②它们分布大致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大致与_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一致。
③造成我国耕地南北差异的成因是:南方降水_____(多或少),属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北方降水_____(多或少),属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
7.看图3.13,朗读其文字说明,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73页活动1小组讨论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分析应对措施?答:【课堂检测】学习主题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 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B.土地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利用都不会降低其生产力C.土地是万物之本D.戈壁、高寒荒漠等属土地资源2、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多B.类型多样,分布不均C.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D.后备耕地资源不足3.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4.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草原学习主题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部。
《土地资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土地资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土地资源是一种分外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支持着人类的生存和进步,还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二、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精通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什么是土地资源吗?它为什么重要?2. 你认为土地资源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3. 你觉得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如何?四、进修内容1. 土地资源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物质及其上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体此刻支持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卫、城市建设等方面。
2.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按用途划分,土地资源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 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不行更生、有限性、多功能性等。
3.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农田占用、土地沙化、城市扩张等问题。
-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度。
- 推广勤俭型、绿色型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 加强土地资源保卫,保卫耕地、防止土地沙化、控制城市扩张等。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地资源的观点、分类、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
期望同砚们能够熟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乐观参与土地资源保卫和可持续利用工作,为建设秀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气。
六、教室谈论1. 你认为土地资源的保卫和利用应该如何平衡?2. 你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有何看法?3.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卫?七、作业1. 小组谈论:就如何合理利用和保卫土地资源展开谈论,并撰写小结报告。
第三章 第二节《土地资源》导学案(答案)
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65-74页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2、我国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3、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每年 6 月25 日为全国土地日。
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B )A、非季风区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5、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有利的方面是( A )A、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C、分布不均D、耕地、林地少6、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草地B、耕地C、林地D、荒漠7、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C )A、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 B 、华北、西北和东南地区C 、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区D、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地区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土地类型是( C )(1)天然林地(2)耕地(3)高山草地(4)天然湿地A、1 2B、3 4C、1 3D、2 49、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这是( B )发展的表现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气候骤变D、乱占耕地合作探究10、读书上73页漫画,回答下列问题:每一组漫画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看法(1)、小鸟的悲哀:因为人类乱砍伐森林,使许多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地。
应该严禁乱砍伐,保护森林。
(2)、小草的哀求: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大片草场沙化,破坏了草地资源。
应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3)、飞来的山峰:由于人口增长,住房等建设用地面积扩大,挤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土地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土地资源是什么吗?土地资源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支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还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依托。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利用和珍爱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城镇用地等。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依托。
2. 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土地资源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城镇用地等。
其中,耕地用于农业生产,林地用于木材和森林资源的珍爱,草地用于畜牧业,水域用于渔业和水资源利用,城镇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居住。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珍爱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该遵循资源勤俭利用、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珍爱耕地和森林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2.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资源勤俭和环境珍爱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土地整治和管理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资源的珍爱1. 加强土地资源珍爱认识珍爱土地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树立资源珍爱认识,珍惜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珍爱耕地和森林资源,珍爱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完善土地资源珍爱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珍爱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珍爱政策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珍爱耕地和森林资源,遏制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增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珍爱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勤俭和环境珍爱,增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积极参与土地资源的珍爱和管理,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地资源导学案》
《土地资源》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土地资源的观点、分类、利用方式以及珍爱方法,进一步增强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重要性。
一、认识土地资源1. 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陆地表层和地下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
2. 土地资源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按性质分类:肥沃土地、荒漠土地、盐碱土地等。
(3)按地形分类:平原、丘陵、山地等。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1. 农业利用(1)耕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2)发展摩登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2. 工业利用(1)建设工厂、仓库、办公楼等。
(2)开发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
3. 建筑利用(1)建设住宅、商业综合体、交通设施等。
(2)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4. 生态利用(1)珍爱自然生态环境,珍爱植被和野生动物。
(2)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珍爱工作。
三、土地资源的珍爱方法1. 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1)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2)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2. 实施土地资源的勤俭利用(1)推广勤俭用地的技术和措施。
(2)鼓励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3. 加强土地资源的环境珍爱(1)控制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2)珍爱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四、教室练习1. 请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
2. 你认为如何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3. 为什么珍爱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措施。
2. 思考你周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3. 收集有关土地资源珍爱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做一次小组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土地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希望能够更加珍惜和珍爱我们的土地资源,共同建设美丽故里。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学案》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2.掌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导学内容:1.什么是土地资源?2.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4.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导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思考和讨论。
2.观点诠释: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3.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能带来的后果,强调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知识拓展:介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如农田水利建设、城市规划设计等,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实践环保和勤俭资源。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珍爱活动。
四、导学评判:1.教室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2.作业要求:安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小论文、设计一个环保主题海报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树立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和环境珍爱做出积极贡献。
愿我们共同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第三章 第二节《土地资源》导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65-74页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分为、、和。
2、我国人均占有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主要是、少,难利用土地。
3、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每年月日为全国土地日。
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A、非季风区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5、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有利的方面是()A、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C、分布不均D、耕地、林地少6、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A、草地B、耕地C、林地D、荒漠7、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A、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 B 、华北、西北和东南地区C 、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区D、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地区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土地类型是()(1)天然林地(2)耕地(3)高山草地(4)天然湿地A、1 2B、3 4C、1 3D、2 49、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这是()发展的表现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气候骤变D、乱占耕地10、读书上73页漫画,回答下列问题:每一组漫画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看法(1)、小鸟的悲哀:(2)、小草的哀求:(3)、飞来的山峰:小结: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利条件:、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季风区:耕地:林地:西部内陆地区: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问题训练】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丰富B.我国林地比重较大C.我国耕地面积较多D.我国林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C.东南部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D.西北和华北林地较少3、我国土地利用面积最大的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4、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大B、山地少,平地多C、后备耕地充足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5、下列主要以耕地为主的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6、从干湿地区来说,耕地主要分布在和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导学案人教版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习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2、“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学习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读图P67根据土地的及土地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和等。
其中、、为农业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读图P68图3.7和图(1)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国土,土地资源总量,而且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不足: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少,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特别是尤为突出。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较好,但它是仅次于的优质土地资源。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连线高原耕地山地林地季风区半干旱、干旱区平原草地非季风区湿润区、半湿润区丘陵未利用土地2、我国水田和旱田的分布大致以一线为界,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接近。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是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__________和,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2、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土地资源》 导学案
《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和影响。
3、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2)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难点(1)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如何培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三、学习过程(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有哪些利用类型?2、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通过数据对比,了解我国土地总面积在世界的排名以及人均土地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思考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有何影响。
2、类型齐全(1)列举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分析我国土地类型齐全的优势和不足。
3、区域差异明显(1)结合地图,观察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总结其分布规律。
(2)探讨造成土地资源区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等。
(三)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减少(1)分析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如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合理的土地开发等。
(2)讨论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2、土地荒漠化(1)了解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
(2)探讨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如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
(3)思考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3、水土流失(1)解释水土流失的含义和发生的条件。
(2)举例说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3)研究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4、乱占耕地(1)观察生活中乱占耕地的现象,如违规建房、建厂等。
(2)讨论乱占耕地的危害和应对策略。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土地资源(一)》导学案
季风区多林地和耕地,非季风区多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
检学
一、将下列地区与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连线
1.大兴安岭A.草原、草地
2.华北平原B.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3.青藏高原C.难利用土地
4.塔里木盆地D.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5.珠江三角洲E.林地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寺总面积居世界前列
二、结合我国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
三、读P68,图3.7和3.8
能力提升
阅读地理图册上相关内容。
拓展延伸
阅读课本P69-70页图文资料。
基础知识:
一、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沼泽,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众多类型。
二、草地和林地的分布跟降水有关系吗?
能力提升:
我国耕地仅占总面积的12.68%,而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占15.72%。
B.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C.在土地资源中,耕地所占的比重很大
D.各种土地资源的比例构成比较合理
2、针对人地矛盾突出的现状,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严格实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B.在林区大力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C.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
D.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
A.人口稠密地区的东南沿海
读图,绘图,图文结合
学习过程:
学习流程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自学
基础知识:(阅读课本一定要认真!)
读P67图3.6
一、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可分为哪些?其中,哪些为农业用地,哪些为非农业用地?
二、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是否均衡?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怎样的区域?草地又是怎样的情况?
《土地资源》 导学案
《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2、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难点(1)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三、知识梳理(一)土地资源的类型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2、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
3、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这些地区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4、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适宜发展畜牧业。
5、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等,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我国土地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例如,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土地荒漠化: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滥垦滥伐等原因,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3、水土流失: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4、土地污染: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土地的质量和农业生产。
(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土地资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土地资源》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土地资源的观点、特点、分类以及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土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土地资源吗?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二、观点诠释1. 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特点:不可更生性、有限性、多功能性、地域性等。
三、分类1. 按用途分类: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
2. 按开发水平分类:未开发土地、开发土地等。
3. 按所有权分类: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私人所有土地等。
四、重要性1. 保障粮食安全:农田是农作物发展的基础,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2. 增进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生态环境珍爱:林地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五、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 你认为个人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地资源的观点、特点、分类以及重要性,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土地资源,做到合理利用,共同建设美丽故里。
七、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
2. 搜集身边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分享给同砚们。
3. 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土地资源规划师,你将如何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以上为《土地资源》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认真进修,加深对土地资源的理解。
愿我们共同尽力,珍爱好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资源。
湘教版八上地理3.2 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教师版)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学案)内容速览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任务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任务二: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任务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任务四: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探究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探究二: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1. 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 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中国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大小及分布。
3. 运用地图,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 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培养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1. 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 运用地图,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任务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大,种类丰富,但人均不足。
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人多地少”。
02自主学习01学习目标➢草地面积较广、比重大;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任务二: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土地的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林地东北、西北边远山区的天然林地,东南部山区的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北部、西部内陆地区难以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任务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资源类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耕地乱占耕地,面积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高产稳产;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林地毁林开荒、滥伐森林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草地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任务四: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土地资源(共3课时)第1课时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利用有关图表资料,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培养国情意识。
重难点重点利用图表资料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难点学会分析总结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场所。
土地的利用情况不同,那么我国土地资源是如何分类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读图3.6“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请同学们观察景观图,说说我国土地资源分为哪几类。
学生: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
教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样有何好处呢?学生:这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教师: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3位。
阅读图3.7“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3.8“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说说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土地与人均农业用地情况如何。
学生:图3.7中纵坐标表示人均土地面积,横坐标表示对比的国家,柱状的高低表示了对比国家的人均土地面积的差异,图中说明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少。
图3.8中柱状的高低对比了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在世界中的地位,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教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你总结一下。
学生:土地资源的总量大,人均量少。
教师: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请同学们结合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观察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是否合理,各占什么比例呢?学生:从饼状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利用草地占34.48%,林地占31.86%,耕地占12.68%,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占5.26%,而难以利用的土地占15.72%。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土地构成不合理。
草地、林地的比重大,耕地的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了解我国耕地的危机,教师总结说明。
教师: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这就决定了我国土地资源数量没有太大的增长潜力,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自主活动,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讨论交流,说出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特点。
学生展示,教师适时评价鼓励。
教师:根据你们的观察,家乡在今天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说明即可。
如:我们这儿是平原,我的家乡以耕地为主,林地较少,草地更少。
教师:参照图3.9,查阅资料,绘制家乡土地利用构成的饼状图。
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绘制饼状图。
如华北平原地区,耕地的比重大,林地的比重小,草地的比重更小,其他用地比重最小,依据各比重绘制土地利用构成饼状图。
教师:描述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学生可以华北平原为例,耕地的比重大,草地、林地的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小。
三、课堂小结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耕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
二、板书设计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知道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资源。
重难点重点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讲授新课思路一:采取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读图讨论:我国地大物博,阅读教材第70页的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根据图中图例的颜色,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是否均匀,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如何。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从图中看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学生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等山区、边远地区及东南丘陵的山区。
学生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学生4:沙漠、戈壁等分布在西北内陆。
西北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运用相关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平原和盆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东南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
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高寒的高原地区。
教师:同学们自主绘制表格,将讨论结果填入表中。
教师巡视检查填表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给予合理的鼓励。
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师:据“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等,设置问题情境,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2)我国的草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学生: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
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山区、边疆地区及东南部的山地。
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茂盛。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耕地分布在东部地区,草地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耕地、林地、草地等分布不均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阅读材料及漫画,引导学生总结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难点重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难点学会分析总结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二、讲授新课教师:阅读图3.11“土地资源遭到破坏”,教材选择了四幅漫画“飞来的山峰”、“小草的哀求”、“水土的怒吼”、“土地的辛酸”,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1:“飞来的山峰”说明由于人口增多,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耕地越来越少。
学生2:“小草的哀求”说明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过度放牧,草地资源遭到破坏,草地退化严重。
学生3:“水土的怒吼”说明由于乱砍滥伐,森林环境被破坏,土地沙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
学生4:“土地的辛酸”说明工业中的废水乱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教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很严重。
漫画生动地说明了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及土地污染等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请大家把学习的地理知识填入下列的表格:展示: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教师适时指正。
学生1: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
学生2:工厂、道路等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过渡: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3.4亿(不包含港、澳、台)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面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国制定了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学生: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读图总结:请同学们阅读图“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观察图中我国对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做了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结合景观图及不同的文字介绍,说明我国各种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措施主要表现在:(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等。
教师:阅读教材材料“我国的耕地危机与良田建设”,了解我国耕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