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素分析法比较
比较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分析框架-精品文档
![比较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分析框架-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bc48704e45c3b3567ec8bfc.png)
比较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分析框架
比较教育学科虽然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却很短。
通常人们把朱利安1817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看作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起点。
比较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和国际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需求,并得力于方法论和其他理论领域发展的推动,同时其发展的动因主要在于原有理论概念和分析框架不足以对现
实教育现象和问题做出有力的解释,以及无法有效地为研究活动和教育实践提供指引。
一、因素论分析框架
(一)因素论分析框架的主要目的
因素分析法的目的在于对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性质的诸因
素加以解释,探索其形成的原因,以便真正地了解外国教育。
第一,报道描述。
它向读者提供各国教育制度的“情报”,
并按问题把事实加以分类,例如分为:教育制度,教学行政,中
小学教师培训。
它认为事实的报导是有局限的,但却是比较研究过程中必要的一步。
第二,历史功能。
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不仅要描述事实,
也要说明特征。
他指出,不应把教育作为孤立存在的事业来看待,它应同国家背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研究。
第三,借鉴改善。
康德尔希望通过考察外国和本国的教育制。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60d42010661ed9ad51f360.png)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一、全面分析法“全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它是建立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将这一观点引入史学领域以分析历史问题,就是要联系到影响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
以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和战争结果为例,第一、鸦片战争是一场战争,是战争就会有交战双方(有时是多方),因此就不能只分析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第二、从交战的任何一方考虑,导致战争爆发和导致战争结局的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的结果。
这里的多方面我们常常可以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作为参照(涉及古代中国的一些问题上,一般可以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五个方面作为参照)。
这样,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结果时,可以在心目中形成以下表格:中国(大清帝国)英国政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政治腐败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封闭的自然经济开放的商品经济军事处于冷兵器时代,且装备不整,训练不勤,军纪松弛跨入火器时代,船坚炮利外交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对华觊觎已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文化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完成文网严密,“万马齐喑”,乾嘉学派为代表的考证学风盛行以上表格并不是参考答案,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它提醒我们从交战双方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透彻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欲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主要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才能分析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处于上升时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如果中国不禁烟,英国也能达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战争的手段自然也可以不予采用,这等于未战已先降。
除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以外,在分析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的问题时,还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各种教材在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时就都采用这一方法。
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5765fe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e.png)
分析历史事件的⽅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课本中各章节的知识之间是联会贯通,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去思考和领悟。
⼩编整理了历史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分析历史事件的⽅法 ⼀分析历史事件发⽣的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的原因主要有7个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化因素、个⼈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减少即局部统⼀。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民困苦,渴望统⼀。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产⼒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化因素——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的雄才⼤略。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般可以有三种⽅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按照历史事件发⽣、发展、⾼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归纳。
如战争经过4点:1840年6⽉,英舰封锁珠江⼝,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河⼝——1841年初,英军扩⼤战争,⼀年内占⾹港和东南沿海⼀些城市——1842年8⽉,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清政府求和,战争结 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归纳。
如⼋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沽——天津——北京 3、以⼈物系事法,按照历史⼈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共同的⾏动来掌握。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的活动归纳。
三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 历史事件的结果⼀般不外乎四种: ①成功。
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命胜利、中国抗⽇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
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起义失败等。
社会学中的历史分析方法及其探究
![社会学中的历史分析方法及其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be67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4.png)
社会学中的历史分析方法及其探究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和动因。
在社会学中,历史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轨迹,预测社会未来的趋势。
本文将探究社会学中的历史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社会学中的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是社会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通过探究社会历史过程中的演变和发展,来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比较分析法、纵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历史演进法等等。
1.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现象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从而发现其内在的共性和差别。
比较分析法通常需要结合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考察,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2. 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它通过对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段呈现的变化、演进、延续等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纵向研究法需要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发展轨迹。
3. 横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是比较分析法的一种扩展,它通过对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共性和差别。
横向研究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有助于预测和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4. 历史演进法历史演进法是最早的历史分析方法之一,它关注的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演化轨迹。
历史演进法通过研究社会历史的演变轨迹,从而找到社会变革的规律和趋势。
历史演进法需要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社会趋势和发展方向。
二、历史分析方法的应用历史分析方法在社会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社会现象研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
![历史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1a6747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9.png)
历史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概述: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过去、研究现在、预测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通过介绍影响历史事件的因素、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等几个小节,来深入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及其分析方法。
一、影响历史事件的因素1.1 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发生的,这些背景会对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对其影响作出科学评估。
1.2 经济因素:经济是历史事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分配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比如,经济危机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繁荣会促进文化繁荣等。
1.3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体制、政治利益、政府决策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历史事件的发展。
比如,国家政权更替、领导人的决策等都将对事件有重要影响。
二、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2.1 事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时,我们需要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普遍性是指类似事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出现的共同特点,而特殊性则是指每个事件独特的特点。
通过比较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变革。
2.2 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历史事件的影响往往不仅仅局限于短期,还会对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时,除了要考虑短期的直接影响,还需要思考其对长期发展的影响,例如对社会结构、文化传承、制度建设等的影响。
2.3 事件的推动和制约:历史事件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推动和制约。
在分析事件的影响时,我们需要考虑这种推动和制约的因素。
比如,社会发展的潮流、人民的意愿、科技的进步等都可以推动历史事件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历史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1 社会影响: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尼古拉斯·汉斯 比较高等教育学
![尼古拉斯·汉斯 比较高等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cece871d0b1c59eef9c7b467.png)
(英)
蔡泳帆
2018.12.11
01 简介 02 汉斯比较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03 研究方法:历史-因素分析法 04 研究目的:借鉴与改革
05 参考文献
一、简介
• 尼古拉斯·汉斯(Nicholas Hans, 1888~1969)
• 20世纪上半期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 • 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
四、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借鉴与改革
国内: 钟鲁斋先生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是研究外国教育制度与方法,为
改吾国教育的借鉴和参考。”
王承绪认为“比较教育是……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 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五、参考文献
[1]杨涛,李文英.汉斯比较教育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4):23-27. [2]刘静. 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法初探[D].河南大学,2010. [3]赵明玉.比较教育中的“历史—因素分析法”——解读汉斯的《比较教育: 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08):12-16. [4]张文杰.论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06(17):79. [5]王涛. 比较教育认识论[D].西南大学,2014.
仅仅拘泥于对影响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解释,却没有进一步探讨是否该借鉴、 如何去借鉴的问题。
四、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借鉴与改革
“它(比较教育)不仅允许我们比较现在的制度,而且还设想最为合适新 的社会与经济条件的改革——比较教育以坚定的改革信念去看待未来,因此, 我们目标具有含功利主义目的的生气勃勃的特点。”
(二)民族特性的传承
民族性——决定不同国家教育体制特点的重要因素 从民族性影响教育制度形成的角度出发,主张从历史角度分析研究形成教育制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6871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5.png)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在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危害。
因此,了解和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以下几种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1.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是指通过观察、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手段,对生产、经营、运输等场所进行实地检查,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往往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一些明显的危险、有害因素,如设备故障、电线裸露、管道漏气等。
直观检查法适用于对已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以及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2.类比法类比法是指通过对比同类企业或类似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推断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比较分析能力,适用于对已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
类比法需要注意不同企业、不同设备的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避免出现误判。
3.历史事故分析法历史事故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规律,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这种方法需要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便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
历史事故分析法适用于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以及对已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4.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指通过请教专业人士或咨询机构,获取有关危险、有害因素的信息和建议。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咨询渠道,适用于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和深入分析。
专家咨询法需要注意专家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水平,以及对咨询问题的理解和解答能力。
5.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指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排序,确定出重大风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种方法需要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找出重大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风险评估法适用于对已知和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查和深入分析,以及对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中级历史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
![中级历史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e9b9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9.png)
中级历史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1. 时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是一种常用的找规律方法,通过观察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变化。
可以按时间先后排列事件,理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是一种常用的找规律方法,通过观察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变化。
可以按时间先后排列事件,理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点。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点。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3. 统计归纳法统计归纳法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找出规律性的数据变化。
通过统计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进而推断历史的发展规律。
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找出规律性的数据变化。
通过统计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进而推断历史的发展规律。
4. 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通过运用逻辑思维,从历史事件中找出因果关系、推断出可能的结果。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是通过运用逻辑思维,从历史事件中找出因果关系、推断出可能的结果。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5. 地理环境法地理环境法认为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和趋势。
认为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和趋势。
6. 社会经济法社会经济法认为社会经济条件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认为社会经济条件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60d42010661ed9ad51f360.png)
谈谈分析历史问题的四种方法一、全面分析法“全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它是建立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将这一观点引入史学领域以分析历史问题,就是要联系到影响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
以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和战争结果为例,第一、鸦片战争是一场战争,是战争就会有交战双方(有时是多方),因此就不能只分析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第二、从交战的任何一方考虑,导致战争爆发和导致战争结局的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因素,而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的结果。
这里的多方面我们常常可以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作为参照(涉及古代中国的一些问题上,一般可以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五个方面作为参照)。
这样,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结果时,可以在心目中形成以下表格:中国(大清帝国)英国政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政治腐败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封闭的自然经济开放的商品经济军事处于冷兵器时代,且装备不整,训练不勤,军纪松弛跨入火器时代,船坚炮利外交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对华觊觎已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文化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完成文网严密,“万马齐喑”,乾嘉学派为代表的考证学风盛行以上表格并不是参考答案,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它提醒我们从交战双方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透彻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欲凭借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主要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才能分析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处于上升时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如果中国不禁烟,英国也能达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战争的手段自然也可以不予采用,这等于未战已先降。
除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以外,在分析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的问题时,还可以从市场、资本、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各种教材在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时就都采用这一方法。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因素分析法公式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因素分析法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1e428d783e0912a3162a24.png)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因素分析法公式一、因素分析法概述(一)定义因素分析法是强调从解剖、研究形成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而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一般规律与趋势的一种方法。
萨德勒在他的著名演说《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中,认为“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的事情更重要”,强调关注教育制度之外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认为“以一种正确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国外教育制度的作用,其实际价值就在于,它将促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
”康德尔继承并发展了萨德勒的思想,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学校所反映的社会和政治理想的分析之上”,“因为学校在传递与发展中集中体现了这些理想,为了理解、体会和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真正意义,有必要了解该国的历史与传统,统治其社会组织的力量与态度,决定其发展的政治与经济条件。
”汉斯的观点深受萨德勒和康德尔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因素分析法的理论。
他认为应以历史的方法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了一个更为具体和合理的因素分析结构。
萨德勒、康德尔等只是强调影响教育的外部因素,而施奈德认为也应重视内部因素。
他认为只有强调内外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正确解释和评价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二)历史法与因素法的关系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等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指在系统地、客观地搜集资料和证据,通过整理、分析和评价,来重现历史事件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结论。
在萨德勒的理论中,已经体现出了不能孤立地研究教育,但对于影响教育制度的无形的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
康德尔继承发展了萨德勒的思想,并提出要用历史法来分析那些形成教育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和文化力量。
汉斯则更加提高了一个高度,在提倡因素分析法的同时,也提倡历史法。
他认为,国家可以强制推行政策、法律,但它不可能阻止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文化。
掌握政治学的政治体制分析方法
![掌握政治学的政治体制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1a361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d.png)
掌握政治学的政治体制分析方法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体制的学科,其中政治体制分析方法是掌握政治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政治体制分析方法是一种有系统的分析手段,旨在理解和解释政治体制的运作机制、结构和动态变化。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政治体制分析方法。
一、制度分析法制度分析法是对政治体制的形式和运作规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关注的是政治体制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方式,以及制度如何影响政治行为和政治动态。
在进行制度分析时,可以从体制的法律框架、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权力运行等方面入手,分析各种制度规则的作用和效果。
二、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政治体制之间的异同来深入理解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比较政治体制时,可以选择不同国家、地区或历史时期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制度设计的差异、运作机制的变化以及政治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对体制的影响。
三、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是通过对政治体制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揭示政治体制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政治体制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转型动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当前政治体制的特点和问题,为政策制定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四、制度影响分析法制度影响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的影响来研究政治体制。
它关注的是政治体制如何塑造政治行为和决策结果,以及制度设计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在进行制度影响分析时,可以选取具体的政治体制环境和政策领域,研究制度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
五、网络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关系和互动视角的政治体制分析方法。
它通过分析政治体制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网络和信息传递路径,揭示政治体制的组织结构和权力格局。
网络分析法常用于研究政治联盟、政府机构的决策网络和政治组织的社会网络,以及网络结构对政治流动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六、制度创新分析法制度创新分析法是对政治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研究方法。
它关注的是政治体制内部或外部的变革力量和创新路径,以及变革对政治体制的影响和效果。
文物学研究基本方法
![文物学研究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67a0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e.png)
文物学研究基本方法
文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类与排比法:对文物进行分类,根据其年代、类型、材质等因素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比较和排比,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2. 历史分析法:通过对文物所处的历史时期、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了解文物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思维对文物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其制作工艺、使用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推理和判断,以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
4. 年代测定法:通过科学手段对文物的年代进行测定,例如碳-14测定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物的时间和历史价值。
5.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考古发掘等方式获取文物相关的实物证据,同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和验证,以更准确地揭示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6. 多学科交叉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文物进行研究,如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文物的多方面价值。
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研究成果。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7749bc551810a6f52486ca.png)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作者:郭凌云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期摘要:因素分析法最早是由萨德勒提出的,经过康德尔、汉斯与施奈德等的继承与发展,成为了20世纪上半叶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
因素分析法强调对影响制约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注重与历史法的结合运用,对比较教育研究及学科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不足逐渐显露了出来。
但它依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之一,对于当代的教育研究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因素分析法比较教育历史法作者简介:郭凌云(1984-),女,河北涿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别教育。
一、因素分析法概述(一)定义因素分析法是强调从解剖、研究形成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而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一般规律与趋势的一种方法[1]。
萨德勒在他的著名演说《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中,认为“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的事情更重要”,强调关注教育制度之外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认为“以一种正确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国外教育制度的作用,其实际价值就在于,它将促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2]。
”康德尔继承并发展了萨德勒的思想,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学校所反映的社会和政治理想的分析之上”,“因为学校在传递与发展中集中体现了这些理想,为了理解、体会和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真正意义,有必要了解该国的历史与传统,统治其社会组织的力量与态度,决定其发展的政治与经济条件[3]。
”汉斯的观点深受萨德勒和康德尔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因素分析法的理论。
他认为应以历史的方法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了一个更为具体和合理的因素分析结构。
萨德勒、康德尔等只是强调影响教育的外部因素,而施奈德认为也应重视内部因素。
他认为只有强调内外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正确解释和评价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1]。
定性研究方法 第八章 比较分析法
![定性研究方法 第八章 比较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38eb8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c.png)
❖ 历史比较分析是从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变迁原因的研究方法。逆时性 比较分析是把社会现象当作由时间维度构成的连续统,通过对过去、现在的时点和时段的比较,来揭示社 会历史现象的特征及变动规律。历史比较分析主要有三种范式或类型:一是实证范式,二是解释范式,三 是批判范式。较为常用的历史比较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和理想类型分析法。理想类型分析法是韦伯 倡导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分析不同理想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结构一致性原则,来理解和解释事 物或现象形成的原因。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第八章 比较分析法
目录
第一节 比较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历史比较分析 第三节 组型比较分析
本章要点
❖ 比较方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加以考察和分析,以检视和把握它们之间所具有的相 同、相似或相异的属性和特征,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比较客体,二是 比较维度,三是对比和分析。
第一节 比较分析法概述
一、比较方法及其意义
❖ 比较方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加以考察和分析,以检视和把握它们 之间所具有的相同、相似或相异的属性和特征,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
❖ 比较方法一般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比较客体,即研究者选择出来加以比较的对象; 二是比较维度,意指从哪个角度来对这些事物加以比较;三是对比和分析,即以比较维度 为标准,对比较客体加以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对它们在相关方面的属性做出某 种判断,如孰优孰劣等。
❖ 求同求异法实际上是一种把求同和求异两种比较分析法结合起来的方法,这种结合通常能 更加有效地揭示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求同求异是既比较对象之间的共同或相似特征,又比 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或不同特征。这样,在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实际上又形成了一种鲜明对 比,从而更加有助于了解现象特征及其所包含的规律或模式。
00472比较教育
![00472比较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dda5d8d84254b35effd3435.png)
比较教育(小学教育本科)1.比较教育: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2.因素分析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由阿诺德、萨德勒等人首倡,20世纪初至60年代广泛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
这种方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其教育的影响,注重分析影响一国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一个社会系统整体中,各个部分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以维持社会系统的相对稳定。
4.世界体系分析理论: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
20世纪70年代在比较教育学界流行,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梅厄、阿尔特巴赫和阿诺夫等。
5.冲突理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种理论。
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比较教育学界.挑战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
6.新殖民主义理论:描述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依赖关系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把国与国之间现存的这些不平等关系视为新的殖民关系,将其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7.比较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教育研究者对相同历史时期,或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有某种相似之处,等等。
8.调查法:比较教育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法等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
9.文献法:比较教育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这是一种通过分析重要的教育文献来了解对象国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情况的重要方法。
10.分析法: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即对需要进行比较研究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以便透过现象洞察研究对象的本质。
11.比较四步法: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四个主要步骤。
12.科学量化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诺亚和纽约市立大学的艾克斯坦共同把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历史分析法(二)
![什么是历史分析法(二)](https://img.taocdn.com/s3/m/e943a4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4.png)
什么是历史分析法(二)引言概述:历史分析法是一种研究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方法论。
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从中探索出规律和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历史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正文:一、历史分析法的概念1.历史分析法是一种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规律与趋势的研究方法。
2.历史分析法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归纳、综合和比较等手段,探索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历史分析法强调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观察和深入剖析,以揭示事件发展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力。
二、历史分析法的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主题和目标,确定需要分析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2.收集历史资料:搜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文献、档案、记载、照片等资料。
3.整理和编排: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完整的档案和数据库,方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4.分析历史事件:通过比较、归纳、抽象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事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5.总结结论: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对历史事件的总结和结论,展示研究的成果和意义。
三、历史分析法的应用领域1.学术研究领域: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广泛应用历史分析法来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2.社会政策制定:政府或组织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可以通过历史分析法来了解过去类似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为制定更科学的政策提供参考。
3.战略决策:企业或军事机构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可以运用历史分析法来研究历史战争或竞争事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
4.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历史分析法可以追溯和研究各类文化遗产,为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5.历史教育与传播:历史分析法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设计更富有深度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并帮助媒体更准确地传递历史事件的核心价值。
总结:历史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论,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历史分析法可以为我们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为学术研究、政策制定、战略决策、文化传承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历史因素分析法比较
![历史因素分析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5396b2ba5e9856a56126017.png)
世俗因素
汉斯认为,许多国家的教育传统是由一些相同因素构 成的,不同国家的教育问题是相似的,它们解决方案的指 导原则几乎都能进行比较鉴别。从历史角度对这些构成传 统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及针对目前已经出现的教育 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是比较教育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因此汉斯阐述了他的因素分析法。
萨德勒、康德尔和汉斯因素分析法简要比较
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民族性历史法汉斯试图将因果理论运用到比较教育中比较教育历史法即因素分析法即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这些因素并不是独立的对教育起作用而是交互一体共同影响的影响教育制制度的因素自然因素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和经济因素天主教传统天主教传统宗教因素世俗因素英国国教传统清教徒传统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汉斯认为许多国家的教育传统是由一些相同因素构成的不同国家的教育问题是相似的它们解决方案的指导原则几乎都能进行比较鉴别
20世纪前半叶历史因素分析法 发展概要
班级:….
人物线索:
萨德勒
(继承发展)
康德尔
(继承发展)
汉斯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教育制度支撑学校制度,它是教育中无形的、难以逐磨的 精神力量。 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时,学校之外的事情比学校内部的事 情更重要。 外国教育制度的真正作用:深入我们自己的民族教育的精 神和传统中,敏锐的感受其中尚未被表达的理想,迅捷捕 捉反映教育制度发展或衰退的现象,识别威胁教育制度的 危险及影响。以一概之,将促进我们能更好地研究和理解 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 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不可行的,因 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族精神气质,一种教育制度反映着 要为之服务的那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主要观点: 1、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必然被“学校之外的事情”所决定 ,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这是一个总 的原则。但是一个国家也能够把别国一些好的思想与本国 的教育思想相结合。 2、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的价值就是拓宽对自己国家教育制度 的研究方法和理解,依赖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聚焦在每 个国家最基本的问题上:普遍原则和特有原则。 3、为了理解教育制度,必须对校外的因素和力量的性质进 行研究。试图去探寻区别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因素,如政 治、社会、文化、国家等因素。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影响论文(共6篇)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影响论文(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f3da3316fc700abb68fcfe.png)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影响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一、语言学中的比较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两条轴线进行。
这两条轴线的相互交叉,变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为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①。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主要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合构造进行比较。
象限I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对比研究,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基本发展演变规律。
象限III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
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形成当前所进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有时称之为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象限IV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
这类比较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静态的(主要现时代的)比较,以便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方面的异同。
根据目的和所涉及语言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共有特点和某些具有倾向性的规律。
第二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典型不同之处,根据这些不同,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类型学的分类。
第三类比较则通常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主要研究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共同点,以及一种语言相对于另外一种语言而言的不同之处,这便是对比语言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f224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4.png)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是具体分析方法的一种,即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关于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之简介/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就是依据上述马克思主义关系发展的观点,动态系列的观点,通过对有关研究对象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说明它在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状况的。
换言之,就是分析事物历史和现状的关系,包括历史和现状的一致方面以及由于环境、社会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不一致方面。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之目的/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事物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来龙去脉”,从中发现问题,启发思考,以便认识现状和推断未来。
对于社会学研究人员来讲,离开了对调查对象的历史分析,研究就缺少历史感,而没有历史深度的表述和结论都是不彻底的。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之步骤/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的一般步骤是:检验文献本身的可靠性。
检验文献记录的真实性。
分析事物演变过程和阶段的历史性。
检验文献本身的可靠性和文献记录的真实性是为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服务的,否则,就成了单纯的历史研究而不是社会学的分析了。
所以,分析事物演变过程和阶段的历史性是历史分析法的第三个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分析事物演变过程的历史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揭示某种事物产生的最初历史背景,寻求历史根源。
其二是把对事物的历史考察同现实调查分析结合起来,“古为今用”。
科学的发展和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在方法论方面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在实际研究活动中,人们又将定量的方法引入到历史分析中,采取一种把文献资料转换为数量表示的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新的分析方法便是内容分析法。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之方法/历史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图册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之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3、判断成败及原因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人物线索:
萨德勒
(继承发展)
康德尔
(
教育制度支撑学校制度,它是教育中无形的、难以逐磨的 精神力量。 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时,学校之外的事情比学校内部的事 情更重要。 外国教育制度的真正作用:深入我们自己的民族教育的精 神和传统中,敏锐的感受其中尚未被表达的理想,迅捷捕 捉反映教育制度发展或衰退的现象,识别威胁教育制度的 危险及影响。以一概之,将促进我们能更好地研究和理解 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 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不可行的,因 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族精神气质,一种教育制度反映着 要为之服务的那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
比较教育目的论 (1)目的-使学习教育的学生获取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 践经验。 (2)目的论: a.提供事实,发展教育思想。发展个人的教育理论,拓宽 思路。 b.了解教育问题在特定民族背景下的原因。(研究精神和 文化力量) c.借鉴别国经验,改善本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社会向 善论者)
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比较教育的基本原理 民族性 历史法 (汉斯试图将因果理论运用到比较教育中—比较教育历史法 即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这些因素并不是独立的对教育起作用,而是交互一体共同影
响的)
种族因素 影 响 教 育 制 度 的 因 素 自然因素 语言因素 地理和经济因素 天主教传统 宗教因素 英国国教传统 清教徒传统 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民主主义
世俗因素
汉斯认为,许多国家的教育传统是由一些相同因素构 成的,不同国家的教育问题是相似的,它们解决方案的指 导原则几乎都能进行比较鉴别。从历史角度对这些构成传 统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及针对目前已经出现的教育 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是比较教育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因此汉斯阐述了他的因素分析法。
萨德勒、康德尔和汉斯因素分析法简要比较
主要观点: 1、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必然被“学校之外的事情”所决定 ,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这是一个总 的原则。但是一个国家也能够把别国一些好的思想与本国 的教育思想相结合。 2、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的价值就是拓宽对自己国家教育制度 的研究方法和理解,依赖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聚焦在每 个国家最基本的问题上:普遍原则和特有原则。 3、为了理解教育制度,必须对校外的因素和力量的性质进 行研究。试图去探寻区别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因素,如政 治、社会、文化、国家等因素。
萨 德 勒 康 德 尔
贡献:萨德勒率先认识到孤立地研究教育的局限性,认为“校外的事情 ”更重要,这些事情就是那些构成教育制度的基础的、无形的精神和文 化力量,由此,他提出了民族性概念。 局限:萨德勒没有明确其因素和力量,变成一种抽象、模糊的东西。 贡献:康德尔继承发展老师萨德尔的思想,进一步强调要把教育与社会 、经济、政治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以历史法来分析那些形成教育制度的 无形的、难以逐磨的精神和文化力量。 局限:在确定"因素和力量"时多凭主观臆断,缺乏可信的依据。 汉斯的因素分析思想来源于萨德勒和康德尔,他综合了萨德勒和康德尔 的观点,他根据人的发展,把一个民族的发展比作一个人的成熟过程,认 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遗传天资、自然和社会环境、学校及实际工作中 的训练,由此汉斯分别推导出相应的影响教育的因素。 汉斯倡导历史法,但并不局限于历史法,他的因素分析法就是他的历史 法的实际体现和操作,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汉斯 独特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汉 斯
比较教育方法论-历史法 (1)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决定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变革,而国家教育制度 的变革产生的新经验又将增强民族主义因素的发展。民族 主义和民族性这两个因素构成了康德尔比较教育学的核心 。 盲目服从民族主义会导致社会进步受阻。 (2)民族性 国民教育制度的一般形式和品质是由民族的历史和特性 所预先决定的。 康德尔也意识到滥用民族性的危险,反对把一个民族的 所有成员都说成是具有某种绝对的或普遍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