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竹影》说课稿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竹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名为《竹影》。
该课文主要描述了小草与竹子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竹子的话语展示了竹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渴望成长的愿望。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能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界中其他事物的思考和探索。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理解课文《竹影》的主旨和情感表达;•掌握一些有关竹子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竹影》中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掌握一些有关竹子的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本《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竹子的图片;•竹子的分枝示意图;•小草的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导入•引入竹子与小草的话题,询问学生对竹子的印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竹子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它有哪些特点?热身活动•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竹子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竹子的特点,然后代表各组分享观点。
2. 阅读课文第一遍朗读•教师朗读课文《竹影》,学生跟读。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默读课文一遍。
第二遍朗读•学生自愿朗读课文《竹影》,让学生体验课文的韵味和情感。
第三遍朗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竹影》,并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
3. 理解与分析问题导入•教师提问:课文《竹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体情感是什么?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思考以下问题:–课文中竹子给小草的感叹词有哪些?它们代表了什么意思?–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竹子的词句?它们给我们什么感触?–课文中描述竹子和小草相互依存的情节是什么?它们给人们什么启示和思考?问题回答•学生逐组回答问题,并进行展示。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竹影》教案2
《竹影》教案一、课文特点及意图:《竹影》主要是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童心是发自天性的。
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水门汀上的竹影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热情,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
于是领路人“爸爸”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不知不觉地孩子们领悟到了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
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语言描写生动形象,使学生初步得到艺术的享受。
二、教学建议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体味文本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沟通课文与生活的联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研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课文所体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漫画引入,简介作者。
由丰子恺的两幅描绘童真童趣的漫画引入,学生交流有关丰子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读出童真童趣。
(四)、质疑问难,深入理解。
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通过交流共同解决。
拟:1、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2、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中国画和西洋画各有什么特点。
(五)、延伸拓展,体验反思。
1、回忆《童趣》,背一背,说一说两篇文章的共同点。
2、回忆你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六)、课堂小结:美好的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我们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就会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无处不在:一片枯叶,一抹残阳都能激发灵感,飞扬文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
《竹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描绘景物的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写。
2.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第一段:描绘家乡的美景。
第二段:讲述竹影的故事。
第三段:抒发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1)词语:翠绿、轻柔、飘逸、婆娑等。
(2)句子:“那竹影,就像一群绿色的精灵,在月光下起舞。
”3.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写。
(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竹影的美。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美景的感受,并进行描绘。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技巧进行描绘。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多描绘。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以“家乡美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绘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绘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词汇量有限,描绘不够生动。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词汇训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叫做《竹影》。
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创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描绘的家乡美景。
三、深入分析师: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的结构。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设计者:荥阳二中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能说出孩子们的特点。
2.通过同桌互助,学生能概括出爸爸的形象,并能说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3.通过图片鉴赏,学生能领悟生活中蕴涵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散文《竹影》。
二、预习检测1. 给加点字注音:惬意朱砂撇竹叶徘徊口头禅蘸参差不齐水门汀2.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抢答五个问题:画竹影的是哪几个小伙伴?画竹影的时间?画竹影的地点?爸爸做了一件什么事?我们有哪些收获?明确:夏天的晚上,我、弟弟、华明在我家的水门汀上描竹影,爸爸为我们讲绘画的知识,我们有了一次艺术上的体验。
(过渡语: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文中有孩子,有爸爸,今天我们就从他们入手,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走近孩子,体验美小组交流,学习1---3段到140页的最后一行“这是吴昌硕的”,完成下列问题:这是一群的孩子预设:善于观察:“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我们谈天吧。
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善于想象:“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富有童真童趣:“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竹影》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竹影》教学设计《竹影》教学设计设计者:荥阳二中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能说出孩子们的特点。
2.通过同桌互助,学生能概括出爸爸的形象,并能说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3.通过图片鉴赏,学生能领悟生活中蕴涵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散文《竹影》。
二、预习检测1. 给加点字注音:惬意朱砂撇竹叶徘徊口头禅蘸参差不齐水门汀2.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抢答五个问题:画竹影的是哪几个小伙伴?画竹影的时间?画竹影的地点?爸爸做了一件什么事?我们有哪些收获?明确:夏天的晚上,我、弟弟、华明在我家的水门汀上描竹影,爸爸为我们讲绘画的知识,我们有了一次艺术上的体验。
(过渡语: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文中有孩子,有爸爸,今天我们就从他们入手,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走近孩子,体验美小组交流,学习1---3段到140页的最后一行“这是吴昌硕的”,完成下列问题:这是一群的孩子预设:(过渡语言:如果孩子们一直描下去你,长大后无非就是一群平庸的绘画爱好者,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谁?对,爸爸,爸爸的出现,好像一束光,照亮了他们的世界。
爸爸的指导,让他们对于绘画美有了更深的领悟,下面,让我们走近爸爸,领悟美)四.走近爸爸,领悟美同桌互助,学习文章其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这是一位的爸爸预设:学识渊博:“她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画家。
她的丈夫名叫赵子昂,是一位善于画马的男画家。
他们是元朝人,是中国很有名的两大夫妻画家。
”(以及爸爸为我们解决的其他两个问题)爸爸给我们讲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同学们理解了吗?引导学生通过蒙娜丽莎和黛玉葬花两幅图来区别。
因势利导:从我们的游戏中指导绘画。
(过渡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呢?屏幕显示精彩段落)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3课《竹影》学案3
1、注音:()意水门汀()参差()不齐立轴()撇 ( )蘸( )口头禅( )丰了恺( )
2、释义
惬意: 。
立轴: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
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参差不齐:
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合作探究:
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竹影》学案
《竹影》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语言;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重点)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难点)
知识链接:
丰子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家、音乐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2、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欣赏之后,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来揭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初中语文(鲁教版)七年级-3_竹影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
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竹影教学过程一、竹图展示,导入课文。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现在画一画。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当爸爸看到我们在水门汀地上乱涂乱画时他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爸爸和我们一起描竹影,还给我们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
爸爸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不仅精通中国画,更懂得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习,尊重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进行引导教育。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你品味到美了吗?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四、合作探究,比较鉴赏。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竹影》教案3
《竹影》教案2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图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利用多媒体展示)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脸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可就是不开口。
(影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影子的文章。
--竹影2有关作者:丰子恺(1898-1975)(利用多媒体出示丰子恺的山水画图)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和音乐教育家。
散文:<<缘堂随笔>><<再笔>><<随笔十二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不用全说,据学生回答的来说)他的一些成就和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他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走进<<竹影>>。
二学生翻开课本,听多媒体的朗读。
要求:1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边小声跟读,一手拿笔 ,划出不懂的地方和你认为精彩的地方。
2思考,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请学生划出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教师明确:读音:惬(qiè)意水门汀(tīng)蘸(zhàn)口头禅(chán)参(cēn)差(cī)不齐词义:惬意:满,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七上《竹影》
竹影教师寄语: 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
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体会童真童趣。
4.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体验。
基础知识:1.作者介绍:《竹影》一文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 现代画家、散文家。
2.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撇开()蘸水()惬意()朱砂()横幅.()水门汀.()口头禅.()参差..不齐()3.解释下列词语:(1)幽暗: 幽暗: 昏暗。
(2)惬意: 惬意: 满意, 称心, 舒服。
(3)包罗: 包括(指大范围)。
(4)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 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
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5)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不齐。
理解探究:1、、通读课文, 思考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 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 完成以下内容:时间: 地点:人物: 人物活动:中国画特点:西洋画特点: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竹影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 由此引出了对文章中心--如何欣赏中国画,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的探讨.当然, 竹影也是童真, 童趣的体现.4.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充满了童趣,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 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 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所谓符号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 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 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竹影》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竹影》教学设计【目标定位】1.学习品味生动的句子。
2.在品读中感受烂漫的童趣,领悟作者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品味生动的句子。
【教学难点】在品读中感受烂漫的童趣,领悟作者的感激之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用童年的话题导入。
想不想知道著名艺术家丰子恺笔下的小伙伴玩了什么游戏?会有怎样的乐趣?二、品味朗读,体验生动。
1.快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人?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大家画过自己的影子吗?本文是在什么环境下描竹影?(婆娑的竹影,明亮的月光,牵动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3.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孩子活泼、淘气充满童真童趣的天性?教师举例(1)写月光下的人影“门口一个黑影……向我们跳将过去”---让孩子模仿青蛙状,体会本句。
既突出了小孩的顽皮劲儿,又较好地点出光线不明给我们视觉带来的模糊印象,符合生活常理。
这些比喻被作者运用得如此生动,一方面是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想像力丰富的原因。
(2)课文写月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3)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的摇动他的两脚。
---对比---大大咧咧式的淘气,和没有大人在场的无拘无束。
(4)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注意力转向了别处。
--思考没有结果马上转移,符合孩子的心理-三分钟热度,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
本文对“注意了容易转移”的描写,还有没有在别处提到?--看天、看月、看竹影、描竹影。
(5)“大家蹲下去,……许多竹叶来”(6)描竹影时,一边画,一边富有想象的说:这是校长房间里的横幅。
这是我家堂前的立轴,这是…4.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小组交流,课堂上再交流。
可齐读有的段落)作家在写作时往往会运用能显示自己独特风格的语言表达方式。
丰子恺先生学过佛理,性格内敛,因而语言显得古朴简约,力求明白易懂。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还原当时情景,用心体会童心童趣。
如文章一开头:“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竹影》教案鲁教版《竹影》教案
教学目标: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内容;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竹影》。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
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
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
差不齐
cēncī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2、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
跟大家说一说。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
、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细读5、6自然段。
)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师小结: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
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
、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18、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
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