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四单元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芦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积累鲜腴、方比、密匝匝等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 圈点批注文中表现昆明雨季美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昆明雨季的美。

3.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

重难点:

1. 圈点批注文中表现昆明雨季美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昆明雨季的美。(重点)

2.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雨季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它的雨季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它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这个地方是(昆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请生上去标注拼音,请生批注,请生强调字形,教师补充)

2.作家作品(请生填空,并结合注释补充)

(三)自读课文——走近文本

1.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围绕“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3.你从本文中,读出了昆明雨季怎样的美?请找出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做好批注。

读书方法指导:圈点批注

自读课文后,生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走进文本

1.文章开篇为何要描绘给宁坤的画?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教师引导

老师将汪曾祺笔下的昆明雨季写进了一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在这首小诗中体会汪曾祺那份深沉的情感!

(齐)我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男)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各种菌子

(女)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女)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齐)我想念雨中与友小酌的闲适、恬静……

(五)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生写后,展示交流)

课堂小结:

汪曾祺把对昆明的想念,用雨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意象传达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带出了昆明的景、物、事、人,形散神聚,书写了昆明独特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它对昆明生活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六)作业布置

完成名校课堂课内精读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课型为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有如下做得好与不好地方。

一、做得好的方面

1.对学生读书方法(圈点批注)的指导,并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读课文,个性化解读文章。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昆明的雨》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昆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每个孩子对于文章美的关注点不一样,对课文所展现的昆明的美的也解读不一样。所以,我在自读感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本文中,读出了昆明雨季怎样的美?”,让孩子们完成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2.教学环节清晰,课堂结构清晰。整堂课由导入,课前预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检测,自读课文——走近文本,拓展延伸——走出文构成,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3.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与思。在预习检测环节,不仅检测读字音的能力,而且检测他们写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强调某些难点字音字形。自读课文时,给予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让他们自学完成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并做好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思考所得,在小组内展示交流。最后,让学生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忘不了的情味”,引发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

二、做得不好的方面

1.板书设计未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我课前设计的板书是: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明亮——丰满——动情

情:喜爱——————怀念

但是非常遗憾,在的教学过程中,忘记了后半部分的板书。

2.引导学生对散文语文的体会不够。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平淡,但淡中有味。对于曾琪散文语言的品味不够,对于优美语言和段落的朗读也不够。

3.课堂时间把握不太好,整堂课显得头重脚轻。由于前面花太多时间进行个性化解读,导致最后一个片段写作环节未能在课堂上完成,未能展示孩子们心中“忘不了的情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