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自然景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观察雨天的经历,大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昆明雨的描绘中。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词、短语,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及抒发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景的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修辞展现了昆明的雨季特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昆明雨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昆明的雨(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昆明的雨(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描绘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其表达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相关的自然现象或情感体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尝试模仿作者的笔触,描绘一种自然现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昆明的雨》是汪曾祺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昆明雨季的美景和情感。这种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作者对生活情感的抒发。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昆明雨季之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昆明的雨》教学难点与重点-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作者汪曾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这种描绘所传达的情感。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应掌握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表达效果。
-文化内涵体会:学生应体会到课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厚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并表达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昆明的雨》这一章节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一. 教材分析《16、昆明的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通过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观察和体验,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和气候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课文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老师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僻词汇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赞美的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昆明的雨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结束后,老师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3、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反馈达标】
1、完成《综训》习题
2、背诵写雨的古诗词
【教(学)后记】
昆明的雨
课题
昆明的雨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学习目标
1、知道作者和作品,会写生字词,理解文意。
2、知道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知道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教学记
【自主学习】
1、将你对作者的了解写在下面:
学法指导:本文是整个初中教材中第一篇汪曾祺的文章,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作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如: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辟邪()黄焖鸡()绿釉()篱笆()()鸡枞()炽热()密匝匝()鲜yú( )
3、解释下列词语
孟夏:
无可方4、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昆明的雨季给人什么感受?
【合作探究】
1、读文章第一段,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16*昆明的雨(导学案课堂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

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同时,文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充满美感和诗意。

【学情分析】经过几个星期的导学案培训,学生已能熟练地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普遍能勤于思考,积极表达,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策略】将传统导学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

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发言不超过10分钟)和老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教师开讲】一、激情导入:(1分钟)同学们,大家应该还记得这几句话:“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请问这是哪位作家哪篇文章中的语句?(学生齐答:朱自清--《春》)这是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雨。

那么,在祖国的大西南,那里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神游到大西南的昆明,看看那里的雨吧!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学生齐答)。

二、检查预习(1分钟)(通过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也可借此补充导学案上所没囊括到的知识点)1.题目、体裁2.作者及相关常识三、展示PPT图片(1分钟)(让学生了解昆明和作者,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视觉支撑;也让教学手段多样化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昆明的景致2.汪曾祺肖像四、明确教学目标(1分钟)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强调【自主学习】(10分钟)(分题入组,作为各组着重探讨的题目;先思考本组所分的题目,再思考其他组所分的题目,在书中圈圈点点,找出依据)【合作探究】(20分钟)(第一步:学生全员参与,有序热烈地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巡回指导,检查和督促。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某某的雨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题:16 某某的雨教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预习案【知识】一、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某某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二、文章写作特色《某某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作者对某某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某某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鸡()黄焖.鸡()扳.尖()炽.红()缅.桂()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某某的雨的特点。

2、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某某的雨的特点。

2、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注音。

jùn yú lí bā zōnɡmēnbān chì miǎnyòu zā2、解释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合作探究案1、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某某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每个图形用三个分别代表阳的“-”(阳爻)和代表阴的“--”(阴爻)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传是伏羲所作。
细碎:1.琐碎;细小。2.细行;细节。
方比:比较,比得上。
饱涨:饱满。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新课导入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这一段话画面感非常强,色彩鲜明,展现出昆明独有的地方特色。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柔和”一词不仅写出了卖杨梅的女孩子声音的娇美,同时也衬托出昆明雨பைடு நூலகம்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背景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浦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本文通过回忆昆明的雨季及相关事物,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启示人们,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并捕捉到它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内附导学案)

16*昆明的雨(导学案课堂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出来。

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同时,文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充满美感和诗意。

【学情分析】经过几个星期的导学案培训,学生已能熟练地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普遍能勤于思考,积极表达,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策略】将传统导学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

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发言不超过10分钟)和老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教师开讲】一、激情导入:(1分钟)同学们,大家应该还记得这几句话:“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请问这是哪位作家哪篇文章中的语句?(学生齐答:朱自清--《春》)这是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雨。

那么,在祖国的大西南,那里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神游到大西南的昆明,看看那里的雨吧!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学生齐答)。

二、检查预习(1分钟)(通过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也可借此补充导学案上所没囊括到的知识点)1.题目、体裁2.作者及相关常识三、展示PPT图片(1分钟)(让学生了解昆明和作者,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视觉支撑;也让教学手段多样化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昆明的景致2.汪曾祺肖像四、明确教学目标(1分钟)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强调【自主学习】(10分钟)(分题入组,作为各组着重探讨的题目;先思考本组所分的题目,再思考其他组所分的题目,在书中圈圈点点,找出依据)【合作探究】(20分钟)(第一步:学生全员参与,有序热烈地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巡回指导,检查和督促。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使学生们在品读过程中增强对昆明的雨的理解及对其特点的把握。
学习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作为写作素材的能力。
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环节四








《昆明的雨》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景、事、物、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由画引出对昆明的
昆雨的思念之情
明以小见大,寄托对昆明仙人掌、菌子、
的的雨的想念之情杨梅、缅桂花
雨回忆酒店小酌,寄寓
乡愁情味
环节五




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传情入文,写一段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的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二、语言赏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环节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教学资料范本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4
16 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 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 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 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 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
4. 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汪曾祺 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 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 开始走 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 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 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 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 来,80个字左右。
【学习反思 】 【作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4
2.本文题 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16《昆明的雨》学案

16《昆明的雨》学案

《昆明的雨》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等级:【课标要求】1.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

3.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的思想情感。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2.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用工具书解决字音、词义。

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辟.邪()菌.子()黄焖.鸡()绿釉.()篱笆..()()炽热()密匝.匝()深hè() mù年()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字还有: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4.再读课文,用“~~~~~”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美得或者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也可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拓展提升】阅读《端午的鸭蛋》片段,感悟汪老的语言特点。

端午的鸭蛋(片段)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创设更多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运用修辞手法:学生要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举例:如何引导学生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3)文化背景理解:学生需要了解昆明雨季的地域文化特点,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我国其他地区雨季的差异。
(4)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季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观,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昆明的雨》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描绘自然景观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包括雨的形态、气息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举例:课文中“昆明的雨,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等句子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6课昆明的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6课昆明的雨
在本次《昆明的雨》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作者描绘昆明雨季的细腻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往往关注表面的文字描述,而忽略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特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分析具体语句,让学生尝试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对如何描绘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对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课文描绘手法的理解。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实践活动缺乏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参与。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参与方式。
d.掌握生字词,并进行词语解释;
e.体会并学习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昆明的雨》的阅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感受和领悟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并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表达交流的技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描绘雨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福建省石狮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昆明的雨【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重点】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难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初读时结合文中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意,扫清文章阅读障碍。

2、再读时想象文章描绘的人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揣摩和品味语言。

在文本中圈画你喜欢的句段。

【知识链接】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探究案探究点一: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探究点二: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探究点二:作者在第⑪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

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

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

”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当年定是“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

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

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

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荣华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医生而骄人则失掉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 昆明的雨教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品尝文中语句,领会昆明的雨的特色。

2.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领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要点难点】意会作者的思想境地,领悟文章的人文内涵【学习方法】朗诵法、合作研究法【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 28 个字,写尽了 20 世纪 40 年月昆明雨季的安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愁闷和无奈。

在深沉的境界中表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莲花池原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塑像,有点荒芜、凄清。

此刻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门庭若市。

白日,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不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馆、大排档。

我们也只好从先生漂亮的文字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荣华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医生而骄人则失掉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中去想象、去品尝⋯⋯一、自1.音形 ( 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腴( )笆( )· ()桂花 ().釉 ().密匝匝 ()............黄 ()扳尖 ()()2.累 ( 解意思 )(1)腴:(2)孟夏:(3)方比:(4)扳尖:(5)密匝匝:3.作者介汪曾祺 (1920 —1997) ,江高人,作家。

被誉“抒怀的人道主者,中国最后一个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医生”。

河北省邢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邢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邢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 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 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 昆明的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6 昆明的雨【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一、预习自测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鲜腴.( ) 篱笆..()()缅.桂花( ) 绿釉.( ) 密匝.匝( )黄焖.鸡( )扳.尖( ) 炽.红(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1)鲜腴:(2)孟夏:(3)方比:(4)扳尖:(5)密匝匝:3.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14.昆明的雨国学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八卦.()避邪.()菌.子()黄焖.鸡()绿釉.()篱笆..()鸡枞.()炽.红()密匝匝..()深hè() mù年()鲜yú()答案:1.guà xié jūn mèn yòu lí ba cōng chì zā褐暮腴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避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避邪:。

(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鲜腴:。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4密匝匝:。

答案:(1)迷信的人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2)新鲜肥美。

(3)大声喊叫﹑呼唤。

(4)严实稠密的样子。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答案:《汪曾祺全集》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合作探究4.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答案: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鲜腴( ) 篱笆( ) 鸡· ( )
缅桂花( ) 绿釉( ) 密匝匝( )
黄焖鸡( ) 扳尖( ) 炽红(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鲜腴:
(2)孟夏:
(3)方比:
(4)扳尖:
(5)密匝匝: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xx),江苏高邮人,作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三、精讲答疑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画的画呢?
2.课文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只写了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4.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5.《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四、反馈拓展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个字左右。

【学习反思】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