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e192a8ec3a87c24128c41f.png)
14.昆明的雨国学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八卦.()避邪.()菌.子()黄焖.鸡()绿釉.()篱笆..()鸡枞.()炽.红()密匝匝..()深hè() mù年()鲜yú()答案:1.guà xié jūn mèn yòu lí ba cōng chì zā褐暮腴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避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避邪:。
(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鲜腴:。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4密匝匝:。
答案:(1)迷信的人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2)新鲜肥美。
(3)大声喊叫﹑呼唤。
(4)严实稠密的样子。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答案:《汪曾祺全集》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合作探究4.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答案: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8ee401801f69e3142329456.png)
16 昆明的雨【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一、预习自测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篱笆..( ) 鸡 ( )缅.桂花( ) 绿釉.( ) 密匝.匝( )黄焖.鸡( ) 扳.尖( )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1)鲜腴:(2)孟夏:(3)方比:(4)扳尖:(5)密匝匝:3.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背景链接《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7766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7.png)
《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季美景和表达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的散文。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
1. 作者背景知识:
-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人文气息而闻名。
- 汪曾祺的作品常常以家乡昆明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2. 文章主题与结构:
- 文章主题是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7课《昆明的雨》。本课节选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昆明的雨》,主要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美景以及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清新优美,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昆明雨季的有趣故事或展示相关视频,引出课文《昆明的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文章结构清晰,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子部分通过介绍昆明雨季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部分详细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昆明的热爱。
- 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3. 描绘手法与语言特点:
-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如景物描写、情感描写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昆明雨季的美景之中。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dc75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b.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自然景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观察雨天的经历,大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昆明雨的描绘中。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词、短语,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及抒发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景的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修辞展现了昆明的雨季特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昆明雨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4a6d0b376baf1ffc4fadbf.png)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0fbb3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c.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一. 教材分析《16、昆明的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通过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观察和体验,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和气候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课文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老师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僻词汇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赞美的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昆明的雨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结束后,老师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9c01e883d049649b6658fe.png)
4、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反馈达标】
1、完成《综训》习题
2、背诵写雨的古诗词
【教(学)后记】
昆明的雨
课题
昆明的雨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学习目标
1、知道作者和作品,会写生字词,理解文意。
2、知道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知道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教学记
【自主学习】
1、将你对作者的了解写在下面:
学法指导:本文是整个初中教材中第一篇汪曾祺的文章,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作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如: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辟邪()黄焖鸡()绿釉()篱笆()()鸡枞()炽热()密匝匝()鲜yú( )
3、解释下列词语
孟夏:
无可方4、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昆明的雨季给人什么感受?
【合作探究】
1、读文章第一段,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dc268d856a561253d36f5a.png)
16*昆明的雨(导学案课堂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
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同时,文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充满美感和诗意。
【学情分析】经过几个星期的导学案培训,学生已能熟练地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普遍能勤于思考,积极表达,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策略】将传统导学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
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发言不超过10分钟)和老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教师开讲】一、激情导入:(1分钟)同学们,大家应该还记得这几句话:“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请问这是哪位作家哪篇文章中的语句?(学生齐答:朱自清--《春》)这是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雨。
那么,在祖国的大西南,那里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神游到大西南的昆明,看看那里的雨吧!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学生齐答)。
二、检查预习(1分钟)(通过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也可借此补充导学案上所没囊括到的知识点)1.题目、体裁2.作者及相关常识三、展示PPT图片(1分钟)(让学生了解昆明和作者,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视觉支撑;也让教学手段多样化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昆明的景致2.汪曾祺肖像四、明确教学目标(1分钟)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强调【自主学习】(10分钟)(分题入组,作为各组着重探讨的题目;先思考本组所分的题目,再思考其他组所分的题目,在书中圈圈点点,找出依据)【合作探究】(20分钟)(第一步:学生全员参与,有序热烈地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巡回指导,检查和督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beb57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1.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并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的深度:学生可能对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教师应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
-口语与书面语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在表达时可能出现语病或表达不准确的情况,教师需通过具体指导、反复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举例说明: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课堂互动,如让学生现场演示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语文,热爱文学,善于表达。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雨天的景象?”(如雨滴滑落、植物在雨中的变化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中昆明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昆明的雨》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问题。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75700504a1b0717ed5dd90.png)
某某的雨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题:16 某某的雨教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预习案【知识】一、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某某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二、文章写作特色《某某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作者对某某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某某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鸡()黄焖.鸡()扳.尖()炽.红()缅.桂()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某某的雨的特点。
2、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某某的雨的特点。
2、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注音。
jùn yú lí bā zōnɡmēnbān chì miǎnyòu zā2、解释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合作探究案1、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某某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cb022414791711cd79170e.png)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41441fb90d6c85ec3ac67b.png)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16* 昆明的雨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内在韵味及独特情趣。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课件及录音。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那么,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鸡(zōng) 黄焖.鸡(mèn) 缅.桂花(miǎn)炽.红(chì) 扳.尖(bān) 绿釉.(yòu)密匝.匝(zā)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比得上。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2.这些与雨有联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
看法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
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初中语文《昆明的雨》学案
![初中语文《昆明的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cb5c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7.png)
16《昆明的雨》学案【学习目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汪曾祺的三篇散文,赏析其“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感悟作者的独特情味。
课前预习案1.自主阅读课本16课《昆明的雨》及课后阅读提示。
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主题丛书120页《故乡的元宵》和导学案上的《端午的鸭蛋》两篇文章。
了解文中写了元宵节的写了哪些事?端午的鸭蛋有哪些美妙之处?课内探究案请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说一说你初读汪曾祺老先生这三篇文章的感受。
【学习过程】一、学习圈点批注,品读雨味。
默读1-5段,思考:作者对昆明的雨有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念昆明的雨,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方法总结:二、试用圈点批注,品读语言的情味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其余段落,勾画出你觉得有味道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并在旁边做批注(修辞、描写、用词、语气、情感等)。
2.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标注的重音,试着读出情感。
说一说做的批注,体会作者语言的味道。
三、主题阅读,学以致用从《端午的鸭蛋》《故乡的元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用本课学过的“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要求:1.自主阅读浏览,做好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组内交流。
四、以言悟情,推荐阅读思考:作者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端午的鸭蛋、故乡的元宵吗?推荐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喝雄黄酒。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7课《昆明的雨》导学案设计(无答案0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7课《昆明的雨》导学案设计(无答案0](https://img.taocdn.com/s3/m/6dba8094aef8941ea66e052c.png)
靖边二中八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执教人:
探究案
(开动你们的大脑,看哪个组的成员都能参与探究!)
【新课导入】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1、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2、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示例: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这一段话画面感非常强,色彩鲜明,展现出昆明独有的地方特色。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结合文本,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训练案(课堂延伸与巩固)
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
云朵的粉状融化了,迷蒙的雨滴打落在路人的罗衫上;碧波中,天空没有投影,只是泛着圈圈涟漪。
又是六月,又是强大的昆明准静止锋控制的季节,雨水断断续续,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671492960590c69ec3767f.png)
16*昆明的雨(导学案课堂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
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同时,文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充满美感和诗意。
【学情分析】经过几个星期的导学案培训,学生已能熟练地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普遍能勤于思考,积极表达,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策略】将传统导学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
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发言不超过10分钟)和老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教师开讲】一、激情导入:(1分钟)同学们,大家应该还记得这几句话:“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请问这是哪位作家哪篇文章中的语句?(学生齐答:朱自清--《春》)这是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雨。
那么,在祖国的大西南,那里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神游到大西南的昆明,看看那里的雨吧!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学生齐答)。
二、检查预习(1分钟)(通过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也可借此补充导学案上所没囊括到的知识点)1.题目、体裁2.作者及相关常识三、展示PPT图片(1分钟)(让学生了解昆明和作者,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视觉支撑;也让教学手段多样化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昆明的景致2.汪曾祺肖像四、明确教学目标(1分钟)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强调【自主学习】(10分钟)(分题入组,作为各组着重探讨的题目;先思考本组所分的题目,再思考其他组所分的题目,在书中圈圈点点,找出依据)【合作探究】(20分钟)(第一步:学生全员参与,有序热烈地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巡回指导,检查和督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c379662b160b4e767fcfcd.png)
昆明的雨【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重点】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初读时结合文中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意,扫清文章阅读障碍。
2、再读时想象文章描绘的人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揣摩和品味语言。
在文本中圈画你喜欢的句段。
【知识链接】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探究案探究点一: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探究点二: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探究点二:作者在第⑪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
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
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
”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当年定是“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
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
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
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https://img.taocdn.com/s3/m/b462f9555727a5e9856a619c.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4
16 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 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 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 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 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
4. 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汪曾祺 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 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 开始走 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 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 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 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 来,80个字左右。
【学习反思 】 【作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4
2.本文题 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b83a3c49649b6649d7472f.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积累生字词,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3,感悟作者情感,增强审美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自然点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6.读文章第一段,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答题技巧提示:文章开头的作用有哪些?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5、为下文埋下伏笔朗读课文第二部分:7. 昆明的雨季给人什么感受?(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
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阅读课文5--7段,思考:8.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9.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10.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答: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及怀念之情。
研读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11.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避邪的多是这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通过细节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倒挂在昆明人家门头上的仙人掌,泛着绿意和湿气,在雨季里为它的主人祈福驱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鲜腴.( ) 篱笆
..( ) ( )
缅.桂花( ) 绿釉.( ) 密匝.匝( )
黄焖.鸡( ) 扳.尖( ) 炽.红(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鲜腴:
(2)孟夏:
(3)方比:
(4)扳尖:
(5)密匝匝: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三、精讲答疑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画的画呢?
2.课文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只写了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4.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5.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四、反馈拓展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个字左右。
【学习反思】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