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检测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
不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
这反映了晚清时期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2.如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
据如表可知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3.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
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
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
严复旨在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力图构建一个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家庭。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备遗诏圣书……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焉。
”这可用于佐证太平天国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D.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5.1898年6月,光绪帝为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表明光绪帝A.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B.通过改革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C.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D.主张变法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6.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的部分作品。
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专题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评估检测(三)(专题三)(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连云港模拟)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一方面是汉人的反满运动,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抗上层……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
这场运动(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B.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力量C.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解析】选A。
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的拜上帝教符合“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的信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A正确;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力量与史实不符,B错误;C是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
2.有人说,发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材料表明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A.促成实业救国思潮B.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地区发展不平衡D.完全是西方侵略所致【解析】选B。
A、C材料本身没有反映出来,应属于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化运动源于西方侵略,但主要依靠中国有识之士的努力,排除D;由于西方国家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主题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故B正确。
3.(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
表1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表1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解析】选D。
从表格中的材料可以看出,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与《建国方略》《辛亥革命史》中的论述都有出入,由此反映出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而不能听信片面之词,故D正确;当事人的回忆并不一定更接近史实,故A错误;革命家的观点也不一定更具有权威性,故B错误;史学家的著作并不一定更为可信,故C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某某潍坊二模)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
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解析:D 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升降与否,故A项错误;洋务思想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中得不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的结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是在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天朝”使用次数的减少和“中国”使用次数的增多分析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始摒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用平等眼光看待世界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
2.(2017·某某某某一模)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X的主要方式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解析:A 由材料可以看出把外国的工厂视为不能消除的疾病,反映出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危害,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领土主权受损,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X的主要方式,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列强在华设厂热潮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
江苏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检测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评估检测(二)(专题二)(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泰州模拟)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斗争时说:“导致该场斗争的缘由是叩头!——傲慢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同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
”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A.否认斗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B.揭示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傲慢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解析】选D。
这段话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抹杀了鸦片斗争的实质,其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D;材料说明鸦片斗争爆发的缘由,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的信息,解除A;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材料无法体现,解除B;C不是其真实目的,解除。
2.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变更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起先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减弱。
”签订该条约的斗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
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符合材料意思,B正确。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信息强调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的信息不符,解除A。
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国战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C。
中日甲午斗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
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众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避开衅端。
”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A.意图解决华夷纷争B.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C.避开英国再起衅端D.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解析】选D。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2.(2024全国高考真题)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
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3.(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4.(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5.(2023全国高考真题)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6.(2023全国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
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7.(2023全国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某某调研)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并未涉及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对列强的抵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禁烟的策略,故C项错误;材料中把中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看作是对西方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2.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学中源”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又维护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故选D项。
奕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项错误;奕倡导的向西方学习仍停留在器物层面,B项错误;明朝时已经出现西学东渐,C项错误。
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解析:选C 材料中仅仅说明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对西方政体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们转变为维新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西方的议院,可知指的是对当时的西方政体的认识,不是哲理学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等信息,说明当时有识之士对“中体西用”提出了质疑,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少数人的观点,不能说洋务派的主X受到广泛批判,故D项错误。
高三近代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近代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A. 1839年B. 1840年C. 1842年D. 1856年答案:B2. 《南京条约》签订的年份是:A. 1840年B. 1842年C. 1858年D. 1860年答案:B3.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A. 洪秀全B. 杨秀清C. 李秀成D. 石达开答案:A4.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A. “自强不息”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振兴中华”D. “天下为公”答案:B5.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答案:B6.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以上都是答案:D7.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平等条约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国外战争影响答案:A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是:A. 1931年B. 1937年C. 1941年D. 1945年答案:B9.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35年答案:B10. 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A. 辽沈战役的胜利B. 平津战役的胜利C. 淮海战役的胜利D. 新中国的成立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来强化清朝的国力,以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2.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不仅反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而且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觉醒。
五四运动还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方向和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测试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
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
……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2.“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
”“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国共第二次合作3.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
”此人的观点()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B.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具有主观臆断性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5.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6.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60题)1.(2021·广东·高三阶段练习)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主张塞防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
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同时认为西方国家“专在通商”。
这一争论反映了A.近代外交观念的萌芽B.清廷准确判断时局C.清朝政府内部的分裂D.清政府国力的衰微2.(2021·重庆·模拟预测)19世纪50年代初,英国在华新闻喉舌《北华捷报》连续发表社论:“叛乱运动……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希望英国政府和皇帝一起,并帮助皇帝反对他的难以控制的臣民”。
这反映了当时侵略者意欲A.镇压农民阶级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B.阻扰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绞杀日渐兴盛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破坏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3.(2021·四川·高三阶段练习)《中国人口史》记载,“(近代)这场战争爆发时,苏、皖、浙、赣、闽五省人口约为1.57亿,战争结束时,该五省人口约为0.86亿,人口损失了大约45%”。
这场战争A.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4.(2021·河南·高三阶段练习)19世纪60年代,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下,造船军工、枪炮器械、矿业、铁路、电信等一系列的中国近代工业在通商口岸率先兴起,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具有了爱国自强、精益求精、求是求实、开放创新的精神。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工人阶级引领了社会潮流B.生产方式变化助推工匠精神转型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洋务企业比较注重产品社会效益5.(2021·四川泸州·一模)19世纪60年代初,上海租界出现洋商大量申请地皮以投机地产业的现象。
下表为这一时期上海道契(上海政府签发给外国人的土地契约凭证)的数量和面积(单位:亩)统计:据此可知,当时A.政局变动影响了上海土地市场B.列强加紧资本输出刺激土地需求量C.民族工业产生推动城市近代化D.贸易中心转移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6.(2021·广东揭东·高三期中)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2024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阶段检测卷二中国近代史
阶段检测卷二中国近代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林则徐指出:“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
”这句话的用意是( )A.说明鸦片危害,主见禁烟B.抨击军备匮乏,要求扩军C.指出钱粮匮乏,建议收税D.阐释西方先进,从而学习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依据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人与中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B.列强已驾驭中国司法大权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峻破坏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3.1843年,洪秀全在第四次秀才应试落榜后,创立拜上帝会,宣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拜上帝会创立后快速发展,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宗教信仰盛行B.阶级冲突尖锐C.人民渴望同等平均D.民族危机严峻4.晚清一闻名人士认为:“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
”该言论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40年头B.19世纪60年头C.19世纪80年头D.19世纪末20世纪初5.意大利随军记者巴尔齐尼在天津火车站作现场报道:“我们离他们大约三百码。
他们的头上裹着红布条,让人联想起一个行进中的法国士兵团。
他们的红腰带在阳光下闪烁,大刀在头上挥动,红缨枪在飞动。
”与此报道相关的斗争应是( )A.鸦片斗争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6.在孙中山等人发动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于1915年废弃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
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500道)上——近代史附答案
◆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2.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
……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
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4.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
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5.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中写道:“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
……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A.1927~1936年B.1895~1905年C.1912~1922年D.1922~1932年6.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基础7.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2 阶段检测(二) 中国近代史
阶段检测(二)中国近代史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威海高三期末)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
这主要是由于()A.儒学地位的衰落B.政治改革的冲击C.中西文化的冲突D.维新思想的影响答案 C解析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也就是中国学习西方船炮技艺,近代化开始举步,中西方文化激烈冲突的时期,在西学中源论的影响下出现材料现象,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排除A项;这一时期清政府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而非政治制度,排除B项;维新思想主张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2.(2023·邯郸高三摸底)1866年,清政府批准奕的建议,增设天文算学馆。
其招生范围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及年龄在30岁以下的进士出身、五品以下的京外各官,经考试录取后入馆学习;如有平日讲求天文算学,自愿入馆学习,借资印证以精其业者,可以不限年龄。
但在招生时,报名者寥寥无几,参加考试的72人勉强录取30人,翌年因学业不合格淘汰20名。
这折射出()A.顽固派攻击和阻挠破坏B.国人尚未接受“师夷”理念C.中国近代化的举步维艰D.儒学思想对士人影响深远答案 C解析结合题干可知,清政府建立了天文算学馆,但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很少,学业合格者更少,这说明当时接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中国人很少,折射出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故选C。
报名者较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儒学对士人思想的禁锢和顽固派的攻击,A、D是直接原因,而非实质,排除;有人报名参加考试和入馆学习说明当时一些国人已经接受了“师夷”理念,排除B。
3.(2023·山东教共体高三质量检测)据估算,从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厘金平均岁入一千万两白银,合计1.1亿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山东和陕北)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千里跃进大别山B. 进行三大战役C. 百万雄师过长江D. 挺进大西南【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据此依据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指山东和陕北)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可知A正确BCD均是战略进攻的具体表现排除2.1912年2月孙中山召集同盟会议员讨论约法特别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之真意义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得到与会者赞同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具有反独裁和求民主的精神B. 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 存在因人设法的历史局限性D. 预见袁世凯采取复辟行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在讨论约法时强调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表示国民革命意义也可以防范盗贼独裁者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独裁和求民主的精神故选A 材料中孙中山强调的是约法具有反对独裁专制、倡导民主精神的作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因人设法的历史局限性故排除C 预见袁世凯采取复辟行为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3.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宝塔擎旗进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 红军长征的胜利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案】D【解析】A项从材料中的“进北京”可以看出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而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在上海和浙江故排除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主要是在南方排除C项红军长征的胜利主要是指战略转移到陕北排除D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逐渐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央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故D正确故选D4.20世纪20年代末江西遂川农村传唱一首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歌中所唱的“共产党军”是指()A. 国民革命军B. 工农革命军C. 八路军D. 人民解放军【答案】B【解析】根据“20世纪20年代末”“共产党军来到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于1927年故排除A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名称故排除C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期间的称呼故排除D.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军队名称为工农革命军故B正确5.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颇为此时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 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 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C. 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 未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颇为此时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表明孙中山未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6.下面是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图由此可推断()A.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 革命重心向北转移C. 革命形势一片大好D. 革命党人实力强大【答案】A【解析】题干图片信息显示中国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众多省份宣布脱离清廷宣布独立说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宣布独立的省份大多具有投机的因素 C说法片面排除国民党党人实力并不强大排除D7.自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即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圣库制度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然而基于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未曾施行其后实行“照旧交粮纳税” 还根据具体情况实行了“着佃交粮”的政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B. 拱卫天国政权的必然选择C. 破除封建旧制度的需要D. 是耕者有其田理想的践行【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太平天国即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圣库制度定都天京后然而基于主客观条件不成熟这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B.选项内容和材料无关C.选项中的“破除”说法错误D.主要涉及到的是税收制度没有涉及到土地制度8.七一五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国民革命的失败是指()A. 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B.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D.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答案】B【解析】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矛头指向了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但是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事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因此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故B正确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B. 后者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力C. 二者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 二者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B【解析】材料“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等体现了参议院对总体权力的限制材料“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是总统专制独裁的表现扩大了的总体权力是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否定故B正确排除A后者是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否定明显不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C10.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领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他们占领了生丝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B. 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作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C. 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D. 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案】A【解析】材料“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说明对于太平军占领地区经济破坏持反对态度说明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太平军与清政府故B项排除材料“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说明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选A11.陕西省在中国近代革命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事件发生在陕西省的是()A. 遵义会议B. 秋收起义C. 枣宜会战D. 吴起会师【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红军长征中中央红军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故D正确遵义是贵州省的秋收起义主要在湘赣边(湖南江西)抗战时期的枣宜会战在湖北枣阳和宜昌故都不是发生在陕西 ABC排除12.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这说明长征()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B. 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C.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D. 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的信息可知长征消除了国共两党在中国南方的地缘矛盾(两党势力范围冲突)有利于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夸大了长征的作用且国共两党分歧和矛盾不能完全消除故A错误长征是促使国共走向合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及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更不是根本保障故排除B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故选C13.张之洞建立湖北枪炮厂后改称汉阳兵工厂从建厂之初的1895年到工厂撤并之前的1944年一直生产“汉阳造”步枪按时间顺序梳理下列装备过这款枪的部队正确的是()①北伐军叶挺独立团②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④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五师A. ①③②④B. ②①③④C. ①④②③D. ②③①④【答案】B【解析】北伐军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部队建立时间是在1924年湖北新军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部队新政时间是1901年至1911年工农红军这一称号在全军使用是在井冈山会师后出现的时间在1928年八路军是在抗战时期对中共部队的称呼起点时间是1937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故B正确A、C、D排序有误排除故选B14.下图是“太平天国时期各族人民起义形势”示意图它反映了()A. 清朝统治危机深重B. 汉族官僚集团崛起C. 人民反帝斗争高涨D. 列强瓜分中国破产【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中期清朝统治的重要区域爆发了太平天国和各族人民的多次起义且波及范围广泛反映了清朝统治危机深重 A项正确各族人民纷纷起义不能说明汉族官僚集团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 B项错误人民反帝斗争高涨与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反抗清政府的统治不符 C项错误列强瓜分中国破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与太平天国时期各族人民的起义无关 D项错误故选A15.江苏巡抚李鸿章对苏州闻门外所建题为“民不能忘”的汉白玉牌坊耿耿于怀责问“闻门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伪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复是牌坊为担任乡官者所捐建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使他深受刺激李鸿章主政期间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 确实推行了《天朝田亩制度》B. 推行的政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 对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助推作用D. 重视摧毁过时的地方经济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协助作用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得到实行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过时”的描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16.1930 年毛泽东指出“消灭了大一点的敌人占领了城镇才能发动大范围的群众建立几个县联在一块的政权这样才能耸动远近的视听才能于促进革命高潮发生实际的效力”据此可知这时的毛泽东()A. 指明城市对革命的重要性B. 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 仍坚持城市中心革命模式D. 主张建立工农联盟的政权【答案】A【解析】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7.(1)据材料一概括《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一书的“独到之处”17.(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学者观点角度以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迹工整 300字左右)【答案】独到之处重点分析20世纪历史发展转折问题在历史真实基础上运用科学观点阐述的历史问题发人深省【解析】本小问的独到之处依据材料一“抓住关乎历史发展转折的一些重要问题来加以分析”可以得出重点分析20世纪历史发展转折问题“对这些问题书中都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这些分析是建立在全面事实的基础上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出发的”可以得出在历史真实基础上运用科学观点“作者在论述了本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之后总结了四个对人们很有启示的问题”可以得出阐述的历史问题发人深省【答案】论点 20世纪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但中国人民坚持探索维护了民族希望论证危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帝国主义代理人的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加剧了危机希望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坚持维护民主共和斗争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传入为中国指明新方向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要求【解析】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二“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可以得出论点是20世纪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但中国人民坚持探索维护了民族希望然后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初” 结合所学从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影响、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影响分析危机的表现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其影响分析希望18.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据毛泽东等《论妇女解放》等资料汇编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中西方有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 16~20世纪中期的中西方女权发展比较16世纪起中西方的女权都开始发展但发展的特点与原因各有差异17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中西方女权发展差距很大中国女权的变化是零星的、缓慢的究其原因小农经济的性别分工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程朱理学思想的束缚等都严重限制了女权发展与此同时受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的女权在不断进步妇女步入工厂获得薪酬走上街头参与政治运动追求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权利西方女权的发展具有渐进性特征这是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妇女新中国成立初党和政府从法律制度和理论上彻底打碎了限制妇女的枷锁,女权在历史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中国女权发展具有突变式特点受政治形势影响最大综上所述女权发展作为历史现象,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状况【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比较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自主拟定论题妇女的解放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从资料可以看出中西妇女解放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都不断发展这是其相同点可以作为论题之一中西妇女解放的不同点是特点和程度上的差异也可以作为论题之一或者将两个论题合二为一也可以作为论题之一阐述内容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考虑注意语言精练、扼要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9.(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19.(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19.(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19.(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答案】(1)起义南昌起义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可以得出所述为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中共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第二小问结合南昌起义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答案】(2)事件秋收起义会议八七会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可以得出所述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转向农村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答案】(3)战役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解析】(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发动了几次大规模会战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企图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第二小问据材料“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答案】(4)战役渡江战役天翻地覆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关键中共的正确领导【解析】(4)第一小问由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B. 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D. 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A.强调是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看不出太平天国运动对列强的态度B.从材料中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可以看出是强调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产生的作用选项体现了这一点C.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的腐败D.选项表述是错误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2.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A. 推翻“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 颁布了《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 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答案】B【解析】“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强调的是发展、“立新”而不是“破旧” 因此AC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是一种代议制民主其核心是议会选举和立法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或法律来维护民主制度 D项是近代代议制的建立原则从属于民主政治内容因此B符合题意 D项排除故选B3.如图是张仃于1947年作的《美国救生圈也救不了性命》该漫画()A. 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拉开了战略反攻B. 说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基本消灭C. 体现了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危机重重D. 表明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漫画中的“蒋”代表着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1947年面临着军事、政治、经济危机即使美国给予国民党援助但是也救不了国民政府这体现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重重 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人民解放军是否展开战略反攻故排除A项国民党军的主力被基本消灭是在1949年三大战役后故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是在1947年12月底即战略反攻取得胜利后但并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D项故选C4.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 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B. 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C.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D. 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答案】D【解析】A.五四运动并没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B.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应该是从辛亥革命开始C.材料看不出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D.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推动了当时的个人实现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故选D5.1949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各地抽调38000名干部准备接管华南、西南和西北各省并应尽可能抽调原籍为接管省份而又熟悉情况的干部着重从城市干部中抽调而不从县区干部中抽调并由进军部队本身担负抽调部分接管干部当时这一指示有利于()A. 推动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B. 夺取战略大决战的胜利C. 实现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D. 加快向全国进军的速度【答案】C【解析】土地改革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故排除A战略大决战在1949年1月已经胜利结束故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题干相关做法明显有利于实现工作重心的顺利转移故C正确题干涉及是政治领域的问题故排除D故选C6.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学校如果组织游学活动参观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应去①上海②浙江嘉兴③井冈山④延安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诞生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开始在上海召开但受租界巡捕的干扰因此最后一天议程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所以应该去的地方是上海和浙江嘉兴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井冈山和延安与中共的诞生无关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7.遵义会议上中共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问题改变了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从思想角度看该会议最重要的贡献在于()A.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B.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C. 结束了“左”倾思想在党内的影响D. 事实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遵义会议是中共“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问题” 体现了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正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毛泽东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故A排除B项是在中共“七大”上故B排除C项是延安整风运动故C排除8.武昌起义爆发后 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 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B. 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C. 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D. 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答案】D【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B项说法错误清朝灭亡的主因是由于它的腐朽统治排除“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不能说明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C项错误依据材料“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 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可知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 D项正确故选D9.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响亮地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他在创办黄埔军校推动北伐战争万里长征解决西安事变举行重庆谈判以及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此人()A. 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B. 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 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并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其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故D符合题意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排除A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的是陈独秀排除B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是毛泽东排除C故选D10.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 切断武汉至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等地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 这反映当时中央()A. 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 尚未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向武汉中心前进”可以看出是攻占大城市而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是转向农村故A项错误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要夺取大城市是坚持城市中心的道路故B项正确反映的是要夺取中心城市不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是否对统一战线有所认识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1.(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宪法的主要不同【答案】(1)主要内容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了国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结构意义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性促进了中国宪政的发展为后世立法提供了借鉴【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了国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结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结合书本知识来说就可以【答案】(2)不同制定过程更具民主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代表广大民众利益影响久远(或奠定了新中国宪政基础)【解析】(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五四宪法相比较 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更具民主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代表广大民众利益影响久远12.(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军起事”的具体事件和时间(具体到日)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北”争论的焦点12.(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临时约法》的进步性【答案】(1)事件武昌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焦点国体问题(是否建立共和制度或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民军起事”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发动的武昌起义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就国体问题进行争论【答案】(2)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员、大赦、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等须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可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进步性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解析】(2)根据材料二“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进行概括分析二问结合所学从历史地位及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进行回答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特征13.(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基本特征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逐步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通过一系列事件奋起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解析】(1)“基本特征”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人民的抗争等角度思考并作答【答案】(2)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历史意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2)“原因”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等角度考虑“影响”注意总结概括材料并充分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等角度思考14.(1)材料一中“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该行动的战略作用是什么?。
高中近代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近代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A. 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资本主义社会C. 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社会主义社会D. 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民主社会答案:A2.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主要表现在:A. 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 赔款2.3亿两白银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 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答案:D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历史功绩是: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E. 以上都是答案:E5.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7. 下列哪些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答案:ABC8. 下列哪些人物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A. 孙中山B. 黄兴C. 宋教仁D. 康有为答案:ABC9.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包括:A. 《新青年》杂志B. 北京大学C. 《每周评论》D. 《新潮》杂志答案:ABCD1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C. 国内军阀混战D. 国内经济危机答案:A三、材料分析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检测
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观海道之飞轮,知中道河南、东道山东必有衰落;观火车之渐通,知旱道必增巨埠,有识者故思捷足先得,亦惟多财者乃能力先着鞭也。
”据此可知,郑观应主张
A.壮大军事工业 B.中体西用 C.拓展海外市场D.增开商埠
2.鸦片战争后,湖南、福建的农民开始大量种植茶叶,他们将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手中购买。
这意味着中国
A.茶叶出口依附外国资本B.逐步沦为外国商品市场
C.通商口岸已延伸至内地D.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3. 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
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
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而令其舞蹈扬尘也。
然则得其一跪一拜,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亦岂足为朝廷辱。
”上述言论体现了
A.顽固拒变的腐儒心态B.通权达变的自我安慰
C.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D.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
4.下列为近代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
A.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地位B.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持续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
5.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
仅仅一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6. 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
然而,当时却有
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
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
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最接近本质的是
A.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对科技认知随实践而改变
C.社会陋习已逐渐革除D.城市居民更易接受新事物
7.中国近代思想家第一次提出“救亡”口号后,“救亡”开始成为爱国者心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发生了里程碑意义的变化。
这一变化源于
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
8.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
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
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9. 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
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
汉制所遗。
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
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
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
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
”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对革除陋习意志不坚B.体现自由、宽容的价值取向
C.服饰变迁完全由政府主导D.反映出革命实践的不彻底性
10.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
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
A.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 D.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
11.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
经比印度要高出26.3%。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
C.外患消饵中的良好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2. 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
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D.力图巩固国防
13.20世纪30年代末,国民政府在国内全面推行农村合作社,广泛建立合作金库,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并培养各级合作指导人员。
政府此举意在
A.保障长期抗战 B.维护统一战线 C.消灭边区政权 D.应对经济危机
14. 1940年5月17日,美国《箴言报》以《中国人仍然坚守重庆堡垒》为题进行新闻报道,
同时配用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片中,残垣瓦砾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四散的人们在废墟中寻觅和行走;第二幅图片中,则是修葺一新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来往如织,店铺悬挂的林林总总的招牌和广告。
这一报道
A.美化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B.反映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支持C.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成反日同盟 D.体现了美国媒体对中日战争的矛盾心态15.1938—1949年创办的报刊生存时间简表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战争制约报刊业生存B.政府对宣传领域放松控制C.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D.报刊宣传自由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