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上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1.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可,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赏析

• 3.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 答案: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 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 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 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 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1 分)
• • •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2.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 受的? 答案: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月夜忆舍弟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 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 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 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 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 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发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 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 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 顾及全诗) 3.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句 答案: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 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4.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答案: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 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 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 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 5. 赏析“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 果。 • 答案: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 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 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 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诗词解读赏析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  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诗词解读赏析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朝代】唐译文对照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4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4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4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 4 首原文1.《月夜忆舍弟》1.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注释:1.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禁止行人走动。

3.边秋:秋天的边境。

4.露从今夜白:从今夜起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5.有弟皆分散:兄弟们因战乱而离散。

6.无家:因为战乱,家乡已不成家。

7.寄书长不达:寄往家里的书信常常不能送到。

8.况乃:何况,况且。

9.未休兵:战争还没有停止。

3.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2.《长沙过贾谊宅》1.原文: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2.注释:1.谪宦:被贬官。

2.栖迟:停留,居留。

3.楚客:这里指贾谊,也可泛指客居楚地的人。

4.人去后:贾谊已经去世。

5.日斜时:傍晚时分,夕阳西下。

6.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7.有道:有作为、有道德的君主。

8.恩犹薄:指汉文帝对贾谊的恩遇并不深厚。

9.吊:凭吊。

10.寂寂:寂寞、冷落。

11.摇落:凋零,指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

3.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注释:1.左迁:降职,贬官。

2.朝奏:早晨向皇帝上奏章。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选择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三、简答题: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2、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3、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完整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四首(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完整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四首(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月夜忆舍弟》一、作者资料:【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

二、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旨: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

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三、课文重点1、首联描写了一幅什么图画?作用是什么?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运用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既实写白露时节的清寒,又融人诗人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3、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概括写“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长沙过贾谊宅》一、作者资料【刘长卿】字文房,汉族,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贾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二、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一、选择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解析】B 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下列对《月夜忆舍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

B.从标题到内容都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坦然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

C.这首诗极能代表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夙愿。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小结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 一首五律。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 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 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 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 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 之作。
主题: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 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 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 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 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式人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回望秦岭,云遮 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 前。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李白因玄 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韩愈 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 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 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优秀课件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优秀课件
2020/3/4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他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 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作品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 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 实记录。
读准字音
shè 月夜忆舍弟 杜甫 shù xíng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sàn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疏通大意
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路途远
被贬原因 首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怨愤、悲痛
申述衷心 颔联 欲为圣明除弊刚事直,不肯阿将衰朽惜残年! 对比
即景抒情 千古名句
颈联
云_横_秦岭家委景何婉阔含在情蓄悲?雪前途拥__坎蓝坷关难料马不前。象双征关
失落 眷恋
交代后事 尾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点题
沉痛凄凉
照应颔联
尾联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解析:围绕“过”字展开描写,即景生情,惆怅 伤感,真切而又空灵。“秋草”“寒林”“人 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 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犹:尚且,还。薄:淡 薄。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 吊屈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边塞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 禁止人行走。) 解析:描写的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浓重悲凉 的气氛。“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 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解析: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 “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 的悲剧命运。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 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 的主题。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怜:可怜。何事:为何,为什么。) 解析: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 表。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书:信。长:经常、常常。达:送达。况乃: 何况、况且。) 解析: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 流散,平时寄书信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 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具有无限 深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抒发了诗 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了 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忠而获罪并被远谪的遭遇, 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 直不阿的性格。

初中部编语文九上课外必背古诗词

初中部编语文九上课外必背古诗词

初中部编语文九上课外必背古诗词初中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的课外必背古诗词包括了多首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供学生们背诵: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从自然景观的描绘到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历史的回顾到哲理的思考,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前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前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歌是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光彩夺目,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走进瑰丽奇美的诗歌中畅游一番,去感受它的魅力。

新知探完^H一、知人论世1 .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杜甫、刘长卿、韩愈、温庭筠的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

2 .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商山早行》的写作背景,学生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信息和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二、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习四首诗,赏析每首诗,过程如下。

1 .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奏和韵味。

2 .发挥想象,结合重点词语解释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赏析诗歌,体会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写法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月夜忆舍弟》中诗人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长沙过贾谊宅》这首怀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叙述了诗人因触怒皇帝而被贬谪的遭遇,表达了诗人的悲怨之情,也表现出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商山早行》选取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理解性默写:1、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习题】理解性默写: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句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部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古诗词八首

部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古诗词八首

叁 拓

文中将“雁”与 “秋”一起提及。自 古以来,所有的古诗 词中的秋都象征着酸 楚的感觉,那么, “雁”象征了什么?
大雁传统寓意 大雁--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 灵物——哪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 雁有仁心,是因为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 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 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 心。 大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 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 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这是其情义过人之处。 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 警戒。 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这三种 生灵最是敏锐机警,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 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 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雁之信,则是指野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 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 天......
注释
⑴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 杜观、杜丰、杜占。 ⑵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 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 宵禁。 ⑶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 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 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 散。 ⑷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 一个夜晚。 ⑸分散:一作“羁旅”。 ⑹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 于安史之乱。 ⑺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 达,一作“避”。 ⑻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 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部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后古诗词八首
目录
一、月夜忆舍弟 二、长沙过贾谊宅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四、商山早行 五、咸阳城东楼 六、无题 七、行香子 八、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考点-赏析题课件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考点-赏析题课件
• 抒发作者在安史之乱中对家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 • 4.赏析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 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 生是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 1.《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 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
• 情感:即景抒情,“雪拥蓝关”双关,明写天 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委婉表达忠而获 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南行的伤痛,道尽英 雄失路的悲慨。
5. 赏析“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尾联交代后事,照应诗题,沉痛而又凄凉。
1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理解性默写
•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明写天气寒冷,暗 写政治气候恶劣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 拥蓝关马不前。
16
1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理解性默写
• 6.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 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 工之妙。
• 7.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 8.写被贬原因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 州路八千。
• 9.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 勇气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 10.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 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云横 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2
《商山早行》温庭筠
1.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描绘画面: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 行人的足迹印在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 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 衰朽惜残年 。

统编版九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翻译、主题

统编版九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翻译、主题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替我收尸。

【主旨】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贬官赴任到蓝田,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拓展延伸
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忧虑、担心,更是整个乱世人民流离 失所的心理状态。诗人想得到弟弟的消息,更想得到休兵 的消息。这是一个流落他乡士子的心声,更是全天下想要 骨肉团聚的百姓的心声。正因为有这样的胸怀,他才能写 出《春望》,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石壕 吏》……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消息还未传到京城, 此时山雨欲来风满楼)
sàn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读懂诗意
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防驻军的鼓声
读懂诗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读懂诗意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弟兄分散,家园无存,彼此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寂寂江山 摇落处 怜君 何事 到天涯
荒村日暮 江山衰危 怜已 不公控诉 怀才不遇
语义双关 借古抒怀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总结 本诗抒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
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 际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 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 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 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被贬为潘州南巴 (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 (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被贬 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1. 《月夜忆舍弟》 -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长沙过贾谊宅》 -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 《商山早行》 -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 《咸阳城东楼》 - 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6. 《无题》 -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 《行香子》 - 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8.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9. 《月夜》 -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 《逢入京使》 -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2. 《浣溪沙》 -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考点 赏析题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考点 赏析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4.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炼字:“横”“拥”表达效果:分别从广度与 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被贬谪途 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 情感:即景抒情,“雪拥蓝关”双关,明写天 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委婉表达忠而获 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南行的伤痛,道尽英 雄失路的悲慨。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 3.颈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 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 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 4.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
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 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 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 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月夜忆舍弟》杜甫
•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 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 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 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 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 奇,成为千古名句。
• 抒发作者在安史之乱中对家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 • 4.赏析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
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 生是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 忧患• 1.《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 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师: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

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二、诵读古诗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读出诗题的节奏。

3、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4、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三、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

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四、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身在他乡杜甫舍弟心忆对方4、师:是呀,正是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让杜甫在月夜之下如此忆舍弟、忆舍弟。

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

(学生齐读。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

师:(音乐)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杜甫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请仔细听老师朗读,认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你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于床上,看到了杜甫寒夜批衣望月……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课件出示,学生引读。

)6、还原故乡明月情景,进一步把握诗人思弟之心。

师: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为何今夜偏偏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为何今夜偏偏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引导学生想象在杜甫记忆中的故乡,那轮明月之下会出现什么画面,音乐起,学生书写片断。

)师:是啊,那戍鼓楼上的点点鼓声,那边秋之上的阵阵孤雁之鸣,更使诗人愁上加愁,思上加思。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那颗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的忧愁、思念之心。

《长沙过贾谊宅》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今属江苏)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电白)。

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

被诬,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

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宋范希文《对床夜语》说“李杜之后,五言当学刘长卿、郎士元”。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经过长沙之时。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主旨)第1联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第2联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第3联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第4联诗人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谪宦”,贬官生涯。

“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

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佗傺[佗傺:tuóchì失意]失意的谪宦生涯。

三年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的环境凄清。

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

“寒林”和“日斜”,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处境。

“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这两句还化用了贾谊《鵩[fú]鸟赋》中的句子:“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认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之不幸。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c huǎn差错]的命运。

“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魂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

接下来,诗人究竟不能自释其然,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

千载知音难觅,又有谁能听到诗人呼告无处、痛苦难耐的心声呢?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诗人在贾谊旧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

秋风吹过,黄叶飘零。

“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不公正对待的控诉。

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

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有谁能理解呢!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如此动情,如此真切。

“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3.鉴赏要点这首诗怀古伤今,表面上写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处处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透着诗人自我的行踪和心迹。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诗人在南巴时有诗《新年作》,与此诗意正相近:“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课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一、导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

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

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

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

韩愈也未能逃脱。

你对韩愈了解有多少?二、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

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

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有“韩潮苏海”之称。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

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三、初通诗意,整体感知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

四、研读文本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学生想象描绘)3、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境界雄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出句与对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秦岭” 指终南山。

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

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

”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

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

“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了。

五六两句中“秦岭家何在”与“蓝关马不前”,一回顾,一前瞻,也是两两相对,愈见其悲。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悲意)5、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颈联:顾瞻无所,即景写情。

这一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6、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7、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手法:对比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

“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

“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

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

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