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名师教学设计(后附配套学案设计)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1)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八册第四章《秋之韵》,详细内容为课文《昆明的雨》。
该课文以作者对昆明雨季的亲身感受为线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风光,表达了对昆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和赞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内涵。
重点:掌握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查: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3. 课文精讲:(1)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氛围和情感。
(2)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描绘昆明雨季的生动语言和表达技巧。
(3)例句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昆明的雨》2. 结构:引子主体结尾3. 语言特点:生动描绘、情感丰富4.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昆明雨季特点: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雨势缓和、滋润万物。
(2)例句分析:如“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撒在马路上”,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滴的形态和动态,使读者感受到雨的细腻和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其他描绘雨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2)组织一次“我心中的家乡雨季”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自己家乡的雨季特色。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短文《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2.学会描写雨的形象化手法;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的整体意思并提取中心思想;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描述雨的形象化语言;2.理解短文的整体意思。
教学难点1.理解短文的中心思想;2.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雨。
教学准备课文《昆明的雨》、笔记本、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入课题:“你们有没有去过昆明?昆明是哪里的地方?它的气候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昆明的气候特点和常有的天气现象。
导学(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昆明的雨》,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有关课文的问题。
然后教师根据问题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意思和中心思想。
创设情境(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明的美丽山水和雨的照片,引导学生感受昆明的美丽和雨的形象。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课文中描述的雨和现实中的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课文中的雨。
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写的关于课文中雨的形象化语言,鼓励学生交流和互相学习。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表达雨的形象化语言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批改答案,并对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巩固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昆明的雨的短文,并要求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课文。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强调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和要求。
板书设计2.教学目标:认识昆明的气候特点,学会描写雨的形象化手法,理解短文的整体意思,培养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3.教学重难点:学会描述雨的形象化语言,理解短文的中心思想。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2. 运用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准备:1. 课文《昆明的雨》。
2. 相关地图或图片,展示昆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3. 参考资料,介绍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对昆明地区产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昆明吗?大家对昆明有什么了解?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四、写作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手法,如如何描绘景物、如何刻画人物等。
2.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3. 教师给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了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昆明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教案:《昆明的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昆明的雨》。
文章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描绘的昆明雨季景色的理解和描绘。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表达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昆明雨季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述手法和表达情感。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讲解,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章《昆明的雨》。
2. 板书描绘昆明雨季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板书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文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描绘你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的文字。
2. 作业答案:(示例)我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色的文章,欣赏并学习其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昆明独特的雨季景象展开,通过描绘昆明的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查找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雨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昆明的雨》2. 昆明雨季特点:连绵不断、滋润万物、清新宜人3. 作者情感:眷恋、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以“我眼中的昆明雨”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观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课文内容以及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含总结)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和文化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2.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和文化美。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滋润着大地,孕育着生命。
不同的地方,雨有着不同的特点,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汪曾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昆明的雨。
(板书课题:昆明的雨)(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小说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以下是文中的生字词及拼音:辟邪(bì xié)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格调(gé diào) 吆喝(yāo he) 暮年(mù nián)情味(qíng wèi) 苔痕(tái hén) 密匝匝(mìzāzā)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 张目结舌(zhāng mù jié shé)2.思考: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内容?预设答案: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昆明雨季的物(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等)、昆明雨季的人(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在酒店小酌的友人等)以及作者在昆明雨季的生活经历(为宁坤作画、与友人小酌等)。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昆明的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和雨季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描述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昆明的雨》、生字词卡片、图片、写作纸张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明雨季的了解和感受。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1)分发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生字词的运用。
4. 描述与写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团队合作,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昆明雨季的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册。
(2)完成课堂讨论的总结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表现。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描述与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描述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教学内容课文《昆明的雨》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1.3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自读和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修辞分析:通过例句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和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情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注意重要信息和细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2.2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修辞分析3.1 修辞手法介绍教师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学生通过例句分析,学习和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2 修辞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第四章:情感讨论4.1 情感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思考情感的表达方式。
4.2 个人反思教师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2 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师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的进步。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实践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就课文《昆明的雨》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如:“你认为课文中的昆明雨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2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短文,或者画一幅描绘雨中昆明的画。
教师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的写作和绘画技巧。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一、诗词激情导入师: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请看,读: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可以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豪情壮志的;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在苏轼的笔下,雨又是奇妙神奇的。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雨给了杜甫一夜惊喜。
师:你看,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
因而,雨也就成了文人骚客们的笔下宠儿。
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跟雨有关,一篇写雨的抒情散文,齐读课题!生:《昆明的雨》师:作者是?生:汪曾祺二、寻找感情线索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汪曾祺对雨这个独特的事物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
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三、明确写作载体师:作者一开始就是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也把这种娓娓道来的陈述的味道给读出来了,所以,我们加了一个“句号”。
现在,我要把这个句号变一变,(PPt ?)奥,雨?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快速跳读课文,圈出关键词,看一下,还有什么?(师巡视学生)生:(默读勾画)师:好,还有什么呢?我们从这一排往后说。
来生:菌子(四声),杨梅,仙人掌,白兰花,自己的故乡,思念师:好,还有没有?生:莲花池酒店里和友人的小酌。
师:一件事。
好,请坐。
同学们看屏幕,清代刘熙载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位女同学来读一下:生:“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如“辟邪”“鲜腴”“菌子” 等。
(2)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体会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3)学生能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语言特色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背景材料,感受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2)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感悟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2.帮助学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让学生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汪曾祺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韵味。
2.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凡人小事,体会作者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独特视角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人生态度。
3.如何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描写“雨” 的诗文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
2.提问:这些诗文都描绘了雨的不同特点和情感,那么今天我们要走进汪曾祺写的散文《昆明的雨》,看看作者笔下昆明的雨,又是怎样一种独特的情趣呢?(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有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作者汪曾祺呢?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2. 领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昆明的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找出课文中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特点,讲解生字、新词。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家乡的雨季特点,并进行分享。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作者为何如此怀念昆明的雨,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昆明的雨》2. 主要内容:昆明雨季特点:湿润、清新、舒适作者情感:热爱、怀念3. 生字、新词:湿润、清新、怀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季节,描绘出你心中的景象,并表达你的情感。
作业答案:1. 昆明雨季特点描述:昆明的雨季湿润、清新,让人感觉舒适宜人。
2. 季节描绘及情感表达:(示例)我喜欢春天。
春天里,万物复苏,阳光明媚。
走在田野间,看着绿油油的小草,闻着花香,心情愉悦。
春天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对这个季节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昆明的雨》教案12篇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教案12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昆明的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策略方法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导学1.了解作者资料。
2.自学生字词: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交流感知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1.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三、研读课文:1.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赏析下列句子(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属于散文单元。
文章主要描写了昆明的雨季,通过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以及为宁坤作画、酒店小酌等事情,展现了作者对昆明的深深怀念和喜爱。
教学重点在于感受散文文体、语言的独特,体会作者直白平和、流利自然、简洁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让学生真正走进散文之中。
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品味语言,让学生体悟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想念之情,以及文字背后浓厚的生活情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散文阅读基础,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然而,对于散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和语言特点,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昆明的地理、文化和气候等方面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章,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拓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散文。
三、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感受作者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关键词,逐步提高赏读文本的能力。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教学难点:作者借助景、事、物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提问:春天的雨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1、简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昆明的雨》教案篇1【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__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__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__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docx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强,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识记方法基本掌握,预习习惯已经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已有较大提升。
学生已经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天的怀念》、《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背影》等散文,对于散文文体已不陌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语段的方法初步掌握,赏析能力已经有初步的提升,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
但是结合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思想情感有待进一步加强,半数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巩固,兴趣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生对于段落的模仿写作能力相对初一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对于篇章写作手法技巧的模仿能力半数以上的学生相对较弱。
二、教学目标:A.语言知识与运用:(1)积累重要字词;( 2)赏析文中优美句子。
B.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1)进一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尝试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C.阅读:( 1)感受本文语言风格;(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作品的内涵。
D.写作 : 学习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A.讨论法 : 可以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小组内的优生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后进学生。
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部分学生走神,便于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本课拟用于精彩语句赏析和作者思想情感的体会过程。
B.指导法: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疑惑予以点拨,对于方法予以指导。
结合讨论法使用,既可防止课堂跑偏,又可以避免个别学生钻牛角尖,浪费课堂有效时间,避免讨论法的华而不实。
本课拟用于文章语言特色及作品风格体悟。
C.讲述法:对于学生不了解和没掌握的知识,对于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避免学生浪费时间,直接讲述知识或者呈现答案,以期启发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掌握或者模仿。
本课拟用于学生经过讨论和点拨之后,可能仍无法完成少数句子赏析。
名师教学设计《昆明的雨》示范教学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
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
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哪里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学习多种类型的散文,单元提示要求“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进而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借昆明的景、物、事、人,怀想昆明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文中散发出诗意和美感,表达了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的想念,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整体特点:看似平淡的语言中,却处处充满韵味。
这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我想念昆明的雨”,文章正是用昆明雨季中景、人、物、事,鲜活地、立体化地表现了昆明雨季“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的特点,这些内容的一一呈现,让昆明雨季的生活呈现出诗意与美感。
正是汪老对昆明生活热爱到骨子里的浓厚,才有了如此诗意的文字,也正是作者诗意情怀的表达,才让这篇文章处处有美的存在。
体现了作者在语言上的追求:传达美好。
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完美的统一。
基于此,我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一个“美”字,整堂课引领学生去寻美悟情,让学生感受美、品味美,感受一种风格,感悟一种情怀,获得一些学法,得到一点启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汪曾祺写景散文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品味文章简洁平淡的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美感和诗意的表达;
3、理解作者对生活诗意的审美态度,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寻美悟情,品味语言。
难点: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课型】自读课、新授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轻吟浅诵感知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一说,两首诗中雨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寻雨美
1、整体感知,圈点勾画:
①汪老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
③汪老把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寄托在哪呢?
2、活动一:吟诗填词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它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昆明的雨季浓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那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肥大、浓绿,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雨季的菌子,滑嫩、鲜浓,院里的密叶,映绿了房间。
你听,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你看,房东母女的缅桂,使我内心软软。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
我想念昆明的雨。
屏显:雨美,美在平常景物、凡人小事
三、入文入境品语美
活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任务一:围绕以下美点,组内确定一个美点
昆明的雨季雨季的仙人掌雨季的菌子
雨季的果子雨季的花与友人小酌
任务二: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
屏显:自主学习任务单
读一读,如果你擅长朗读,你可以有滋有味地吟诵美句、美段。
品一品,如果你擅长批注,你可以品析词句,点评内容,提出问题。
问一问,如果你擅长思辨,你可以向老师、同学质疑问难。
说一说,如果你巧于表达,你可以讲讲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故事。
写一写,如果你善于写作,你可以写下你内心的体验。
……
任务三:组内交流补充,推选代表展示。
全班交流汇报
屏显:语美,美在平淡、本真的语言
四、观文识人悟情美
1、为什么在汪老笔下,凡人小事是美的,平淡的语言读来也是那么美?
其实,四十年前的真实生活是这样的:
【链接材料】(化学教授曾昭伦)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鞋——《不衫不履》
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饭里什么都有:沙粒、耗子屎……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
这里原来是一块坟地……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记忆滑到。
——《新校舍》
屏显:情美,美在你对生活的热爱。
2、活动三:开火车,说收获和感悟:我发现,,原来也是一种美。
(老师提示:可以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特色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
结语: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昆明的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昆明呆了七年,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批注的分类:问题式批注、赏析式批注、感悟式批注、联想式批注、点评式批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