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16课昆明的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db1f16137ee06eff9187c.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八年级语文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6e57a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c.png)
文章写到了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 花等景物。
仙人掌
杨梅
菌子
缅桂花
2. 文章题目是“昆明的雨”,文中为什 么用不少笔墨写植物、人?这与昆明的 雨有什么关系?
作者写昆明的雨,不单单写雨景,还写雨季的仙人 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写人在景中的事与情,借此 让昆明的雨季饱满立体起来,让文字充满浓重的生活味 道与诗情画意。全文时而交代雨水,时而谈论植物,时 而写历史典故,时而写人的活动,貌似毫无章法,实则 中心明确:这一切都没有离开“昆明的雨”,一切事物 均在雨景中真实存在着,闲适自然,情义自现。
背景材料
1939年,汪曾祺考入了昆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 系读书,直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春城。关于那 一段的生活,他晚年写了很多短文,都传神得 很。《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是一篇怀念旧 事的文章,那并不暴烈亦不缠绵,只是带着昆 明特有的湿润气息的雨,带来青春时代寄居昆 明时的记忆。
合作探究
1.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到了哪些景物?
重点词语
【辟邪】 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鲜腴】 新鲜肥美。 【孟夏】 夏季的第一个月。 【乍】 刚刚;起初。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续不断】 (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张目结舌】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
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 高邮人,作家。汪曾祺的作品 朴素、淡雅、自然,读来韵味 无穷,带着中国文学特有的书 香之气和江南的泥土芳香。著 作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 花集》 《茱萸集》 , 散文集 《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 翠文谈》等。短篇小说《受戒 》《大淖纪事》是其代表作。
16 昆明的雨
情境导入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3f5f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8.png)
主题概括
课件PPT
文章抒写了作者在昆明期间对雨季的见闻和感 受,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
结构图示
课件PPT
总写 想念昆明的雨
昆 明
分写
的
雨
仙人掌,青头 菌、牛肝菌等 各类菌子,杨 梅,缅桂花
“凡人小事” 之美
深化主题: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课堂小结
课件PPT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 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学习本课,我们欣赏到了 昆明美丽的雨景,领略到了作者将极雅与极俗的两 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语言功力。让我们也试着 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去写作吧。
文题解说
课件PPT
点明了写作对象和季节,引起了回忆。
写作背景
课件PPT
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 1984年 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 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 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 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 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还结识了后来与他 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 乡情结的作者 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晚年汪曾祺 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 故事 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随堂测试
课件PPT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牛肝菌. ( ) 避xié
鲜腴. ( )
mù年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1)非常浓密的样子。( )
(2)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
子。(
)
(3)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八年级语文16汪曾祺《昆明的雨》优秀课件
![八年级语文16汪曾祺《昆明的雨》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763e8425c52cc58bd6befc.png)
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汪曾祺选 集》,他早年在西南联 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 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
字词检测
青头菌 黄焖鸡 缅桂
鲜腴 篱笆 鸡枞 择菜 扳尖 炽红 绿釉 密匝匝
字词检测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 bā) 鸡枞(zōng) 黄焖鸡(mèn) 择〔zhái)菜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昆明雨季的菌子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疑心: 这种东西也能吃?!
可是下点功夫……和青辣椒同炒,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昆明雨季的果子
……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锈了 满帮花 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 不时吆喝一声 “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 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 真像一球烧得炽热的火炭! 一点都不酸!
〔齐〕我们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男〕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 〔女〕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女〕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齐〕我们想念淡而有味的文字
拓展延伸,课后阅读
汪曾祺: 《人间草木》
《故土的食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以“雨中的——〞〔马溪、黄角 树、桂花树、园一角……为题写 一篇小短文。
昆明雨季的花
昆明的缅桂树是大树!密密的叶 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 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 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 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 不是思乡。
昆明雨季的气氛
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一 动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一棵木香,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 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字词拼音及解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字词拼音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03d7b31aef8941ea66e0506.png)
16、昆明的雨乍zhà:1、忽然:乍冷乍热。
乍暖还寒。
2、刚,起初:新来乍到。
3、张开,鼓起:乍着胆子(勉强鼓起勇气)。
4、姓。
辟邪bìxié:辟邪即避凶,'辟'即'避','邪'即'凶'、'不好'。
指用佛咒等避免或驱除邪祟。
鲜腴xiānyú:新鲜肥美。
篱笆líba:用竹子、树枝、板皮、芦苇、秫秸、玉米秸或向日葵秸等编成或夹成埋在地上阻拦人或动物通行的障碍物,作用与院墙或校园周围的铁栅栏相同。
篱笆还大量地应用在菜园、场院的周围,圈在菜园周围还起到挡风作用,为蔬菜生长制造小气候环境。
南方称篱笆,北方称杖子(障子)。
格调gédiào:(1)指风度;仪态。
(2)指文章的风格。
如:格调不高。
吆喝yāohe:1. 大声喊叫或叫卖2. 呼唤3.大声驱赶;大声驱逐;喊喝牲口4. 呵斥;喝叫;高声喝叫着偷懒的人暮年mùnián:晚年;老年。
情味qíngwèi:情调;意味。
苔痕táihén:.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mìzāzā: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liánmiánbùduàn: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也作“连绵不绝”。
张目结舌zhāngmùjiéshè: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第十六课《昆明的雨》一、重点字词注音乍【zhà】辟邪【bì xié】鲜腴【xiān yú】篱笆【lí ba】格调【gé diào】吆喝【y āo he】暮年【mù nián】情味【qíng wèi 】苔痕【tái hén】密匝匝【mì zā zā】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张目结舌鸡枞【j ī cōng】釉【yòu】二、重点词语解释乍:1.忽然:~冷~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9c15c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2.png)
课文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02855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d.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内容简介《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雨季里昆明的雨景的散文,作者从多个角度,包括雨后的湿润、野外的美感、城市的喧嚣、人们的生活等方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特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了解昆明雨季的景色和人文环境,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雨季的独特感受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美景;2.感受散文的文学魅力;3.掌握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审美情趣,欣赏雨季的美景;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增强对自然、生活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思想;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昆明雨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文的主题;2.以“雨季,你会想起什么?”为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答案。
2. 阅读理解1.分段阅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并解析课文的主旨、结构、情感和修辞等方面;2.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提问、讨论和思考,逐步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 文本分析1.分组讨论、分享感受和体会,并结合具体课文举例,让学生探究文章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针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特色,进行语言分析和语法学习。
4. 写作训练1.要求学生以昆明雨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展示自己对文章内涵的感受和理解;2.带领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完成作品互评和修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知识点、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影片/文章阅读+写作:在家中观看一部雨季的电影或者读一篇有关雨季的文章,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情感。
六、拓展阅读1.《雨巷》——雨季的另一种特色景色;2.《雨中的散步》——探究雨季与人文生活的关系;3.《雨季的味道》——探究雨季与美食的关系。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005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5.png)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描绘的昆明雨景特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感受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提高审美情趣。
4.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昆明雨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细腻笔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通过具体实例来解释和演示这些手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成果展示表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代表作;
-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如“淅沥”、“清新”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昆明的地方文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
-能够认识到地域文化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个人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说课课件教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说课课件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906e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3.png)
合作探究
文中“我想念昆明的雨”出现了 几次?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出现了2次。
第1次 第2段
内容上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 者对昆明雨季深切的怀念之情。
这个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 结构上 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
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合作探究
第2次 第11段
内容上
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 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 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明确: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 的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 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 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 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文章描写了昆明的雨中仙人掌、菌子、杨梅、 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 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 之情。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汪曾祺的文章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就是美。法国雕 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 眼睛。”父母给予我们关爱,我们回报父母以感恩;老师 给予我们知识,我们回报老师以刻苦;同学给予我们友情, 我们回报同学以互助……这都是生活中的美。美就在我们 身边,我们时刻享受着美,我们更应该释放美。
结构上
照应第2自然段,收束全文,使 结构显得完整。
合作探究
本文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 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 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章,试分析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 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92e9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c.png)
其次,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同学们敢于表达,勇于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昆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想念昆明的雨”,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引发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散文的美,还体会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把握作者情感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事物的特点。
4.文化背景:了解昆明雨季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03e7eefce2f0066f5332276.png)
《昆明的雨》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
入乡随俗,客居他乡。
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选自豆瓣读书《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微一浅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
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
作家的内心深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节,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
2.文题诠释:《昆明的雨》交代了地点,点出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旨:作者从“以小见大”的视角,通过对生活了七年的“第二故乡”昆明雨季景物事件的描写叙述,折射出了一位老人对昆明浓烈如火的思念之情。
4.内容解读:透过平实、淡远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汪老对“第二故乡”昆明一往深情。
文章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又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束,围绕“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主旋律,把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缅桂花融为一体,奏出一曲蕴含淡淡乡愁的“春城雨曲”。
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随意之中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首先是口语色彩浓厚,多用短句。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多么简洁明了。
“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的那么一句话,疑问、感叹、惊喜之情尽在其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4f7d3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7.png)
【导语】《昆明的⾬》是汪曾祺写作的⼀篇抒情散⽂。
作家的内⼼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度千⾥迢迢来到昆明,寻觅⾃⼰青年时代留下的⾜迹……本⽂便是这些“⾜迹”中⼀个鲜亮的脚印。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六课《昆明的⾬》教案 【知识⽬标】 了解昆明的⾬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标】 1、理清⾏⽂思路,了解作者闲适⾃由的风格。
2、品味本⽂平淡⾃然⽽⼜韵味⼗⾜的语⾔特⾊。
【情感⽬标】: 培养学⽣关注⽇常⽣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然⽽⼜韵味⼗⾜的语⾔,品读⽂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说诗情,导⼊新课 读汪曾祺的⼀⾸⼩诗: 莲花池外少⾏⼈,野店苔痕⼀⼨深;浊酒⼀杯天过午,⽊⾹花湿⾬沉沉。
让学⽣⾃由的读⼀读品⼀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学习的莘莘学⼦的苦闷和⽆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池清⽔,⼀尊陈圆圆着⽐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带。
⾼楼⼤厦、车⽔马龙,⽩天,⼈流如过江之鲫;⼊夜,灯⽕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排档。
⼊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仔、打⼯妹和附近⼤学⾥的男⼥⼤学⽣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和烧烤混合的怪味,⽊⾹花的清⾹早没了。
然⽊⾹花会有的。
猪头⾁也会有的。
只是“⼀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花湿⾬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的美丽的⽂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读⽂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再次默读课⽂,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季特有的仙⼈掌、菌⼦、花,既能突出昆明多⾬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昆明的雨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昆明的雨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7135b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f.png)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 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 息。我们通过朗读和赏析这个环节更加深 刻地理解了作者对于云南独特的感情。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昆明的雨为触 发点,回忆了昆明雨季特有的 景、物、人和事,表达了作者 对昆明的雨、昆明的生活的无 限喜爱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 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第11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赏析:
内容: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结构: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 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赏析:
这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鸡的具体情态, 形象鲜活,宛在眼前,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力。
赏析: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 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 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 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赏析: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 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 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 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 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检测预习一
鲜腴 yú 炽红 chì 黄焖鸡 mèn 草茎 jīng 择净 zhái 青头菌 jùn 扳尖 bān 绿釉 yòu 密匝匝 zā 花骨朵 gū 鸡 zōng 缅桂花 miǎn
检测预习二
《昆明的雨》的作者是 汪曾祺 , 江苏高邮人, 作家 。代表作有小 说《 受戒 》、《大淖纪事》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c04f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5.png)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合作交流,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和使用,如“淅沥”、“潮湿”等,以便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明确文章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来表达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
-学习并模仿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课文中“雨滴打在仙人掌上,仙人掌像是穿了珍珠衣。”这里的比喻手法将雨滴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中的仙人掌,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比喻。
-难点二: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并能分析这种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举例:文章从对昆明雨季的总体描述,到具体描绘雨中的景物,再到对雨后昆明生活的描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构建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举例:作者通过对雨中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雨中的叶子绿得发亮,花也更加鲜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学会如何通过观察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留意过雨天的景色和心情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带给我们的情感和启示。
部编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上 16课《昆明的雨》课件
![部编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上 16课《昆明的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90c95f336c1eb91b375d05.png)
语言赏析
•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 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 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 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 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 喜爱之情。 •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
•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 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 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 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 、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 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 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 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 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 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 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 (为何要写女孩?)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 ,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 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 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 了。 • (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汪曾祺在文章中又会有古汉语的点缀, 又具有了典雅之美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 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 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 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 的旺盛”。 •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 相映成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1ebc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2.png)
讲一个带“梅”字的成语。
望梅止渴。
原指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而止 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 慰自己。
朗读描写雨季缅桂花的段落
缅桂花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 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 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鲜腴,新鲜肥美的意思。(这个词在 前文作者给画题字中用到。)
找出体现“滋味之美”的句子。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无可方比:没有办法比得上。 )
可是下点工夫,把草茎松毛择zhái 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 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 话”,此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缅桂花miǎn 绿釉 yòu 密匝匝zā 花骨朵gū 鸡土从 zōng 扳尖bān
这张图片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画的?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 点。
这张图中门的右上角和左下分别画了什 么?
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 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 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画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与“昆明的雨 ”有什么关系?
①所画的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 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 ,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 ”的描述;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朗读描写仙人掌的一段
找出一个既能表现仙人掌的特点,又 能突出“昆明的雨” 的特点的词语。
肥大
朗读描写昆明菌子的一段
看图识菌jùn, 说说理由
朗读描写杨梅的一段
用几句话介绍一下昆明雨季的杨梅。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068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c.png)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创设更多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运用修辞手法:学生要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举例:如何引导学生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3)文化背景理解:学生需要了解昆明雨季的地域文化特点,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我国其他地区雨季的差异。
(4)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季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观,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昆明的雨》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描绘自然景观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包括雨的形态、气息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举例:课文中“昆明的雨,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等句子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重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和对淡淡的“乡愁”。
(重点)
3.感受作者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难点)
情景导入
你喜欢雨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描述家乡的雨,你会如何回答呢?
春天的雨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背景知识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直到1946
年,汪曾祺一直在昆明学习、生活和工作长达7年之久。
正因为如此,作者对昆明怀有特殊的情感。
于是在1984年,也就是作者阔别昆明40余年后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之情,抒发自己对以往生活的怀念之情。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略有改动。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
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课文欣赏
昆明的雨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