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生爱国主题教育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

小学生爱国主题教育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

小学生爱国主题教育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瞩目。

近几十年来,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小学生爱国主题教育是培养孩子们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增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包括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内容。

1.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78年,中国领导人决定实行经济改革政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开始吸引外国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2. 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超过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中国品牌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同时,中国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增长,如金融、旅游和互联网服务等。

3. 改善民生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仅关乎经济数字,更关乎人民的生活改善。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人民的民生福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成功地解决了数亿人口的贫困问题,使数以亿计的人民脱贫致富。

中国政府还注重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使人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4. 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和商品出口国,为全球供应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总结:通过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正在变得更加繁荣和强大。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

德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

依据这一层次划分,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是个体生命的基本道德要求。

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流传下来的,被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

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

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

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

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

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

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

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

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

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与发展现状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历史以及发展现状。

一、基本特点1. 全面发展: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 入学年龄:我国小学教育的入学年龄为6岁,也就是学龄儿童的第一年。

小学一般分为六年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3. 统一课程:小学教育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学科。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4. 素质教育: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适应性教育: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学习内容、适应学习方法等。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历史发展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大力推动普及教育,普及小学教育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

此阶段小学教育的重点是普及,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学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小学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阶段小学教育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发展现状1. 教育资源改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小学教育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师资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了小学教育的质量。

2. 课程改革:我国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包括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课程评价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范文一:叶圣陶教育与人生读后感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

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

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

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

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

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

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

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

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

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

“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

”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叶圣陶

叶圣陶

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号圣陶,笔名叶陶、王钧、郢生等,后以号行。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

他4岁时开始识字描红,6岁进私塾时,已识3000多字,并练就了一手好字。

翌年转学到张承胪塾馆就读。

放学后,父亲常带他去听说书、看昆曲,这些民间评书和戏曲,培养了叶圣陶对文艺的兴趣。

1903年,叶圣陶进入公立高等小学,除国文课外,开始学习历史、地理、博物、体育等课程。

他学业优异,三年制的小学,他只读了一年便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

这所中学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方面都取法于日本模式,使叶圣陶在智育、体育的发展上都有很大的长进。

翌年,他和同学顾颉刚等组织诗社,起名“放社”,取放言高歌之意。

这期间,叶圣陶对文学已有爱好,除做诗外,课余经常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明清白话小说,并从英语课文中读到了一些欧美作家的优秀作品。

1909年,叶圣陶由学校推荐报考苏州存固学堂未果,遂与同学王伯群、顾颉刚等组织国学研究会,创办油印刊物《学艺日刊》。

1911年,叶圣陶阅读和写作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并喜爱阅读于右任、宋教仁等主办的《民立报》上胡寄尘和柳亚子主编的文艺副刊上的诗作,常和同学一起吟诵传抄南社诗人高天梅、王西绅及革命党人马君武的诗文,并开始向《民立报》投稿。

同时,叶圣陶和同学创办油印学刊《课余丽泽》,开始在刊物上发表一些短评和诗文。

1911年冬,叶圣陶中学毕业,由于家境困难,无力支持他升学读书。

翌年春,经袁希洛介绍,他到苏州干将坊的言子庙初等小学当教员,从此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教育生涯。

是年,他与好友顾颉刚等人加入中国社会党。

不久,社会党首领江亢虎被北洋政府逮捕,社会党遭到查禁。

1914年,叶圣陶开始写作文言小说,向上海《小说丛报》、《礼拜六》、《小说海》等刊物投稿,有10多篇小说被采用,这是叶圣陶从事文学创作的开始。

1915年秋,叶圣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办的尚公小学任教。

叶圣陶论教育

叶圣陶论教育

叶圣陶论教育大凡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应该都知道叶圣陶,但真正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恐怕不是很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叶圣陶是我国20世纪的教育大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70余年,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虽然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却对教育问题有着深刻而又独到的思想和看法,他所提出的许多教育命题,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科学并且有效,在今天看来,也很有价值与意义。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第一特点是革命性。

叶圣陶生活的年代,旧的社会秩序刚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刚刚建立起来,加上当时的中国依然是典型的农业国,产业经济还很不发达,因此,旧教育的“习气”还相当重。

叶圣陶在《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一文中,把这种“习气”叫做“传统教育精神”,他说:“传统教育精神到了民国时代依然保持着。

”这种传统教育精神就是以知识为本,学生上学就叫读书,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强迫儿童克制自己,做一个“邯郸学步”、规行矩步的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考试,至于这个知识学生是否需要,是否有兴趣,老师全然不顾。

老师把学生当做没有生命的空袋子或空瓶,只知道往里面装知识。

因为这样的教育的好处是:老师省心省力,不需要劳神费时去认真备课,只管照着教学参考资料,将知识和答案往学生头脑中灌下去,不管学生是否理解,也不管学生是否有用。

老师对学生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听话,听话的就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就是问题学生,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再好,也不给机会,也是受打击和排挤的对象。

这种教育,学校千篇一律,学生缺乏个性,更无创新精神可言。

这种教育,学生虽能学到部分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是生活需要的,所以许多学生把学校教育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点也没有从受教育上获得幸福感。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是实用性。

叶圣陶不是一个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教育家,而是有着十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大多来自个人教育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思、所得,特别是他对语文教育的许多论述,基本上是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的经验总结。

新基础心得体会

新基础心得体会

新基础心得体会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学习心得四年级英语所谓书山有径,学海无涯,几年来,我们在《“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实践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

虽然,期间由于个人原因留下了一年的学习“空白”,但是,当今年再度跻身新基础教育团队的行列时,我依然为之深深吸引,并愿意为之付诸实践。

说到新基础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研究学生,参加了多次新基础教研活动,我深深的感觉到研究学生确实不是一句空话,只有研究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与才能的倾向,才能激活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体现出对学生现状的分析与认识,这也是教者敢于、善于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必修功课。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一直牢固在我们心中,然而,在参加新基础教育研讨之后,我对这点才有了实质上的认识。

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放的导入引导学生知无不言,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与同伴小组合作,主动探讨所学语言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习得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培养更高层次的语言技能,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张扬他们的个性。

总之,真正的研究学生,不仅能落实教学目标,而且能使更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新基础教育理念给我印象较深的第二个词便是育人,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中,我明白了:育人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使命、班队课的任务,任何课堂都具有育人价值。

“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实,学科与课本知识是课堂教学中“育人”的资源与手段,究其根本是为“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叶圣陶

叶圣陶

叶圣陶课程思想及新课改启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陆平摘要:叶圣陶长期关注中国教育现实,在不同时期拟定过语文课程标准,就课程问题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涉及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系统、深刻的课程思想。

研究与发掘叶圣陶的课程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课程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示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

叶老虽无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传世,但他毕生关注我国教育现实,撰写过大量探讨教育问题的小说、论文、札记、时评、序跋、书信等,其教育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课程研究意识的淡化,叶圣陶的教学思想受到广泛传播,但他的课程思想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研究与发掘叶圣陶课程思想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叶圣陶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叶圣陶在其七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创制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研究课程问题,他的课程思想涉及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

(一)课程价值观:大众化取向,“造成健全的公民”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载体,叶圣陶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在他的课程价值取向和所拟定的课程目标上。

1.课程是为着学生的,要帮助学生“确定切合人生的人生观”人的发现,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价值的发现,是“五四”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

1919年,叶圣陶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我们究竟希望小学生达到怎样的地步呢?”相对于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的“利禄主义”教育而言,叶圣陶的答案在当时是振聋发聩的:“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1]在叶圣陶看来,人之所以可贵,不在于他既已为人,而在于他进而成为更高尚的人,对人类更有价值的人。

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一)

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一)

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一)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学的课程设置源于老解放区的教育。

1951年学制改革后,小学没有单独设立德育课程。

1957年以后,为了突出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开设小学政治课,从教材到教法,运动式、成人化和形式主义现象日益严重。

20世纪80年代初,为克服小学德育的成人化和形式主义,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并不断修改与完善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应的教材、教法,历时二十余年。

回顾这一变化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今后这门课程的建设将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德育课程;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之中,新的德育课程也在建设之中。

回顾历史有助于创新,有助于改革更加深入。

建国初期的政治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德育课程源于老解放区的小学教育。

老解放区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都是根据当时革命的中心任务确定的。

战争年代为战争服务,例如,1939年《陕甘宁边区小学规程》规定:“小学课程以政治、军事为中心”。

各门课程中都进行政治和军事教育,此外,共产党和民主政府还十分重视在学校开设专门的政治课。

当时政治课的内容以革命斗争为主,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斗争任务,抗战时期教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国共和谈时,教材就有“和平谈判”的内容;到1947年又学习土地改革的政策。

由于老革命根据地是处在反动派的分割包围中,因此,不可能有全国统一的教材。

各根据地都从当地斗争的形势与任务出发,编写政治课教材。

这些教材思想观点明确,密切联系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和生产劳动实际,革命性、思想性强。

教材呈现形式有故事、问答、对比、歌谣、韵文、顺口溜等,文字通俗易懂,有的能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还配上插图,形象生动。

但同时也存在“政治口号化”“对儿童要求过高”“反映儿童社会生活的内容太少”等弊端。

[1]除了政治课和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外,老区的德育主要通过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如生产劳动、儿童团活动(有站岗放哨、小先生教成人识字、拥军优属)等。

小学教育是什么意思

小学教育是什么意思

小学教育是什么意思
在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学教育是为儿童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旨在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学习基础,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接受着最基本的教育,奠定了未来学习的基石。

首先,小学教育注重基础学科的教学。

在小学,学生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计算等,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小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授基础学科知识外,小学教育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学校通常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体育课程、艺术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创造力等方面的素养。

此外,小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小学教育是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扎实而全面的小学教育,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叶圣陶教育语录

叶圣陶教育语录

叶圣陶教育语录一、我敢告儿童之母曰:凡有戕贼儿童智识道德之事,不可行之,不可言之,行则为儿童所摹仿,言则为儿童所听从。

儿童所至信者莫如母,为之母者,苟能于其学校中之所得,为之阐解,以补其不足,使学校家庭之教育不相离异,在儿童接触既多,导之者均为至信之人,则其正确之观念乃得以永不挠动。

万不可儿童在学校则闻祛迷之言,归家则告以“勿作此想,且将雷殛”,致心志反成束缚,学校之教育亦如未受也。

——摘自《儿童观念之养成》 1911年8月发表二、做教师的果真要使训导收到效果,应当以生物学、心理学等等做起点,把儿童的情性详细研究一番,然后本着自己认识人生观的方法,顺了他们的天性,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

这其间,教师怎样指导怎样纠正,都是满足学生对于学校的要求。

种种现象在我眼前呈现,各不相同,我只须抱定了根本大法,就是使小学生打定具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基础,随机应变;切不可执定一种方法,以牢固的成见去应付千变万化的现象。

况且学生并非处于“被治者”的地位,所以连“宽猛相济”的“治道”也不适用,还说什么“严格”,说什么“放任”!——摘自《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 1919年2月27日作三、有许多报纸杂志在那里鼓吹“教育者须修养”,“立教育基础于人生观”,“人格教育”等等主张,这不是很可喜的现象吗?可惜做这些文字的不是教师,更不是小学教师,我想旁观者的言论纵然清切详明,决无强人必从的力量;或者竟有人愿意听从,但是能不能觉悟到自己的不是,把不是根本抛弃,然后努力研求,自己寻到个是的趋向,还说不定。

教育事业原是教师做的,教师不能只等旁人来“觉我”,要靠自己觉悟。

“自觉”和“外铄”,在旁人看来似乎没有区别,在实际上精神上却大异其趣。

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从“自觉”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摘自《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1919年2月27日作*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应试教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认为应该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首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注重应试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考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这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更加关注应试教育。

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会倾向于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会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解题方法,而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无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因此,应该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减少对应试教育的依赖,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其次,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算术、几何和应用题。

这些内容虽然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但是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应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一些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如数据分析、统计学、金融数学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容易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演示来传授知识,学生则在课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该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如芬兰的教育模式、美国的项目式学习等。

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内外价值及其当代要义

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内外价值及其当代要义

叶圣陶“儿童种子观”的内外价值及其当代要义作者:孙春福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19期摘要: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路径是由尊重儿童天性、以儿童为教育的中心这一观念来贯穿的。

叶圣陶“儿童种子观”蕴涵的主要意义是:种子般的儿童有自动生长的潜能,种子般的儿童有自我生长的节律。

叶圣陶“儿童种子观”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它产生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萌芽的标志,对于引领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转型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叶圣陶;儿童种子观;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A-0049-05作为当代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变革要求,积极学习、吸收外国教育新思潮、新理论,不懈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反思、批判,革故鼎新。

因此他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富有跨越时代的生命活力,历久弥新。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收集叶圣陶的生平资料,研读他的系列教育著作,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他的教育思想,强烈地感受到: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有着重新发现、深化认识的必要;而要深入把握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精髓,其科学的儿童观值得认真研究、弘扬。

纵观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宗师的一生,笔者认为,叶圣陶“儿童种子观”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它产生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之际,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萌芽的标志,对于引领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转型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一、叶圣陶“儿童种子观”在其教育思想中具有奠基作用,是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观内在应然逻辑之基石谈及叶圣陶教育思想,他老人家的一句名言大家都会脱口而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在理论层面,许多研究者竭力探讨“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层面,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一直探索“教为了不教”的操作策略。

的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对教育过程的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是他一生教育智慧的精凝提炼。

但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否是他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核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如何产生的?“教”为何可以达到“不教”?“教”为何要达到“不教”?经历了多年的学习思考,笔者认识到: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主张背后有着内在严密的教育哲学的逻辑,把握这一内在的逻辑比掌握“教为了不教”的操作技术有着更大的教育启示。

小学教育的定义

小学教育的定义

小学教育的定义
小学教育是指针对6-12岁儿童开展的初等教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和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通常分为一至六年级,旨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基本素
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教育的内容涵盖各方面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社会等学科。

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学习汉字、识字、词语造句,培养
阅读、写作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语教育中,学生初步接触
英语语言,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在科学教育中,学生学
习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在社
会教育中,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文
化素养。

小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学生的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兴
趣特长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
成长。

小学教育还要注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促进学校、
家庭、社会之间的协作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小学教育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
基础。

通过小学教育,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更培养了学习方法、
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案最新7篇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案最新7篇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案最新7篇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的:通过组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1、整队、唱国歌,宣布班会开始。

2、诗歌朗诵3、祖国知识知多少4、讲故事5、班主任老师小结,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形式:诗歌、讲故事、竞赛。

活动准备:1、学生学唱爱国歌曲。

2、学生准备诗歌3、准备英雄故事。

4、准备祖国知识5、了解祖国近年来的成就。

6、在黑板上用美术字书写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

活动过程:一、班主任老师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日,我们异常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__年的风雨,迎来了今日的辉煌!让我们用最优美的诗歌,最动听的声音,来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在这__年中我们的祖国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辉煌的成就为全世界人所称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召开这次队会,就是要让同学们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本领,长大成为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

我宣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董):每次唱起国歌我想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心中会涌起那种骄傲。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就在__年前伴着这样的国歌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升起,那一刻举国欢庆,那一刻全世界都被震撼了。

1949年10月1日一个伟大的国家成立了,她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持人(孟):请全体起立,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起立,奏国歌,齐唱国歌,敬礼!主持人(孟):在_等伟大领导人的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

全世界都聚焦在这里,“看,东方的雄狮!”“中国了不起!”请听诗朗诵——《中国了不起》。

主持人(董):中华民族,有5千年光辉的历史主持人(孟):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伟大的成就主持人(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主持人(孟):在民族发展的征途中主持人(董):我们伟大的人民,用智慧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主持人(孟):我们伟大的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凝结下累累硕果主持人(董):同学们,祖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母亲,可是你对我们的母亲了解多少呢?主持人(孟):下面我们来一个知识竞赛,比一比,谁对祖国了解的多?主持人(董):1、我们祖国的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持人(孟):2、我们的国旗是什么? (五星红旗)主持人(董):3、我们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主持人(孟):4、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哪位科学家?(钱学森)主持人(董):5、你能说出在中国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名字吗?(雷锋……、)主持人(孟):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民族)主持人(董):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什么?(长城)二、演讲英雄故事。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摘要: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学生资源分配不平衡;二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三是教学方式的陈规陋习,使目前的中小学教学面临困境。

本文旨在对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学校建设是一项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事业,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

对于民族的发展、社会的公平、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动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把教育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把教育的公益化和人才强国的目标结合起来。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多、结构扩展、学校分布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使得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我国中小学的办学格局亟待进行优化。

一、中小学教育现状(一)过于重视升学率目前,对中小学生“减负”等工作有效开展,“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但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却对“升学率”十分重视,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考试的结果才能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

很多学校也会对那些在测试中排名较低或者表现不佳的同学进行处罚,比如把他们的位置挪到后排,或者邀请他们的父母来上学。

大部分的学生父母都表示赞同,认为教师的行为可以给孩子一种积极的压力。

但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处在成长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迫切的想要获得老师和父母的认可,如果一直逼着他们,只会让他们感到害怕,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缺乏健全的教育制度在“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等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中小学依然把主要课程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

文艺、体育以及学习内容,学校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学生在文化课上取得了极高的分数,但他们依然有所欠缺。

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导致心里总是有一种本能的优越感,看不起成绩不好的同学,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小学教育课程有哪些

小学教育课程有哪些

小学教育课程有哪些小学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广泛的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中国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

下面将对各门课程进行简要介绍:语文语文作为小学必修课程的核心科目,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语言教学和修辞教学。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国家文化素养。

数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科目。

小学数学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分数、小数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英语课程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科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主要课程之一。

小学科学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

社会社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结构、社会规律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体育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

小学体育主要包括各种体育项目和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音乐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美术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我国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我国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学校教育从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小学教育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着重以下几方面工作:1.普及小学教育建国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就把普及小学教育作为一贯方针,曾先后十多次下达有关文件或指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普及小学教育,并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即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社队办学相结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建国后试行的学校类型主要有全日制小学和非全日制小学两种。

非全日制小学如半日制小学、巡回制小学、季节性小学等。

2.学制改革试验建国以后,我国政府便开始对小学原来的六年制(4~2制)的学制进行压缩,试行和推广五年一贯制的新学制。

以后又形成了五年制和六年制并行的局面。

3.教学改革试验建国以来,我国小学的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

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历年考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

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B.培养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教育质量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考试制度D.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

教学改革试验的内容包括:建国以来,我国小学的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

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故选D。

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指一个民族长期沉淀下来的对于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它是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

一个正直的人,首先必须是个热爱祖国的人。

拜伦说过:“一个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

”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历史上,我们尝尽了国弱民殃的苦头。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是每个中华儿女必须牢记的教训。

爱国高于一切,每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都应该随时准备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尤为重要。

作为小学的领导者的班主任必须把好这个关。

在平常的教育中(特别是班会课)我常常向同学们讲讲下面的故事与理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曾受的耻辱,特别是日本鬼子在祖国母亲身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沦陷,许多当地的老百姓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逃入关内,他们用悲愤交加的声音唱着《在松花江上》这首名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如果说“九·一八”事变是日寇造成的东北同胞流离失所,那么南京大屠杀则是惨绝人寰的家破人亡。

日军侵占南京后,竟公然进行了长达五周的血腥大屠杀。

日本侵略军把成百上千的中国军民捆绑起来,用机枪扫射甚至活埋,还在城内杀人取乐,进行杀人比赛。

在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人民惨遭杀戮。

我亲爱的同学们,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被践踏,中华人民被蹂躏的现实,如果你是当时的首领,你会不会带着你的部下力拼到底?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介布衣,你要不要为祖国领土的完整、人民群众的安危发出一丝微光?如果是日寇现在进攻东北,你能不能把鬼子赶回四小岛?如果是倭人今日特意削了我们同胞的一个指头,你是不是要用锋利的宝剑刺入敌人的心脏?答案是肯定的,所有华人的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爱国热血青年的答案更是绝对肯定的!我亲爱的中国朋友们,让我们时刻记住痛的历史,血的烙印。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团队前言
2011年,黄冈课改10年,我校误打误撞的捧回“课改十年先进单位”虚荣。

今夕,学校又被定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欣喜之余是淡定的迷茫。

课改,考验的是践行者的勇气、智慧;质问的是教师的良知;动摇的是领导的权威。

大家都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找不到方向,“无为”或许也是一种智慧。

只好借用教育先哲叶圣陶先生一篇近100年前的作品,告诉我们课改核心理念是什么,改什么,怎样改。

一个世纪很快过去,但是我们的教育有可能还在原点。

教师对学生不是“训斥”便是“放任”,扼杀孩子的天性;学校不知道学生要什么,成了一个装场面、满足虚荣的地方。

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
叶圣陶(1919年)
不称职的“种植家”阻遏“植物”生长
我是小学教师,小学教育界的情形,当然比他人晓得的详细些。

就我晓得的情形而论,可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思潮起落,觉得非改弦更张不可。

这篇文字,一半算是我自己和一部分小学教师的忏悔,一半算是改弦更张的一个“楔子”。

但愿读者不以人废言,将篇中所说审察一番,便是作者无上光荣。

一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就具备了。

但是有些种子竞不能发芽,便是发了芽,竞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

称职的种植家栽培植物,虽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却能渐渐改良那不良的遗传性和环境。

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了。

如今,把植物比作小学生,小学教师便是个种植家。

栽培小学生有效没有效,只有他负责任。

无论什么事业,我们去做它,必须先把这项事业的价值理解明白。

既经理解,我们确信这项事业是高尚的,神圣的,便一举一动都和它有精神的侔合,这便是
成功的基础,便是修养。

小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已经过几许学问家的讨论,答案很不一致。

若叫我下个完全的答案,我如今也没有这样的能耐。

但是我常常自问: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我们究竟希望小学生达到怎样的地步呢?我便想,若是单叫他们模仿古人的行径,记忆古人的思想(编者:当时,许多地方的小学教育仍有四书五经的内容),那么有记载前言往行的话在那里,识些字懂些讲解便完事了,要什么小学教育?
若是单叫他们学得一技一艺,得以养家活口,那么各项商业工业有招收学徒的办法,否则也只消办些艺徒学校、商业学校就可以了,要什么小学教育?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当然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了。

这真实明确的人生观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认识到的,但是又不能东寻西找,耗费了许多光阴,直到了下半世才认识到。

必须在幼年的时候就能认定方向,纵然没有什么“人生观”的名词在脑际,却走一步进一步,才能越进越真切,不白做了一世的人。

这幼年的时候,不就是做小学生的时候吗?
替小学生定个方向,使他们对准了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可能性,不就是小学教育的力量么?所以我们可以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没有趣味
凡是自己没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人,对于他人的情性和希望,也模模糊糊,弄不明白。

小学教师没有确定的主义,大半由于他们不明白学生现在的性情和将来的希望。

学生有怎样的可能性?学生要求于学校的是什么?学生将来最好要做怎样的人?
这等题目,都答不上来,只从自己的模糊的偏见来定一切设施,只拣那最容易的不用费心的做去。

对于训导和管理,他们所取的唯一的方法叫做“严格”,六
七岁的孩子便须规行矩步,不许他们有活动的自由。

孩子的性情是最活动不过的,勉强他们受拘束,就不免有耐不住的时候,依旧活动起来。

这时候老师如临大敌,定要设法压服了他们,自己才神恬心安。

除了这“如临大敌”的时候,除了上课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没有接触的机会。

从这个现象就可看出,他们主张教师是训斥学生的,因为学生好捣乱,具有劣根性的缘故。

这个主张其实也谈不到训导管理,不过是摧残学生的“(自由发展的)可能性”,使他们的“可能性”日渐消灭罢了。

这个主张的反面,还有个最容易最不用费心的方法,就是“放任”。

这种放任,若出于“顺着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接近那切合人生的人生观”的见解,那是再好没有了。

可惜的是,他们只做那上半句,并没有做完全。

教师没有根本的出发点,那么教育事业就非常简单了。

教师只需要逢场作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天不登场,和教育便没有丝毫关系。

换一句话说,他们做教育事业是适逢其会,偶一为之,至于精神的侔合,是根本就没有的。

抱着这等态度,对(教育)事业的成功和失败便不负责任,所以对于学校里的一切设施只求省事,只求“无为而治”;什么校园、运动场、工作场、会堂、图书馆、博物室等等设备,什么集会、工作、运动、旅行、考察种种活动,一概看得无足轻重,可省即省。

所以现在的一般的学校不是枯寂无味,像座古庙,便是五花八门,像个杂乱的古董铺,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没有趣味。

然而学生偏偏要进这样的学校,在这特别的境界里消磨许多岁月。

学生等到毕了业,出了学校,却依然故我,没有得到处理家庭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较好的方法。

教师不知道学生要求于学校的是什么,便叫学生迁就学校,给学校装场面,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整日叫学生坐在教室里或站在操场上,各占二三尺见方的地位,此外便没有活动的所在,便是这班教师的绝妙管理法!
教授学科,他们预先编定教案,自己怎样问,学生应当怎样答,逐句话逐个动作,一一配定了各占若干时间;到了上课的时候,只把问题的和学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毕,没有不合预先设计的,连时间也没有差错,这便是这班教师的无上教授法!他们还以为这等机械动作练习得多了,学生一定得益不少,所以增加授课钟点,到太阳落了山才放学,便是他们的热心教授!
为查学生的成绩,他们便注重考试。

为严格学习的年限,他们便扣算学生的缺课。

这等事一时也写不尽。

我并不是说学生不应当进课堂、上操场、习答问、守规则、应考试、不缺课,但是教师对教育没有确定的主义,单单把这些事项作为题目来做,那么能不说是“徒具形式”吗?
我把现今小学教育的大部分情形,差不多都说到了。

照我所说的情形看来,不能不想到非改弦更张不可,小学教育若再因循下去,必然对孩子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教育事业原是教师做的,教师不能只等旁人来“觉我”,要靠自己觉悟。

凡是人生的一切,从外铄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合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

若是从“自觉” 得来,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

我是个小学教师,所以我要“自觉”!我希望小学教育收到真实的功效,所以要请许多小学教师一同“自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